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逍遥镇中导学案(二课时)

_八年级_语文学科导学案 授课人:李耀杰 授课时间: 主备人:李耀杰 班级: 备课组长:李耀杰 姓名: 小组:

课题:八年级上册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特点;学习本文用词准确、 生动的语言特点,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 的内容。 4、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备注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

二、资料准备

一、了解背景

1997 年 7 月 1 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 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 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 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 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记者,必须拿出精 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作为历史的见证 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 “不列颠尼亚” 》这篇 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 获一等奖。 二、文体常识: 1、新闻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 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言论、 调查报告,以及各种新兴的新闻体裁(如新闻评论)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新闻的要素(5w 1h) 5W:who(何人) 、what(何事) 、 when(何时) 、 where(何地) 、 why(何因) 1H:how(怎么样)

三、预习检测 注音 凝重 掩映 陈迹 瞩目 冉冉升起 易帜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导语(第 段) : 主休(第 段) : 结语(第 段) 五、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如何理解“别了, ‘不列颠尼亚’ ”

标题的含义?

2、文中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 义?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象征意义:

3、找出文中属于背景材料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将现实的场 景和背景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六、揣摩含蓄的语言 ①“4 点 30 分, 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 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②“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③“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 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④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的深刻内涵?

七、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1、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并阐述你的理解

八、当堂检测 一、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新闻内容。 (不超过 15 个字) 本报莫斯科今晚 6 时 12 分急电(特派记者:王学忠、郑迅) 令 人紧张得几乎窒息的 2008 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投票仪式于北京时间今 晚 10 时 12 分结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庄重地向全世界宣布: 中国首都北京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 102 张有效票中的 56 票, 以明显超 过半数的比分胜出,成功赢得主办权!

提示: 北京申奥成功。 (北京赢得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 二、 (2012 年全国)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 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 35 个字。 上午 9 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 9 时 45 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 750 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 93 厘米长宽、 13 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 发现了 10 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 时 5 分盖板基本清理完华。10 时 30 分盖板绘 图完毕。11 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 时 11 分, 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 时 18 分,考古人员 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九、教学反思

逍遥镇中导学案(二课时)

_八年级_语文学科导学案 授课人:李耀杰 授课时间: 主备人:李耀杰 班级: 备课组长:李耀杰 姓名: 小组:

课题:八年级上册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特点;学习本文用词准确、 生动的语言特点,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 的内容。 4、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备注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

二、资料准备

一、了解背景

1997 年 7 月 1 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 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 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 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 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记者,必须拿出精 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作为历史的见证 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 “不列颠尼亚” 》这篇 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 获一等奖。 二、文体常识: 1、新闻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 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言论、 调查报告,以及各种新兴的新闻体裁(如新闻评论)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新闻的要素(5w 1h) 5W:who(何人) 、what(何事) 、 when(何时) 、 where(何地) 、 why(何因) 1H:how(怎么样)

三、预习检测 注音 凝重 掩映 陈迹 瞩目 冉冉升起 易帜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导语(第 段) : 主休(第 段) : 结语(第 段) 五、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如何理解“别了, ‘不列颠尼亚’ ”

标题的含义?

2、文中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 义?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象征意义:

3、找出文中属于背景材料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将现实的场 景和背景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六、揣摩含蓄的语言 ①“4 点 30 分, 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 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②“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③“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 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④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的深刻内涵?

七、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1、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并阐述你的理解

八、当堂检测 一、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新闻内容。 (不超过 15 个字) 本报莫斯科今晚 6 时 12 分急电(特派记者:王学忠、郑迅) 令 人紧张得几乎窒息的 2008 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投票仪式于北京时间今 晚 10 时 12 分结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庄重地向全世界宣布: 中国首都北京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 102 张有效票中的 56 票, 以明显超 过半数的比分胜出,成功赢得主办权!

提示: 北京申奥成功。 (北京赢得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 二、 (2012 年全国)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 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 35 个字。 上午 9 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 9 时 45 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 750 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 93 厘米长宽、 13 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 发现了 10 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 时 5 分盖板基本清理完华。10 时 30 分盖板绘 图完毕。11 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 时 11 分, 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 时 18 分,考古人员 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别了_不列颠尼亚
  • 别了,不列颠尼亚 (1).导入. 提问: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件事?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报道既没有直接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 ...查看


  • 6.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 东兴市第二中学语文科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6.别了,"不列颠尼亚"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及本文的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 ...查看


  • 短新闻两篇
  • <短新闻两篇>教案 授课班级:高一(9)班 授课时间: 授课人:张怀新 节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了解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查看


  •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学习资料2
  •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游记) 第1课 巴东三峡 一.文学常识填空 <巴东三峡>的作者是 ,他是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本文选自 . ..二.生字词语 浣( )妆: .浣: 秭( )归 滟滪( )堆 ....夔( ...查看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目录(全)
  • 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yuwenfudao.com 第一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 园春长沙 毛 沁 园春长沙-------------------毛 2 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2
  • 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二)--第二单元 一.积累与应用(30分) 1.新闻知识填空.(6分) ①消息通常是由 . . 等三个部分组成. ②新闻的特点 是 . . . ③电视新闻以 和 为主要传播手段,它的主要特征 是 性. 性. 性. ④特写 ...查看


  • 高中语文电子课本链接地址
  • 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教师中心>>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必修1>>电子课本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电子课本 教师用书 教学设计 课件资源 语文练习 ...查看


  • 高中语文目录(人教版)
  •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必修一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 ...查看


  • 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目录
  • 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目录 必修一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6 再别康桥---------------徐志摩 8 3.大堰河--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