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安全会议:防务领域的"达沃斯论坛"

  德国城市慕尼黑,一个以足球、啤酒节闻名于世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见证了现代外交史上丑陋一幕―慕尼黑会议的地方。如今,在同样的一片土地之上,一个当代国际安全论坛正在蓬勃发展,它就是全球知名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也称为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 。

  安全问题的“风向标”

  自冷战以来,国际多边安全合作和安全论坛如雨后春笋般滋长起来,它们的出现,为不同国家间讨论重大国家安全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虽然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私利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这些对话机制,但是毕竟国际社会寻求到了共聚一堂、各抒己见的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就发源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慕尼黑安全会议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了。在1962年,德国出版商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创立了“军事事务会议”。这一会议将自身定位为一个自由论坛,最初的宗旨是讨论美国和欧洲的防务政策,尤其是西方国家内部如何应对前苏联的威胁。在该会议发展的初期,其与会成员主要包括内阁、议会、武装力量高级别代表、科学家以及媒体代表。会议很快就成为了美国和西欧国家间的重要会议之一,因而具有极其浓厚的大西洋色彩。之后,随着欧洲(主要是西方国家)面临的安全挑战不断发生变化,该会议的主题也不断更新,内容也越来越宽泛。自从1999年开始,慕尼黑安全会议讨论的内容开始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中东欧和亚洲国家。从2008年开始,德国前外交国务秘书伊申格尔成为慕尼黑安全会议大会主席。在恐怖主义和多元威胁之下,慕尼黑安全会议关注的内容也转向未来威胁。

  打开慕尼黑安全会议的网站,在它的主页上可以看到该会议的申明:“在过去数十年中,慕尼黑安全会议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安全政策会议。每一年,它从世界范围内召集高级人员,对当前和未来的安全挑战进行激烈的讨论。我们的目标是维持这一高规格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其形象。慕尼黑安全会议将继续关注我们时代的主要安全事件。我们将讨论和分析主要的安全挑战,同时不断地向前展望以提前应对未来事件。这包括在网络化安全的概念之下,扩展涉及的主题范围。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慕尼黑安全会议作为国际安全政策决策者们交换意见的、最重要的独立论坛这一地位。”时至今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已成为一个由非官方机构所承办的高规格安全政策论坛,在全球安全论坛中独树一帜,影响越来越大。出席该会议的大多为各国相关领域有头有脸的人物。因而也有人将此盛会称为“防务领域的达沃斯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因其规格日益提高,日渐引人注目,成为一窥外交和防务发展态势的“风向标”。正如本届会议的新闻发言人罗洛夫斯所说那样,多年来,历届慕尼黑安全会议都能紧扣时代脉搏,讨论国际大趋势和最新、最紧迫的热点问题,而它的非官方性质,使得思想能够在会议上自由激烈地交锋,促成一些具有创见性的政策建议的出现。

  如今,慕尼黑安全会议已经是最具影响力的防务论坛之一,同时,由于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和对抗性,这一论坛也成为了大国暗战的斗场,见证了国际政治中的诡谲多变。例如,1995年的第32届慕尼黑安全会议首次邀请了新生不久的俄罗斯代表与会,但西方却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北约东扩原则,让本来就大伤元气的俄罗斯更加受伤。在2007年举行的第43届会议上,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公然向美国发难,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和滥用武力,指责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具有挑衅意义”。普京在说:“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美国,在国际关系方面逾越它的国界,无节制地滥用武力,这是非常危险的,导致新一轮军备竞赛。由于无法受到国际法的庇护,其他任何国家都会感到不安。(美国的这种做法)促使小国家寻求核武器。”普京此语一出,语惊四座。美国参议员麦肯恩更是惊呼这是冷战后俄对美“最具攻击性的”讲演。就在人们还在为美俄“新冷战”是否开始争论不休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又发生了:在2009年的第45届会议上,美国副总统拜登向世界阐述了新上台的奥巴马总统的外交基调,表示将重启美俄关系。可以说,慕尼黑安全会议既是一个矛盾与缓和并存的论坛,也是各国外交人士长袖善舞、纵横捭阖的舞台。

  聚焦2012

  2012年2月3日,尚处于严冬之际的慕尼黑,迎来了第48届会议。此次有约350名全球安全、外交决策者及经济界人士出席会议。现在的慕尼黑安全会议,重视全球化视野,致力于为解决重大安全问题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它所关注的话题也超越了传统和地缘政治的限制,越来越重视全球化时代的安全问题。这在近几年会议讨论的主要话题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尤其是更为密切地关注反恐怖主义、核不扩散问题以及网络安全等话题。在今年的会议上,讨论的主要议题包括:美国战略重心转移、跨大西洋安全合作机制、金融危机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欧洲防务改革等。

  本次会议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就是美国战略重心转移问题。自二战结束以来,欧洲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所在,冷战时期这里是东西方对抗的中心舞台。冷战之后,欧盟的扩展和北约的东扩都是国际政治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事件。欧洲国家虽然对实现大欧洲的独立自主有着热切的向往,但是美国在安全、经济和政治上为其提供的支撑仍然是难以舍弃的。特别是在安全问题上,“搭便车”让欧洲很多国家得以避免巨额防务开支。而且美国在北约内的领袖地位也难以撼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美国,北约是否敢于在科索沃大打出手、英、法是否敢于在利比亚悍然动武。但是,近年来为了配合重返亚洲的战略调整,美国的战略关注点正越来越放在亚太地区,这也引起了欧洲的担忧。扩大中的欧洲,内部面临诸多困难,而积蓄力量伺机反击的俄罗斯也让欧洲不敢掉以轻心。在此次会议的开幕仪式上,德国国防部长德迈齐埃表示,欧洲和德国依然是美军在海外最大、最重要的驻地。而对于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欧洲不应该有顾虑,应该保持平静和自信。欧洲必须为自身及周边地区安全承担责任。但人们担心的是,美国调整步伐过快,而欧洲尚缺乏一个集体性的战略方针,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欧洲的一体化可能停滞甚至出现新的分裂。这也是为什么伊辛格尔表示希望慕尼黑安全会议能够成为沟通东西方的纽带,帮助欧洲和跨大西洋国家与亚洲新兴国家构建新型的战略关系。这一立场也表明,欧洲国家将顺应美国战略调整这一现实,并在挑战和机遇中寻求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美国战略布局相关的另一个话题就是欧洲―大西洋安全结构。尽管冷战期间,欧洲时刻处于武装冲突甚至是大规模核战争的风险之下,但更应该看到的是,自二战以来,欧洲经历了数十年的和平,大国关系中始终没有出现大规模战争。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安全结构的未来道路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专家们认为,当前的欧洲―大西洋安全秩序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要么选择一条老路,那就是继续彼此间的不信任和相互指责。这其中主要是欧洲国家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它是未来欧洲安全结构的关键性环节。普京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指责声仍然余音绕梁,究其根源,在于美国和欧洲不断蚕食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以北约东扩和导弹防御系统等方式来塑造未来的欧洲安全结构。这种模式是冷战思维的延续,也是美国霸权心态的体现。正如有人所说那样:“我们不能如此下去。这条道路将让我们一无所获。”一些有识之士还建议,欧洲应该尝试建立一种包容性的、综合性的“欧洲-大西洋安全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中,每个欧洲国家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感受到安全。其中,美俄关系是决定该共同体命运的关键。毫无疑问,这样的一个目标过于宏大,甚至显得不够现实主义。但是人们相信,既然美俄之间能够达成近20年来最全面的军控协议,那就表明双方有着共同的安全考虑,也存在进一步和解的可能性。只要所有国家树立“共同欧洲家园”的理念,那么就可能促成各方放弃军事对抗的意图。不过,从现阶段来看,这一构想充满过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尤其是在美国全球战略和霸权目标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欧洲很难置身事外,美俄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不过,就像半个多世纪前,人们难以想象彼此争斗了数百年的西欧国家,在刚刚结束一场世界大战之后,能够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并取得今日之成就。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所提出的这些观念,恰好说明了该会议为建立未来安全秩序所做出的努力。

  本次会议还有一个重要话题,那就是网络安全。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今的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可以影响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例如,2010年出现的“震网”蠕虫病毒,被称为首个“网络超级武器”,它善于攻击工业设施,曾攻击了伊朗不少同核项目相关的计算机系统,给伊朗造成了一定损失。尽管关于这一病毒的来源仍是迷雾缭绕,但不少人认为,它已经展示出一个新型武器的破坏性和一种未来战争模式的可能性。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海顿甚至评价说,“震网”足以让人回想起1945年的原子弹实验。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软件系统攻击造成物理破坏的先例,宛如出现了一种“新式武器”。此外,网络窃密对个人和国家安全都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如今,以网络为媒介的犯罪行为日趋增多,甚至恐怖主义分子也懂得利用网络来传递信息、实施攻击。很多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律,努力控制网络威胁。欧盟内部也正在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希望出台系统对应措施。有人甚至提出,世界各国正在面临“网络文明冲突”的危险。

  慕尼黑的中国身影

  1999年,中国的身影首次出现在第3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当时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受朱�基总理的委托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发言阐述了中国在国际安全政策方面的立场。时至今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已成为中国展示国家形象、传递国家政策理念、进行东西方交流的平台。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领域内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中国自身的迅速发展,也成为一些西方国家眼中最值得关注的“安全问题”。在本届会议上讨论的网络安全问题中,所谓的“中国和俄罗斯的网络窃密问题”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焦点话题。西方人士指责中国利用网络进行窃密和间谍活动,同时无视国情差异,无端指责中国和俄罗斯不加入欧洲理事会推出的反网络犯罪公约。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甚至要求研究如何阻止所谓中国利用网络盗取工业机密这一行为。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西方制定的网络游戏规则,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自身安全、输出价值观念。2011年的中东动荡让西方进一步看到,利用现代化信息传递手段可以在一国内部动荡时推波助澜。因此一些西方人士鼓吹要利用互联网自由来在其他国家推动“民主革命”,而中国始终是他们所针对的目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国将战略目标对准中国,西方反华势力更将会借题发挥,在安全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就像此次中俄联手否决制裁叙利亚的提案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恼羞成怒,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甚至不顾外交礼仪地称中俄投反对票的做法让她感到“恶心”。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仍然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安全论坛,中国又该报以何种心态和处事方式呢?首先,中国应保持自信的姿态,将该论坛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舞台。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有礼有节地宣传中国的价值观和安全观。与此同时,还必须牢牢地把握国家利益原则,不能被西方的议程设置牵着走。可以预见的是,尽管慕尼黑安全会议标榜非官方、客观中立的立场,但是与会者的身份和背景让会议无法避免国际政治斗争的火药味。西方国家习惯于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同时也利用其在话语权上的霸权和显著实力优势,试图控制安全领域的议程设置,转移公众视线,对其他国家进行不公正的批评。在此方面,中国不能成为被动的参与者,而是要以适当的手段予以反击。放眼全球,开放的中国正在试图扮演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这就需要我们更为积极的参与到重大国际事务的交流与合作中去,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安全也需要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国城市慕尼黑,一个以足球、啤酒节闻名于世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见证了现代外交史上丑陋一幕―慕尼黑会议的地方。如今,在同样的一片土地之上,一个当代国际安全论坛正在蓬勃发展,它就是全球知名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也称为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 。

  安全问题的“风向标”

  自冷战以来,国际多边安全合作和安全论坛如雨后春笋般滋长起来,它们的出现,为不同国家间讨论重大国家安全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虽然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私利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这些对话机制,但是毕竟国际社会寻求到了共聚一堂、各抒己见的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就发源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慕尼黑安全会议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了。在1962年,德国出版商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创立了“军事事务会议”。这一会议将自身定位为一个自由论坛,最初的宗旨是讨论美国和欧洲的防务政策,尤其是西方国家内部如何应对前苏联的威胁。在该会议发展的初期,其与会成员主要包括内阁、议会、武装力量高级别代表、科学家以及媒体代表。会议很快就成为了美国和西欧国家间的重要会议之一,因而具有极其浓厚的大西洋色彩。之后,随着欧洲(主要是西方国家)面临的安全挑战不断发生变化,该会议的主题也不断更新,内容也越来越宽泛。自从1999年开始,慕尼黑安全会议讨论的内容开始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中东欧和亚洲国家。从2008年开始,德国前外交国务秘书伊申格尔成为慕尼黑安全会议大会主席。在恐怖主义和多元威胁之下,慕尼黑安全会议关注的内容也转向未来威胁。

  打开慕尼黑安全会议的网站,在它的主页上可以看到该会议的申明:“在过去数十年中,慕尼黑安全会议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安全政策会议。每一年,它从世界范围内召集高级人员,对当前和未来的安全挑战进行激烈的讨论。我们的目标是维持这一高规格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其形象。慕尼黑安全会议将继续关注我们时代的主要安全事件。我们将讨论和分析主要的安全挑战,同时不断地向前展望以提前应对未来事件。这包括在网络化安全的概念之下,扩展涉及的主题范围。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慕尼黑安全会议作为国际安全政策决策者们交换意见的、最重要的独立论坛这一地位。”时至今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已成为一个由非官方机构所承办的高规格安全政策论坛,在全球安全论坛中独树一帜,影响越来越大。出席该会议的大多为各国相关领域有头有脸的人物。因而也有人将此盛会称为“防务领域的达沃斯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因其规格日益提高,日渐引人注目,成为一窥外交和防务发展态势的“风向标”。正如本届会议的新闻发言人罗洛夫斯所说那样,多年来,历届慕尼黑安全会议都能紧扣时代脉搏,讨论国际大趋势和最新、最紧迫的热点问题,而它的非官方性质,使得思想能够在会议上自由激烈地交锋,促成一些具有创见性的政策建议的出现。

  如今,慕尼黑安全会议已经是最具影响力的防务论坛之一,同时,由于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和对抗性,这一论坛也成为了大国暗战的斗场,见证了国际政治中的诡谲多变。例如,1995年的第32届慕尼黑安全会议首次邀请了新生不久的俄罗斯代表与会,但西方却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北约东扩原则,让本来就大伤元气的俄罗斯更加受伤。在2007年举行的第43届会议上,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公然向美国发难,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和滥用武力,指责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具有挑衅意义”。普京在说:“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美国,在国际关系方面逾越它的国界,无节制地滥用武力,这是非常危险的,导致新一轮军备竞赛。由于无法受到国际法的庇护,其他任何国家都会感到不安。(美国的这种做法)促使小国家寻求核武器。”普京此语一出,语惊四座。美国参议员麦肯恩更是惊呼这是冷战后俄对美“最具攻击性的”讲演。就在人们还在为美俄“新冷战”是否开始争论不休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又发生了:在2009年的第45届会议上,美国副总统拜登向世界阐述了新上台的奥巴马总统的外交基调,表示将重启美俄关系。可以说,慕尼黑安全会议既是一个矛盾与缓和并存的论坛,也是各国外交人士长袖善舞、纵横捭阖的舞台。

  聚焦2012

  2012年2月3日,尚处于严冬之际的慕尼黑,迎来了第48届会议。此次有约350名全球安全、外交决策者及经济界人士出席会议。现在的慕尼黑安全会议,重视全球化视野,致力于为解决重大安全问题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它所关注的话题也超越了传统和地缘政治的限制,越来越重视全球化时代的安全问题。这在近几年会议讨论的主要话题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尤其是更为密切地关注反恐怖主义、核不扩散问题以及网络安全等话题。在今年的会议上,讨论的主要议题包括:美国战略重心转移、跨大西洋安全合作机制、金融危机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欧洲防务改革等。

  本次会议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就是美国战略重心转移问题。自二战结束以来,欧洲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所在,冷战时期这里是东西方对抗的中心舞台。冷战之后,欧盟的扩展和北约的东扩都是国际政治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事件。欧洲国家虽然对实现大欧洲的独立自主有着热切的向往,但是美国在安全、经济和政治上为其提供的支撑仍然是难以舍弃的。特别是在安全问题上,“搭便车”让欧洲很多国家得以避免巨额防务开支。而且美国在北约内的领袖地位也难以撼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美国,北约是否敢于在科索沃大打出手、英、法是否敢于在利比亚悍然动武。但是,近年来为了配合重返亚洲的战略调整,美国的战略关注点正越来越放在亚太地区,这也引起了欧洲的担忧。扩大中的欧洲,内部面临诸多困难,而积蓄力量伺机反击的俄罗斯也让欧洲不敢掉以轻心。在此次会议的开幕仪式上,德国国防部长德迈齐埃表示,欧洲和德国依然是美军在海外最大、最重要的驻地。而对于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欧洲不应该有顾虑,应该保持平静和自信。欧洲必须为自身及周边地区安全承担责任。但人们担心的是,美国调整步伐过快,而欧洲尚缺乏一个集体性的战略方针,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欧洲的一体化可能停滞甚至出现新的分裂。这也是为什么伊辛格尔表示希望慕尼黑安全会议能够成为沟通东西方的纽带,帮助欧洲和跨大西洋国家与亚洲新兴国家构建新型的战略关系。这一立场也表明,欧洲国家将顺应美国战略调整这一现实,并在挑战和机遇中寻求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美国战略布局相关的另一个话题就是欧洲―大西洋安全结构。尽管冷战期间,欧洲时刻处于武装冲突甚至是大规模核战争的风险之下,但更应该看到的是,自二战以来,欧洲经历了数十年的和平,大国关系中始终没有出现大规模战争。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安全结构的未来道路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专家们认为,当前的欧洲―大西洋安全秩序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要么选择一条老路,那就是继续彼此间的不信任和相互指责。这其中主要是欧洲国家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它是未来欧洲安全结构的关键性环节。普京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指责声仍然余音绕梁,究其根源,在于美国和欧洲不断蚕食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以北约东扩和导弹防御系统等方式来塑造未来的欧洲安全结构。这种模式是冷战思维的延续,也是美国霸权心态的体现。正如有人所说那样:“我们不能如此下去。这条道路将让我们一无所获。”一些有识之士还建议,欧洲应该尝试建立一种包容性的、综合性的“欧洲-大西洋安全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中,每个欧洲国家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感受到安全。其中,美俄关系是决定该共同体命运的关键。毫无疑问,这样的一个目标过于宏大,甚至显得不够现实主义。但是人们相信,既然美俄之间能够达成近20年来最全面的军控协议,那就表明双方有着共同的安全考虑,也存在进一步和解的可能性。只要所有国家树立“共同欧洲家园”的理念,那么就可能促成各方放弃军事对抗的意图。不过,从现阶段来看,这一构想充满过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尤其是在美国全球战略和霸权目标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欧洲很难置身事外,美俄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不过,就像半个多世纪前,人们难以想象彼此争斗了数百年的西欧国家,在刚刚结束一场世界大战之后,能够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并取得今日之成就。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所提出的这些观念,恰好说明了该会议为建立未来安全秩序所做出的努力。

  本次会议还有一个重要话题,那就是网络安全。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今的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可以影响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例如,2010年出现的“震网”蠕虫病毒,被称为首个“网络超级武器”,它善于攻击工业设施,曾攻击了伊朗不少同核项目相关的计算机系统,给伊朗造成了一定损失。尽管关于这一病毒的来源仍是迷雾缭绕,但不少人认为,它已经展示出一个新型武器的破坏性和一种未来战争模式的可能性。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海顿甚至评价说,“震网”足以让人回想起1945年的原子弹实验。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软件系统攻击造成物理破坏的先例,宛如出现了一种“新式武器”。此外,网络窃密对个人和国家安全都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如今,以网络为媒介的犯罪行为日趋增多,甚至恐怖主义分子也懂得利用网络来传递信息、实施攻击。很多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律,努力控制网络威胁。欧盟内部也正在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希望出台系统对应措施。有人甚至提出,世界各国正在面临“网络文明冲突”的危险。

  慕尼黑的中国身影

  1999年,中国的身影首次出现在第3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当时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受朱�基总理的委托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发言阐述了中国在国际安全政策方面的立场。时至今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已成为中国展示国家形象、传递国家政策理念、进行东西方交流的平台。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领域内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中国自身的迅速发展,也成为一些西方国家眼中最值得关注的“安全问题”。在本届会议上讨论的网络安全问题中,所谓的“中国和俄罗斯的网络窃密问题”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焦点话题。西方人士指责中国利用网络进行窃密和间谍活动,同时无视国情差异,无端指责中国和俄罗斯不加入欧洲理事会推出的反网络犯罪公约。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甚至要求研究如何阻止所谓中国利用网络盗取工业机密这一行为。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西方制定的网络游戏规则,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自身安全、输出价值观念。2011年的中东动荡让西方进一步看到,利用现代化信息传递手段可以在一国内部动荡时推波助澜。因此一些西方人士鼓吹要利用互联网自由来在其他国家推动“民主革命”,而中国始终是他们所针对的目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国将战略目标对准中国,西方反华势力更将会借题发挥,在安全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就像此次中俄联手否决制裁叙利亚的提案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恼羞成怒,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甚至不顾外交礼仪地称中俄投反对票的做法让她感到“恶心”。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仍然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安全论坛,中国又该报以何种心态和处事方式呢?首先,中国应保持自信的姿态,将该论坛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舞台。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有礼有节地宣传中国的价值观和安全观。与此同时,还必须牢牢地把握国家利益原则,不能被西方的议程设置牵着走。可以预见的是,尽管慕尼黑安全会议标榜非官方、客观中立的立场,但是与会者的身份和背景让会议无法避免国际政治斗争的火药味。西方国家习惯于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同时也利用其在话语权上的霸权和显著实力优势,试图控制安全领域的议程设置,转移公众视线,对其他国家进行不公正的批评。在此方面,中国不能成为被动的参与者,而是要以适当的手段予以反击。放眼全球,开放的中国正在试图扮演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这就需要我们更为积极的参与到重大国际事务的交流与合作中去,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安全也需要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 时事政治试题201501
  • 2015.1 1.1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15年1月13日起,将( ).石脑油.溶剂油和润滑油的消费税在现行单位税额基础上提高0.12元/升. A.汽油 B.石油 C.柴油 D.航空煤油 答案:A 2.习近平1月 ...查看


  • 2016时事政治汇总--国际部分
  • 国际部分: 1.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内经济一体化项目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从当天起,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公民在欧亚经济联盟任何一国就业不再需要获得专门的工作许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目前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 ...查看


  • 外交部发言人--定稿 2
  • 外交部发言人: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 行动都是非法无效的 据新华社电 (记者张艺.许栋诚)外交部发言人洪磊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无效的,中国坚决反对. 洪磊说,中国已就日本 ...查看


  • 达沃斯论坛概况
  • 世界经济论坛是日内瓦大学经济学教授克劳斯·施瓦布于1971年倡议创建的一个非官方组织,其总部设在日内瓦,但它的主要活动除2002年外,却在风光旖旎的山镇达沃斯举行.达沃斯只有1.2万名居民,原来名不见经传,如今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每年在这里召 ...查看


  • 总理达沃斯对话中外企业家
  • 原作:龚蕾 今天,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昨天,总理在天津出席了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对话交流. 笔者搜集一些最新文章,内容很长,精彩亮点很多,总理讲话内容释放了几个重要信号: 第一,不再靠增发货币刺激增长 总理说,池子里货币 ...查看


  • 中国--印尼合作关系:现状与挑战
  • 中国--印尼合作关系:现状与挑战 许利平① 摘要:自2005年中国--印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印尼完成了2005-2009年战略伙伴行动计划.2010-2015年是中国--印尼战略伙伴第二份行动计划实施期,也是中国-印尼关系迈向深 ...查看


  • 2012年十八大以来的时事政治
  • 2012年11月份 一.国内部分: 1. 为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中央财政近日提前下达2013年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预算指标150亿元,其余的补助资金将在明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下达.2012年,中央农村危房 ...查看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3
  • 一.世界四大通讯社 当前的世界四大通讯社分别是: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以上的世界四大通讯社的排名依据是:通讯社的规模.发展历史及影响力.订户数量.日发稿量和年发稿量等. 法新社成立于1944年,比新华社 ...查看


  • 事业单位知识考点---经济 8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培训 第一品牌 第四章国际经济 一.国际贸易相关概念 (一)贸易差额 1.贸易差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2.贸易顺差:也称出超,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