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的处理方式

  摘要:无论是从司法的权威性还是从诉讼的效率角度考虑,一并审理的方式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鉴于行政权的公力性质,行政争议往往是导致民事权利受阻的主要因素,建立有限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也许是结束审判实践混乱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行政诉讼;民事诉讼;交叉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81-01

  

   在大陆法系代表的法国,由于其行政法院独成体系,实行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双轨制,普通法院无权判断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法院也无权处理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此类问题的解决主要依据附属问题所辖的先决问题原则和审判前提原则从而避免了该类案件在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之间的不协调。日本在诉讼的类型上,设立了一种较具特色的当事人之间关于公法上的法律关系的当事人诉讼,我国台湾地区根据先决问题是否已为系属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主要有二种类型。第一类是以民事争议为主,行政问题作为附属问题的案件。这类案件的特点是:在本质上属于民事案件,争议发生在平等的主体之间,不由行政行为引起,但由于行政行为的介入,民事争议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类案件的审理中,行政问题具有重要地位,是民事审判的前提;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没有直接请求撤销行政机关的行为,只是以行政行为违法为抗辫事由。第二类是以行政争议为主,民事问题作为附带问题的案件。这类案件的特点是:行政争议处于核心地位,民事问题只是作为附带问题出现;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有特定的关联性;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可分离。

   而我国,目前在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时的处理方式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局面造成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1)法院的民事判决与行政判决相互矛盾或者在民事审判中疏于审查行政认定事实导致民事判决错误,从而影响司法公正形象;(2)错误将行政赔偿诉讼纳入行政、民事关联诉讼范畴;(3)审理期限过长,给当事人造成讼累,影响社会关系的稳定;(4)人民法院的两个审判组织进行审理,浪费司法资源。

  实践中对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叉的案件,有的将其作为单纯的行政案件处理,有的将其作为单纯的民事案件处理,有的则适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对此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别进行

  在这个问题上又有所谓“先行后民”和“先民后行”之分。“先行后民”指如果民事诉讼中涉及到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应当中止民事诉讼,等待行政诉讼的判决,因为行政诉讼的判决对民事诉讼具有预决的效力。(1)相当数量的民事主体资格是通过一定行政行为赋予的,因此,如果对民事主体一定的民事主体资格产生争议,就必须先行对行政许可行为或者行政确认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审查;(2)行政行为是某些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定程序要件,如房屋买卖只有进行了过户的行政登记行为才生效;(3)行政行为是某些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承担的依据,如土地使用权的拥有是通过人民政府的行政确权行为而实现。这里行政行为事实上已经成为民事诉讼的先决问题。只是放眼其它国家和地区,在德国,已有不少学者对行政优先原则提出质疑,并认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推定不符合法治国家原则。在台湾地区,虽然也奉行行政优先原则,但在实务中,也早已出现由民事判决对行政行为进行实质审查的突破。

   一般而言,“先行后民”主要适用于民事争议解决相较于单纯行政争议解决复杂一些或二者复杂相当,且行政争议又必须先行解决的情形,这一情形具体来说有两种:一是先提起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争议,然后等行政诉讼结束之后,再提起民事诉讼解决民事争议;二是当事人对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交叉的案件先提起民事诉讼的,须先中止民事诉讼,等待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行政争议解决后,再恢复民事诉讼。

  二、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一并审理

  即对于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其中一种案件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同一审判组织依据不同的诉讼程序对相互交织的另一案件,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司法活动。其既包括以行政诉讼为主,附带解决民事争议;也包括以民事诉讼为主,附带审理行政争议。由此可见,所谓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中国法学特有的概念,应该属于一并审理的一种方式。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分开式审理的方式并非一无是处,相反,在解决某些行政争议是民事争议的前提或者民事争议过于复杂的案件中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但总的来说,分开式审理所带来的类似“高永善案”的弊端也已经显见,无论是从司法的权威性还是从诉讼的效率角度考虑,一并审理的方式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鉴于行政权的公力性质,行政争议往往是导致民事权利受阻的主要因素,建立有限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也许是结束审判实践混乱的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薛刚凌.“处理行政、民事争议重合案件的程序探讨”[J].法律科学,1998.

  摘要:无论是从司法的权威性还是从诉讼的效率角度考虑,一并审理的方式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鉴于行政权的公力性质,行政争议往往是导致民事权利受阻的主要因素,建立有限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也许是结束审判实践混乱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行政诉讼;民事诉讼;交叉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81-01

  

   在大陆法系代表的法国,由于其行政法院独成体系,实行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双轨制,普通法院无权判断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法院也无权处理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此类问题的解决主要依据附属问题所辖的先决问题原则和审判前提原则从而避免了该类案件在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之间的不协调。日本在诉讼的类型上,设立了一种较具特色的当事人之间关于公法上的法律关系的当事人诉讼,我国台湾地区根据先决问题是否已为系属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主要有二种类型。第一类是以民事争议为主,行政问题作为附属问题的案件。这类案件的特点是:在本质上属于民事案件,争议发生在平等的主体之间,不由行政行为引起,但由于行政行为的介入,民事争议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类案件的审理中,行政问题具有重要地位,是民事审判的前提;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没有直接请求撤销行政机关的行为,只是以行政行为违法为抗辫事由。第二类是以行政争议为主,民事问题作为附带问题的案件。这类案件的特点是:行政争议处于核心地位,民事问题只是作为附带问题出现;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有特定的关联性;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可分离。

   而我国,目前在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时的处理方式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局面造成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1)法院的民事判决与行政判决相互矛盾或者在民事审判中疏于审查行政认定事实导致民事判决错误,从而影响司法公正形象;(2)错误将行政赔偿诉讼纳入行政、民事关联诉讼范畴;(3)审理期限过长,给当事人造成讼累,影响社会关系的稳定;(4)人民法院的两个审判组织进行审理,浪费司法资源。

  实践中对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叉的案件,有的将其作为单纯的行政案件处理,有的将其作为单纯的民事案件处理,有的则适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对此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别进行

  在这个问题上又有所谓“先行后民”和“先民后行”之分。“先行后民”指如果民事诉讼中涉及到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应当中止民事诉讼,等待行政诉讼的判决,因为行政诉讼的判决对民事诉讼具有预决的效力。(1)相当数量的民事主体资格是通过一定行政行为赋予的,因此,如果对民事主体一定的民事主体资格产生争议,就必须先行对行政许可行为或者行政确认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审查;(2)行政行为是某些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定程序要件,如房屋买卖只有进行了过户的行政登记行为才生效;(3)行政行为是某些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承担的依据,如土地使用权的拥有是通过人民政府的行政确权行为而实现。这里行政行为事实上已经成为民事诉讼的先决问题。只是放眼其它国家和地区,在德国,已有不少学者对行政优先原则提出质疑,并认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推定不符合法治国家原则。在台湾地区,虽然也奉行行政优先原则,但在实务中,也早已出现由民事判决对行政行为进行实质审查的突破。

   一般而言,“先行后民”主要适用于民事争议解决相较于单纯行政争议解决复杂一些或二者复杂相当,且行政争议又必须先行解决的情形,这一情形具体来说有两种:一是先提起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争议,然后等行政诉讼结束之后,再提起民事诉讼解决民事争议;二是当事人对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交叉的案件先提起民事诉讼的,须先中止民事诉讼,等待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行政争议解决后,再恢复民事诉讼。

  二、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一并审理

  即对于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其中一种案件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同一审判组织依据不同的诉讼程序对相互交织的另一案件,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司法活动。其既包括以行政诉讼为主,附带解决民事争议;也包括以民事诉讼为主,附带审理行政争议。由此可见,所谓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中国法学特有的概念,应该属于一并审理的一种方式。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分开式审理的方式并非一无是处,相反,在解决某些行政争议是民事争议的前提或者民事争议过于复杂的案件中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但总的来说,分开式审理所带来的类似“高永善案”的弊端也已经显见,无论是从司法的权威性还是从诉讼的效率角度考虑,一并审理的方式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鉴于行政权的公力性质,行政争议往往是导致民事权利受阻的主要因素,建立有限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也许是结束审判实践混乱的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薛刚凌.“处理行政、民事争议重合案件的程序探讨”[J].法律科学,1998.


相关文章

  • 略论虚假广告的认定与治理
  • 摘要:在广告业发展的同时,虚假广告也应运而生.虚假广告具有主体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对称性.内容的虚假性以及行为的违法性等特征.其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在立法上统一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建立政府职能部门的外部监管与广告行业内部自律相结合的高效制约机制,使 ...查看


  • 略论迟延履行金的执行
  • 法治论坛 第八辑 略论迟延履行金的执行 陈征! #摘要$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如果未按相关 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这在现行执行实践中被普遍忽视.严格执行兑现迟延履行金,有利于保护 ...查看


  • 关于教学法的论文_有关教学法的论文_有关教学法论文:略论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的选题与结构---以法学专业为
  • 关于教学法的论文 有关教学法的论文 有关教学法论文: 略论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的选题与结构---以法学专业为 例 摘要:毕业论文选题要联系学生的工作实际或者当地的实际, 并力求做到学术性与实践性.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的统 一.毕业论文题目设计要紧 ...查看


  • 略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
  • 略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 毛某某 摘 要:社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贯彻与执行关系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企业改革的深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其各自涉及的对象,指出了二者的共性与区别.在理论分析的基础 ...查看


  • 略论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
  • 略论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 作者: 金震华 发表于:2007-7-4 ―――――――――――――――――――――――――――――――――――――――――――― [ 内容摘要 ]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 ...查看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2007年) (一)法理.宪法 1.论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2.论违宪审查制度 3.论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 4.地方人大制度运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5.论美国宪法的特点 6.三权分立学说述评 7.宪 ...查看


  • 略论被告人证据知悉权的保障
  • [内容提要]保障被告人证据知悉权,是落实人权司法保障目的.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保证庭审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也是增强法官办案责任.有效防范冤假错案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从制度设计到具体操作均未充分重视被告人证据知悉权的保障,主要表现为被 ...查看


  • 略论危机传播中媒体与企业的关系
  • 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主要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存在,企业更多的则是在经济基础层面上发挥作用,两者具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角色定位.同时,媒体与企业又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当发生危机事件时,会对两者的关系产生明显的影响. 一.频繁出 ...查看


  • 市场经济建设中公益诉讼机制的确立
  • [摘要]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然会产生涉及社会整体利益和广大民众个体利益的经济纠纷,依照传统民事诉讼制度,现阶段我国很难或者根本无法通过司法救济的程序处理这些经济行为,从而在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形成相当大的真空地带,基于此,我国有必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