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如何按新课程的要求,组织好课堂小组讨论?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些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得到广大老师的认同。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讨论逐渐成为了老师们教学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

小组讨论给学生创设了人人平等参与的机会,变教师被动教为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等。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进行小组讨论,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老师们在教学中都很愿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但我们也看到,有的时候由于有些教师还不太清楚怎样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小组讨论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小组讨论的效率并不是很高。

我们看到主要存在这样几种现象:

一、讨论的问题不恰当

二、讨论的时机不合适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四、讨论中缺少合作意识

五、教师的定位不准确

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教师对于小组讨论的认识问题。教师没有明确小组讨论的作用是什么,也不明确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责任,也就没有真正地交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因此学生不明白到底应该怎样正确地参与小组讨论。教师对小组讨论的认识不到位,就不可能使小组讨论有预期的效果。其实要使小组讨论正常开展,还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指导一参与”的关系。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讨论的开展,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看看一些做到比较好的老师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设计难易程度适合讨论的问题,

以保证讨论时,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用。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学生独立学习或者教师进行全班教学就可以解决,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而一些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小组讨论。

要注意的一种倾向,就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也就是说不应该为了迎合时尚、追求形式去组织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应该是有必要的才进行。一节课中小组讨论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把握:

1. 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

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

教师把有争论价值的问题适时下放到小组,让小组讨论、争辩,在交流中明晰正误,最后通过自己探究,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讨论,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答案多元的时候

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学生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原因,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能够相互启发,交流,才能展示各种思考与结论。

3. 在教学重难点的时候

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小组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己探索无法完成时,就必然寻求同伴的帮助,此时的合作最有效。

4. 在独立思考后的时候

小组讨论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小组讨论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三、要合理构建讨论小组

(1)合理安排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讨论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进行分组。

科学合理地分组,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合作小组的组建,既需要考虑组内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针对各小组的合作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2)明确分工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般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等。

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小组间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了。而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四、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1)提出要求

在开始小组讨论的初期,要提出要求:一能把自己思考后的想法清楚、明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二是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三是能听出与别人发言的意思,学会质疑;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要求是促进学生学会讨论。

(2)鼓励合作

在开展讨论学习初期,有的小组可能缺乏默契,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有时也可能会出现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具体原因,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或指导合作技巧,鼓励学生学会合作。

(3)学会倾听

首先,全部都在小组讨论时,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一个组只能有一个人发言,组与组之间不要相互影响。有些实验表明,课堂中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各组的讨论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

其次,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每个人都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让学生逐步明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五、要做好教师角色定位

如果教师在备课中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就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及需要达到的目的,以便更好地有效地组织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不能等待,不能观望,更不能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进程、认知的问题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1) 重视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培养。要实现高质量的小组讨论,还需要老师长期的训练,老师不但要提供学习讨论的空间,更要教给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提出讨论的要求后,还要重视培养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训练,以便形成能力。

(2)恰当指导

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防止小组讨论走过场。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巧妙点拨会让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要指导学生如何回报讨论结果,并学会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3)随时调控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切不可认为没有自己的事而袖手旁观,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小组的讨论中去,除了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讨论,还要监控学生的讨论是否是有效的。

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及时纠正偏颇。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就应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去。教师既要做一名学习成员和学生共同探讨、交

流,也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开展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六、要实现多元化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加上教师评。尽量使评价更客观、准确、全面,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长处,同学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还要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的原则。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转向鼓励小组合作,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课堂中实施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自参与自主探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因此,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讨论才能完成,在教学中,个人学习、教师引领仍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如何按新课程的要求,组织好课堂小组讨论?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些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得到广大老师的认同。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讨论逐渐成为了老师们教学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

小组讨论给学生创设了人人平等参与的机会,变教师被动教为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等。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进行小组讨论,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老师们在教学中都很愿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但我们也看到,有的时候由于有些教师还不太清楚怎样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小组讨论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小组讨论的效率并不是很高。

我们看到主要存在这样几种现象:

一、讨论的问题不恰当

二、讨论的时机不合适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四、讨论中缺少合作意识

五、教师的定位不准确

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教师对于小组讨论的认识问题。教师没有明确小组讨论的作用是什么,也不明确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责任,也就没有真正地交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因此学生不明白到底应该怎样正确地参与小组讨论。教师对小组讨论的认识不到位,就不可能使小组讨论有预期的效果。其实要使小组讨论正常开展,还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指导一参与”的关系。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讨论的开展,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看看一些做到比较好的老师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设计难易程度适合讨论的问题,

以保证讨论时,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用。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学生独立学习或者教师进行全班教学就可以解决,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而一些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小组讨论。

要注意的一种倾向,就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也就是说不应该为了迎合时尚、追求形式去组织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应该是有必要的才进行。一节课中小组讨论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把握:

1. 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

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

教师把有争论价值的问题适时下放到小组,让小组讨论、争辩,在交流中明晰正误,最后通过自己探究,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讨论,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答案多元的时候

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学生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原因,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能够相互启发,交流,才能展示各种思考与结论。

3. 在教学重难点的时候

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小组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己探索无法完成时,就必然寻求同伴的帮助,此时的合作最有效。

4. 在独立思考后的时候

小组讨论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小组讨论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三、要合理构建讨论小组

(1)合理安排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讨论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进行分组。

科学合理地分组,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合作小组的组建,既需要考虑组内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针对各小组的合作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2)明确分工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般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等。

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小组间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了。而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四、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1)提出要求

在开始小组讨论的初期,要提出要求:一能把自己思考后的想法清楚、明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二是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三是能听出与别人发言的意思,学会质疑;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要求是促进学生学会讨论。

(2)鼓励合作

在开展讨论学习初期,有的小组可能缺乏默契,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有时也可能会出现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具体原因,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或指导合作技巧,鼓励学生学会合作。

(3)学会倾听

首先,全部都在小组讨论时,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一个组只能有一个人发言,组与组之间不要相互影响。有些实验表明,课堂中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各组的讨论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

其次,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每个人都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让学生逐步明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五、要做好教师角色定位

如果教师在备课中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就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及需要达到的目的,以便更好地有效地组织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不能等待,不能观望,更不能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进程、认知的问题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1) 重视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培养。要实现高质量的小组讨论,还需要老师长期的训练,老师不但要提供学习讨论的空间,更要教给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提出讨论的要求后,还要重视培养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训练,以便形成能力。

(2)恰当指导

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防止小组讨论走过场。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巧妙点拨会让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要指导学生如何回报讨论结果,并学会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3)随时调控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切不可认为没有自己的事而袖手旁观,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小组的讨论中去,除了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讨论,还要监控学生的讨论是否是有效的。

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及时纠正偏颇。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就应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去。教师既要做一名学习成员和学生共同探讨、交

流,也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开展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六、要实现多元化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加上教师评。尽量使评价更客观、准确、全面,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长处,同学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还要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的原则。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转向鼓励小组合作,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课堂中实施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自参与自主探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因此,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讨论才能完成,在教学中,个人学习、教师引领仍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相关文章

  •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讨论
  • 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一点看法 "高效课堂建设"是基于现实课堂提出的新的课题,它涉及到课堂教学的诸多方面:如何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如何高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如何高效地进行实验探究,如何高效地进行课堂对话等等问题.每个问题都是具有 ...查看


  • 如何引导和组织课堂讨论
  • 如何引导和组织课堂讨论 16 在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普遍被老师们所采用. 课堂讨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课堂形式.引导 ...查看


  •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
  •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确实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它有力地挑战了传统教学长期以来以班级整体为主.教师唱"独角戏"的 ...查看


  • 论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 摘要管理案例 分析 这门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 问题 能力的课程,现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不少高校将这门新课陆续开出,有关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 方法 和技巧问题也被提到了人们的面前.笔者从自己长期进行案例分析教学的实践经验出 ...查看


  •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讨论
  •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讨论 数学课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方法,它对于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批判思维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在目 ...查看


  • 何为学本课堂
  • 何为学本课堂 韩立福 当我们把学生.教师的生命活力融人课堂时,课堂也被赋予了生命活力,因此,我们可以将课堂视为一个动态生命体.它将随着学生身心发展.认知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成熟,也就是说,课堂生命体将随着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逐步从教 ...查看


  • 太谷二中"三五三"有效课堂模式介绍
  •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 教学行动探索 太谷二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山西省国防生生源基地.山西省示范高中.多年来,我们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理念,以"创新求发展. ...查看


  •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
  •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组际.师生间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 ...查看


  • 板块式模式2014.2
  • 子弟小学板块式教学模式解读 2013-2014学年度第二期 在前期课改的学习.摸索的过程中,我们收获颇多.无序.低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我们课堂的自生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性变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先教后学"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