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期末复习总结
19号下午1:30
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平时分占40;期末考试占60
题型:单选7、多选5、判断10(要说原因) 、(小题部分占三分之一,练习题里占70%共34分) 简答(里面会掺杂名词解释,6个左右,36分) 、应用(30分,画数据流程图的
第一章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较重要)
1. 会计数据:描述经济业务属性的数据。
2. 会计信息:是反应组织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信息。是反应组织运作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或需要,进行加工、计算、分类、汇总而形成的有用的信息产品。
3. 会计信息系统定义:是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的信息系统,是从对其组织中的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角度提出信息需求的信息系统,即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使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
4. 会计信息系统构成要素:
1)硬件资源
2)软件资源
3)信息资源
4)会计人员
5)会计规范
5.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各阶段特点(重点在第三个阶段)
1)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2)机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3)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 电子数据处理(EDP)阶段
特点: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软件以模拟手工核算为主,且各项业务的数据处理大多独立进行,没有形成整体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工资计算、账务处理、订单处理、固定资产核算等子系统。
〃 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特点:(1)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2)数据的结构和数据处理的流程较复杂。(3)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要求高。(4)数据处理的环节多,很多处理步骤具有周期性。(5)数据的加工处理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并要求留有明确的审计线索。(6)信息输出种类多、数量大,格式上有严格的要求。(7)数据处理进程的安全、保密性有严格的要求。 〃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特点:系统只是支持用户而不是代替他决策
系统所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半结构化的决策
采用人机对话的有效形式解决问题
6. 为何说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基本运行环境,由人、信息技术设备、运行规程组成的,以信息为处理对象,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辅助组织进行各项决策的人机结合的系统,即基于计算机的系统;
2)会计的功能在本质上和信息系统的功能有相似之处,都是对数据的收集和输入并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加工和分析等,它主要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因此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3)“计算机会计”时代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会计无不体现它的管理本质。会计管理就是人们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4)会计源于经济发展,会计是一种信息活动,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反应经济的信息内容,反馈经济信息是会计业务存在的目的。
因此,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7. 手工会计与计算机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共同点:
1)目标一致
2)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的会计方法,共同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
3)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区别:
1)会计数据存储介质不同
2)账簿体系不同
3)会计核算方法(记账规则) 、核算形式的变化
4)财务分工及授权方式
5)会计职能的变化
6)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7)对会计理论基础的挑战
8.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9. 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的实现模式
1)集中传递式:各子 统之间的数据传递,通过一个专门的自动转账系统来实现。
2)账务处理中心式:各业务子系统对原始凭证汇总处理后,编制记账凭证直接传递到总账子系统,由该子系统对涉及到成本费用的凭证进行汇总后传递到成本子系统。
3)直接传递式:指各子系统首先对原始凭证汇总处理后,编制出记账凭证传递到总账子系统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工资、固定资产、存货等业务子系统以及总账子系统要将各种直接的、间接地费用按一定的标准汇总后传递到成本子系统进行成本计算。
第二章 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与设计
1. 常用系统开发方法的思想和特点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又称为结构化方法,
是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开发系
统的方法。
特点:
〃 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白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 用户至上。
〃 深入调查研究。
〃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 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变化。
〃 开发过程工程化。
优点
〃 容易解决复杂的问题
〃 容易管理和控制整个系统的开发
缺点
〃 所需文档资料数量大
〃 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2)原型方法:是开发和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另一种通用方法,适用于用户需求难以预先确定的情况。
特点:
〃 引入迭代概念,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 有利于项目的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
〃 将系统的调查、分析、设计融为一体
〃 须有强有力的开发工具作支持
3)面向对象法:从系统的构成入手,客观事物都是由对象组成的,每一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属性和方法,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
特点:
〃 封装性
〃 抽象性
〃 继承性
〃 动态链接性
4)商业软件包法:购买商品软件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
优点
〃 降低系统开发周期和工作量
缺点
〃 商业软件包法的前提是必须有合适的软件包。
〃 软件包常常是通用的系统,很难完全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
〃 有时候需要对商业软件包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工作,这样就失去了商业软件包的价值。
2. 系统开发方法
1)用户自行开发方式
2)委托开发方式
3)合作开发方式
4)购买软件
应根据企业的资源情况、技术力量、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开发方式。
3. 系统切换方式
1)直接切换
2)并行切换
3)试点过渡
4. 系统开发过程
1)系统规划
2)系统分析
3)系统设计
4)系统实施
5)系统运行与维护
第三章 账务处理与总账子系统
1. 手工账务处理流程及基本特征
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流程的缺陷:
1)数据大量重复:凭证上的日期、摘要、凭证号、金额等数据重复转抄。
2)信息提供不及时:由于工作量大,加大手工速度缓慢,往往要延迟一端时间才能编制报表。
3)准确性差:从记帐凭证到报表的过程中,转抄错误和计算错误难以避免。
4)工作强度大:要求又快又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
2. IT 环境下账务处理数据流程、主要文件结构及作用
流程:
1)人工输入记账凭证或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2)对输入的记账凭证进行审核。
3)凭证记账并更新总账或各种汇总文件。
4)需要时查询并输出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账。
5)银行对帐
6)生成并输出会计报表。
主要数据库文件
1)临时凭证文件:用于存放已录入和审核未记帐的凭证,可对其进行修改。记帐后已审核的记录转移到“历史凭证文件”中,属于非正式会计档案。
2)历史凭证文件:存放已记帐的所有凭证,不能修改,只能用红字凭证冲销。属于正式会计档案。
3)汇总文件:存放科目的年初数、累计借方、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每个月的借贷发生额。
4)科目文件:存放帐务处理中所有科目及相关内容
5)银行对帐单文件:专门存放银行给单位的对帐单,已达帐可删除。
6)单位银行对帐文件:存放单位没有对上帐的银行业务。
3. IT 和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过程及账簿体系结构的异同
1)数据处理的起点与终点不同
手工数据的起点是原始凭证,数据的终点是会计报表;计算机方式下数据的起点是记帐凭证、原始凭证和机制凭证,数据的终点是帐簿和报表。
2)数据处理方式不同
手工方式下记帐凭证由不同的财务人员登入帐簿;计算机方式下由帐务处理子系统自动完成数据处理
3)数据存储方式不同
4)对账的方式不同
5)会计资料的查询统计方式不同
4. 总账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各模块内容
1) 初始设臵
〃 设臵帐套
〃 科目设臵
〃 凭证类型设计
〃 结算方式设臵
〃 余额设臵
〃 人员权限设臵
2) 凭证管理
· 凭证录入模块应该包含哪些正确性检查措施
(1)凭证类型和凭证号。
凭证号是记账凭证的标识,按会计制度要求,不同类型凭证每月分
别从 1开始连续编号,不能有重号、漏号。
(2) 凭证日期。
凭证日期用于标识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凭证日期必须为公立日期,凭证日期应该随凭证号递增而递增等。因此,其控制机制为:凭证
日期为公历日期,输入日期不能为结账月份的日期
(3) 附单据数。
即本凭证的附件张数。
(4)摘要。
输入本笔分录的业务说明,摘要要求简洁明了。
(5)科目
科目是经济业务分类的主要依据,凭证录入模块提供对科目编码设
臵一系列的控制机制:
① 存在性检查:即检查凭证中科目编码是否存在。财会人员在输
入记账凭证时,输入一科目编码,如果财会人员在进行初始设
臵科目设臵时设臵了该科目编码,即“科目文件”有该科目编
码存在,那么检查结果为“正确”或“真”,否则,检查结果为
“错误”或“假”。
② 是否是明细记账科目的检查:检查凭证中科目编码是否为最底
级科目编码或记账明细科目。在计算机条件下,科目是分级的。
输入记账凭证时,只能输入记账明细科目或最底级科目,不能
输入控制性科目或父科目。如果输入记账明细科目,检查结果
为“正确”或“真”,否则,检查结果为“错误”或“假”。
③ 与凭证类型是否相符的检查: 即检查输入的借方科目或贷方科
目与凭证类型是否相符的检查。特定的凭证类型有时要求凭证
中必须出现某些科目。如付款凭证中贷方科目必须出现“现金”
或“银行存款”科目;收款凭证中,借方科目必须出现“现金”
或“银行存款”科目。若满足上述条件,检查结果为“正确”
或“真”,否则,检查结果为“错误”或“假”。
(6)金额
任何一张凭证都满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因此,
对每一张凭证存入凭证文件之前,其控制机制为: 自动进行借贷
平衡检查。如果平衡,检查结果为“正确”或“真”,否则,检查
结果为“错误”或“假”。 只有当所有检查结果都为“正确”或“真”,
该张凭证被计算机接收,否则计算机拒绝接收。
3) 记账
过程
· 账套数据备份(保护记帐前状态)。
· 选择记账凭证。
· 合法性检查,即检查要记账的凭证是否经过审核、凭证号是否连续,借贷金额是否平衡,若发现问题则提示并终止记账过程。
· 正式开始记账
1. 从临时凭证文件中取出一个已审凭证
2. 根据凭证的科目更新汇总文件
3. 将该记录记入历史凭证文件
4. 从临时文件中删除该记录
5. 若还有已审凭证则转1,否则结束
· 结束记账。
数据传递关系
4) 银行对账:银行记载的银行存款收付记录(银行对帐单)和单位自己登记的银行日记帐相互核对,银行与企业间由于记帐时间不同或其他原因会形成一方已记录而另一方未记录。
5) 期末转账:在月底结账之前每月都要重复进行进行的固定业务。例如费用分配(如工资分配等)、费用分摊(如制造费用分摊等)、提取各项费用(如提取福利费等) 等等。
6) 期末结账:结束本期帐务处理工作
7) 帐表输出:根据企业管理及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帐务数据库文件进行排序、检索和汇总的处理,最后输出帐表。
5. 科目编码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案:一般是422
第四章 不考
第五章 采购与付款核算与管理
第六章 存货核算与管理
5.6共同重点:
1. 采购预付款子系统的特点
1) 数据存储量大
2) 数据变化频繁
3) 管理要求高
4) 与其他子系统联系广泛
2. 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重组原则
1) “数出一门,共同使用。”
2) 整个流程采用统一的数据库
3) 在关键环节设计控制点。控制方式1:柔性控制;2:刚性控制。
3. 应付与付款流程
书189页
4. 存货核算和管理有何特点?
1) 数据存储量大
2) 数据变化频繁
3) 核算内容广泛
4) 核算方法复杂
5) 与其他子系统有较多的数据传递关系
6) 管理要求高
5. 手工下存货核算和管理的难点
1) 三级账一致性问题
同一入库单和出库单分别由仓库保管员、存货核算明细会计和总账会计三个人按照不同的需求转抄在不同的账簿上,因此,当存货出入库业务量比较大时,经常出现存货实物、存货一级账、二级账、三级账之间账账不符、账物不符。
2) 很难根据管理的需要应用先进方法合理计算存货的价值
当企业出入库业务比较频繁时,存货成本计算量也随着增大。因此,为了减少手工计算工作量,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一般选择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存货成本,并没有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合理选择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并计算存货价值。 3) 存货管理能力低下
6. 数据流程设计
第七章 其他业务核算与管理
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成和任务
组成:
1) 人事管理系统(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被视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 )的一个子系统。
2) 工资系统(Payroll system ),被视为会计信息系统(AIS )的一个子系统。 任务:
1) 准确地输入职工工资的原始数据,计算职工工资并编制工资单。
2) 根据工作部门,汇总分配工资费用和计提职工福利费并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
3) 提供工资统计分析数据
4) 及时处理职工调入、调出、内部调动及工资调整数据。
2. 系统数据处理流程设计
1) 职工代码设计:为了便于计算个人工资和对部门工资进行汇总,通常将各级部门代码和职工代码结合起来编码。
2) 主要数据文件设计:
3) 工资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 工资子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
3. 涉及工资系统是需要建立哪些主要的数据文件
1) 工资计算文件
2) 工资汇总文件
3) 工资费用分配文件
4) 工资项目计算公式库文件
4. 固定资产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设计
1) 功能模块设计
2) 代码设计
3) 文件设计
4) 输入输出设计
5. 成本子系统数据流程设计(一般成本不会考……
)
6. 成本系统与其余那些子系统有何数据传递关系
第八章 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
1. 会计报表系统特点
1) 输入数据量少
2) 不设臵报表数据直接修改功能
3) 输出信息规定性强
4) 通用性强、使用面广
5) 图、表并用进行报表分析
2. 会计报表系统数据流程设计
1) 会计报表的编制流程及数据来源分析
2) 功能模块设计
3) 通用报表软件
3. 通用报表系统应设计哪些主要功能模块
4. 会计报表软件种类、各自特点
1) 专用报表软件
特点:专用报表程序设计较简单,使用方便,专用性强,适用于格式和数据来源都固定的报表的编制。但一个程序只能生成一种格式的报表,一旦格式或项目发生变化就必须修改程序。
2) 通用报表软件
特点:通用报表系统使用灵活,通用性强。但系统定义过于抽象复杂,系统体积过于庞大。
3) 电子表软件(EXCEL等)
特点:电子表软件提供有非常强大的运算功能和编辑功能,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图形处理能力。但其与帐务系统的数据衔接问题、对报表数据直接进行编辑修改的控制问题有待解决。
5. 什么是格式状态,什么是数据状态,有何区别
1) 格式状态即报表格式设计工作,在此状态下进行有关格式的设计操作,如表尺寸、行高、列宽、单元属性、单元风格、组合单元、关键字及定义报表的单元公式、审核公式及舍位平衡公式。此状态下只能看到报表的格式,并且不能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等操作。
2) 数据状态即报表数据处理工作,在此状态下可输入数据的录入、增加或删除表页、审核舍位平衡、制作图形、汇总、合并报表等。可以看到报表的全部内容包括数据及格式,但不能对报表的格式进行修改。
会计信息系统期末复习总结
19号下午1:30
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平时分占40;期末考试占60
题型:单选7、多选5、判断10(要说原因) 、(小题部分占三分之一,练习题里占70%共34分) 简答(里面会掺杂名词解释,6个左右,36分) 、应用(30分,画数据流程图的
第一章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较重要)
1. 会计数据:描述经济业务属性的数据。
2. 会计信息:是反应组织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信息。是反应组织运作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或需要,进行加工、计算、分类、汇总而形成的有用的信息产品。
3. 会计信息系统定义:是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的信息系统,是从对其组织中的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角度提出信息需求的信息系统,即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使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
4. 会计信息系统构成要素:
1)硬件资源
2)软件资源
3)信息资源
4)会计人员
5)会计规范
5.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各阶段特点(重点在第三个阶段)
1)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2)机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3)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 电子数据处理(EDP)阶段
特点: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软件以模拟手工核算为主,且各项业务的数据处理大多独立进行,没有形成整体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工资计算、账务处理、订单处理、固定资产核算等子系统。
〃 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特点:(1)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2)数据的结构和数据处理的流程较复杂。(3)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要求高。(4)数据处理的环节多,很多处理步骤具有周期性。(5)数据的加工处理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并要求留有明确的审计线索。(6)信息输出种类多、数量大,格式上有严格的要求。(7)数据处理进程的安全、保密性有严格的要求。 〃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特点:系统只是支持用户而不是代替他决策
系统所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半结构化的决策
采用人机对话的有效形式解决问题
6. 为何说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基本运行环境,由人、信息技术设备、运行规程组成的,以信息为处理对象,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辅助组织进行各项决策的人机结合的系统,即基于计算机的系统;
2)会计的功能在本质上和信息系统的功能有相似之处,都是对数据的收集和输入并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加工和分析等,它主要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因此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3)“计算机会计”时代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会计无不体现它的管理本质。会计管理就是人们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4)会计源于经济发展,会计是一种信息活动,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反应经济的信息内容,反馈经济信息是会计业务存在的目的。
因此,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7. 手工会计与计算机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共同点:
1)目标一致
2)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的会计方法,共同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
3)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区别:
1)会计数据存储介质不同
2)账簿体系不同
3)会计核算方法(记账规则) 、核算形式的变化
4)财务分工及授权方式
5)会计职能的变化
6)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7)对会计理论基础的挑战
8.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9. 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的实现模式
1)集中传递式:各子 统之间的数据传递,通过一个专门的自动转账系统来实现。
2)账务处理中心式:各业务子系统对原始凭证汇总处理后,编制记账凭证直接传递到总账子系统,由该子系统对涉及到成本费用的凭证进行汇总后传递到成本子系统。
3)直接传递式:指各子系统首先对原始凭证汇总处理后,编制出记账凭证传递到总账子系统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工资、固定资产、存货等业务子系统以及总账子系统要将各种直接的、间接地费用按一定的标准汇总后传递到成本子系统进行成本计算。
第二章 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与设计
1. 常用系统开发方法的思想和特点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又称为结构化方法,
是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开发系
统的方法。
特点:
〃 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白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 用户至上。
〃 深入调查研究。
〃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 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变化。
〃 开发过程工程化。
优点
〃 容易解决复杂的问题
〃 容易管理和控制整个系统的开发
缺点
〃 所需文档资料数量大
〃 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2)原型方法:是开发和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另一种通用方法,适用于用户需求难以预先确定的情况。
特点:
〃 引入迭代概念,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 有利于项目的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
〃 将系统的调查、分析、设计融为一体
〃 须有强有力的开发工具作支持
3)面向对象法:从系统的构成入手,客观事物都是由对象组成的,每一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属性和方法,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
特点:
〃 封装性
〃 抽象性
〃 继承性
〃 动态链接性
4)商业软件包法:购买商品软件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
优点
〃 降低系统开发周期和工作量
缺点
〃 商业软件包法的前提是必须有合适的软件包。
〃 软件包常常是通用的系统,很难完全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
〃 有时候需要对商业软件包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工作,这样就失去了商业软件包的价值。
2. 系统开发方法
1)用户自行开发方式
2)委托开发方式
3)合作开发方式
4)购买软件
应根据企业的资源情况、技术力量、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开发方式。
3. 系统切换方式
1)直接切换
2)并行切换
3)试点过渡
4. 系统开发过程
1)系统规划
2)系统分析
3)系统设计
4)系统实施
5)系统运行与维护
第三章 账务处理与总账子系统
1. 手工账务处理流程及基本特征
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流程的缺陷:
1)数据大量重复:凭证上的日期、摘要、凭证号、金额等数据重复转抄。
2)信息提供不及时:由于工作量大,加大手工速度缓慢,往往要延迟一端时间才能编制报表。
3)准确性差:从记帐凭证到报表的过程中,转抄错误和计算错误难以避免。
4)工作强度大:要求又快又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
2. IT 环境下账务处理数据流程、主要文件结构及作用
流程:
1)人工输入记账凭证或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2)对输入的记账凭证进行审核。
3)凭证记账并更新总账或各种汇总文件。
4)需要时查询并输出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账。
5)银行对帐
6)生成并输出会计报表。
主要数据库文件
1)临时凭证文件:用于存放已录入和审核未记帐的凭证,可对其进行修改。记帐后已审核的记录转移到“历史凭证文件”中,属于非正式会计档案。
2)历史凭证文件:存放已记帐的所有凭证,不能修改,只能用红字凭证冲销。属于正式会计档案。
3)汇总文件:存放科目的年初数、累计借方、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每个月的借贷发生额。
4)科目文件:存放帐务处理中所有科目及相关内容
5)银行对帐单文件:专门存放银行给单位的对帐单,已达帐可删除。
6)单位银行对帐文件:存放单位没有对上帐的银行业务。
3. IT 和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过程及账簿体系结构的异同
1)数据处理的起点与终点不同
手工数据的起点是原始凭证,数据的终点是会计报表;计算机方式下数据的起点是记帐凭证、原始凭证和机制凭证,数据的终点是帐簿和报表。
2)数据处理方式不同
手工方式下记帐凭证由不同的财务人员登入帐簿;计算机方式下由帐务处理子系统自动完成数据处理
3)数据存储方式不同
4)对账的方式不同
5)会计资料的查询统计方式不同
4. 总账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各模块内容
1) 初始设臵
〃 设臵帐套
〃 科目设臵
〃 凭证类型设计
〃 结算方式设臵
〃 余额设臵
〃 人员权限设臵
2) 凭证管理
· 凭证录入模块应该包含哪些正确性检查措施
(1)凭证类型和凭证号。
凭证号是记账凭证的标识,按会计制度要求,不同类型凭证每月分
别从 1开始连续编号,不能有重号、漏号。
(2) 凭证日期。
凭证日期用于标识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凭证日期必须为公立日期,凭证日期应该随凭证号递增而递增等。因此,其控制机制为:凭证
日期为公历日期,输入日期不能为结账月份的日期
(3) 附单据数。
即本凭证的附件张数。
(4)摘要。
输入本笔分录的业务说明,摘要要求简洁明了。
(5)科目
科目是经济业务分类的主要依据,凭证录入模块提供对科目编码设
臵一系列的控制机制:
① 存在性检查:即检查凭证中科目编码是否存在。财会人员在输
入记账凭证时,输入一科目编码,如果财会人员在进行初始设
臵科目设臵时设臵了该科目编码,即“科目文件”有该科目编
码存在,那么检查结果为“正确”或“真”,否则,检查结果为
“错误”或“假”。
② 是否是明细记账科目的检查:检查凭证中科目编码是否为最底
级科目编码或记账明细科目。在计算机条件下,科目是分级的。
输入记账凭证时,只能输入记账明细科目或最底级科目,不能
输入控制性科目或父科目。如果输入记账明细科目,检查结果
为“正确”或“真”,否则,检查结果为“错误”或“假”。
③ 与凭证类型是否相符的检查: 即检查输入的借方科目或贷方科
目与凭证类型是否相符的检查。特定的凭证类型有时要求凭证
中必须出现某些科目。如付款凭证中贷方科目必须出现“现金”
或“银行存款”科目;收款凭证中,借方科目必须出现“现金”
或“银行存款”科目。若满足上述条件,检查结果为“正确”
或“真”,否则,检查结果为“错误”或“假”。
(6)金额
任何一张凭证都满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因此,
对每一张凭证存入凭证文件之前,其控制机制为: 自动进行借贷
平衡检查。如果平衡,检查结果为“正确”或“真”,否则,检查
结果为“错误”或“假”。 只有当所有检查结果都为“正确”或“真”,
该张凭证被计算机接收,否则计算机拒绝接收。
3) 记账
过程
· 账套数据备份(保护记帐前状态)。
· 选择记账凭证。
· 合法性检查,即检查要记账的凭证是否经过审核、凭证号是否连续,借贷金额是否平衡,若发现问题则提示并终止记账过程。
· 正式开始记账
1. 从临时凭证文件中取出一个已审凭证
2. 根据凭证的科目更新汇总文件
3. 将该记录记入历史凭证文件
4. 从临时文件中删除该记录
5. 若还有已审凭证则转1,否则结束
· 结束记账。
数据传递关系
4) 银行对账:银行记载的银行存款收付记录(银行对帐单)和单位自己登记的银行日记帐相互核对,银行与企业间由于记帐时间不同或其他原因会形成一方已记录而另一方未记录。
5) 期末转账:在月底结账之前每月都要重复进行进行的固定业务。例如费用分配(如工资分配等)、费用分摊(如制造费用分摊等)、提取各项费用(如提取福利费等) 等等。
6) 期末结账:结束本期帐务处理工作
7) 帐表输出:根据企业管理及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帐务数据库文件进行排序、检索和汇总的处理,最后输出帐表。
5. 科目编码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案:一般是422
第四章 不考
第五章 采购与付款核算与管理
第六章 存货核算与管理
5.6共同重点:
1. 采购预付款子系统的特点
1) 数据存储量大
2) 数据变化频繁
3) 管理要求高
4) 与其他子系统联系广泛
2. 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重组原则
1) “数出一门,共同使用。”
2) 整个流程采用统一的数据库
3) 在关键环节设计控制点。控制方式1:柔性控制;2:刚性控制。
3. 应付与付款流程
书189页
4. 存货核算和管理有何特点?
1) 数据存储量大
2) 数据变化频繁
3) 核算内容广泛
4) 核算方法复杂
5) 与其他子系统有较多的数据传递关系
6) 管理要求高
5. 手工下存货核算和管理的难点
1) 三级账一致性问题
同一入库单和出库单分别由仓库保管员、存货核算明细会计和总账会计三个人按照不同的需求转抄在不同的账簿上,因此,当存货出入库业务量比较大时,经常出现存货实物、存货一级账、二级账、三级账之间账账不符、账物不符。
2) 很难根据管理的需要应用先进方法合理计算存货的价值
当企业出入库业务比较频繁时,存货成本计算量也随着增大。因此,为了减少手工计算工作量,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一般选择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存货成本,并没有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合理选择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并计算存货价值。 3) 存货管理能力低下
6. 数据流程设计
第七章 其他业务核算与管理
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成和任务
组成:
1) 人事管理系统(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被视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 )的一个子系统。
2) 工资系统(Payroll system ),被视为会计信息系统(AIS )的一个子系统。 任务:
1) 准确地输入职工工资的原始数据,计算职工工资并编制工资单。
2) 根据工作部门,汇总分配工资费用和计提职工福利费并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
3) 提供工资统计分析数据
4) 及时处理职工调入、调出、内部调动及工资调整数据。
2. 系统数据处理流程设计
1) 职工代码设计:为了便于计算个人工资和对部门工资进行汇总,通常将各级部门代码和职工代码结合起来编码。
2) 主要数据文件设计:
3) 工资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 工资子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
3. 涉及工资系统是需要建立哪些主要的数据文件
1) 工资计算文件
2) 工资汇总文件
3) 工资费用分配文件
4) 工资项目计算公式库文件
4. 固定资产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设计
1) 功能模块设计
2) 代码设计
3) 文件设计
4) 输入输出设计
5. 成本子系统数据流程设计(一般成本不会考……
)
6. 成本系统与其余那些子系统有何数据传递关系
第八章 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
1. 会计报表系统特点
1) 输入数据量少
2) 不设臵报表数据直接修改功能
3) 输出信息规定性强
4) 通用性强、使用面广
5) 图、表并用进行报表分析
2. 会计报表系统数据流程设计
1) 会计报表的编制流程及数据来源分析
2) 功能模块设计
3) 通用报表软件
3. 通用报表系统应设计哪些主要功能模块
4. 会计报表软件种类、各自特点
1) 专用报表软件
特点:专用报表程序设计较简单,使用方便,专用性强,适用于格式和数据来源都固定的报表的编制。但一个程序只能生成一种格式的报表,一旦格式或项目发生变化就必须修改程序。
2) 通用报表软件
特点:通用报表系统使用灵活,通用性强。但系统定义过于抽象复杂,系统体积过于庞大。
3) 电子表软件(EXCEL等)
特点:电子表软件提供有非常强大的运算功能和编辑功能,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图形处理能力。但其与帐务系统的数据衔接问题、对报表数据直接进行编辑修改的控制问题有待解决。
5. 什么是格式状态,什么是数据状态,有何区别
1) 格式状态即报表格式设计工作,在此状态下进行有关格式的设计操作,如表尺寸、行高、列宽、单元属性、单元风格、组合单元、关键字及定义报表的单元公式、审核公式及舍位平衡公式。此状态下只能看到报表的格式,并且不能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等操作。
2) 数据状态即报表数据处理工作,在此状态下可输入数据的录入、增加或删除表页、审核舍位平衡、制作图形、汇总、合并报表等。可以看到报表的全部内容包括数据及格式,但不能对报表的格式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