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我将从教材、学情、课标与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汪曾祺。这个单元包括《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这些课文的安排意在让学生了解民俗,关注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
《端午的鸭蛋》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文章在悠然恬淡的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民风民俗,更能唤起学生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品味出日常生活中的趣味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本文语言平淡质朴,饶有趣味。这篇课文我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学情与目标:
初二的学生在初一一年的学习中知识面增长了不少,而且他们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容易接受,而且之前在这单元已学过《云南的歌会》,对写风俗这样的文章能更快地进入文本,所以我决定以多样化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探讨鸭蛋包含的情趣,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按“忆端午—说风俗—品情趣—评语言—诉真情”五个环节展开。先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端午的风俗引入课文,再通过小组活动初步感知课文,了解高邮端午的习俗。在“品情趣”这一环节中我紧紧抓住“作者为什么不写端午节其他的习俗,而选择了小小的鸭蛋来写?”这一中心问题来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在品评了本文的语言风格后,我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引到日常生活的趣事上来,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
1、知识与技能: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感受其风情。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品味作者朴素而有趣味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学会用心体味生活中的乐趣,培养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
新课标也同样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因而我把“通过品味平淡自然的语言从中感受传统风俗的无穷趣味“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作为难
点。
三、说教学过程:
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我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调动学习热情,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法指导:一位好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多种方式赏读课文,师生交流以达到教学目标。
1、导入:
通过PPT一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哪些节日(元宵,七夕,端午,春节,中秋,国庆节),也同时可以通过古诗句让学生来猜下描写哪个节日的,接着欣赏端午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节会选择写哪方面。
根据图片,诗句来猜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古诗与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学作品的教育,欣赏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设想自己写端午节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2、整体感知,说风俗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并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再教师范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本环节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提炼信息,并了解高邮特有的端午习俗。
3、赏读文本,品情趣
寻读课文,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朗读后思考“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在这篇灌注于作者深情的文章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些句子,师生再细细品读这些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从而体味出作者对故乡倾注的深情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板书:情 童年岁月的怀想 家乡生活的热爱)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仔细思考:作者着重写什么内容以表达他心底的故乡情结的?分哪几个层次来写?师生交流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的风俗,再引入到家乡的咸鸭蛋,最后涉入正题—“端午的鸭蛋”三个层次,着重写到了富于
情趣的端午的鸭蛋。
精读课文,品味趣意。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端午节的风俗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只写了小小的一枚咸鸭蛋呢?师生共同精读课文中写鸭蛋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因为:①高邮咸蛋独有的特色。教师出示高邮鸭蛋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②鸭蛋带来的别样的趣味。如吃鸭蛋时“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的动感,还有端午节挑鸭蛋,挂鸭蛋络子,玩鸭蛋壳等等都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让我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教师出示鸭蛋络子的图片,并以图片展示鸭蛋络子挂在胸前的情形。
(板书:趣 吃鸭蛋 挂鸭蛋络子 玩蛋壳)
细读课文,表达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说一说你认为高邮咸鸭蛋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我始终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对鸭蛋特点和围绕鸭蛋的趣事的分析来感受作品内在的韵味,体会鸭蛋包含的情与趣。这个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并合作交流。
4、探究特色,评语言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起来分享给大家,我准备了以下这些句子,学生可备选:
A、别说鸭蛋都一样,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平淡而有味)
B、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淡淡的幽默,有点小小的赌气,不以为意,但又小得意)
C、“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小骄傲,感叹号更是强调了这种感情,平淡有味)
D、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天真,爱恨分明)
E、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有点孩子般的赌气,直率地表达了感情)
师生共同美读这些句子,然后总结这种语言特色。(板书:语言 平淡质朴 饶有趣味)
这个环节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文中特有的方言,短句,文言词及平淡质朴,饶有趣味的风格,并能评出作者从中带的具体的感情。
5、能力迁移和作业
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特产让你非常难忘。
用一两个细节描述家乡的人们过端午节的场景。
这个环节将学生的关注点迁移到自己家乡的风俗人情上来,引导学生体验日常生活的趣味,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
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设此问题是开放式的问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引导提倡珍惜传统文化,让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四、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情 童年岁月的怀想
家乡生活的热爱 挂鸭蛋络子 玩蛋壳 趣 吃鸭蛋
语言平淡质朴
饶有趣味
五、作业:
做一回小记者,请同学们采访长辈,搜集自己家乡的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写成小小的采访稿。
我的基本设计思路如上所述,但在实际的讲课授课中会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希望不足之处,各位评委予以指正,谢谢大家!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我将从教材、学情、课标与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汪曾祺。这个单元包括《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这些课文的安排意在让学生了解民俗,关注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
《端午的鸭蛋》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文章在悠然恬淡的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民风民俗,更能唤起学生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品味出日常生活中的趣味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本文语言平淡质朴,饶有趣味。这篇课文我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学情与目标:
初二的学生在初一一年的学习中知识面增长了不少,而且他们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容易接受,而且之前在这单元已学过《云南的歌会》,对写风俗这样的文章能更快地进入文本,所以我决定以多样化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探讨鸭蛋包含的情趣,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按“忆端午—说风俗—品情趣—评语言—诉真情”五个环节展开。先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端午的风俗引入课文,再通过小组活动初步感知课文,了解高邮端午的习俗。在“品情趣”这一环节中我紧紧抓住“作者为什么不写端午节其他的习俗,而选择了小小的鸭蛋来写?”这一中心问题来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在品评了本文的语言风格后,我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引到日常生活的趣事上来,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
1、知识与技能: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感受其风情。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品味作者朴素而有趣味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学会用心体味生活中的乐趣,培养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
新课标也同样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因而我把“通过品味平淡自然的语言从中感受传统风俗的无穷趣味“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作为难
点。
三、说教学过程:
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我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调动学习热情,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法指导:一位好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多种方式赏读课文,师生交流以达到教学目标。
1、导入:
通过PPT一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哪些节日(元宵,七夕,端午,春节,中秋,国庆节),也同时可以通过古诗句让学生来猜下描写哪个节日的,接着欣赏端午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节会选择写哪方面。
根据图片,诗句来猜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古诗与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学作品的教育,欣赏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设想自己写端午节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2、整体感知,说风俗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并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再教师范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本环节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提炼信息,并了解高邮特有的端午习俗。
3、赏读文本,品情趣
寻读课文,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朗读后思考“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在这篇灌注于作者深情的文章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些句子,师生再细细品读这些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从而体味出作者对故乡倾注的深情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板书:情 童年岁月的怀想 家乡生活的热爱)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仔细思考:作者着重写什么内容以表达他心底的故乡情结的?分哪几个层次来写?师生交流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的风俗,再引入到家乡的咸鸭蛋,最后涉入正题—“端午的鸭蛋”三个层次,着重写到了富于
情趣的端午的鸭蛋。
精读课文,品味趣意。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端午节的风俗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只写了小小的一枚咸鸭蛋呢?师生共同精读课文中写鸭蛋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因为:①高邮咸蛋独有的特色。教师出示高邮鸭蛋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②鸭蛋带来的别样的趣味。如吃鸭蛋时“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的动感,还有端午节挑鸭蛋,挂鸭蛋络子,玩鸭蛋壳等等都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让我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教师出示鸭蛋络子的图片,并以图片展示鸭蛋络子挂在胸前的情形。
(板书:趣 吃鸭蛋 挂鸭蛋络子 玩蛋壳)
细读课文,表达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说一说你认为高邮咸鸭蛋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我始终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对鸭蛋特点和围绕鸭蛋的趣事的分析来感受作品内在的韵味,体会鸭蛋包含的情与趣。这个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并合作交流。
4、探究特色,评语言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起来分享给大家,我准备了以下这些句子,学生可备选:
A、别说鸭蛋都一样,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平淡而有味)
B、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淡淡的幽默,有点小小的赌气,不以为意,但又小得意)
C、“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小骄傲,感叹号更是强调了这种感情,平淡有味)
D、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天真,爱恨分明)
E、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有点孩子般的赌气,直率地表达了感情)
师生共同美读这些句子,然后总结这种语言特色。(板书:语言 平淡质朴 饶有趣味)
这个环节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文中特有的方言,短句,文言词及平淡质朴,饶有趣味的风格,并能评出作者从中带的具体的感情。
5、能力迁移和作业
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特产让你非常难忘。
用一两个细节描述家乡的人们过端午节的场景。
这个环节将学生的关注点迁移到自己家乡的风俗人情上来,引导学生体验日常生活的趣味,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
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设此问题是开放式的问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引导提倡珍惜传统文化,让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四、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情 童年岁月的怀想
家乡生活的热爱 挂鸭蛋络子 玩蛋壳 趣 吃鸭蛋
语言平淡质朴
饶有趣味
五、作业:
做一回小记者,请同学们采访长辈,搜集自己家乡的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写成小小的采访稿。
我的基本设计思路如上所述,但在实际的讲课授课中会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希望不足之处,各位评委予以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