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日本社会

【百家论坛VariousOpinions】

◆文,张喧

日本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日本社会

我们知道,日本的城市化只有近百年的历史。资料表明,明治维新时,日本全国人口的90%都居住在农村。即便是到了上个世纪

的1

力.确定插秧期、农休目等.神社是村落的公有财产,也由村落自洁纽织管理。

(二1多种多样的内部基层组织

为了维持、发展村落的生产、生活,目本村落内部还有形式各异、机能不同的基层组织,支撑着村落的生存和发展。

在日本传统村落普遍存在的几种基层组织有.村组(最小的村落组织).以地区近邻关系结合的近邻组(如旧藩体制下的“五人组”.明治时期的“伍户组”、“十户组”、“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邻组”等).源干宗教的讲组织(日本的“讲”原本为听佛经、祭神佛的信徒集团。基于宗教信仰而结成的讲组织,随着宗教的世俗化,开始以农民相互协作亲睦或经济目的为中心而逐渐演变,成为与地区生活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村落“讲组织”。按其性质可分为以社寺、教团为中心.以民间信仰为中心,以经济

(参加者互助为中心和以社交为中心的几种讲组织,如“天神讲”

为少年)、“念佛讲”【参加着为老年人)、“著众讲”(参加者为年轻者)、

“太黑|井”“子安(参加者为从事渔业的人)及女性参加的“二十三讲”、

“将棋讲”、

“歌

“游山讲”等,它们与村藩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涵

“山神讲”(参加者为从事林业的人)、

940年,仍有80%的日本人是在农村出生和成长起来的。日本村

落文化对现代日本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明治维新之后,富国强兵,赶超欧美强国成为日本最主要的发展目标,为增强国力,日本政府以经济基础较好的太都市为中心建立了一系列工业带,发展重化工业和军工业。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人口向大都市的集中,日本第一次^口的大迁移就是在此条件下进行的。原有的城市格局被打破,大片郊区并入城市,大量的农村村藩变成城市的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推动了日本的城市化进程。192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仅为18%,但到上个世纪的1995年已达

到647%。

在如此剧烈的城市化进程中,日本原有的农村村落最终走向解体,但村落的文化传统并未就此消失,而是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贵涌进,被带人城镇都市,强烈地影响着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社会心态,现代日本社会是在村落传统旮勺浸透下发展起来的。

一、传统村落再回首

村落共同社会作为传统曰本社会的结构要素,始于德川I明代在大名支配领地设立”村”(乡村)制度。日本传统村落的大小按农户数来看,大部分在50P到100P之问。明治维新前夕,这样的村落在日本全国有十万左右。此后,明治政府仿效西方地方自治制度,废藩置县.建立市町村制。其目的之一就是对日本传统的村落共同体进行再编。由于村落作为现代国家的末端行政单位规模过小,明治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立法和整治,不断推进市盯村的合并,1889年这种行政上的地方自治体数量降到158204"(市39个、叮村15820个),并作为日本的基础自治体开始发挥作用。进^昭和年代后,市町村进一步被合并,1945年日本的市町村总数是105204"(市205个、町1797个、村8518个)。此后,依据1953年制定的”町村合并促进法”展开的“昭和大台并“,确定町村的人。规模要达8000人以上,以此进行的台并,使1956年日本市町村的总数仅剩3975个(市498个、町1903个、村1574个},今日日本市町村的大框架就是那时决定的。

日本的村落共同体虽然在明治以后迭经变动.但始终未能改变原来自然村的自治功能。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开始。

【一)“村方三役”与“村寄台”日本村落的自治管理体制日本村落传统的自治性组织是,“村方三役”和“村寄合“制度。所谓村方三役即“名主”、责村落行政自治的农民官吏。

“组头“和“百姓代”,他们是负

“名主”即村长,他负责管理村落的

”组头”是名一应账簿、年租收^、社会治安及一切行政性事务。

主的助手,负责执行、落实具体事务。“百姓代”为监督职,相当于村民代表.对“名主”、“组头”实行监督,在租税方面代表一般村民利益。

村方三役由本村落产生.历史上村方三役往往为村落中的望旋、有财有势者所垄断,在村落中享有最高权力,还享受部分免租免税等特殊待遇。

农村村落的绡织形式“村寄台”即村落集会,是村落自涪的最高决议机构。“村寄台”除“村方三役”参加外.还有村中太族户主及长老“村寄台”例会分定期和临时.一般在年初、年末召开为多内容主要包括制定村规、任选村方三役、清算年租、处理犯罪、接纳新来户、制定一年的活动计划、制定生产管理措施等另外,在重大节日前召开会议.制定活动的预算、选出活动的负责人等

村落的山林、水域、田地.用水的经营、管理、监护,是村落自治的主要内窑在农业管理上,指派耕种、管理“官田”和“村田”的劳

讲”.和活跃村落社区文化生活的“茶讲”、讲”、

盖各年龄段的年龄组(如少年蛆、青年组、中老组和老年组及姑娘组、媳妇组、主妇组等,这种按年龄组织的小单位,是日本村落社区的一种重要组织形态,在生产、生活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对村民的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存在于日本传统村落中的基层组织其功能包括:一是生活上的互助.如.义务承担道路、水利、公共设施的建设义务为各家各户换屋顶,婚丧太事的台作互助.天灾人祸的台作互助,生产资料的共同使用和储备。二是组织生产.如,水的利用及灌溉设施的管理:插秧时的互助:公用田的管理,对山林的共同管理对工作日、休息日的统一安排等等。三是信仰上的祭祀。

l三】农村村落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传统的地缘关系制约下,村落成员从维护本村落的利益出发,长期开}成了各种行为规范。

强烈的村境意识,日本人的村境意识十分强烈,认为村落和村境的形成是神的划分,村落地域是有神灵保护的神圣之地,村内村外的界限十分严格。村落一般以山、河或村边住户附近为界。村界上持有大稻草人、草鞋、灵旗、神柱等咒物作为标志,拒恶魔、灾难干村外。很多村在村界上立道祖神加以祭祀。在日本民间信仰中,道祖神是防止外部八侵,抵御瘟神、恶魔的神。所以,村落举行送瘟疫、害虫及乞雨的仪式活动、祭神、外出人的迎迸都到村界为止。日本人认为,村界以外是~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村界是严格区分自乡与他乡、一个世界与男一个天地的象征。村境观念对日本人性格和世界观的形威有着重要影响。

基于村境意识,日本人对外来人入村落户严格控制并形成惯例。外来定居意味着参加村落的共同生活,享受村落的共同财产和利益。村落的自律性和封闭性,表现出对外来户内在的排斥。八村落户要履行严格的手续,一般是在村落祭祀活动的集会上或在定期召开的村寄台等重要的集会活动时接纳。,村落的等级观念十分严重,^村时间的早晚是等级高级的重要标志之一。

严厉的“村八分”制裁村制裁是对村落内成员的惩罚,是村薄具有强制力的手段主一。根据违反村规、村约的性质,一般可采取体罚、罚钱、罚粮、没收财物、拆房子、扒屋顶、课以劳务等。一般程序是在“村寄旨”等村民大会上讨论,一旦通过,将结果通知本人或张榜公布。在村制裁中,最为典型的是“村八分”(是全村绝交的一种制度)。假如村民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除了火事、丧葬.其它八个方面(冠、婚、病、出生、死人周年、旅行、建筑、

124东方企业文化■2007■11

万方数据 

【百家论坛Va

rious

Opinions】——

水灾等)的事情,都得不到别人的关照。而且,还极有可能被驱除这种来源干日本传统村薄的群体结构和集团归属意识随日本近代出村。这在自给自足的农村社区,等于是断绝了生路。

城市化进程渗八到城镇都市,它在现代城市社会的表现为,在企业.“村八分”利用疏远和使人孤独的手段,让“背离”集团的人各行各业都形成了广泛的尤如盅宇塔式的拥织结构。在社会上,妇女感到离群的不安和无助的恐惧,在惩罚的同时,也让人知道集体的协会、老年Ij=|体等妇织随处可见,每个城市社区也都设有社区居民兰H作用和威力。

织町内会。可以这样说,日本人几乎是无时不在团体中生存。在他们对B本人来说,

“村八分”是最令人恐惧、最残酷的惩罚。虽

头脑深处.群体行为模式仍然是人们行为规范的主要淋层依据。个人说这种制裁方式在B本现代法律上己被否定,但它作为种约束人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有着强烈的满足感,并不觉得因此丧失了自己的个们行为的道德习俗.至令仍然存在于日本人的行为意识当中。它是性,相反为自己可以成为群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日本式集团主义的一个成园,作为日本^处理人际关系的传统习惯现代日本人身上的这种群体归属感是对传统村落群体行为模式的一直延续至今。

直接继承。“它是在纯粹的日本文化中哺育出来的地道的日本因质,日本是耻感文化为主的国家。所谓耻感文化就是依靠外部的强日本在其现代化进程中自两方输^了许多文化内容,但这些舶来文化制力来做善行,

‘知耻为德行之本,对耻辱敏感是实践善行的一切

支离破砰.始终未能渗入到体制中亲”.“西方的个人王义和自由主准则。”日本的这种“耻”文化的形成,离币开其赖以生存的那个义并未在日本深深地扎下根来”。其次,传统村藩明确的等级序引传村落、那个岛日。因为整个日本就是一个村落、一个孤岛,生活在统,给予现代B本社会与B本人“纵式社会关系”和等级序列意识。这个备受局限的环境里,日本人觉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视在现代日本社会.严格的等级序列是社会关系的基础。B本社会划分野之中。在如此姥小的室间里,“惟有别人、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才为无数的团体,每个团体中又存在地位不同的各个阶层,日本社会学是头等大事,如果做了丢脸的事情.自然是无地自窑”。要想避免家称其为“纵式组织结构”。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公司,普遍存在着出局.你就得和他人抱成一团。这可说是“耻文化”的基石,是贯穿这种纵式的组织结构,参加工作时间不同,所处的级别就不同。按不于家和社会集团的基本理念。

同年龄结成的团体又加强了这种等级差别。企业实行的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工资,也是按这一等级差£4为前提制定的它保证了幕体的二、日本传统村落的基本特征

秩序与和谐,维持了企业群体的统一。

第一,强烈的集团主义。在村落中,多样化的集团组织纵横交与日本人接触多了你会发现,日本人特别注意现实中的等级关织,村民一生的各个阶段都必然属于一个或数个小集团。在绍织集系。在与^接触时,总是细心地注意自己的地位和对方的地位,用团化的基础上,村民的个人生活也被集团化了。一个人孕育、出各种方式表选自己的地位并揣测对方的地位,并以此来决定交流时生、成长、死亡的整个过程,始终微置于集团的规范之中。人们的应当采取的对策和所持的态度。日本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喜好名片集团意识也在各种集闭活动中被不断强化。组织、生活的集团化,的民族。名片上般都注明了能立即了解对方所属集圃、从事职要求村昆的行动必须一致化。在村落.资源的利用、生产的管理、业、官衔级别等信息。据社会学家统计,日本人一天的名片变接量生活的互助统统在集团有组织地安排下进行,不能以个人意志行为4000万张。相对日本^口而言,这个数宁肯定是世界之最。日本事。“村寄台”决定的集体活动,共同协作的行为准则是集团至高社会之所以需要如此大量的名片,就是因为它的“纵式社会关系”无上的法令。

和等级序列意识。对于这种等级秩序,可以说,绝大多数日本人从第二,明确的等级序列特征。集团主义社会,必然产生等级制骨子里认同拥护,决不存半点疑心,更无人敢轻易越位。日本人执度和等级意识。在日本村落社会,地位的高低、资历的深浅都是形羞于名片,实际上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认同意识和安分守己的成等级序列的依据。个人的地位往往是由门第的高低决定的。人们心理定势的反映。

要充分认识哥自己在集团的位置,并严格按此行事。

第三,封闭性结构与排他性心理。传统农村村落几乎与外界隔第三,浓厚的氏神信仰特征日本的民间信仰是神的崇拜,在他绝的封闭性结构,在社会心理层次上形成日本人的群体意识,强烈们的心目中神无处不在,

“神是家的祖先,日本人认为人在死后到

的群体意识又强化了村落社会的封闭性质和村落成员的排外意识。一定期间或在一定条件下会成神”并存在人间保护家人的平安和幸在这种封闭式集团,其群体归属意识与排他意识,决定了其行为规福,所以各家均设神龛,不断祭祀。

范具有双重性,即内部道德与外部道德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趋向与村落各家的祖先最终演变为全村落的共同氏神,它是地区群体行为标准。

祖先的化身,是整个地区群体的象征,村落村民通过集资建立种当今日本社会的各个闭体仍带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他的社会社,共同祭拜这一神话了的共同祖先。

行为准则与心理趋向是内外分明的,对内聚合,对外排斥。对内它在B本村薅中,每一个人在一生中的各个重要阶段均要履行参强调群体的整体统一,重视和谐,讲究秩序。鼓励个体刘于群体的拜仪式,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也要祭神,祭祀活动是村落各类组织主依籁.群体内部形成强烈的内聚力。面对外部的压力,人们必须明要的活动内窑,它具有重要的精神统合作用。

确各自集团的归属来维系群体的利益,这种内聚力是群体成员产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过去的村落渐渐融进了今天的城一种同舟共济的心态。在同外部接触时,封闭式群体以共同对外的市,村落社区也太部改编成战后行政区划的町,作为原有村落共同心理应付外部,具有排他性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它可以驱使群体成体象征的神社也演变为町共同体的象征,并作为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员对外部群体采取敌视、排斥的态度,群体成员可H为了群体的利好的保护。

益而不惜一切地与外部竞争。

日本这种封闭式集团,其群体归属意识与排他意识,决定了其三、传统村蔫文化对现代日本社会的影响

行为规范具有双重性,即内部道德与外部道德两种截然不同的・b理日本现代社会是在村落社会传统的浸透下发展起来的.

”村落

趋向与行为标准。在闭体内恪尽职守的日本^,一旦离开本闰环

是近代日本人格形成的模具。”它对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社会性境,就不再有义务感和羞耻惑。嗣

格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日本社会的群体结构与个人的集团归属意识就是这种村落文化的一个突出体现,它已成为日本社会厦日本作者单位系北京牡科院外国所

国民1降的一个重要特征。(上接第35页)

政,要注意把行政执法责任与评议考核、政务公开紧密结合起来,支持。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版权)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机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构、队伍建设,配备专门人员和执法装备,将“扫黄打非”工作经(三)抓好配奏建设。新闻出版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费列入财政预算.着力解决部分地区出版物市场管理任务繁蘑而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既行使着行业管理和法^员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以适应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的实际需

业务管理的职责,又承担着“扫黄打非“的重任。抓好新闻出版管要。圈

理配套建设尤为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将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纳八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其发展予脱

【作者单位系中共鹤壁市委觉拉)

万 

方数据_2007_11东方企业文化125

日本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日本社会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暄

北京社科院外国所

东方企业文化

ORIENTAL ENTERPRISE CULTURE2007(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fqywh200711099.aspx

【百家论坛VariousOpinions】

◆文,张喧

日本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日本社会

我们知道,日本的城市化只有近百年的历史。资料表明,明治维新时,日本全国人口的90%都居住在农村。即便是到了上个世纪

的1

力.确定插秧期、农休目等.神社是村落的公有财产,也由村落自洁纽织管理。

(二1多种多样的内部基层组织

为了维持、发展村落的生产、生活,目本村落内部还有形式各异、机能不同的基层组织,支撑着村落的生存和发展。

在日本传统村落普遍存在的几种基层组织有.村组(最小的村落组织).以地区近邻关系结合的近邻组(如旧藩体制下的“五人组”.明治时期的“伍户组”、“十户组”、“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邻组”等).源干宗教的讲组织(日本的“讲”原本为听佛经、祭神佛的信徒集团。基于宗教信仰而结成的讲组织,随着宗教的世俗化,开始以农民相互协作亲睦或经济目的为中心而逐渐演变,成为与地区生活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村落“讲组织”。按其性质可分为以社寺、教团为中心.以民间信仰为中心,以经济

(参加者互助为中心和以社交为中心的几种讲组织,如“天神讲”

为少年)、“念佛讲”【参加着为老年人)、“著众讲”(参加者为年轻者)、

“太黑|井”“子安(参加者为从事渔业的人)及女性参加的“二十三讲”、

“将棋讲”、

“歌

“游山讲”等,它们与村藩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涵

“山神讲”(参加者为从事林业的人)、

940年,仍有80%的日本人是在农村出生和成长起来的。日本村

落文化对现代日本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明治维新之后,富国强兵,赶超欧美强国成为日本最主要的发展目标,为增强国力,日本政府以经济基础较好的太都市为中心建立了一系列工业带,发展重化工业和军工业。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人口向大都市的集中,日本第一次^口的大迁移就是在此条件下进行的。原有的城市格局被打破,大片郊区并入城市,大量的农村村藩变成城市的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推动了日本的城市化进程。192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仅为18%,但到上个世纪的1995年已达

到647%。

在如此剧烈的城市化进程中,日本原有的农村村落最终走向解体,但村落的文化传统并未就此消失,而是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贵涌进,被带人城镇都市,强烈地影响着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社会心态,现代日本社会是在村落传统旮勺浸透下发展起来的。

一、传统村落再回首

村落共同社会作为传统曰本社会的结构要素,始于德川I明代在大名支配领地设立”村”(乡村)制度。日本传统村落的大小按农户数来看,大部分在50P到100P之问。明治维新前夕,这样的村落在日本全国有十万左右。此后,明治政府仿效西方地方自治制度,废藩置县.建立市町村制。其目的之一就是对日本传统的村落共同体进行再编。由于村落作为现代国家的末端行政单位规模过小,明治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立法和整治,不断推进市盯村的合并,1889年这种行政上的地方自治体数量降到158204"(市39个、叮村15820个),并作为日本的基础自治体开始发挥作用。进^昭和年代后,市町村进一步被合并,1945年日本的市町村总数是105204"(市205个、町1797个、村8518个)。此后,依据1953年制定的”町村合并促进法”展开的“昭和大台并“,确定町村的人。规模要达8000人以上,以此进行的台并,使1956年日本市町村的总数仅剩3975个(市498个、町1903个、村1574个},今日日本市町村的大框架就是那时决定的。

日本的村落共同体虽然在明治以后迭经变动.但始终未能改变原来自然村的自治功能。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开始。

【一)“村方三役”与“村寄台”日本村落的自治管理体制日本村落传统的自治性组织是,“村方三役”和“村寄合“制度。所谓村方三役即“名主”、责村落行政自治的农民官吏。

“组头“和“百姓代”,他们是负

“名主”即村长,他负责管理村落的

”组头”是名一应账簿、年租收^、社会治安及一切行政性事务。

主的助手,负责执行、落实具体事务。“百姓代”为监督职,相当于村民代表.对“名主”、“组头”实行监督,在租税方面代表一般村民利益。

村方三役由本村落产生.历史上村方三役往往为村落中的望旋、有财有势者所垄断,在村落中享有最高权力,还享受部分免租免税等特殊待遇。

农村村落的绡织形式“村寄台”即村落集会,是村落自涪的最高决议机构。“村寄台”除“村方三役”参加外.还有村中太族户主及长老“村寄台”例会分定期和临时.一般在年初、年末召开为多内容主要包括制定村规、任选村方三役、清算年租、处理犯罪、接纳新来户、制定一年的活动计划、制定生产管理措施等另外,在重大节日前召开会议.制定活动的预算、选出活动的负责人等

村落的山林、水域、田地.用水的经营、管理、监护,是村落自治的主要内窑在农业管理上,指派耕种、管理“官田”和“村田”的劳

讲”.和活跃村落社区文化生活的“茶讲”、讲”、

盖各年龄段的年龄组(如少年蛆、青年组、中老组和老年组及姑娘组、媳妇组、主妇组等,这种按年龄组织的小单位,是日本村落社区的一种重要组织形态,在生产、生活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对村民的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存在于日本传统村落中的基层组织其功能包括:一是生活上的互助.如.义务承担道路、水利、公共设施的建设义务为各家各户换屋顶,婚丧太事的台作互助.天灾人祸的台作互助,生产资料的共同使用和储备。二是组织生产.如,水的利用及灌溉设施的管理:插秧时的互助:公用田的管理,对山林的共同管理对工作日、休息日的统一安排等等。三是信仰上的祭祀。

l三】农村村落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传统的地缘关系制约下,村落成员从维护本村落的利益出发,长期开}成了各种行为规范。

强烈的村境意识,日本人的村境意识十分强烈,认为村落和村境的形成是神的划分,村落地域是有神灵保护的神圣之地,村内村外的界限十分严格。村落一般以山、河或村边住户附近为界。村界上持有大稻草人、草鞋、灵旗、神柱等咒物作为标志,拒恶魔、灾难干村外。很多村在村界上立道祖神加以祭祀。在日本民间信仰中,道祖神是防止外部八侵,抵御瘟神、恶魔的神。所以,村落举行送瘟疫、害虫及乞雨的仪式活动、祭神、外出人的迎迸都到村界为止。日本人认为,村界以外是~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村界是严格区分自乡与他乡、一个世界与男一个天地的象征。村境观念对日本人性格和世界观的形威有着重要影响。

基于村境意识,日本人对外来人入村落户严格控制并形成惯例。外来定居意味着参加村落的共同生活,享受村落的共同财产和利益。村落的自律性和封闭性,表现出对外来户内在的排斥。八村落户要履行严格的手续,一般是在村落祭祀活动的集会上或在定期召开的村寄台等重要的集会活动时接纳。,村落的等级观念十分严重,^村时间的早晚是等级高级的重要标志之一。

严厉的“村八分”制裁村制裁是对村落内成员的惩罚,是村薄具有强制力的手段主一。根据违反村规、村约的性质,一般可采取体罚、罚钱、罚粮、没收财物、拆房子、扒屋顶、课以劳务等。一般程序是在“村寄旨”等村民大会上讨论,一旦通过,将结果通知本人或张榜公布。在村制裁中,最为典型的是“村八分”(是全村绝交的一种制度)。假如村民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除了火事、丧葬.其它八个方面(冠、婚、病、出生、死人周年、旅行、建筑、

124东方企业文化■2007■11

万方数据 

【百家论坛Va

rious

Opinions】——

水灾等)的事情,都得不到别人的关照。而且,还极有可能被驱除这种来源干日本传统村薄的群体结构和集团归属意识随日本近代出村。这在自给自足的农村社区,等于是断绝了生路。

城市化进程渗八到城镇都市,它在现代城市社会的表现为,在企业.“村八分”利用疏远和使人孤独的手段,让“背离”集团的人各行各业都形成了广泛的尤如盅宇塔式的拥织结构。在社会上,妇女感到离群的不安和无助的恐惧,在惩罚的同时,也让人知道集体的协会、老年Ij=|体等妇织随处可见,每个城市社区也都设有社区居民兰H作用和威力。

织町内会。可以这样说,日本人几乎是无时不在团体中生存。在他们对B本人来说,

“村八分”是最令人恐惧、最残酷的惩罚。虽

头脑深处.群体行为模式仍然是人们行为规范的主要淋层依据。个人说这种制裁方式在B本现代法律上己被否定,但它作为种约束人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有着强烈的满足感,并不觉得因此丧失了自己的个们行为的道德习俗.至令仍然存在于日本人的行为意识当中。它是性,相反为自己可以成为群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日本式集团主义的一个成园,作为日本^处理人际关系的传统习惯现代日本人身上的这种群体归属感是对传统村落群体行为模式的一直延续至今。

直接继承。“它是在纯粹的日本文化中哺育出来的地道的日本因质,日本是耻感文化为主的国家。所谓耻感文化就是依靠外部的强日本在其现代化进程中自两方输^了许多文化内容,但这些舶来文化制力来做善行,

‘知耻为德行之本,对耻辱敏感是实践善行的一切

支离破砰.始终未能渗入到体制中亲”.“西方的个人王义和自由主准则。”日本的这种“耻”文化的形成,离币开其赖以生存的那个义并未在日本深深地扎下根来”。其次,传统村藩明确的等级序引传村落、那个岛日。因为整个日本就是一个村落、一个孤岛,生活在统,给予现代B本社会与B本人“纵式社会关系”和等级序列意识。这个备受局限的环境里,日本人觉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视在现代日本社会.严格的等级序列是社会关系的基础。B本社会划分野之中。在如此姥小的室间里,“惟有别人、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才为无数的团体,每个团体中又存在地位不同的各个阶层,日本社会学是头等大事,如果做了丢脸的事情.自然是无地自窑”。要想避免家称其为“纵式组织结构”。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公司,普遍存在着出局.你就得和他人抱成一团。这可说是“耻文化”的基石,是贯穿这种纵式的组织结构,参加工作时间不同,所处的级别就不同。按不于家和社会集团的基本理念。

同年龄结成的团体又加强了这种等级差别。企业实行的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工资,也是按这一等级差£4为前提制定的它保证了幕体的二、日本传统村落的基本特征

秩序与和谐,维持了企业群体的统一。

第一,强烈的集团主义。在村落中,多样化的集团组织纵横交与日本人接触多了你会发现,日本人特别注意现实中的等级关织,村民一生的各个阶段都必然属于一个或数个小集团。在绍织集系。在与^接触时,总是细心地注意自己的地位和对方的地位,用团化的基础上,村民的个人生活也被集团化了。一个人孕育、出各种方式表选自己的地位并揣测对方的地位,并以此来决定交流时生、成长、死亡的整个过程,始终微置于集团的规范之中。人们的应当采取的对策和所持的态度。日本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喜好名片集团意识也在各种集闭活动中被不断强化。组织、生活的集团化,的民族。名片上般都注明了能立即了解对方所属集圃、从事职要求村昆的行动必须一致化。在村落.资源的利用、生产的管理、业、官衔级别等信息。据社会学家统计,日本人一天的名片变接量生活的互助统统在集团有组织地安排下进行,不能以个人意志行为4000万张。相对日本^口而言,这个数宁肯定是世界之最。日本事。“村寄台”决定的集体活动,共同协作的行为准则是集团至高社会之所以需要如此大量的名片,就是因为它的“纵式社会关系”无上的法令。

和等级序列意识。对于这种等级秩序,可以说,绝大多数日本人从第二,明确的等级序列特征。集团主义社会,必然产生等级制骨子里认同拥护,决不存半点疑心,更无人敢轻易越位。日本人执度和等级意识。在日本村落社会,地位的高低、资历的深浅都是形羞于名片,实际上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认同意识和安分守己的成等级序列的依据。个人的地位往往是由门第的高低决定的。人们心理定势的反映。

要充分认识哥自己在集团的位置,并严格按此行事。

第三,封闭性结构与排他性心理。传统农村村落几乎与外界隔第三,浓厚的氏神信仰特征日本的民间信仰是神的崇拜,在他绝的封闭性结构,在社会心理层次上形成日本人的群体意识,强烈们的心目中神无处不在,

“神是家的祖先,日本人认为人在死后到

的群体意识又强化了村落社会的封闭性质和村落成员的排外意识。一定期间或在一定条件下会成神”并存在人间保护家人的平安和幸在这种封闭式集团,其群体归属意识与排他意识,决定了其行为规福,所以各家均设神龛,不断祭祀。

范具有双重性,即内部道德与外部道德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趋向与村落各家的祖先最终演变为全村落的共同氏神,它是地区群体行为标准。

祖先的化身,是整个地区群体的象征,村落村民通过集资建立种当今日本社会的各个闭体仍带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他的社会社,共同祭拜这一神话了的共同祖先。

行为准则与心理趋向是内外分明的,对内聚合,对外排斥。对内它在B本村薅中,每一个人在一生中的各个重要阶段均要履行参强调群体的整体统一,重视和谐,讲究秩序。鼓励个体刘于群体的拜仪式,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也要祭神,祭祀活动是村落各类组织主依籁.群体内部形成强烈的内聚力。面对外部的压力,人们必须明要的活动内窑,它具有重要的精神统合作用。

确各自集团的归属来维系群体的利益,这种内聚力是群体成员产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过去的村落渐渐融进了今天的城一种同舟共济的心态。在同外部接触时,封闭式群体以共同对外的市,村落社区也太部改编成战后行政区划的町,作为原有村落共同心理应付外部,具有排他性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它可以驱使群体成体象征的神社也演变为町共同体的象征,并作为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员对外部群体采取敌视、排斥的态度,群体成员可H为了群体的利好的保护。

益而不惜一切地与外部竞争。

日本这种封闭式集团,其群体归属意识与排他意识,决定了其三、传统村蔫文化对现代日本社会的影响

行为规范具有双重性,即内部道德与外部道德两种截然不同的・b理日本现代社会是在村落社会传统的浸透下发展起来的.

”村落

趋向与行为标准。在闭体内恪尽职守的日本^,一旦离开本闰环

是近代日本人格形成的模具。”它对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社会性境,就不再有义务感和羞耻惑。嗣

格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日本社会的群体结构与个人的集团归属意识就是这种村落文化的一个突出体现,它已成为日本社会厦日本作者单位系北京牡科院外国所

国民1降的一个重要特征。(上接第35页)

政,要注意把行政执法责任与评议考核、政务公开紧密结合起来,支持。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版权)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机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构、队伍建设,配备专门人员和执法装备,将“扫黄打非”工作经(三)抓好配奏建设。新闻出版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费列入财政预算.着力解决部分地区出版物市场管理任务繁蘑而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既行使着行业管理和法^员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以适应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的实际需

业务管理的职责,又承担着“扫黄打非“的重任。抓好新闻出版管要。圈

理配套建设尤为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将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纳八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其发展予脱

【作者单位系中共鹤壁市委觉拉)

万 

方数据_2007_11东方企业文化125

日本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日本社会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暄

北京社科院外国所

东方企业文化

ORIENTAL ENTERPRISE CULTURE2007(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fqywh200711099.aspx


相关文章

  •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步入关键期
  •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步入关键期 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认识到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活态保护"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内容,所有工作要围绕如何让传统村落的主人 ...查看


  • 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 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刘玉照 内容提要 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 日本学者提出了村落共同体假设, 美国学者施坚雅提出了基层市场共同体假设, 后来, 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引发了大量的争论和研究.本文将在总结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中国 ...查看


  • 悠悠中华五千年
  • 悠悠中华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是镌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 中国的村落遍布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江南水乡之唉乃,茫茫草原之炊烟,东方海岛之渔村,西北山中之人家,黄土 ...查看


  • 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 演讲人:冯骥才 发布时间: 2006-06-15 02:23 来源:光明日报 ■特约主持人开场语 宫苏艺.王燕琦(本报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就提出:希望我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 ...查看


  • 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试题答题方法学生用
  • 三:"观察和思考"."活动与探索"题的解题策略 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卷最后两部分的题分别是"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与"请你进行活动与探索",考察的都是学生的知识应用 ...查看


  • 户县农民画概说
  • 户县农民画概说 王文权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本文简述了户县农民画的产生及发展历程.安咸阳经济圈的重要组织部分.在陕西省经济综合实力以及其风格特点及代表人物.并分析了户县农民画的前十强县中名列第三.1988年 ...查看


  • 村落文化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 一般而言,村落文化概指农业人口在特定的地域长期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形成的集体意识,乃是信仰禁忌.价fi:[取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之总和. 从本世纪80年代起,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村落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激活了农民的生产 ...查看


  •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读书笔记 一: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作者:周建明 传统村落既是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上形成的村落,作为仅次于语言的人类的第二大创造 ...查看


  • 解读日本(古代)
  • <解读日本>结课论文 姓名:杨妍 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班 学号:120414062 一.摘要 每个历史文化都有它的起源以及一些人们一直在探索的奥秘,那么日本的弥生时代是怎样形成的呢?当时的居民又是从哪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