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生活创新与党的先进性

  [摘 要]组织生活是基层党组织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目的的组织党员参加的一种组织行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离不开组织生活的创新。当前,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不断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内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关键词]党的先进性;组织生活;创新

  [中图分类号] 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8-0039-0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报告要求把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作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视角,谈谈组织生活的创新。

  一、“组织生活”的定义

  (一)党章对“组织生活”的相关表述。党章对“组织生活”的表述,主要有三处。一是第八条:“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二是第九条:“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三是第三十一条:“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

  (二)基层党建对“组织生活”定义的创新。实际上,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对“组织生活”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一是“形式说”。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主要形式。党的组织生活一般形式主要有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员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重要形式。二是“活动说”。组织生活是党组织有组织的组织党员开展的活动。凡是党支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式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提高党员素养,统一党员思想,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党员作用,都是组织生活。三是“主体说”。组织生活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党员是组织生活的主体。四是“平台说”。组织生活是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党性教育的平台、管理监督的平台、服务凝聚的平台。党的组织生活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党的自身建设和提高党组织整体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组织生活”与“党的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党的生活与党的组织生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广义上讲,党的各种活动,都是党的生活;党的生活的外延要大于党的组织生活,党的组织生活属于党的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党的组织生活不完全等同于党的生活,其主要作用在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最后,我们可以给党的组织生活下这样一个定义:党的组织生活是基层党组织围绕实现党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目的的组织党员参加的一种组织行为。

  二、组织生活对于政党的意义

  二战以后,政党几乎成为各国普遍的政治现象。作为政党活动的一种组织行为,是否所有的政党都过组织生活?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什么要过组织生活?探讨这些问题,应该从政党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政党的起源和本质。政党源于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无产阶级政党是后于资产阶级政党而产生的。它是在资本主义由简单协作的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机器大工业阶段,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的产物。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才形成的阶级的政治组织,是各阶级的政治发展和它们之间政治斗争的产物。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二)政党的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导致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各个阶层和集团组织政党,通过选举进入议会等机构参与国家管理,表达各自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诉求,政党活动主要是围绕如何获得竞选成功而展开的。据维基百科对美国政党列表的统计:参加了2008年总统竞选的有“民主党、共和党、自由党、宪法党、绿党”等5个政党;其它在最近的总统竞选中提名候选人的有“美国第一党”等20个政党;其它没有在最近的总统竞选中提名候选人的有“美国第三党”等30个政党;参加了提名总统候选人的地区政党有“阿拉斯加独立党”等24个政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政党有60个,如“联邦党”等等。其中有一些有过重要的影响,有些政党已经不再起作用了。

  (三)组织生活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意义。过组织生活是为了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从而增强党的战斗力的可靠保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建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工业极不发达,工人阶级人数较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只能以农村为主要根据地,以农民为主要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决定了我们党要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大量吸收农民及其他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吸收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分子入党,一方面壮大了革命力量,另一方面也使党内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滋长。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正确办法,就是要重视从思想上建党,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29年1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重点阐述了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思想。二是从建党理论发展来看。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发展到执政党,先后通过了18个版本的党纲、党章。党纲或党章对党的性质先后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2];“是无产阶级的政党”[3];“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4];“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5]等。党建理论逐渐走向成熟,表现出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化的思想轨迹。三是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看。由于我们党所处的国情不同,党的自身建设情况不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定了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坚强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走思想建党之路。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从而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6]   三、组织生活创新的实践思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7]组织生活创新是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升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载体。当前,应围绕如何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上下功夫,从而不断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组织生活创新的回顾。早在2000年,上汽集团党委为贯彻上海市工业党委“关于加强班长工程建设”的精神,对组织生活创新开展了探索和研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推进探索创新;出版《活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党的组织生活最佳实例》等手册,编印典型案例;在党校开设组织生活创新的课程,作为支部书记培训的必修课。提出了“要联系本企业和本单位的实际,研究本车间(本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注重有效管理和质量提高。通过党员队伍、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的具体要求。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2012年上汽党校举办了一期三层次党组织书记党建研修班,作为研修成果,形成了《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的课题组调研报告。课题组就组织生活的“频次、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参与度、认可度、总体评价、创新需求”等项目,对上汽集团所属9家公司的449名党员和非党群众,采用不记名问卷、案例收集、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了调研。总结了组织生活主要内容的8个模块:读书学习类、工作研讨类、思想引导类、团队建设类、劳动竞赛类、网络交流类、关爱帮扶类和志愿服务类。

  (二)组织生活创新的案例。在上汽集团党委的积极推动下,基层组织生活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01年着眼于“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上汽集团党委组干部出版《活力》,收集了所属基层党支部“党员要成为先进技术的带头人”、“微型党课”等7个典型案例;2003年市工业党委组织汇编了《新时代新生活》,收录了上汽集团“到奥地特(AUDIT)评审现场去”等5个优秀组织生活案例;2004年着眼于“凝聚力工程”,上汽集团党委组干部又出版了《党的组织生活最佳实例》, 汇编了“灰领论坛”、“沟通的桥梁”、“民主评议网络化”等8个典型案例,并入选市国资委党委《新实践新创造》。2012年上海通用汽车党委出版了《创新支部组织生活案例集》收录35个案例。同年,上汽党校三层次党组织书记党建研修班课题组调研,收集了上海大众“党员责任意识接力贴”、上海通用“寻宝行动”、延锋伟世通“党员心灵银行”和“知心话吧”、安吉物流“网上学习平台”等53个最佳组织生活案例,以及“参加过的印象最深的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174个实例。

  (三)组织生活创新的结构要素分析。总结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组织生活在时间、空间、地点、对象、人数、形式、内容的局限,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提高党员的素质,从而保证和促进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和目标的实现。从创新模式的结构要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上海通用版。该版又称 “6+6”组织生活模式,即规定主题与自选主题相结合(6个规定主题+6个自选主题,每月进行一次)。自选主题主要内容为按照公司党委要求开展党员工程、读书会等,按照行政工作要求开展安全教育、立功竞赛等;同时围绕部门工作开展思想交流、专题研讨、技能提高、团队活动等,自选内容、时间和形式。第二是上海大众版。该版又称组织生活“十字规范”。它的特点是灵活、机动、适时、务实、有效,更多的采取引导式、启发式、体验式、实践式、自学式等适应企业实际、适合成人教育的多元化方式展开。第三是上汽党校版。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和任务,将组织生活的要素按照需要有效排列组合,关键词是“正常化、受欢迎、有实效”。

  (四)组织生活创新的工具和模板。为了便于学习和实践,上汽党校在党支部书记培训时,请每位学员联系实际,设计一个组织生活实例。要求“事前设计、事中记录、事后总结”。事前设计包括: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预算等内容,便于党员理解和参与;事中记录可以依托党建网络平台或党支部电子化台账,便于活动积累和检查考核;事后总结要对效果进行评估,便于提出改进建议和深化教育效果。组织生活创新一定要避免“娱乐化”、“庸俗化”、“任务观点”以及“形式主义”等误区,把执政党建设的制度性安排落实到基层,不断提升凝聚党员智慧和力量的核心功能,拓展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实现形式,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

  [2]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6月11日通过).

  [3]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8日通过).

  [4]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6日通过).

  [5]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2年11月14日通过).

  [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5.

  [7]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2.

  作者单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校

  ■ 责任编辑:姚 东

  [摘 要]组织生活是基层党组织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目的的组织党员参加的一种组织行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离不开组织生活的创新。当前,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不断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内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关键词]党的先进性;组织生活;创新

  [中图分类号] 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8-0039-0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报告要求把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作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视角,谈谈组织生活的创新。

  一、“组织生活”的定义

  (一)党章对“组织生活”的相关表述。党章对“组织生活”的表述,主要有三处。一是第八条:“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二是第九条:“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三是第三十一条:“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

  (二)基层党建对“组织生活”定义的创新。实际上,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对“组织生活”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一是“形式说”。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主要形式。党的组织生活一般形式主要有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员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重要形式。二是“活动说”。组织生活是党组织有组织的组织党员开展的活动。凡是党支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式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提高党员素养,统一党员思想,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党员作用,都是组织生活。三是“主体说”。组织生活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党员是组织生活的主体。四是“平台说”。组织生活是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党性教育的平台、管理监督的平台、服务凝聚的平台。党的组织生活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党的自身建设和提高党组织整体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组织生活”与“党的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党的生活与党的组织生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广义上讲,党的各种活动,都是党的生活;党的生活的外延要大于党的组织生活,党的组织生活属于党的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党的组织生活不完全等同于党的生活,其主要作用在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最后,我们可以给党的组织生活下这样一个定义:党的组织生活是基层党组织围绕实现党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目的的组织党员参加的一种组织行为。

  二、组织生活对于政党的意义

  二战以后,政党几乎成为各国普遍的政治现象。作为政党活动的一种组织行为,是否所有的政党都过组织生活?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什么要过组织生活?探讨这些问题,应该从政党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政党的起源和本质。政党源于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无产阶级政党是后于资产阶级政党而产生的。它是在资本主义由简单协作的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机器大工业阶段,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的产物。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才形成的阶级的政治组织,是各阶级的政治发展和它们之间政治斗争的产物。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二)政党的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导致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各个阶层和集团组织政党,通过选举进入议会等机构参与国家管理,表达各自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诉求,政党活动主要是围绕如何获得竞选成功而展开的。据维基百科对美国政党列表的统计:参加了2008年总统竞选的有“民主党、共和党、自由党、宪法党、绿党”等5个政党;其它在最近的总统竞选中提名候选人的有“美国第一党”等20个政党;其它没有在最近的总统竞选中提名候选人的有“美国第三党”等30个政党;参加了提名总统候选人的地区政党有“阿拉斯加独立党”等24个政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政党有60个,如“联邦党”等等。其中有一些有过重要的影响,有些政党已经不再起作用了。

  (三)组织生活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意义。过组织生活是为了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从而增强党的战斗力的可靠保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建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工业极不发达,工人阶级人数较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只能以农村为主要根据地,以农民为主要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决定了我们党要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大量吸收农民及其他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吸收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分子入党,一方面壮大了革命力量,另一方面也使党内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滋长。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正确办法,就是要重视从思想上建党,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29年1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重点阐述了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思想。二是从建党理论发展来看。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发展到执政党,先后通过了18个版本的党纲、党章。党纲或党章对党的性质先后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2];“是无产阶级的政党”[3];“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4];“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5]等。党建理论逐渐走向成熟,表现出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化的思想轨迹。三是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看。由于我们党所处的国情不同,党的自身建设情况不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定了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坚强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走思想建党之路。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从而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6]   三、组织生活创新的实践思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7]组织生活创新是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升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载体。当前,应围绕如何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上下功夫,从而不断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组织生活创新的回顾。早在2000年,上汽集团党委为贯彻上海市工业党委“关于加强班长工程建设”的精神,对组织生活创新开展了探索和研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推进探索创新;出版《活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党的组织生活最佳实例》等手册,编印典型案例;在党校开设组织生活创新的课程,作为支部书记培训的必修课。提出了“要联系本企业和本单位的实际,研究本车间(本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注重有效管理和质量提高。通过党员队伍、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的具体要求。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2012年上汽党校举办了一期三层次党组织书记党建研修班,作为研修成果,形成了《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的课题组调研报告。课题组就组织生活的“频次、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参与度、认可度、总体评价、创新需求”等项目,对上汽集团所属9家公司的449名党员和非党群众,采用不记名问卷、案例收集、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了调研。总结了组织生活主要内容的8个模块:读书学习类、工作研讨类、思想引导类、团队建设类、劳动竞赛类、网络交流类、关爱帮扶类和志愿服务类。

  (二)组织生活创新的案例。在上汽集团党委的积极推动下,基层组织生活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01年着眼于“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上汽集团党委组干部出版《活力》,收集了所属基层党支部“党员要成为先进技术的带头人”、“微型党课”等7个典型案例;2003年市工业党委组织汇编了《新时代新生活》,收录了上汽集团“到奥地特(AUDIT)评审现场去”等5个优秀组织生活案例;2004年着眼于“凝聚力工程”,上汽集团党委组干部又出版了《党的组织生活最佳实例》, 汇编了“灰领论坛”、“沟通的桥梁”、“民主评议网络化”等8个典型案例,并入选市国资委党委《新实践新创造》。2012年上海通用汽车党委出版了《创新支部组织生活案例集》收录35个案例。同年,上汽党校三层次党组织书记党建研修班课题组调研,收集了上海大众“党员责任意识接力贴”、上海通用“寻宝行动”、延锋伟世通“党员心灵银行”和“知心话吧”、安吉物流“网上学习平台”等53个最佳组织生活案例,以及“参加过的印象最深的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174个实例。

  (三)组织生活创新的结构要素分析。总结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组织生活在时间、空间、地点、对象、人数、形式、内容的局限,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提高党员的素质,从而保证和促进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和目标的实现。从创新模式的结构要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上海通用版。该版又称 “6+6”组织生活模式,即规定主题与自选主题相结合(6个规定主题+6个自选主题,每月进行一次)。自选主题主要内容为按照公司党委要求开展党员工程、读书会等,按照行政工作要求开展安全教育、立功竞赛等;同时围绕部门工作开展思想交流、专题研讨、技能提高、团队活动等,自选内容、时间和形式。第二是上海大众版。该版又称组织生活“十字规范”。它的特点是灵活、机动、适时、务实、有效,更多的采取引导式、启发式、体验式、实践式、自学式等适应企业实际、适合成人教育的多元化方式展开。第三是上汽党校版。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和任务,将组织生活的要素按照需要有效排列组合,关键词是“正常化、受欢迎、有实效”。

  (四)组织生活创新的工具和模板。为了便于学习和实践,上汽党校在党支部书记培训时,请每位学员联系实际,设计一个组织生活实例。要求“事前设计、事中记录、事后总结”。事前设计包括: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预算等内容,便于党员理解和参与;事中记录可以依托党建网络平台或党支部电子化台账,便于活动积累和检查考核;事后总结要对效果进行评估,便于提出改进建议和深化教育效果。组织生活创新一定要避免“娱乐化”、“庸俗化”、“任务观点”以及“形式主义”等误区,把执政党建设的制度性安排落实到基层,不断提升凝聚党员智慧和力量的核心功能,拓展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实现形式,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

  [2]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6月11日通过).

  [3]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8日通过).

  [4]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6日通过).

  [5]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2年11月14日通过).

  [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5.

  [7]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2.

  作者单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校

  ■ 责任编辑:姚 东


相关文章

  • 论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特征
  • ! 教育发展研究! 论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特征 !叶文梓 !!!!一#教育制度创新的人文性 制度$广义地理解就是人类交往规则%;8 !一 人文性首先体现在教育制度创新的人性基础中%休谟曾指出$'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学科 ...查看


  • 以有效性为目标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 摘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的战略性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以组织工作有效性为目标,推进基层组织思想意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组织模式创新,进行组织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创建了特色党支 ...查看


  •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做好创新文章
  •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做好创新文章 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 王巧俭 2008-11-13 党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巳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国有企业党建工 ...查看


  • 创新党建管理模式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 --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党建管理体系 "报国"是你的使命,"三线"是你的情结,"山鹰"是你的标签,"速度"是你的生命,& ...查看


  • 在全市组织工作创新研讨会上的讲话
  • --在全市组织工作创新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张 兵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推进组织工作创新,是时代前进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2.推进组织工作创新,是落实党的建设各项任务的现实需要. 3.推进组织工作 ...查看


  • 浅谈三型政党建设
  • 浅谈"三型"政党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三型政党",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对新形势下党建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出的新要求,是 ...查看


  • 北京市国资委加强完善国企党建工作总结
  • 北京市国资委加强完善国企党建工作总结 北京市国资委党委成立五年以来,坚持调研入手倡导创新.明确思路引领创新.制定意见指导创新.多措并举推进创新,实施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国企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一年突出一个重点,逐年深化,探索国企党组织履 ...查看


  • 县纪检监察机关部门创新工作先进事迹
  • 县纪检监察机关部门创新工作先进事迹 自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以来.在这30年的工作中,纪检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党代表监督工作在全省推广,清理中介机构工作获得省纪委"创新奖",纪检监察文化建设被评为 ...查看


  • 党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
  • "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学习讨论活动正在全区全面的展开,xxx全体干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在业务工作量非常的繁重的情况下,利用一切时间认真的学习规定的篇目文章,加深理论学习,不断的提高其政治素养,作为一个受党培养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