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望洞庭》的教学

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螺;认识一个多音字: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望洞庭》;

②想象满月下的洞庭湖的静谧美好祥和的景色;

③理解《望洞庭》的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吟诵,感悟古诗词的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描绘诗中的景象,学会吟诵这首诗。

教学准备:

简单的PPT

教学过程:

㈠山水之中的明月

⑴出示描绘山水的词语

波光粼粼 银光闪烁月光如水 水波映月 静影沉璧 水天一色 风平浪静水平如镜 宁静和谐 烟波浩渺 ⑵简介洞庭湖(可由学生的预习资料相机介绍)

介绍五大淡水湖,洞庭湖的地理位置,一些文人墨客描写的诗句。 ⑶简介刘禹锡(可由学生的预习资料相机介绍)

①生平

②“诗豪”之称的由来

③作品:《陋室铭》《秋词》

㈡精读会意,满月下的洞庭湖

⑴自由读全诗,明确要求,标出平仄

正音,指导书写:

①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潭(深潭)(日月潭)(三潭印月)(桃花潭水深千尺)

螺(螺丝钉)(螺岩山庄)(田螺姑娘)(螺旋桨)

镜(铜镜)(照妖镜)(明镜高悬)

②半包围结构

磨(磨刀石)(铁杵磨针)(磨砖成镜)

⑵按照平仄,再读全诗

㈢细读诗句,吟诵洞庭

⑴古人作诗,讲究平长仄短,平声是我们现在的一二声,仄声是我们现在的三四声,现在我们根据这个平仄规律,把我们的名字吟一吟: 肖亦峥 王梓睿 邱愉然 陈思瑶 虞淇

⑵出示诗的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①标注平仄,示范吟诵。

②边吟边做动作:“湖光”声音延长,“秋月”短促,“两相和”,一手高一手低,然后成心形,表示“和谐”。

③“潭面”用右手表示,展示一望无垠,“无风”,摇手,表示“风平浪静”,“镜”摊开双手,实际上就是指“洞庭湖的湖面”;“磨”,做动作,引入圣野的《磨刀石》。

⑶示范吟诵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 标注平仄,示范吟诵。

② 边吟边做动作:“遥望”就是“远远地望”。思考:诗人会站在哪里才能看到整个洞庭湖?发散学生思维:像孙悟空站在筋斗云上,像我们乘坐在飞机上„„感悟站得高,看得远。“山水色”,有的版本作“山水翠”,想一想,区别在哪里?你喜欢哪一种?“山”,用手画山形;“水”用手作微微的起伏状。

③ “白银盘”指的是什么?“青螺”实际上是指什么?出示图片。 ④ 在吟诵中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⑤ 出示雍陶的《题君山》: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㈣吟诵全诗,体会诗人阔达开朗的性格。

㈤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⑴ 吟诵《望洞庭》;

⑵ 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第一课时《望洞庭》的教学

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螺;认识一个多音字: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望洞庭》;

②想象满月下的洞庭湖的静谧美好祥和的景色;

③理解《望洞庭》的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吟诵,感悟古诗词的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描绘诗中的景象,学会吟诵这首诗。

教学准备:

简单的PPT

教学过程:

㈠山水之中的明月

⑴出示描绘山水的词语

波光粼粼 银光闪烁月光如水 水波映月 静影沉璧 水天一色 风平浪静水平如镜 宁静和谐 烟波浩渺 ⑵简介洞庭湖(可由学生的预习资料相机介绍)

介绍五大淡水湖,洞庭湖的地理位置,一些文人墨客描写的诗句。 ⑶简介刘禹锡(可由学生的预习资料相机介绍)

①生平

②“诗豪”之称的由来

③作品:《陋室铭》《秋词》

㈡精读会意,满月下的洞庭湖

⑴自由读全诗,明确要求,标出平仄

正音,指导书写:

①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潭(深潭)(日月潭)(三潭印月)(桃花潭水深千尺)

螺(螺丝钉)(螺岩山庄)(田螺姑娘)(螺旋桨)

镜(铜镜)(照妖镜)(明镜高悬)

②半包围结构

磨(磨刀石)(铁杵磨针)(磨砖成镜)

⑵按照平仄,再读全诗

㈢细读诗句,吟诵洞庭

⑴古人作诗,讲究平长仄短,平声是我们现在的一二声,仄声是我们现在的三四声,现在我们根据这个平仄规律,把我们的名字吟一吟: 肖亦峥 王梓睿 邱愉然 陈思瑶 虞淇

⑵出示诗的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①标注平仄,示范吟诵。

②边吟边做动作:“湖光”声音延长,“秋月”短促,“两相和”,一手高一手低,然后成心形,表示“和谐”。

③“潭面”用右手表示,展示一望无垠,“无风”,摇手,表示“风平浪静”,“镜”摊开双手,实际上就是指“洞庭湖的湖面”;“磨”,做动作,引入圣野的《磨刀石》。

⑶示范吟诵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 标注平仄,示范吟诵。

② 边吟边做动作:“遥望”就是“远远地望”。思考:诗人会站在哪里才能看到整个洞庭湖?发散学生思维:像孙悟空站在筋斗云上,像我们乘坐在飞机上„„感悟站得高,看得远。“山水色”,有的版本作“山水翠”,想一想,区别在哪里?你喜欢哪一种?“山”,用手画山形;“水”用手作微微的起伏状。

③ “白银盘”指的是什么?“青螺”实际上是指什么?出示图片。 ④ 在吟诵中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⑤ 出示雍陶的《题君山》: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㈣吟诵全诗,体会诗人阔达开朗的性格。

㈤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⑴ 吟诵《望洞庭》;

⑵ 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相关文章

  • 3[洞庭鱼米乡]教学设计
  • 湘教版二年级上:<洞庭鱼米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洞.庭.湖.祖.担.仓.谷"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 ...查看


  • [望洞庭]教案设计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教学时间:2 4,学生课前准备: 1) .自学生字新 ...查看


  • 2014年北京教师招聘考试:[望洞庭]说课稿
  • 2014年北京教师招聘考试:<望洞庭>说课稿 [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 ...查看


  • [望洞庭]教学反思
  • 篇一: <望洞庭>教学反思 今天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我写下了这首诗的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 ...查看


  •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50)
  •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洞庭.敬亭山.江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 ...查看


  •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 ...查看


  • [洞庭湖大规模退田还湖]教学设计
  • <洞庭湖大规模退田还湖>教学设计 执笔人:邓洁玫 授课时间:第八周星期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通讯的定义,了解通讯的特点和类型并能判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培养学生快速了解事件的梗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查看


  • 1.诗词三首
  •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注重在诵读中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注释并结合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文的意思:培养学生在文字中再生画面的能力. 3.会认读本课中"螺"&quo ...查看


  •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参考教案1
  •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 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 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