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胡蓓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实验小学 胡蓓薇

10月17日有幸参加了“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聆听了几位优秀新教师精心准备的优质课堂,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二小的吴华兰老师展示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下面我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优点吧:

整节课中吴老师始终是面带微笑语言质朴、简洁,和蔼可亲。巧妙的处理教材,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教学。而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堂上有认知的冲突,有智慧的碰撞。整堂课的结构也安排得很合理,从导入——认识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来完成整堂课。

一 导入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吴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找一找各有几个角。使学生对角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感受角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然后用变魔术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了角,吴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图片,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图片中的角。

二 新课

(一)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分析: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三)摸角的方法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去摸一摸三角尺上尖尖的,告诉学生那个尖尖的便是顶点。

(四)学生动手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带孔的小棒做出一个活动角,并邀请学生大胆的展示介绍自己所做的活动角。让学生动手操作,勾起学生学习角的积极性

(五)画角

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跟着电脑一起画角。然后创造出一首《角儿歌》。

说完了这节课优点我再说说这节课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吧:

一 语言不够精炼严谨

我认为吴老师这堂课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些不到位,不够严谨太过,比如多次出现“这个角怎么啦”“是不是啊,对不对啊”。

二 放任学生操作活动较多

吴老师整节课设计了许多活动,摸、折、画、感受活动角等。我认为虽然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有关角的知识的设计意图很好,但是这些活动是否落实到了实处呢?有多少学生是带着探究的目的去进行操作的呢?恐怕多数都是把它们当做一种游戏来完成的吧?在操作活动开始前教师先布置任务,不仅要完成这个操作活动,还要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得出一定的结论。这样学生才会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这样的操作才有意义。

三 重点没有完全突出

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吴老师讲解得太过随意不够具体,她只让学生自己比较做的活动角以及用两个角重合的方法得出两个角一样大的结论,而并没有具体讲解怎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没有在比较大小中总结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跟张口的大小有关”这个重点,而是非常笼统的讲解。

四 表扬调板太过频繁

虽然适时的表扬会勾起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过于多的表扬环节和调板环节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和繁琐。

纵观整堂课,我认为吴老师的这一课还算成功的,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新老师所要具备的知识,从而鞭策自己。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实验小学 胡蓓薇

10月17日有幸参加了“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聆听了几位优秀新教师精心准备的优质课堂,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二小的吴华兰老师展示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下面我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优点吧:

整节课中吴老师始终是面带微笑语言质朴、简洁,和蔼可亲。巧妙的处理教材,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教学。而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堂上有认知的冲突,有智慧的碰撞。整堂课的结构也安排得很合理,从导入——认识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来完成整堂课。

一 导入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吴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找一找各有几个角。使学生对角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感受角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然后用变魔术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了角,吴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图片,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图片中的角。

二 新课

(一)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分析: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三)摸角的方法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去摸一摸三角尺上尖尖的,告诉学生那个尖尖的便是顶点。

(四)学生动手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带孔的小棒做出一个活动角,并邀请学生大胆的展示介绍自己所做的活动角。让学生动手操作,勾起学生学习角的积极性

(五)画角

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跟着电脑一起画角。然后创造出一首《角儿歌》。

说完了这节课优点我再说说这节课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吧:

一 语言不够精炼严谨

我认为吴老师这堂课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些不到位,不够严谨太过,比如多次出现“这个角怎么啦”“是不是啊,对不对啊”。

二 放任学生操作活动较多

吴老师整节课设计了许多活动,摸、折、画、感受活动角等。我认为虽然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有关角的知识的设计意图很好,但是这些活动是否落实到了实处呢?有多少学生是带着探究的目的去进行操作的呢?恐怕多数都是把它们当做一种游戏来完成的吧?在操作活动开始前教师先布置任务,不仅要完成这个操作活动,还要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得出一定的结论。这样学生才会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这样的操作才有意义。

三 重点没有完全突出

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吴老师讲解得太过随意不够具体,她只让学生自己比较做的活动角以及用两个角重合的方法得出两个角一样大的结论,而并没有具体讲解怎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没有在比较大小中总结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跟张口的大小有关”这个重点,而是非常笼统的讲解。

四 表扬调板太过频繁

虽然适时的表扬会勾起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过于多的表扬环节和调板环节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和繁琐。

纵观整堂课,我认为吴老师的这一课还算成功的,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新老师所要具备的知识,从而鞭策自己。


相关文章

  • 一二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 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 ...查看


  • 四年级下自然常识1~4单元
  • 第一单元 望远镜里的天空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依据<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即要求学生"了解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通过凹透镜则会发散"."了解常用的光学仪器(如望远镜)的主要结 ...查看


  •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 数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 ...查看


  •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角的初步认识 授课时间:一课时 授课年级:二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一:学情分析: (一).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 ...查看


  •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 学期教学计划 王梅霞 一.教材分析: (一)编排体系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 ...查看


  • 教案35:圆的初步认识(一)
  • 教案35:圆的初步认识(一) 教案设计:肖塘小学 教学内容:P:74-7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查看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 ...查看


  •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
  •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第38.39页练习八1.2.3第三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2.初步学会用 ...查看


  •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应用题的 ...查看


  • 201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计划
  • 201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计划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时能积极思考, 积极发言, 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