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眠的夜晚想象一只白煮蛋

2015-10-05 21:01 | 豆瓣:bololo

(版权归周嘉宁所有,请勿转载)

朋友来上海出差,想要去小亚的工作室买衣服,于是周末的时候和小亚联络了一次。去年夏天从巴黎出差回来以后,我和小亚便没有再见过。但是从各种社交媒体上也能看到她的动向。比如说辞职,去了斯里兰卡,开始筹备工作室,之后又去了匈牙利。然后有一天看到她的工作室初步成型的一张照片。再过了一段时间,她从网站上放出了自己品牌2015年的春夏系列。

衣服呢,都是水瓶女做出来的那种,冷淡的风格(小亚和我都是水瓶座,而且星盘里一些其他相似的地方)。尽管我们从来没有聊过衣服的事情——其实我对她其他方面也知道得不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始终认为除了显而易见的才华之外,她还具有不可质疑的专业化态度。

网站上的照片是N拍的,从巴黎回来以后,我自然也没有再见过N。噢,不对,我们偶遇过一次,差不多在那之后的两个月,在一个我以为并不太热门的粤菜馆里。N坐在我对面的桌子上,和一个看起来端正矜持并且看不出年纪的女人一起。我们打了招呼以后,又在尚未完全荒废的巴黎工作群里发了几条消息,因为当时还有一小点儿后续工作没有完成,我们有时候还会谈论工作。N说他宿醉外加叶子飞大了,现在完全不知道对面的客户在说什么。

“哎呀,衣服已经卖光啦。”小亚告诉我,“每件衣服其实都只做了三件,全卖完了,所以才没有约你来。等到工厂把新的做完,我再告诉你。”

“那等你,不用着急。”

“我也不太着急,但是很想出去玩。”

“你还是完全没有事业心。”

“我一直没有唉,我只在意感情——结果也没有。”

“这一年里也没有谈恋爱吗?”

“我们在巴黎的时候不是说起过我有一个形同鸡肋的男友吗。结果,他爱上别人了。”

“啊。”

“一旦发现对方不属于我了,感情突然就放大了。所以,我就半死不活到现在。”

“你呢?”小亚隔了一会儿问我,她说她去阳台上抽了根烟。

“当时在一起的那个男友,也刚刚分手了,最后的半年过得非常压抑。”

“如果我们还在巴黎就好了,现在又开始打折啦,可以一起去买买东西。”

“这一年过得好漫长呀,好像发生了很多事情。”

“主要是太折磨了,折磨的时间过得特别慢。你觉得你抑郁吗?”

“不算是,顶多是一种持续的不快乐。不过我好像习惯了,其实那个男友也没什么问题,只是非常无聊,加重了我对日常生活所感觉到的沮丧。”

“其实前几个月,有一天我突然想和你讲话的,因为感觉你也不开心。”

“嗯。”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我也抽了一根烟,但是去年在去巴黎前,我们都已经戒烟了。

“我当时和N讲了。哈哈哈。结果他每天都跑来让我和他一起飞叶子。”

“哈哈哈哈。”

“不然怎么办呢,又不能死。”

“是啊。”

“去年夏天多好呀,那些十欧元的冰白酒也很好喝。多好呀。”

嗯,多好呀。

去年夏天我接了一个杂志社的活,去巴黎做一个别册。主编是我一个多年的朋友。她在临行前反复问我,你现在做事情到底靠谱不靠谱啊——当然靠谱啊,我成长了嘛。我回答她。后来我才知道她招人的第一准则竟然是绝对不招水瓶座。但是她给小亚破了例,小亚是杂志社里唯一的水瓶座,至于为什么她自己也搞不清楚。当时小亚刚刚从香港回来,她在那里念完了四年服装设计,然后在一间设计公司工作了两年。作为服装编辑来说她有点太害羞了(我认识仅有的其他几位服装编辑却很容易给人留下刻薄的印象),虽然因为职业的缘故不得不穿着讲究,但是看得出来,她并不是一个对时髦这件事情过分上心的人,甚至有些无所谓和反抗。

其他一起去巴黎的同事还有专题编辑V,和摄影师N。他俩是双鱼座。尽管主编对于这样的组合感觉担忧,我们四个人却很快发现彼此间没有性格冲突,对接下来两个星期的相处也感觉很放松。

行前琐碎的准备工作都是V在做,比如安排签证材料,订机票(由于预算有限,法航的机票又突然涨了不少,最后不得不换成了俄罗斯航空)。与当地的采访对象互通邮件,协调时间和地点。由于我们到时候会分成两个小组行动,所以还在巴黎当地联络了一位备用摄影师。至于酒店,也由于预算的问题,通过Airbnb预定了当地的民宿。与房主往来了很多邮件,由于我们待的时间比较长,中间不得不再换一户人家——不过事后证明,通过Airbnb预定房间真的是此趟最明智的选择。小亚负责与客户沟通,只有我和N因为没有参与前期的任何工作而看起来无所事事。但是长时间脱离集体工作的我却被鼓舞着感觉到了久违的上进心。

反正我们四个人就这样出发了。

结果坐俄航到达的第一天,小亚和V的箱子便被拉在了俄罗斯。所幸N没有和我们坐同一趟飞机,他的工作设备全都顺利运达。而箱子在足足六天以后才被送到。

这是第四次来巴黎,却是第一次见到夏天的巴黎。走出戴高乐机场是晚上九点,天还没有暗,我们坐出租车沿着机场高速进城,眼前玫瑰红色的云朵才渐渐暗了下去。

通过Airbnb预定的第一套房子靠近蓬皮杜美术馆,房东不在巴黎,但他说已经安排了朋友来给我们送钥匙。我们在门口等了一会儿,果然出现了一位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我们跟在他身后打开街边一扇浅蓝色的门,经过一个天井,爬上五层楼的木制旋转楼梯。嗯,五层楼是唯一的问题,因为其他人都没有拿到箱子,我则不得不提着一只巨大的箱子,花了非常长的时间才终于爬上楼。

但是房间很好——非常法国,但是我对于建筑一无所知也无法描述清楚,就像是回到了舒服宽敞的家。这样说太像是Airbnb的广告。年轻人花了点时间告诉我们房间里各种设施如何使用,以及非常重要的无线密码。他有种公事公办的态度,以及略带敷衍的热情,看起来并不像是屋主的朋友,倒像是一位中介。那会儿欧洲确实已经有了不少专门把房子租给Airbnb用户的中介,现在我也有朋友开始在上海做这个。

我和V一起睡一张大床,旁边的房间里有两张分开的小床,给小亚和还没有到达的N。太累了,尽管很饿,却没有人愿意再下楼去吃东西。小亚和我洗完澡以后,V已经合衣睡着了。她说她正在练习一种瑜伽清洁法,听起来很神奇,大致就是她会用橄榄油刷牙,并且坚持很多天不洗澡。

窗户正对着巷子对面的酒吧,有出来抽烟的人站在墙角讲话,陌生的语言在身体缝隙里的震荡渐渐变得平缓,我很快就睡着了。

清晨醒来时,被时差折磨着的V已经盘腿坐在客厅里练瑜伽呼吸,发出很多奇怪的声响。小亚还在睡觉。我饿得不行,便独自下楼去找吃的。对面通宵的酒吧刚刚打烊,疲惫的年轻人站在街上抽烟。时间还太早,只有一间面包店开了门。我买了几只杏仁可颂和一杯自动售卖机里的咖啡,坐在旁边吃完了自己的那份,捏着纸袋慢慢走回去。尽管是七月,但是早晨很冷,不得不穿着外套。

这一天是预留出来的准备时间。吃完早饭以后,时间还是早得惊人,我干脆换上跑鞋出去跑步。从谷歌地图上看,我们家(嗯,我们确实从第一天起便很自然地把住的地方称为了家——“几点回家”,“回家拿下东西”,“回家喝酒”——我们常常这样说)离塞纳河只有十分钟的步行距离,沿着塞纳河可以一路跑到杜乐丽花园,再往前就是卢浮宫。

我跑到杜丽乐花园,在里面绕了一圈折返,回程的时候跑到了河的另外一边,出了太阳。夏天的杜丽乐花园非常美,树木闪闪发光。去年夏天我刚刚开始跑步,所以折返以后只跑过两个路口,便气喘吁吁地跑不动了,看了下路程,刚刚过了三公里而已。公园里像是在举办夏日嘉年华。远远的还能看到摩天轮,记忆里从未见过,不知道是不是只在夏天存在。

“要找一个傍晚坐上去看落日啊。”我们后来每次经过或者看见摩天轮的时候都这样想,但是真正等到落日的时候,我们多半都累瘫在家里的地板上喝冰白酒。

回到家里,N提着行李也刚刚到达。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去一个跳蚤市场,因为这天是周日,跳蚤市场一般只在周末出摊,而且每个市场的时间都不一样,错过的话,得再等上一个星期。

我们去了南边十四区的凡维斯市场。下了地铁以后按照谷歌地图的指引步行了二十多分钟,穿过了一处安静的居民区以后便到了。比起圣图安市场,这个市场太小了,不过是沿着一条马路走到头再拐个弯的范围,却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日常感。我对跳蚤市场的兴趣已经伴随少女心的终结而完全结束了,虽然也觉得有趣,但是琐碎的物件却一样都不想拥有。所以只是抱着工作的心态草草巡游了一番。而其他三个家伙却都兴致高涨,很快就消失不见——在后来的一个周末,V一个人去了两次圣图安市场。

所幸拐角处有一辆卖咖啡和三明治的移动巴士,我买了一杯咖啡,站在栏杆旁边等他们,不由就从包里掏出烟来。确实已经戒烟了,但是在机场还是会习惯性地买上一条,通常是一毫克的健牌或者一种粉红色韩国牌子的薄荷香烟。也不知怎么搞的,这会儿站在清澈微凉的天气里,捧着纸杯里滚烫的咖啡,觉得应该抽一根烟才对。过了一会儿,背着富士牌胶片相机的小亚走过来,也问我要了一根烟。

第二天早晨,在当地联络的摄影师Joe过来和我们一起吃早饭。V是素食主义者,我买完咖啡上楼时,她已经烤出了一大盘蔬菜来。蔬菜都是她前一天晚上在旁边的中东人开的小商店里买的。小番茄,紫薯以及一种长条形的豆子都出乎意料地好吃。只是撒了盐和一点点橄榄油而已。我们几个忍不住吃了很多。

Joe来了以后,我们也用烤蔬菜招待了他。他和我们差不多年纪(嗯,我们其他几个人也就相差两三岁),中国人,在巴黎生活了十四年。棕色皮肤,穿着白衬衫,球鞋,挽着袖子,是位干净利索的青年。因为立刻就要进入工作,所以顺利地略过了寒暄的阶段。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们五个人便都在以各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分成两个或者三个小组分头工作。

我们来巴黎的工作总得来说就是介绍些吃喝玩乐的地方。非常按部就班,没有什么难的地方。我负责的部分是书店,咖啡馆,跳蚤市场,花店,美术馆和公园。活动范围也非常有限,主要在玛黑区和左岸的拉丁区。

之前的两天都是我和Joe搭档,虽然他法语流利,态度妥贴,帮我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他却是一个热情而紧张的人,和他一起工作便也不由焦虑起来。他的步子总是迈得太快,出于善意几次三番地提醒我最近地铁里面的抢劫案非常多,她自己。他确实不像是平常遇见的中国男孩,不过这中间微妙的区别也很难立刻概括出来。想来想去或许可以这样说,他是那种坐在长桌上吃饭时,会交替与左右两旁的人讲话,并且还会记得给对面的人递菜。除了性格上无法忍受沉默外,出于礼貌也认为不应该出现冷场。

于是我们所有步行的时间里都在交谈。Joe向我介绍不同街区的特色,但是其实很多地方他并不那么了解,而且他对于熟悉的环境反而有种不同于(我这样的)游客的羞怯。他也聊起与其他杂志之间的合作,说起男装周,间或点评了几个我们都认识的摄影师和模特。很快我就知道他养猫,周末会去郊外骑车,女友还在念书,以及他为法国人做了很久的摄影助理,却很难在当地人里建立自己的客户群。

后面两天换成和N搭档才松了口气。小亚之前告诉我说N是个叛逆的富二代,家里在温州做生意,但是他十七岁以后就和父亲断绝了关系。总之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年轻有趣,私底下的性格却多少有点暴戾。不过他有种讨人喜欢的混不吝气质,自由散漫,无法控制,却没有耽误干活。唯一的问题是他对于一切细节充满了偏执的热情,对于他人的感受又采用置之不理的态度,导致我们常常会在马路上失散。我不得不站在路边等他从某条巷子的涂鸦前放下相机,慢吞吞地跟上来。

N热爱教堂,雕塑,所有的光影关系,我们在卢森堡公园待了整整一个白天(感觉那里有100个雕像)。有一群老人在围出来的空地上打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球,节奏非常缓慢,我不知不觉看了很久。夏天的巴黎特别美,早晨我们还经过玛黑区的一个小公园,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喷泉,树木都修剪成不同的形状,各种绿色闪闪发光。

傍晚我们回到杜丽乐公园等待依然滞留在奥赛美术馆的小亚。因为无所事事,便相对无言地坐在绿色的铁皮椅子上。说是傍晚,其实已经快接近八点,天还亮着,不远处的游乐场里传来阵阵尖叫声。有一个喝醉了的流浪汉拖着手推车走过来,对N说,“扣尼叽哇。我女朋友也是日本人呢,给我一根烟吧。扣尼叽哇。”N给了他一根烟。

“等干完活,我们应该带着啤酒过来。”N和我同时冒出了这样的念头。

“嗯。也想喝冰白酒。”

“都行,明天就来,叫上他们一起,我们可以从下午就开始喝酒。”

这样想着,我很快就靠在椅子上歪着脑袋睡着了。

和小亚汇合以后,我们去了索邦大学附近吃饭。沿街的小酒吧和小餐厅几乎全部爆满,马路上游荡着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空气里飘荡着大麻的香气。这大概是一切旅途中最叫人伤感的场景,因为一切的热闹都和你自己毫无关系。哪怕我们已经想好了完成夜拍以后就回家去喝酒——楼底下就有一个不错的小酒庄,还有卖芝士,橄榄和生火腿——也依然无法驱赶此刻无法融入环境的伤感。

N一路都在用长焦盲拍。总得来说,我不太喜欢擅用长焦的摄影师,大概是觉得拍照这件事这回事本身就应该是粗鲁的,应该是一种面对面的冲突。而喜欢用50毫米或者35毫米定焦头的摄影师往往更具有战士的气质。因为不管拍什么,他们都得迎上去才行。但是长焦头却非常适合N的性格,变成了他的武器,带给他远距离扫射的快感。

我们之后沿着塞纳河往家的方向走,在臭烘烘的河堤旁边拍下很多照片。小亚背着双肩包,手里拎着一大瓶气泡水,看起来像一个在马路上酗酒的未成年少女。我们走了很多的路,却几乎没有交谈。经过的每一个桥洞都是一股尿骚味,再过了一会儿,我被阴沟里的老鼠吓得不轻。N和小亚在旁边哈哈大笑。

V和小亚的行李在差不多一个星期以后才送到,期间我们打了很多电话去航空和机场投诉。但是对方的人让我们在家里空等了两天杳无音讯。不管是法国人还是俄罗斯人的办事效率都令人伤感。Joe帮我们打了不少电话,虽然始终保持着礼貌,但他确实显得比我们任何人都焦虑。

为了感谢他,收到箱子以后打算请他大吃一顿。他说带我们去吃全巴黎最好吃的越南米粉。于是第二天傍晚我们从各个地方坐地铁来到十三区的中国城的地铁站。Joe要带我们去的是Pho大,但是到的时候里面已经满位。于是我们几个人饥肠辘辘地在外面抽了会儿烟,决定去Pho大对面的Pho大大。据说先有Pho大,由于生意太好,老板家的亲戚在对面开了大大。Joe说汤头都是用牛骨炖的,但是口味上却有微妙的差别,所以Pho大的要更好吃。

欧洲唐人街的小餐馆都有一种相似的气氛,拥挤,昏暗。除了V要了一碗素的米粉外,我们都要了经典的牛肉粉和三色冰。实在是太好吃啦!一大碗汤头浓郁的粉,上面堆的满满的牛肉丸以及还没有被烫熟的粉红色的牛肉片。再撒上豆芽,九层塔,薄荷叶,挤上柠檬汁。吃到满头大汗都吃不完——写到这儿我几乎饿崩溃了。之后我们回到上海,都各自去尝试了若干家越南米粉店,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为此我们在工作微信群里咒骂个不停。

快吃完的时候,Joe跟老板说要添汤,老板还免费送了一大盆骨头汤,里面浸着一整块比拳头还大的牛骨。这就是在一间米粉店里吃了十年以后的好处——写到这儿再次崩溃。

接下来,除了坚持吃素的V以外,我们其他几个人竟然又吃了四次越南米粉。其实每到晚饭的时间也都非常挣扎。有时候是因为干活已经太累,不想再转两次地铁。有时候是因为想去尝试一下新的餐馆(中间我们确实排了一个小时的队,吃了一顿完全不好吃的海鲜,还碰到了一队从国内来采访时装周的同行)。但是结果总还是肚子咕咕叫着,互相鼓励着,再次坐上地铁,去往中国城。

第二趟我们吃到了Pho大,但是根本没有Pho大大好吃唉,我们和Joe之间为了到底口味差在哪里争论了整个回程。之后我和小亚还有N又不甘心地吃回了Pho大大。

有一天时间尚早,白天又没有累瘫,从Pho大大吃撑了出来以后,我们打算在马路上随便走走。经过了非常著名的Pho14,还有其他一溜越南米粉店。脱离巴黎市中心以后,感觉中国城安静,清洁,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秩序感。马路上没有行人稀少,不时经过一些写着华文标识的旅行社,粤菜馆,房产中介。我们路过一个小小的沿街幼儿园,又路过一个已经关门了的大公园。N觉得应该翻进栏杆去喝酒和飞叶子。但我们既没有酒也没有叶子。

感觉像是回到了九十年代末的上海。

然而最好的部分当然,肯定,还是喝酒。

那会儿正好是世界杯,但是除了Joe之外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看球,却还是煞有介事地说好了一起在家里看球。下午六点不到的时候几个人就已经郑重其事地在超市里买好了冰淇淋,奶酪,火腿,还有各种零食。啤酒买了两框。瓶装的,罐装的,白啤和黄啤都买了。家门口的好几个酒吧里摆好了露天的投影,据说有更多人聚集在市政厅广场上。我和小亚捧着冰淇淋和水果在超市门口一边抽烟一边等在里面结账的N和Joe。六点比赛快开始的时候,赶不及回家的年轻人都在马路上奔跑起来。结果我由于滞后的时差(在巴黎待了一个星期以后,每天傍晚六点都被困意折磨)还没看完上半场就在倒在沙发上睡着了,直到被窗户外面的欢呼声吵醒。

隔了几天法国队输给德国队的那场比赛我们肯定也看了,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时候我们已经从蓬皮杜旁边的那幢沿街公寓里搬了出来,去了北面的街区。Joe看了地图以后说那是个黑人区域,治安非常不好,他从来不去那片地方。我们因此都有些担忧。

公寓确实在黑人区域,每天出门到地铁站的必经之路两旁都是黑人开的理发店或者美发用品商店,就和上海的广东路没有什么两样。中间还夹杂着两个华人小杂货店。但是拐过一条都是涂鸦的小巷子眼前却冒出一片小清新咖啡馆,对面是一间看起来非常不错的海鲜店,还有几间设计师的工作室。后来据其他朋友说,我们误打误撞地住在了巴黎城中热地。

房间在二楼,照旧是两室一厅。外面有个小露台,我们打开门的时候一只大黑猫嗖得一下钻进了草丛里。客厅的落地窗户则正对着底下的酒吧,因此到了晚上还能听到

最好的事情就是楼底下有好几个卖酒的铺子。我和小亚每次都去一间门面最小的,外面摆着几张桌子,年轻人挤在一起喝酒聊天。白葡萄酒都很便宜,而且随便买买也都很好喝,老板知道我们是立刻要喝就会从里面拿冰好的给我们。我们买两瓶白葡萄酒,有时候N会再带些啤酒和红葡萄酒,V再带一瓶她喜欢的起泡酒。

差不多时间回到家里以后,我们便在沙发旁或躺或坐地围拢起来。现在想起来,其实我们都没有怎么谈论自己的事情。N有时候会讲起他和小亚共同认识的朋友,大多是在酒吧里醉酒的故事。N平日里是个看起来有点严肃和腼腆的年轻人,喝酒之后却显露出戏剧化的性格,疯疯癫癫。但是究其内心,却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小亚说了一点点男朋友的事情。我也说了一点点。我俩的恋爱都进行得不顺利,各有各的问题。来到巴黎以后两个人都几乎不和男朋友联系。尽管多多少少聊到一些,却也觉得索然无味。反倒是断断续续讲了不少小亚对之后工作室的设想,也聊起周围认识的其他朋友。

V通常很早就睡了,有一回她和我们喝了两杯以后高兴地用手机软件搜索附近的人聊天,和一位印度小哥杂七杂八地聊了一晚上。她是我们四个中间最无忧无虑的,倒也不是因为她早早结婚嗯,可能是因为从V的身上感觉不到丝毫的野心,相反,却能够从眼前的生活中获得满足,琐碎的事情也能让她乐此不疲。而其他三个人呢,大概都是容易厌倦的性格。

N把手机接在音箱上放音乐,在巴黎的所有的夜晚,我们都在听archive和moby。

“好喜欢archive的《fuck》呀。”我说。

“为什么啊。就因为在说fuck吗。”N说。

“哈哈哈哈。”

然而,其他大部分的夜晚,我们几个人都只是坐在一起,各自刷着手机,不交谈,喝酒,听音乐。小亚常常站在窗户旁边抽烟,看着楼下站在酒吧门口交谈的人。她比我小一岁,有时候看起来却像二十岁的大学生,大概是因为一种轻盈的姿态。我们困了以后就回房间睡觉,N总是最后一个。他始终在用笔记本干活,导照片,修图,然后利用白天所有的间隙在任何能够睡觉的地方睡觉。

我翻看当时的备忘录里,看到2014年7月7日记下来的话,“也不太知道回家以后应该如何继续在上海的生活,好想滞留在时间的间隙里。”虽然记不清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了这样的话,却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心情。虽然是夏天,但气温一直很低,后面一个星期还始终在下雨。每天早晨因为不高兴打伞,披着衬衫一路小跑着去买杏仁可颂和咖啡。Joe和我们说前年巴黎持续了几天三十度的气温,结果热死了大概一万个人。唉,只是三十度而已,因为很多地方都没有装冷气。

这样,等我们回到上海的时候,真正的夏天已经开始的一半。不过说实话,当时生活中实质性的困难,我现在却一件都想不起来了。

回程的飞机上,我们四个人坐成一排。N很快就用几支飞机上提供上的红酒把自己弄晕了倒头睡去。我们其他几个人则被飞机上持续的噪音和逼仄的环境折磨。红酒很难喝,一股呛鼻的酒精味道,勉强喝完一瓶以后感觉太阳穴的神经跳个不停。V在给小亚看星盘,说她八年以后会变得有钱。“唉,还要等那么久。”小亚轻轻说。我闭了一会儿眼睛,黑暗中发动机的嗡嗡声反倒变得更加剧烈和清晰。我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来到巴黎,想起当时的戴高乐机场,记忆深一波浅一波的,这样,却竟然睡着了。

醒来时,整个机舱都像耳鸣似的安静,小亚开着阅读灯在看一本书。

“好痛苦啊,长途飞行。”我说。

“我在家里也常常失眠的,所以觉得还好。”

“嗯。”我说着开始在屏幕上搜索一部电影。

“我在失眠的时候会想象一只白煮蛋。”

“为什么会想象一只鸡蛋。”

“我也不清楚。但我这样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无边界的白色空间里,全神贯注于一只剥了壳的鸡蛋,毫无瑕疵,通体净白。在睡不着的晚上,漫长的晚上,伴随着持续的空调漏水声,天很快就亮了。”她顿一顿说,“你也试试吧。”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2015-10-05 21:01 | 豆瓣:bololo

(版权归周嘉宁所有,请勿转载)

朋友来上海出差,想要去小亚的工作室买衣服,于是周末的时候和小亚联络了一次。去年夏天从巴黎出差回来以后,我和小亚便没有再见过。但是从各种社交媒体上也能看到她的动向。比如说辞职,去了斯里兰卡,开始筹备工作室,之后又去了匈牙利。然后有一天看到她的工作室初步成型的一张照片。再过了一段时间,她从网站上放出了自己品牌2015年的春夏系列。

衣服呢,都是水瓶女做出来的那种,冷淡的风格(小亚和我都是水瓶座,而且星盘里一些其他相似的地方)。尽管我们从来没有聊过衣服的事情——其实我对她其他方面也知道得不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始终认为除了显而易见的才华之外,她还具有不可质疑的专业化态度。

网站上的照片是N拍的,从巴黎回来以后,我自然也没有再见过N。噢,不对,我们偶遇过一次,差不多在那之后的两个月,在一个我以为并不太热门的粤菜馆里。N坐在我对面的桌子上,和一个看起来端正矜持并且看不出年纪的女人一起。我们打了招呼以后,又在尚未完全荒废的巴黎工作群里发了几条消息,因为当时还有一小点儿后续工作没有完成,我们有时候还会谈论工作。N说他宿醉外加叶子飞大了,现在完全不知道对面的客户在说什么。

“哎呀,衣服已经卖光啦。”小亚告诉我,“每件衣服其实都只做了三件,全卖完了,所以才没有约你来。等到工厂把新的做完,我再告诉你。”

“那等你,不用着急。”

“我也不太着急,但是很想出去玩。”

“你还是完全没有事业心。”

“我一直没有唉,我只在意感情——结果也没有。”

“这一年里也没有谈恋爱吗?”

“我们在巴黎的时候不是说起过我有一个形同鸡肋的男友吗。结果,他爱上别人了。”

“啊。”

“一旦发现对方不属于我了,感情突然就放大了。所以,我就半死不活到现在。”

“你呢?”小亚隔了一会儿问我,她说她去阳台上抽了根烟。

“当时在一起的那个男友,也刚刚分手了,最后的半年过得非常压抑。”

“如果我们还在巴黎就好了,现在又开始打折啦,可以一起去买买东西。”

“这一年过得好漫长呀,好像发生了很多事情。”

“主要是太折磨了,折磨的时间过得特别慢。你觉得你抑郁吗?”

“不算是,顶多是一种持续的不快乐。不过我好像习惯了,其实那个男友也没什么问题,只是非常无聊,加重了我对日常生活所感觉到的沮丧。”

“其实前几个月,有一天我突然想和你讲话的,因为感觉你也不开心。”

“嗯。”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我也抽了一根烟,但是去年在去巴黎前,我们都已经戒烟了。

“我当时和N讲了。哈哈哈。结果他每天都跑来让我和他一起飞叶子。”

“哈哈哈哈。”

“不然怎么办呢,又不能死。”

“是啊。”

“去年夏天多好呀,那些十欧元的冰白酒也很好喝。多好呀。”

嗯,多好呀。

去年夏天我接了一个杂志社的活,去巴黎做一个别册。主编是我一个多年的朋友。她在临行前反复问我,你现在做事情到底靠谱不靠谱啊——当然靠谱啊,我成长了嘛。我回答她。后来我才知道她招人的第一准则竟然是绝对不招水瓶座。但是她给小亚破了例,小亚是杂志社里唯一的水瓶座,至于为什么她自己也搞不清楚。当时小亚刚刚从香港回来,她在那里念完了四年服装设计,然后在一间设计公司工作了两年。作为服装编辑来说她有点太害羞了(我认识仅有的其他几位服装编辑却很容易给人留下刻薄的印象),虽然因为职业的缘故不得不穿着讲究,但是看得出来,她并不是一个对时髦这件事情过分上心的人,甚至有些无所谓和反抗。

其他一起去巴黎的同事还有专题编辑V,和摄影师N。他俩是双鱼座。尽管主编对于这样的组合感觉担忧,我们四个人却很快发现彼此间没有性格冲突,对接下来两个星期的相处也感觉很放松。

行前琐碎的准备工作都是V在做,比如安排签证材料,订机票(由于预算有限,法航的机票又突然涨了不少,最后不得不换成了俄罗斯航空)。与当地的采访对象互通邮件,协调时间和地点。由于我们到时候会分成两个小组行动,所以还在巴黎当地联络了一位备用摄影师。至于酒店,也由于预算的问题,通过Airbnb预定了当地的民宿。与房主往来了很多邮件,由于我们待的时间比较长,中间不得不再换一户人家——不过事后证明,通过Airbnb预定房间真的是此趟最明智的选择。小亚负责与客户沟通,只有我和N因为没有参与前期的任何工作而看起来无所事事。但是长时间脱离集体工作的我却被鼓舞着感觉到了久违的上进心。

反正我们四个人就这样出发了。

结果坐俄航到达的第一天,小亚和V的箱子便被拉在了俄罗斯。所幸N没有和我们坐同一趟飞机,他的工作设备全都顺利运达。而箱子在足足六天以后才被送到。

这是第四次来巴黎,却是第一次见到夏天的巴黎。走出戴高乐机场是晚上九点,天还没有暗,我们坐出租车沿着机场高速进城,眼前玫瑰红色的云朵才渐渐暗了下去。

通过Airbnb预定的第一套房子靠近蓬皮杜美术馆,房东不在巴黎,但他说已经安排了朋友来给我们送钥匙。我们在门口等了一会儿,果然出现了一位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我们跟在他身后打开街边一扇浅蓝色的门,经过一个天井,爬上五层楼的木制旋转楼梯。嗯,五层楼是唯一的问题,因为其他人都没有拿到箱子,我则不得不提着一只巨大的箱子,花了非常长的时间才终于爬上楼。

但是房间很好——非常法国,但是我对于建筑一无所知也无法描述清楚,就像是回到了舒服宽敞的家。这样说太像是Airbnb的广告。年轻人花了点时间告诉我们房间里各种设施如何使用,以及非常重要的无线密码。他有种公事公办的态度,以及略带敷衍的热情,看起来并不像是屋主的朋友,倒像是一位中介。那会儿欧洲确实已经有了不少专门把房子租给Airbnb用户的中介,现在我也有朋友开始在上海做这个。

我和V一起睡一张大床,旁边的房间里有两张分开的小床,给小亚和还没有到达的N。太累了,尽管很饿,却没有人愿意再下楼去吃东西。小亚和我洗完澡以后,V已经合衣睡着了。她说她正在练习一种瑜伽清洁法,听起来很神奇,大致就是她会用橄榄油刷牙,并且坚持很多天不洗澡。

窗户正对着巷子对面的酒吧,有出来抽烟的人站在墙角讲话,陌生的语言在身体缝隙里的震荡渐渐变得平缓,我很快就睡着了。

清晨醒来时,被时差折磨着的V已经盘腿坐在客厅里练瑜伽呼吸,发出很多奇怪的声响。小亚还在睡觉。我饿得不行,便独自下楼去找吃的。对面通宵的酒吧刚刚打烊,疲惫的年轻人站在街上抽烟。时间还太早,只有一间面包店开了门。我买了几只杏仁可颂和一杯自动售卖机里的咖啡,坐在旁边吃完了自己的那份,捏着纸袋慢慢走回去。尽管是七月,但是早晨很冷,不得不穿着外套。

这一天是预留出来的准备时间。吃完早饭以后,时间还是早得惊人,我干脆换上跑鞋出去跑步。从谷歌地图上看,我们家(嗯,我们确实从第一天起便很自然地把住的地方称为了家——“几点回家”,“回家拿下东西”,“回家喝酒”——我们常常这样说)离塞纳河只有十分钟的步行距离,沿着塞纳河可以一路跑到杜乐丽花园,再往前就是卢浮宫。

我跑到杜丽乐花园,在里面绕了一圈折返,回程的时候跑到了河的另外一边,出了太阳。夏天的杜丽乐花园非常美,树木闪闪发光。去年夏天我刚刚开始跑步,所以折返以后只跑过两个路口,便气喘吁吁地跑不动了,看了下路程,刚刚过了三公里而已。公园里像是在举办夏日嘉年华。远远的还能看到摩天轮,记忆里从未见过,不知道是不是只在夏天存在。

“要找一个傍晚坐上去看落日啊。”我们后来每次经过或者看见摩天轮的时候都这样想,但是真正等到落日的时候,我们多半都累瘫在家里的地板上喝冰白酒。

回到家里,N提着行李也刚刚到达。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去一个跳蚤市场,因为这天是周日,跳蚤市场一般只在周末出摊,而且每个市场的时间都不一样,错过的话,得再等上一个星期。

我们去了南边十四区的凡维斯市场。下了地铁以后按照谷歌地图的指引步行了二十多分钟,穿过了一处安静的居民区以后便到了。比起圣图安市场,这个市场太小了,不过是沿着一条马路走到头再拐个弯的范围,却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日常感。我对跳蚤市场的兴趣已经伴随少女心的终结而完全结束了,虽然也觉得有趣,但是琐碎的物件却一样都不想拥有。所以只是抱着工作的心态草草巡游了一番。而其他三个家伙却都兴致高涨,很快就消失不见——在后来的一个周末,V一个人去了两次圣图安市场。

所幸拐角处有一辆卖咖啡和三明治的移动巴士,我买了一杯咖啡,站在栏杆旁边等他们,不由就从包里掏出烟来。确实已经戒烟了,但是在机场还是会习惯性地买上一条,通常是一毫克的健牌或者一种粉红色韩国牌子的薄荷香烟。也不知怎么搞的,这会儿站在清澈微凉的天气里,捧着纸杯里滚烫的咖啡,觉得应该抽一根烟才对。过了一会儿,背着富士牌胶片相机的小亚走过来,也问我要了一根烟。

第二天早晨,在当地联络的摄影师Joe过来和我们一起吃早饭。V是素食主义者,我买完咖啡上楼时,她已经烤出了一大盘蔬菜来。蔬菜都是她前一天晚上在旁边的中东人开的小商店里买的。小番茄,紫薯以及一种长条形的豆子都出乎意料地好吃。只是撒了盐和一点点橄榄油而已。我们几个忍不住吃了很多。

Joe来了以后,我们也用烤蔬菜招待了他。他和我们差不多年纪(嗯,我们其他几个人也就相差两三岁),中国人,在巴黎生活了十四年。棕色皮肤,穿着白衬衫,球鞋,挽着袖子,是位干净利索的青年。因为立刻就要进入工作,所以顺利地略过了寒暄的阶段。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们五个人便都在以各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分成两个或者三个小组分头工作。

我们来巴黎的工作总得来说就是介绍些吃喝玩乐的地方。非常按部就班,没有什么难的地方。我负责的部分是书店,咖啡馆,跳蚤市场,花店,美术馆和公园。活动范围也非常有限,主要在玛黑区和左岸的拉丁区。

之前的两天都是我和Joe搭档,虽然他法语流利,态度妥贴,帮我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他却是一个热情而紧张的人,和他一起工作便也不由焦虑起来。他的步子总是迈得太快,出于善意几次三番地提醒我最近地铁里面的抢劫案非常多,她自己。他确实不像是平常遇见的中国男孩,不过这中间微妙的区别也很难立刻概括出来。想来想去或许可以这样说,他是那种坐在长桌上吃饭时,会交替与左右两旁的人讲话,并且还会记得给对面的人递菜。除了性格上无法忍受沉默外,出于礼貌也认为不应该出现冷场。

于是我们所有步行的时间里都在交谈。Joe向我介绍不同街区的特色,但是其实很多地方他并不那么了解,而且他对于熟悉的环境反而有种不同于(我这样的)游客的羞怯。他也聊起与其他杂志之间的合作,说起男装周,间或点评了几个我们都认识的摄影师和模特。很快我就知道他养猫,周末会去郊外骑车,女友还在念书,以及他为法国人做了很久的摄影助理,却很难在当地人里建立自己的客户群。

后面两天换成和N搭档才松了口气。小亚之前告诉我说N是个叛逆的富二代,家里在温州做生意,但是他十七岁以后就和父亲断绝了关系。总之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年轻有趣,私底下的性格却多少有点暴戾。不过他有种讨人喜欢的混不吝气质,自由散漫,无法控制,却没有耽误干活。唯一的问题是他对于一切细节充满了偏执的热情,对于他人的感受又采用置之不理的态度,导致我们常常会在马路上失散。我不得不站在路边等他从某条巷子的涂鸦前放下相机,慢吞吞地跟上来。

N热爱教堂,雕塑,所有的光影关系,我们在卢森堡公园待了整整一个白天(感觉那里有100个雕像)。有一群老人在围出来的空地上打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球,节奏非常缓慢,我不知不觉看了很久。夏天的巴黎特别美,早晨我们还经过玛黑区的一个小公园,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喷泉,树木都修剪成不同的形状,各种绿色闪闪发光。

傍晚我们回到杜丽乐公园等待依然滞留在奥赛美术馆的小亚。因为无所事事,便相对无言地坐在绿色的铁皮椅子上。说是傍晚,其实已经快接近八点,天还亮着,不远处的游乐场里传来阵阵尖叫声。有一个喝醉了的流浪汉拖着手推车走过来,对N说,“扣尼叽哇。我女朋友也是日本人呢,给我一根烟吧。扣尼叽哇。”N给了他一根烟。

“等干完活,我们应该带着啤酒过来。”N和我同时冒出了这样的念头。

“嗯。也想喝冰白酒。”

“都行,明天就来,叫上他们一起,我们可以从下午就开始喝酒。”

这样想着,我很快就靠在椅子上歪着脑袋睡着了。

和小亚汇合以后,我们去了索邦大学附近吃饭。沿街的小酒吧和小餐厅几乎全部爆满,马路上游荡着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空气里飘荡着大麻的香气。这大概是一切旅途中最叫人伤感的场景,因为一切的热闹都和你自己毫无关系。哪怕我们已经想好了完成夜拍以后就回家去喝酒——楼底下就有一个不错的小酒庄,还有卖芝士,橄榄和生火腿——也依然无法驱赶此刻无法融入环境的伤感。

N一路都在用长焦盲拍。总得来说,我不太喜欢擅用长焦的摄影师,大概是觉得拍照这件事这回事本身就应该是粗鲁的,应该是一种面对面的冲突。而喜欢用50毫米或者35毫米定焦头的摄影师往往更具有战士的气质。因为不管拍什么,他们都得迎上去才行。但是长焦头却非常适合N的性格,变成了他的武器,带给他远距离扫射的快感。

我们之后沿着塞纳河往家的方向走,在臭烘烘的河堤旁边拍下很多照片。小亚背着双肩包,手里拎着一大瓶气泡水,看起来像一个在马路上酗酒的未成年少女。我们走了很多的路,却几乎没有交谈。经过的每一个桥洞都是一股尿骚味,再过了一会儿,我被阴沟里的老鼠吓得不轻。N和小亚在旁边哈哈大笑。

V和小亚的行李在差不多一个星期以后才送到,期间我们打了很多电话去航空和机场投诉。但是对方的人让我们在家里空等了两天杳无音讯。不管是法国人还是俄罗斯人的办事效率都令人伤感。Joe帮我们打了不少电话,虽然始终保持着礼貌,但他确实显得比我们任何人都焦虑。

为了感谢他,收到箱子以后打算请他大吃一顿。他说带我们去吃全巴黎最好吃的越南米粉。于是第二天傍晚我们从各个地方坐地铁来到十三区的中国城的地铁站。Joe要带我们去的是Pho大,但是到的时候里面已经满位。于是我们几个人饥肠辘辘地在外面抽了会儿烟,决定去Pho大对面的Pho大大。据说先有Pho大,由于生意太好,老板家的亲戚在对面开了大大。Joe说汤头都是用牛骨炖的,但是口味上却有微妙的差别,所以Pho大的要更好吃。

欧洲唐人街的小餐馆都有一种相似的气氛,拥挤,昏暗。除了V要了一碗素的米粉外,我们都要了经典的牛肉粉和三色冰。实在是太好吃啦!一大碗汤头浓郁的粉,上面堆的满满的牛肉丸以及还没有被烫熟的粉红色的牛肉片。再撒上豆芽,九层塔,薄荷叶,挤上柠檬汁。吃到满头大汗都吃不完——写到这儿我几乎饿崩溃了。之后我们回到上海,都各自去尝试了若干家越南米粉店,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为此我们在工作微信群里咒骂个不停。

快吃完的时候,Joe跟老板说要添汤,老板还免费送了一大盆骨头汤,里面浸着一整块比拳头还大的牛骨。这就是在一间米粉店里吃了十年以后的好处——写到这儿再次崩溃。

接下来,除了坚持吃素的V以外,我们其他几个人竟然又吃了四次越南米粉。其实每到晚饭的时间也都非常挣扎。有时候是因为干活已经太累,不想再转两次地铁。有时候是因为想去尝试一下新的餐馆(中间我们确实排了一个小时的队,吃了一顿完全不好吃的海鲜,还碰到了一队从国内来采访时装周的同行)。但是结果总还是肚子咕咕叫着,互相鼓励着,再次坐上地铁,去往中国城。

第二趟我们吃到了Pho大,但是根本没有Pho大大好吃唉,我们和Joe之间为了到底口味差在哪里争论了整个回程。之后我和小亚还有N又不甘心地吃回了Pho大大。

有一天时间尚早,白天又没有累瘫,从Pho大大吃撑了出来以后,我们打算在马路上随便走走。经过了非常著名的Pho14,还有其他一溜越南米粉店。脱离巴黎市中心以后,感觉中国城安静,清洁,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秩序感。马路上没有行人稀少,不时经过一些写着华文标识的旅行社,粤菜馆,房产中介。我们路过一个小小的沿街幼儿园,又路过一个已经关门了的大公园。N觉得应该翻进栏杆去喝酒和飞叶子。但我们既没有酒也没有叶子。

感觉像是回到了九十年代末的上海。

然而最好的部分当然,肯定,还是喝酒。

那会儿正好是世界杯,但是除了Joe之外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看球,却还是煞有介事地说好了一起在家里看球。下午六点不到的时候几个人就已经郑重其事地在超市里买好了冰淇淋,奶酪,火腿,还有各种零食。啤酒买了两框。瓶装的,罐装的,白啤和黄啤都买了。家门口的好几个酒吧里摆好了露天的投影,据说有更多人聚集在市政厅广场上。我和小亚捧着冰淇淋和水果在超市门口一边抽烟一边等在里面结账的N和Joe。六点比赛快开始的时候,赶不及回家的年轻人都在马路上奔跑起来。结果我由于滞后的时差(在巴黎待了一个星期以后,每天傍晚六点都被困意折磨)还没看完上半场就在倒在沙发上睡着了,直到被窗户外面的欢呼声吵醒。

隔了几天法国队输给德国队的那场比赛我们肯定也看了,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时候我们已经从蓬皮杜旁边的那幢沿街公寓里搬了出来,去了北面的街区。Joe看了地图以后说那是个黑人区域,治安非常不好,他从来不去那片地方。我们因此都有些担忧。

公寓确实在黑人区域,每天出门到地铁站的必经之路两旁都是黑人开的理发店或者美发用品商店,就和上海的广东路没有什么两样。中间还夹杂着两个华人小杂货店。但是拐过一条都是涂鸦的小巷子眼前却冒出一片小清新咖啡馆,对面是一间看起来非常不错的海鲜店,还有几间设计师的工作室。后来据其他朋友说,我们误打误撞地住在了巴黎城中热地。

房间在二楼,照旧是两室一厅。外面有个小露台,我们打开门的时候一只大黑猫嗖得一下钻进了草丛里。客厅的落地窗户则正对着底下的酒吧,因此到了晚上还能听到

最好的事情就是楼底下有好几个卖酒的铺子。我和小亚每次都去一间门面最小的,外面摆着几张桌子,年轻人挤在一起喝酒聊天。白葡萄酒都很便宜,而且随便买买也都很好喝,老板知道我们是立刻要喝就会从里面拿冰好的给我们。我们买两瓶白葡萄酒,有时候N会再带些啤酒和红葡萄酒,V再带一瓶她喜欢的起泡酒。

差不多时间回到家里以后,我们便在沙发旁或躺或坐地围拢起来。现在想起来,其实我们都没有怎么谈论自己的事情。N有时候会讲起他和小亚共同认识的朋友,大多是在酒吧里醉酒的故事。N平日里是个看起来有点严肃和腼腆的年轻人,喝酒之后却显露出戏剧化的性格,疯疯癫癫。但是究其内心,却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小亚说了一点点男朋友的事情。我也说了一点点。我俩的恋爱都进行得不顺利,各有各的问题。来到巴黎以后两个人都几乎不和男朋友联系。尽管多多少少聊到一些,却也觉得索然无味。反倒是断断续续讲了不少小亚对之后工作室的设想,也聊起周围认识的其他朋友。

V通常很早就睡了,有一回她和我们喝了两杯以后高兴地用手机软件搜索附近的人聊天,和一位印度小哥杂七杂八地聊了一晚上。她是我们四个中间最无忧无虑的,倒也不是因为她早早结婚嗯,可能是因为从V的身上感觉不到丝毫的野心,相反,却能够从眼前的生活中获得满足,琐碎的事情也能让她乐此不疲。而其他三个人呢,大概都是容易厌倦的性格。

N把手机接在音箱上放音乐,在巴黎的所有的夜晚,我们都在听archive和moby。

“好喜欢archive的《fuck》呀。”我说。

“为什么啊。就因为在说fuck吗。”N说。

“哈哈哈哈。”

然而,其他大部分的夜晚,我们几个人都只是坐在一起,各自刷着手机,不交谈,喝酒,听音乐。小亚常常站在窗户旁边抽烟,看着楼下站在酒吧门口交谈的人。她比我小一岁,有时候看起来却像二十岁的大学生,大概是因为一种轻盈的姿态。我们困了以后就回房间睡觉,N总是最后一个。他始终在用笔记本干活,导照片,修图,然后利用白天所有的间隙在任何能够睡觉的地方睡觉。

我翻看当时的备忘录里,看到2014年7月7日记下来的话,“也不太知道回家以后应该如何继续在上海的生活,好想滞留在时间的间隙里。”虽然记不清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了这样的话,却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心情。虽然是夏天,但气温一直很低,后面一个星期还始终在下雨。每天早晨因为不高兴打伞,披着衬衫一路小跑着去买杏仁可颂和咖啡。Joe和我们说前年巴黎持续了几天三十度的气温,结果热死了大概一万个人。唉,只是三十度而已,因为很多地方都没有装冷气。

这样,等我们回到上海的时候,真正的夏天已经开始的一半。不过说实话,当时生活中实质性的困难,我现在却一件都想不起来了。

回程的飞机上,我们四个人坐成一排。N很快就用几支飞机上提供上的红酒把自己弄晕了倒头睡去。我们其他几个人则被飞机上持续的噪音和逼仄的环境折磨。红酒很难喝,一股呛鼻的酒精味道,勉强喝完一瓶以后感觉太阳穴的神经跳个不停。V在给小亚看星盘,说她八年以后会变得有钱。“唉,还要等那么久。”小亚轻轻说。我闭了一会儿眼睛,黑暗中发动机的嗡嗡声反倒变得更加剧烈和清晰。我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来到巴黎,想起当时的戴高乐机场,记忆深一波浅一波的,这样,却竟然睡着了。

醒来时,整个机舱都像耳鸣似的安静,小亚开着阅读灯在看一本书。

“好痛苦啊,长途飞行。”我说。

“我在家里也常常失眠的,所以觉得还好。”

“嗯。”我说着开始在屏幕上搜索一部电影。

“我在失眠的时候会想象一只白煮蛋。”

“为什么会想象一只鸡蛋。”

“我也不清楚。但我这样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无边界的白色空间里,全神贯注于一只剥了壳的鸡蛋,毫无瑕疵,通体净白。在睡不着的晚上,漫长的晚上,伴随着持续的空调漏水声,天很快就亮了。”她顿一顿说,“你也试试吧。”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相关文章

  • 不朽的失眠.doc
  • <不朽的失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体会作者抓住"景语皆情语"的特点进行想象的写法. 学习重点: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语言 学习方法:自读.讨 ...查看


  • 失眠只能靠吃药吗 健康4种健康疗法
  • 立冬后,适宜的温度让很多人感觉好睡觉.然而有的人还是睡不着:有的人入睡难,有的是睡后早醒,还有的是多梦睡眠浅--遇到失眠,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吃安眠药.医学专家指出,药物只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方法,用错了还弊多利少,其实有很多实用的方法都能 ...查看


  •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径.霜"等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坐.泊"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诗的意思,通 ...查看


  • 教你几种促进睡眠的方法
  • 教你几种促进睡眠的方法!1.每天睡眠前,口服一汤匙蜂蜜 2.正确的梳头方法是: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梳头数十次或数百次后,再把头发整理.梳至平滑光整为止.所用头梳宜取木质如桃木或用牛角等天然材料制成,梳齿 ...查看


  • 写给春天的信使
  • 擦边球 在北京,我生平第一次 打乒乓球,那个长胶球拍 是我不远千里从家里带去的 没有人知道 人近中年的我 有多么热爱这项体育运动 意念里,想象中 我天天打 时时打 分分秒秒打 我熟知国球各种广为人知的打法 长拍快攻,直拍两面,亦或直拍左推右 ...查看


  • 夜温柔,夜深沉
  • 1 夜晚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 倘若没有夜晚,我们的生活将失去一大半的意义,而不是一半.是夜晚在帮白日刷存在感,而不是相反. 许多年前,在书店里就看到过一本书,叫做<黑夜史>,讲的是工业化之前欧洲黑夜的历史和文化.我才忽然有所惊醒 ...查看


  • 作文:藏在时光里的人 1
  • 岁月飘摇,深情褴褛.我算不尽时空,也看不透感情.于是这场故事始终停在最悲怆的那一幕,再也无法续接海誓山盟,良辰美景.我又想起你对我说,尘尘,你早晚会离开我. 可是,先离开的那个人,明明不是我. - 模糊间我仿佛又见到你,于是未醒来,就已知是 ...查看


  • 失眠,悬浮在空中的音符
  • 我买了眼贴,黑色的.第一次买这般颜色的. 彩妆师说这种眼贴膜比较适合我,里面含有胶原蛋白和有氧竹炭,会有效地缓解眼部疲劳,淡化黑眼圈.我浅笑着,真的会吗? 失眠已是好长时间的事情了,我主宰不了自己的睡眠. 明明很困,躺下之后却在整个暗夜里睁 ...查看


  • 张晓风[不朽的失眠]阅读答案
  •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