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麒麟坐落在江宁县上坊乡石马冲
农田中。
陈霸先(503年一559年),南朝陈的建立者。字兴国,
小名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人。家世寒微,早年当过乡里的里司,后至建康(今南京)为油库史、传教。大同初年,受到梁朝新渝(一作喻)侯。吴兴太守萧映的赏识,后萧映出任广州刺史,陈霸先随其至广州,任中直兵参军,因镇压当地少数民族起义有功,官位渐显。梁武帝太清三年(547年),官至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侯景叛乱时,陈霸先于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西南)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征东将军王僧辩会合,讨灭侯景,因功升征虏将军。不久,千里驰援,解秦郡北齐兵之围,升任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封长城县公,进驻京口(今镇江)。梁元帝承圣四年(555年),王僧辩拥立由北齐扶植的梁贞阳侯萧渊明为帝,改元天成。陈霸先起兵,袭杀王僧辩,奉晋安王萧万智为帝,改元绍泰。同年,平定叛乱,击败来犯的北齐兵,完全掌握梁朝大权。太平二年(557年)十月受封陈王,随即废梁敬帝萧万智自立为帝,国号陈,改年号永定。
陈霸先匆匆称帝,还未来得及肃清各地割据势力,便于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去世,时年57岁。同年八月,溢日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
陈武帝万安陵在陈朝灭亡后便被掘毁。据《北史·孝行
传》记载:陈亡后,陈霸先政敌王僧辩之子王颁,纠集其父旧部,夜掘陈武帝陵,剖棺焚尸,成为轰动当时的大事。陈武帝陵的特殊遭遇,引起古往今来世人的无限感慨。清代著名学者陈文述咏《陈武帝万安陵》诗写道:“当年僧辩平侯景,太室铭刻定不祧。立长有心图却敌,背盟何意出同僚。本容方智生南国,终遣萧庄死北朝。无复万安陵寝在,空余石马势腾骁。”一代枭雄陈霸先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登上帝座,但死后难免遭到仇敌之子的毁陵焚尸,空余“石马”(即石麒麟)守护荒家。同时代的学者袁枚有一首《梁武帝疑陵》诗,实际上写的就是陈武帝万安陵,诗中写道:“古来万事风轮走,除出虚空无不朽。忽逢拦路两碘减,欲诉前朝尚张口。一麟腹陷泥沙深,一鹤僵蹲山角阴。牙须剥落湖爪尽,风雨千年石不禁。旁有穹碑无文字,万万蝇书记某吏。葵首有穴当胸穿,……又闻地名石马冲,毋乃陈祖万安富。当时须根和骨掘,规模那得还丰隆。是梁是陈语正哗,东风一阵吹烟沙。黄图我欲披皇览,白骨人谁认帝耙。”陈武帝陵寝被毁、遗骨被焚,石麒麟和石碑作为目击者,欲说无语,欲哭无泪。
陈武帝陵至今仍保存石麒麟两只,均为雄兽,无角。南
侧麒麟身长2.72米,高2.28米,体围2.56米;北侧麒麟身长2.50米,高2.57米,体围2.43米。两只麒麟造型相似,均昂首张口,头有鬣
毛,长舌下垂,下颏须髯拂胸,腹侧饰双翼,四足,脚趾着地,长尾曳地旋转成半圆形。整个造型既像麒麟又像辟邪。由于体表风蚀严重,雕饰花纹多已磨灭不清。
从陈武帝陵的石麒麟现状来看,造型较为粗放,纹饰较
为简朴,这与当时百废待兴的国内状况当有联系。
陈霸先陵墓现已无迹可寻。
万安陵全景
万安陵南石麒麟
万安陵北石麒麟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麒麟坐落在江宁县上坊乡石马冲
农田中。
陈霸先(503年一559年),南朝陈的建立者。字兴国,
小名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人。家世寒微,早年当过乡里的里司,后至建康(今南京)为油库史、传教。大同初年,受到梁朝新渝(一作喻)侯。吴兴太守萧映的赏识,后萧映出任广州刺史,陈霸先随其至广州,任中直兵参军,因镇压当地少数民族起义有功,官位渐显。梁武帝太清三年(547年),官至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侯景叛乱时,陈霸先于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西南)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征东将军王僧辩会合,讨灭侯景,因功升征虏将军。不久,千里驰援,解秦郡北齐兵之围,升任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封长城县公,进驻京口(今镇江)。梁元帝承圣四年(555年),王僧辩拥立由北齐扶植的梁贞阳侯萧渊明为帝,改元天成。陈霸先起兵,袭杀王僧辩,奉晋安王萧万智为帝,改元绍泰。同年,平定叛乱,击败来犯的北齐兵,完全掌握梁朝大权。太平二年(557年)十月受封陈王,随即废梁敬帝萧万智自立为帝,国号陈,改年号永定。
陈霸先匆匆称帝,还未来得及肃清各地割据势力,便于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去世,时年57岁。同年八月,溢日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
陈武帝万安陵在陈朝灭亡后便被掘毁。据《北史·孝行
传》记载:陈亡后,陈霸先政敌王僧辩之子王颁,纠集其父旧部,夜掘陈武帝陵,剖棺焚尸,成为轰动当时的大事。陈武帝陵的特殊遭遇,引起古往今来世人的无限感慨。清代著名学者陈文述咏《陈武帝万安陵》诗写道:“当年僧辩平侯景,太室铭刻定不祧。立长有心图却敌,背盟何意出同僚。本容方智生南国,终遣萧庄死北朝。无复万安陵寝在,空余石马势腾骁。”一代枭雄陈霸先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登上帝座,但死后难免遭到仇敌之子的毁陵焚尸,空余“石马”(即石麒麟)守护荒家。同时代的学者袁枚有一首《梁武帝疑陵》诗,实际上写的就是陈武帝万安陵,诗中写道:“古来万事风轮走,除出虚空无不朽。忽逢拦路两碘减,欲诉前朝尚张口。一麟腹陷泥沙深,一鹤僵蹲山角阴。牙须剥落湖爪尽,风雨千年石不禁。旁有穹碑无文字,万万蝇书记某吏。葵首有穴当胸穿,……又闻地名石马冲,毋乃陈祖万安富。当时须根和骨掘,规模那得还丰隆。是梁是陈语正哗,东风一阵吹烟沙。黄图我欲披皇览,白骨人谁认帝耙。”陈武帝陵寝被毁、遗骨被焚,石麒麟和石碑作为目击者,欲说无语,欲哭无泪。
陈武帝陵至今仍保存石麒麟两只,均为雄兽,无角。南
侧麒麟身长2.72米,高2.28米,体围2.56米;北侧麒麟身长2.50米,高2.57米,体围2.43米。两只麒麟造型相似,均昂首张口,头有鬣
毛,长舌下垂,下颏须髯拂胸,腹侧饰双翼,四足,脚趾着地,长尾曳地旋转成半圆形。整个造型既像麒麟又像辟邪。由于体表风蚀严重,雕饰花纹多已磨灭不清。
从陈武帝陵的石麒麟现状来看,造型较为粗放,纹饰较
为简朴,这与当时百废待兴的国内状况当有联系。
陈霸先陵墓现已无迹可寻。
万安陵全景
万安陵南石麒麟
万安陵北石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