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和水.碱的反应"教学实录及点评

作者:戴建良江敏

化学教学 2012年03期

  “氯气和水、碱的反应”是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二课时的内容。

  一、设计思想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及氯气和单质(Na、Fe、Cu、)的反应,本节课则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氯气和化合物(水、碱)的反应。本节课以“检验氯气和水反应产物中存在HCl”这一开放性实验为主线,围绕学生在检验HCl时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

  在对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究中引入HClO的学习,从而很自然地得出氯气和水的反应。在对看似“正常”现象的反思中引出新的话题,学习氯气和碱的反应。本节课设计的活动主线、问题主线、知识主线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氯气和水、碱的反应。

  ②了解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③巩固和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交流与反思等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②通过对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究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③通过实验设计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实验异常现象的如实记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对异常现象的分析培养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药品与仪器

  

  2.教师演示实验药品与仪器

  新制饱和氯水(放在无色烧瓶中)、红纸条、镊子。

  四、教学实录及点评

  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以及氯气和单质的反应。氯气在这4个反应中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体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生:生成物中都有-1价的氯,体现了氯气的强氧化性。

  点评: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强调氯气在这一系列变化中的共同特点是化合价降低,生成-1价Cl,为推测氯气和水的反应产物之一HCl做了铺垫。

  2.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物的探究

  (1)提出问题,给出猜想

  教师出示一瓶新配制的饱和氯水,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学生通过氯水呈浅黄绿色,得出氯水中存在氯气分子。教师随后提出问题:溶于水仅仅发生物理变化吗?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会生成什么物质?请大家提出猜想,并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

  生:有强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会生成-1价Cl,如果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物中有HCl。

  猜想:氯气和水可能会发生反应,生成HCl。

  点评:通过复习旧知——氯气能溶于水,引入新知——氯气和水的反应。通过观察引出话题。观察是探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探究的起点。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化合价升降法来猜测反应的产物,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又使猜想更富有理性。

  (2)实验探究,检验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1:用提供的药品证明氯水中存在HCl,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要求:①液体一般取1 mL。

  ②请在5分钟内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检验。

  ③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反思: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反常的现象,请记录下来,并思考可能的原因。

  布置任务后,教师巡视各组学生操作,对一些不当的操作方法进行纠正(如滴管的使用、pH试纸的使用、液体的用量等),对学生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加干涉。

  点评:猜想需要用实验来检验。本实验是开放的。事前不组织学生集中讨论。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完成实验。本实验是本节课的主线,后面的讨论都是围绕本实验的结果进行的。

  (3)如实记录,汇报交流

  在规定的时间(5分钟)后,教师组织同学汇报实验方法、现象与结论。

  生1:我们检验了,先加硝酸银溶液发现有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

  生2:我们用粉末来检验,但奇怪的是没有看到有气泡产生。

  师:还有哪些小组用粉末检验的?看到气泡吗?

  大部分小组说没有看到气泡,只有极个别小组说看到极少气泡。

  师:请看到气泡的小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观察到气泡的。

  生3:向氯水中加粉末,由于粉末会悬浮在溶液中,所以看不清到底是悬浮物还是气泡。我们耐心地等粉末大部分沉下后,就观察到有少量气泡浮上来。

  师:很好,你们很有耐心,观察非常仔细,同时,你们能意识到悬浮物对观察气泡的干扰,并通过静置的方法排除了干扰。如果不等悬浮物完全沉淀,粉末加入氯水后立即观察,能否看清气泡呢?

  生4:(恍然大悟)气泡是往上浮的,而悬浮的粉末会向下沉。

  师:请每个实验组都做一下粉末和氯水混合的实验,注意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全班同学这次都看到了气泡。

  点评:碳酸氢钠粉末和氯水的反应很难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如何排除碳酸氢钠的悬浮物对气泡观察的干扰,需要思考气泡和固体悬浮物的区别——密度不同。为了观察到准确的实验现象,不光要动眼,更要动脑。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生5:我们向氯水中加入铁粉,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师:真有大量气泡?

  下面学生议论纷纷,大部分学生说没有看到气泡。

  生5:理论上应该有气泡呀?

  师:(追问)你们到底有没有看到气泡?

  生5:(支支吾吾)嗯……好像没有……,但盐酸和铁反应,应该有气泡呀?

  师:我们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实验事实是第一位的。在这儿我们没有看到气泡,这是实验事实,应如实记录下来。

  点评:在巡视中教师发现有个别小组在实验报告上将铁粉和氯水的实验现象“违心”地记为“有气泡”,于是让这一小组进行汇报。学生的这种错误源自验证性实验。在验证性实验中,实验现象在实验前已经预设好了,并且大部分情况下,这种预设能获得正面的反馈。在探究性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与学生的预想不符时,有些学生宁可怀疑自己眼睛,也不愿相信实验事实。过分盲从“理论”而忽视基本事实是创新的大忌。

  师:还有哪些方法可检验HCl?

  生6:我们用NaOH溶液和酚酞制成了红色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入氯水,发现红色褪去,证明溶液中存在。

  生7:我们用蓝石蕊试纸来检验,开始的瞬间变红,但很快红色就褪去了,并没有一直保持红色。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下实验结果:

  

  师:刚才巡视时,发现有些实验组完成了4组甚至5组实验。但也有个别实验组只完成了2组实验。结合你们组完成的实验,请谈谈体会。

  生8:我们拿到试剂就做,做的过程中比较犹豫,一直在想这种试剂的作用。再加上动作慢,所以只做了2组实验。

  生9:我们组做了5组实验。在实验前我们先对实验方法进行了讨论。在考虑如何检验时,我们想到了按照酸的通性来考虑检验方法。

  点评:规定的时间完成实验的数量能反映同学间动手能力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酸的通性初中就已经学过了,但在新情境下,很多学生并没有运用酸的通性的意识。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3.对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与探究

  (1)铁粉与氯水反应观察不到气泡的原因

  师: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氯水中存在,碳酸氢钠粉末可以和氯水中的反应产生气泡,但为什么同样浓度的却不能和铁粉反应产生气泡呢?

  

  生:有可能。

  师:是这样吗?注意观察红色出现的位置,是在整个溶液内部,而不是和空气直接接触的溶液的上方,说明不是氧气所为,是什么物质将铁元素氧化到+3价呢?

  有学生小声说,可能是氯气。

  师:在氯水中存在比氧化性强的,所以铁更易与反应,而不是和反应,当然就看不到气泡了。

  点评:在解释铁粉和氯水反应没有气泡的过程中,教师从理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在这一过程中,、的检验,的还原性等第三章刚学习过的知识得到了复习和应用。在检验猜想“空气中氧气是否会氧化时”提醒学生注意红色出现的位置,体现了观察实验细节的重要性。

  (2)蓝石蕊褪色之谜

  师: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氯气可以和水反应,且生成物有HCl。我们是否也忽略了某些物质呢?HCl中-1价Cl是由0价的氯化合价降低得到的,那么这一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又是什么?

  生:反应物共有3种元素,分别是+1价的H,-2价的O和0价的Cl,+1价对于H来说已经是最高价了,不能再升了。如果是-2价的O化合价升高,一般会得到0价的O,但我们在向氯气中加蒸馏水时并没有看到气泡产生。因此化合价升高的只能是0价的Cl。

  

  师:经实验证明氯气和水反应的另一种生成物为次氯酸(HClO)。氯水中存在次氯酸、盐酸和氯气,根据已有的知识可知,盐酸不能使石蕊褪色,那么,使石蕊褪色的是HClO还是呢?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生:看看干燥的氯气能否使石蕊褪色。

  教师演示实验:用玻璃棒向一张红纸点滴蒸馏水,放入装有氯气的试管中。

  实验现象:红纸湿润部分褪色,未湿润部分不褪色。结论:具有漂白作用的是HClO,而不是。

  知识介绍:有机色质如石蕊、红墨水等一般都是弱还原剂,遇到强氧化剂时,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资料显示,次氯酸漂白的机理是其能提供新生氧[O],新生氧的氧化能力很强,能破坏有机色素结构而达到漂白。

  教师总结:HClO的性质:(1)强氧化性:可漂白、杀菌。(2)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

  

  对石蕊褪色分析:氯水中既存在又存在HClO,向蓝色石蕊试纸上点滴氯水,能使石蕊试纸变红,HClO能使石蕊试纸褪色。实验观察到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很快就褪色。褪色是如此之快,以致我们很难看到变红的过程。

  师:我们在检验氯气和水的反应产物HCl时,用碳酸氢钠可以检验,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可以检验,而在用金属铁、蓝石蕊试纸检验时发现了意外,这导致我们发现了氯水中的另一种物质HClO。请大家写出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对异常现象的探究导致了HClO的发现,由此可见如实记录异常现象的必要性。

  探究必须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学生对HClO的性质缺乏必要的基础,所以HClO的性质需有教师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HClO。

  4.对实验正常现象的反思与再认识

  (1)红色酚酞溶液褪色能证明存在吗?

  在刚才对异常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对表1中的2个问号进行完善。得到如下表2:

  

  师:对于刚才我们所做的5组实验,在学习了HClO性质后,对于用变红的酚酞试液检验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大家觉得有没有问题?

  生:最终红色褪去可能是次氯酸漂白导致的。

  师:向试管中加入1 mL NaOH溶液,加入1滴酚酞试液,用滴管向其中逐滴加入新制氯水,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分析产生褪色的可能原因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生1:继续加入NaOH溶液,看是否变红,若变红说明是酸碱中和的原因,若不变红,说明是漂白的原因。

  生2:继续加入酚酞溶液,看是否变红,若不变红,说明是酸碱中和的原因,若变红,说明是漂白的原因。

  学生分组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1 mL NaOH溶液和1滴酚酞试液,用滴管逐滴加入氯水至红色刚好褪去。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2滴酚酞试液,另一份加入2滴NaOH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褪色后的溶液中一份加入2滴酚酞试液,变红;另一份加入2滴NaOH溶液,不变红。

  师:在向红色酚酞溶液中加入氯水的过程中,一直发生着酸碱中和的过程,但是开始没有漂白,是由于HClO大部分都被碱中和成NaClO了,当溶液的碱性明显减弱时,加入氯水中的HClO就可以发生漂白反应了。可见,最终漂白的结果也包含了酸碱中和的贡献。

  师:请写出NaOH的酚酞溶液中加入氯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NaClO可用于漂白液、消毒液。

  点评:学习过程中应有反思的意识。由于我们的认识受到当时知识背景的影响,所以不可避免会产生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当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知识或接触到一个新事物后,要善于运用所学去完善以前的认识。反思能带来新的理解和发现。

  (2)NaClO能漂白吗?

  师:刚才我们在验证红酚酞褪色原因时分析到,红酚酞试液加入氯水,刚开始的几滴氯水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ClO,但红色并没有褪去。我们不禁要问NaClO真的有漂白作用吗?

  学生分组实验3:84漂液的性质

  向试管中加入1 mL漂液,加入1滴酚酞试液,振荡30秒,观察现象。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1 mL漂液和1滴酚酞试液,再加入1滴稀硫酸,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不加酸,振荡30秒,酚酞褪色,加酸,立即褪色。

  

  点评:“漂液能漂白吗”这一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对氯水使红酚酞试液褪色原因自然提出的问题,又引出了漂液的性质,进一步为学习次氯酸的弱酸性打下基础。

  5.课堂总结

  

  对化学实验的启示:

  (1)观察的细致性。

  (2)多因素共存时,注意各因素的相互影响,排除干扰。

  (3)物质检验要结合物质的性质有序思考。

  点评:课堂总结和开始的复习回顾遥相呼应,点明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指出了氯气和水反应与氯气和碱反应的关系。

作者介绍:戴建良,江敏,金陵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5)。

作者:戴建良江敏

化学教学 2012年03期

  “氯气和水、碱的反应”是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二课时的内容。

  一、设计思想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及氯气和单质(Na、Fe、Cu、)的反应,本节课则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氯气和化合物(水、碱)的反应。本节课以“检验氯气和水反应产物中存在HCl”这一开放性实验为主线,围绕学生在检验HCl时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

  在对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究中引入HClO的学习,从而很自然地得出氯气和水的反应。在对看似“正常”现象的反思中引出新的话题,学习氯气和碱的反应。本节课设计的活动主线、问题主线、知识主线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氯气和水、碱的反应。

  ②了解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③巩固和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交流与反思等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②通过对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究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③通过实验设计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实验异常现象的如实记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对异常现象的分析培养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药品与仪器

  

  2.教师演示实验药品与仪器

  新制饱和氯水(放在无色烧瓶中)、红纸条、镊子。

  四、教学实录及点评

  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以及氯气和单质的反应。氯气在这4个反应中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体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生:生成物中都有-1价的氯,体现了氯气的强氧化性。

  点评: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强调氯气在这一系列变化中的共同特点是化合价降低,生成-1价Cl,为推测氯气和水的反应产物之一HCl做了铺垫。

  2.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物的探究

  (1)提出问题,给出猜想

  教师出示一瓶新配制的饱和氯水,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学生通过氯水呈浅黄绿色,得出氯水中存在氯气分子。教师随后提出问题:溶于水仅仅发生物理变化吗?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会生成什么物质?请大家提出猜想,并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

  生:有强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会生成-1价Cl,如果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物中有HCl。

  猜想:氯气和水可能会发生反应,生成HCl。

  点评:通过复习旧知——氯气能溶于水,引入新知——氯气和水的反应。通过观察引出话题。观察是探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探究的起点。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化合价升降法来猜测反应的产物,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又使猜想更富有理性。

  (2)实验探究,检验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1:用提供的药品证明氯水中存在HCl,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要求:①液体一般取1 mL。

  ②请在5分钟内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检验。

  ③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反思: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反常的现象,请记录下来,并思考可能的原因。

  布置任务后,教师巡视各组学生操作,对一些不当的操作方法进行纠正(如滴管的使用、pH试纸的使用、液体的用量等),对学生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加干涉。

  点评:猜想需要用实验来检验。本实验是开放的。事前不组织学生集中讨论。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完成实验。本实验是本节课的主线,后面的讨论都是围绕本实验的结果进行的。

  (3)如实记录,汇报交流

  在规定的时间(5分钟)后,教师组织同学汇报实验方法、现象与结论。

  生1:我们检验了,先加硝酸银溶液发现有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

  生2:我们用粉末来检验,但奇怪的是没有看到有气泡产生。

  师:还有哪些小组用粉末检验的?看到气泡吗?

  大部分小组说没有看到气泡,只有极个别小组说看到极少气泡。

  师:请看到气泡的小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观察到气泡的。

  生3:向氯水中加粉末,由于粉末会悬浮在溶液中,所以看不清到底是悬浮物还是气泡。我们耐心地等粉末大部分沉下后,就观察到有少量气泡浮上来。

  师:很好,你们很有耐心,观察非常仔细,同时,你们能意识到悬浮物对观察气泡的干扰,并通过静置的方法排除了干扰。如果不等悬浮物完全沉淀,粉末加入氯水后立即观察,能否看清气泡呢?

  生4:(恍然大悟)气泡是往上浮的,而悬浮的粉末会向下沉。

  师:请每个实验组都做一下粉末和氯水混合的实验,注意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全班同学这次都看到了气泡。

  点评:碳酸氢钠粉末和氯水的反应很难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如何排除碳酸氢钠的悬浮物对气泡观察的干扰,需要思考气泡和固体悬浮物的区别——密度不同。为了观察到准确的实验现象,不光要动眼,更要动脑。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生5:我们向氯水中加入铁粉,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师:真有大量气泡?

  下面学生议论纷纷,大部分学生说没有看到气泡。

  生5:理论上应该有气泡呀?

  师:(追问)你们到底有没有看到气泡?

  生5:(支支吾吾)嗯……好像没有……,但盐酸和铁反应,应该有气泡呀?

  师:我们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实验事实是第一位的。在这儿我们没有看到气泡,这是实验事实,应如实记录下来。

  点评:在巡视中教师发现有个别小组在实验报告上将铁粉和氯水的实验现象“违心”地记为“有气泡”,于是让这一小组进行汇报。学生的这种错误源自验证性实验。在验证性实验中,实验现象在实验前已经预设好了,并且大部分情况下,这种预设能获得正面的反馈。在探究性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与学生的预想不符时,有些学生宁可怀疑自己眼睛,也不愿相信实验事实。过分盲从“理论”而忽视基本事实是创新的大忌。

  师:还有哪些方法可检验HCl?

  生6:我们用NaOH溶液和酚酞制成了红色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入氯水,发现红色褪去,证明溶液中存在。

  生7:我们用蓝石蕊试纸来检验,开始的瞬间变红,但很快红色就褪去了,并没有一直保持红色。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下实验结果:

  

  师:刚才巡视时,发现有些实验组完成了4组甚至5组实验。但也有个别实验组只完成了2组实验。结合你们组完成的实验,请谈谈体会。

  生8:我们拿到试剂就做,做的过程中比较犹豫,一直在想这种试剂的作用。再加上动作慢,所以只做了2组实验。

  生9:我们组做了5组实验。在实验前我们先对实验方法进行了讨论。在考虑如何检验时,我们想到了按照酸的通性来考虑检验方法。

  点评:规定的时间完成实验的数量能反映同学间动手能力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酸的通性初中就已经学过了,但在新情境下,很多学生并没有运用酸的通性的意识。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3.对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与探究

  (1)铁粉与氯水反应观察不到气泡的原因

  师: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氯水中存在,碳酸氢钠粉末可以和氯水中的反应产生气泡,但为什么同样浓度的却不能和铁粉反应产生气泡呢?

  

  生:有可能。

  师:是这样吗?注意观察红色出现的位置,是在整个溶液内部,而不是和空气直接接触的溶液的上方,说明不是氧气所为,是什么物质将铁元素氧化到+3价呢?

  有学生小声说,可能是氯气。

  师:在氯水中存在比氧化性强的,所以铁更易与反应,而不是和反应,当然就看不到气泡了。

  点评:在解释铁粉和氯水反应没有气泡的过程中,教师从理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在这一过程中,、的检验,的还原性等第三章刚学习过的知识得到了复习和应用。在检验猜想“空气中氧气是否会氧化时”提醒学生注意红色出现的位置,体现了观察实验细节的重要性。

  (2)蓝石蕊褪色之谜

  师: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氯气可以和水反应,且生成物有HCl。我们是否也忽略了某些物质呢?HCl中-1价Cl是由0价的氯化合价降低得到的,那么这一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又是什么?

  生:反应物共有3种元素,分别是+1价的H,-2价的O和0价的Cl,+1价对于H来说已经是最高价了,不能再升了。如果是-2价的O化合价升高,一般会得到0价的O,但我们在向氯气中加蒸馏水时并没有看到气泡产生。因此化合价升高的只能是0价的Cl。

  

  师:经实验证明氯气和水反应的另一种生成物为次氯酸(HClO)。氯水中存在次氯酸、盐酸和氯气,根据已有的知识可知,盐酸不能使石蕊褪色,那么,使石蕊褪色的是HClO还是呢?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生:看看干燥的氯气能否使石蕊褪色。

  教师演示实验:用玻璃棒向一张红纸点滴蒸馏水,放入装有氯气的试管中。

  实验现象:红纸湿润部分褪色,未湿润部分不褪色。结论:具有漂白作用的是HClO,而不是。

  知识介绍:有机色质如石蕊、红墨水等一般都是弱还原剂,遇到强氧化剂时,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资料显示,次氯酸漂白的机理是其能提供新生氧[O],新生氧的氧化能力很强,能破坏有机色素结构而达到漂白。

  教师总结:HClO的性质:(1)强氧化性:可漂白、杀菌。(2)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

  

  对石蕊褪色分析:氯水中既存在又存在HClO,向蓝色石蕊试纸上点滴氯水,能使石蕊试纸变红,HClO能使石蕊试纸褪色。实验观察到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很快就褪色。褪色是如此之快,以致我们很难看到变红的过程。

  师:我们在检验氯气和水的反应产物HCl时,用碳酸氢钠可以检验,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可以检验,而在用金属铁、蓝石蕊试纸检验时发现了意外,这导致我们发现了氯水中的另一种物质HClO。请大家写出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对异常现象的探究导致了HClO的发现,由此可见如实记录异常现象的必要性。

  探究必须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学生对HClO的性质缺乏必要的基础,所以HClO的性质需有教师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HClO。

  4.对实验正常现象的反思与再认识

  (1)红色酚酞溶液褪色能证明存在吗?

  在刚才对异常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对表1中的2个问号进行完善。得到如下表2:

  

  师:对于刚才我们所做的5组实验,在学习了HClO性质后,对于用变红的酚酞试液检验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大家觉得有没有问题?

  生:最终红色褪去可能是次氯酸漂白导致的。

  师:向试管中加入1 mL NaOH溶液,加入1滴酚酞试液,用滴管向其中逐滴加入新制氯水,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分析产生褪色的可能原因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生1:继续加入NaOH溶液,看是否变红,若变红说明是酸碱中和的原因,若不变红,说明是漂白的原因。

  生2:继续加入酚酞溶液,看是否变红,若不变红,说明是酸碱中和的原因,若变红,说明是漂白的原因。

  学生分组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1 mL NaOH溶液和1滴酚酞试液,用滴管逐滴加入氯水至红色刚好褪去。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2滴酚酞试液,另一份加入2滴NaOH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褪色后的溶液中一份加入2滴酚酞试液,变红;另一份加入2滴NaOH溶液,不变红。

  师:在向红色酚酞溶液中加入氯水的过程中,一直发生着酸碱中和的过程,但是开始没有漂白,是由于HClO大部分都被碱中和成NaClO了,当溶液的碱性明显减弱时,加入氯水中的HClO就可以发生漂白反应了。可见,最终漂白的结果也包含了酸碱中和的贡献。

  师:请写出NaOH的酚酞溶液中加入氯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NaClO可用于漂白液、消毒液。

  点评:学习过程中应有反思的意识。由于我们的认识受到当时知识背景的影响,所以不可避免会产生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当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知识或接触到一个新事物后,要善于运用所学去完善以前的认识。反思能带来新的理解和发现。

  (2)NaClO能漂白吗?

  师:刚才我们在验证红酚酞褪色原因时分析到,红酚酞试液加入氯水,刚开始的几滴氯水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ClO,但红色并没有褪去。我们不禁要问NaClO真的有漂白作用吗?

  学生分组实验3:84漂液的性质

  向试管中加入1 mL漂液,加入1滴酚酞试液,振荡30秒,观察现象。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1 mL漂液和1滴酚酞试液,再加入1滴稀硫酸,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不加酸,振荡30秒,酚酞褪色,加酸,立即褪色。

  

  点评:“漂液能漂白吗”这一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对氯水使红酚酞试液褪色原因自然提出的问题,又引出了漂液的性质,进一步为学习次氯酸的弱酸性打下基础。

  5.课堂总结

  

  对化学实验的启示:

  (1)观察的细致性。

  (2)多因素共存时,注意各因素的相互影响,排除干扰。

  (3)物质检验要结合物质的性质有序思考。

  点评:课堂总结和开始的复习回顾遥相呼应,点明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指出了氯气和水反应与氯气和碱反应的关系。

作者介绍:戴建良,江敏,金陵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5)。


相关文章

  • 新课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2009新品)
  • 新课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 8碟240元 [内容简介]为了配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社精心研制开发了本系列节目. 本系列片中的实验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参考人教版等主流版本教材内容框架的基础上设 计开发的,因此实验覆盖全面.适用性强 ...查看


  • 创新杯获奖作品[氯]教学设计
  • <富集在海水的元素-氯>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当代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非常重要,学习是 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教师是建构的帮 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查看


  • 氯气教学设计
  •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课前两题]通过课前两题熟悉和落实高考考点,提高解题速度 (13广调)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H + OH=H2O 3+- B. ...查看


  •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化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实 ...查看


  • 如何写听课笔记
  • 怎样做好听课笔记 作为一名教师,听同行教师的课,既是一项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又可以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如果听上一节好课,常兴奋不已,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的精彩画面常萦绕在眼前:如果听上一节不好的课,常不住叹息,理出个"一.二.三&q ...查看


  • 二年级音乐小蜜蜂教学实录与反思点评
  • <小蜜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歌曲表演<小蜜蜂> 教材分析:<小蜜蜂>是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材音乐二年级下册的一节以歌曲为主的音乐课,学生声情并茂的歌唱是教学的重点.歌曲比较短小,易于演唱并且比较适合 ...查看


  • 2015-2016学年天津一中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 2015-2016学年天津一中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1-20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2分)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铝是耐火耐高温材料 B ...查看


  • 年月日教学实录与评析
  • <年月日>教学实录与评析 宁安市东京城镇小学 执教:齐玉霞 评析:郑学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建立时间 ...查看


  • [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
  • [<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 作者:广西武鸣县城厢镇第二小学覃世柏发表时间: 2004-9-1阅读次数:1459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大家靠自己的本事读懂了课文,初步了解水乡的水.水乡的船.水 乡的歌很多,还一边读.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