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需要知识(第一课时)

劳动需要知识(第一课时)

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郭红燕

课时目标:

1.知道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使劳动提高效率,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

2.通过课前调查、交流汇报等活动,知道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知识使劳动的价值最大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不仅是高端的职业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通的职业如果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能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第二课时目标:

1.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西部大开发”的参与,明白建设西部需要哪些领域的工作者,拥有了什么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2、学习典型,并讲述自己的家长工作的同时进修的故事,体会到不仅要拥有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

1.采访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了解1960年左右人们的温饱情况。

2.采访身边的劳动者(爸爸、妈妈等皆可,调查3-4种职业),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应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

教学过程:

一、从身边小事说起,揭示课题——劳动需要知识

1、出示新闻,夸夸环卫工人的技术——力学

2、细细探究,剖析环卫工作的技能专业性

(1)打扫时间有讲究——统筹

(2)下雪天快速打扫——化学

(3)机械打扫——科技

3、畅谈新感,知道知识能帮助提高劳动效率

看了这么多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

简单的劳动原来也藏着这么多知识,看来,劳动需要知识。板书:劳动需要知识有了知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板书:提高效率

二、读名人故事,品巨大价值——知识使劳动创造更大价值

(一)袁隆平的故事

1.了解中国的粮食短缺历史

看图,结合课前调查,知道粮食短缺的现状

2.袁隆平和团队用劳动和知识改变生活

面对如此光景,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劳动和知识改变了这一切。

(1)观看视频 你看到了什么?

(2)解读数据 你从数据的变化捕捉到哪些信息? 3.深悟知识带来的巨大改变

如今,吃饭问题早已解决,这一切源自于什么?(知识)

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劳动和知识不仅改善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而且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他们就是用知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板书:改变生活 是知识使劳动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二)阿里巴巴马云的故事

1.出示马云图

2.感受淘宝网给我们的生活的变化

(1)结合亲历畅谈

(2)出示数据,捕捉信息

仅仅一个淘宝网,它带来的改变就如此之大。看来马云和他团队用他们的专业构建了这样的平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劳动就是因为这些知识发挥了更大的价值。

三、交流汇报,感受压力——各行各业需要专业知识技能

袁隆平、马云这些时代的风云人物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高端的,可能与我们还很遥远。其实,我们普通人都要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课前调查了身边的亲人。

1.小组交流,结合具体例子汇报。

2.出示招聘信息,感受社会的需要

3.教师小结

活动目的:

1.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也可联系学农基地或附近农作物基地,便于师生实践、体验。

活动过程:

一、亲近粮食

1.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背景诗朗诵《锄禾》。

2.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二、探究交流

1.我的诞生“米粒的诉说”。(教材)

2.小小农博会。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将课前学到的相关知识整理成生动的小品、童话、寓言故事,尝试将相应的农产品配画,实物做成标本,帮助大家更多地熟悉多种农产品的生命旅程。

三、走进田野

1. 学生到学农基地或附近农村观察农作物生长现状,即席请教。

2.学干农活,体验农民的辛劳,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分享收获的喜悦。师生与农民交流同乐,从而懂得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四、拓展延伸

1.餐厅里的对白:模拟学生食堂早、中餐的场景,学生戴食物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述粮食的故事。

2.针对一些浪费行为进行辨析,为学校和家中的餐厅各设计“节约粮食,珍视劳动”方面的温馨提示卡。

3.了解本地的、身边的一些种植、养殖常识,进一步明白劳动者用他们的付出为人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4.收集整理相关农谚、儿歌、故事,提供资源1、2参考。

五、感悟升华

1.心情日记:收集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心情日记,进行交流。

2.生活感言:整理“爱惜粮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感言。尝试用书签、贺卡、书信等形式表达对劳动者的赞美,尊敬和感激。

3.绿色寄望:表白自己对农业现代化、科学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愿望。

谈 分类: 语文学科教研

2、劳动需要知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提高

劳动效率,创造社会财富,进而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2、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

3、初步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用自己的劳动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劳动需要知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难点:明白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要努力学习为明天的社会建设做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设计学生课前小调查表格等。

学生准备:采访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悟

1、引入情境:

(1)(出示照片)水管堵住了,怎么办?

(2)(出示照片)这位同学做这道奥数题,他都想了快一个小时了,还是毫

无头绪。怎么办?

2、小结揭题:劳动需要知识。

二、深切感受,激发情感

1、学习袁隆平事迹

(1)看视频介绍,交流:看了这段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2)算一算1:我国种植水稻的面积是10亿亩,按亩产800千克,一年

能产粮食多少千克?

(3)算一算2:以我国13亿人口,每人每天消耗大米1千克计算,一年

365天,需要消耗大米多少千克?

(4)对比了解,袁隆平的杂交技术提高水稻亩产量,足够养活我们中国

人!

(5)了解什么是杂交?(生物遗传学知识)

(6)明白了什么是杂交,就能马上提高水稻产量了吗?这其中可能还需

要哪些知识?

2、了解比尔·盖茨

(1)我来猜:他是谁?——比尔·盖茨。

(2)简单介绍——比尔·盖茨。

3、联系生活:电脑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乐趣和方便呢?

三、联系生活,探究问题

1、现场采访老师,了解老师需要什么知识。

2、汇报交流课前调查情况:各行各业需要什么知识。

3、讨论了解清洁工是否需要知识。

四、总结本课,提升认识

1、请学生说说学习体会。

2、教师总结,再次齐读课题——劳动需要知识。

3、诵读有关劳动的名言。

劳动需要知识(品德与社会 六年级上册)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教育集团 周建忠

一、教材分析

《劳动最光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育主题,由《谁

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劳动需要知识》和《劳动成果要珍惜》三个部分组成。在小学品德课中多次涉及劳动教育,《让我自己来吧》,《今天我当家》,《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生活中的你我他》,《可爱的社区人》、《了不起家乡人》等课,都渗透了劳动光荣、劳动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告诉学生美好的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创造,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劳动需要知识》承接上课教学内容,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进步的主题,安排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软件巨子”——比尔.盖茨的故事,列举了20世纪部分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变化,以“小讨论”的形式比较了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和劳动用具的巨大变化。第二部分,要求访问学校附近的蔬菜基地或生产流水线,了解现代工农业的发展,采访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岗位需要什么现代化知识,设计了“西部开发志愿者活动”。

二、学情预测

1.劳动需要知识的观点,学生都能够认同,但知识性劳动的价值,学生感受不深,尤其是学生没有明确认识到,只有掌握必要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劳动。

2.平湖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大部分可能具有通过学习而改变生活的经历,对于“劳动需要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有较深的体验。通过课前的调查和平时的潜移默化,学生对劳动需要知识应该有一定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懂得劳动需要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劳动。

2.体会知识性劳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继续通过调查和访问的方式获取信息。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按照调查表开展调查。

五、教学过程

(一)劳动需要专业知识

1.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观点。

2.用调查和了解的实例证明你的观点。

3.小结:劳动需要专业知识。

4.讨论:是否存在不需要(专业)知识的劳动?

(二)知识性劳动创造更大的价值

1.学习袁隆平和超级水稻的故事。

2.列举知识性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实例。

3.小结:知识性劳动创造更大价值。

4.讨论:一种普通的劳动,如果和知识相结合是否会产生变化?

(三)知识改变生活

1.介绍山村和竹农。

2.讨论:可以如何通过知识性劳动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

3.交流,并介绍通过知识性劳动改变个人和村民生活的人物。

4.小结:劳动改变生活。

(四)主动学习,适应现代的劳动

1.介绍现代的新型劳动方式。

2.说说我们的家长和亲友为什么经常参加学习和培训?

3.小结:主动学习,适应现代劳动。

五、设计意图

1.通过提升认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厘清知识性劳动和一般体力性劳动的不同之处,认识到知识性劳动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生产方式将不断发生变革,只有掌握知识的劳动者才能适应现代劳动,才能改变人的生活状态。

2.通过体验强化劳动需要知识的感受。教学中设计了调查、案例分析、列举等教学活动,试图结合身边实例,从熟悉的人或事的变革中,体验知识性劳动的价值。

劳动需要知识

教学目标:

1.懂得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具备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劳动需要知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难点: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女里学习正式为明天的社会建设做准备,有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组织学生参加访问学校附近的蔬菜基地或生产流水线.

2.搜集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网站资料.

学生准备:

1.访问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岗位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

2.搜集20世纪的科学科学技术发蒙,了解它们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教学设计

一.读故事,激发崇敬之情

1.伟大的发明创造有的是科学家个人的杰作,有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先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学生阅读课文.

(2)教师:袁隆平为国家,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

(3)教师:诸如袁隆平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与我们的幸福生活有哪些联系?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2.再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比尔.盖茨.

(1)学生读一读介绍他的文章,可补充说明对他的了解.

(2)教师:你家有电脑吗?她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和乐趣?

(3)小组合作讨论:你知道计算机的发明及软件的开发对整个社会有什么影响?举例所名。

(4)教师可补充介绍我国在计算机领域一些比较著名的任务.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

二.召开科技发明创造发布会,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无纸化办公,现代化农业,大型物流基地,超市里现代化的家电„„教师:看到这些,联想我们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进步带来了许多发明创造,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3.想一想,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有哪些?召开一个发明创造发布会.

(1)学生读一读课文中例举的部分发明创造及其给人类带来的深远影响,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体会.

(2)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发明?它们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三.实践活动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以前相比,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和劳动用具也都发生了变化.课前布置学生做好调查,分小组上台家介绍. 以前 现在

手工捕鱼 机械化捕鱼

手工收割 机械化收割

人工饲养家禽,家畜 机械化饲养

„„ „„

劳动需要知识(第一课时)

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郭红燕

课时目标:

1.知道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使劳动提高效率,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

2.通过课前调查、交流汇报等活动,知道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知识使劳动的价值最大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不仅是高端的职业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通的职业如果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能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第二课时目标:

1.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西部大开发”的参与,明白建设西部需要哪些领域的工作者,拥有了什么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2、学习典型,并讲述自己的家长工作的同时进修的故事,体会到不仅要拥有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

1.采访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了解1960年左右人们的温饱情况。

2.采访身边的劳动者(爸爸、妈妈等皆可,调查3-4种职业),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应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

教学过程:

一、从身边小事说起,揭示课题——劳动需要知识

1、出示新闻,夸夸环卫工人的技术——力学

2、细细探究,剖析环卫工作的技能专业性

(1)打扫时间有讲究——统筹

(2)下雪天快速打扫——化学

(3)机械打扫——科技

3、畅谈新感,知道知识能帮助提高劳动效率

看了这么多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

简单的劳动原来也藏着这么多知识,看来,劳动需要知识。板书:劳动需要知识有了知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板书:提高效率

二、读名人故事,品巨大价值——知识使劳动创造更大价值

(一)袁隆平的故事

1.了解中国的粮食短缺历史

看图,结合课前调查,知道粮食短缺的现状

2.袁隆平和团队用劳动和知识改变生活

面对如此光景,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劳动和知识改变了这一切。

(1)观看视频 你看到了什么? (2)解读数据 你从数据的变化捕捉到哪些信息?

3.深悟知识带来的巨大改变

如今,吃饭问题早已解决,这一切源自于什么?(知识)

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劳动和知识不仅改善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而且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他们就是用知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板书:改变生活 是知识使劳动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二)阿里巴巴马云的故事

1.出示马云图

2.感受淘宝网给我们的生活的变化

(1)结合亲历畅谈

(2)出示数据,捕捉信息

仅仅一个淘宝网,它带来的改变就如此之大。看来马云和他团队用他们的专业构建了这样的平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劳动就是因为这些知识发挥了更大的价值。

三、交流汇报,感受压力——各行各业需要专业知识技能

袁隆平、马云这些时代的风云人物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高端的,可能与我们还很遥远。其实,我们普通人都要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课前调查了身边的亲人。

1.小组交流,结合具体例子汇报。

2.出示招聘信息,感受社会的需要

3.教师小结

改善生活需要知识,知识可以改变生活

烧开水15分钟,洗茶杯2分钟,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收拾卫生20分钟,30分钟能完成吗

方法如下:收拾卫生是烧开水花去20分钟,之后顺次洗茶杯2分钟,放茶叶1分

钟,沏茶1分钟,所以用时间最少为24分钟

有个人,带着一只羊,一匹狼,一筐菜要过一座桥。

驾驶机械可以节约时间

一堆砖共有10吨,拖拉机一次5吨, 单趟耗时7分钟

手拉车一次500公斤 单趟耗时30分钟

发明技术可以创造财富

袁隆平的水稻

改善生活需要知识,知识可以改变生活

烧开水15分钟,洗茶杯2分钟,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收拾卫生20分钟,30分钟能完成吗

方法如下:收拾卫生是烧开水花去20分钟,之后顺次洗茶杯2分钟,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所以用时间最少为24分钟

有个人,带着一只羊,一匹狼,一筐菜要过一座桥。

驾驶机械可以节约时间

一堆砖共有10吨,拖拉机一次5吨, 单趟耗时7分钟

手拉车一次500公斤 单趟耗时30分钟

发明技术可以创造财富

袁隆平的水稻

现在是高科技年代 ,各项都是需要知识的,只有有了知识才会劳动得好。

劳动需要知识(第一课时)

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郭红燕

课时目标:

1.知道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使劳动提高效率,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

2.通过课前调查、交流汇报等活动,知道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知识使劳动的价值最大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不仅是高端的职业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通的职业如果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能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第二课时目标:

1.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西部大开发”的参与,明白建设西部需要哪些领域的工作者,拥有了什么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2、学习典型,并讲述自己的家长工作的同时进修的故事,体会到不仅要拥有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

1.采访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了解1960年左右人们的温饱情况。

2.采访身边的劳动者(爸爸、妈妈等皆可,调查3-4种职业),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应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

教学过程:

一、从身边小事说起,揭示课题——劳动需要知识

1、出示新闻,夸夸环卫工人的技术——力学

2、细细探究,剖析环卫工作的技能专业性

(1)打扫时间有讲究——统筹

(2)下雪天快速打扫——化学

(3)机械打扫——科技

3、畅谈新感,知道知识能帮助提高劳动效率

看了这么多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

简单的劳动原来也藏着这么多知识,看来,劳动需要知识。板书:劳动需要知识有了知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板书:提高效率

二、读名人故事,品巨大价值——知识使劳动创造更大价值

(一)袁隆平的故事

1.了解中国的粮食短缺历史

看图,结合课前调查,知道粮食短缺的现状

2.袁隆平和团队用劳动和知识改变生活

面对如此光景,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劳动和知识改变了这一切。

(1)观看视频 你看到了什么?

(2)解读数据 你从数据的变化捕捉到哪些信息? 3.深悟知识带来的巨大改变

如今,吃饭问题早已解决,这一切源自于什么?(知识)

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劳动和知识不仅改善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而且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他们就是用知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板书:改变生活 是知识使劳动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二)阿里巴巴马云的故事

1.出示马云图

2.感受淘宝网给我们的生活的变化

(1)结合亲历畅谈

(2)出示数据,捕捉信息

仅仅一个淘宝网,它带来的改变就如此之大。看来马云和他团队用他们的专业构建了这样的平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劳动就是因为这些知识发挥了更大的价值。

三、交流汇报,感受压力——各行各业需要专业知识技能

袁隆平、马云这些时代的风云人物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高端的,可能与我们还很遥远。其实,我们普通人都要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课前调查了身边的亲人。

1.小组交流,结合具体例子汇报。

2.出示招聘信息,感受社会的需要

3.教师小结

活动目的:

1.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也可联系学农基地或附近农作物基地,便于师生实践、体验。

活动过程:

一、亲近粮食

1.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背景诗朗诵《锄禾》。

2.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二、探究交流

1.我的诞生“米粒的诉说”。(教材)

2.小小农博会。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将课前学到的相关知识整理成生动的小品、童话、寓言故事,尝试将相应的农产品配画,实物做成标本,帮助大家更多地熟悉多种农产品的生命旅程。

三、走进田野

1. 学生到学农基地或附近农村观察农作物生长现状,即席请教。

2.学干农活,体验农民的辛劳,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分享收获的喜悦。师生与农民交流同乐,从而懂得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四、拓展延伸

1.餐厅里的对白:模拟学生食堂早、中餐的场景,学生戴食物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述粮食的故事。

2.针对一些浪费行为进行辨析,为学校和家中的餐厅各设计“节约粮食,珍视劳动”方面的温馨提示卡。

3.了解本地的、身边的一些种植、养殖常识,进一步明白劳动者用他们的付出为人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4.收集整理相关农谚、儿歌、故事,提供资源1、2参考。

五、感悟升华

1.心情日记:收集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心情日记,进行交流。

2.生活感言:整理“爱惜粮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感言。尝试用书签、贺卡、书信等形式表达对劳动者的赞美,尊敬和感激。

3.绿色寄望:表白自己对农业现代化、科学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愿望。

谈 分类: 语文学科教研

2、劳动需要知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提高

劳动效率,创造社会财富,进而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2、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

3、初步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用自己的劳动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劳动需要知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难点:明白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要努力学习为明天的社会建设做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设计学生课前小调查表格等。

学生准备:采访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悟

1、引入情境:

(1)(出示照片)水管堵住了,怎么办?

(2)(出示照片)这位同学做这道奥数题,他都想了快一个小时了,还是毫

无头绪。怎么办?

2、小结揭题:劳动需要知识。

二、深切感受,激发情感

1、学习袁隆平事迹

(1)看视频介绍,交流:看了这段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2)算一算1:我国种植水稻的面积是10亿亩,按亩产800千克,一年

能产粮食多少千克?

(3)算一算2:以我国13亿人口,每人每天消耗大米1千克计算,一年

365天,需要消耗大米多少千克?

(4)对比了解,袁隆平的杂交技术提高水稻亩产量,足够养活我们中国

人!

(5)了解什么是杂交?(生物遗传学知识)

(6)明白了什么是杂交,就能马上提高水稻产量了吗?这其中可能还需

要哪些知识?

2、了解比尔·盖茨

(1)我来猜:他是谁?——比尔·盖茨。

(2)简单介绍——比尔·盖茨。

3、联系生活:电脑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乐趣和方便呢?

三、联系生活,探究问题

1、现场采访老师,了解老师需要什么知识。

2、汇报交流课前调查情况:各行各业需要什么知识。

3、讨论了解清洁工是否需要知识。

四、总结本课,提升认识

1、请学生说说学习体会。

2、教师总结,再次齐读课题——劳动需要知识。

3、诵读有关劳动的名言。

劳动需要知识(品德与社会 六年级上册)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教育集团 周建忠

一、教材分析

《劳动最光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育主题,由《谁

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劳动需要知识》和《劳动成果要珍惜》三个部分组成。在小学品德课中多次涉及劳动教育,《让我自己来吧》,《今天我当家》,《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生活中的你我他》,《可爱的社区人》、《了不起家乡人》等课,都渗透了劳动光荣、劳动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告诉学生美好的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创造,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劳动需要知识》承接上课教学内容,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进步的主题,安排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软件巨子”——比尔.盖茨的故事,列举了20世纪部分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变化,以“小讨论”的形式比较了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和劳动用具的巨大变化。第二部分,要求访问学校附近的蔬菜基地或生产流水线,了解现代工农业的发展,采访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岗位需要什么现代化知识,设计了“西部开发志愿者活动”。

二、学情预测

1.劳动需要知识的观点,学生都能够认同,但知识性劳动的价值,学生感受不深,尤其是学生没有明确认识到,只有掌握必要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劳动。

2.平湖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大部分可能具有通过学习而改变生活的经历,对于“劳动需要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有较深的体验。通过课前的调查和平时的潜移默化,学生对劳动需要知识应该有一定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懂得劳动需要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劳动。

2.体会知识性劳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继续通过调查和访问的方式获取信息。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按照调查表开展调查。

五、教学过程

(一)劳动需要专业知识

1.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观点。

2.用调查和了解的实例证明你的观点。

3.小结:劳动需要专业知识。

4.讨论:是否存在不需要(专业)知识的劳动?

(二)知识性劳动创造更大的价值

1.学习袁隆平和超级水稻的故事。

2.列举知识性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实例。

3.小结:知识性劳动创造更大价值。

4.讨论:一种普通的劳动,如果和知识相结合是否会产生变化?

(三)知识改变生活

1.介绍山村和竹农。

2.讨论:可以如何通过知识性劳动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

3.交流,并介绍通过知识性劳动改变个人和村民生活的人物。

4.小结:劳动改变生活。

(四)主动学习,适应现代的劳动

1.介绍现代的新型劳动方式。

2.说说我们的家长和亲友为什么经常参加学习和培训?

3.小结:主动学习,适应现代劳动。

五、设计意图

1.通过提升认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厘清知识性劳动和一般体力性劳动的不同之处,认识到知识性劳动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生产方式将不断发生变革,只有掌握知识的劳动者才能适应现代劳动,才能改变人的生活状态。

2.通过体验强化劳动需要知识的感受。教学中设计了调查、案例分析、列举等教学活动,试图结合身边实例,从熟悉的人或事的变革中,体验知识性劳动的价值。

劳动需要知识

教学目标:

1.懂得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具备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劳动需要知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难点: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女里学习正式为明天的社会建设做准备,有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组织学生参加访问学校附近的蔬菜基地或生产流水线.

2.搜集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网站资料.

学生准备:

1.访问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岗位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

2.搜集20世纪的科学科学技术发蒙,了解它们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教学设计

一.读故事,激发崇敬之情

1.伟大的发明创造有的是科学家个人的杰作,有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先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学生阅读课文.

(2)教师:袁隆平为国家,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

(3)教师:诸如袁隆平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与我们的幸福生活有哪些联系?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2.再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比尔.盖茨.

(1)学生读一读介绍他的文章,可补充说明对他的了解.

(2)教师:你家有电脑吗?她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和乐趣?

(3)小组合作讨论:你知道计算机的发明及软件的开发对整个社会有什么影响?举例所名。

(4)教师可补充介绍我国在计算机领域一些比较著名的任务.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

二.召开科技发明创造发布会,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无纸化办公,现代化农业,大型物流基地,超市里现代化的家电„„教师:看到这些,联想我们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进步带来了许多发明创造,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3.想一想,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有哪些?召开一个发明创造发布会.

(1)学生读一读课文中例举的部分发明创造及其给人类带来的深远影响,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体会.

(2)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发明?它们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三.实践活动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以前相比,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和劳动用具也都发生了变化.课前布置学生做好调查,分小组上台家介绍. 以前 现在

手工捕鱼 机械化捕鱼

手工收割 机械化收割

人工饲养家禽,家畜 机械化饲养

„„ „„

劳动需要知识(第一课时)

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郭红燕

课时目标:

1.知道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使劳动提高效率,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

2.通过课前调查、交流汇报等活动,知道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知识使劳动的价值最大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不仅是高端的职业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通的职业如果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能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第二课时目标:

1.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西部大开发”的参与,明白建设西部需要哪些领域的工作者,拥有了什么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2、学习典型,并讲述自己的家长工作的同时进修的故事,体会到不仅要拥有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

1.采访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了解1960年左右人们的温饱情况。

2.采访身边的劳动者(爸爸、妈妈等皆可,调查3-4种职业),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应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

教学过程:

一、从身边小事说起,揭示课题——劳动需要知识

1、出示新闻,夸夸环卫工人的技术——力学

2、细细探究,剖析环卫工作的技能专业性

(1)打扫时间有讲究——统筹

(2)下雪天快速打扫——化学

(3)机械打扫——科技

3、畅谈新感,知道知识能帮助提高劳动效率

看了这么多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

简单的劳动原来也藏着这么多知识,看来,劳动需要知识。板书:劳动需要知识有了知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板书:提高效率

二、读名人故事,品巨大价值——知识使劳动创造更大价值

(一)袁隆平的故事

1.了解中国的粮食短缺历史

看图,结合课前调查,知道粮食短缺的现状

2.袁隆平和团队用劳动和知识改变生活

面对如此光景,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劳动和知识改变了这一切。

(1)观看视频 你看到了什么? (2)解读数据 你从数据的变化捕捉到哪些信息?

3.深悟知识带来的巨大改变

如今,吃饭问题早已解决,这一切源自于什么?(知识)

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劳动和知识不仅改善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而且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他们就是用知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板书:改变生活 是知识使劳动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二)阿里巴巴马云的故事

1.出示马云图

2.感受淘宝网给我们的生活的变化

(1)结合亲历畅谈

(2)出示数据,捕捉信息

仅仅一个淘宝网,它带来的改变就如此之大。看来马云和他团队用他们的专业构建了这样的平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劳动就是因为这些知识发挥了更大的价值。

三、交流汇报,感受压力——各行各业需要专业知识技能

袁隆平、马云这些时代的风云人物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高端的,可能与我们还很遥远。其实,我们普通人都要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课前调查了身边的亲人。

1.小组交流,结合具体例子汇报。

2.出示招聘信息,感受社会的需要

3.教师小结

改善生活需要知识,知识可以改变生活

烧开水15分钟,洗茶杯2分钟,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收拾卫生20分钟,30分钟能完成吗

方法如下:收拾卫生是烧开水花去20分钟,之后顺次洗茶杯2分钟,放茶叶1分

钟,沏茶1分钟,所以用时间最少为24分钟

有个人,带着一只羊,一匹狼,一筐菜要过一座桥。

驾驶机械可以节约时间

一堆砖共有10吨,拖拉机一次5吨, 单趟耗时7分钟

手拉车一次500公斤 单趟耗时30分钟

发明技术可以创造财富

袁隆平的水稻

改善生活需要知识,知识可以改变生活

烧开水15分钟,洗茶杯2分钟,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收拾卫生20分钟,30分钟能完成吗

方法如下:收拾卫生是烧开水花去20分钟,之后顺次洗茶杯2分钟,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所以用时间最少为24分钟

有个人,带着一只羊,一匹狼,一筐菜要过一座桥。

驾驶机械可以节约时间

一堆砖共有10吨,拖拉机一次5吨, 单趟耗时7分钟

手拉车一次500公斤 单趟耗时30分钟

发明技术可以创造财富

袁隆平的水稻

现在是高科技年代 ,各项都是需要知识的,只有有了知识才会劳动得好。


相关文章

  • 劳动安全与卫生教学大纲
  • <劳动安全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扶余电大三骏乡教学点 授课教师:殷井平 2012年12月 <劳动安全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节 (面授40课时 自学10课时 实践4节)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l ...查看


  • 六年级劳动教案 1
  • 六年级上册劳技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杨明慧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 ...查看


  • 六年级劳技教案 1
  • 工艺木工 一.基本技法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木工工艺制作的主要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掌握划线.锯割.平整.连接等主要技法. 3.通过小木件的制作,体悟主要技法应用的要领. (二)教学建议 1.应用木工实验室 ...查看


  •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1
  •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试行) 序言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标准 的规章. 九年义 ...查看


  •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 家政 家用电器 第1课 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初步认识电.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 三 ...查看


  • 七年级劳技教案
  • 七年级劳技教案 刘仁锬 绪论--劳动创造财富 教学目标:(1课时) 1. 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热爱劳动者. 2. 培养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激发对劳动者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劳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猿怎样 ...查看


  • 农民工业余学校方案
  • 农民工业余学校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编号: 农民工业余学校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农民工 料 业余学校 汇编 资 目录 一. 农民工业余学校规程„„„„„„„„„„„„„ ...查看


  • 人生规划4-6单元
  • 第四单元 敲开就业大门 第九课 了解就业形势 [教学目标]: 1. 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国家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了解创业素质. 2.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判 ...查看


  • 保洁员培训计划大纲
  • 初级保洁员培训计划 1. 培训目标 1.1 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运用基础保洁知识.结合公共区域保洁的特点,熟练掌握保洁员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和实施对公共区域保洁的基本操作技能技巧. 1.1 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