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普通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质量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能够系统应用所学内容针对实际情况来识别、分析、改善、控制质量问题,具备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质量管理实际问题能力,了解质量管理的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使学生得到一定实践的训练。
(三)教学主要内容
物流管理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和拓展性很强的科学。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物流的基本理论、物流基本技术和组织管理原理的基础,同时进一步结合物流科学的最新发展将物流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技术与现代物流理念、现代物流技术、现代物流管理和现代物流模式进行介绍与对接。
(四)教学安排
32学时 2学分
(五)教学方式
以理论教学为主,同时配合案例教学。考试可开卷或闭卷。
(六)适用对象
专科学生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 质量管理的概论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意识的重要性,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运作要求。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
一、 质量和质量管理学
二、 质量管理的重要术语
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史
一、 质量检验阶段
二、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三、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四、 质量管理学科在21世纪的展望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一、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史
二、 TQM的含义和特点
三、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指导思想
四、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五、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
考核要求:
质量管理的演进,质量术语的理解,全面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新理论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专家,理解质量理论的内涵,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朱兰的质量管理学说
一、 朱兰简介
二、 主要理论
第二节 戴明的质量管理学说
一、 戴明简介
二、 戴明质量管理14要点
第三节 克劳士比的质量学说
一、 克劳士比简介
二、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原则
第四节 费根堡姆质量管理学说
一、 费根堡姆简介
二、 费根堡姆的质量管理学说
考核要求:
理解零缺陷、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第三章 ISO 9000族标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ISO9000标准内容,理解质量管理8原则,掌握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ISO 9000概述
一、 ISO 9000发展简史
二、 ISO 9000族标准(文件)结构
第二节 质量管理8原则――ISO 9000族标准管理思想的基础
一、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核心
二、 领导作用
三、 全员参与
四、 过程方法
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
六、 持续改进
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八、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第三节过程管理模式
考核要求:
了解掌握ISO9000标准内容,质量管理八原则和过程管理模式
第四章 质量认证与认可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合格评定,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认证的区别,掌握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证与认可概述
一、 质量认证的发展概况
二、 认证、认可与合格评定的基本概念
三、 质量认证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一、 质量体系认证的概念
二、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
三、 主要管理体系认证介绍
第三节 产品质量认证
一、 产品质量认证的概念
二、 产品质量认证的种类
三、 产品质量认证程序
四、 著名的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考核要求:
了解认证与认可的区别,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的异同
第五章 质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了解质量数据的收集方法,理解质量的统计观点,掌握直方图的绘制和观察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质量数据的收集
一、 质量数据收集的目的
二、 质量数据的分类
三、 质量统计数据的取样
四、 质量数据统计特征的描述
五、 收集质量数据注意事项
第二节 质量数据的整理
一、 计量数据与直方图
二、 计数数据与条形图
第三节 质量变异及统计特征描述
一、 质量的统计观点
二、 质量因素的分类
考核要求:
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直方图绘制和观察,质量的统计观点
第六章 制造过程控制-SPC方法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了解SPC、过程能力的概念,理解控制图的原理,掌握绘制和观察控制图的方法,以及其他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过程能力
一、 过程能力的概念
二、 对过程能力的理解
三、 分析过程能力的意义
四、 过程能力指数
第二节 SPC--统计过程控制
一、 SPC的含义和特点
二、 SPC的发展简史
三、 SPC和SPD的进行步骤
第三节 控制图原理
一、 控制图概述
二、 控制图的重要性
三、 控制图原理的两种解释
四、 控制图是如何贯彻预防原则的
第四节 两类错误和3σ方式
一、 两类错误
二、 2、3 方式
第五节 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一、 判稳准则的思路
二、 判稳准则
三、 判断异常的准则
第六节 质量管理其它常用工具
一、 调查表
二、 排列图
三、 因果图
四、 散布图
五、 分层法
考核要求:
过程能力指数、控制图原理、绘制、观察、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
第七章 顾客满意与顾客关系管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中心理念的演进,理解质量与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分析和测度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模式
一、 企业管理中心理念
二、 顾客资源与顾客价值
三、 链接质量、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
四、 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模式
第二节 顾客满意
一、 顾客与顾客要求
二、 顾客满意
三、 顾客满意度测量
四、 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
第三节 顾客忠诚
一、 顾客忠诚的意义
二、 如何判断忠诚顾客
三、 提高顾客忠诚度的关键因素
第四节 顾客关系管理
一、 顾客关系管理的含义
二、 顾客关系管理的内容
三、 顾客要求的确认
四、 顾客关系管理技术
考核要求:
质量、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顾客关系管理
第八章 六西格玛管理简介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六西格玛管理的演进,理解六西格玛的管理思想,掌握六西格玛的管理流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六西格玛发展简介
一、 质量管理发展史
二、 六西格玛的定义
三、 六西格玛管理的特点
第二节 六西格玛管理的准备和实施
一、 六西格玛管理的准备
二、 六西格玛的实施
考核要求:
六西格玛管理的思想,实施的条件,组织结构
三、参考书目
1、 苏秦,《现代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马风才,《质量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宋明顺、熊明华、张月义、周玲玲, 《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5
4、 尤建新,《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
5、 马林,《全面质量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 (美)朱兰,《质量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86
四、使用说明及成绩评定
1、本大纲供教学使用,根据各专业方向要求不同可适当调整部分内容。
2、本课程按平时成绩30%和期末成绩70%的比例评定成
质量管理体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普通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质量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能够系统应用所学内容针对实际情况来识别、分析、改善、控制质量问题,具备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质量管理实际问题能力,了解质量管理的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使学生得到一定实践的训练。
(三)教学主要内容
物流管理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和拓展性很强的科学。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物流的基本理论、物流基本技术和组织管理原理的基础,同时进一步结合物流科学的最新发展将物流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技术与现代物流理念、现代物流技术、现代物流管理和现代物流模式进行介绍与对接。
(四)教学安排
32学时 2学分
(五)教学方式
以理论教学为主,同时配合案例教学。考试可开卷或闭卷。
(六)适用对象
专科学生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 质量管理的概论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意识的重要性,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运作要求。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
一、 质量和质量管理学
二、 质量管理的重要术语
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史
一、 质量检验阶段
二、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三、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四、 质量管理学科在21世纪的展望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一、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史
二、 TQM的含义和特点
三、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指导思想
四、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五、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
考核要求:
质量管理的演进,质量术语的理解,全面质量管理
第二章 质量管理新理论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专家,理解质量理论的内涵,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朱兰的质量管理学说
一、 朱兰简介
二、 主要理论
第二节 戴明的质量管理学说
一、 戴明简介
二、 戴明质量管理14要点
第三节 克劳士比的质量学说
一、 克劳士比简介
二、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原则
第四节 费根堡姆质量管理学说
一、 费根堡姆简介
二、 费根堡姆的质量管理学说
考核要求:
理解零缺陷、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第三章 ISO 9000族标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ISO9000标准内容,理解质量管理8原则,掌握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ISO 9000概述
一、 ISO 9000发展简史
二、 ISO 9000族标准(文件)结构
第二节 质量管理8原则――ISO 9000族标准管理思想的基础
一、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核心
二、 领导作用
三、 全员参与
四、 过程方法
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
六、 持续改进
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八、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第三节过程管理模式
考核要求:
了解掌握ISO9000标准内容,质量管理八原则和过程管理模式
第四章 质量认证与认可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合格评定,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认证的区别,掌握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证与认可概述
一、 质量认证的发展概况
二、 认证、认可与合格评定的基本概念
三、 质量认证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一、 质量体系认证的概念
二、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
三、 主要管理体系认证介绍
第三节 产品质量认证
一、 产品质量认证的概念
二、 产品质量认证的种类
三、 产品质量认证程序
四、 著名的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考核要求:
了解认证与认可的区别,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的异同
第五章 质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了解质量数据的收集方法,理解质量的统计观点,掌握直方图的绘制和观察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质量数据的收集
一、 质量数据收集的目的
二、 质量数据的分类
三、 质量统计数据的取样
四、 质量数据统计特征的描述
五、 收集质量数据注意事项
第二节 质量数据的整理
一、 计量数据与直方图
二、 计数数据与条形图
第三节 质量变异及统计特征描述
一、 质量的统计观点
二、 质量因素的分类
考核要求:
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直方图绘制和观察,质量的统计观点
第六章 制造过程控制-SPC方法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了解SPC、过程能力的概念,理解控制图的原理,掌握绘制和观察控制图的方法,以及其他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过程能力
一、 过程能力的概念
二、 对过程能力的理解
三、 分析过程能力的意义
四、 过程能力指数
第二节 SPC--统计过程控制
一、 SPC的含义和特点
二、 SPC的发展简史
三、 SPC和SPD的进行步骤
第三节 控制图原理
一、 控制图概述
二、 控制图的重要性
三、 控制图原理的两种解释
四、 控制图是如何贯彻预防原则的
第四节 两类错误和3σ方式
一、 两类错误
二、 2、3 方式
第五节 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一、 判稳准则的思路
二、 判稳准则
三、 判断异常的准则
第六节 质量管理其它常用工具
一、 调查表
二、 排列图
三、 因果图
四、 散布图
五、 分层法
考核要求:
过程能力指数、控制图原理、绘制、观察、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
第七章 顾客满意与顾客关系管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中心理念的演进,理解质量与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分析和测度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模式
一、 企业管理中心理念
二、 顾客资源与顾客价值
三、 链接质量、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
四、 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模式
第二节 顾客满意
一、 顾客与顾客要求
二、 顾客满意
三、 顾客满意度测量
四、 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
第三节 顾客忠诚
一、 顾客忠诚的意义
二、 如何判断忠诚顾客
三、 提高顾客忠诚度的关键因素
第四节 顾客关系管理
一、 顾客关系管理的含义
二、 顾客关系管理的内容
三、 顾客要求的确认
四、 顾客关系管理技术
考核要求:
质量、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顾客关系管理
第八章 六西格玛管理简介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六西格玛管理的演进,理解六西格玛的管理思想,掌握六西格玛的管理流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六西格玛发展简介
一、 质量管理发展史
二、 六西格玛的定义
三、 六西格玛管理的特点
第二节 六西格玛管理的准备和实施
一、 六西格玛管理的准备
二、 六西格玛的实施
考核要求:
六西格玛管理的思想,实施的条件,组织结构
三、参考书目
1、 苏秦,《现代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马风才,《质量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宋明顺、熊明华、张月义、周玲玲, 《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5
4、 尤建新,《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
5、 马林,《全面质量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 (美)朱兰,《质量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86
四、使用说明及成绩评定
1、本大纲供教学使用,根据各专业方向要求不同可适当调整部分内容。
2、本课程按平时成绩30%和期末成绩70%的比例评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