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帝功与过

明朝:

1. 太祖 朱元璋 洪武

开创明朝,演绎了一个从底层贫民到登基称帝的神话,在欧亚大陆上率先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并先后派蓝玉征大漠,徐达巡青海,清除了元朝残余势力,设置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治理西藏与川边地方,奠定了明帝国的版图。设置锦衣卫监督吏治,使得洪武三十年成为明朝吏治最为清明的时代。起评分:100

由于疑心太重,使得开国功臣绝大部分惨遭杀戮,并大兴文字狱,好在规模不是很大。-5

最终得分:95

2. 惠帝 朱允炆 建文

由于父亲朱标的英年早逝,这位皇太孙被钦定为太祖的接班人,承袭帝位,面对的是一帮盘踞地方叔父辈的藩王,这一切注定了这位晚辈皇帝的悲剧命运。当四叔朱棣一声清君侧的口号喊出的时候,环视周围,这才发现太祖爷爷把个开国功臣杀了个精光有多么的可怕,无人可以御敌,得来的是城破兵败,自己也落得个无影无踪,成为明初一大谜团。凭心而论,建文帝是以为标准的宽厚之君,改洪武年间的严苛法律为宽政,即使在同四叔开战的时候,仍然不忍背上“弑叔”的罪名命令部队必须活捉燕王,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前些军队的作战,为失败埋

下了伏笔。

最终得分:70

3. 成祖 朱棣 永乐

是太祖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迁都北京开启了“天子守国门”的时代,五次北伐蒙古让明军铁骑称霸大漠。命令郑和七下西洋,巩固了与南洋各国的经贸关系。联合日本室町幕府一举肃清了元末明初兴起的倭寇,自唐之后重新将日本纳入纳贡体系之内。帮助安南陈朝平定了胡氏叛乱,一度将交趾重新纳入帝国版图。设置奴尔干都司管辖东西伯利亚至东北的广大地区。设置哈密卫,派遣陈诚等多次出使西域,与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建立的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社会经济达到了明朝最高峰,并编纂了永乐大典。起评分:100

在对安南的战争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从援助平叛到军事占领,失掉了安南的民心,最终导致了黎氏大越国的完全独立。-5

最终得分:95

4. 仁宗 朱高炽 洪熙

早年随父亲南征北战,深刻体会到创业之艰辛,即位之后广推仁政,与民休养生息,为了避免因漕运带来的巨大开支,即位之后就着手将首都迁回南京。只可惜体弱多病且即位时年事已高,在位一年就驾崩,但是

选了个好的太子,为明帝国的继续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终得分:90

5. 宣宗 朱瞻基 宣德

历史上最有名的守成之君,在位年间把明朝经济再次推向了高峰。一改永乐年间的讨伐策略,停止对安南用兵,继承了父亲与民休养生息的策略,与仁宗朝前后呼应,史称“仁宣之治”。与成祖一样,在位期间曾亲征蒙古,保留了皇室尚武的精神。起评分:95

好斗蟋蟀,民间称促织天子,在聊斋中被记下了一笔。-5 晚年开始重用宦官, 打破了太祖“宦官不得干政”的训令,为英宗朝的宦官专政埋下伏笔。-5

最终得分:85

6. 英宗 朱祁镇 正统,天顺

即位之初在三杨的辅佐下颇有一番作为,延续了仁宣之治,只可惜三杨年事已高,待其淡出政坛后,宦官王振开始专权,恰逢瓦剌部也先大举入侵,在王振的怂恿下草率亲征,于土木堡被俘,被俘后尚能保持气节拒不写招降书,随后由于后方于谦的英勇抵抗被也先认为没有利用价值,被放回,享有太上皇之名,却无权。景泰帝崩后复位,大肆打压拥立景泰帝的于谦等人,但是尚能任用贤臣,并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

葬制度,被后世喻为德政。

最终得分:75

7. 代宗 朱祁钰 景泰

于危难之际被拥立为帝,成功的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抵挡了瓦剌部也先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但在太子选择上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太子而废掉英宗子朱见深,最终以朱见济早逝收场,此举遭致了死后英宗的疯狂报复,一直到宪宗即位后才得以恢复帝号。

最终得分:80

8. 宪宗 朱见深 成化

即位后即为景泰帝,于谦等人平冤昭雪。励精图治,恢复了自英宗朝以来的社会经济。在位期间,西域与南洋诸国纷纷入贡,接受册封,重现永宣年间万国来朝的局面。宪宗最大的特点就是画的一手好画,但好在只是当成副业,没有影响正业。起评分:90

晚年专宠比自己年长19岁的万贵妃,使得其他嫔妃所产皇子横遭厄运,幸亏在太监的庇护下皇子朱佑樘被送到民间保护起来,才避免了大明朝龙脉中断的局面。-5 并重用宦官汪直,梁芳等人,造成西厂专权,使得成化前期的励精图治被翻覆。 -5

最终得分:80

9. 孝宗 朱佑樘 弘治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恪守一夫一妻的帝王,单凭这一点也足以在中国甚至世界帝王史留下光辉的一笔。早年由于流落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即位后“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即使在对明朝历代帝王多有贬义的清史中,对孝宗也是用了“恭检仁至、勤政爱民”八字来评价。在位期间明王朝达到中期的经济高峰期,史称“弘治中兴”。

最终得分:90

10. 武宗 朱厚照 正德

这位皇帝的评价要分两个方面,首先,此君将明皇室的尚武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不爱当天子,偏爱当将军,无论是北征蒙古,还是地方平叛,此君都要御驾亲征。亲征蒙古,击溃鞑靼小王子,手刃蒙古兵一名,可圈可点,平定宁王之乱,在得知前线已经基本平定叛乱,此君依然要先将宁王假意放回,待其到前线后再上演抓获宁王一幕,武宗一朝明帝国对内对外战争全部取胜,倒也恰当。另一方面,这又是位极度好色的皇帝,甚至已经到了觉得紫禁城不爽非得在外面另修豹房才能解决问题的程度,可能是父亲孝宗在生活作风上要求过于严格导致身为太子之时无法发泄。重用太监刘瑾,酿成了宦官专权,但是这个专权比起东汉和唐朝的宦官之乱还是小巫见大巫的,因为大权仍然掌握在武宗和朝臣的手

里,所以与东汉和唐朝的宦官擅自废立皇帝相比,武宗成功的平定了刘瑾之乱。但是这位荒淫的皇帝却并没有留下一个子嗣,只得遗诏孝宗之孙朱厚熜继位。

最终得分:65

11. 世宗 朱厚熜 嘉靖

世宗即位之初一改武宗朝的苛政,裁撤锦衣卫,节用宽民。但是世宗又是位不幸的帝王,北边与他几乎同时继位的蒙古俺答汗大有重振蒙古之意,东边日本的室町幕府陷入内乱,官方力量无法钳制倭寇的源头,倭寇开始重新大肆侵袭东南沿海,南边的缅甸的阿瓦王朝兴起,开始对臣服于明朝的北缅土司大肆侵袭。然而倘若世宗有太祖成祖的雄才大略倒还可以显现英雄本色,偏偏这又是一位酷爱道家方术的皇帝,史称“青词皇帝”,群臣中严嵩因为擅长青词而得以重用。而正是严嵩的自毁长城导致俺答汗长驱直入,酿成庚戌之变。世宗中后期长时间不上朝,一直到六品官员海瑞吼出了一声“嘉靖者,家家皆净也”,这才如梦初醒,临死前遗诏太子杀方士砸丹炉并释放海瑞,算是大彻大悟。 最终得分:75

12. 穆宗 朱载垕 隆庆

穆宗在生活作风上与武宗本无区别,都是属于沉湎酒色,贪图享乐的。

但是穆宗高明就高明在善于用人,使得国家在穆宗不理朝政的时候仍然能够正常运转甚至超常发挥。穆宗在位期间,开放海禁,从政策上消除了倭寇存在的前提,再加上戚继光对倭寇的接连胜绩最终一举肃清了倭寇。随后调任戚继光北上对抗蒙古,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很快给予了蒙古军队很大打击,导致俺答之孙把汉那吉降明,促成了俺答汗与明朝的和平谈判,从此开始了互市互利的时代,明帝国的北疆危机就此消除。对待阿瓦王朝对北缅的进攻也开始给予有力还击。内政上启用海瑞,吏治清明,开启了明朝后期的“隆万中兴”。起评分:90 只可惜因为过于沉湎酒色 -5,英年早逝。

最终得分:85

13. 神宗 朱翊钧 万历

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神宗的统治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前期的神宗在张居正的辅佐下锐意改革,大力推行一条鞭法。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使得明朝经济达到了后期的高峰,将隆万中兴推到了高潮。但到张居正死后,神宗因身体不佳开始沉湎酒色,而且神宗一直想立自己喜欢的皇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遭到了力争国本的大臣的强烈反对,结果一气之下竟然自此不再上朝。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明朝的内阁制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已经不是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时代了。由于神宗的不上朝,使得万历后期出现了严重的官职缺员情

况,甚至许多朝廷中枢大员都不曾见过皇帝模样,堪称历史一大奇谈。而且由于过度的征收矿税,酿成明代一大恶政。但是在对外方面,神宗毫不含糊,先是任命邓子龙南征缅甸阿瓦王朝,巩固了云南边陲,随后应朝鲜要求出兵援朝抗日,于1597年成功击退日军,打击了日本丰臣秀吉的“灭朝伐明”的念头,使得此后300年日本不敢染指大陆越雷池半步,并与之后的日本德川幕府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在东北方面任用李成梁沉重打击了日益崛起的建州女真部,但是却打出了与努尔哈赤的刻骨铭心的仇恨,终酿成萨尔浒之战明军的惨败,自此明帝国在东北优势尽失。值得一提的是万历年间西学东渐开始大规模兴盛起来,西方的许多先进科技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一时期,徐光启,利玛窦等人开始活跃于宫廷,中国本土的科技迎来了封建时代的最高峰,这一高峰一直持续到明朝结束,与同一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遥相呼应。前半段:95,后半段:65,对外:95

最终得分:85

14. 光宗 朱常洛 泰昌

朱常洛的帝位是朝臣们力争而来的,自然是兢兢业业,信任内阁和东林党人,本可有一番作为,只可惜光宗又是一个好色的皇帝,在位29天就因纵欲过度一命呜呼。

最终得分:65

15. 熹宗 朱由校 天启

朱由校如果不当皇帝而当木匠,定能成为鲁班再世,只可惜投胎帝王家让他身不由己。继位之初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尚能维持帝业,但是在宦官魏忠贤日益跋扈之时却无法像武宗那样洞察其奸,将朝政完全交予魏忠贤独揽,自己躲在深宫中潜心当木匠,造成明代最严重的宦官乱政,民不聊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开始爆发。与此同时,努尔哈赤攻陷沈阳,逐渐开始问鼎中原。这位皇帝同武宗一样,没能留下一个子嗣,只得传位于兄弟朱由检。

最终得分:60

16. 思宗 朱由检 崇祯

凭心而论,思宗如果在明朝前期或者中期即位,或许能成为像孝宗,神宗那样的中兴之主,只可惜这位皇帝即位之时大明江山已是风雨飘摇之时,虽然即位伊始便一举剪除魏忠贤一党,并重用东林党人,重新启用袁崇焕镇守辽东。并给予天启年间就在东南沿海滋事的荷兰人以坚决回击,在料罗湾海战中以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一举击溃了在当时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震慑了西方侵略者,使之在此后200余年不敢与中国轻言开战。然而思宗又是极度多疑之人,终因错杀袁崇焕而自毁长城。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使得朝臣人人自危,崇祯朝17年换了41位宰相,

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地方上吏治腐败,农民起义军终成烽火燎原之势,最终攻陷北京城,血气方刚的崇祯帝宁死不迁都,不逃跑也不投降,自缢于煤山,大明王朝就此宣告灭亡。

最终得分:70

16任皇帝平均得分:(95+70+95+90+85+75+80+80+90+65+75+85+85+65+60+70)/16 = 79.1

清朝(后金)

1.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命

从大明李成梁手下部将到最终攻陷沈阳城建立后金政权,努尔哈赤凭借着“七大恨”的精神驱动和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成功的完成了建州女真的统一和崛起。萨尔浒一战打退了明军四路大军,成为继蒙古之后明帝国的又一大威胁。起评分:90

在宁远大战中不敌明将袁崇焕,自己也被明军的红衣大炮炸伤,-5,努尔哈赤临死时叮嘱后人一定要学会火器制造技术,只可惜他的后代们没有尊崇这一祖训,盲目迷信马背上得天下的表象,迷信冷兵器的威力,使得中国由宋到明的火器制造研究到清朝陷于停滞和全面倒退,这才出现了清末面对西方列强的机关枪时八旗骑兵尸横遍野的悲壮场面。 最终得分:85

2.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天聪,崇德

皇太极的智慧,胆识,肚量在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在松山战役中一举击溃了军力占绝对优势的明军主力,使得袁崇焕构筑的山海关防线变成了前沿阵地。只可惜面对着袁崇焕的坚壁清野和优势火力,后金军从来没在与明军的山海关交战中得到什么好处。没办法只能利用崇祯皇帝的多疑,施以反间计,终于扳倒了袁崇焕,并且一反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皇太极开明的接纳了明帝国贤士良将,为问鼎中原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在位期间征服了此前一直援明抗金的蒙古诸部和朝鲜,使得后金一统北方,巩固了与明军交战的大后方。 最终得分:90

3.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

在多尔衮和豪格的妥协中,年幼的福临在庄妃的小心呵护下登基,但是幸运的顺治刚刚继位就传来了大明灭亡的消息,更为幸运的是随后明将吴三桂居然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引领清兵入关。于是,这位年轻的小皇帝不久就得以登上了紫禁城的宝座,开始了大清的天下。在多尔衮的带领下,清军得以消灭农民起义军,随后又扫荡了南明势力,并推行削发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压政策。多尔衮死后,顺治帝摆脱了傀儡地位,开始亲政,停止圈地运动,放宽逃人法,借以缓和民族矛盾,但是顺治帝始

终无法在与朝臣中抵抗汉化的力量的斗争中取得上风,最终心灰意冷,遁入空门,其退位原因也成了清初一大谜案。

最终得分:80

4.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

清朝历史中最为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伊始就剪除了鳌拜一党,在位期间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在雅克萨击退俄罗斯侵略者,并修建承德避暑山庄,确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蕃朝觐制度,确定了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康熙帝本人也对西方文化非常欣赏,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物理学,化学方面都有着较深的造诣。起评分:100, 但是,这些造诣仅限于他自己一人,出于防范汉人的目的,康熙帝严禁汉人学习西方技术,发明了连珠铳(类似机关枪)和子母炮(类似榴弹炮)的著名火器制造家戴梓惨遭流放,使得明后期兴起的西学东渐自此全部结束,中国与世界文明开始脱轨,并且对汉人的文化进行了严密的监视,满清文字狱始于康熙一朝。-5,此外,康熙帝推行的“新增人丁永不加税”的政策虽然号称仁政,使得人丁增加但税赋不加,给后代朝政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幸亏他的继任人雍正帝比较有经济头脑,否则大清江山很可能因为一个穷字而改换门庭。

最终得分:95

5.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

大清国一位难得的会当家的皇帝,接下的是他父亲的一个亏空的国库,雍正帝上台后先是实行了“摊丁入亩”的策略,然后采取了一系列火耗归公和反腐败的措施,社会经济得以提高,国家财政有所增加,为康雍乾盛世的延续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摊丁入亩政策彻底取消了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使得自此之后,中国人口开始激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设立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加强集权,并在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裁撤土司,改为中央任命的官员,加强中央对少数民族的控制,雍正在位期间,西藏与青海正式纳入清帝国版图。起评分:95 继续父亲康熙帝的文字狱,而且愈演愈烈。-5

最终得分:90

6.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同时又被公认为最幸运的一个皇帝,他所继承的是他父亲苦心经营下来的充实的国库,所有的争位对手均由父亲替他摆平,这位没有经历过太多磨难的宝亲王自然养成了好大喜功的习惯。上任伊始,以宽猛相济的理念施政,先后平定新疆,蒙古,设置伊犁将军府,正式将新疆纳入帝国版图,延续了康雍乾盛世。起评分:100, 好大喜功,自封“十全老人”,大兴土木,六下江南,把父亲雍正帝苦心经营的国库挥霍了个干干净净。-5 中后

期宠信和绅,造成了吏治的严重腐败,为清亡埋下了祸根,清代大规模的人民起义诸如白莲教,天地会等始于乾隆一朝。-5 将文字狱推向了高潮,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被彻底禁锢,乾隆朝出使中国的英使马嘎尔尼在日记中写到:“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 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5

最终得分:85

7. 仁宗 爱新觉罗-顒琰 嘉庆

嘉庆帝未即位时便深查和绅之奸,即位后立即查办和绅,充实了国库,同时他也的确想扭转乾隆中后期的国家走向衰落的颓势,打出了“咸与维新”的施政方针,但是从小接受保守教育的他坚持了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对外来的事务仍然采取盲目排斥态度,使得中国与现代文明越来越远。同时嘉庆帝又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面对着白莲教和天理教的大规模起义,嘉庆帝虽屡下罪己诏,但是平乱乏术,甚至让天理教打进了紫禁城。清朝开始了所谓的“嘉庆中衰”。

最终得分:75

8. 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

道光即位之时颇有一番振作之意,先是平定了西域浩罕汗国张格尔的叛乱,保证了西部边陲的稳定,随即痛下决心禁烟,与其父嘉庆的纸上谈兵不同,道光的禁烟令进行的相当彻底,委派林则徐为禁烟钦差前往广东。道光帝例行节俭,龙袍上都打了补丁,使得当时的朝廷之上群臣争相以衣袍上补丁多为荣,堪称清廷一大笑谈。然而道光帝的懦弱在随后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中暴露的一览无遗,左右摇摆于战和之间,指挥御敌乏术,使得清军在原本火器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多次贻误战机,最终割地赔款,开始了清廷卖国的时代,道光自知愧对祖先,死后未立功德碑。

最终得分:70

9. 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

在位之时立志重振朝纲,提拔敢于任事的曾国藩,肃顺,革除道光朝的一批投降派,然而咸丰朝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英法联军入侵,使得这位皇帝所面临的局势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个人能力所能应对范围。面对着英法联军的入侵,咸丰帝没有像之后的埃塞俄比亚抗意的那份勇气与决心,战和不决,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更加恶劣的是这位守土之

君在大敌当前居然逃到热河去了,与明朝崇祯相比相差何止千里,这次逃跑的性质甚至恶劣于之后的光绪帝在八国联军入侵时的逃跑,因为光绪帝毕竟是在慈禧的要挟下逃跑的。此外这位皇帝宠信了一个足以影响和改变中国近代的女人,慈禧。

最终得分:60

10.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同治

同治帝属于比较幸运的帝王,即位之时,太平天国及其残余势力基本平定,德国和意大利正忙着统一,俄罗斯忙着农奴改革,日本也还在派钦差周游世界学习经验,同治一朝未遭受类似其父亲和祖父那样的大规模外敌入侵。使得清朝得以专心发展洋务,开始向近代化迈进,史称“同治中兴”。起评分:80 但是这些政绩都得归在摄政的西太后身上,同治帝在干嘛呢?寻花问柳,贵为天子却要到民间嫖妓,同治帝这段经历在中国封建帝王史上堪称一绝,自己也染上性病而死。-10

最终得分:70

11.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光绪

同治时期的新政到了光绪时代开始了试金石的过程,光绪即位之初便有清军在中法战争和收复新疆战争中的大获全胜,涌现出了以左宗棠和冯子材为代表的外战名将,尤其是中法战争甚至激起了法国政坛的动荡。

然而已经习惯了求和的清廷居然主动求和,酿成了不败而败,令人惋惜。同时光绪帝又是位不幸的帝王,他在位的时代正是西方列强筹划瓜分世界的时代,这也注定了这位皇帝悲剧命运:先是在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使得清帝国在远东的霸主地位彻底崩溃,继而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惨败,终光绪一朝,对外战争中是胜也败,败也败,割地赔款达到了极致。凭心而论,光绪是有心改革的,百日维新即为明证,但是同他的祖父父辈一样,都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能力上不足,无法战胜朝廷中的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在位末期只能在瀛台的钟声中憧憬着西太后能比自己先走一步,然而就连这一点,都算在了慈禧的后面。

最终得分:65

12. 宣统帝 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

这位小皇帝在位时实在年幼,暂不予统计,以免造成不公平比较。

最终得分:(85+90+80+95+90+85+75+70+60+70+65)/11 = 78.6

第一档:95:明太祖(洪武),明成祖(永乐),清圣祖(康熙) 评:这一档皇帝都是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后金太祖,太宗由于只是地方政权霸主,不在此列。

第二档:90:明仁宗(洪熙),明孝宗(弘治),后金太宗(天聪,崇德),清世宗(雍正)

评:这一档皇帝基本都是模范的守成皇帝,知道创业艰辛守成更难。后金太宗有地区性的雄才大略,列入此档。

第三档:85:明宣宗(宣德),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后金太祖(天命),清高宗(乾隆)

评:这一档皇帝在守成治国上没有什么问题甚至也可以说是雄韬武略,但是却都有些不良嗜好和生活作风,有的甚至是统治前期和后期判若两人。后金太祖虽然开国有功,但在文韬武略上显然不如其子后金太宗,并被明军击毙,固列入此档。

第四档:80: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清世祖(顺治) 评:这是一道分水岭,这些帝王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但也没做错过什么大事。

第五档:75: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世宗(嘉靖),清仁宗(嘉庆) 评:列入这一档的皇帝一般其统治时期都是其王朝转衰的标志。

第六档:70:明惠帝(建文),明思宗(崇祯),清宣宗(道光),清穆

宗(同治)

评:列入这一档的皇帝大多各有各的不幸。

第七档:65:明武宗(正德),明光宗(泰昌),清德宗(光绪) 评:一个是武功赫赫但是荒淫到极点,一个是兢兢业业锐意改革但是对外战争惨败到了极点,各有所长吧。至于明光宗,啥也不说了,色即是空呀。

第八档:60:明熹宗(天启),清文宗(咸丰)

评:被分到这一档自然是因为二位都犯下了不可饶恕性的错误,前者重用阉党差点导致阉党篡权,彻底将大明江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后者临阵逃脱,置万民水火于不顾,丧失了大国之君应有的全部尊严。

明朝:

1. 太祖 朱元璋 洪武

开创明朝,演绎了一个从底层贫民到登基称帝的神话,在欧亚大陆上率先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并先后派蓝玉征大漠,徐达巡青海,清除了元朝残余势力,设置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治理西藏与川边地方,奠定了明帝国的版图。设置锦衣卫监督吏治,使得洪武三十年成为明朝吏治最为清明的时代。起评分:100

由于疑心太重,使得开国功臣绝大部分惨遭杀戮,并大兴文字狱,好在规模不是很大。-5

最终得分:95

2. 惠帝 朱允炆 建文

由于父亲朱标的英年早逝,这位皇太孙被钦定为太祖的接班人,承袭帝位,面对的是一帮盘踞地方叔父辈的藩王,这一切注定了这位晚辈皇帝的悲剧命运。当四叔朱棣一声清君侧的口号喊出的时候,环视周围,这才发现太祖爷爷把个开国功臣杀了个精光有多么的可怕,无人可以御敌,得来的是城破兵败,自己也落得个无影无踪,成为明初一大谜团。凭心而论,建文帝是以为标准的宽厚之君,改洪武年间的严苛法律为宽政,即使在同四叔开战的时候,仍然不忍背上“弑叔”的罪名命令部队必须活捉燕王,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前些军队的作战,为失败埋

下了伏笔。

最终得分:70

3. 成祖 朱棣 永乐

是太祖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迁都北京开启了“天子守国门”的时代,五次北伐蒙古让明军铁骑称霸大漠。命令郑和七下西洋,巩固了与南洋各国的经贸关系。联合日本室町幕府一举肃清了元末明初兴起的倭寇,自唐之后重新将日本纳入纳贡体系之内。帮助安南陈朝平定了胡氏叛乱,一度将交趾重新纳入帝国版图。设置奴尔干都司管辖东西伯利亚至东北的广大地区。设置哈密卫,派遣陈诚等多次出使西域,与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建立的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社会经济达到了明朝最高峰,并编纂了永乐大典。起评分:100

在对安南的战争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从援助平叛到军事占领,失掉了安南的民心,最终导致了黎氏大越国的完全独立。-5

最终得分:95

4. 仁宗 朱高炽 洪熙

早年随父亲南征北战,深刻体会到创业之艰辛,即位之后广推仁政,与民休养生息,为了避免因漕运带来的巨大开支,即位之后就着手将首都迁回南京。只可惜体弱多病且即位时年事已高,在位一年就驾崩,但是

选了个好的太子,为明帝国的继续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终得分:90

5. 宣宗 朱瞻基 宣德

历史上最有名的守成之君,在位年间把明朝经济再次推向了高峰。一改永乐年间的讨伐策略,停止对安南用兵,继承了父亲与民休养生息的策略,与仁宗朝前后呼应,史称“仁宣之治”。与成祖一样,在位期间曾亲征蒙古,保留了皇室尚武的精神。起评分:95

好斗蟋蟀,民间称促织天子,在聊斋中被记下了一笔。-5 晚年开始重用宦官, 打破了太祖“宦官不得干政”的训令,为英宗朝的宦官专政埋下伏笔。-5

最终得分:85

6. 英宗 朱祁镇 正统,天顺

即位之初在三杨的辅佐下颇有一番作为,延续了仁宣之治,只可惜三杨年事已高,待其淡出政坛后,宦官王振开始专权,恰逢瓦剌部也先大举入侵,在王振的怂恿下草率亲征,于土木堡被俘,被俘后尚能保持气节拒不写招降书,随后由于后方于谦的英勇抵抗被也先认为没有利用价值,被放回,享有太上皇之名,却无权。景泰帝崩后复位,大肆打压拥立景泰帝的于谦等人,但是尚能任用贤臣,并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

葬制度,被后世喻为德政。

最终得分:75

7. 代宗 朱祁钰 景泰

于危难之际被拥立为帝,成功的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抵挡了瓦剌部也先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但在太子选择上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太子而废掉英宗子朱见深,最终以朱见济早逝收场,此举遭致了死后英宗的疯狂报复,一直到宪宗即位后才得以恢复帝号。

最终得分:80

8. 宪宗 朱见深 成化

即位后即为景泰帝,于谦等人平冤昭雪。励精图治,恢复了自英宗朝以来的社会经济。在位期间,西域与南洋诸国纷纷入贡,接受册封,重现永宣年间万国来朝的局面。宪宗最大的特点就是画的一手好画,但好在只是当成副业,没有影响正业。起评分:90

晚年专宠比自己年长19岁的万贵妃,使得其他嫔妃所产皇子横遭厄运,幸亏在太监的庇护下皇子朱佑樘被送到民间保护起来,才避免了大明朝龙脉中断的局面。-5 并重用宦官汪直,梁芳等人,造成西厂专权,使得成化前期的励精图治被翻覆。 -5

最终得分:80

9. 孝宗 朱佑樘 弘治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恪守一夫一妻的帝王,单凭这一点也足以在中国甚至世界帝王史留下光辉的一笔。早年由于流落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即位后“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即使在对明朝历代帝王多有贬义的清史中,对孝宗也是用了“恭检仁至、勤政爱民”八字来评价。在位期间明王朝达到中期的经济高峰期,史称“弘治中兴”。

最终得分:90

10. 武宗 朱厚照 正德

这位皇帝的评价要分两个方面,首先,此君将明皇室的尚武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不爱当天子,偏爱当将军,无论是北征蒙古,还是地方平叛,此君都要御驾亲征。亲征蒙古,击溃鞑靼小王子,手刃蒙古兵一名,可圈可点,平定宁王之乱,在得知前线已经基本平定叛乱,此君依然要先将宁王假意放回,待其到前线后再上演抓获宁王一幕,武宗一朝明帝国对内对外战争全部取胜,倒也恰当。另一方面,这又是位极度好色的皇帝,甚至已经到了觉得紫禁城不爽非得在外面另修豹房才能解决问题的程度,可能是父亲孝宗在生活作风上要求过于严格导致身为太子之时无法发泄。重用太监刘瑾,酿成了宦官专权,但是这个专权比起东汉和唐朝的宦官之乱还是小巫见大巫的,因为大权仍然掌握在武宗和朝臣的手

里,所以与东汉和唐朝的宦官擅自废立皇帝相比,武宗成功的平定了刘瑾之乱。但是这位荒淫的皇帝却并没有留下一个子嗣,只得遗诏孝宗之孙朱厚熜继位。

最终得分:65

11. 世宗 朱厚熜 嘉靖

世宗即位之初一改武宗朝的苛政,裁撤锦衣卫,节用宽民。但是世宗又是位不幸的帝王,北边与他几乎同时继位的蒙古俺答汗大有重振蒙古之意,东边日本的室町幕府陷入内乱,官方力量无法钳制倭寇的源头,倭寇开始重新大肆侵袭东南沿海,南边的缅甸的阿瓦王朝兴起,开始对臣服于明朝的北缅土司大肆侵袭。然而倘若世宗有太祖成祖的雄才大略倒还可以显现英雄本色,偏偏这又是一位酷爱道家方术的皇帝,史称“青词皇帝”,群臣中严嵩因为擅长青词而得以重用。而正是严嵩的自毁长城导致俺答汗长驱直入,酿成庚戌之变。世宗中后期长时间不上朝,一直到六品官员海瑞吼出了一声“嘉靖者,家家皆净也”,这才如梦初醒,临死前遗诏太子杀方士砸丹炉并释放海瑞,算是大彻大悟。 最终得分:75

12. 穆宗 朱载垕 隆庆

穆宗在生活作风上与武宗本无区别,都是属于沉湎酒色,贪图享乐的。

但是穆宗高明就高明在善于用人,使得国家在穆宗不理朝政的时候仍然能够正常运转甚至超常发挥。穆宗在位期间,开放海禁,从政策上消除了倭寇存在的前提,再加上戚继光对倭寇的接连胜绩最终一举肃清了倭寇。随后调任戚继光北上对抗蒙古,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很快给予了蒙古军队很大打击,导致俺答之孙把汉那吉降明,促成了俺答汗与明朝的和平谈判,从此开始了互市互利的时代,明帝国的北疆危机就此消除。对待阿瓦王朝对北缅的进攻也开始给予有力还击。内政上启用海瑞,吏治清明,开启了明朝后期的“隆万中兴”。起评分:90 只可惜因为过于沉湎酒色 -5,英年早逝。

最终得分:85

13. 神宗 朱翊钧 万历

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神宗的统治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前期的神宗在张居正的辅佐下锐意改革,大力推行一条鞭法。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使得明朝经济达到了后期的高峰,将隆万中兴推到了高潮。但到张居正死后,神宗因身体不佳开始沉湎酒色,而且神宗一直想立自己喜欢的皇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遭到了力争国本的大臣的强烈反对,结果一气之下竟然自此不再上朝。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明朝的内阁制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已经不是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时代了。由于神宗的不上朝,使得万历后期出现了严重的官职缺员情

况,甚至许多朝廷中枢大员都不曾见过皇帝模样,堪称历史一大奇谈。而且由于过度的征收矿税,酿成明代一大恶政。但是在对外方面,神宗毫不含糊,先是任命邓子龙南征缅甸阿瓦王朝,巩固了云南边陲,随后应朝鲜要求出兵援朝抗日,于1597年成功击退日军,打击了日本丰臣秀吉的“灭朝伐明”的念头,使得此后300年日本不敢染指大陆越雷池半步,并与之后的日本德川幕府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在东北方面任用李成梁沉重打击了日益崛起的建州女真部,但是却打出了与努尔哈赤的刻骨铭心的仇恨,终酿成萨尔浒之战明军的惨败,自此明帝国在东北优势尽失。值得一提的是万历年间西学东渐开始大规模兴盛起来,西方的许多先进科技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一时期,徐光启,利玛窦等人开始活跃于宫廷,中国本土的科技迎来了封建时代的最高峰,这一高峰一直持续到明朝结束,与同一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遥相呼应。前半段:95,后半段:65,对外:95

最终得分:85

14. 光宗 朱常洛 泰昌

朱常洛的帝位是朝臣们力争而来的,自然是兢兢业业,信任内阁和东林党人,本可有一番作为,只可惜光宗又是一个好色的皇帝,在位29天就因纵欲过度一命呜呼。

最终得分:65

15. 熹宗 朱由校 天启

朱由校如果不当皇帝而当木匠,定能成为鲁班再世,只可惜投胎帝王家让他身不由己。继位之初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尚能维持帝业,但是在宦官魏忠贤日益跋扈之时却无法像武宗那样洞察其奸,将朝政完全交予魏忠贤独揽,自己躲在深宫中潜心当木匠,造成明代最严重的宦官乱政,民不聊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开始爆发。与此同时,努尔哈赤攻陷沈阳,逐渐开始问鼎中原。这位皇帝同武宗一样,没能留下一个子嗣,只得传位于兄弟朱由检。

最终得分:60

16. 思宗 朱由检 崇祯

凭心而论,思宗如果在明朝前期或者中期即位,或许能成为像孝宗,神宗那样的中兴之主,只可惜这位皇帝即位之时大明江山已是风雨飘摇之时,虽然即位伊始便一举剪除魏忠贤一党,并重用东林党人,重新启用袁崇焕镇守辽东。并给予天启年间就在东南沿海滋事的荷兰人以坚决回击,在料罗湾海战中以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一举击溃了在当时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震慑了西方侵略者,使之在此后200余年不敢与中国轻言开战。然而思宗又是极度多疑之人,终因错杀袁崇焕而自毁长城。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使得朝臣人人自危,崇祯朝17年换了41位宰相,

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地方上吏治腐败,农民起义军终成烽火燎原之势,最终攻陷北京城,血气方刚的崇祯帝宁死不迁都,不逃跑也不投降,自缢于煤山,大明王朝就此宣告灭亡。

最终得分:70

16任皇帝平均得分:(95+70+95+90+85+75+80+80+90+65+75+85+85+65+60+70)/16 = 79.1

清朝(后金)

1.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命

从大明李成梁手下部将到最终攻陷沈阳城建立后金政权,努尔哈赤凭借着“七大恨”的精神驱动和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成功的完成了建州女真的统一和崛起。萨尔浒一战打退了明军四路大军,成为继蒙古之后明帝国的又一大威胁。起评分:90

在宁远大战中不敌明将袁崇焕,自己也被明军的红衣大炮炸伤,-5,努尔哈赤临死时叮嘱后人一定要学会火器制造技术,只可惜他的后代们没有尊崇这一祖训,盲目迷信马背上得天下的表象,迷信冷兵器的威力,使得中国由宋到明的火器制造研究到清朝陷于停滞和全面倒退,这才出现了清末面对西方列强的机关枪时八旗骑兵尸横遍野的悲壮场面。 最终得分:85

2.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天聪,崇德

皇太极的智慧,胆识,肚量在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在松山战役中一举击溃了军力占绝对优势的明军主力,使得袁崇焕构筑的山海关防线变成了前沿阵地。只可惜面对着袁崇焕的坚壁清野和优势火力,后金军从来没在与明军的山海关交战中得到什么好处。没办法只能利用崇祯皇帝的多疑,施以反间计,终于扳倒了袁崇焕,并且一反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皇太极开明的接纳了明帝国贤士良将,为问鼎中原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在位期间征服了此前一直援明抗金的蒙古诸部和朝鲜,使得后金一统北方,巩固了与明军交战的大后方。 最终得分:90

3.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

在多尔衮和豪格的妥协中,年幼的福临在庄妃的小心呵护下登基,但是幸运的顺治刚刚继位就传来了大明灭亡的消息,更为幸运的是随后明将吴三桂居然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引领清兵入关。于是,这位年轻的小皇帝不久就得以登上了紫禁城的宝座,开始了大清的天下。在多尔衮的带领下,清军得以消灭农民起义军,随后又扫荡了南明势力,并推行削发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压政策。多尔衮死后,顺治帝摆脱了傀儡地位,开始亲政,停止圈地运动,放宽逃人法,借以缓和民族矛盾,但是顺治帝始

终无法在与朝臣中抵抗汉化的力量的斗争中取得上风,最终心灰意冷,遁入空门,其退位原因也成了清初一大谜案。

最终得分:80

4.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

清朝历史中最为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伊始就剪除了鳌拜一党,在位期间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在雅克萨击退俄罗斯侵略者,并修建承德避暑山庄,确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蕃朝觐制度,确定了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康熙帝本人也对西方文化非常欣赏,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物理学,化学方面都有着较深的造诣。起评分:100, 但是,这些造诣仅限于他自己一人,出于防范汉人的目的,康熙帝严禁汉人学习西方技术,发明了连珠铳(类似机关枪)和子母炮(类似榴弹炮)的著名火器制造家戴梓惨遭流放,使得明后期兴起的西学东渐自此全部结束,中国与世界文明开始脱轨,并且对汉人的文化进行了严密的监视,满清文字狱始于康熙一朝。-5,此外,康熙帝推行的“新增人丁永不加税”的政策虽然号称仁政,使得人丁增加但税赋不加,给后代朝政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幸亏他的继任人雍正帝比较有经济头脑,否则大清江山很可能因为一个穷字而改换门庭。

最终得分:95

5.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

大清国一位难得的会当家的皇帝,接下的是他父亲的一个亏空的国库,雍正帝上台后先是实行了“摊丁入亩”的策略,然后采取了一系列火耗归公和反腐败的措施,社会经济得以提高,国家财政有所增加,为康雍乾盛世的延续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摊丁入亩政策彻底取消了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使得自此之后,中国人口开始激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设立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加强集权,并在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裁撤土司,改为中央任命的官员,加强中央对少数民族的控制,雍正在位期间,西藏与青海正式纳入清帝国版图。起评分:95 继续父亲康熙帝的文字狱,而且愈演愈烈。-5

最终得分:90

6.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同时又被公认为最幸运的一个皇帝,他所继承的是他父亲苦心经营下来的充实的国库,所有的争位对手均由父亲替他摆平,这位没有经历过太多磨难的宝亲王自然养成了好大喜功的习惯。上任伊始,以宽猛相济的理念施政,先后平定新疆,蒙古,设置伊犁将军府,正式将新疆纳入帝国版图,延续了康雍乾盛世。起评分:100, 好大喜功,自封“十全老人”,大兴土木,六下江南,把父亲雍正帝苦心经营的国库挥霍了个干干净净。-5 中后

期宠信和绅,造成了吏治的严重腐败,为清亡埋下了祸根,清代大规模的人民起义诸如白莲教,天地会等始于乾隆一朝。-5 将文字狱推向了高潮,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被彻底禁锢,乾隆朝出使中国的英使马嘎尔尼在日记中写到:“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 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5

最终得分:85

7. 仁宗 爱新觉罗-顒琰 嘉庆

嘉庆帝未即位时便深查和绅之奸,即位后立即查办和绅,充实了国库,同时他也的确想扭转乾隆中后期的国家走向衰落的颓势,打出了“咸与维新”的施政方针,但是从小接受保守教育的他坚持了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对外来的事务仍然采取盲目排斥态度,使得中国与现代文明越来越远。同时嘉庆帝又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面对着白莲教和天理教的大规模起义,嘉庆帝虽屡下罪己诏,但是平乱乏术,甚至让天理教打进了紫禁城。清朝开始了所谓的“嘉庆中衰”。

最终得分:75

8. 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

道光即位之时颇有一番振作之意,先是平定了西域浩罕汗国张格尔的叛乱,保证了西部边陲的稳定,随即痛下决心禁烟,与其父嘉庆的纸上谈兵不同,道光的禁烟令进行的相当彻底,委派林则徐为禁烟钦差前往广东。道光帝例行节俭,龙袍上都打了补丁,使得当时的朝廷之上群臣争相以衣袍上补丁多为荣,堪称清廷一大笑谈。然而道光帝的懦弱在随后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中暴露的一览无遗,左右摇摆于战和之间,指挥御敌乏术,使得清军在原本火器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多次贻误战机,最终割地赔款,开始了清廷卖国的时代,道光自知愧对祖先,死后未立功德碑。

最终得分:70

9. 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

在位之时立志重振朝纲,提拔敢于任事的曾国藩,肃顺,革除道光朝的一批投降派,然而咸丰朝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英法联军入侵,使得这位皇帝所面临的局势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个人能力所能应对范围。面对着英法联军的入侵,咸丰帝没有像之后的埃塞俄比亚抗意的那份勇气与决心,战和不决,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更加恶劣的是这位守土之

君在大敌当前居然逃到热河去了,与明朝崇祯相比相差何止千里,这次逃跑的性质甚至恶劣于之后的光绪帝在八国联军入侵时的逃跑,因为光绪帝毕竟是在慈禧的要挟下逃跑的。此外这位皇帝宠信了一个足以影响和改变中国近代的女人,慈禧。

最终得分:60

10.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同治

同治帝属于比较幸运的帝王,即位之时,太平天国及其残余势力基本平定,德国和意大利正忙着统一,俄罗斯忙着农奴改革,日本也还在派钦差周游世界学习经验,同治一朝未遭受类似其父亲和祖父那样的大规模外敌入侵。使得清朝得以专心发展洋务,开始向近代化迈进,史称“同治中兴”。起评分:80 但是这些政绩都得归在摄政的西太后身上,同治帝在干嘛呢?寻花问柳,贵为天子却要到民间嫖妓,同治帝这段经历在中国封建帝王史上堪称一绝,自己也染上性病而死。-10

最终得分:70

11.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光绪

同治时期的新政到了光绪时代开始了试金石的过程,光绪即位之初便有清军在中法战争和收复新疆战争中的大获全胜,涌现出了以左宗棠和冯子材为代表的外战名将,尤其是中法战争甚至激起了法国政坛的动荡。

然而已经习惯了求和的清廷居然主动求和,酿成了不败而败,令人惋惜。同时光绪帝又是位不幸的帝王,他在位的时代正是西方列强筹划瓜分世界的时代,这也注定了这位皇帝悲剧命运:先是在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使得清帝国在远东的霸主地位彻底崩溃,继而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惨败,终光绪一朝,对外战争中是胜也败,败也败,割地赔款达到了极致。凭心而论,光绪是有心改革的,百日维新即为明证,但是同他的祖父父辈一样,都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能力上不足,无法战胜朝廷中的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在位末期只能在瀛台的钟声中憧憬着西太后能比自己先走一步,然而就连这一点,都算在了慈禧的后面。

最终得分:65

12. 宣统帝 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

这位小皇帝在位时实在年幼,暂不予统计,以免造成不公平比较。

最终得分:(85+90+80+95+90+85+75+70+60+70+65)/11 = 78.6

第一档:95:明太祖(洪武),明成祖(永乐),清圣祖(康熙) 评:这一档皇帝都是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后金太祖,太宗由于只是地方政权霸主,不在此列。

第二档:90:明仁宗(洪熙),明孝宗(弘治),后金太宗(天聪,崇德),清世宗(雍正)

评:这一档皇帝基本都是模范的守成皇帝,知道创业艰辛守成更难。后金太宗有地区性的雄才大略,列入此档。

第三档:85:明宣宗(宣德),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后金太祖(天命),清高宗(乾隆)

评:这一档皇帝在守成治国上没有什么问题甚至也可以说是雄韬武略,但是却都有些不良嗜好和生活作风,有的甚至是统治前期和后期判若两人。后金太祖虽然开国有功,但在文韬武略上显然不如其子后金太宗,并被明军击毙,固列入此档。

第四档:80: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清世祖(顺治) 评:这是一道分水岭,这些帝王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但也没做错过什么大事。

第五档:75: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世宗(嘉靖),清仁宗(嘉庆) 评:列入这一档的皇帝一般其统治时期都是其王朝转衰的标志。

第六档:70:明惠帝(建文),明思宗(崇祯),清宣宗(道光),清穆

宗(同治)

评:列入这一档的皇帝大多各有各的不幸。

第七档:65:明武宗(正德),明光宗(泰昌),清德宗(光绪) 评:一个是武功赫赫但是荒淫到极点,一个是兢兢业业锐意改革但是对外战争惨败到了极点,各有所长吧。至于明光宗,啥也不说了,色即是空呀。

第八档:60:明熹宗(天启),清文宗(咸丰)

评:被分到这一档自然是因为二位都犯下了不可饶恕性的错误,前者重用阉党差点导致阉党篡权,彻底将大明江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后者临阵逃脱,置万民水火于不顾,丧失了大国之君应有的全部尊严。


相关文章

  • [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作业: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课时作业(四) 一.选择题 1.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 .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强化 C .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 .六部的设置是明朝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解析:学生因对皇权和 ...查看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教案 [课题名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目标] (1)识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 ...查看


  • 明清两个朝代,各自用二百多年历史论证了同样一个问题
  • 通过明清两朝可以看出吗,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在明清两朝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从秦汉一直到两宋,这种政治制度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在疆域不断扩张的同时还能保持凝聚力,同时还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很多需要巨大民力物力的工程在当时的生产力下也只有这种制 ...查看


  •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设计)
  •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历史汇报课 授课人:叶少勇 [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设计思路]: 根据此规定以及本课的具体内容和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课前学生准备活动为搜 ...查看


  • 明清两朝的官制
  • 中央机构: 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另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 ...查看


  • 古代官阶等级
  •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 ...查看


  • 故宫建筑介绍故宫
  • 故宫建筑介绍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这些宫殿是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 ...查看


  •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变迁 ·秦:实行三公九卿制(独相) ·唐:实行三省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众多宰相集体议事(众相) ·明: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废相) ·趋势:皇权逐渐强化,相权趋于消失的态 ...查看


  •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
  • 第 三 单元 第 18 课 牡丹区二十一中 刁艳霞 一. 课堂设计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使学生了解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初步培养简述.归纳.比较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导入:展示图片"清 ...查看


  • 明清科举制度述略
  • 明清科举制度述略 (发布时间:2003年08月21日 ) 明清科举考试,其正式考试分三级进行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第一级 院试 院试,是正式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的考试.院试前还须经过两次预备性考试--县试和府试.这三次考试总称小考或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