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词作原文
临江仙 •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注释]
1.却:又、再。
2.小蘋:歌女名。
3.心字罗衣:锈有心字图案的丝罗衣裳。
4.彩云:喻美女,即小蘋。
翻译
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
名家赏析
这是晏畿道词的代表作。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去年春恨却来时”,一句承上启下,转入追忆。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蘋歌舞于高楼之上。“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点出“去年”二字,说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有着至情至性的词人,怎能不黯然神伤?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真教后世的读者也不能自持,溺而难返了。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切见诸形相的描述都是多余的了。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不再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镜头: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因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取义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蘋歌妓的身份。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占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著到了一种“痴”的境地,这正是小晏词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胜于“花间”之处。
艺术特色
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告诉我们词人的现实是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蘋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其余四句好象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 2、酒醒 3、人独立 4、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下阕写词人的回忆。词人想到是“两重心字”的“罗衣”和“曾照彩云归”的地方,还有那倾诉相思之情的琵琶声。小蘋的形象不仅在词人的心目中再现,就是今天的读者也不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结构严谨,情景交融,不失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珍品。 在结构上,本词也颇具特色。上半阕写“春恨”,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皆春恨来时的情境;
下半阕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过片二句是全词枢纽,最为吃紧,虽与首二句对称,字数、平仄俱同,而作法各别:起处用对偶,辞语致密;过片却用散行,辞旨疏宕,另起新意。全词以虚笔作结,自有无穷感喟蕴蓄其中,情深意厚,耐人寻味。《白雨斋词话》评此词曰:“既闲雅,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其实何止当时,恐百世之后亦难乎为继了。
作者简介
词作原文
临江仙 •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注释]
1.却:又、再。
2.小蘋:歌女名。
3.心字罗衣:锈有心字图案的丝罗衣裳。
4.彩云:喻美女,即小蘋。
翻译
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
名家赏析
这是晏畿道词的代表作。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去年春恨却来时”,一句承上启下,转入追忆。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蘋歌舞于高楼之上。“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点出“去年”二字,说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有着至情至性的词人,怎能不黯然神伤?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真教后世的读者也不能自持,溺而难返了。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切见诸形相的描述都是多余的了。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不再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镜头: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因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取义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蘋歌妓的身份。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占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著到了一种“痴”的境地,这正是小晏词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胜于“花间”之处。
艺术特色
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告诉我们词人的现实是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蘋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其余四句好象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 2、酒醒 3、人独立 4、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下阕写词人的回忆。词人想到是“两重心字”的“罗衣”和“曾照彩云归”的地方,还有那倾诉相思之情的琵琶声。小蘋的形象不仅在词人的心目中再现,就是今天的读者也不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结构严谨,情景交融,不失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珍品。 在结构上,本词也颇具特色。上半阕写“春恨”,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皆春恨来时的情境;
下半阕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过片二句是全词枢纽,最为吃紧,虽与首二句对称,字数、平仄俱同,而作法各别:起处用对偶,辞语致密;过片却用散行,辞旨疏宕,另起新意。全词以虚笔作结,自有无穷感喟蕴蓄其中,情深意厚,耐人寻味。《白雨斋词话》评此词曰:“既闲雅,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其实何止当时,恐百世之后亦难乎为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