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日本教育的特点
日本现行教育既保持了自己固有的传统,又从本国国情出发,广泛地、有选择地吸收外国的长处,不断地进行改革。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在保持传统与不断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日本教育逐渐形成了自身
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
第一,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拥有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并且强调政府行为,文部省拥有较大的权限,地方教委和学校办学的自
主权和灵活性不强。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改革,基本上都是国家主导下“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同时通过法律形式使整个教育制度发生变化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完善。一百多年来,日本公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不胜枚举,其种类之广、数量之多、内容之详,是其它国家少有的。如《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社会教育法》、《文部省设置法》等。 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省”向内阁和国会负责,提出教育经费预算、草拟教育法规等,并监督和指导地方教育委员会的工作。原则上文部省没有行政的指挥和命令权限,地方教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则是管理本地区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在人事、经费、设施设备、教育教学、课程内容等方面对其所辖学校负责。依据法律,中央与地方不存在隶属关系,上级只能提供指导建议、不能干涉。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影响,地方教育委员会对于文部省的教育政策和措施往往具有
很大的认同性。
第二,教育发达,体系完备,普及程度高。
日本在1945年投降以后,把振兴经济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它首先废弃了战时的军国主义教育体制,引进了欧美先进的教育方法,制定了全民教育的理念,即摈除政治地位、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全体国民享
有符合个人能力、个性、意愿的平等的教育机会。这个教育体制持续半个多世纪,历经两代人,使全社会尊重教育的理念蔚然成风。国土狭小的日本,住房昂贵,但是所有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校舍整齐、校园宽敞,不仅具有课堂教学的必要设施,还拥有体育馆游泳池、运
动场。
日本教育普及程度也较高,实行幼儿园到大学的一贯教育。其中小学6年加初中3年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普及率为98%。公立中小学不设重点校、重点班,通过在校际间轮换教师、制定财政经费标准,尽量保持校际间不出现师资、设施设备上的差距;基础教育阶段不设跳级制度,尽量不出现留级,保持所有学生学业上齐头并
进。
第三,教育在吸收西方文化和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化,而且西化的
进程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能比较密切地结合起来。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国的民族。虽然属于东方文化圈,但它敢于吸收西方文化且善于创新。吸收外来文化是为了强大本国文化,但标准只有一个,即根据本国的客观实际来吸收。如果不根据国情而进行全盘吸收,只会适得其反。日本注重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它对西方的教育理念始终持一种为我所需的态度加以筛选,并非完全依从西方国家的做法。例如明治初期日本形成的是由欧洲的集权主义、美国的自由主义、东方儒家的家族与国家的观念混合而成的教育思想及体系。战后初期,日本又引进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排除了军国主义和国家主义,通过教育立法,使日本教育步入了民主
化和法制化的道路。
第四,教育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工具,特别是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起了加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成为改变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工
具。
综观日本的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每一次大的经济发展与起飞无不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的教育投入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日本每年的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5.4%左右,日本每人
每年的教育经费平均约250美元左右,居世界领先地位。教育的兴旺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日本的教育投资上的收益为52%,科技
进步收益为43%,而资本扩大的收益仅占5%。
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两种可能性,日本教育在追赶欧美急速的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凯歌声中,也夹杂着教育领域痛苦和无奈的叹息。上述这些日本教育发展的特点中,就既包含着曾经推动日本经济社会飞速发
展的积极因素,也潜藏着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消极因素。 日本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在经合组织垫底
2011年09月13日21:44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5)
字号:T|T
中新网9月1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3日公布了2008年各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公共教育支出所占比例。日本的比例为3.3%,在可比较的31个国家中排名最后。
日本在2005年和2007年也曾排名垫底。本次统计采用的是自民党和公明党联合执政时期的数据,没有算入民主党执政后推出的高中免费制度。OECD据此认为今后日本的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可能会有所增加。
OECD成员国公共教育支出(中央与地方政府合计)的平均比例为5.0%。挪威以7.3%居首位,其次为冰岛7.2%、丹麦6.5%。
日本的教育支出中自费比例较高,达33.6%,排名第三,仅低于智利(41.4%)和韩国(40.4%)。从教育阶段来看,大学与幼儿园的自费比例尤其显高,分别为66.7%(OECD平均水平31.1%)和56.5%(OECD平均水平18.5%)。
有关2009年日本中小学的班级人数,小学平均每班28.0人,远超OEDC平均值的21.4人。初中的班级规模也很大,平均每班33.0人,仅次于韩国(35.1人)排名第二。
第二节 日本教育的特点
日本现行教育既保持了自己固有的传统,又从本国国情出发,广泛地、有选择地吸收外国的长处,不断地进行改革。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在保持传统与不断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日本教育逐渐形成了自身
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
第一,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拥有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并且强调政府行为,文部省拥有较大的权限,地方教委和学校办学的自
主权和灵活性不强。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改革,基本上都是国家主导下“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同时通过法律形式使整个教育制度发生变化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完善。一百多年来,日本公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不胜枚举,其种类之广、数量之多、内容之详,是其它国家少有的。如《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社会教育法》、《文部省设置法》等。 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省”向内阁和国会负责,提出教育经费预算、草拟教育法规等,并监督和指导地方教育委员会的工作。原则上文部省没有行政的指挥和命令权限,地方教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则是管理本地区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在人事、经费、设施设备、教育教学、课程内容等方面对其所辖学校负责。依据法律,中央与地方不存在隶属关系,上级只能提供指导建议、不能干涉。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影响,地方教育委员会对于文部省的教育政策和措施往往具有
很大的认同性。
第二,教育发达,体系完备,普及程度高。
日本在1945年投降以后,把振兴经济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它首先废弃了战时的军国主义教育体制,引进了欧美先进的教育方法,制定了全民教育的理念,即摈除政治地位、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全体国民享
有符合个人能力、个性、意愿的平等的教育机会。这个教育体制持续半个多世纪,历经两代人,使全社会尊重教育的理念蔚然成风。国土狭小的日本,住房昂贵,但是所有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校舍整齐、校园宽敞,不仅具有课堂教学的必要设施,还拥有体育馆游泳池、运
动场。
日本教育普及程度也较高,实行幼儿园到大学的一贯教育。其中小学6年加初中3年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普及率为98%。公立中小学不设重点校、重点班,通过在校际间轮换教师、制定财政经费标准,尽量保持校际间不出现师资、设施设备上的差距;基础教育阶段不设跳级制度,尽量不出现留级,保持所有学生学业上齐头并
进。
第三,教育在吸收西方文化和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化,而且西化的
进程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能比较密切地结合起来。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国的民族。虽然属于东方文化圈,但它敢于吸收西方文化且善于创新。吸收外来文化是为了强大本国文化,但标准只有一个,即根据本国的客观实际来吸收。如果不根据国情而进行全盘吸收,只会适得其反。日本注重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它对西方的教育理念始终持一种为我所需的态度加以筛选,并非完全依从西方国家的做法。例如明治初期日本形成的是由欧洲的集权主义、美国的自由主义、东方儒家的家族与国家的观念混合而成的教育思想及体系。战后初期,日本又引进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排除了军国主义和国家主义,通过教育立法,使日本教育步入了民主
化和法制化的道路。
第四,教育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工具,特别是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起了加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成为改变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工
具。
综观日本的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每一次大的经济发展与起飞无不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的教育投入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日本每年的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5.4%左右,日本每人
每年的教育经费平均约250美元左右,居世界领先地位。教育的兴旺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日本的教育投资上的收益为52%,科技
进步收益为43%,而资本扩大的收益仅占5%。
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两种可能性,日本教育在追赶欧美急速的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凯歌声中,也夹杂着教育领域痛苦和无奈的叹息。上述这些日本教育发展的特点中,就既包含着曾经推动日本经济社会飞速发
展的积极因素,也潜藏着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消极因素。 日本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在经合组织垫底
2011年09月13日21:44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5)
字号:T|T
中新网9月1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3日公布了2008年各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公共教育支出所占比例。日本的比例为3.3%,在可比较的31个国家中排名最后。
日本在2005年和2007年也曾排名垫底。本次统计采用的是自民党和公明党联合执政时期的数据,没有算入民主党执政后推出的高中免费制度。OECD据此认为今后日本的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可能会有所增加。
OECD成员国公共教育支出(中央与地方政府合计)的平均比例为5.0%。挪威以7.3%居首位,其次为冰岛7.2%、丹麦6.5%。
日本的教育支出中自费比例较高,达33.6%,排名第三,仅低于智利(41.4%)和韩国(40.4%)。从教育阶段来看,大学与幼儿园的自费比例尤其显高,分别为66.7%(OECD平均水平31.1%)和56.5%(OECD平均水平18.5%)。
有关2009年日本中小学的班级人数,小学平均每班28.0人,远超OEDC平均值的21.4人。初中的班级规模也很大,平均每班33.0人,仅次于韩国(35.1人)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