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为什么豪宅隐闹市
冯小刚的家既不在游离于喧闹市区的豪华别墅的一隅,也非隐匿在人气鼎盛的高尚公寓的一角,而是蜗居在亚运村一朴素的居民楼里,粗糙的楼体外观让人对居住其中的人的生存环境也产生了质疑。而当推开冯导家厚重的门时,楼外与居室内强烈的对比让人头脑中竟然片刻出现了“短路”,所有的感受就像冯导的美国朋友形容的一样,简直就是“从地狱踏入了天堂”。冯小刚对自己的家如此娓娓道来——
我家里的很多木制的门、书柜、橱柜都是有呼吸、有生命的。即便有些地方刷上了大绿,别人可能会想绿色很怯,但经我处理以后,这个绿是透明的。每一处木头的颜色都反复做了很多遍,手抚摩的时候非常有质感。有些人看了以后说:“唉,你这不错,我也学学。”我告诉他们怎么弄的,都回去做了,结果没一个人做出来是这效果。知道为什么吗?──偷懒!中国人怕麻烦,各行各业都想省事。我这个漆反复打磨了七八次,干了,砂轮磨掉,再用很淡的水彩颜色刷,漆了一个月。可他们5天就干完了,一共才刷了两三回。工序到不了,不来这效果。要想让木头不是“死”的,就要用很丰富的颜色沁在木头里面,反复摩擦反复吃进去,就像画油画一样,反复画很多层和你只画一遍出来的质感是不一样的。
我毕竟画了那么多年的画,受了多年艺术训练。从幼儿园到1988年,虽然后来停了,不做美工了,但就像学了自行车就不会忘,永远知道平衡是怎么回事、知道它和速度的关系一样,是永远深埋在血液中的。
很多人没什么美感,装修出来的不是小人乍富感觉就是实用、再实用。很多人丧失了判断力,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弄出来一个就是糟的、差的、惨不忍睹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这些方面也不见得有什么高等素质,到处不伦不类、没有章法、和环境不协调。所以我失望也无奈,只能在自己的房子里做一点文章。
可是在国外,一个普通人家的陈设感觉都是很“对”。我出国常常去家具店、去外国人的家里走走看看,别人不理解,说你看这个干吗?这就是中国人的问题。应该首先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连这样的判断力都没有,还怎么改造呢?现在不要动不动说创造,模仿就行了。模仿都模仿不到位,弄什么所谓的罗马柱,简直是糟蹋那东西。
文化是对事物的一种感受。不是说读了什么书,那是知识,完全两回事。一个非常有知识的人,家里陈设可能极其没有文化;一个知识不多的人,也可能创造一种文化。我属于后一种。所以我把我们家呈现出来,我不脸红,我为我们家骄傲。
原载:《现代家庭》2012/06
冯小刚为什么豪宅隐闹市
冯小刚的家既不在游离于喧闹市区的豪华别墅的一隅,也非隐匿在人气鼎盛的高尚公寓的一角,而是蜗居在亚运村一朴素的居民楼里,粗糙的楼体外观让人对居住其中的人的生存环境也产生了质疑。而当推开冯导家厚重的门时,楼外与居室内强烈的对比让人头脑中竟然片刻出现了“短路”,所有的感受就像冯导的美国朋友形容的一样,简直就是“从地狱踏入了天堂”。冯小刚对自己的家如此娓娓道来——
我家里的很多木制的门、书柜、橱柜都是有呼吸、有生命的。即便有些地方刷上了大绿,别人可能会想绿色很怯,但经我处理以后,这个绿是透明的。每一处木头的颜色都反复做了很多遍,手抚摩的时候非常有质感。有些人看了以后说:“唉,你这不错,我也学学。”我告诉他们怎么弄的,都回去做了,结果没一个人做出来是这效果。知道为什么吗?──偷懒!中国人怕麻烦,各行各业都想省事。我这个漆反复打磨了七八次,干了,砂轮磨掉,再用很淡的水彩颜色刷,漆了一个月。可他们5天就干完了,一共才刷了两三回。工序到不了,不来这效果。要想让木头不是“死”的,就要用很丰富的颜色沁在木头里面,反复摩擦反复吃进去,就像画油画一样,反复画很多层和你只画一遍出来的质感是不一样的。
我毕竟画了那么多年的画,受了多年艺术训练。从幼儿园到1988年,虽然后来停了,不做美工了,但就像学了自行车就不会忘,永远知道平衡是怎么回事、知道它和速度的关系一样,是永远深埋在血液中的。
很多人没什么美感,装修出来的不是小人乍富感觉就是实用、再实用。很多人丧失了判断力,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弄出来一个就是糟的、差的、惨不忍睹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这些方面也不见得有什么高等素质,到处不伦不类、没有章法、和环境不协调。所以我失望也无奈,只能在自己的房子里做一点文章。
可是在国外,一个普通人家的陈设感觉都是很“对”。我出国常常去家具店、去外国人的家里走走看看,别人不理解,说你看这个干吗?这就是中国人的问题。应该首先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连这样的判断力都没有,还怎么改造呢?现在不要动不动说创造,模仿就行了。模仿都模仿不到位,弄什么所谓的罗马柱,简直是糟蹋那东西。
文化是对事物的一种感受。不是说读了什么书,那是知识,完全两回事。一个非常有知识的人,家里陈设可能极其没有文化;一个知识不多的人,也可能创造一种文化。我属于后一种。所以我把我们家呈现出来,我不脸红,我为我们家骄傲。
原载:《现代家庭》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