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炉白族乡中心小学2014年度创建学习型学校
工 作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教育局创建学习型学校精神为指引,以发展师生的全面素质为中心,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创新学习载体,完善运行机制,营造学习氛围,构建起适度超前、比较完备的学习型组织体系。在具体工作中,以建设学习型行政班子队伍为示范,以建设学习型教职工队伍为主体,树立“人人是学习之人”的新理念,形成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使创建活动融入到每个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二、共同愿景
实现“两个突破”(学校新课改和德育工作有所突破),确保“两个重点”(一是优化师资,狠抓学习;二是全力进行课改和德育工作,鼓励创新),坚持“三个推进”(一是整体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三是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美丽乡村校园的示范作用。
三、主要措施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共同愿景
1、建立健全创建学习型学校领导小组。
组长:田洪波
副组长:王晓玲
成员:张资生 田玉剑 唐汇政 向文艳 田志杰
同时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协作:
(1)办公室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调动积极性,全面兼管教师的岗位学习活动,并着重抓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2)工会着重抓好教师的学历进修,教师基本功的岗位再培。
(3)教务处抓好各年段、各教研组各项活动落实情况。
(4)总务处着重抓好学习资料、学习阵地、学习场所等各项硬件工作。
(5)教务处负责创建过程中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6)少先队组织大队、中队的队员参加平时的各种学习和文化活动。
2、确立学习与创新的目标和要求。营造浓厚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的氛围,增强教职员工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加快“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一支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业务素质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培养人才“立交桥”办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使之成为能沉着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充实、发展、超越自我的合格人才。
3、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满足每个师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要求教师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人人具有“工作即学习”的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实现新课改提出“六个改变”的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 建立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提高学习成效
1、设立固定的学习阵地和场所。图书室、校园网站、教育专刊、黑板报、宣传橱窗为固定的学习阵地;多功能教室、会议室等为固定的学习场所。
2、构建充足的学习资料和多元的学习渠道。学校构建充足的学习资料:(1)政治理论资料。主要包括十八大报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论述,《党章》,时事政治和中央、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2)文化业务资料。主要包括大专、本科教材,素质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理论,教育管理理论和教育政策法规。(3)现代科技资料。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同时采取“立足本校,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多元的学习渠道:(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素质;(2)加强师德学习,弘扬敬业爱岗;
(3)聆听专家讲座,树立教育新观;(4)学习新技术,探研新教法;
(5)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等。
3、举行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汇报会。学校每半年举行三次集中学习,分教研组学习,鼓励教师积极自主学习,形成一种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构建学习共享与互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团队学习
1、 弘扬学校团队精神:相信我能行,创新才最行。
2、营造学习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学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通行证,也是参与社会竞争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必需的能力。学校营造一个学习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是引导教师发展成功的有效手段。学校要努力变革教师的工作生活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创设“人人都在学”的环境,让每一个置身于学习组织的人都感受到学习是多么重要,进而形成一种内驱力,主动地学,自觉地学,使学习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他求新,我求新,人人在求新,加强教师学习、进修、培训工作,加速学习型、创造型教师队伍的形成,进而改变教育现状,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两个“三位一体”的学习信息交流系统
(1)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学习信息交流系统。一是健全完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沟通家庭、社区的教育机构,由30人左右组成,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探讨家庭教育方法,总结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反馈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教育的有关信息等。二是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分期分批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理
论辅导及咨询活动,与任课教师交流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掌握孩子的教育方法。三是开展“社区活动”。建立德育基地、组建“共建单位”、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争当文明小市民活动,深入社区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
(2)建立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的“三位一体”的学习信息交流系统。一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能将教学与学习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从而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其基本形式: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二是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内容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其基本形式:交谈,协作,帮助。三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邀请教研人员,科研人员给予理论指导,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其基本形式:学术专题讲座,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座谈)。
(四)、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教师的学习力和创造力
1、工作学习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及时了解国内外、省内外教育发展态势,强化教师忧患意识。经常组织教师观看教育电视频道,从网上了解名师、名校的成长
和发展过程,通报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省内外教育发展态势,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忧患意识,从而形成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理念。
(2)注重一专多能,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一专多能,必须成为学习型的教师。学校采取“兼顾特长,安排课程;规定任务,学习培训”等形式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3)培养中青年“学科名师”,发展后续力量。
一是充分发挥名师专业引领的榜样作用。对名师工作给予两优政策:即优先改善良好的教研环境,优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同时,给中青年教师压担子、结对子、冒尖子,使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二是要求教师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是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本科函授进修。
2、学习工作化,提升学校竞争力
(1)创设合作共享、团结互助的工作平台。教师相互交流,增进相互沟通和了解,促进相互学习与提高,合作共享,团结互助,共同成长。(2)挖掘个体潜质,提供心智完善的空间。充分尊重骨干教师和党员教师,变监督、安排为友善的合作、建议,积极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引导教师改善心智模式,注意系统思考,促使其全身心地投
入工作,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愉悦感和满足感。
(五)健全保障机制,落实各项学习活动
1、健全各项学习制度
为引导教师学习理论,追求知识,崇尚科学,提升素质,并形成学习型学校的雏形,学校建立健全五种学习制度:
〈1〉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组织学校行政、支委委员、工会委员、团支部委员、少先队总辅导员、年段长等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学校管理等。中心组成员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次彻底的反省、思考,对各自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寻求一个解决的方法。
〈2〉教学教研制度:每月一次全体教师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每单周五下午放学后为语、数、综合科教研组学习和活动时间。每单双周三下午放学后为全体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和活动时间。每周一次年级备课组学习活动。
〈3〉教与学的互动制度:通过公开课,行政随堂听课,检查教案等形式,落实教与学的互动,树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一理念。同时,学校邀请家长进课堂,促进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
〈4〉名师培养制度:坚持学校两年一度的学科名师选拔制度。实施“名师三优”措施,充分发挥名师专业引领的榜样作用。对名师工作室给予三优政策:即优先安排教研经费,优先改善良好的教研环境,优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同时实施“三子”工程:压担子、结对子、
冒尖子。通过举办教学比武、开展课题实验等形式给中青年教师压担子;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鼓励中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
〈5〉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制度:本着为学生一生奠基,为学生未来着想的理念,通过社会促动,老师推动,优生带动的办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引导学生达到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比”、“学”、“赶”、“帮”、“超”,定期举办各类各项比赛,表彰、激励优生,使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能达到“十会”:即会学习、会写字、会口语交际、会电脑、会画画、会唱歌、会打羽毛球球、会跳绳、会一种乐器、会英语对话。
2、建立奖惩制度
为保证创建活动的实效,学校将把创建学习型学校纳入学校校长和部门的目标管理中,建立创建学习型学校与班子成员、教师的考核、职评、任用、晋级、评优评先相结合制度,在“创建”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在年度教师工作考核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在“创建”活动中,对不主动参加或不参加者,分别在年度考核时给予扣分:(1)学校对规定学习活动缺席,每缺席一次扣0.1分(迟到、早退三次按一次缺席处理)。(2)教师听课任务按教育局统一要求,每少听一节扣0.2分。
3、建立健全竞争机制。
大力施行学年考核制度,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强化教师的学习
意识,促使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经常性的学习研究,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在创建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竞赛评比活动,以赛促学,以评促学。在实施创建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学习型年级、学习型部门、学习型个人的争创活动,提高教师学习争创的积极性。
4、设立宣传引导机制。
为了营造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良好学习氛围和舆论环境,办公室和工会要切实做好争创学习型学校工作的各种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报道“争创”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活动进展,为“争创”创设良好的校内外环境。
铁炉白族乡中心小学2014年度创建学习型学校
工 作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教育局创建学习型学校精神为指引,以发展师生的全面素质为中心,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创新学习载体,完善运行机制,营造学习氛围,构建起适度超前、比较完备的学习型组织体系。在具体工作中,以建设学习型行政班子队伍为示范,以建设学习型教职工队伍为主体,树立“人人是学习之人”的新理念,形成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使创建活动融入到每个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二、共同愿景
实现“两个突破”(学校新课改和德育工作有所突破),确保“两个重点”(一是优化师资,狠抓学习;二是全力进行课改和德育工作,鼓励创新),坚持“三个推进”(一是整体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三是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美丽乡村校园的示范作用。
三、主要措施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共同愿景
1、建立健全创建学习型学校领导小组。
组长:田洪波
副组长:王晓玲
成员:张资生 田玉剑 唐汇政 向文艳 田志杰
同时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协作:
(1)办公室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调动积极性,全面兼管教师的岗位学习活动,并着重抓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2)工会着重抓好教师的学历进修,教师基本功的岗位再培。
(3)教务处抓好各年段、各教研组各项活动落实情况。
(4)总务处着重抓好学习资料、学习阵地、学习场所等各项硬件工作。
(5)教务处负责创建过程中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6)少先队组织大队、中队的队员参加平时的各种学习和文化活动。
2、确立学习与创新的目标和要求。营造浓厚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的氛围,增强教职员工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加快“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一支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业务素质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培养人才“立交桥”办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使之成为能沉着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充实、发展、超越自我的合格人才。
3、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满足每个师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要求教师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人人具有“工作即学习”的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实现新课改提出“六个改变”的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 建立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提高学习成效
1、设立固定的学习阵地和场所。图书室、校园网站、教育专刊、黑板报、宣传橱窗为固定的学习阵地;多功能教室、会议室等为固定的学习场所。
2、构建充足的学习资料和多元的学习渠道。学校构建充足的学习资料:(1)政治理论资料。主要包括十八大报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论述,《党章》,时事政治和中央、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2)文化业务资料。主要包括大专、本科教材,素质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理论,教育管理理论和教育政策法规。(3)现代科技资料。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同时采取“立足本校,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多元的学习渠道:(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素质;(2)加强师德学习,弘扬敬业爱岗;
(3)聆听专家讲座,树立教育新观;(4)学习新技术,探研新教法;
(5)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等。
3、举行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汇报会。学校每半年举行三次集中学习,分教研组学习,鼓励教师积极自主学习,形成一种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构建学习共享与互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团队学习
1、 弘扬学校团队精神:相信我能行,创新才最行。
2、营造学习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学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通行证,也是参与社会竞争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必需的能力。学校营造一个学习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是引导教师发展成功的有效手段。学校要努力变革教师的工作生活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创设“人人都在学”的环境,让每一个置身于学习组织的人都感受到学习是多么重要,进而形成一种内驱力,主动地学,自觉地学,使学习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他求新,我求新,人人在求新,加强教师学习、进修、培训工作,加速学习型、创造型教师队伍的形成,进而改变教育现状,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两个“三位一体”的学习信息交流系统
(1)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学习信息交流系统。一是健全完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沟通家庭、社区的教育机构,由30人左右组成,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探讨家庭教育方法,总结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反馈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教育的有关信息等。二是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分期分批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理
论辅导及咨询活动,与任课教师交流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掌握孩子的教育方法。三是开展“社区活动”。建立德育基地、组建“共建单位”、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争当文明小市民活动,深入社区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
(2)建立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的“三位一体”的学习信息交流系统。一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能将教学与学习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从而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其基本形式: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二是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内容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其基本形式:交谈,协作,帮助。三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邀请教研人员,科研人员给予理论指导,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其基本形式:学术专题讲座,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座谈)。
(四)、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教师的学习力和创造力
1、工作学习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及时了解国内外、省内外教育发展态势,强化教师忧患意识。经常组织教师观看教育电视频道,从网上了解名师、名校的成长
和发展过程,通报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省内外教育发展态势,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忧患意识,从而形成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理念。
(2)注重一专多能,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一专多能,必须成为学习型的教师。学校采取“兼顾特长,安排课程;规定任务,学习培训”等形式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3)培养中青年“学科名师”,发展后续力量。
一是充分发挥名师专业引领的榜样作用。对名师工作给予两优政策:即优先改善良好的教研环境,优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同时,给中青年教师压担子、结对子、冒尖子,使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二是要求教师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是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本科函授进修。
2、学习工作化,提升学校竞争力
(1)创设合作共享、团结互助的工作平台。教师相互交流,增进相互沟通和了解,促进相互学习与提高,合作共享,团结互助,共同成长。(2)挖掘个体潜质,提供心智完善的空间。充分尊重骨干教师和党员教师,变监督、安排为友善的合作、建议,积极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引导教师改善心智模式,注意系统思考,促使其全身心地投
入工作,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愉悦感和满足感。
(五)健全保障机制,落实各项学习活动
1、健全各项学习制度
为引导教师学习理论,追求知识,崇尚科学,提升素质,并形成学习型学校的雏形,学校建立健全五种学习制度:
〈1〉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组织学校行政、支委委员、工会委员、团支部委员、少先队总辅导员、年段长等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学校管理等。中心组成员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次彻底的反省、思考,对各自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寻求一个解决的方法。
〈2〉教学教研制度:每月一次全体教师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每单周五下午放学后为语、数、综合科教研组学习和活动时间。每单双周三下午放学后为全体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和活动时间。每周一次年级备课组学习活动。
〈3〉教与学的互动制度:通过公开课,行政随堂听课,检查教案等形式,落实教与学的互动,树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一理念。同时,学校邀请家长进课堂,促进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
〈4〉名师培养制度:坚持学校两年一度的学科名师选拔制度。实施“名师三优”措施,充分发挥名师专业引领的榜样作用。对名师工作室给予三优政策:即优先安排教研经费,优先改善良好的教研环境,优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同时实施“三子”工程:压担子、结对子、
冒尖子。通过举办教学比武、开展课题实验等形式给中青年教师压担子;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鼓励中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
〈5〉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制度:本着为学生一生奠基,为学生未来着想的理念,通过社会促动,老师推动,优生带动的办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引导学生达到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比”、“学”、“赶”、“帮”、“超”,定期举办各类各项比赛,表彰、激励优生,使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能达到“十会”:即会学习、会写字、会口语交际、会电脑、会画画、会唱歌、会打羽毛球球、会跳绳、会一种乐器、会英语对话。
2、建立奖惩制度
为保证创建活动的实效,学校将把创建学习型学校纳入学校校长和部门的目标管理中,建立创建学习型学校与班子成员、教师的考核、职评、任用、晋级、评优评先相结合制度,在“创建”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在年度教师工作考核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在“创建”活动中,对不主动参加或不参加者,分别在年度考核时给予扣分:(1)学校对规定学习活动缺席,每缺席一次扣0.1分(迟到、早退三次按一次缺席处理)。(2)教师听课任务按教育局统一要求,每少听一节扣0.2分。
3、建立健全竞争机制。
大力施行学年考核制度,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强化教师的学习
意识,促使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经常性的学习研究,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在创建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竞赛评比活动,以赛促学,以评促学。在实施创建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学习型年级、学习型部门、学习型个人的争创活动,提高教师学习争创的积极性。
4、设立宣传引导机制。
为了营造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良好学习氛围和舆论环境,办公室和工会要切实做好争创学习型学校工作的各种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报道“争创”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活动进展,为“争创”创设良好的校内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