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采用中国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就对外开放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对外贸易先是拉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之后则是缩小收入不平等。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有一定的作用,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具有拉大作用。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就今后发展对外开放与缩小收入不平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对外开放;收入不均等;实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理论界,开放和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一直是受国际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重视的问题,而其理论发展主要遵循于两条主线:一是国际贸易学中围绕Stolper―Samuelson定理(1941)所展开的研究;二是发展经济学中以Kuznets“倒U”假说(1955)为基础所展开的争论。 在实践中,上述两条研究主线分别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框架。其中,在国际贸易学中,关于居民收入分配变动趋势的研究主要以经济开放作为基本动力,依托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推崇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力量的Stolper―Samuelson定理。这一框架经过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李嘉图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以及新贸易理论的完善和发展,逐步确立了经济开放对于国内收入分配变动趋势影响的多元分析模型。而在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居民收入分配变动趋势的研究则主要以城乡二元经济转换作为基本动力,以Kuznets“倒U”假说(1955)为起点。 本文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学角度研究开放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标准的S-S定理告诉我们,对外开放可以提高一国相对充裕要素的收入。换言之,一国专业化生产的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其报酬将会提高,反之报酬将会降低。这样,对劳动力相对充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外开放从整体上可以提高本国劳动力的收入,因此,对外开放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的收入差距。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收入分配而言,对外开放可以降低技能型劳动力的收入,提高非技术型劳动力的收入,这有利于国内收入差距的缩小。以上两点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激励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居民收入渠道日益多元化,收入水平整体显著提高,人们生活不断改善。但是,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却出现了扩大化的趋势。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的数据,我国1998年的GINI系数就已经达到了0.40,进入世界上最不平等国家的行列,而1981年这一数据才只有0.28。这就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与中国对外开放有着怎样的联系?是不是因为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导致了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产生和加剧呢? 关于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收入分配效应这一问题,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展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由于选择的研究角度,应用的理论,选取的指标、数据以及实证方法的差异,迄今对于对外开放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仍未达成共识。如William R.Cline(1999)、Bloomington和Francois Neilson(2001)等人的研究表明经济开放将拉大一国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而G.S.Fields(1984)、ICC(2003)的研究成果却揭示经济开放可以改善一国的居民收入差距。魏尚进用1988-1993年中国100多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在城市水平上,对外开放降低了收入差距,但是文章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全国水平的数据反而呈现相反的趋势。何璋、覃东海(2003)论证指出中国以外贸依存度表示的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之间没有线性关系;赵莹(2003)的研究却得出贸易开放与收入分配之间高度相关,且贸易开放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的结论。 本文试图以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为切入点,通过计量经济研究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二、实证模型与分析 (一)模型建立和数据收集与整理 1.模型的建立及变量的选取 为系统考察对外贸易与中国收入差距的关系,本文选取了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85年一直到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较长时间的跨度,分析对外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的思路是以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为:全国基尼系数、城镇基尼系数、农村基尼系数和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比),并建立如下的多元回归方程:Disparity=α+β1Trade+β2Trade2+β3FDI+β4Edu+β5GDP+ε 其中TRADE为中国每年的外贸依存度,即用TRADE=进出口额/GDP来衡量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FDI为中国每年的外资依存度,即用实际利用外资额/GDP来衡量直接投资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GDP表示剔除价格因素后的每年GDP增长率,用来衡量经济发展和收入不平等的关系。EDU表示中国的教育情况。 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本文实证研究所主要采用的数据有以下几种:中国每年的外贸依存度、中国每年的外资依存度、中国每年GDP增长率、中国教育扩展程度、城乡收入之比以及基尼系数。 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是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6―2007各卷)与《中国对外贸易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而得。中国经济增长率数据来自《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年份。城乡收入之比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6―2007年各卷)原始数据计算而得。中国教育程度用中国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计算公式为:EDU=(识字很少的人数×1+小学的人数×6+初中的人数×9+高中的人数×12+大专及以上的人数×16)/全国总人数。由于我国的统计年鉴没有直接统计基尼系数,关于这方面的数据主要来自一些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学术专著。 (二)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以上的数据用EVIEWS3.0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 1.对外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来,变量TRADE、TRADE2系数t值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可调整拟合优度adjR2=0.926,说明在中国对外贸易是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TRADE的系数为正,而TRADE2的数为负,证明在中国对外贸易与城乡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变量FDI系数为正,且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实际利用的外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拉大作用。 2.对外开放对城镇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来,变量TRADE、TRADE2系数t值都在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可调整拟合优度adjR2=0.95,说明在中国对外贸易是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TRADE的系数为正,而TRADE2的数为负,证明在中国对外贸易与城镇内部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变量FDI系数为正,且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实际利用的外资对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具有拉大作用。 3.对外开放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贸易依存度与农村基尼系数正相关,而贸易依存度的平方项与农村基尼系数负相关,计量检验的结果较显著。外资依存度与农村基尼系数负相关,但这个系数并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随着贸易开放度的加大,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会增加,由于贸易依存度的平方项系数为负,表明有一拐点的存在,当开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开放则会降低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有一定的作用。
4.对外开放对全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来,变量TRAD系数t值在模型16、17中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而在模型19、20中,变量TRAD系数t值在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在中国对外贸易是影响全国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TRAD的系数为正,而TRAD2的数为负,倒“U”关系仍然存在。变量FDI系数为正,且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实际利用的外资对全国收入差距具有拉大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中国收入分配的政策思考 (一)加大贸易开放度 中国不应该因为前期对外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而否定对外开放的成就,而是应该更好的把握对外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已处于倒“U”型右边的机遇,加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以促使经济的市场化。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结论,对模型2、模型7、模型12、模型17一阶求导可以获得贸易依存度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的拐点值分别为:0.59、0.53、0.56、0.59,结合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有关数据,我国实际上在2004年就已经超过了上述拐点值,进一步的加大贸易开放只会逐渐缩小我们的收入不平等状况。 (二)调整引进外资的流向 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会增加熟练工人的收入,减少非熟练工人的收入,从而增加收入不平等,而本文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由于我国FDI存在的地域差异性,FDI的流入提高了收入不平等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参与资本全球化的进程,而是我们在引进FDI的时候要注意FDI的流向性,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政策倾斜,如税收优惠,加强中西部的基础建设等措施,使FDI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流动,充分挖掘这些地区的人力和自然资源,提高这些地区的经济效益,从而改善居民的收入分配。 (三)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主要是使得人人都可以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获得其在经济产出中应得的份额,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观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首先,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打破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其次,改变教育机会不均,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为缩小差距,要求改变目前教育机会不均的现状,大力发展落后、贫穷地区的教育事业,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可获得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再次,加强不同地区间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Fishcher,Ronald.The evolution of inequality after trade liberalization.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2001,66:555-579. [2]Savvides,Andreas.Trade policy and income inequality: new evidence.Economics Letters[J],1998,61:365-377. [3]Wei,Shangjin,Wu Yi.Globalization and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NBER Working Paper[C],2002.8611. [4][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经济科学译丛).83-87. [5]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管理世界(月刊)[J],2004(6):53-58. [6]戴枫.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研究[J],2005(10):39-46. [7]王少瑾.对外开放与我国的收入不平等――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J],2007(4):16-20. [8]徐水安.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收入分配的演变.世界经济文汇[J],2003(4):44-54.
摘要 本文采用中国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就对外开放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对外贸易先是拉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之后则是缩小收入不平等。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有一定的作用,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具有拉大作用。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就今后发展对外开放与缩小收入不平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对外开放;收入不均等;实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理论界,开放和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一直是受国际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重视的问题,而其理论发展主要遵循于两条主线:一是国际贸易学中围绕Stolper―Samuelson定理(1941)所展开的研究;二是发展经济学中以Kuznets“倒U”假说(1955)为基础所展开的争论。 在实践中,上述两条研究主线分别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框架。其中,在国际贸易学中,关于居民收入分配变动趋势的研究主要以经济开放作为基本动力,依托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推崇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力量的Stolper―Samuelson定理。这一框架经过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李嘉图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以及新贸易理论的完善和发展,逐步确立了经济开放对于国内收入分配变动趋势影响的多元分析模型。而在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居民收入分配变动趋势的研究则主要以城乡二元经济转换作为基本动力,以Kuznets“倒U”假说(1955)为起点。 本文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学角度研究开放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标准的S-S定理告诉我们,对外开放可以提高一国相对充裕要素的收入。换言之,一国专业化生产的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其报酬将会提高,反之报酬将会降低。这样,对劳动力相对充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外开放从整体上可以提高本国劳动力的收入,因此,对外开放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的收入差距。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收入分配而言,对外开放可以降低技能型劳动力的收入,提高非技术型劳动力的收入,这有利于国内收入差距的缩小。以上两点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激励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居民收入渠道日益多元化,收入水平整体显著提高,人们生活不断改善。但是,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却出现了扩大化的趋势。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的数据,我国1998年的GINI系数就已经达到了0.40,进入世界上最不平等国家的行列,而1981年这一数据才只有0.28。这就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与中国对外开放有着怎样的联系?是不是因为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导致了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产生和加剧呢? 关于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收入分配效应这一问题,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展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由于选择的研究角度,应用的理论,选取的指标、数据以及实证方法的差异,迄今对于对外开放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仍未达成共识。如William R.Cline(1999)、Bloomington和Francois Neilson(2001)等人的研究表明经济开放将拉大一国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而G.S.Fields(1984)、ICC(2003)的研究成果却揭示经济开放可以改善一国的居民收入差距。魏尚进用1988-1993年中国100多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在城市水平上,对外开放降低了收入差距,但是文章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全国水平的数据反而呈现相反的趋势。何璋、覃东海(2003)论证指出中国以外贸依存度表示的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之间没有线性关系;赵莹(2003)的研究却得出贸易开放与收入分配之间高度相关,且贸易开放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的结论。 本文试图以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为切入点,通过计量经济研究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二、实证模型与分析 (一)模型建立和数据收集与整理 1.模型的建立及变量的选取 为系统考察对外贸易与中国收入差距的关系,本文选取了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85年一直到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较长时间的跨度,分析对外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的思路是以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为:全国基尼系数、城镇基尼系数、农村基尼系数和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比),并建立如下的多元回归方程:Disparity=α+β1Trade+β2Trade2+β3FDI+β4Edu+β5GDP+ε 其中TRADE为中国每年的外贸依存度,即用TRADE=进出口额/GDP来衡量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FDI为中国每年的外资依存度,即用实际利用外资额/GDP来衡量直接投资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GDP表示剔除价格因素后的每年GDP增长率,用来衡量经济发展和收入不平等的关系。EDU表示中国的教育情况。 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本文实证研究所主要采用的数据有以下几种:中国每年的外贸依存度、中国每年的外资依存度、中国每年GDP增长率、中国教育扩展程度、城乡收入之比以及基尼系数。 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是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6―2007各卷)与《中国对外贸易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而得。中国经济增长率数据来自《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年份。城乡收入之比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6―2007年各卷)原始数据计算而得。中国教育程度用中国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计算公式为:EDU=(识字很少的人数×1+小学的人数×6+初中的人数×9+高中的人数×12+大专及以上的人数×16)/全国总人数。由于我国的统计年鉴没有直接统计基尼系数,关于这方面的数据主要来自一些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学术专著。 (二)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以上的数据用EVIEWS3.0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 1.对外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来,变量TRADE、TRADE2系数t值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可调整拟合优度adjR2=0.926,说明在中国对外贸易是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TRADE的系数为正,而TRADE2的数为负,证明在中国对外贸易与城乡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变量FDI系数为正,且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实际利用的外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拉大作用。 2.对外开放对城镇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来,变量TRADE、TRADE2系数t值都在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可调整拟合优度adjR2=0.95,说明在中国对外贸易是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TRADE的系数为正,而TRADE2的数为负,证明在中国对外贸易与城镇内部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变量FDI系数为正,且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实际利用的外资对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具有拉大作用。 3.对外开放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贸易依存度与农村基尼系数正相关,而贸易依存度的平方项与农村基尼系数负相关,计量检验的结果较显著。外资依存度与农村基尼系数负相关,但这个系数并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随着贸易开放度的加大,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会增加,由于贸易依存度的平方项系数为负,表明有一拐点的存在,当开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开放则会降低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有一定的作用。
4.对外开放对全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来,变量TRAD系数t值在模型16、17中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而在模型19、20中,变量TRAD系数t值在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在中国对外贸易是影响全国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TRAD的系数为正,而TRAD2的数为负,倒“U”关系仍然存在。变量FDI系数为正,且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实际利用的外资对全国收入差距具有拉大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中国收入分配的政策思考 (一)加大贸易开放度 中国不应该因为前期对外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而否定对外开放的成就,而是应该更好的把握对外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已处于倒“U”型右边的机遇,加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以促使经济的市场化。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结论,对模型2、模型7、模型12、模型17一阶求导可以获得贸易依存度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的拐点值分别为:0.59、0.53、0.56、0.59,结合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有关数据,我国实际上在2004年就已经超过了上述拐点值,进一步的加大贸易开放只会逐渐缩小我们的收入不平等状况。 (二)调整引进外资的流向 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会增加熟练工人的收入,减少非熟练工人的收入,从而增加收入不平等,而本文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由于我国FDI存在的地域差异性,FDI的流入提高了收入不平等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参与资本全球化的进程,而是我们在引进FDI的时候要注意FDI的流向性,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政策倾斜,如税收优惠,加强中西部的基础建设等措施,使FDI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流动,充分挖掘这些地区的人力和自然资源,提高这些地区的经济效益,从而改善居民的收入分配。 (三)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主要是使得人人都可以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获得其在经济产出中应得的份额,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观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首先,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打破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其次,改变教育机会不均,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为缩小差距,要求改变目前教育机会不均的现状,大力发展落后、贫穷地区的教育事业,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可获得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再次,加强不同地区间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Fishcher,Ronald.The evolution of inequality after trade liberalization.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2001,66:555-579. [2]Savvides,Andreas.Trade policy and income inequality: new evidence.Economics Letters[J],1998,61:365-377. [3]Wei,Shangjin,Wu Yi.Globalization and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NBER Working Paper[C],2002.8611. [4][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经济科学译丛).83-87. [5]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管理世界(月刊)[J],2004(6):53-58. [6]戴枫.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研究[J],2005(10):39-46. [7]王少瑾.对外开放与我国的收入不平等――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J],2007(4):16-20. [8]徐水安.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收入分配的演变.世界经济文汇[J],2003(4):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