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波长

可见光波长

2006-12-18 19:08

可见光波长

光色

红(Red)

橙(Orange)

黄(Yellow)

绿(Green)

青(Cyan)

蓝(Blue)

紫(Violet) 波长λ(nm)

780~630 630~600 600~570 570~500 500~470 470~420 420~380 代表波长 700 620 580 550 500 470 420

物体的颜色

人们感知的物体颜色涉及到色彩学、光学、化学及生理学等不同学科。

1、 光的色学性质

1666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第一个揭示了光的色学性质和颜色的秘密。他用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各种颜色的混合光,并发现光的颜色决定于光的波长。下表列出了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光的颜色。

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

为对光的色学性质研究方便,将可见光谱围成一个圆环,并分成九个区域(见图),称之为颜色环。颜色环上数字表示对应色光的波长,单位为纳米( nm),颜色环上任何两个对顶位置扇形中的颜色,互称为补色。例如,蓝色( 435 ~ 480nm )的补色为黄色( 580 ~ 595nm )。通过研究发现色光还具有下列特性:( l )互补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得到的是白光。同理,青光和橙光混合得到的也是白光;( 2 )颜色环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甚至可以从次近邻的两种单色光混合复制出来。如黄光和红光混合得到橙光。较为典型的是红光和绿光混合成为黄光;( 3 )如果在颜色环上选择三种独立的单色光。就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色调。这三种单色光称为三原色光。光学中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这里应注意,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但是,三原色的选择完全是任意的;( 4 )当太阳

光照射某物体时,某波长的光被物体吸取了,则物体显示的颜色(反射光)为该色光的补色。如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对,若物体吸取了波长为 400 ~ 435ntn 的紫光,则物体呈现黄绿色。这里应该注意:有人说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了这种颜色的光。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比如黄绿色的树叶,实际只吸收了波长为 400 ~ 435urn 的紫光,显示出的黄绿色是反射的其它色光的混合效果,而不只反射黄绿色光。

2、 人的色觉特点

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到人眼视网膜上,将给大脑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色觉。人们就是凭自己的色觉来辨别物体的颜色,一般人的眼睛可分辨 120 多种颜色,如果在不同颜色的相互补充、相互衬托之下,有经验的人可分辨 13000 多种颜色。人眼为什么能分辨这么多种颜色呢?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眼中的锥状辨色细胞有三种,每一种细胞擅长接收一种颜色的光,但对可见光内所有波长的光也能发生程度不同的反应。这三种锥状辨色细胞分别对红、绿、蓝色光最敏感。因此,人们选择这三种颜色作为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也是根据上述理论制成的彩色显示过程。

当眼睛接受了混合光之后,三种色觉细胞都按自己的规律兴奋起来;产生三种视觉信号。经视神经传到大脑,但是,大脑对每一个单独信号并不感兴趣,而是把它们总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色觉,这就是人们感觉到的所接收混合光的颜色。根据人的色觉特点,当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千变万化的比例混合时,就会使人感觉到千差万别的颜色。

3、 光和物体的颜色

我们知道,在没有光线的暗室中,或在漆黑的夜里,谁也无法辨认出物体的颜色,只有在光照射下。物体的颜色才能为人眼所见。所以,物体的颜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大脑对投射在视网膜上不同波长光线进行辨认的结果。

我们日常所说物体的颜色,是指在日常环境里太阳光照射时物体所呈现的颜色。称之为物体的本色,在特殊环境里物体呈现的颜色,称之为衍生色。例如,在阳光照射下树叶呈绿色,这是其本色,而在红光照射下,这一 “绿色”的树叶呈现黑色,改用紫外线照射时,它又呈火红色,这后两种颜色是衍生色。一个物体的本色只有一个,而衍生色可有几个,故我们说物体的颜色时,若不作特殊说明即指物体的本色。

物体的颜色决定于它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实质上决定于物质的结构,不同的物质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能力不同。我们知道:光是由光子组成的。不同波长的光由不同能量的光子组成。波长 λ和能量 E 间的关系为 E=hc/λ,式中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当光子射到物体上时,某波长的光子能量与物质内原子的振动能,或电子发生跃迁时所需能量相同时,就易被物质吸收,其它波长的光就不易被吸收。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就造成了各自的颜色。对同一种物质,改变其内部结构时,颜色也会改变。如碘化汞在正方晶系时呈红色,而加温到 127 ℃使晶形转变为斜方晶系时却成蓝色。这主要因物质结构的改变,对光的选择吸收也发生了改变。人们已根据这一点,制成了变色涂料等物质。另外,如溶剂、荧光等也会影物质的颜色,这里不再赘述。

可见光波长

2006-12-18 19:08

可见光波长

光色

红(Red)

橙(Orange)

黄(Yellow)

绿(Green)

青(Cyan)

蓝(Blue)

紫(Violet) 波长λ(nm)

780~630 630~600 600~570 570~500 500~470 470~420 420~380 代表波长 700 620 580 550 500 470 420

物体的颜色

人们感知的物体颜色涉及到色彩学、光学、化学及生理学等不同学科。

1、 光的色学性质

1666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第一个揭示了光的色学性质和颜色的秘密。他用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各种颜色的混合光,并发现光的颜色决定于光的波长。下表列出了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光的颜色。

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

为对光的色学性质研究方便,将可见光谱围成一个圆环,并分成九个区域(见图),称之为颜色环。颜色环上数字表示对应色光的波长,单位为纳米( nm),颜色环上任何两个对顶位置扇形中的颜色,互称为补色。例如,蓝色( 435 ~ 480nm )的补色为黄色( 580 ~ 595nm )。通过研究发现色光还具有下列特性:( l )互补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得到的是白光。同理,青光和橙光混合得到的也是白光;( 2 )颜色环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甚至可以从次近邻的两种单色光混合复制出来。如黄光和红光混合得到橙光。较为典型的是红光和绿光混合成为黄光;( 3 )如果在颜色环上选择三种独立的单色光。就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色调。这三种单色光称为三原色光。光学中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这里应注意,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但是,三原色的选择完全是任意的;( 4 )当太阳

光照射某物体时,某波长的光被物体吸取了,则物体显示的颜色(反射光)为该色光的补色。如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对,若物体吸取了波长为 400 ~ 435ntn 的紫光,则物体呈现黄绿色。这里应该注意:有人说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了这种颜色的光。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比如黄绿色的树叶,实际只吸收了波长为 400 ~ 435urn 的紫光,显示出的黄绿色是反射的其它色光的混合效果,而不只反射黄绿色光。

2、 人的色觉特点

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到人眼视网膜上,将给大脑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色觉。人们就是凭自己的色觉来辨别物体的颜色,一般人的眼睛可分辨 120 多种颜色,如果在不同颜色的相互补充、相互衬托之下,有经验的人可分辨 13000 多种颜色。人眼为什么能分辨这么多种颜色呢?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眼中的锥状辨色细胞有三种,每一种细胞擅长接收一种颜色的光,但对可见光内所有波长的光也能发生程度不同的反应。这三种锥状辨色细胞分别对红、绿、蓝色光最敏感。因此,人们选择这三种颜色作为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也是根据上述理论制成的彩色显示过程。

当眼睛接受了混合光之后,三种色觉细胞都按自己的规律兴奋起来;产生三种视觉信号。经视神经传到大脑,但是,大脑对每一个单独信号并不感兴趣,而是把它们总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色觉,这就是人们感觉到的所接收混合光的颜色。根据人的色觉特点,当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千变万化的比例混合时,就会使人感觉到千差万别的颜色。

3、 光和物体的颜色

我们知道,在没有光线的暗室中,或在漆黑的夜里,谁也无法辨认出物体的颜色,只有在光照射下。物体的颜色才能为人眼所见。所以,物体的颜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大脑对投射在视网膜上不同波长光线进行辨认的结果。

我们日常所说物体的颜色,是指在日常环境里太阳光照射时物体所呈现的颜色。称之为物体的本色,在特殊环境里物体呈现的颜色,称之为衍生色。例如,在阳光照射下树叶呈绿色,这是其本色,而在红光照射下,这一 “绿色”的树叶呈现黑色,改用紫外线照射时,它又呈火红色,这后两种颜色是衍生色。一个物体的本色只有一个,而衍生色可有几个,故我们说物体的颜色时,若不作特殊说明即指物体的本色。

物体的颜色决定于它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实质上决定于物质的结构,不同的物质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能力不同。我们知道:光是由光子组成的。不同波长的光由不同能量的光子组成。波长 λ和能量 E 间的关系为 E=hc/λ,式中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当光子射到物体上时,某波长的光子能量与物质内原子的振动能,或电子发生跃迁时所需能量相同时,就易被物质吸收,其它波长的光就不易被吸收。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就造成了各自的颜色。对同一种物质,改变其内部结构时,颜色也会改变。如碘化汞在正方晶系时呈红色,而加温到 127 ℃使晶形转变为斜方晶系时却成蓝色。这主要因物质结构的改变,对光的选择吸收也发生了改变。人们已根据这一点,制成了变色涂料等物质。另外,如溶剂、荧光等也会影物质的颜色,这里不再赘述。


相关文章

  • 第7章-热辐射的基本定律1
  • 第七章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在工程技术中,在日常生活中,辐射换热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太阳对大地的照射是最常见的辐射现象.高炉中灼热的火焰会烘烤得人们难以忍受'太阳对人造卫星的辐射,会使卫星的朝阳面的温度明显地高于卫星背阳面的温度:高温发动机部件 ...查看


  • 遥感知识点
  • 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是横波 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子性(如光与物质作用时表现出的粒子性,如光的发射.吸收.散射) . 波动性:电磁波是以波动的形式在空 ...查看


  • 北京市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分类汇编(光的本性)
  • 北京市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分类汇编 (十二) 光的本性 一.光的干涉和衍射 1.(92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_________性,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__________性. 2.(94A)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下列哪些事例可以用到 ...查看


  • 什么是"丁达尔效应"?
  • kxue555 |  | 2013-03-12 18:20 网上最近爆出了一系列阳光穿过树林集成光束的美丽图片,造成如此美丽景象的都是因为光线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结果,那么,什么是"丁达尔效应"呢? ...查看


  •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 遥感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过程中吸收和散射很小,透射率很高的波段. ...查看


  • 大学物理答案(湖南大学版)
  • 第7章 光的衍射 7.1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为a =0. 15mm 的单缝上.缝后有焦距为f =400mm 的凸透镜,在其焦平面上放置观察屏幕.现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8mm ,则入射光的波长为λ=? 解: ...查看


  • 2.4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规范训练(鲁科版选修3-5)
  • 第4节 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 (时间:60分钟) 知识点一 光谱及光谱分析 1.通过光栅或棱镜获得物质发光的光谱是 A.按光子的频率顺序排列 B.按光子的质量大小排列 C.按光子的速度大小排列 D.按光子的能量大小排列 解析 由于光谱是将光 ...查看


  • 仪器分析7
  • 化学化工学院 仪器分析 课题名称: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研究报告 任课教师: 刘书妤 姓名/学号: 张祺祺/0411112J2 所学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紫外分光光度计 一.简介 中文名称:紫外分光光度计. 英文名称:ultraviolet ...查看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1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广泛用于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选择性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好等特点.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