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幽默 孔子吃饭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 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 于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 孙中山联惊张之洞 光绪年间,孙中山出国留学归来,路过湖北武昌总督府,想见见湖广总督张之洞,请他开设医院,为人民除病造福。走到门前,他便递上名片,上写:“学者求见之洞兄。”门官忙把名片呈上,当时张之洞午饭方罢,踞足而坐,态度傲慢。他问门官:“来者何人?”门官答道:“是一儒生。”张之洞也不发话,令人拿来纸笔,在纸上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上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笔妄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个上联,孙中山看了微微一笑,让门官拿来纸笔,在纸上也写了一行字,请门官呈去。张之洞一看,这是针对上联而写的下联,:“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见此,不觉暗暗吃惊,来人名气不大,口气却不小,连忙传令打开中门出来迎接。 李鸿章看球赛 清代的洋务派大臣李鸿章出使伦敦,英方请他去观看一场足球赛,看了半场,他问陪同的勋爵、子爵们:“那些汉子,踢来踢去,什么意思?何不每人给一个球,省得去抢?”主人解释:“这是比赛,而且他们不是汉子,他们是绅士,是贵族。”李氏摇摇头说:“既是有身份的人,为什么自已来?何不雇些佣人去踢?谬误哉!谬误哉!” 张作霖手黑 一次,张作霖应日本人“邀请”出席酒会。大帅威风凛凛,派头十足。在场的日本人大为不快,认为张作霖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竟敢在皇军面前不可一世,简直是对大日本帝国的挑衅,非当众羞辱他一番不可。 酒过三巡,一个日本人捧着笔墨、纸张,定要张作霖当堂表演书法,实际上想“逼”他当众出丑。不料张作霖竟毫不推辞,接过笔一挥而就,又旁若无人地回到自已的席位上。 张作霖在纸上写了个斗大的“虎”字,落款为“张作霖手黑”。见了落款,在场的日本人都自呜得意,而中国人却大惊失色。再看张作霖,却正和他所书的“虎”字一样,正虎虎眈眈地注视着日本人的动向。这时秘书凑近他小声说:“大帅,您的落款“手墨”的'墨’下面
丢了'土’成了'黑’了。”张作霖听了,两眼一瞪,大声骂道:“你懂个屁!谁不知道在'黑’字下面加'土’念'墨’?我这是写给谁的?我这是'寸土不让’!” 那些日本人顿时瞠目结舌,而在座的中国人个个扬眉吐气,无比自豪。 恩来幽默二则 (一)马路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美国某记者心怀叵测地向周恩来总理发问:“总理阁下,中国的路明明是人走的,为什么称它为马路?” 总理不假思索,诙谐地答道:“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啊,按照中国的习惯,简称为'马路’。” 这个记者一时语塞,但心犹不甘,停了一会儿仍以挑衅的口吻说:“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低着头呢?” 总理看了这个记者,然后以外交家的风度,不紧不慢地说:“这有什么奇怪?我们走的是上坡路啊,当然要低着头。你们走下坡路可就不一样啦。” (二)派克钢笔 周恩来总理接待记者来访。一美国记者发觉总理的一支派克钢笔。便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总理阁下,连阁下也拥有一支派克钢笔,是否说明中国人喜欢我们美国的钢笔呢?”这问题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周恩来一听,顺手拿起派克钢笔,意味深长地笑了一笑:“说来话长啊!这支钢笔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他是这是抗美战争的战利品。我是不习惯收礼的可朋友说这个特殊的纪念品,它能让我们想起那并肩战斗的年代。这样,我便有了一支贵国的钢笔。” 孙中山的幽默 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一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动失败后,转移到上海重振旗鼓,等侯时机东山再起。有一天,几个革命同志闲来无聊,凑了4个人要麻将娱乐。不巧,被孙中山撞见了。他们自知犯错,一阵惊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面对如此尴尬场面,孙中山不但继续叫他们打下去,而且还笑着 说:“打吧,打麻将很像我们革命起义,这一局输了没啥关系,可寄希望于下一局,永远充满了机会,永远充满了希望。”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一定会惩罚你的!”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
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陈毅的幽默二则 (一) 建国初期,陈毅(1901一1972年)在上海任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安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上台便说道:“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立刻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扎’!这真挚的感情和即兴的幽默,使全场听众为之动容。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斯大林:两个指头的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苏联军民英勇抗击德国法西斯入侵的斯大林对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举动十分不满。适逢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莫斯科,斯大林邀丘吉尔给苏联将领讲话。丘吉尔一登台,就伸出两个指头,一时掌声雷动。随后,丘吉尔用英语解释两个指头代表英语“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即表示胜利之意。台下掌声再起,经久不息。 下台后,丘吉尔对斯大林说:“贵国军官水来真高,他们的英语都很好,我一伸两个指头,他们立刻知道是“V”,表示胜利之意。” 斯大林说:“他们看见你伸出两个指头,以为你是要开辟第二战场呢!” 16、“什么是赤壁之战?” 学生:“老师,什么是赤壁之战?” 老师:“赤臂嘛,就是光着膀子,赤壁之战,自然就是光着膀子打仗了。” 15、历史故事 小明老是缠著爸爸要他说历史故事给听。 一天,小明又说:『爸爸,讲历史故事给人家听嘛!』 爸爸:『好~~从前,有一只青蛙…。』 小明:『唉呀!人家要听历史故事啦!!』 爸爸:『好~~在宋朝,有一只青蛙…。』 14、武侠迷 高二那年考历史, 有一道题目是: 阿拉伯第一部药学巨著是_________ 一个同学后来得了0分, 据说是因为他的答案是.... 葵花宝典.... 13、历史考题 历史期末考时,有一题填充题: 「黄帝建都『有熊』 尧建都『 』 舜建都
『 』」 结果一名学生,竟然写出以下的答案: 黄帝建都『有熊』 尧建都『有狮子』 舜建都『有老虎』」 12、有权利保持沉默 上美国史的第一天,教授指定学生读五章关於公民权利的课文。 第二天,他叫一个同学说出十项公民权利,那同学没回应。 教授说∶「好吧,就列举五项好了。」学生仍不出声。 教授只好无可奈何地说∶「只要讲出你身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就好了。」 该生回答∶「我有权利保持沉默。」 11、四大发明 老师问小麦中国四大发明是什麽? 小麦想了想答:「粥、粉、面、饭。」 老师也想了想,说:「唉.........算你对啦。」 10、计算机将改写历史 有一所大学举行篮球赛,上届的冠军历史系队和亚军计算机队进入决赛。赛前两队各自贴 出海报,以助声威。历史系贴出的海报是:“历史证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计算 机系贴出的海报是:“舆论公认:计算机将改写历史!” 9、历史 伯母: "吉米这次历史考试成绩怎样?" 母亲: "很遗憾,一点儿也不好.但这 不能怪他,他们问的全是这可怜的孩子出 生以前的事." 8、哭笑不得 有一次,弟弟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问他:“谁是路易十四?” 他答:“路易 十四不就是路易十加路易四吗!” 老师听后几乎给气炸了,没好气地道:“你怎么不说是路易七乘路易二呢?” 哪知道弟弟不假思索便说:“老师,从数学来说,路易七乘路易二应是路易平方十四,因此你错了。” 老师为之结舌,哭笑不得。 7、成功之母 有一天,历史教师在上课.教师问同学:"谁能讲出历史上的郑成功是 何许人?" 有位学生站起来说:"郑成功是何许人我不清楚, 可我知道谁是 他的母亲!" 教师说:"你怎么知道他的亲?" 学生说:"是的,他的母亲叫"失 败"!老师不是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6、成为历史 历史老师:为什么早退? 八力:我有一个重要的约会。 历史老师:历史重要还是女友重要? 八力:如果我再迟到,她就要成为历史了!!! 历史老师:@##$%%^ 5、拿破仑的椅子 有一群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小伟明在四处参观後觉得很累便坐在一张椅子上。 老师从博物馆的解说员身後惊讶地看见了,幸好解说员尚未看到。老师生气地小声的对伟明说:快起来!你疯啦?那是拿破仑的椅子啊! 啊,老师,可是我的脚实在好酸喔! 如果他来了,我马上就起来,让位给他!伟明说道。 4、重 演 “老师,我儿子历史考得怎么样?我当初上学时可不喜欢这门课。” “哪您当时历史课的考试成绩如何?” “考了个不及格。” “我想,历史在重演。” 3、多少次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西班牙在十五世纪发生了多少次战争?”
“六次。”一个学生很快就答出来了。 “哪六次?”老师又问。 “第 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 2、兄弟我… 国父说:五权宪法乃兄弟我所独创,………。 某次考三民主义时…。题目问:五权宪法是()所独创。某生回答(兄弟我)… 1、在这里不正确 我同学在一次历史考试中做一道题时发现他完全忘了, 于是他就写下"毛泽东万岁"...... 结果考卷发下来时发现旁边打了一个叉,又涂掉了,加了 一句评语"在这里不正确"...... 1、历史老师说: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可以记为“喊赵薇 去演戏!”(韩赵魏楚燕齐) 2、历史老师:原始人决不把他的名字告诉你,因为怕你用符咒害他。对你的问题不会正面拒绝,但会逃避作答。 讲到这儿,看到一个学生正在埋头看报,便问:坐在后排看报的同学叫什么名字? 那学生说:谁,您指我吗? 历史老师:我说的没错吧! (1)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可谐音为“一把司令”(玩扑克的都知道) (2)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1894年。可谐音为“一拔就死”。 美苏冷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冷战”这一概念,我是这样打比方的。两同学动手打起架来,你一巴掌我一脚,我们暂叫它“热战”,后经老师和同学的劝解,表面和好,但是心里还是耿耿于怀,两人不说话,一幅“老死不相往来”的恣态,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同学的状态称为“冷战”。 在讲大跃进时,为了让同学们准确理解大跃进的错误的本质,我先从大跃进的现象入手,边配合图片,边用夸张的语气念了一首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学生脸上洋溢笑容,顺势我问学生:“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芝麻和南瓜呢?”,学生齐声说:“没有!”,我告诉学生:“当时类似的宣传画和歌谣是相当普遍的,请问这样的宣传反应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是什么?”由此,学生探究的欲望一下子被激了起来。 “工农武装割据”一目的时候,想到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井冈山根据地之于部队,就像屁股之于人一样”。发现这个看似不雅的比喻揭示了一个不俗的真理,即红军不能一直处在游动作战中,需要像人一样坐下来休息,革命力量才能发展壮大。 看到有一位同学酣然入眠,影响课堂纪律。突然记得英国著名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一个故事。于是我夸张地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觉,他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我看,咱班有的
同学的觉有可能一半会在教室里睡。”同学们哈哈大笑,那位同学一下子醒来。我又说:“温斯顿·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我看,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 讲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让学生阅读和分析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点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我说:“同学们,当时的中国有没有资产阶级政权?”学生说:“有,中华民国。”我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政权,但袁世凯当权后还能不能算是资产阶级政权呢?”经过我的提示,学生分析出袁世凯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我若有所获地说:“所以革命目标的制定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可以说是——‘跑偏了’。”学生大笑。 当分析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时,我问:“同学们,这里的‘鞑虏’是指谁?”结果有部分学生说是帝国主义,我说不对。学生认识到应该是指清王朝即满洲贵族。于是我接着问:“这条纲领里有没有体现反帝的意思呢?”学生说没有。我于是再问:“请大家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想想?”结果有部分学生说:“因为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工具,所以纲领应该有反帝的倾向。”于是我学着赵本山的语气说“这个可以有”。学生捧腹之余,也深刻理解纲领的本质内涵。
历史幽默 孔子吃饭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 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 于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 孙中山联惊张之洞 光绪年间,孙中山出国留学归来,路过湖北武昌总督府,想见见湖广总督张之洞,请他开设医院,为人民除病造福。走到门前,他便递上名片,上写:“学者求见之洞兄。”门官忙把名片呈上,当时张之洞午饭方罢,踞足而坐,态度傲慢。他问门官:“来者何人?”门官答道:“是一儒生。”张之洞也不发话,令人拿来纸笔,在纸上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上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笔妄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个上联,孙中山看了微微一笑,让门官拿来纸笔,在纸上也写了一行字,请门官呈去。张之洞一看,这是针对上联而写的下联,:“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见此,不觉暗暗吃惊,来人名气不大,口气却不小,连忙传令打开中门出来迎接。 李鸿章看球赛 清代的洋务派大臣李鸿章出使伦敦,英方请他去观看一场足球赛,看了半场,他问陪同的勋爵、子爵们:“那些汉子,踢来踢去,什么意思?何不每人给一个球,省得去抢?”主人解释:“这是比赛,而且他们不是汉子,他们是绅士,是贵族。”李氏摇摇头说:“既是有身份的人,为什么自已来?何不雇些佣人去踢?谬误哉!谬误哉!” 张作霖手黑 一次,张作霖应日本人“邀请”出席酒会。大帅威风凛凛,派头十足。在场的日本人大为不快,认为张作霖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竟敢在皇军面前不可一世,简直是对大日本帝国的挑衅,非当众羞辱他一番不可。 酒过三巡,一个日本人捧着笔墨、纸张,定要张作霖当堂表演书法,实际上想“逼”他当众出丑。不料张作霖竟毫不推辞,接过笔一挥而就,又旁若无人地回到自已的席位上。 张作霖在纸上写了个斗大的“虎”字,落款为“张作霖手黑”。见了落款,在场的日本人都自呜得意,而中国人却大惊失色。再看张作霖,却正和他所书的“虎”字一样,正虎虎眈眈地注视着日本人的动向。这时秘书凑近他小声说:“大帅,您的落款“手墨”的'墨’下面
丢了'土’成了'黑’了。”张作霖听了,两眼一瞪,大声骂道:“你懂个屁!谁不知道在'黑’字下面加'土’念'墨’?我这是写给谁的?我这是'寸土不让’!” 那些日本人顿时瞠目结舌,而在座的中国人个个扬眉吐气,无比自豪。 恩来幽默二则 (一)马路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美国某记者心怀叵测地向周恩来总理发问:“总理阁下,中国的路明明是人走的,为什么称它为马路?” 总理不假思索,诙谐地答道:“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啊,按照中国的习惯,简称为'马路’。” 这个记者一时语塞,但心犹不甘,停了一会儿仍以挑衅的口吻说:“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低着头呢?” 总理看了这个记者,然后以外交家的风度,不紧不慢地说:“这有什么奇怪?我们走的是上坡路啊,当然要低着头。你们走下坡路可就不一样啦。” (二)派克钢笔 周恩来总理接待记者来访。一美国记者发觉总理的一支派克钢笔。便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总理阁下,连阁下也拥有一支派克钢笔,是否说明中国人喜欢我们美国的钢笔呢?”这问题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周恩来一听,顺手拿起派克钢笔,意味深长地笑了一笑:“说来话长啊!这支钢笔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他是这是抗美战争的战利品。我是不习惯收礼的可朋友说这个特殊的纪念品,它能让我们想起那并肩战斗的年代。这样,我便有了一支贵国的钢笔。” 孙中山的幽默 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一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动失败后,转移到上海重振旗鼓,等侯时机东山再起。有一天,几个革命同志闲来无聊,凑了4个人要麻将娱乐。不巧,被孙中山撞见了。他们自知犯错,一阵惊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面对如此尴尬场面,孙中山不但继续叫他们打下去,而且还笑着 说:“打吧,打麻将很像我们革命起义,这一局输了没啥关系,可寄希望于下一局,永远充满了机会,永远充满了希望。”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一定会惩罚你的!”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
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陈毅的幽默二则 (一) 建国初期,陈毅(1901一1972年)在上海任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安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上台便说道:“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立刻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扎’!这真挚的感情和即兴的幽默,使全场听众为之动容。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斯大林:两个指头的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苏联军民英勇抗击德国法西斯入侵的斯大林对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举动十分不满。适逢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莫斯科,斯大林邀丘吉尔给苏联将领讲话。丘吉尔一登台,就伸出两个指头,一时掌声雷动。随后,丘吉尔用英语解释两个指头代表英语“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即表示胜利之意。台下掌声再起,经久不息。 下台后,丘吉尔对斯大林说:“贵国军官水来真高,他们的英语都很好,我一伸两个指头,他们立刻知道是“V”,表示胜利之意。” 斯大林说:“他们看见你伸出两个指头,以为你是要开辟第二战场呢!” 16、“什么是赤壁之战?” 学生:“老师,什么是赤壁之战?” 老师:“赤臂嘛,就是光着膀子,赤壁之战,自然就是光着膀子打仗了。” 15、历史故事 小明老是缠著爸爸要他说历史故事给听。 一天,小明又说:『爸爸,讲历史故事给人家听嘛!』 爸爸:『好~~从前,有一只青蛙…。』 小明:『唉呀!人家要听历史故事啦!!』 爸爸:『好~~在宋朝,有一只青蛙…。』 14、武侠迷 高二那年考历史, 有一道题目是: 阿拉伯第一部药学巨著是_________ 一个同学后来得了0分, 据说是因为他的答案是.... 葵花宝典.... 13、历史考题 历史期末考时,有一题填充题: 「黄帝建都『有熊』 尧建都『 』 舜建都
『 』」 结果一名学生,竟然写出以下的答案: 黄帝建都『有熊』 尧建都『有狮子』 舜建都『有老虎』」 12、有权利保持沉默 上美国史的第一天,教授指定学生读五章关於公民权利的课文。 第二天,他叫一个同学说出十项公民权利,那同学没回应。 教授说∶「好吧,就列举五项好了。」学生仍不出声。 教授只好无可奈何地说∶「只要讲出你身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就好了。」 该生回答∶「我有权利保持沉默。」 11、四大发明 老师问小麦中国四大发明是什麽? 小麦想了想答:「粥、粉、面、饭。」 老师也想了想,说:「唉.........算你对啦。」 10、计算机将改写历史 有一所大学举行篮球赛,上届的冠军历史系队和亚军计算机队进入决赛。赛前两队各自贴 出海报,以助声威。历史系贴出的海报是:“历史证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计算 机系贴出的海报是:“舆论公认:计算机将改写历史!” 9、历史 伯母: "吉米这次历史考试成绩怎样?" 母亲: "很遗憾,一点儿也不好.但这 不能怪他,他们问的全是这可怜的孩子出 生以前的事." 8、哭笑不得 有一次,弟弟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问他:“谁是路易十四?” 他答:“路易 十四不就是路易十加路易四吗!” 老师听后几乎给气炸了,没好气地道:“你怎么不说是路易七乘路易二呢?” 哪知道弟弟不假思索便说:“老师,从数学来说,路易七乘路易二应是路易平方十四,因此你错了。” 老师为之结舌,哭笑不得。 7、成功之母 有一天,历史教师在上课.教师问同学:"谁能讲出历史上的郑成功是 何许人?" 有位学生站起来说:"郑成功是何许人我不清楚, 可我知道谁是 他的母亲!" 教师说:"你怎么知道他的亲?" 学生说:"是的,他的母亲叫"失 败"!老师不是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6、成为历史 历史老师:为什么早退? 八力:我有一个重要的约会。 历史老师:历史重要还是女友重要? 八力:如果我再迟到,她就要成为历史了!!! 历史老师:@##$%%^ 5、拿破仑的椅子 有一群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小伟明在四处参观後觉得很累便坐在一张椅子上。 老师从博物馆的解说员身後惊讶地看见了,幸好解说员尚未看到。老师生气地小声的对伟明说:快起来!你疯啦?那是拿破仑的椅子啊! 啊,老师,可是我的脚实在好酸喔! 如果他来了,我马上就起来,让位给他!伟明说道。 4、重 演 “老师,我儿子历史考得怎么样?我当初上学时可不喜欢这门课。” “哪您当时历史课的考试成绩如何?” “考了个不及格。” “我想,历史在重演。” 3、多少次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西班牙在十五世纪发生了多少次战争?”
“六次。”一个学生很快就答出来了。 “哪六次?”老师又问。 “第 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 2、兄弟我… 国父说:五权宪法乃兄弟我所独创,………。 某次考三民主义时…。题目问:五权宪法是()所独创。某生回答(兄弟我)… 1、在这里不正确 我同学在一次历史考试中做一道题时发现他完全忘了, 于是他就写下"毛泽东万岁"...... 结果考卷发下来时发现旁边打了一个叉,又涂掉了,加了 一句评语"在这里不正确"...... 1、历史老师说: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可以记为“喊赵薇 去演戏!”(韩赵魏楚燕齐) 2、历史老师:原始人决不把他的名字告诉你,因为怕你用符咒害他。对你的问题不会正面拒绝,但会逃避作答。 讲到这儿,看到一个学生正在埋头看报,便问:坐在后排看报的同学叫什么名字? 那学生说:谁,您指我吗? 历史老师:我说的没错吧! (1)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可谐音为“一把司令”(玩扑克的都知道) (2)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1894年。可谐音为“一拔就死”。 美苏冷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冷战”这一概念,我是这样打比方的。两同学动手打起架来,你一巴掌我一脚,我们暂叫它“热战”,后经老师和同学的劝解,表面和好,但是心里还是耿耿于怀,两人不说话,一幅“老死不相往来”的恣态,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同学的状态称为“冷战”。 在讲大跃进时,为了让同学们准确理解大跃进的错误的本质,我先从大跃进的现象入手,边配合图片,边用夸张的语气念了一首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学生脸上洋溢笑容,顺势我问学生:“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芝麻和南瓜呢?”,学生齐声说:“没有!”,我告诉学生:“当时类似的宣传画和歌谣是相当普遍的,请问这样的宣传反应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是什么?”由此,学生探究的欲望一下子被激了起来。 “工农武装割据”一目的时候,想到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井冈山根据地之于部队,就像屁股之于人一样”。发现这个看似不雅的比喻揭示了一个不俗的真理,即红军不能一直处在游动作战中,需要像人一样坐下来休息,革命力量才能发展壮大。 看到有一位同学酣然入眠,影响课堂纪律。突然记得英国著名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一个故事。于是我夸张地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觉,他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我看,咱班有的
同学的觉有可能一半会在教室里睡。”同学们哈哈大笑,那位同学一下子醒来。我又说:“温斯顿·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我看,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 讲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让学生阅读和分析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点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我说:“同学们,当时的中国有没有资产阶级政权?”学生说:“有,中华民国。”我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政权,但袁世凯当权后还能不能算是资产阶级政权呢?”经过我的提示,学生分析出袁世凯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我若有所获地说:“所以革命目标的制定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可以说是——‘跑偏了’。”学生大笑。 当分析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时,我问:“同学们,这里的‘鞑虏’是指谁?”结果有部分学生说是帝国主义,我说不对。学生认识到应该是指清王朝即满洲贵族。于是我接着问:“这条纲领里有没有体现反帝的意思呢?”学生说没有。我于是再问:“请大家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想想?”结果有部分学生说:“因为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工具,所以纲领应该有反帝的倾向。”于是我学着赵本山的语气说“这个可以有”。学生捧腹之余,也深刻理解纲领的本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