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方法及作用

修辞方法课后练习

一、 考查形式

1、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修辞方法的种类及其运用的正误。

2、指出修辞方法,并分析表达效果。

3、运用修辞方法造句或仿写句段。

4、运用对偶的知识对对联。

【中考链接】

语段一: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水”中,却对它理解很少,甚至于常常忽略它的存在。水就像人的血液。它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当人们失去它的时候,方感其可贵:当人们拥有它的时候,却又将其淡忘。可见,在某些事物上,“有”和“无”常常表现出惊人的统一。

画线句“水就像人的血液”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二: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

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的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都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个有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它的表达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三:

她卖了多少书?怎么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

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画线句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试题】

1、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 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反问)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 拟人)

D. 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2、“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 时雨点红桃千树 a. 山静无人水自流

B. 亭闲有竹春常在 b. 春风吹绿柳万条

C. 无意东风花半露 c. 夜市千灯照碧云

D. 晴空一镜悬明月 d. 有闲春色燕双飞

3、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 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

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 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 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4、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 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 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会在树荫下。

C. 像拙政园这样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的园林,在苏州大约有二百来处。

D. 他的眼睛宛若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文段分析

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此后每

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两篇阅读中划线句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试作赏析。

丰收岭绿岛

梁衡

①从戈壁新城石河子出发,汽车像海船一样颠簸了三个小时后,我登上了一个叫丰收岭的地方。这已经到了有名的通古特大沙漠的边缘。举目望去,沙丘一个接着一个,黄浪滚滚,一直涌向天边。没有一点绿色,没有一点声音,不见一个生命。我想起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丁在我国新疆沙漠里说过的一句话:“这里只差一块墓碑了。”好一个死寂的海。再往前跨一步,大约就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一刹那,我突然感到生命的宝贵,感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可爱。

②我不由回过身来。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透过绿墙的缝隙,后面是方格的农田,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正扬着笑脸准备登场。这大概就是丰收岭名字的由来。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那苍劲的沙枣,挺起古铜色的躯干,挥动厚重的叶片;那伟岸的白杨,拔地而起,在云空里傲视着远处的尘烟;那繁茂的榆柳拥在白杨身下,提起她们的裙裾,笑迎着扑面的风沙。绿浪澎湃,涛声滚滚,绿色就在我的身后,我不觉胆壮起来。这绿色在史前原始森林里叫人恐怖;在无边的大海上,让人寂寞;在茫茫的草原上,使人孤独。而现在,沙海边的这一点绿色啊,使人振奋,给人安慰,给人勇气,只有在此时此地,我才真正懂得,绿色就是生命。现在,这许多的绿树,连同她们的根须所紧抱着的泥沙,泥沙上覆盖着的荆棘、小草,已勇敢地深入到沙海中来,形成一个尖圆形的半岛。

③我沿半岛的边缘走着,想到最前面去看看那绿色和黄沙的搏斗。前面杨、榆、柳那类将帅之木已经没有,只派这些与风沙勇敢肉搏着的尖兵。她们是红柳、梭梭树、沙拐枣、沙打子旺等灌木,一簇簇,一行行。要论个人容貌,她们并不秀气,也不水灵,干发红,叶发灰,而且稀疏的枝叶也不能尽遮脚下的黄沙。但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方圆几百亩,我抬头望去,一片朦胧的新绿,正是“沙间绿意薄如雾,树色遥看近却无”。这绿雾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

④我沿着人工栽植的灌木林走着,只见一排排的沙土已经跪伏在她们的脚下,看来这些沙子已被俘获多时,沙粒已经开始黏结,上面也有了稀疏的草,有了鸟和兔子的粪,已有了生命的踪迹。治沙站的同志告诉我,前两三年这脚下是流动的沙丘,我们引进这些沙生植物后,沙也就驯服多了。梭梭林前涌起的沙梁,虽将头身探起老高,像一匹嘶鸣的烈马,但还是跃不过树丛。那树踩着它的身子往上长,将绿的枝去抽它的背,用绿的叶去遮它的眼,连小草也敢“草假树威”,到它的头上去落籽生根。它终于认输了,气馁了,浑身被染绿了。治沙站的同志又转过身子,指着远处那些高大的防风绿墙说:“七八年前,连那些地方也是流沙肆虐之地。”

⑤我停下脚来重新打量着这个绿岛,她由南而北,尖尖地仲进沙漠中来,像一支绿色的箭,带着生命世界的信息,带着人们征服荒原的意志,来向这块土地下战表了。

⑥我在这座人工绿岛上散步,细想着。这里的绿不同于黄河上碧绿的水库,也不同于天山上冷绿的天池,那些绿的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生命的抽象,是未来的理想,而这里的绿,就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是伟大的现实。 ⑦丰收岭的绿岛啊,就从这里出发,我们会收获整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战演练: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

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

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

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

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

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

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

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

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

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

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

远看到“络

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 ..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

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

修辞方法课后练习

一、 考查形式

1、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修辞方法的种类及其运用的正误。

2、指出修辞方法,并分析表达效果。

3、运用修辞方法造句或仿写句段。

4、运用对偶的知识对对联。

【中考链接】

语段一: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水”中,却对它理解很少,甚至于常常忽略它的存在。水就像人的血液。它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当人们失去它的时候,方感其可贵:当人们拥有它的时候,却又将其淡忘。可见,在某些事物上,“有”和“无”常常表现出惊人的统一。

画线句“水就像人的血液”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二: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

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的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都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个有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它的表达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三:

她卖了多少书?怎么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

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画线句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试题】

1、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 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反问)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 拟人)

D. 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2、“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 时雨点红桃千树 a. 山静无人水自流

B. 亭闲有竹春常在 b. 春风吹绿柳万条

C. 无意东风花半露 c. 夜市千灯照碧云

D. 晴空一镜悬明月 d. 有闲春色燕双飞

3、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 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

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 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 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4、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 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 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会在树荫下。

C. 像拙政园这样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的园林,在苏州大约有二百来处。

D. 他的眼睛宛若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文段分析

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此后每

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两篇阅读中划线句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试作赏析。

丰收岭绿岛

梁衡

①从戈壁新城石河子出发,汽车像海船一样颠簸了三个小时后,我登上了一个叫丰收岭的地方。这已经到了有名的通古特大沙漠的边缘。举目望去,沙丘一个接着一个,黄浪滚滚,一直涌向天边。没有一点绿色,没有一点声音,不见一个生命。我想起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丁在我国新疆沙漠里说过的一句话:“这里只差一块墓碑了。”好一个死寂的海。再往前跨一步,大约就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一刹那,我突然感到生命的宝贵,感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可爱。

②我不由回过身来。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透过绿墙的缝隙,后面是方格的农田,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正扬着笑脸准备登场。这大概就是丰收岭名字的由来。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那苍劲的沙枣,挺起古铜色的躯干,挥动厚重的叶片;那伟岸的白杨,拔地而起,在云空里傲视着远处的尘烟;那繁茂的榆柳拥在白杨身下,提起她们的裙裾,笑迎着扑面的风沙。绿浪澎湃,涛声滚滚,绿色就在我的身后,我不觉胆壮起来。这绿色在史前原始森林里叫人恐怖;在无边的大海上,让人寂寞;在茫茫的草原上,使人孤独。而现在,沙海边的这一点绿色啊,使人振奋,给人安慰,给人勇气,只有在此时此地,我才真正懂得,绿色就是生命。现在,这许多的绿树,连同她们的根须所紧抱着的泥沙,泥沙上覆盖着的荆棘、小草,已勇敢地深入到沙海中来,形成一个尖圆形的半岛。

③我沿半岛的边缘走着,想到最前面去看看那绿色和黄沙的搏斗。前面杨、榆、柳那类将帅之木已经没有,只派这些与风沙勇敢肉搏着的尖兵。她们是红柳、梭梭树、沙拐枣、沙打子旺等灌木,一簇簇,一行行。要论个人容貌,她们并不秀气,也不水灵,干发红,叶发灰,而且稀疏的枝叶也不能尽遮脚下的黄沙。但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方圆几百亩,我抬头望去,一片朦胧的新绿,正是“沙间绿意薄如雾,树色遥看近却无”。这绿雾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

④我沿着人工栽植的灌木林走着,只见一排排的沙土已经跪伏在她们的脚下,看来这些沙子已被俘获多时,沙粒已经开始黏结,上面也有了稀疏的草,有了鸟和兔子的粪,已有了生命的踪迹。治沙站的同志告诉我,前两三年这脚下是流动的沙丘,我们引进这些沙生植物后,沙也就驯服多了。梭梭林前涌起的沙梁,虽将头身探起老高,像一匹嘶鸣的烈马,但还是跃不过树丛。那树踩着它的身子往上长,将绿的枝去抽它的背,用绿的叶去遮它的眼,连小草也敢“草假树威”,到它的头上去落籽生根。它终于认输了,气馁了,浑身被染绿了。治沙站的同志又转过身子,指着远处那些高大的防风绿墙说:“七八年前,连那些地方也是流沙肆虐之地。”

⑤我停下脚来重新打量着这个绿岛,她由南而北,尖尖地仲进沙漠中来,像一支绿色的箭,带着生命世界的信息,带着人们征服荒原的意志,来向这块土地下战表了。

⑥我在这座人工绿岛上散步,细想着。这里的绿不同于黄河上碧绿的水库,也不同于天山上冷绿的天池,那些绿的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生命的抽象,是未来的理想,而这里的绿,就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是伟大的现实。 ⑦丰收岭的绿岛啊,就从这里出发,我们会收获整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战演练: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

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

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

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

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

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

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

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

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

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

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

远看到“络

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 ..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

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


相关文章

  •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一段话所用的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 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 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 在受到天风吹拂的 ...查看


  • 修辞方法的种类和作用
  • 一.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 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 ...查看


  • 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练习题111)
  • 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二.初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初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10种修辞方法 ...查看


  • 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 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 ...查看


  •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1. 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 ...查看


  • 修辞手法的作用
  •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 1.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2.比拟:把物 ...查看


  •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示例
  •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示例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 ...查看


  •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项训练
  • 第31讲: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项训练 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李秀红 张泉权 一.复习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 ...查看


  •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 一.知识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 ...查看


  • 2015年中考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修辞手法
  • 百度文库 wjb005 制作修辞手法 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 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