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
之谜
俊
潦 . .
◎ 聂 语
《 烧饼歌 》 是刘伯温 与朱元 璋
关于 明朝 国运对答 的一部 诗歌体 预言 ,它 不仅揭示 了明朝 的历史
发 展 ,甚 至 对 明之 后 的 历 史 都 有
朱元璋突然 心血来潮 , 要试探一下 他 的本领。据说 , 朱元璋将吃了一
口的烧饼用碗盖住 , 然后在刘 伯温 进来时问道 :先生深 明数理 , “ 可知
答 ,刘伯温最 终吐露 出一 系列预 言。 这些预言 , 当时人记录下来 , 被
后世便称其为《 烧饼歌》 。
预言 。这 些预言模 糊而 又指 向明 确 ,事情没有 发生时 任人绞尽脑
碗 中是何物件?” 只见刘伯温闭眼
掐指一算 , 回答道 :半似 日兮半似 “ 月, 曾被金 龙咬一缺 , 此食物也 。” 打开一看 , 果然是被朱元璋咬 了一
口的烧 饼 。
预言 应验 明清 史
《 烧饼歌》 中的预言 , 明太祖 从
朱元璋开始 ,一直说 到清 王朝被 推翻 以后 。但 由于牵扯 到王朝 更 替这 样的大 事 ,刘伯 温不敢过 于 明言。不过仅仅过 了二十多年 , 明 朝政 局的发展便 替人解 读 了刘 伯
温的预言。 基 日 :我 朝 大 明 ,一 统 世 界 , “
汁, 未必能 得其 要领 , 而事 情发生 之后 , 历史与预言的若合符 契又让
人惊叹。
《 烧饼歌 》 中国古代 著名 预 是
言书 , 相传是 明朝开 国君主朱元璋 的军师刘伯温所著 。 臣一问一答 君 形成 了《 烧饼歌》 的内容 ,烧饼歌》 《
朱元璋见状 , 对刘伯温更为叹 服。接着 , 他突然神情严肃地命刘 伯温 预 卜 家天 下 的气数 如 何 : 朱 “ 天下 之 事若 何 ?朱 家天 下 长享 否?” 刘伯温赶紧回答说 :我皇万 “ 子万孙 , 何须问哉 !” 要知道 , 在古
中的预言从明太祖 朱元璋开始 , 一
直说到清王朝被推翻以后 , 往往藏 头露尾 , 谜语一般 , 颇为费解 。
南方终 灭北方终 。嫡裔 太子是 嫡 裔, 文星高拱 日防西。” 帝 日:朕今都城筑坚守密 , “ 何
防之 有 ? ”
代封建王朝 , 为臣子的若在这类 问
题 的回答上 稍有不慎 , 随时可能 便 掉脑袋 , 因此刘伯温赶紧极力奉 承 皇帝 。但是朱元 璋并不 以此 为满 足, 因为他所关心的并非仅仅是 自 己在世时的王朝命运 , 而是朱 家的 天下能否延续 的问题 。 怀着这种疑问 , 朱元璋对刘伯 温说 :虽然 自古兴亡原有定 , “ 况天 下 非一人之天 下 ,惟有 德者 能享 之, 言之何妨 , 试略言之。” 强令其
烧 饼 中诞 生的预 言
故 事 发 生 在 大 明 王 朝
刚 建 立
基 曰:臣见都城虽属巩 固, “ 防 守严密 ,似 觉无虞 ,只恐燕 子飞 来 。” 随作歌三首 日:此城御驾尽 “ 亲征 , 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
文 墨苑 , 雄 一半 尽 还 乡 。” 北 方 英 “
不久 。 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做 了皇帝 以后 , 尝遍 了山珍海 味 , 仍 旧保 却 持 了一 种独特 的 口味—— 喜欢吃 烧饼。一 天 , 皇帝朱元璋正在 宫殿 内吃烧饼时 , 恰好内侍 禀报 大臣刘 基觐见 , 于是他赶紧宣召。
胡虏残生命 , 驾亲征得太平 。失 御 算功臣不敢谏 , 旧灵遮掩 主惊魂 。 ” “ 国压瑞云七载长 ,胡人不敢 害贤 良。相送金龙复故 旧, 明 日月振 灵
边疆 。 ”
刘基 , 世称 刘伯 温 , 是朱元 他
璋 的开 国谋臣 , 据说精通 “ 、 、 象 数
理 、 等玄理 , 占” 能预测吉凶。在朱 元璋建立王朝 的过 程中 , 刘伯温曾 为其积极出谋 划策 , 立下了汗马功
预测一下王朝以后的命运 。 但因事 关重大 , 刘伯 温 晾恐万分地跪下哀
求到 :泄 漏天机 , “ 臣罪非 轻 , 陛下 恕臣万死 , 才敢冒奏 。” 于是 , 朱元 璋便赐 给他免死金牌 , 令他大胆直
言 。 就 这样 , 臣 二人 开 始 一 问一 君
帝日 :此时天下若何?” “ 基 日:天下大乱矣 !” “ 帝 日:朕之 天下 , “ 有谁乱者 ? ” 基 日:天下饥寒有怪异 , “ 栋梁 龙德乘婴儿。禁宫阅大任横走 , 长
劳, 因此被封 为诚意 伯 , 深受皇 帝
的信赖 。 天, 这 当他觐见朱元璋时 ,
一
1 一 4
世
大金龙太平 时。老拣金精尤壮 旺 , 相传 昆玉继龙 堂 。阉人任用 保社
稷 , 千女鬼乱朝纲 。 八
之谜
“ 字 。有些 桂”
诗 句 涉 及 皇
帝 的 年 号 或
诸 侯 王 的 封 号 , 明 成祖 如
帝 日 :八 千女 鬼乱朕 天下若 “
何?”
基 日 :忠 良杀害崩如 山, “ 无事 水边成异潭 。救 得蛟 龙真 骨肉 , 可 怜 父子难顺 当。”
朱 棣 最 初 封 为 燕 王 , 兵 起 靖 难 , 故 有
“ 子 飞来 ” 燕 之说 , “ 而 一 院 山 河 永 乐
帝 日:莫非父子争国乎?” “
基 日:非也 。树上挂 曲尺 , “ 遇
顺则止 , 此天下未 已。” 至
帝 日:何谓 未已?” “
基 日 :万子 万孙 层 叠 层 , 宗 “ 祖
平 ” 概是 指 大
成祖 的 “ 永
山上贝衣行。公侯不 复朝金 阙 , 十 八 孩儿难上难 。卦 日木下一 了头 ,
目上 一 刀 一 戊 丁 。 天 下 重 文 不 重
乐 ” 号 , 祖 年 “ 宗 山 上 贝 衣
行 ” 可 能 是
武
, 英雄豪杰总无春 。戊子 己丑乱 如麻 , 到处人 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 草寇发 , 平安镇守好桂花 。”
“ 祯 ”二 字 崇
了。还有些诗
句 暗 喻 时 间
的结 局 , 如
帝 日:偶遭饥荒 ,平 常小 丑 , “
天下已乎?” 基 日 :西 方 贼 拥 乱 到 前 , 个 “ 无
“ 传 昆 玉继 相
龙 堂 ” 英 宗 指
忠 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 日, 衰 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两二吉在 中, 奸 人机发走 西东 。黄河 涉过 闹金
阙 , 走梅花上九重。” 奔
复 辟 , 奔 走 “
梅花 上 九 重 ”
刘 基
指 崇 祯 吊 死 在煤山 ,树上挂曲尺 , “ 遇顺则止 ” , 恐怕是说 朱姓 政权 到顺治 皇帝时 最终完结。 既济 , 安享太 平 , 有位有势 。 时值 升 平 , 为盛 世 , 称 气数 未灭 , 有 后 还
帝 日 :莫非梅花 山作乱乎 ? “ 从
今命人看守 , 何如?”
继 。宝剑重磨又重磨 , 抄家灭族 可 奈何 。阉人社稷藏邪鬼 , 孝悌 忠奸 诛戮 多。李花结子正逢春 , 牛鸣二
八倒插丁 。六十周 甲多一 甲, 螺角
倒 吹也 无 声 。点 画 佳 人 丝 自分 , 一
基 日 :非也 。迁南 迁北定 太 “
平, 辅佐帝王有牛星。 运至六百半 , 梦奇有字得心惊 。” 帝 日 :有六百年之 国祚 , “ 朕心 足矣 , 尚望有半乎?” 从 摘 录 的几 段 文字 中看 出 ,
《 烧饼 歌》 的后半 部分 也是对
话的形式 , 预言 了清王朝二百多年
的历史。
帝 日 : 自古 胡人 无百 年之 国 “ 运, 乃此竞有二百余年之运耶?” 基 日:雨水草头真主出 , “ 赤头
止 当年嗣失真 。泥鸡啼叫空无 口,
树 产灵枝枝 缺魂 。朝 臣乞来月 无 光, 叩首各人 口渺 茫。一见 生中相
庆贺 , 逍遥周 甲乐饥荒。” 帝 日:胡人到此败亡否?” “ 基 日 :未也 。虽然治久生乱 , “
《 烧饼歌》 预言 了明代 的靖难之役 、
土木之变 、 英宗复辟 、 宦官之祸 、 李 自成起兵 、 崇祯 自缢煤 山 、 吴三桂 出关降清等一系列重大事变 。 有些 诗句指名道姓 , 八千女鬼” 如“ 合成
一
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 总才说 , 须
是川水页台阙。十八年间水火夺 ,
庸人不用 水火 臣 。此 中 自己用汉
人, 卦分气 数少三数 , 亲上加 亲又
配亲。”
值此 困苦 , 民怀异 心 , 然气 运未尽
也。廿岁力士开双 口, 人又一心度 短长 。时俺寺僧八千众 , 火龙渡河 热难当。叩首之时头小兀 , 嫦娥虽 有月无光 。太极殿前卦对 卦 , 添得
一
个 “ ” 指魏忠 贤陷 害忠
良 , 魏 , 使
戊 丁” 可以凑成 “ 白成” 李 三字 ; “ 安镇 守 好 桂花 ” 是吴 三桂 的 平
帝 日: 胡人 至此 用人水夺 火 “ 灭 ,亲上 加亲 ,莫非驸 马夺作 乱
乎 ?”
朝政大乱 ;木下一头 了, “ 目上一刀
一
基 日 :非也 。胡人英雄 , “ 水火
1 — 5
世
之谜
逼狭 , 将柱子 移到后边 , 伯温依 刘 此断言 :如此亦好 , “ 但后来不免有 迁都之举 !” 后来果有明成祖 朱棣 在 12 年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41 加刘伯温家 乡青 田县的租税 。 不久 又追封刘伯温 的祖父 、 父亲 为永喜 郡公 。洪武三年 , 刘伯 温被任命 为
弘 文 馆 学 士 , “ 国翊 运 守 正 文 受 开
禳斗 闹朝堂。金羊水猴饥荒岁 , 犬 吠猪鸣泪两行 。洞边去水 台用水 , 方 能复正 旧朝 纲 。火 烧 鼠牛犹 自 可, 虎入泥窝无处藏 。草头家上十 口女 , 又抱孩儿作 主张 。”
之事 。 但刘 伯温对 于中国文化传统
的贡献远不止于“ 能掐会算” 。 刘伯温 自幼聪颖 异常 , 天赋极 高。 他读书一 目十行 , 目成诵 , 过 而 且文笔精彩 , 同凡 响。他的老师 非 郑 复初就 曾对刘伯温祖 父说 :他 “ 日此子 , 必光大刘氏家族 !西蜀名 ” 士赵天泽在 品评江左人物时 , 列刘 伯温为第一 , 说其将来一定会成 为 王佐大器 国家栋 梁。 刘伯温在元
统 元 年 考取 进 土 ,从 此 进 入 仕 途 。
臣资善大 夫上护军 ” 号 , 称 赐封 诚
与前半部分相 比, 有关清代 的
历史在 《 烧饼歌 》 中就不如 明代 的 历史清 晰 , 得 比较 简单 , 的提 显 有 法 比较 隐晦 , 糊不清 , 致可 以 模 大
意伯 , 食禄 2 1 至此 , 4 石。 刘伯温本
人 的事业 和青 田刘 氏家族 的发 展 都如 日中天 , 达到了最辉煌 的鼎盛
时期 。
肯定 的语 句基本 上局 限于帝王 的
年 号 , “ 水 页 台阙 ” 指 “ 如 川 是 顺
作为一代 军师 和智者 , 刘伯温
料事如 神 ,他深 知 自己平时疾 恶
如仇 , 得罪 了许多 同僚和权 贵 , 同 时也深 知 “ 君如 伴 虎” 伴 的道 理 。 因此 , 他在功成名 就之后 , 毅然选 择激流勇退 , 于洪武 四年主动辞去
一
治” “ ,庸人不用水火臣”是指 “ 康 熙” “ ,点画佳人丝 自分 ,一止当年 嗣失真” 是指 “ 雍正” “ ,朝臣乞来月
无光 , 叩首 各人 口渺 茫 ” 是指 “ 乾
隆” “ ,廿岁力士双开 口,人又一心
度短长” 是指“ 嘉庆” “ ,洞边去水 台
最初刘伯温希望 为元效力 , 过做 通 官来实现抱负
。中进 士后 , 他被任
命为江西高安县丞 , 后又任元 帅府 都事 , 但是他 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 廷采纳 ,他的才能反而受 到压制 。 刘伯温非常失望 , 先后三次愤然辞
切职务 , 告老 还乡 , 回青 田隐居 刘伯温过 了两年的隐居生活 ,
起来 。
用水 ” 是指“ 同治” 另外 , 。 有些句子
提到 了皇帝 在位 的时 间 , 卦分 如“
本来希望远 离世 间是非争 夺 。但
是 , 的名声 实在太大 , 至被 民 他 甚 间百姓渲 染成 了一位 活神仙般 的 人物 , 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 妒和
气数少三数 ” 是说 康熙 在位六十一
年 ,因 为 阴 阳八 卦 是 八 八 六 十 四 ,
而减少 三就正巧是六 十一 ;逍遥 “ 周 甲乐饥荒” 的是乾隆统治天下 指 六十年 , 夸耀天下太平 , 自称 “ 十全
老人 ” 。
职, 回故乡青 田归 隐。 刘伯温 隐居期间 , 创作 了著名
的《 郁离子》 一书 。当此之时 , 山雨 欲来风满楼 , 元朝的统 治已摇摇欲
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 , 刘伯温的
政敌胡惟庸当了左 丞相 , 指使别人
诬告刘伯温 , 说他想霸 占一块名 叫 “ 茗洋 ” 有王 气” 的“ 的土地做 自己
的坟墓 , 图谋不轨 。早就对刘伯温
放 心 不 下 的 明 太 祖 听 到 诬 告 后 果
由上可以看出 ,烧饼歌》 《 中的
内容确实应验 了 明清 的几大历 史 事件 , 奇怪 的是 , 未有正史 提 但 从
坠, 各支反元义军纷 争不断各不相 让。刘 伯温静观天下形势 , 认为在
众多的起义军中, 以朱元璋最具真 龙天子之气 。 16 30年 ,朱元璋两次 向隐居
到刘伯温 曾经创作了《 烧饼歌》 可 ,
是, 几百年来民间一直把刘伯温看
然剥夺 了刘伯温的封禄。 刘伯温非
常惶 恐 , 是 亲 自上 南 京 向 明太 祖 于
做是《 烧饼歌 》 的唯一作者 以及大
预言家。
青 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 。 刘伯温经 过深思熟虑决定出山辅佐 。 与当年 诸葛亮隆 中对相似 , 刘伯温初次与
朱相见就提 出了“ 时务十八策” 朱 。
谢 罪 , 留在南京不敢 回来 。洪武 并 八年, 有病在身的刘 伯温 由皇帝朱 元璋所 派使者护送 回家 , 不久 在家 忧愤而死 , 享年 6 岁 。 5 刘 伯温死后 , 葬于青 田武 阳夏
神 奇预 言家 的真 实历 史
作 为中 国民间推崇 的仅次于
元璋大喜 , 从此将刘伯温视为心腹
和军 师 。
诸葛亮的智囊人物 , 刘伯 温其人 的 传奇色彩极浓 。虽然 《 明史 ・ 刘基 传》 看不到刘伯温在风水预言方面 事迹的记载 , 但是 民间却流
传 着许 多关于刘伯温的风水故 事。明《 英 烈传 》 载 , 记 朱元璋定 都金 陵就是
刘伯温相的地。 刘伯温在正殿基址 中 , 柱子立在水 中 , 设 朱元璋 嫌太
一
山 。据说 , 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
庸必败 , 到时 明太祖会为 自己平反 昭 雪 ,他还 特 留下一封 密奏 给儿 子 , 他在 E后 明太祖想起 自己的 要 t 时候再上奏。 年后 , 5 胡惟庸果然垮 台, 1 又 0年后 , 刘伯温果然被平反。 明太祖还 赐给刘 氏家族金书铁券 , 特批刘 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 罪。
刘伯温 忠心耿耿 地为朱 元璋
效力 , 积极 出谋划策 。16 年 , 3 8 朱 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 , 正式建立大
明皇朝 , 改元“ 洪武 ” 。刘伯温作 为
开 国元勋 之一 , 被任命 为御史 中丞 兼太史令。 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 贡献和巨大功勋 , 明太 祖还 下诏 免
1 一 6
世
之谜
俊
潦 . .
◎ 聂 语
《 烧饼歌 》 是刘伯温 与朱元 璋
关于 明朝 国运对答 的一部 诗歌体 预言 ,它 不仅揭示 了明朝 的历史
发 展 ,甚 至 对 明之 后 的 历 史 都 有
朱元璋突然 心血来潮 , 要试探一下 他 的本领。据说 , 朱元璋将吃了一
口的烧饼用碗盖住 , 然后在刘 伯温 进来时问道 :先生深 明数理 , “ 可知
答 ,刘伯温最 终吐露 出一 系列预 言。 这些预言 , 当时人记录下来 , 被
后世便称其为《 烧饼歌》 。
预言 。这 些预言模 糊而 又指 向明 确 ,事情没有 发生时 任人绞尽脑
碗 中是何物件?” 只见刘伯温闭眼
掐指一算 , 回答道 :半似 日兮半似 “ 月, 曾被金 龙咬一缺 , 此食物也 。” 打开一看 , 果然是被朱元璋咬 了一
口的烧 饼 。
预言 应验 明清 史
《 烧饼歌》 中的预言 , 明太祖 从
朱元璋开始 ,一直说 到清 王朝被 推翻 以后 。但 由于牵扯 到王朝 更 替这 样的大 事 ,刘伯 温不敢过 于 明言。不过仅仅过 了二十多年 , 明 朝政 局的发展便 替人解 读 了刘 伯
温的预言。 基 日 :我 朝 大 明 ,一 统 世 界 , “
汁, 未必能 得其 要领 , 而事 情发生 之后 , 历史与预言的若合符 契又让
人惊叹。
《 烧饼歌 》 中国古代 著名 预 是
言书 , 相传是 明朝开 国君主朱元璋 的军师刘伯温所著 。 臣一问一答 君 形成 了《 烧饼歌》 的内容 ,烧饼歌》 《
朱元璋见状 , 对刘伯温更为叹 服。接着 , 他突然神情严肃地命刘 伯温 预 卜 家天 下 的气数 如 何 : 朱 “ 天下 之 事若 何 ?朱 家天 下 长享 否?” 刘伯温赶紧回答说 :我皇万 “ 子万孙 , 何须问哉 !” 要知道 , 在古
中的预言从明太祖 朱元璋开始 , 一
直说到清王朝被推翻以后 , 往往藏 头露尾 , 谜语一般 , 颇为费解 。
南方终 灭北方终 。嫡裔 太子是 嫡 裔, 文星高拱 日防西。” 帝 日:朕今都城筑坚守密 , “ 何
防之 有 ? ”
代封建王朝 , 为臣子的若在这类 问
题 的回答上 稍有不慎 , 随时可能 便 掉脑袋 , 因此刘伯温赶紧极力奉 承 皇帝 。但是朱元 璋并不 以此 为满 足, 因为他所关心的并非仅仅是 自 己在世时的王朝命运 , 而是朱 家的 天下能否延续 的问题 。 怀着这种疑问 , 朱元璋对刘伯 温说 :虽然 自古兴亡原有定 , “ 况天 下 非一人之天 下 ,惟有 德者 能享 之, 言之何妨 , 试略言之。” 强令其
烧 饼 中诞 生的预 言
故 事 发 生 在 大 明 王 朝
刚 建 立
基 曰:臣见都城虽属巩 固, “ 防 守严密 ,似 觉无虞 ,只恐燕 子飞 来 。” 随作歌三首 日:此城御驾尽 “ 亲征 , 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
文 墨苑 , 雄 一半 尽 还 乡 。” 北 方 英 “
不久 。 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做 了皇帝 以后 , 尝遍 了山珍海 味 , 仍 旧保 却 持 了一 种独特 的 口味—— 喜欢吃 烧饼。一 天 , 皇帝朱元璋正在 宫殿 内吃烧饼时 , 恰好内侍 禀报 大臣刘 基觐见 , 于是他赶紧宣召。
胡虏残生命 , 驾亲征得太平 。失 御 算功臣不敢谏 , 旧灵遮掩 主惊魂 。 ” “ 国压瑞云七载长 ,胡人不敢 害贤 良。相送金龙复故 旧, 明 日月振 灵
边疆 。 ”
刘基 , 世称 刘伯 温 , 是朱元 他
璋 的开 国谋臣 , 据说精通 “ 、 、 象 数
理 、 等玄理 , 占” 能预测吉凶。在朱 元璋建立王朝 的过 程中 , 刘伯温曾 为其积极出谋 划策 , 立下了汗马功
预测一下王朝以后的命运 。 但因事 关重大 , 刘伯 温 晾恐万分地跪下哀
求到 :泄 漏天机 , “ 臣罪非 轻 , 陛下 恕臣万死 , 才敢冒奏 。” 于是 , 朱元 璋便赐 给他免死金牌 , 令他大胆直
言 。 就 这样 , 臣 二人 开 始 一 问一 君
帝日 :此时天下若何?” “ 基 日:天下大乱矣 !” “ 帝 日:朕之 天下 , “ 有谁乱者 ? ” 基 日:天下饥寒有怪异 , “ 栋梁 龙德乘婴儿。禁宫阅大任横走 , 长
劳, 因此被封 为诚意 伯 , 深受皇 帝
的信赖 。 天, 这 当他觐见朱元璋时 ,
一
1 一 4
世
大金龙太平 时。老拣金精尤壮 旺 , 相传 昆玉继龙 堂 。阉人任用 保社
稷 , 千女鬼乱朝纲 。 八
之谜
“ 字 。有些 桂”
诗 句 涉 及 皇
帝 的 年 号 或
诸 侯 王 的 封 号 , 明 成祖 如
帝 日 :八 千女 鬼乱朕 天下若 “
何?”
基 日 :忠 良杀害崩如 山, “ 无事 水边成异潭 。救 得蛟 龙真 骨肉 , 可 怜 父子难顺 当。”
朱 棣 最 初 封 为 燕 王 , 兵 起 靖 难 , 故 有
“ 子 飞来 ” 燕 之说 , “ 而 一 院 山 河 永 乐
帝 日:莫非父子争国乎?” “
基 日:非也 。树上挂 曲尺 , “ 遇
顺则止 , 此天下未 已。” 至
帝 日:何谓 未已?” “
基 日 :万子 万孙 层 叠 层 , 宗 “ 祖
平 ” 概是 指 大
成祖 的 “ 永
山上贝衣行。公侯不 复朝金 阙 , 十 八 孩儿难上难 。卦 日木下一 了头 ,
目上 一 刀 一 戊 丁 。 天 下 重 文 不 重
乐 ” 号 , 祖 年 “ 宗 山 上 贝 衣
行 ” 可 能 是
武
, 英雄豪杰总无春 。戊子 己丑乱 如麻 , 到处人 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 草寇发 , 平安镇守好桂花 。”
“ 祯 ”二 字 崇
了。还有些诗
句 暗 喻 时 间
的结 局 , 如
帝 日:偶遭饥荒 ,平 常小 丑 , “
天下已乎?” 基 日 :西 方 贼 拥 乱 到 前 , 个 “ 无
“ 传 昆 玉继 相
龙 堂 ” 英 宗 指
忠 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 日, 衰 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两二吉在 中, 奸 人机发走 西东 。黄河 涉过 闹金
阙 , 走梅花上九重。” 奔
复 辟 , 奔 走 “
梅花 上 九 重 ”
刘 基
指 崇 祯 吊 死 在煤山 ,树上挂曲尺 , “ 遇顺则止 ” , 恐怕是说 朱姓 政权 到顺治 皇帝时 最终完结。 既济 , 安享太 平 , 有位有势 。 时值 升 平 , 为盛 世 , 称 气数 未灭 , 有 后 还
帝 日 :莫非梅花 山作乱乎 ? “ 从
今命人看守 , 何如?”
继 。宝剑重磨又重磨 , 抄家灭族 可 奈何 。阉人社稷藏邪鬼 , 孝悌 忠奸 诛戮 多。李花结子正逢春 , 牛鸣二
八倒插丁 。六十周 甲多一 甲, 螺角
倒 吹也 无 声 。点 画 佳 人 丝 自分 , 一
基 日 :非也 。迁南 迁北定 太 “
平, 辅佐帝王有牛星。 运至六百半 , 梦奇有字得心惊 。” 帝 日 :有六百年之 国祚 , “ 朕心 足矣 , 尚望有半乎?” 从 摘 录 的几 段 文字 中看 出 ,
《 烧饼 歌》 的后半 部分 也是对
话的形式 , 预言 了清王朝二百多年
的历史。
帝 日 : 自古 胡人 无百 年之 国 “ 运, 乃此竞有二百余年之运耶?” 基 日:雨水草头真主出 , “ 赤头
止 当年嗣失真 。泥鸡啼叫空无 口,
树 产灵枝枝 缺魂 。朝 臣乞来月 无 光, 叩首各人 口渺 茫。一见 生中相
庆贺 , 逍遥周 甲乐饥荒。” 帝 日:胡人到此败亡否?” “ 基 日 :未也 。虽然治久生乱 , “
《 烧饼歌》 预言 了明代 的靖难之役 、
土木之变 、 英宗复辟 、 宦官之祸 、 李 自成起兵 、 崇祯 自缢煤 山 、 吴三桂 出关降清等一系列重大事变 。 有些 诗句指名道姓 , 八千女鬼” 如“ 合成
一
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 总才说 , 须
是川水页台阙。十八年间水火夺 ,
庸人不用 水火 臣 。此 中 自己用汉
人, 卦分气 数少三数 , 亲上加 亲又
配亲。”
值此 困苦 , 民怀异 心 , 然气 运未尽
也。廿岁力士开双 口, 人又一心度 短长 。时俺寺僧八千众 , 火龙渡河 热难当。叩首之时头小兀 , 嫦娥虽 有月无光 。太极殿前卦对 卦 , 添得
一
个 “ ” 指魏忠 贤陷 害忠
良 , 魏 , 使
戊 丁” 可以凑成 “ 白成” 李 三字 ; “ 安镇 守 好 桂花 ” 是吴 三桂 的 平
帝 日: 胡人 至此 用人水夺 火 “ 灭 ,亲上 加亲 ,莫非驸 马夺作 乱
乎 ?”
朝政大乱 ;木下一头 了, “ 目上一刀
一
基 日 :非也 。胡人英雄 , “ 水火
1 — 5
世
之谜
逼狭 , 将柱子 移到后边 , 伯温依 刘 此断言 :如此亦好 , “ 但后来不免有 迁都之举 !” 后来果有明成祖 朱棣 在 12 年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41 加刘伯温家 乡青 田县的租税 。 不久 又追封刘伯温 的祖父 、 父亲 为永喜 郡公 。洪武三年 , 刘伯 温被任命 为
弘 文 馆 学 士 , “ 国翊 运 守 正 文 受 开
禳斗 闹朝堂。金羊水猴饥荒岁 , 犬 吠猪鸣泪两行 。洞边去水 台用水 , 方 能复正 旧朝 纲 。火 烧 鼠牛犹 自 可, 虎入泥窝无处藏 。草头家上十 口女 , 又抱孩儿作 主张 。”
之事 。 但刘 伯温对 于中国文化传统
的贡献远不止于“ 能掐会算” 。 刘伯温 自幼聪颖 异常 , 天赋极 高。 他读书一 目十行 , 目成诵 , 过 而 且文笔精彩 , 同凡 响。他的老师 非 郑 复初就 曾对刘伯温祖 父说 :他 “ 日此子 , 必光大刘氏家族 !西蜀名 ” 士赵天泽在 品评江左人物时 , 列刘 伯温为第一 , 说其将来一定会成 为 王佐大器 国家栋 梁。 刘伯温在元
统 元 年 考取 进 土 ,从 此 进 入 仕 途 。
臣资善大 夫上护军 ” 号 , 称 赐封 诚
与前半部分相 比, 有关清代 的
历史在 《 烧饼歌 》 中就不如 明代 的 历史清 晰 , 得 比较 简单 , 的提 显 有 法 比较 隐晦 , 糊不清 , 致可 以 模 大
意伯 , 食禄 2 1 至此 , 4 石。 刘伯温本
人 的事业 和青 田刘 氏家族 的发 展 都如 日中天 , 达到了最辉煌 的鼎盛
时期 。
肯定 的语 句基本 上局 限于帝王 的
年 号 , “ 水 页 台阙 ” 指 “ 如 川 是 顺
作为一代 军师 和智者 , 刘伯温
料事如 神 ,他深 知 自己平时疾 恶
如仇 , 得罪 了许多 同僚和权 贵 , 同 时也深 知 “ 君如 伴 虎” 伴 的道 理 。 因此 , 他在功成名 就之后 , 毅然选 择激流勇退 , 于洪武 四年主动辞去
一
治” “ ,庸人不用水火臣”是指 “ 康 熙” “ ,点画佳人丝 自分 ,一止当年 嗣失真” 是指 “ 雍正” “ ,朝臣乞来月
无光 , 叩首 各人 口渺 茫 ” 是指 “ 乾
隆” “ ,廿岁力士双开 口,人又一心
度短长” 是指“ 嘉庆” “ ,洞边去水 台
最初刘伯温希望 为元效力 , 过做 通 官来实现抱负
。中进 士后 , 他被任
命为江西高安县丞 , 后又任元 帅府 都事 , 但是他 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 廷采纳 ,他的才能反而受 到压制 。 刘伯温非常失望 , 先后三次愤然辞
切职务 , 告老 还乡 , 回青 田隐居 刘伯温过 了两年的隐居生活 ,
起来 。
用水 ” 是指“ 同治” 另外 , 。 有些句子
提到 了皇帝 在位 的时 间 , 卦分 如“
本来希望远 离世 间是非争 夺 。但
是 , 的名声 实在太大 , 至被 民 他 甚 间百姓渲 染成 了一位 活神仙般 的 人物 , 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 妒和
气数少三数 ” 是说 康熙 在位六十一
年 ,因 为 阴 阳八 卦 是 八 八 六 十 四 ,
而减少 三就正巧是六 十一 ;逍遥 “ 周 甲乐饥荒” 的是乾隆统治天下 指 六十年 , 夸耀天下太平 , 自称 “ 十全
老人 ” 。
职, 回故乡青 田归 隐。 刘伯温 隐居期间 , 创作 了著名
的《 郁离子》 一书 。当此之时 , 山雨 欲来风满楼 , 元朝的统 治已摇摇欲
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 , 刘伯温的
政敌胡惟庸当了左 丞相 , 指使别人
诬告刘伯温 , 说他想霸 占一块名 叫 “ 茗洋 ” 有王 气” 的“ 的土地做 自己
的坟墓 , 图谋不轨 。早就对刘伯温
放 心 不 下 的 明 太 祖 听 到 诬 告 后 果
由上可以看出 ,烧饼歌》 《 中的
内容确实应验 了 明清 的几大历 史 事件 , 奇怪 的是 , 未有正史 提 但 从
坠, 各支反元义军纷 争不断各不相 让。刘 伯温静观天下形势 , 认为在
众多的起义军中, 以朱元璋最具真 龙天子之气 。 16 30年 ,朱元璋两次 向隐居
到刘伯温 曾经创作了《 烧饼歌》 可 ,
是, 几百年来民间一直把刘伯温看
然剥夺 了刘伯温的封禄。 刘伯温非
常惶 恐 , 是 亲 自上 南 京 向 明太 祖 于
做是《 烧饼歌 》 的唯一作者 以及大
预言家。
青 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 。 刘伯温经 过深思熟虑决定出山辅佐 。 与当年 诸葛亮隆 中对相似 , 刘伯温初次与
朱相见就提 出了“ 时务十八策” 朱 。
谢 罪 , 留在南京不敢 回来 。洪武 并 八年, 有病在身的刘 伯温 由皇帝朱 元璋所 派使者护送 回家 , 不久 在家 忧愤而死 , 享年 6 岁 。 5 刘 伯温死后 , 葬于青 田武 阳夏
神 奇预 言家 的真 实历 史
作 为中 国民间推崇 的仅次于
元璋大喜 , 从此将刘伯温视为心腹
和军 师 。
诸葛亮的智囊人物 , 刘伯 温其人 的 传奇色彩极浓 。虽然 《 明史 ・ 刘基 传》 看不到刘伯温在风水预言方面 事迹的记载 , 但是 民间却流
传 着许 多关于刘伯温的风水故 事。明《 英 烈传 》 载 , 记 朱元璋定 都金 陵就是
刘伯温相的地。 刘伯温在正殿基址 中 , 柱子立在水 中 , 设 朱元璋 嫌太
一
山 。据说 , 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
庸必败 , 到时 明太祖会为 自己平反 昭 雪 ,他还 特 留下一封 密奏 给儿 子 , 他在 E后 明太祖想起 自己的 要 t 时候再上奏。 年后 , 5 胡惟庸果然垮 台, 1 又 0年后 , 刘伯温果然被平反。 明太祖还 赐给刘 氏家族金书铁券 , 特批刘 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 罪。
刘伯温 忠心耿耿 地为朱 元璋
效力 , 积极 出谋划策 。16 年 , 3 8 朱 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 , 正式建立大
明皇朝 , 改元“ 洪武 ” 。刘伯温作 为
开 国元勋 之一 , 被任命 为御史 中丞 兼太史令。 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 贡献和巨大功勋 , 明太 祖还 下诏 免
1 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