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知发展阶段论是J.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认为人从出生到青年的认知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的过程,而是分为几个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每个阶段出现的新的认知能力表明个体发展出新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J.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他把认知发展分为4个大的阶段,在每一大阶段下又再划分出若小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这一阶段又再分为6个小阶段:①从出生到1个月。此时,婴儿尚不能觉察周围的东西,甚至不能觉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与我,缺乏自我意识。②1~4个月。这时,婴儿的动作变得较协调了,但还不能摆弄外物。③4~10个月。此时,婴儿视觉与抓握动作协调起来。开始会摆弄身旁的东西。9~10个月的婴儿知道东西离开了自己的视野仍然存在。④10~12个月。此时,行为已有目的,开始能预料行为的效果。⑤12~18个月。婴儿对不同的物体,会作略为不同的动作,看会出现什么结果。⑥18~24个月。婴儿在行动之前,能在头脑中思考动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约2~7岁。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前运算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①前概念期,约2~4岁。此期以出现符号功能和模仿为特点。②直觉思维期,约4~7岁。幼儿主要对事物的表面现象作出反映,只会从一特殊情况推到另一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

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此时儿童不仅能集中注意情况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还能注意几个方面;不仅能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还能看到动态的转变;还能逆转思维的方向。

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约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后来,1972年修正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划分标准:

皮亚杰运用阶段这一概念,不仅指个体某一发展时期所达到的水平或所表现的行为特点,而是有其严格的含义。他认为任何一个发展时期必须符合3个条件才能成为阶段:①活动相继出现的顺序必须是固定不变的。行为的获得有先后顺序,不能跳越或颠倒。所有儿童都按同样的顺序经历认知发展的各阶段,发展阶段具有普遍性。例如,2~7岁幼儿最初都不知道将一个泥球弄成香肠样时外表虽然变了,但粘土的多少仍然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犹疑;直到7岁以后才有守恒的概念。至于各阶段的时间界限则只是粗略的估计。阶段虽与年龄有联系,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每个人经验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这会加速或推迟甚至阻碍某一阶段的出现,因此,各个阶段的年龄范围的个别差异很大。②每一阶

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一结构决定着个体的外表行为,能说明该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例如,2~7岁的幼儿之所以没有守恒概念是因为存在“自我中心”观念。幼儿把注意集中在有限的信息上,不能同时注意到物体的各个方面和其间的关系,将泥球弄成香肠的样子,使他看到泥球变长了,就认为粘土也增多了。儿童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组织自己的行动和思维,形成了不同的认知结构。旧结构不断改组,新结构不断形成。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基础核心的认知结构调节各种认知活动,因此,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各种同类性质和水平的活动,从而表明其智力发展水平。③整体结构是连续整合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一个新系统。每一阶段的结构是整合的,具有整体性,不是并列或混合在一起的一些无关的特性,各阶段间不能彼此互换,每一整体结构源于前面阶段的整体结构,是对前面阶段的完善,并为下面阶段打下基础。例如,0~2岁阶段中的客体永久性观念是以后7~11岁阶段形成守恒概念的一个整合成分。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连续渐进的,由一个阶段转变到另一个阶段不是突然的,需要一定时间。阶段性并不是台阶式的,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

瑞士、英国、北欧国家、美国、加拿大、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先后进行的许多跨文化研究基本证实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固定不变和十分普遍的,至于各阶段的年龄界限则很不一致。

主要阶段及特点:

概括

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因此,他从逻辑中引进了“运算”概念作为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标准。皮亚杰所说的运算是指协调为一整体系统的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皮亚杰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曾将儿童智力的发展分为3、4、5或6个主要的阶段,但各种划分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别。有代表性的划分包括感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这4个大的阶段。在每一大阶段下又再划分出若干小的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从出生到约2岁。这是智力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动作表现为外显活动,尚未内化,还不能在头脑中进行。通过与外界的交往,动作慢慢协调起来,逐渐知道自己的动作与动作对外物所起的作用之间的关系,并能有意识地进行某种活动。进而,开始把自己和外物区别开来,有了客体永久性观念,知道物体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仍继续存在。

根据儿童所表现的行为模式,这一阶段又再分为6个小阶段。第1小阶段的特征为反射活动,年龄从出生到1个月即新生儿期。新生婴儿只有遗传的一些诸如吸吮、眼动和抓握等简单反射活动。这些反射经过反复练习。才变得较有适应性。婴儿在这一阶段尚不能觉察周围的东西,甚至不能觉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与我,缺乏自我意识。第2小阶段的特征为最初的习惯,年龄从1~4个月。这时,婴儿的动作变得较协调了,出现初级循环反应,学会抬手到嘴边,但还不能摆弄外物。第3小阶段的特征是视觉与抓握的协调,年龄从4~10个月。此时,婴儿出现涉及外界物体的二级循环反应,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协调起来。

开始会摆弄身旁所看到的东西。9~10个月的婴儿知道东西离开了自己的视野仍然存在,会找遮盖物后面的东西。第 4小阶段的特征为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协调,年龄从10~12个月。此时,行为已有目的,开始能预料行为的效果,有意地运用已有行为模式去达到一定目的,出现比较完备的实际智力即通过动作解决问题的智力,会伸手去取用布盖着的物体。婴儿有了明确的客体永久性观念,会寻找消失了的东西。第5小阶段的特征为发现新手段,年龄从12~18个月。婴儿对不同的物体,会作略为不同的动作,看会出现什么结果。例如,依次从不同高度抛丢玩具,看落在什么地方。出现追求目标的动作,这是感觉运动智力发展的顶点。第6小阶段的特征为心理组合,年龄从18~24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由感觉运动向心理意象活动过渡,产生了不在眼前的物体的意象,开始有象征行为。行动之前,能在头脑中思考动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前运算阶段

约2~7岁。又称前逻辑阶段。在这一阶段,动作虽然内化了,但尚未形成从事逻辑思维所需要的心理结构,还不能进行运算,因而它是具体运算的准备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

前运算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即①前概念期:约2~4岁。此期以出现符号功能和模仿为特点。由于表象的形成和言语的发展,幼儿能运用心理符号,语词或物体代替或表示不在眼前的东西。例如喜欢象征性游戏,椅子成了汽车,小床成了游艇。随着这一功能的出现,幼儿开始进行延迟模仿(原型消失后的模仿)。幼儿能运用语言,并形成心理意象,能使用符号在头脑中再现外部世界。这时期的语词和符号尚不能离开所代表的东西。幼儿还没有形成

概念,不能用概念反映事物间的联系。②直觉思维期:约4~7岁。幼儿主要对事物的表面现象作出反映,根据所见事物的表面特点考虑事物间的关系,既无归纳推理也无演绎推理,只会从一特殊情况推到另一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皮亚杰称这种前逻辑思维为传导推理。

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幼儿用自己的观点看一切事物,不知有别人的观点。(见自我中心主义)而且幼儿在同一时期内只能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思维缺乏可逆性,还没有守恒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

约7~11岁,相当于童年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已有可逆性,但可逆性的两种形式即逆向性(比如+A的逆向是-A)和互反性(比如A<B是B<A的互反)还是互相孤立的,因此运算还有局限性。此外,儿童的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

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在同一时间内,儿童不再仅能集中注意情境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而能注意几个方面;不再仅能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还能看到动态的转变。与此同时,儿童思维也出现了可逆性,能逆转思维的方向。皮亚杰认为,思维的这3个方面──中心化与去中心化、静态与动态、不可逆性与可逆性,是相互依存的。存在中心化,只能集中注意情境的一个方面,就不懂得动态转变,也就不能逆转思维的方向;有了去中心

化的发展,就能注意到情境的几个方面,并能觉察到动态转变,于是能逆转思维的方向。

由于去中心化的发展和可逆性的出现,儿童就有了守恒概念。守恒概念是运算结构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在泥球弄成香肠样的例子中,儿童能看出香肠样的粘土可以再复原为球形,能在思想上将粘土的多少与形状联系起来考虑。一般说来,儿童6、7岁能掌握连续量守恒(把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倒入另一个形状不同的容器之中,其量不变)和物质守恒(物质的量不因分割而变化);9、10岁能掌握重量守恒(把泥球捣碎,其重量和泥球相同);11、12岁可掌握体积守恒(把泥球捣碎,放在液体里,所占的体积和泥球一样大)。随着去中心化的发展,儿童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也就消失了,开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能利用别人的观点来鉴定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正确。

形式运算阶段

约自11、12岁开始,相当于少年期。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开始从具体事物中解脱出来,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能运用语词或符号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根据假说或命题进行逻辑演绎推理。这一阶段的思维比具体运算阶段有更大的灵活性。这是由于能用符号代替符号,比如代数中以x、y代替数字。另外,两种可逆形式(逆向性和互反性)联合成一单独的系统,因而能随心所欲地支配整个整合系统,进行复杂而完备的推理,如根据某些或所有可能的组合去推论一个问题。而且,能对一个问题提出可能的假设,并能详尽而系统地变换有关因素逐个论证所提假设,最后得出恰当的结论;甚至能根据实验的结果找出事物的规律并建立理论,尽管还很幼稚。他们还能“对运算进行运算”即除了能思考具体事物外,也能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回想、分析一系列内心活动,评价自己的和别人的思想;

能将不同的运算加以整合,形成适用于更大范围的高一级的运算。例如,将各种算术运算整合起来,形成更普遍的代数运算。

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后来,许多研究表明;因缺乏适当的教育和环境刺激以及才能上的个别差异,许多学生甚至大学生还不能进行形式思维。因此,皮亚杰在1972年修正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所谓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然而,根据他们的才能和职业特点,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达到这一阶段。他指出,职业实践不同的人,在各自的特殊领域里表现着形式运算的能力。

认知发展阶段论是J.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认为人从出生到青年的认知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的过程,而是分为几个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每个阶段出现的新的认知能力表明个体发展出新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J.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他把认知发展分为4个大的阶段,在每一大阶段下又再划分出若小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这一阶段又再分为6个小阶段:①从出生到1个月。此时,婴儿尚不能觉察周围的东西,甚至不能觉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与我,缺乏自我意识。②1~4个月。这时,婴儿的动作变得较协调了,但还不能摆弄外物。③4~10个月。此时,婴儿视觉与抓握动作协调起来。开始会摆弄身旁的东西。9~10个月的婴儿知道东西离开了自己的视野仍然存在。④10~12个月。此时,行为已有目的,开始能预料行为的效果。⑤12~18个月。婴儿对不同的物体,会作略为不同的动作,看会出现什么结果。⑥18~24个月。婴儿在行动之前,能在头脑中思考动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约2~7岁。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前运算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①前概念期,约2~4岁。此期以出现符号功能和模仿为特点。②直觉思维期,约4~7岁。幼儿主要对事物的表面现象作出反映,只会从一特殊情况推到另一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

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此时儿童不仅能集中注意情况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还能注意几个方面;不仅能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还能看到动态的转变;还能逆转思维的方向。

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约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后来,1972年修正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划分标准:

皮亚杰运用阶段这一概念,不仅指个体某一发展时期所达到的水平或所表现的行为特点,而是有其严格的含义。他认为任何一个发展时期必须符合3个条件才能成为阶段:①活动相继出现的顺序必须是固定不变的。行为的获得有先后顺序,不能跳越或颠倒。所有儿童都按同样的顺序经历认知发展的各阶段,发展阶段具有普遍性。例如,2~7岁幼儿最初都不知道将一个泥球弄成香肠样时外表虽然变了,但粘土的多少仍然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犹疑;直到7岁以后才有守恒的概念。至于各阶段的时间界限则只是粗略的估计。阶段虽与年龄有联系,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每个人经验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这会加速或推迟甚至阻碍某一阶段的出现,因此,各个阶段的年龄范围的个别差异很大。②每一阶

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一结构决定着个体的外表行为,能说明该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例如,2~7岁的幼儿之所以没有守恒概念是因为存在“自我中心”观念。幼儿把注意集中在有限的信息上,不能同时注意到物体的各个方面和其间的关系,将泥球弄成香肠的样子,使他看到泥球变长了,就认为粘土也增多了。儿童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组织自己的行动和思维,形成了不同的认知结构。旧结构不断改组,新结构不断形成。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基础核心的认知结构调节各种认知活动,因此,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各种同类性质和水平的活动,从而表明其智力发展水平。③整体结构是连续整合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一个新系统。每一阶段的结构是整合的,具有整体性,不是并列或混合在一起的一些无关的特性,各阶段间不能彼此互换,每一整体结构源于前面阶段的整体结构,是对前面阶段的完善,并为下面阶段打下基础。例如,0~2岁阶段中的客体永久性观念是以后7~11岁阶段形成守恒概念的一个整合成分。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连续渐进的,由一个阶段转变到另一个阶段不是突然的,需要一定时间。阶段性并不是台阶式的,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

瑞士、英国、北欧国家、美国、加拿大、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先后进行的许多跨文化研究基本证实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固定不变和十分普遍的,至于各阶段的年龄界限则很不一致。

主要阶段及特点:

概括

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因此,他从逻辑中引进了“运算”概念作为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标准。皮亚杰所说的运算是指协调为一整体系统的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皮亚杰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曾将儿童智力的发展分为3、4、5或6个主要的阶段,但各种划分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别。有代表性的划分包括感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这4个大的阶段。在每一大阶段下又再划分出若干小的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从出生到约2岁。这是智力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动作表现为外显活动,尚未内化,还不能在头脑中进行。通过与外界的交往,动作慢慢协调起来,逐渐知道自己的动作与动作对外物所起的作用之间的关系,并能有意识地进行某种活动。进而,开始把自己和外物区别开来,有了客体永久性观念,知道物体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仍继续存在。

根据儿童所表现的行为模式,这一阶段又再分为6个小阶段。第1小阶段的特征为反射活动,年龄从出生到1个月即新生儿期。新生婴儿只有遗传的一些诸如吸吮、眼动和抓握等简单反射活动。这些反射经过反复练习。才变得较有适应性。婴儿在这一阶段尚不能觉察周围的东西,甚至不能觉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与我,缺乏自我意识。第2小阶段的特征为最初的习惯,年龄从1~4个月。这时,婴儿的动作变得较协调了,出现初级循环反应,学会抬手到嘴边,但还不能摆弄外物。第3小阶段的特征是视觉与抓握的协调,年龄从4~10个月。此时,婴儿出现涉及外界物体的二级循环反应,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协调起来。

开始会摆弄身旁所看到的东西。9~10个月的婴儿知道东西离开了自己的视野仍然存在,会找遮盖物后面的东西。第 4小阶段的特征为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协调,年龄从10~12个月。此时,行为已有目的,开始能预料行为的效果,有意地运用已有行为模式去达到一定目的,出现比较完备的实际智力即通过动作解决问题的智力,会伸手去取用布盖着的物体。婴儿有了明确的客体永久性观念,会寻找消失了的东西。第5小阶段的特征为发现新手段,年龄从12~18个月。婴儿对不同的物体,会作略为不同的动作,看会出现什么结果。例如,依次从不同高度抛丢玩具,看落在什么地方。出现追求目标的动作,这是感觉运动智力发展的顶点。第6小阶段的特征为心理组合,年龄从18~24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由感觉运动向心理意象活动过渡,产生了不在眼前的物体的意象,开始有象征行为。行动之前,能在头脑中思考动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前运算阶段

约2~7岁。又称前逻辑阶段。在这一阶段,动作虽然内化了,但尚未形成从事逻辑思维所需要的心理结构,还不能进行运算,因而它是具体运算的准备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

前运算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即①前概念期:约2~4岁。此期以出现符号功能和模仿为特点。由于表象的形成和言语的发展,幼儿能运用心理符号,语词或物体代替或表示不在眼前的东西。例如喜欢象征性游戏,椅子成了汽车,小床成了游艇。随着这一功能的出现,幼儿开始进行延迟模仿(原型消失后的模仿)。幼儿能运用语言,并形成心理意象,能使用符号在头脑中再现外部世界。这时期的语词和符号尚不能离开所代表的东西。幼儿还没有形成

概念,不能用概念反映事物间的联系。②直觉思维期:约4~7岁。幼儿主要对事物的表面现象作出反映,根据所见事物的表面特点考虑事物间的关系,既无归纳推理也无演绎推理,只会从一特殊情况推到另一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皮亚杰称这种前逻辑思维为传导推理。

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幼儿用自己的观点看一切事物,不知有别人的观点。(见自我中心主义)而且幼儿在同一时期内只能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思维缺乏可逆性,还没有守恒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

约7~11岁,相当于童年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已有可逆性,但可逆性的两种形式即逆向性(比如+A的逆向是-A)和互反性(比如A<B是B<A的互反)还是互相孤立的,因此运算还有局限性。此外,儿童的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

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在同一时间内,儿童不再仅能集中注意情境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而能注意几个方面;不再仅能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还能看到动态的转变。与此同时,儿童思维也出现了可逆性,能逆转思维的方向。皮亚杰认为,思维的这3个方面──中心化与去中心化、静态与动态、不可逆性与可逆性,是相互依存的。存在中心化,只能集中注意情境的一个方面,就不懂得动态转变,也就不能逆转思维的方向;有了去中心

化的发展,就能注意到情境的几个方面,并能觉察到动态转变,于是能逆转思维的方向。

由于去中心化的发展和可逆性的出现,儿童就有了守恒概念。守恒概念是运算结构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在泥球弄成香肠样的例子中,儿童能看出香肠样的粘土可以再复原为球形,能在思想上将粘土的多少与形状联系起来考虑。一般说来,儿童6、7岁能掌握连续量守恒(把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倒入另一个形状不同的容器之中,其量不变)和物质守恒(物质的量不因分割而变化);9、10岁能掌握重量守恒(把泥球捣碎,其重量和泥球相同);11、12岁可掌握体积守恒(把泥球捣碎,放在液体里,所占的体积和泥球一样大)。随着去中心化的发展,儿童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也就消失了,开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能利用别人的观点来鉴定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正确。

形式运算阶段

约自11、12岁开始,相当于少年期。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开始从具体事物中解脱出来,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能运用语词或符号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根据假说或命题进行逻辑演绎推理。这一阶段的思维比具体运算阶段有更大的灵活性。这是由于能用符号代替符号,比如代数中以x、y代替数字。另外,两种可逆形式(逆向性和互反性)联合成一单独的系统,因而能随心所欲地支配整个整合系统,进行复杂而完备的推理,如根据某些或所有可能的组合去推论一个问题。而且,能对一个问题提出可能的假设,并能详尽而系统地变换有关因素逐个论证所提假设,最后得出恰当的结论;甚至能根据实验的结果找出事物的规律并建立理论,尽管还很幼稚。他们还能“对运算进行运算”即除了能思考具体事物外,也能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回想、分析一系列内心活动,评价自己的和别人的思想;

能将不同的运算加以整合,形成适用于更大范围的高一级的运算。例如,将各种算术运算整合起来,形成更普遍的代数运算。

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后来,许多研究表明;因缺乏适当的教育和环境刺激以及才能上的个别差异,许多学生甚至大学生还不能进行形式思维。因此,皮亚杰在1972年修正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所谓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然而,根据他们的才能和职业特点,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达到这一阶段。他指出,职业实践不同的人,在各自的特殊领域里表现着形式运算的能力。


相关文章

  •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比较
  • 2005年2月第9卷第1期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ournalofYangzhouUniversity(HigherEducationStudyEdition) Feb12005Vol19No11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比较 ...查看


  •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当代 教育的启示 摘要:皮亚杰从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 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重新审视这一理论,笔者认为它对当代教育有诸多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皮亚杰: ...查看


  • 第2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 第2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 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大约在[](2012年烟台市市直) A.5-6岁 B.7-8岁 C.10-11岁 D.12-13岁 2. 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 ...查看


  • 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测验的研究_白学军
  • 第20卷总第75期心理学探新 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 2000年第3期 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测验的研究 白学军 (天津师范大学 发展心理研究所, 天津300074) 摘 要: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 采 ...查看


  • 皮亚杰发展观
  • 2. 简述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基本假设. 皮亚杰心理学的核心观点是"认知发生论", 致力于探讨人类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智力.思维是如何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等问题.皮亚杰解答这些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是 ...查看


  •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
  • 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与哲学家, 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对儿童认知展理论发展研究的起源, 他的自我中心主义.道德判断.梦.模仿和游戏等理论认知不仅在西方心理学史上以及哲学史上被视为重要的里程碑, 而且对当今的教育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查看


  •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
  •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部分,主要以客观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来备考.并且重点掌握其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部分. 首先,皮亚杰的主要观点为:人类主要通过动作来获取知识,通过动作来感知外界并且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在人类的儿童时期,喜欢 ...查看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四讲 皮亚杰的认知 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生平与学术背景 (一)皮亚杰的生平与著作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 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创始人. 1.科学神童--皮亚杰 ● 让·皮亚杰生于 ...查看


  •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皮亚杰(Piaget, J.)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