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
一、问题的提出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之一。“营造书香校园”是我校落实十六大精神,创造学校明天的优势,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奠基工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小学阶段达到145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等。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归结为阅读问题。”因此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校更是引发读书的地方。
二、课题的内涵
(一)概念的界定
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营造虎一“书香校园”, 就是要在我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在书香校园中培养文化人,把读书融入我们生活,让读书滋养我们的人生,使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丰富起来,深刻起来,精彩起来。
(二)理论假说
读书,可以使你书香气质翩然而来;读书,可以使你与真、善、美同在;读书,可以使你感文学之美,享读书之乐。美国的阿尔温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就曾提出:“鉴于可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学生必须摆脱过时的观念,——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新教育实验既有它的历史渊源,又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意识,是基于前人经验总结而又汲取了现代各种科学技术成果而提出的具有新世纪特点和新内涵的教育。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和《新教育之梦》及新教育实验报告都对新教育作了很好的诠释。本课题以“新教育之梦”一书中集中体现的新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在具体策划与实施中全校师生自己的具体行动,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个人情操、社会情操。让我们善结书缘,丰美人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目标
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为学与从教的基础,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圣人所以教人之法,其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而辨之。”为使我们的年轻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让学生有每日读书
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我们着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打造一个书香校园。让校园成为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 营造“书香校园”最终的目标是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丰富教师的职业生涯,让教师具备更多的书卷气,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的创新能力,实现向“学研型”教师的转变,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档次;营造“书香校园”是要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素质,是要使我们学生的“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在读书中改变自己、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深入学习新教育理念,营造校园书香氛围,进一步开展师生读书活动。通过大量的阅读,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彰显校园阅读文化的魅力,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以“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营造虎一书香校园”为科研载体,提升学校品位,创建学校特色提供条件。
四、研究的措施
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践的探索,在两年多的研究中,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总目标,全面规划设计校园环境布置。让教师学生一走进校园,便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
1、学校小荧星电视台每周三、周五晨会课上准时播放名家诵读、故事和介绍学校书香活动取得的成绩等;
2、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少年军校这一德育基地,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
3、学校文化长廊、版报开辟了固定的栏目,对开展的活动、涌现的优秀书迷、先进经验等进行宣传报道;
4、校园内拉设宣传横幅,规范校园内的标语牌;
5、布置少先队队室和阅览室,创设更加适宜阅读的环境;
6、规划布置每条走廊墙壁,悬挂名人名言、学生书画等。
(二)构建校园书香网络。
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充实情感;让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应是小学教育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为此,构建好书香网络已成为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
1、完善学校图书室,构建书香校园。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必读丛书和“新教育书库”推荐书目中100本学生必读书和100本教师必读书目录充实图书数量,提高图书质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图书,创设一个舒心的阅读环境。
2、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设少先队队室、阅览室为学生固定的阅读场所,建设班级图书角,构建书香教室。班级图书由学生自带,每人捐赠1~2本,建立起拥有100本左右图书的班级图书角。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时随意地选择自己爱看的图书,将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每个班级继续完善诵读园,按计划每周诵读一首古诗。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并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定期交流。
3、充实电子图书库,构建书香网络。由专职教师搜集网上适合教师和少年阅读的电子书籍,及时整理,发布到学校网站、网络教室和教师多媒体创作室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探索出阅读指导课的操作程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健康的网络信息,打造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
(三)品味书香,师生共写随笔。
教师方面:
1、每月撰写1-2篇随笔,提倡以叙事方式写作鲜活的个案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对学校或教育界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对当前教育改革提出理性思考等,把科研兴校作为立校之本。
2、随笔上网。在校园网站开辟教师个人专辑,提倡教师的教育论文、随笔在网上发布。帮助教师将论文、随笔传到“新教育在线”“教育随笔专栏”,与大师对话,与同仁交流。
3、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学校每月开展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由教师交流课改心得和参与新教育实验感受,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开展骨干教师讲座活动。利用每双周教师业务学习推荐教研组教师代表围绕专题交流教育心得,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5、完善考评制度。将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随笔作为工作考核指标之一,对每学期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的,以及在各级教育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教师给予奖励。
学生方面:
1、随笔分三个年级段进行。全校学生参与。
低年级写话或图画随笔。每个学生每月完成2篇图画随笔。
中年级进行了写片段式的随笔,每位学生每月完成2篇随笔的写作。
高年级完成了图文并茂的随笔,每月2-3篇。
2、择优投稿,或在校刊《太阳雨》上发表。同时上传到校园网上。形成网络专集。把优秀习作积极向各大报刊、杂志推荐。
3、组织高年级学生上网写网络随笔。
4、鼓励学生写成长随笔。个人专集。每学期或学年出版一本随笔集。 五、研究的成效
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的课题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浓郁书香氛围,凸现百年老校文化底蕴。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它坐落在美丽的虎丘山山麓。虎丘山、山塘街远近闻名,山塘街曾经的繁华也蕴育了丰厚的人文资源。在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中,不管是教学设备的添置、校园环境的改造,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我们的师生在“温馨、亲善”的环境中和谐发展。
学校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总目标,全面规划设计校园环境布置。学校通过自设的小荧星电视台定时在晨会课上播放名家诵读,故事,介绍学校书香活动取得的成绩等;还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少年军校这一德育基地,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激发了学生对国防科技的兴趣,了解国防的历史发展,使学生从小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为凸现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学校利用文化长廊、版报等,对开展的活动、涌现的优秀书迷、先进经验等进行宣传报道;校园内拉设宣传横幅,规范校园内的
标语牌;重新布置了少先队队室和阅览室,为我校师生创设更加适宜阅读的环境;还规划布置了每条走廊墙壁,悬挂名人名言、学生书画等。让教师学生一走进校园,便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
目前学校拥有设备齐全的电脑房,先进的网络教育和中心机房。拥有电脑 125台,其中学生用机106台,生机比6:1。每个教室和办公室都有网络终端,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筹资为图书馆新增各类图书22581册,其中学生用书15260册,生均23册,电子藏书4000多册。
2、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凸现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是传播文明之地,从校园环境中渗透出的文化信息,将潜移默化滋润每个人的灵魂。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处景观都能散发文化的气息,这是我们的一贯追求。两年来,在校园环境布置方面我们力争体现三大主题:一是“激励师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如大型广告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名人名言、警句牌等。二是“规范师生道德行为”。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等宣传牌。三是凸现学校特色,用以激发全体师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如“虎丘少年军校宣传画”,体现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史陈列室展示了学校曲折的办学历程;“山塘文化宣传廊”弘扬山塘文化的儒雅。应该说这些布置,通过了外在的艺术形式,凸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收到了良好的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也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我校十分重视对师资的培养,狠抓观念的更新,关注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求班子人员要把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要以大局为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树立“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的思想,积极倡导“用事业来统一,用制度来规范,用情感来维系,用修养来调节”的领导理念。目前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有一定的战斗力。
(2)重视骨干教师培养。首先是完善对教师业绩的评价和考核。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每学期看两本好书、上好每一堂课、关爱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家长,以激励人、培养人为宗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负责。其次是注重师训的实效性。坚持以理论与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专著的学习及专家引领和骨干示范,有针对性地设计研究主题,让教师通过理论--实践--反思,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第三是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创设理想的平台,使其形成教学特色,铸就教育风格。目前学校有市教坛新秀1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教坛新秀4人。
4、研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教师中,学校开展了“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演讲比赛,开展了读书征文活动,学校加强对教师读书的考核、评价,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自此,在学生和教师中形成了一股读书的热潮,在每个班级的读书角,在每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少不了一两本好书。教师每月撰写教育教学随笔1-2篇,提倡以叙事方式写作鲜活的个案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对学校或教育界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
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对当前教育改革提出理性思考等,把科研兴校作为立校之本。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创建教师个人专辑,提倡教师的教育论文、随笔在网上发布。帮助教师将论文、随笔传到“新教育在线”、“教育随笔专栏”,与大师对话,与同仁交流。开展“教学沙龙”等活动。学校每月开展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由教师交流课改心得和参与新教育实验感受,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开展骨干教师讲座活动。利用每双周教师业务学习推荐教研组教师代表围绕专题交流教育心得,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学校化大力气充分完善教师的考评制度。将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随笔作为工作考核指标之一,对每学期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的,以及在各级教育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教师给予奖励。
学校在培养教师的同时,两年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师生读书活动。利用“图书漂流”、“读好书”等活动,积极开展了专题读书、征文活动、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故事会、新苏州人演讲比赛等。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将学生随笔分三个年级段进行。在我校形成了一个全校学生参与读好书的行动。低年级每个学生每月完成2篇图画随笔。中年级每位学生每月完成2篇片段式随笔的写作。高年级每月完成2-3篇图文并茂的随笔。根据学生作品择优投稿,或在校刊《太阳雨》上发表,同时上传到校园网,形成网络专集。与此同时,我们还把学生优秀习作积极向各大报刊、杂志推荐,积极组织高年级学生上网写网络随笔,鼓励学生写成长随笔,个人专集,每学期各出版一本师生随笔集。 总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很多教师都真实的体会到新教育对我们发展是切实可行的。但还有极个别的老师一时转不过弯,相信在大家的影响下,全校将会成为一个积极进步的集体。新教育实验工作一定会在我校健康的开展下去。
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
一、问题的提出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之一。“营造书香校园”是我校落实十六大精神,创造学校明天的优势,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奠基工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小学阶段达到145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等。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归结为阅读问题。”因此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校更是引发读书的地方。
二、课题的内涵
(一)概念的界定
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营造虎一“书香校园”, 就是要在我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在书香校园中培养文化人,把读书融入我们生活,让读书滋养我们的人生,使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丰富起来,深刻起来,精彩起来。
(二)理论假说
读书,可以使你书香气质翩然而来;读书,可以使你与真、善、美同在;读书,可以使你感文学之美,享读书之乐。美国的阿尔温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就曾提出:“鉴于可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学生必须摆脱过时的观念,——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新教育实验既有它的历史渊源,又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意识,是基于前人经验总结而又汲取了现代各种科学技术成果而提出的具有新世纪特点和新内涵的教育。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和《新教育之梦》及新教育实验报告都对新教育作了很好的诠释。本课题以“新教育之梦”一书中集中体现的新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在具体策划与实施中全校师生自己的具体行动,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个人情操、社会情操。让我们善结书缘,丰美人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目标
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为学与从教的基础,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圣人所以教人之法,其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而辨之。”为使我们的年轻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让学生有每日读书
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我们着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打造一个书香校园。让校园成为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 营造“书香校园”最终的目标是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丰富教师的职业生涯,让教师具备更多的书卷气,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的创新能力,实现向“学研型”教师的转变,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档次;营造“书香校园”是要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素质,是要使我们学生的“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在读书中改变自己、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深入学习新教育理念,营造校园书香氛围,进一步开展师生读书活动。通过大量的阅读,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彰显校园阅读文化的魅力,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以“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营造虎一书香校园”为科研载体,提升学校品位,创建学校特色提供条件。
四、研究的措施
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践的探索,在两年多的研究中,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总目标,全面规划设计校园环境布置。让教师学生一走进校园,便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
1、学校小荧星电视台每周三、周五晨会课上准时播放名家诵读、故事和介绍学校书香活动取得的成绩等;
2、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少年军校这一德育基地,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
3、学校文化长廊、版报开辟了固定的栏目,对开展的活动、涌现的优秀书迷、先进经验等进行宣传报道;
4、校园内拉设宣传横幅,规范校园内的标语牌;
5、布置少先队队室和阅览室,创设更加适宜阅读的环境;
6、规划布置每条走廊墙壁,悬挂名人名言、学生书画等。
(二)构建校园书香网络。
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充实情感;让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应是小学教育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为此,构建好书香网络已成为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
1、完善学校图书室,构建书香校园。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必读丛书和“新教育书库”推荐书目中100本学生必读书和100本教师必读书目录充实图书数量,提高图书质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图书,创设一个舒心的阅读环境。
2、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设少先队队室、阅览室为学生固定的阅读场所,建设班级图书角,构建书香教室。班级图书由学生自带,每人捐赠1~2本,建立起拥有100本左右图书的班级图书角。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时随意地选择自己爱看的图书,将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每个班级继续完善诵读园,按计划每周诵读一首古诗。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并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定期交流。
3、充实电子图书库,构建书香网络。由专职教师搜集网上适合教师和少年阅读的电子书籍,及时整理,发布到学校网站、网络教室和教师多媒体创作室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探索出阅读指导课的操作程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健康的网络信息,打造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
(三)品味书香,师生共写随笔。
教师方面:
1、每月撰写1-2篇随笔,提倡以叙事方式写作鲜活的个案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对学校或教育界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对当前教育改革提出理性思考等,把科研兴校作为立校之本。
2、随笔上网。在校园网站开辟教师个人专辑,提倡教师的教育论文、随笔在网上发布。帮助教师将论文、随笔传到“新教育在线”“教育随笔专栏”,与大师对话,与同仁交流。
3、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学校每月开展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由教师交流课改心得和参与新教育实验感受,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开展骨干教师讲座活动。利用每双周教师业务学习推荐教研组教师代表围绕专题交流教育心得,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5、完善考评制度。将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随笔作为工作考核指标之一,对每学期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的,以及在各级教育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教师给予奖励。
学生方面:
1、随笔分三个年级段进行。全校学生参与。
低年级写话或图画随笔。每个学生每月完成2篇图画随笔。
中年级进行了写片段式的随笔,每位学生每月完成2篇随笔的写作。
高年级完成了图文并茂的随笔,每月2-3篇。
2、择优投稿,或在校刊《太阳雨》上发表。同时上传到校园网上。形成网络专集。把优秀习作积极向各大报刊、杂志推荐。
3、组织高年级学生上网写网络随笔。
4、鼓励学生写成长随笔。个人专集。每学期或学年出版一本随笔集。 五、研究的成效
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的课题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浓郁书香氛围,凸现百年老校文化底蕴。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它坐落在美丽的虎丘山山麓。虎丘山、山塘街远近闻名,山塘街曾经的繁华也蕴育了丰厚的人文资源。在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中,不管是教学设备的添置、校园环境的改造,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我们的师生在“温馨、亲善”的环境中和谐发展。
学校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总目标,全面规划设计校园环境布置。学校通过自设的小荧星电视台定时在晨会课上播放名家诵读,故事,介绍学校书香活动取得的成绩等;还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少年军校这一德育基地,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激发了学生对国防科技的兴趣,了解国防的历史发展,使学生从小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为凸现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学校利用文化长廊、版报等,对开展的活动、涌现的优秀书迷、先进经验等进行宣传报道;校园内拉设宣传横幅,规范校园内的
标语牌;重新布置了少先队队室和阅览室,为我校师生创设更加适宜阅读的环境;还规划布置了每条走廊墙壁,悬挂名人名言、学生书画等。让教师学生一走进校园,便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
目前学校拥有设备齐全的电脑房,先进的网络教育和中心机房。拥有电脑 125台,其中学生用机106台,生机比6:1。每个教室和办公室都有网络终端,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筹资为图书馆新增各类图书22581册,其中学生用书15260册,生均23册,电子藏书4000多册。
2、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凸现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是传播文明之地,从校园环境中渗透出的文化信息,将潜移默化滋润每个人的灵魂。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处景观都能散发文化的气息,这是我们的一贯追求。两年来,在校园环境布置方面我们力争体现三大主题:一是“激励师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如大型广告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名人名言、警句牌等。二是“规范师生道德行为”。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等宣传牌。三是凸现学校特色,用以激发全体师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如“虎丘少年军校宣传画”,体现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史陈列室展示了学校曲折的办学历程;“山塘文化宣传廊”弘扬山塘文化的儒雅。应该说这些布置,通过了外在的艺术形式,凸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收到了良好的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也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我校十分重视对师资的培养,狠抓观念的更新,关注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求班子人员要把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要以大局为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树立“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的思想,积极倡导“用事业来统一,用制度来规范,用情感来维系,用修养来调节”的领导理念。目前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有一定的战斗力。
(2)重视骨干教师培养。首先是完善对教师业绩的评价和考核。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每学期看两本好书、上好每一堂课、关爱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家长,以激励人、培养人为宗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负责。其次是注重师训的实效性。坚持以理论与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专著的学习及专家引领和骨干示范,有针对性地设计研究主题,让教师通过理论--实践--反思,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第三是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创设理想的平台,使其形成教学特色,铸就教育风格。目前学校有市教坛新秀1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教坛新秀4人。
4、研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教师中,学校开展了“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演讲比赛,开展了读书征文活动,学校加强对教师读书的考核、评价,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自此,在学生和教师中形成了一股读书的热潮,在每个班级的读书角,在每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少不了一两本好书。教师每月撰写教育教学随笔1-2篇,提倡以叙事方式写作鲜活的个案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对学校或教育界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
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对当前教育改革提出理性思考等,把科研兴校作为立校之本。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创建教师个人专辑,提倡教师的教育论文、随笔在网上发布。帮助教师将论文、随笔传到“新教育在线”、“教育随笔专栏”,与大师对话,与同仁交流。开展“教学沙龙”等活动。学校每月开展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由教师交流课改心得和参与新教育实验感受,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开展骨干教师讲座活动。利用每双周教师业务学习推荐教研组教师代表围绕专题交流教育心得,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学校化大力气充分完善教师的考评制度。将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随笔作为工作考核指标之一,对每学期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的,以及在各级教育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教师给予奖励。
学校在培养教师的同时,两年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师生读书活动。利用“图书漂流”、“读好书”等活动,积极开展了专题读书、征文活动、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故事会、新苏州人演讲比赛等。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将学生随笔分三个年级段进行。在我校形成了一个全校学生参与读好书的行动。低年级每个学生每月完成2篇图画随笔。中年级每位学生每月完成2篇片段式随笔的写作。高年级每月完成2-3篇图文并茂的随笔。根据学生作品择优投稿,或在校刊《太阳雨》上发表,同时上传到校园网,形成网络专集。与此同时,我们还把学生优秀习作积极向各大报刊、杂志推荐,积极组织高年级学生上网写网络随笔,鼓励学生写成长随笔,个人专集,每学期各出版一本师生随笔集。 总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很多教师都真实的体会到新教育对我们发展是切实可行的。但还有极个别的老师一时转不过弯,相信在大家的影响下,全校将会成为一个积极进步的集体。新教育实验工作一定会在我校健康的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