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邢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的特点
2015年邢台市中考语文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试题既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运用及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三维目标,对学生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具备的语文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其中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考查的重点。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定性。
二、试卷的结构
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部分(1—6小题,共计24分),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部分(7—23小题,共计46分),第三部份是作文。(5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下面按试卷的三个部分分析考试情况。
【一】、基础知识部分
该大题24分,共6个小题(1—6小题,共计24分)。
第1题,本题4分,共考察三个知识点,分别是查字典、字音、字形。
命题人的指向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提醒在校的中小学生要善于使用字典、词典等语文学科工具书。这一点正是目前课堂教学所缺少的。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汉语成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但实际使用情况并不理想,遇到生疏的字词,并不去查个究竟,只知道一个大概了事。试卷第一题就是查字典,可见正确使用字词典的重要。题型综合性强,难度适中,是近两年的新题型,是对学生小学、初中阶段运用字典,课本基础掌握的测评,还要结合相应专题的训练。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
(1)养成善于使用字典、词典的习惯;
(2)关注看似熟悉但写起来易错的字词;
(3)需要学生细心检查,避免因粗心失分。
第2题,诗句默写题,本题6分。考察范围,中考必考古诗词34首及文言文19篇。
前3个小题为直接默写,这是较为简单的模式,拿到4分是可能的。但实际情况不一定很理想,默写出的一句诗中哪怕一个字不规范,也会丢掉1分。许多考生会在默写上掌握不扎实,出现都答上了,但是,没写对的情况。第4小题为理解性默写。要想在中考必考古诗词34首及文言文19篇中迅速地、准确无误地写出答案,是有难度的。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对中考必考古诗词34首及文言文19篇熟练背诵理解并进行准确默写。 第3题,病句修改题,本题4分。
本专项分为两种考察类型,单选和直接修改,直接修改的难度大于单选题,所以本次考试直接修改
病句题失分的同学较多。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1)熟练掌握病句类型;(2)会使用修改格式。
第4题,排序单选题,本题3分。
语意连贯是对初中生的基本要求。我们在表述一件事情一个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本次考试中本题难度大,大部分学生失分。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按认知逻辑细细分辨,反复对比选项。
第5题,综合性学习之新闻主旨概括题,本题3分。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出材料想表达的主旨,写出探究结果,首先是对新闻文体的考察,其次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基本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会失1—2分。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拟新闻标题、主旨类型的题,要抓住主语和谓语。回答“谁”(或者什么)和“怎么样”(或者做什么)。还要揣摩出题者的观点、意图。
第6题,应用文写作,本题4分。
本题难度适中,找出应用文写作中不恰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出现的问题是,第一,学生没有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格式,找不出不巧当的地方;第二,能找出不恰当的地方,不能用正确的书写格式讲修改意见表述完整。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关注应用文的格式、细节。
本部分出题严格根据《课标》考察范围,整体难度为中上。
【二】、阅读理解部分
本题四篇阅读,共17个小题(从7—23,共40分)
(一)阅读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7—9题(共6分)。
诗词鉴赏部分,是对学生诗词曲掌握情况的综合考察,学生们必须认真复习考察范围,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本次试卷中,第7题(1分)是考察的作者,难度适中;第8题(2分)是炼字的考察,难度中上;第9题(3分)是对修辞知识点的考察,难度适中。整体上本次考试,学生这部分掌握的不错。
学生答题启示:
1.熟记每首诗词曲的作者、年代、评价和出处。
2.理解重点语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和重点词在全句中的作用。
3.对34首诗词,不仅仅背诵、默写,还得清楚作者、背景、主旨、情感,对每一句(特别是历代传颂的千古名句)的作用及其蕴含的道理(哲理)也应了如指掌,
答第9题应注意三点:①指出修辞,具体分析“用典”这一知识点;②写出表达的情感;③整体评价。少一点就会减1分。
(二)阅读文言文课内课外对比,甲文《邹忌风秦王纳谏》(课内)与乙文《梁尝有疑狱》(课外)回答10—14题。
分课内课外两部分。课内节选战国策《邹忌风秦王纳谏》最后一段,课外选自西汉刘向所编《新
序》中“梁尝有疑狱”故事。难点在于课外文言文的翻译,学生们失分较多。
第10题(3分)是关于虚词“以”的用法,单选题,考察的是文言虚词的用法,较难;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新课标》不但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还对14个虚词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有明确规定。这14个虚词是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我们要像重视实词那样来重视虚词。
第11题(3分)考察时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属于基础题型,要求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每空1分,共3分;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在平时的学习中扎扎实实,下点功夫理解记忆实词,不放过课下注释,日积月累,形成应有的知识结构。
第12题(4分)文言文整句翻译,考察学生综合理解运用的能力,较难,需要将重点的实词、虚词、句式等通达准确的翻译。每句2分,共2句;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学生应在复习中,打开课本,边看注释边翻译原文,遇有不太明白或者疑问之处,就翻开教辅译文看一眼,问题解决以后合上教辅继续,直到完成。另外,要求写一句原文之后,换另一种颜色写一句译文。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里,两个同学相互提问重点词语和翻译,直到熟练掌握。字字落实,追求“信、达、雅”。
第13题(2分)本题考察的是对乙文主旨的考察,抓住文章关键句,就能够答对此题,但是学生对此文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第14题(3分)本题考察的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之间的联系,分析两文写作方法的意图,难度大。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今后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训练,让学生树立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思想,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文言。
(三)阅读说明文《神奇的量子通信》回答15—18题。
这是一篇科技事理说明文,在说明文中属于难度较大的,很多学生反应理不出文章的层次,不能完全读懂文章,这也反映了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对这类文章练习较少,以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说明文为例,说明文是趋难的。
第15题(3分)考察说明对象的定义,属于基础题,但是出题者设置了“小陷阱”,学生不能通过题干,完整的找出考察范围,因此普遍失1—2分。
第16题(2分)文章炼字的考察,只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出“瞬间”一词的原义、在课文中的意思,即可答对此题,难度较小。
第17题(3分)对于说明文中基础知识点,说明方法的考察,属于必考范围,难度适中。找出说明方法得1分,准确的分析作用得2分。
第18题(3分)本题考察灵活,考察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将文章中的知识运用到试题中,难度较大,学生因为不能彻底读懂文章,普遍失分。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应加强学生对于难度较大的说明文的训练,分析知识点及答题策略。
(四)阅读记叙文《妈妈的缝纫机》回答19—23题。
本篇文章体现的是对典型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我们重点是要抓住它的特点、线索、情感等。
第19题(2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概括出文中主要的两个时间,即可得分,难度较小。
第20题(2分)对于记叙文线索的考察,第一问本文线索明显,难度较小,可得1分;第二问分析线索,学生们容易粗心,分析不到位。
第21题(3分)对于记叙文知识点的考察,对于横线句子的分析,找出关键词,分析出“拟人”的知识点,可得1分。结合语境及文章主旨,具体分析可得满分,难度偏大。
第22题(3分)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也是考查了学生的概括、总结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把握题干中的转折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准确的回答出题干中的为什么的两问,难度较大。
第23题(3分)属于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既要联系课文,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作答。
今后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三年的初中学习如何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应有一个科学的周密的、有序的计划。
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文章阅读,掌握系统的文体知识和阅读的方法。
3.强化对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概括能力的训练。
4.要让学生了解文章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知识,如;联想想像、对比反衬、烘托渲染、象征比喻、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5.赏析句子、品味语言等是阅读试题中较难的题目,要教会学生从修辞手法、语言效果、刻画形象、表达作者或人物情感等角度去赏析。
6.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典型题目答题方法、答题格式。
【三】、作文:
第24题(3分)写作(50分)题目: 被幸福照亮
对于这篇命题作文我的理解是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围绕“幸福”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对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三、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几点建议
1.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一定要把两性有机融合,从人文内
容切入激活工具的应用,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切入负载的人文内容。
2.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3注重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是最好的、最自觉的、最能动的学习;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理解感悟中培养兴趣;习惯是养成的)。
4.加强对学生进行分析应变能力、辨别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5.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透彻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明确知识教学的目的,准确地把握知识教学的分寸。
6.教学中要强调语言、语文常识及古诗文的积累,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加强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2015年中考邢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的特点
2015年邢台市中考语文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试题既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运用及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三维目标,对学生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具备的语文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其中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考查的重点。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定性。
二、试卷的结构
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部分(1—6小题,共计24分),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部分(7—23小题,共计46分),第三部份是作文。(5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下面按试卷的三个部分分析考试情况。
【一】、基础知识部分
该大题24分,共6个小题(1—6小题,共计24分)。
第1题,本题4分,共考察三个知识点,分别是查字典、字音、字形。
命题人的指向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提醒在校的中小学生要善于使用字典、词典等语文学科工具书。这一点正是目前课堂教学所缺少的。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汉语成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但实际使用情况并不理想,遇到生疏的字词,并不去查个究竟,只知道一个大概了事。试卷第一题就是查字典,可见正确使用字词典的重要。题型综合性强,难度适中,是近两年的新题型,是对学生小学、初中阶段运用字典,课本基础掌握的测评,还要结合相应专题的训练。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
(1)养成善于使用字典、词典的习惯;
(2)关注看似熟悉但写起来易错的字词;
(3)需要学生细心检查,避免因粗心失分。
第2题,诗句默写题,本题6分。考察范围,中考必考古诗词34首及文言文19篇。
前3个小题为直接默写,这是较为简单的模式,拿到4分是可能的。但实际情况不一定很理想,默写出的一句诗中哪怕一个字不规范,也会丢掉1分。许多考生会在默写上掌握不扎实,出现都答上了,但是,没写对的情况。第4小题为理解性默写。要想在中考必考古诗词34首及文言文19篇中迅速地、准确无误地写出答案,是有难度的。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对中考必考古诗词34首及文言文19篇熟练背诵理解并进行准确默写。 第3题,病句修改题,本题4分。
本专项分为两种考察类型,单选和直接修改,直接修改的难度大于单选题,所以本次考试直接修改
病句题失分的同学较多。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1)熟练掌握病句类型;(2)会使用修改格式。
第4题,排序单选题,本题3分。
语意连贯是对初中生的基本要求。我们在表述一件事情一个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本次考试中本题难度大,大部分学生失分。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按认知逻辑细细分辨,反复对比选项。
第5题,综合性学习之新闻主旨概括题,本题3分。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出材料想表达的主旨,写出探究结果,首先是对新闻文体的考察,其次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基本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会失1—2分。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拟新闻标题、主旨类型的题,要抓住主语和谓语。回答“谁”(或者什么)和“怎么样”(或者做什么)。还要揣摩出题者的观点、意图。
第6题,应用文写作,本题4分。
本题难度适中,找出应用文写作中不恰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出现的问题是,第一,学生没有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格式,找不出不巧当的地方;第二,能找出不恰当的地方,不能用正确的书写格式讲修改意见表述完整。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关注应用文的格式、细节。
本部分出题严格根据《课标》考察范围,整体难度为中上。
【二】、阅读理解部分
本题四篇阅读,共17个小题(从7—23,共40分)
(一)阅读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7—9题(共6分)。
诗词鉴赏部分,是对学生诗词曲掌握情况的综合考察,学生们必须认真复习考察范围,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本次试卷中,第7题(1分)是考察的作者,难度适中;第8题(2分)是炼字的考察,难度中上;第9题(3分)是对修辞知识点的考察,难度适中。整体上本次考试,学生这部分掌握的不错。
学生答题启示:
1.熟记每首诗词曲的作者、年代、评价和出处。
2.理解重点语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和重点词在全句中的作用。
3.对34首诗词,不仅仅背诵、默写,还得清楚作者、背景、主旨、情感,对每一句(特别是历代传颂的千古名句)的作用及其蕴含的道理(哲理)也应了如指掌,
答第9题应注意三点:①指出修辞,具体分析“用典”这一知识点;②写出表达的情感;③整体评价。少一点就会减1分。
(二)阅读文言文课内课外对比,甲文《邹忌风秦王纳谏》(课内)与乙文《梁尝有疑狱》(课外)回答10—14题。
分课内课外两部分。课内节选战国策《邹忌风秦王纳谏》最后一段,课外选自西汉刘向所编《新
序》中“梁尝有疑狱”故事。难点在于课外文言文的翻译,学生们失分较多。
第10题(3分)是关于虚词“以”的用法,单选题,考察的是文言虚词的用法,较难;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新课标》不但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还对14个虚词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有明确规定。这14个虚词是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我们要像重视实词那样来重视虚词。
第11题(3分)考察时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属于基础题型,要求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每空1分,共3分;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在平时的学习中扎扎实实,下点功夫理解记忆实词,不放过课下注释,日积月累,形成应有的知识结构。
第12题(4分)文言文整句翻译,考察学生综合理解运用的能力,较难,需要将重点的实词、虚词、句式等通达准确的翻译。每句2分,共2句;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学生应在复习中,打开课本,边看注释边翻译原文,遇有不太明白或者疑问之处,就翻开教辅译文看一眼,问题解决以后合上教辅继续,直到完成。另外,要求写一句原文之后,换另一种颜色写一句译文。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里,两个同学相互提问重点词语和翻译,直到熟练掌握。字字落实,追求“信、达、雅”。
第13题(2分)本题考察的是对乙文主旨的考察,抓住文章关键句,就能够答对此题,但是学生对此文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第14题(3分)本题考察的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之间的联系,分析两文写作方法的意图,难度大。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今后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训练,让学生树立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思想,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文言。
(三)阅读说明文《神奇的量子通信》回答15—18题。
这是一篇科技事理说明文,在说明文中属于难度较大的,很多学生反应理不出文章的层次,不能完全读懂文章,这也反映了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对这类文章练习较少,以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说明文为例,说明文是趋难的。
第15题(3分)考察说明对象的定义,属于基础题,但是出题者设置了“小陷阱”,学生不能通过题干,完整的找出考察范围,因此普遍失1—2分。
第16题(2分)文章炼字的考察,只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出“瞬间”一词的原义、在课文中的意思,即可答对此题,难度较小。
第17题(3分)对于说明文中基础知识点,说明方法的考察,属于必考范围,难度适中。找出说明方法得1分,准确的分析作用得2分。
第18题(3分)本题考察灵活,考察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将文章中的知识运用到试题中,难度较大,学生因为不能彻底读懂文章,普遍失分。
学生答题情况启示:应加强学生对于难度较大的说明文的训练,分析知识点及答题策略。
(四)阅读记叙文《妈妈的缝纫机》回答19—23题。
本篇文章体现的是对典型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我们重点是要抓住它的特点、线索、情感等。
第19题(2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概括出文中主要的两个时间,即可得分,难度较小。
第20题(2分)对于记叙文线索的考察,第一问本文线索明显,难度较小,可得1分;第二问分析线索,学生们容易粗心,分析不到位。
第21题(3分)对于记叙文知识点的考察,对于横线句子的分析,找出关键词,分析出“拟人”的知识点,可得1分。结合语境及文章主旨,具体分析可得满分,难度偏大。
第22题(3分)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也是考查了学生的概括、总结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把握题干中的转折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准确的回答出题干中的为什么的两问,难度较大。
第23题(3分)属于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既要联系课文,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作答。
今后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三年的初中学习如何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应有一个科学的周密的、有序的计划。
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文章阅读,掌握系统的文体知识和阅读的方法。
3.强化对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概括能力的训练。
4.要让学生了解文章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知识,如;联想想像、对比反衬、烘托渲染、象征比喻、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5.赏析句子、品味语言等是阅读试题中较难的题目,要教会学生从修辞手法、语言效果、刻画形象、表达作者或人物情感等角度去赏析。
6.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典型题目答题方法、答题格式。
【三】、作文:
第24题(3分)写作(50分)题目: 被幸福照亮
对于这篇命题作文我的理解是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围绕“幸福”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对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三、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几点建议
1.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一定要把两性有机融合,从人文内
容切入激活工具的应用,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切入负载的人文内容。
2.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3注重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是最好的、最自觉的、最能动的学习;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理解感悟中培养兴趣;习惯是养成的)。
4.加强对学生进行分析应变能力、辨别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5.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透彻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明确知识教学的目的,准确地把握知识教学的分寸。
6.教学中要强调语言、语文常识及古诗文的积累,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加强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