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将五四运动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何将五四运动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摘要:1919年由学生掀起的五四运动,既是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新的文化运动。但就五四运动是否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能否作为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或者五四运动只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过度阶段,60年代就展开过讨论。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具有的历史特点。

一、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爆发过不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但是这些反抗斗争,或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或盲目排外,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5月4日下午,北京的十三所大中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卖国。他们发表宣言,散发传单,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收回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反对巴黎和约,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并举行了游行。

五四运动明确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私密外交,实行民族自觉”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的口号,将斗争目标指向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政府,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当时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打破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显示着民族意识的觉醒。

由华东师大编写的《中国革命史研究荟萃》一书中,列举了学术界从以下四个侧面阐释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一,在五四运动中,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斗争中,许多人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第二,革命人民同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势力作了坚决的斗争,实现了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罢免了三个卖国贼,拒签和约;第三,运动中提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战斗口号,是反帝反封建口号的具体化。这种纲领性口号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对革命主要对象的认识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纲领;第四,在运动中形成了各阶级、各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参加斗争的广泛性以及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团结性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由此看来,五四运动与前期出现的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代表的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应该说是两次革命的分界线,并且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整个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五四前夕中国的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学生们的爱国行动,遭到了军阀政府的镇压,当场逮捕学生30多人。第二天,北京全市学生总罢课,表示强烈抗议,并通电全国。第三天,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成立学生联合会,呼吁全国人民起来斗争。7日,天津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同日,济南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也举行了游行示威。26日,上海学生举行罢课。与此同时,武汉、长沙、广州等城市的学生也都纷纷起来。北京学生点燃起的爱国火焰,迅速地燃遍了全国各大、中城市。

6月3日以后,爱国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无产阶级参加了斗争。上海工人首先起来罢工,接着商人罢市。唐山、长辛店、九江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从此,爱国运动突破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

上海学生联合会在告同胞书中有说“学生罢课,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同时工人罢工还推动了商人罢市,这些反抗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向北洋政府加压,不仅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而且使得中国代表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由于工人阶级的参加,使五四运动跳出了单纯的学生运动的范围,迫使北洋政府很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他们有一个重要弱点,就是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这也是造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群众的力量,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立场,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深入到工农中去。

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当年曾经生动地这样描述:“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思想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学说,但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绍。五四前,中国人使用的思想武器还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学说等。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利,使中国人民放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看清了西方列强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本质。《新青年》公开发表宣言,宣称“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按:指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

五四以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改造中国”的呼声。知识分子经过介绍、研究、比较、争论、实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早在五四前,李大钊就第一个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大旗。五四后陈独秀也宣布自己站在马克思主义旗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在1919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北京大学同样成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基地。

此后,《新中国》、《每周评论》、《晨报副刊》、《国民》等刊物开始刊登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不少报刊对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学说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编辑刊物,撰写文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陆续翻译出版。

五四运动促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青年知识分子通过五四运动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正如邓中夏所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同时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开始自觉地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这样,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中间桥梁作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总的说来,五四运动是一个广大群众参加的爱国政治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逐步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革命阵营。十月革命后涌现出的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鼓动者和组织者。数十万具有高度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充当了爱国运动的先锋。觉悟了的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显示了无比强大的威力,成为争取这次斗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以上所列举的特点表明,五四运动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何将五四运动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摘要:1919年由学生掀起的五四运动,既是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新的文化运动。但就五四运动是否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能否作为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或者五四运动只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过度阶段,60年代就展开过讨论。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具有的历史特点。

一、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爆发过不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但是这些反抗斗争,或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或盲目排外,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5月4日下午,北京的十三所大中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卖国。他们发表宣言,散发传单,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收回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反对巴黎和约,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并举行了游行。

五四运动明确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私密外交,实行民族自觉”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的口号,将斗争目标指向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政府,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当时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打破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显示着民族意识的觉醒。

由华东师大编写的《中国革命史研究荟萃》一书中,列举了学术界从以下四个侧面阐释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一,在五四运动中,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斗争中,许多人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第二,革命人民同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势力作了坚决的斗争,实现了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罢免了三个卖国贼,拒签和约;第三,运动中提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战斗口号,是反帝反封建口号的具体化。这种纲领性口号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对革命主要对象的认识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纲领;第四,在运动中形成了各阶级、各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参加斗争的广泛性以及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团结性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由此看来,五四运动与前期出现的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代表的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应该说是两次革命的分界线,并且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整个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五四前夕中国的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学生们的爱国行动,遭到了军阀政府的镇压,当场逮捕学生30多人。第二天,北京全市学生总罢课,表示强烈抗议,并通电全国。第三天,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成立学生联合会,呼吁全国人民起来斗争。7日,天津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同日,济南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也举行了游行示威。26日,上海学生举行罢课。与此同时,武汉、长沙、广州等城市的学生也都纷纷起来。北京学生点燃起的爱国火焰,迅速地燃遍了全国各大、中城市。

6月3日以后,爱国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无产阶级参加了斗争。上海工人首先起来罢工,接着商人罢市。唐山、长辛店、九江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从此,爱国运动突破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

上海学生联合会在告同胞书中有说“学生罢课,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同时工人罢工还推动了商人罢市,这些反抗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向北洋政府加压,不仅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而且使得中国代表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由于工人阶级的参加,使五四运动跳出了单纯的学生运动的范围,迫使北洋政府很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他们有一个重要弱点,就是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这也是造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群众的力量,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立场,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深入到工农中去。

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当年曾经生动地这样描述:“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思想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学说,但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绍。五四前,中国人使用的思想武器还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学说等。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利,使中国人民放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看清了西方列强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本质。《新青年》公开发表宣言,宣称“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按:指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

五四以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改造中国”的呼声。知识分子经过介绍、研究、比较、争论、实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早在五四前,李大钊就第一个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大旗。五四后陈独秀也宣布自己站在马克思主义旗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在1919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北京大学同样成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基地。

此后,《新中国》、《每周评论》、《晨报副刊》、《国民》等刊物开始刊登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不少报刊对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学说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编辑刊物,撰写文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陆续翻译出版。

五四运动促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青年知识分子通过五四运动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正如邓中夏所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同时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开始自觉地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这样,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中间桥梁作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总的说来,五四运动是一个广大群众参加的爱国政治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逐步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革命阵营。十月革命后涌现出的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鼓动者和组织者。数十万具有高度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充当了爱国运动的先锋。觉悟了的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显示了无比强大的威力,成为争取这次斗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以上所列举的特点表明,五四运动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相关文章

  • 论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
  • 原文标题:<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辩证法的同一,与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 来源:<理论学习月刊>,1989年第8期 作者:蔡崇国 ? 黑格尔认为,一切都是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因此,逻辑学的开端,是直接性的,又是间接 ...查看


  • 0985外国新闻事业史
  • 0985]<外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 19世纪纽约"三大便士报"指哪三个报纸?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 [论述题] ...查看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背景: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完成 工业革命). 鸦片输入的危害: 伤害身体.白银大量外流.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林则徐上书 ...查看


  • [转载]抗日战争的起点为何不是"九一八事变"?
  • 抗日战争的起点为何不是"九一八事变"?作者:李子迟 今天是中国人民纪念1931年发生在东北的"九一八事变"81周年的特殊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开始大肆侵略我东北大地.所以有人认为, ...查看


  • 浅议中国近代化开端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中国近代化开端 作者:徐鹏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8期 摘 要: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近代化的程度也 ...查看


  • [励承昌]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 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似乎是不言自明的问题.但是,我们如果深入地进行研究,就为发现这是关于时间和空间本质的问题,也是很难回答的问题.所以早在公元4世纪,被人们称作"教父"的奥古斯丁主教就说:"当人们还没有问起 ...查看


  • 八年级上册历史考点
  • 1.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勇气和力量,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 ...查看


  • 中国教育史 笔记
  • 中国教育史笔记 1.四书为儒家主要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春秋> ...查看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判断题练习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判断题练习 对的写A 错的写B 并改正 1.公元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