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运输的区别与联系

综合报道

观察思考

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形成道路,春秋时期出现马车和帆船,到秦王朝建立统一国家时又发展为“车同轨”的秦直道,但主要还是为军队调动使用。

西方国家的现代交通活动源于“驿站马车”,是兼有邮政、客运和货运功能的小规模运输,是古罗马驿使制度“民用化”结果。我国古代交通活动主要为商贸运输以及国家控制的食盐和粮食运输,即“漕运”(对大规模粮食水路运输的专门语词)和“盐运”(对国家专管食盐转运的专门语词),没有类似欧洲驿站马车的交通活动。我国的现代交通活动应该是从鸦片战争结束后出现租界和开办海关时开始。

交通活动与运输活动从一开始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与邮政活动相交叉。交通活动与运

现代社会中,交通关乎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等方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进步与城市发展,交通领域内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在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方面,既有每年的“春运”、“暑运”、节假日长途客流高峰出行困难,又有

输活动是社会运动的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同步,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大规模应用使得交通与运输进入现代化,交通现象更加复杂并广泛延伸。

二、交通与运输的内涵区别

交通和运输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但是,人们在使用这两个词汇时概念并不严谨、准确。

在国家的交通法律与技术规范中,没有明确的“交通”和

城市上下班客流高峰道路拥堵现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既“运输”的概念定义。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交通法规中没

有各地交通事业发展不协调,也有道路用地紧张、交通能源消有基础术语“交通”和“运输”的说明,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中,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方面,在交通意外事故与保险赔偿、运输市场和运输工具监管以及交通秩序维护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及交通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全面、准确地认识交通,在认清“交通”与“运输”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与方针,全面考虑解决问题的措施。

如《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和《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中,也没有“交通”和“运输”的定义。这样的做法是以常识和约定俗成的“交通”与“运输”概念为基础。然而,常识是需要检验的,约定俗成的概念也不一定是科学定义。

1.交通和运输的语词释义

通常人们所说的“交通”和“运输”,实际存在歧义,因为语

因此,有必要对“交通”与”运输“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词释义并不统一。权威的《辞海》在“交通”条目中解释,“交通”

一、交通活动与运输活动的起源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即人和物的转运输送,语言、交通活动自古就有,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中“行”的表现。文字、符号、图像等的传递播送”。《现代科学技术词典》对“交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出行主要利用天然河流,而道路则是以通”的解释是,“车辆、行人、船舶或飞机沿着规定的路线,如公后在人类出行活动过程中发展形成的,驯服牛马之后又开始

路、人行道、海上或空中航线航行或流动”。而专业的《交通大

用畜力代步。因此,古人讲到旅行辛苦时常用“舟楫疲惫”、辞典》把“交通”定义为“人与物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与输送。“鞍马劳顿”等词语形容。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没有物资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辞海》解交换活动,也没有物资运输活动,此时人的出行活动只有“出

释“运输”为“使用适当工具实现人和物空间位置变动的活动”。

门”、“出行”和“旅行”等概念,并没有“交通”与“运输”的概念。《交通大辞典》定义“运输又称交通运输,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物资交换,这时的运输活动依运送人和物的生产活动”。可见,词语的实际含义有差异。靠河流和已有的道路实现。运输工具随之产生,道路和码头也随之逐渐发展。随着国家政权的建立,出现社会管理和军队调动和需求,古罗马和中国为便于信息传递建立了驿使制度,为国家政权服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典型一例。古时民间的信息传递只能依赖商旅和亲朋,“寄语”、“带信”和“便信”等词汇就反映这种现象。古代大规模的

交通这个词源于“交”和“通”两字。《说文解字》解释,“交”意交叉,“通”即到达。因此,《辞源》中“交通”的释义是“彼此相通”和“交接;往还”。所以有“交通官府”、“交通豪强”的说法,是勾结的意思。所以,地下党“交通员”即是联络员。《辞源》对“运输”简单解释为“转运输送”。汉语中现代意义的“交通”与外来语有关,其释义实际是外语词汇的翻译,如英语的

邮电通讯的总称”这一释义是对原义通过借用、引伸和补充而形成。

物资运输主要为战争服务,即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communication”、“traffic”和“transportation”。“各种运输和

2009年第8期总第252期

综合报道

观察思考

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形成道路,春秋时期出现马车和帆船,到秦王朝建立统一国家时又发展为“车同轨”的秦直道,但主要还是为军队调动使用。

西方国家的现代交通活动源于“驿站马车”,是兼有邮政、客运和货运功能的小规模运输,是古罗马驿使制度“民用化”结果。我国古代交通活动主要为商贸运输以及国家控制的食盐和粮食运输,即“漕运”(对大规模粮食水路运输的专门语词)和“盐运”(对国家专管食盐转运的专门语词),没有类似欧洲驿站马车的交通活动。我国的现代交通活动应该是从鸦片战争结束后出现租界和开办海关时开始。

交通活动与运输活动从一开始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与邮政活动相交叉。交通活动与运

现代社会中,交通关乎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等方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进步与城市发展,交通领域内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在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方面,既有每年的“春运”、“暑运”、节假日长途客流高峰出行困难,又有

输活动是社会运动的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同步,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大规模应用使得交通与运输进入现代化,交通现象更加复杂并广泛延伸。

二、交通与运输的内涵区别

交通和运输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但是,人们在使用这两个词汇时概念并不严谨、准确。

在国家的交通法律与技术规范中,没有明确的“交通”和

城市上下班客流高峰道路拥堵现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既“运输”的概念定义。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交通法规中没

有各地交通事业发展不协调,也有道路用地紧张、交通能源消有基础术语“交通”和“运输”的说明,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中,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方面,在交通意外事故与保险赔偿、运输市场和运输工具监管以及交通秩序维护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及交通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全面、准确地认识交通,在认清“交通”与“运输”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与方针,全面考虑解决问题的措施。

如《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和《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中,也没有“交通”和“运输”的定义。这样的做法是以常识和约定俗成的“交通”与“运输”概念为基础。然而,常识是需要检验的,约定俗成的概念也不一定是科学定义。

1.交通和运输的语词释义

通常人们所说的“交通”和“运输”,实际存在歧义,因为语

因此,有必要对“交通”与”运输“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词释义并不统一。权威的《辞海》在“交通”条目中解释,“交通”

一、交通活动与运输活动的起源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即人和物的转运输送,语言、交通活动自古就有,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中“行”的表现。文字、符号、图像等的传递播送”。《现代科学技术词典》对“交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出行主要利用天然河流,而道路则是以通”的解释是,“车辆、行人、船舶或飞机沿着规定的路线,如公后在人类出行活动过程中发展形成的,驯服牛马之后又开始

路、人行道、海上或空中航线航行或流动”。而专业的《交通大

用畜力代步。因此,古人讲到旅行辛苦时常用“舟楫疲惫”、辞典》把“交通”定义为“人与物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与输送。“鞍马劳顿”等词语形容。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没有物资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辞海》解交换活动,也没有物资运输活动,此时人的出行活动只有“出

释“运输”为“使用适当工具实现人和物空间位置变动的活动”。

门”、“出行”和“旅行”等概念,并没有“交通”与“运输”的概念。《交通大辞典》定义“运输又称交通运输,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物资交换,这时的运输活动依运送人和物的生产活动”。可见,词语的实际含义有差异。靠河流和已有的道路实现。运输工具随之产生,道路和码头也随之逐渐发展。随着国家政权的建立,出现社会管理和军队调动和需求,古罗马和中国为便于信息传递建立了驿使制度,为国家政权服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典型一例。古时民间的信息传递只能依赖商旅和亲朋,“寄语”、“带信”和“便信”等词汇就反映这种现象。古代大规模的

交通这个词源于“交”和“通”两字。《说文解字》解释,“交”意交叉,“通”即到达。因此,《辞源》中“交通”的释义是“彼此相通”和“交接;往还”。所以有“交通官府”、“交通豪强”的说法,是勾结的意思。所以,地下党“交通员”即是联络员。《辞源》对“运输”简单解释为“转运输送”。汉语中现代意义的“交通”与外来语有关,其释义实际是外语词汇的翻译,如英语的

邮电通讯的总称”这一释义是对原义通过借用、引伸和补充而形成。

物资运输主要为战争服务,即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communication”、“traffic”和“transportation”。“各种运输和

2009年第8期总第252期


相关文章

  • 第三节 地域联系 教学设计
  • 第三节 地域联系 教学设计 -- 选自中图版教材必修二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课时) 杨柳青一中 靳莉 一.[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课标分析 1知道生产活动中人类地域联系的 ...查看


  • 法学专业学年论文
  • 浅析交通肇事罪 摘 要 交通肇事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重要罪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机动车数量急剧膨胀,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日趋增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 ...查看


  •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 ...查看


  • 物流管理概论考试答案
  • 名解: 1.物流: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2.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指在物流渠 ...查看


  • 论铁路运输业的增值税扩围
  • 摘 要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流转税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首先选择了上海作为增值税扩围的试点地区,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使其在劳务领域取代营业税,从而完善增值税制度,并解决由于营业税缺乏抵扣机制所带 ...查看


  • 城市总体规划复习提纲
  •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主要知识点总结 1.城市的功能.结构.形态三者各自的内涵及之间的关系对比(第六章) 2.什么是千人指标? 千人指标是以每千居民为计算单位,根据建筑的不同性质而采用的不同的定额单位来计算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查看


  •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
  •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 人口增长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人口自然增长率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可记忆知识点:老 ...查看


  • 学案农业区位因素
  • 第三课时学案 产业活动 技术装备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考点1.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1.生产协作:分为生产上的.地理空间和信息的联系 肥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它能减少自然条件对农业的限 ...查看


  • 交通运输专业导论
  • 河北科技大学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交通运输现状及前景 学生专业班级 交通运输101 学生姓名(学号) 陈明明(100205129) 指 导 教 师 穆莉英 完 成 时 间 2011年12月30日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