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期 / 室内设计 / 85
基于P-S-R模型法的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以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为例
The Predic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Scale in the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Based on P-S-R Model
Taking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Planning in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陈前池 周 琎 CHEN Qianchi, ZHOU Jin
摘 要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对城乡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分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通过对重庆市长寿区城乡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分布特征的评述,提出依托人口单因子评价方法不能准确、客观地预测建设用地的增长趋势,进而探讨了在P-S-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多因子分析预测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的新方法,同时评价了预测结果,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城乡规划;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P-S-R模型法;规模预测;重庆市长寿区
Abstract: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ct’ presented new requirements for scale and dis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urban-rural overall planning. This paper illustrat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of Changshou District, Chongqing, and it’s found that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can’t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predict the growing trend of construction land. It explored the new method of predicting scale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based on the P- S-R model through more than one factor analysis and it also evaluated the predicted results. It’s expected that it will provid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related practice.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Scale Prediction;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源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是建立在20世纪50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与问题,城乡二元化发展战略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1]。基于此,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引导城乡空间布局协调发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则近一步落实了城乡土地资源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利用的统筹发展战略。
在城乡规划编制的新法律推行的背景下,本文依托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探讨了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一般预测方法的局限性,并试图构建新的预测框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中图分类号 TU984.11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6-2181(2013)01-0085-05
作者简介
陈前池: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010级硕
士研究生
周 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009级博士
研究生
1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的一般方法
1.1 预测内容
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城乡居
ISSUE 1 FEB. 2013 / INTERIOR DESIGN / 86
民点建设用地包含城市、镇、乡、村庄以及独立建设用地[2]。1.2 预测方法
通常的小城镇规划只针对其城(镇)区的城市(镇)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预测的主要依据是人口规模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一般情况下人口数量越多、人均指标越高,城市(镇)用地规模也就越大。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用地规模预测普遍采用人口预测结果结合人均指标的方法来得到规划期内建设用地的规模值。
2 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布局特征
2.1 现状用地概况
长寿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位于重庆主城区东北方向的长江下游。全区东西长57.5km,南北宽56.56km,土地总面积142363.36ha[3]。根据2010年《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长寿区国土局所作国土二调的数据[4],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13850.82ha,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73%(表1)。而在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304ha,占31.7%;13个建制镇镇区建设用地767.82ha,占5.54%;全区村庄建设用地6600.17ha,占47.65%;独立建设用地2178.83ha,占15.73% (表2)。
2.2 用地分布特征
通过对长寿各街道、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现状土地利用数据的整理[4],可总结出长寿区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地的以下特征:
(1)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地基数小、增幅小
当前长寿区的村镇发展仍处于城市化起步阶段,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普遍偏小,且近几年建设用地增量变化
表1 长寿区城乡用地汇总表(2010年)
Tab.1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in Changshou district
序号用地代码用地类别面积(ha)比重(%)建设用地
21815.2815.32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13850.829.73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611.840.431H
类别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6417.744.51特殊用地120.390.08采矿用地814.490.57非建设用地
120548.1884.68水域3029.762.132E
类别
农业用地117100.3682.25其他非建设用地
417.960.29总计市域总用地
142363.36
100
表2 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汇总表
Tab.2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the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of Changshou district
序号用地代码用地类别面积(ha)比重(%)1H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13850.82 100.00 2H11城市建设用地4304.00 31.07 3H12镇建设用地767.82 5.54 4H13类别
乡建设用地0.00 0.00 5H14村庄建设用地6600.17 47.65 6
H15
独立用地
2178.83
15.73
不大。《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数据可知(图2),与长寿区规划局提供的现状数据显示除长寿湖2010年村庄建设用地面积占(图1),2005-2010年间,长寿湖、新比降至74.32%、新市占比降至58.31%
市、葛兰和海棠四个建制镇镇区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其余9个建制镇镇区建设用地规模平稳增长,变化量不大。
(2)城乡用地统筹不足,村庄建设用地过大
长寿区的城镇化过程中,在城镇人口增加、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减少的同时,村庄建设用地并未相应减少,镇区建设用地与村庄建设用地发展还需进一步统筹协调。
图1 近年来长寿区各镇镇区建设用地对比图
Fig.1 comparison diagram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对比2005、2009及2010年长寿区
in towns of Changshou district
2013年第1期 / 室内设计 / 87
外,其余建制镇的村庄建设用地面积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均维持在80%以上,且近几年来村庄建设用地面积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变化不大。
(3)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土地供需矛盾突显
根据对长寿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随着城镇建设和三次产业的迅速发展,长寿区城乡建设用地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随着各类非农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加,土地供需矛盾亦将日渐突出。综合2010年各村镇土地利用的数据,结合各建制镇2010年编制的城镇总体规划
[5]
图2 近年来长寿区村庄建设用地占城镇建
设用地比重图
Fig.2 comparison diagram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villages of Changshou district
图3 2010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与2030年规
划镇区建设用地对比图
Fig.3 comparison diagram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current towns and villages in 2010 and planned
towns and villages in 2030
建设用地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如表3所示的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指标体系:
(1)目标层:以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增长强度作为目标层,综合客观地表征建设用地未来的增长趋势。
(2)准则层:为实现客观评价所涉及的项目,包括压力层(A1)、状态层(A2)和响应层(A3)。
(3)指标层:由可度量的指标构成,包括压力层中的人口增长影响因子、GDP增长影响因子、重点项目影响因子、城镇职能等级影响因子等4个指标;状态层中的现状建设用地规模因子、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因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因子等3个指标;响应层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分布权重指标。3.3 预测过程
预测过程的第一步是采用层次分
可预测到2030年长寿区城乡村镇建设
3 P-S-R模型预测与结果评价
3.1 预测方法
的用地缺口约为354.33ha (图3)。2.3 一般方法的预测难点分析
根据对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现状特征的分析,一般的单一指标衡量预测方法已不能合理引导和控制长寿区的城镇化建设,其中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1)预测规模远超上位《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空间规划无法落实;(2)参照《村镇规划标准》中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规定并依据人口预测所计算出的用地规模不能反映各村镇当前发展的客观情况,部分重点村镇的重大项目无法落地;(3)一般预测方法缺少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预测和规定,对规划期内的村庄
3.2 指标选取
依据P-S-R模型,结合当前用地规模预测的各种方法,按照层次分析法,可将影响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的因子归纳为以下3个层次,构成
前文通过对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分布与增长特征的分析,发现单纯依据人口与人均指标来预测规划期内的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缺乏客观性,故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来综合评价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的发展水平,合理预测其规划期内的建设用地规模[6](图4)。
表3 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指标体系
Tab.3 indicator system predicting scale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人口增长影响因子(B1)
长寿区居民点建设用地增长强度指数
状态层(A2)压力层(A1)
GDP 增长影响因子(B2)重点项目影响因子(B3)城镇职能等级影响因子(B4)现状建设用地规模因子(B5)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因子(B6)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因子(B7)
图4 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结构图
Fig.4 structure chart of P - S - R model in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in Changshou district
响应层(A3)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分布权重指标(B8
)
ISSUE 1 FEB. 2013 / INTERIOR DESIGN / 88
析法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值,即项目组根据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指标体系中的人口增长影响因子(B1)对区域内13个城镇(C1-C13)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互判,构建对比矩阵,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指数越高代表该指标越重要。计算过程如表4所示。
则城镇C1的人口增长影响因子权重值为:
按此方法可分别计算出人口增长因子影响下的13个城镇的权重值。同理可得出各评价因子影响下的权重值B1-B7,各权重值之和即为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强度B8。长寿区各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强度的计算过程如表5所示。
根据计算得出的建设用地增长强度权重得分,可依据城镇发展规律将长寿区各城镇划分为重点发展型、一般发展型、基础发展型3个等级。由表5可知,长寿区内13个城镇的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指标贡献率不尽相同。
在评价各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强度的基础上,参照《村镇规划规范标准》,可对规划期内的人均建设用地进行如表6所示的预判。3.4 预测结果
通过压力及状态因子分析得到规划期内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同时根据国内相关规划研究成果,村庄居民点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50-180m2/人控制。基于人均指标的预测结果,结合人口预测成果,即可得到各城镇规划期内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表7)。3.5 评价结果
(1)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预测结果比较
本次研究所预测的2020年长寿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没有超出长寿
表4 人口增长影响因子(B1)互判值计算表
Tab.4 calculated results based on population growth factor
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11/31/31/71/31/31/31/531/31/71/31C2311/31/31/31/31/31/911/71/711/3C333111/31/711/311/31/51/31/7C473111/511/51/51531/31/5C5333511/71/51/31/31/5111/3C633717131/91/51/31/311/9C7331551/311/511/331/51/5C8593539511/311/31/51/7C91/3111351311/31/91/51/7C103731/55331311/511C117751/3131/339511/71/3C[**************]C13
1
3
7
5
3
9
5
7
1
1
3
1
1
表5 长寿区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强度计算表
Tab.5 growth strength values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长寿湖云台葛兰洪湖新市邻封双龙海棠石堰万顺但渡龙河云集B10.420.380.270.230.210.170.130.110.110.080.060.020.02B20.330.210.360.260.190.190.130.120.090.090.090.050.03B30.360.220.360.310.220.050.050.050.050.050.050.050.05B40.300.300.300.30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B50.360.270.270.330.220.170.190.130.110.110.060.020.02B60.200.190.240.130.150.220.140.150.220.150.130.090.08B70.210.210.130.110.150.170.210.110.090.150.060.060.06B8
2.18
1.78
1.93
1.67
1.26
1.09
0.97
0.79
0.79
0.75
0.57
0.41
0.38
重点发展型一般发展型基础发展型
表6 长寿区13个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增长的预判
Tab.6 growth anticipation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13 towns and villages
镇 名现状人均(m2/人)
增长强度评价
《村镇》规范(m2/人)
预判人均(m2/人)
长寿湖镇114.132.18可减0-20116.71云 台 镇135.021.88可减0-20127.21葛 兰 镇96.321.93可增0-15111.93洪 湖 镇66.451.67应增5-2085.94新 市 镇282.681.26应减至150以内146.38邻 封 镇121.731.09可减0-20100.50双 龙 镇90.270.97可增0-1099.19海 棠 镇87.270.79可增0-1091.90石 堰 镇84.290.76可增0-1092.43万 顺 镇75.440.75应增5-2084.11但 渡 镇65.610.57应增5-2081.03龙 河 镇62.170.41应增5-2074.39云 集 镇
37.00
0.38
应增5-20
52.63
表7 长寿区各建制镇建设用地指标一览表
Tab.7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every organic town
村镇名称2020年预测值(ha)
2030年预测值(ha)
镇区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总建设用地镇区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总建设用地
邻 封176.9242.19419.09182.36156.57338.93长寿湖494.03417.06911.09792.37315.951108.32龙 河27.42469.12496.5438.3327.18365.48洪 湖67.32381.42448.74117.44330.3447.74万 顺32.94328.32361.2641.76243.6285.36石 堰69.05491.4560.4572.91401.76474.67云 台162.99370.8533.79299.5255554.5双 龙57.32227.7285.02146.32168.15314.47新 市186.54114.66301.2189.1962.79251.98云 集12.86218.88231.7426.4115.5141.9葛 兰240.91343.98584.89680.96201.6882.56海 棠142.6369.72512.32142.8321.3464.1但 渡14.67183.6198.2720.8891.35112.23小 计
1685.55
4158.85
5844.4
2751.19
2991.05
5742.2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目标。从城乡率为1.32%,建设用地面积总共将减少建设用地统筹的角度考虑,至2020年1625.72ha。
长寿村镇建设用地调整出的619.50ha总体上讲,本次预测得到的长寿的指标可用于填补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城乡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变化与的缺口。
长寿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相吻在总量控制的同时,镇区建设用地合,长寿村镇建设用地按目前的趋势发规模有较大的突破,超出土地利用总展较为合理。
体规划指标909.45ha;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比较则4 结语
降低了1528.95ha。
(2)与当前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势比较
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必然从城乡用地统筹的角度来看,依会不断扩张。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据各城镇现状发展态势,合理协调各地资源、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村镇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为重农田、避免城市盲目扩张,需要对建设点村镇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地支用地的增长规模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撑。回顾2005—2010年,长寿建制镇导。规划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以年均1.64%的速划制定土地利用计划,控制非建设用度减少,与2005年相比,2010年长寿地的流转和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在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总共减少了控制与引导的同时,还应加强建设用地757.78ha;P-S-R模型法的预测结果则的集约利用,充分挖掘城镇建设用地显示,2030年长寿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存量的潜力,合理布局,避免城镇盲目地面积为5742.24ha,与2010年的建设扩张。
用地面积(7367.98ha)相比,年均减少
本文所探讨的P-S-R模型法从影
2013年第1期 / 室内设计 / 89
响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的因素着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作用下符合城乡协
调发展的建设用地规模及布局。通过对重庆市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的实践研究发现多因子分析预测法在复杂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中所具有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希望能对推动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健康增长、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所助益。参考文献:
[1] 雷诚, 范凌云. 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困境的重要议题——关注大都市区“土地配置”问题[J]. 城市规划, 2011 (03): 14-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4.
[3] 重庆市长寿区规划局. 长寿城乡空间资源调查与规划分析[R]. 重庆: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2011: 12-14.
[4] 重庆市长寿区国土局. 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2010.
[5] 重庆市长寿区规划局. 重庆市长寿区各建制镇城镇总体规划大纲(2010- 2030). 2010.
[6] 路立, 藏留洋, 于顺东, 等. 以实践为特色的生态服务功能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 山地城乡规划, 2010 (02): 1-7.图表来源:
表1-2: 重庆市长寿区国土局. 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2010.表3-7: 作者绘制图1-4: 作者绘制
收稿日期:
2012-10-08
2013年第1期 / 室内设计 / 85
基于P-S-R模型法的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以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为例
The Predic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Scale in the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Based on P-S-R Model
Taking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Planning in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陈前池 周 琎 CHEN Qianchi, ZHOU Jin
摘 要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对城乡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分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通过对重庆市长寿区城乡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分布特征的评述,提出依托人口单因子评价方法不能准确、客观地预测建设用地的增长趋势,进而探讨了在P-S-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多因子分析预测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的新方法,同时评价了预测结果,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城乡规划;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P-S-R模型法;规模预测;重庆市长寿区
Abstract: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ct’ presented new requirements for scale and dis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urban-rural overall planning. This paper illustrat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of Changshou District, Chongqing, and it’s found that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can’t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predict the growing trend of construction land. It explored the new method of predicting scale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based on the P- S-R model through more than one factor analysis and it also evaluated the predicted results. It’s expected that it will provid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related practice.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Scale Prediction;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源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是建立在20世纪50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与问题,城乡二元化发展战略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1]。基于此,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引导城乡空间布局协调发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则近一步落实了城乡土地资源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利用的统筹发展战略。
在城乡规划编制的新法律推行的背景下,本文依托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探讨了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一般预测方法的局限性,并试图构建新的预测框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中图分类号 TU984.11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6-2181(2013)01-0085-05
作者简介
陈前池: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010级硕
士研究生
周 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009级博士
研究生
1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的一般方法
1.1 预测内容
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城乡居
ISSUE 1 FEB. 2013 / INTERIOR DESIGN / 86
民点建设用地包含城市、镇、乡、村庄以及独立建设用地[2]。1.2 预测方法
通常的小城镇规划只针对其城(镇)区的城市(镇)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预测的主要依据是人口规模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一般情况下人口数量越多、人均指标越高,城市(镇)用地规模也就越大。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用地规模预测普遍采用人口预测结果结合人均指标的方法来得到规划期内建设用地的规模值。
2 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布局特征
2.1 现状用地概况
长寿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位于重庆主城区东北方向的长江下游。全区东西长57.5km,南北宽56.56km,土地总面积142363.36ha[3]。根据2010年《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长寿区国土局所作国土二调的数据[4],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13850.82ha,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73%(表1)。而在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304ha,占31.7%;13个建制镇镇区建设用地767.82ha,占5.54%;全区村庄建设用地6600.17ha,占47.65%;独立建设用地2178.83ha,占15.73% (表2)。
2.2 用地分布特征
通过对长寿各街道、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现状土地利用数据的整理[4],可总结出长寿区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地的以下特征:
(1)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地基数小、增幅小
当前长寿区的村镇发展仍处于城市化起步阶段,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普遍偏小,且近几年建设用地增量变化
表1 长寿区城乡用地汇总表(2010年)
Tab.1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in Changshou district
序号用地代码用地类别面积(ha)比重(%)建设用地
21815.2815.32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13850.829.73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611.840.431H
类别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6417.744.51特殊用地120.390.08采矿用地814.490.57非建设用地
120548.1884.68水域3029.762.132E
类别
农业用地117100.3682.25其他非建设用地
417.960.29总计市域总用地
142363.36
100
表2 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汇总表
Tab.2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the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of Changshou district
序号用地代码用地类别面积(ha)比重(%)1H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13850.82 100.00 2H11城市建设用地4304.00 31.07 3H12镇建设用地767.82 5.54 4H13类别
乡建设用地0.00 0.00 5H14村庄建设用地6600.17 47.65 6
H15
独立用地
2178.83
15.73
不大。《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数据可知(图2),与长寿区规划局提供的现状数据显示除长寿湖2010年村庄建设用地面积占(图1),2005-2010年间,长寿湖、新比降至74.32%、新市占比降至58.31%
市、葛兰和海棠四个建制镇镇区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其余9个建制镇镇区建设用地规模平稳增长,变化量不大。
(2)城乡用地统筹不足,村庄建设用地过大
长寿区的城镇化过程中,在城镇人口增加、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减少的同时,村庄建设用地并未相应减少,镇区建设用地与村庄建设用地发展还需进一步统筹协调。
图1 近年来长寿区各镇镇区建设用地对比图
Fig.1 comparison diagram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对比2005、2009及2010年长寿区
in towns of Changshou district
2013年第1期 / 室内设计 / 87
外,其余建制镇的村庄建设用地面积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均维持在80%以上,且近几年来村庄建设用地面积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变化不大。
(3)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土地供需矛盾突显
根据对长寿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随着城镇建设和三次产业的迅速发展,长寿区城乡建设用地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随着各类非农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加,土地供需矛盾亦将日渐突出。综合2010年各村镇土地利用的数据,结合各建制镇2010年编制的城镇总体规划
[5]
图2 近年来长寿区村庄建设用地占城镇建
设用地比重图
Fig.2 comparison diagram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villages of Changshou district
图3 2010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与2030年规
划镇区建设用地对比图
Fig.3 comparison diagram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current towns and villages in 2010 and planned
towns and villages in 2030
建设用地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如表3所示的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指标体系:
(1)目标层:以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增长强度作为目标层,综合客观地表征建设用地未来的增长趋势。
(2)准则层:为实现客观评价所涉及的项目,包括压力层(A1)、状态层(A2)和响应层(A3)。
(3)指标层:由可度量的指标构成,包括压力层中的人口增长影响因子、GDP增长影响因子、重点项目影响因子、城镇职能等级影响因子等4个指标;状态层中的现状建设用地规模因子、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因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因子等3个指标;响应层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分布权重指标。3.3 预测过程
预测过程的第一步是采用层次分
可预测到2030年长寿区城乡村镇建设
3 P-S-R模型预测与结果评价
3.1 预测方法
的用地缺口约为354.33ha (图3)。2.3 一般方法的预测难点分析
根据对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现状特征的分析,一般的单一指标衡量预测方法已不能合理引导和控制长寿区的城镇化建设,其中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1)预测规模远超上位《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空间规划无法落实;(2)参照《村镇规划标准》中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规定并依据人口预测所计算出的用地规模不能反映各村镇当前发展的客观情况,部分重点村镇的重大项目无法落地;(3)一般预测方法缺少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预测和规定,对规划期内的村庄
3.2 指标选取
依据P-S-R模型,结合当前用地规模预测的各种方法,按照层次分析法,可将影响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的因子归纳为以下3个层次,构成
前文通过对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分布与增长特征的分析,发现单纯依据人口与人均指标来预测规划期内的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缺乏客观性,故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来综合评价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的发展水平,合理预测其规划期内的建设用地规模[6](图4)。
表3 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指标体系
Tab.3 indicator system predicting scale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人口增长影响因子(B1)
长寿区居民点建设用地增长强度指数
状态层(A2)压力层(A1)
GDP 增长影响因子(B2)重点项目影响因子(B3)城镇职能等级影响因子(B4)现状建设用地规模因子(B5)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因子(B6)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因子(B7)
图4 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结构图
Fig.4 structure chart of P - S - R model in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in Changshou district
响应层(A3)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分布权重指标(B8
)
ISSUE 1 FEB. 2013 / INTERIOR DESIGN / 88
析法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值,即项目组根据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指标体系中的人口增长影响因子(B1)对区域内13个城镇(C1-C13)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互判,构建对比矩阵,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指数越高代表该指标越重要。计算过程如表4所示。
则城镇C1的人口增长影响因子权重值为:
按此方法可分别计算出人口增长因子影响下的13个城镇的权重值。同理可得出各评价因子影响下的权重值B1-B7,各权重值之和即为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强度B8。长寿区各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强度的计算过程如表5所示。
根据计算得出的建设用地增长强度权重得分,可依据城镇发展规律将长寿区各城镇划分为重点发展型、一般发展型、基础发展型3个等级。由表5可知,长寿区内13个城镇的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指标贡献率不尽相同。
在评价各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强度的基础上,参照《村镇规划规范标准》,可对规划期内的人均建设用地进行如表6所示的预判。3.4 预测结果
通过压力及状态因子分析得到规划期内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同时根据国内相关规划研究成果,村庄居民点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50-180m2/人控制。基于人均指标的预测结果,结合人口预测成果,即可得到各城镇规划期内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表7)。3.5 评价结果
(1)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预测结果比较
本次研究所预测的2020年长寿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没有超出长寿
表4 人口增长影响因子(B1)互判值计算表
Tab.4 calculated results based on population growth factor
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11/31/31/71/31/31/31/531/31/71/31C2311/31/31/31/31/31/911/71/711/3C333111/31/711/311/31/51/31/7C473111/511/51/51531/31/5C5333511/71/51/31/31/5111/3C633717131/91/51/31/311/9C7331551/311/511/331/51/5C8593539511/311/31/51/7C91/3111351311/31/91/51/7C103731/55331311/511C117751/3131/339511/71/3C[**************]C13
1
3
7
5
3
9
5
7
1
1
3
1
1
表5 长寿区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强度计算表
Tab.5 growth strength values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
长寿湖云台葛兰洪湖新市邻封双龙海棠石堰万顺但渡龙河云集B10.420.380.270.230.210.170.130.110.110.080.060.020.02B20.330.210.360.260.190.190.130.120.090.090.090.050.03B30.360.220.360.310.220.050.050.050.050.050.050.050.05B40.300.300.300.30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B50.360.270.270.330.220.170.190.130.110.110.060.020.02B60.200.190.240.130.150.220.140.150.220.150.130.090.08B70.210.210.130.110.150.170.210.110.090.150.060.060.06B8
2.18
1.78
1.93
1.67
1.26
1.09
0.97
0.79
0.79
0.75
0.57
0.41
0.38
重点发展型一般发展型基础发展型
表6 长寿区13个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增长的预判
Tab.6 growth anticipation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13 towns and villages
镇 名现状人均(m2/人)
增长强度评价
《村镇》规范(m2/人)
预判人均(m2/人)
长寿湖镇114.132.18可减0-20116.71云 台 镇135.021.88可减0-20127.21葛 兰 镇96.321.93可增0-15111.93洪 湖 镇66.451.67应增5-2085.94新 市 镇282.681.26应减至150以内146.38邻 封 镇121.731.09可减0-20100.50双 龙 镇90.270.97可增0-1099.19海 棠 镇87.270.79可增0-1091.90石 堰 镇84.290.76可增0-1092.43万 顺 镇75.440.75应增5-2084.11但 渡 镇65.610.57应增5-2081.03龙 河 镇62.170.41应增5-2074.39云 集 镇
37.00
0.38
应增5-20
52.63
表7 长寿区各建制镇建设用地指标一览表
Tab.7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every organic town
村镇名称2020年预测值(ha)
2030年预测值(ha)
镇区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总建设用地镇区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总建设用地
邻 封176.9242.19419.09182.36156.57338.93长寿湖494.03417.06911.09792.37315.951108.32龙 河27.42469.12496.5438.3327.18365.48洪 湖67.32381.42448.74117.44330.3447.74万 顺32.94328.32361.2641.76243.6285.36石 堰69.05491.4560.4572.91401.76474.67云 台162.99370.8533.79299.5255554.5双 龙57.32227.7285.02146.32168.15314.47新 市186.54114.66301.2189.1962.79251.98云 集12.86218.88231.7426.4115.5141.9葛 兰240.91343.98584.89680.96201.6882.56海 棠142.6369.72512.32142.8321.3464.1但 渡14.67183.6198.2720.8891.35112.23小 计
1685.55
4158.85
5844.4
2751.19
2991.05
5742.2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目标。从城乡率为1.32%,建设用地面积总共将减少建设用地统筹的角度考虑,至2020年1625.72ha。
长寿村镇建设用地调整出的619.50ha总体上讲,本次预测得到的长寿的指标可用于填补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城乡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变化与的缺口。
长寿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相吻在总量控制的同时,镇区建设用地合,长寿村镇建设用地按目前的趋势发规模有较大的突破,超出土地利用总展较为合理。
体规划指标909.45ha;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比较则4 结语
降低了1528.95ha。
(2)与当前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势比较
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必然从城乡用地统筹的角度来看,依会不断扩张。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据各城镇现状发展态势,合理协调各地资源、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村镇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为重农田、避免城市盲目扩张,需要对建设点村镇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地支用地的增长规模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撑。回顾2005—2010年,长寿建制镇导。规划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以年均1.64%的速划制定土地利用计划,控制非建设用度减少,与2005年相比,2010年长寿地的流转和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在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总共减少了控制与引导的同时,还应加强建设用地757.78ha;P-S-R模型法的预测结果则的集约利用,充分挖掘城镇建设用地显示,2030年长寿建制镇城镇建设用存量的潜力,合理布局,避免城镇盲目地面积为5742.24ha,与2010年的建设扩张。
用地面积(7367.98ha)相比,年均减少
本文所探讨的P-S-R模型法从影
2013年第1期 / 室内设计 / 89
响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的因素着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作用下符合城乡协
调发展的建设用地规模及布局。通过对重庆市长寿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的实践研究发现多因子分析预测法在复杂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中所具有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希望能对推动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健康增长、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所助益。参考文献:
[1] 雷诚, 范凌云. 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困境的重要议题——关注大都市区“土地配置”问题[J]. 城市规划, 2011 (03): 14-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4.
[3] 重庆市长寿区规划局. 长寿城乡空间资源调查与规划分析[R]. 重庆: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2011: 12-14.
[4] 重庆市长寿区国土局. 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2010.
[5] 重庆市长寿区规划局. 重庆市长寿区各建制镇城镇总体规划大纲(2010- 2030). 2010.
[6] 路立, 藏留洋, 于顺东, 等. 以实践为特色的生态服务功能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 山地城乡规划, 2010 (02): 1-7.图表来源:
表1-2: 重庆市长寿区国土局. 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2010.表3-7: 作者绘制图1-4: 作者绘制
收稿日期:
201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