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享誉国内外。校园内亭台楼阁、山环水绕,风景如画,是所有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北京大学的校徽也是经典之作。1916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请鲁迅设计校徽。鲁迅虽没有专业的美术设计学习,但其热爱美术,也有着不俗的美术审美和功底,于是接下次大任,潜心琢磨设计了在一个圆中加上篆体的“北大”二字的徽标,形似一个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更像一个人的脊梁骨骼,寄托着鲁迅先生对北大学子都能称为国家栋梁的希望。
鲁迅当时设计的北大校徽
北大现在使用的校徽是2007年在此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上面的“北”字形似两个背靠背在未名湖畔看书的学生,而下面的“大”字,形成一个站立的老师的形象,寓意:“老师无私付出,甘为人梯,肩负起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同时下面的“大”字和上面的“北”字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
北大现在使用的校徽
诞生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享誉国内外。校园内亭台楼阁、山环水绕,风景如画,是所有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北京大学的校徽也是经典之作。1916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请鲁迅设计校徽。鲁迅虽没有专业的美术设计学习,但其热爱美术,也有着不俗的美术审美和功底,于是接下次大任,潜心琢磨设计了在一个圆中加上篆体的“北大”二字的徽标,形似一个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更像一个人的脊梁骨骼,寄托着鲁迅先生对北大学子都能称为国家栋梁的希望。
鲁迅当时设计的北大校徽
北大现在使用的校徽是2007年在此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上面的“北”字形似两个背靠背在未名湖畔看书的学生,而下面的“大”字,形成一个站立的老师的形象,寓意:“老师无私付出,甘为人梯,肩负起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同时下面的“大”字和上面的“北”字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
北大现在使用的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