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

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非常重要)

《松阴传道图》图中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

道教修炼秘传手印与

盘腿法及退符法

田诚阳

清阳子(即田诚阳)按:由于不断有些网站读者,发来电子邮件,请教掐诀的具体做法,特由巴塞罗那清静宫,撰文加以阐释。

当今许多人学习道教静坐,但是往往苦于念头难除,及无法得气,其实这与静坐时的手印要诀,存在极大关系。倘

若得法,则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道教修炼的手印,自古以来都在师徒间秘密传授,因而世人罕知。为了使大家不再疑惑,现在打破框框,将其中要诀,详细公开于此。 修炼时双手结印,道教称为“掐诀”,又称“抱诀”或“抱印”。修炼手印,在道教内部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又称“太极诀”或“太极印”。具体做法是:

两手掐诀之时,男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四指(女子右手虎口,抱左手四指。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而以右手虎口,抱左手大指(女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大指)。同时,两手大指梢,各自接触另一手心的劳宫穴(在手心正中凹陷处)。 这样两手拇指在虎口形成“太极图”形状(大指相互在另手的手心,就是太极图的两个眼睛,用来接通自身阴阳二气),其余四指代表“八卦”,两手一阴一阳,故此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如是阳手护阴手,阴手抱阳手,即是《道德经》“负阴抱阳”之义。

两手合在一起,就象接通了电源的正负极,阴阳二气自然接通。而且阴阳结合之后,马上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气场,心情自然平静下来,两手迅速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如此心自然静,念自然停,身自然安,气自然行,对于静坐修炼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不惟如此,即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如果有片刻清闲,

或者在地铁和乘公共汽车之时,两手结印,平静养神,亦常常出现神奇的效果。但是坐车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因为入静,而坐过了站。

盘腿的方法,一般人认为“五心朝天”的坐姿最好,其实这种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稳固不倒,坐三天、五天甚至一个月,都不会倒。但是一般人,如果不是专门修炼或者闭关,没有必要强制自己,把两条腿压得生疼,来学习这种坐式,不光难以入静,弄不好容易把韧带拉伤,反而多走弯路。盘腿的目的是为了修炼,而修炼不是为了盘腿。所以我们提倡自然的方法,两条腿可以单盘(即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也可以便盘(即两腿交叉),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如果盘腿太痛苦,也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

但是无论如何盘腿,都要注意手和脚是相反的。即男子结印左手在外,而盘腿时右腿在外;女子则相反,结印时右手在外,盘腿时左腿在外。女子丹法,亦有专门的“跨鹤坐”式,亦遵此原则。

退符法,一般人也称为收功,请参看《修道入门》或《中华道家修炼学》中关于吐纳一节的讲述。

或问道教修炼与佛教禅定的手印,有何不同?佛教禅定印是佛陀入定时所结的手印,又称为法界定印,即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禅

宗偏重于修性,所以这一手印,使人较易进入静态。而道家是性命双修,所以修炼所用的太极印,不光是容易入静,更加能够连通人身阴阳二气,使其自然运行,因此会比较容易得到气的感觉,有利于补充人体精气神,并与天地之气合为一体。

结印手式,可以参照下图:

静功法诀--田诚阳

道教修炼学 --- 静功法诀

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

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教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 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教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 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已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

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炁;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

道教修炼学的阶次--田诚阳

道教修炼学的阶次

中华丹道修炼,包括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五层阶次。

下面作以简要介绍:

 一、筑基炼己

筑基炼己阶段,天元丹法称为“筑基”,人元丹法称为“炼己”,其实均为筑基之义。此步功夫如同盖房子打地基的阶段,是一切修炼的基础工作。筑基的程度越深,往上修炼的层次也就越高。此步功夫的方法一般包括止念、入静、聚性、回光、独立、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等,因为老师传授不同而略有差异。筑基的作用是为了补足精炁

神三宝之亏损,为修炼内丹作好药物方面的准备工作。可以初步达到祛病健体、调和身心、延年益寿之效果,享受现实的人生。

二、炼精化炁

炼精化炁,是将自身元精化为阳炁,通过周天火候运行任督二脉,采入丹田,使得神炁合一,又称“小周天”。采炼日久,可以炼丹。此步功夫主要针对中老年人说法,补足后天亏损,达到返老还童、恢复青春的目的。

三、炼炁化神

炼炁化神,是在返还童体之后,周身关窍进一步打开,经脉俱通,又称为“大周天”。此时人身之炁进一步与天地之炁相合,天人感应,而后采取太虚中先天之一炁,配合自己元神而修炼之。使得神炁抟结,结胎于中下二田之间,和合凝集,以养大丹。丹书云:“金丹一粒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此时阳神成就,可证肉体长生。性命合一,进入混沌,如同胞胎婴儿,称为返老还童。

四、炼神还虚

经过炼精化炁的阶段之后,即由肉体修炼(又称仙功)转入精神修炼(又称道功),进一步涵养自己阳神,使其归于虚无,又谓之“真空炼形”。是为返童还婴。此步功夫,可以达到阳神出窍,谓之“出神”。

五、炼虚合道

炼虚合道,又称“粉碎虚空”。进一步将先天虚无之阳神,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之大道,出现“百千万亿化身”。即《庄子》所云:“上与宇宙同体”是也。此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可谓返虚合道,功成道备。

静功止念法--田诚阳

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止念之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讲述:

1、平时如何止念

我们所讲的修炼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这和一个的日常的生活密不可分,即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可以进行修炼联系在一起,当然收益最大。相反,如果一个专门静坐之时一本正以,下坐之后又去胡思乱想或者大动肝火,不光静坐得到的益处就此赔个一干二净,再去炼功肯定也不会炼好。所以,一个人的炼功生活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要想把止念的功夫炼好,就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注意修心、修性、修德、修念。对于在外部环境之中,平时如何才能做到修养心性?自己内部的心态修养,如何才能保持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观?这一方面,道家的处世哲学和为人之道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此,笔者在此讲述道家的三项准则:

(1)欲正人,先正已;欲人敬,先敬人。

为了处理好人际关系,保障个人的功修,着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修正别人,首先就应当修正自己让别人接受;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应当尊重别人。这样一种推已及人的人生观,并非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也不是一种自贱自卑的消极态度,而是表现也一种发自内心的旷达胸怀,以道德心,文明待人。以便排除一切外来干扰,精进修持自己的功夫。那么,如果修正不了别人,也没有必要生气上火,相反正是修正自己的良好契机。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对于静功修持者的

一种考验。只有在实际生活之中不断磨炼心性,才能逐渐增益自己的功修。古人云:“大隐居尘”、“何必深山守静孤”,就是这个道理。

(2)事情则应,事过则忘。

人生在世,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呢?就是要在事情来了之后,应当不慌不忙地坦然去做,并且尽量争取做得圆满无缺,这样心中就不会留下遗憾。同时,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去考虑其他的事情,如果背着其他的负担去做一件事情,就不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也许节外生枝,反而更加增添了另外的麻烦,同时也扰乱了内心世界的平静。事情完成之后,有了空闲,就把这件事情彻底忘掉,心中不留任何负担,就象没有发生这件事情一样。这样事后无心,即可心中无事,思想上没有负担,杂念也就同时跟着减少,无形之中功修随之精进。

(3)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一般人的心理,自己得到什么就会欢天喜地,自己失去什么反而烦恼忧伤,自己的心成了外界事物的奴隶,不能自已做主,可是自己又不觉察。修炼的人,内心的境界高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一般所自己认为的得与失、祸与福,其实都是自己心中想

的,掩盖了自己的本性真心。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绝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古代有“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是边塞有位老人,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很替他着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是一件好事。”后来这匹马自动回家了,并且带来一匹马,邻居又向他祝贺,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好事。”后来他的儿子骑这匹马把腿断了,邻居又替他难过,他却不能为然地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坏事。”后来边疆征兵上前线,他的儿子由于摔断了腿,就没有被拉去当炮灰,这个故事说明了“祸福无常”的道理,得到了也不一定就是失去了也不一定会是坏事,得与失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是身心不应当为外界事物所役使。对于修炼的人来说,应当跳出世俗圈子,不为外称所动,以保持身心清静,增益功修。

从以上所述几点可知,道家修炼与流行气功不同,修炼首先要求人们应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也可以说是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先尽人道,再修仙道。修炼有着严格的道德标准,即人道为丹道之基,无德则不能培道,这一根基,决定了道家丹法修炼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仙道贵实,绝非空谈。这与宗教家的神权迷信和玄学家的口头空谈大异其趣,不可同日而语。

2、静功如何止念

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心中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惯性。以至于有错误地认为,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实平时不觉得心中有念,乃至做功之时始觉念头搅扰,这已经是心中初步进入静态的一种标志,因为惟其心中有静,才能体会到念头之动。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入静状态?据笔者的经验,这里讲述几种道家修炼所用的办法:

(1)有念即止

静坐之中,始终保持警惕,如有杂念生出,随即除去,这样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当下无念,即是清静。或者有的念头,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有了结果马上停止。这样心中不抱负担,停止这后一般不会再来。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虑,仍用这个办法解决之。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就先放下再说,不必苦思冥想,耽误做功。这样逐渐减少,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经》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者减少之意,无念即无为境界。

这种做法的好处,比较便于掌握。就怕杂念太多,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此起彼伏,按下葫芦又起瓢,弄得不可招架,一旦急躁,杂念更多。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试行,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2)收回忘掉

这种方法,属于心法,需要有点司性才能做到。静坐之时如有杂念,即用微意归身内,然后忘悼,一忘而杂念自无。可以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杂念如似雪花片片,入炉即为消熔。这样杂念生出,即收归身内,“忘”了之后,化为乌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渐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无为之妙境。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这个“忘”字需要“悟”(领会)了才能做到。所谓“忘”,非是一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对于自性心性层次的一调节,即由杂念丛生的心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静地。马丹阳祖师曾言:“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耐我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此中“无心”即“忘”之本义,“邪心”即邪忘之心,可见“忘”字,非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乃是修炼所要深入所要深入的一种境界。以“忘”的境界来行持入静,这是道家内丹独有的心法。

(3)顺其自然

这种方法,是一种易简法门,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入静。假若浮游乱想,萦绕心怀,虽然杂念不重,但是暗里许多,一时分辨不清,如同乱丝无头,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用“收回忘悼”法难以控制。这时就不用管他,只

须自己静坐不动,顺其自然,听其自生自灭。只要自心将其置之不理,这些杂念也就成为“假想”,因为念自心生,心中静坐不理,杂念失去市场,也就无奈我何,只有仍归自心,化为静念。在做功夫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他杂念自动起伏,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想”之后,杂念自然也就慢慢地平息下去,而自然归于清境。中间猛然一觉,杂念全消,此时身心自静,舒畅难言。就象不听话孩子,淘气玩耍,大人劝其回家安份,反而和大人较劲,这时索性不去管他,等他玩累玩乏之后,无处可去,不用劝说,自然乖乖地回家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倘系恶念,必须马上用第一种办法除掉,决不姑息,否则其害更烈。

以上三种办法,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第二种办法为中善之示。因为做功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够人厌烦,再加上去除念这个心念,又是一个念头。譬如两个人在那里吵架,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制劝和的人,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够解决问题?劝和原是好意,总要等他们二人火气将消,再用巧妙的手段打动人心,则一劝自然平息。如果劳神费力,强迫压制,手段未免太拙。但是这些用法者要因势利导如果两人争吵激烈,非用强迫不可制止,也未必不可强制使之平息。比较起来,上述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有念即止”,属

于意念法;第三种“顺其自然”,属于无意法,我们练习止念入静的功夫,当然以不动意念(或微用意念)者为优。故以第一法为下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相互配合使用。

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非常重要)

《松阴传道图》图中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

道教修炼秘传手印与

盘腿法及退符法

田诚阳

清阳子(即田诚阳)按:由于不断有些网站读者,发来电子邮件,请教掐诀的具体做法,特由巴塞罗那清静宫,撰文加以阐释。

当今许多人学习道教静坐,但是往往苦于念头难除,及无法得气,其实这与静坐时的手印要诀,存在极大关系。倘

若得法,则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道教修炼的手印,自古以来都在师徒间秘密传授,因而世人罕知。为了使大家不再疑惑,现在打破框框,将其中要诀,详细公开于此。 修炼时双手结印,道教称为“掐诀”,又称“抱诀”或“抱印”。修炼手印,在道教内部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又称“太极诀”或“太极印”。具体做法是:

两手掐诀之时,男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四指(女子右手虎口,抱左手四指。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而以右手虎口,抱左手大指(女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大指)。同时,两手大指梢,各自接触另一手心的劳宫穴(在手心正中凹陷处)。 这样两手拇指在虎口形成“太极图”形状(大指相互在另手的手心,就是太极图的两个眼睛,用来接通自身阴阳二气),其余四指代表“八卦”,两手一阴一阳,故此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如是阳手护阴手,阴手抱阳手,即是《道德经》“负阴抱阳”之义。

两手合在一起,就象接通了电源的正负极,阴阳二气自然接通。而且阴阳结合之后,马上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气场,心情自然平静下来,两手迅速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如此心自然静,念自然停,身自然安,气自然行,对于静坐修炼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不惟如此,即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如果有片刻清闲,

或者在地铁和乘公共汽车之时,两手结印,平静养神,亦常常出现神奇的效果。但是坐车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因为入静,而坐过了站。

盘腿的方法,一般人认为“五心朝天”的坐姿最好,其实这种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稳固不倒,坐三天、五天甚至一个月,都不会倒。但是一般人,如果不是专门修炼或者闭关,没有必要强制自己,把两条腿压得生疼,来学习这种坐式,不光难以入静,弄不好容易把韧带拉伤,反而多走弯路。盘腿的目的是为了修炼,而修炼不是为了盘腿。所以我们提倡自然的方法,两条腿可以单盘(即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也可以便盘(即两腿交叉),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如果盘腿太痛苦,也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

但是无论如何盘腿,都要注意手和脚是相反的。即男子结印左手在外,而盘腿时右腿在外;女子则相反,结印时右手在外,盘腿时左腿在外。女子丹法,亦有专门的“跨鹤坐”式,亦遵此原则。

退符法,一般人也称为收功,请参看《修道入门》或《中华道家修炼学》中关于吐纳一节的讲述。

或问道教修炼与佛教禅定的手印,有何不同?佛教禅定印是佛陀入定时所结的手印,又称为法界定印,即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禅

宗偏重于修性,所以这一手印,使人较易进入静态。而道家是性命双修,所以修炼所用的太极印,不光是容易入静,更加能够连通人身阴阳二气,使其自然运行,因此会比较容易得到气的感觉,有利于补充人体精气神,并与天地之气合为一体。

结印手式,可以参照下图:

静功法诀--田诚阳

道教修炼学 --- 静功法诀

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

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教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 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教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 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已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

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炁;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

道教修炼学的阶次--田诚阳

道教修炼学的阶次

中华丹道修炼,包括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五层阶次。

下面作以简要介绍:

 一、筑基炼己

筑基炼己阶段,天元丹法称为“筑基”,人元丹法称为“炼己”,其实均为筑基之义。此步功夫如同盖房子打地基的阶段,是一切修炼的基础工作。筑基的程度越深,往上修炼的层次也就越高。此步功夫的方法一般包括止念、入静、聚性、回光、独立、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等,因为老师传授不同而略有差异。筑基的作用是为了补足精炁

神三宝之亏损,为修炼内丹作好药物方面的准备工作。可以初步达到祛病健体、调和身心、延年益寿之效果,享受现实的人生。

二、炼精化炁

炼精化炁,是将自身元精化为阳炁,通过周天火候运行任督二脉,采入丹田,使得神炁合一,又称“小周天”。采炼日久,可以炼丹。此步功夫主要针对中老年人说法,补足后天亏损,达到返老还童、恢复青春的目的。

三、炼炁化神

炼炁化神,是在返还童体之后,周身关窍进一步打开,经脉俱通,又称为“大周天”。此时人身之炁进一步与天地之炁相合,天人感应,而后采取太虚中先天之一炁,配合自己元神而修炼之。使得神炁抟结,结胎于中下二田之间,和合凝集,以养大丹。丹书云:“金丹一粒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此时阳神成就,可证肉体长生。性命合一,进入混沌,如同胞胎婴儿,称为返老还童。

四、炼神还虚

经过炼精化炁的阶段之后,即由肉体修炼(又称仙功)转入精神修炼(又称道功),进一步涵养自己阳神,使其归于虚无,又谓之“真空炼形”。是为返童还婴。此步功夫,可以达到阳神出窍,谓之“出神”。

五、炼虚合道

炼虚合道,又称“粉碎虚空”。进一步将先天虚无之阳神,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之大道,出现“百千万亿化身”。即《庄子》所云:“上与宇宙同体”是也。此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可谓返虚合道,功成道备。

静功止念法--田诚阳

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止念之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讲述:

1、平时如何止念

我们所讲的修炼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这和一个的日常的生活密不可分,即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可以进行修炼联系在一起,当然收益最大。相反,如果一个专门静坐之时一本正以,下坐之后又去胡思乱想或者大动肝火,不光静坐得到的益处就此赔个一干二净,再去炼功肯定也不会炼好。所以,一个人的炼功生活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要想把止念的功夫炼好,就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注意修心、修性、修德、修念。对于在外部环境之中,平时如何才能做到修养心性?自己内部的心态修养,如何才能保持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观?这一方面,道家的处世哲学和为人之道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此,笔者在此讲述道家的三项准则:

(1)欲正人,先正已;欲人敬,先敬人。

为了处理好人际关系,保障个人的功修,着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修正别人,首先就应当修正自己让别人接受;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应当尊重别人。这样一种推已及人的人生观,并非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也不是一种自贱自卑的消极态度,而是表现也一种发自内心的旷达胸怀,以道德心,文明待人。以便排除一切外来干扰,精进修持自己的功夫。那么,如果修正不了别人,也没有必要生气上火,相反正是修正自己的良好契机。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对于静功修持者的

一种考验。只有在实际生活之中不断磨炼心性,才能逐渐增益自己的功修。古人云:“大隐居尘”、“何必深山守静孤”,就是这个道理。

(2)事情则应,事过则忘。

人生在世,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呢?就是要在事情来了之后,应当不慌不忙地坦然去做,并且尽量争取做得圆满无缺,这样心中就不会留下遗憾。同时,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去考虑其他的事情,如果背着其他的负担去做一件事情,就不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也许节外生枝,反而更加增添了另外的麻烦,同时也扰乱了内心世界的平静。事情完成之后,有了空闲,就把这件事情彻底忘掉,心中不留任何负担,就象没有发生这件事情一样。这样事后无心,即可心中无事,思想上没有负担,杂念也就同时跟着减少,无形之中功修随之精进。

(3)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一般人的心理,自己得到什么就会欢天喜地,自己失去什么反而烦恼忧伤,自己的心成了外界事物的奴隶,不能自已做主,可是自己又不觉察。修炼的人,内心的境界高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一般所自己认为的得与失、祸与福,其实都是自己心中想

的,掩盖了自己的本性真心。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绝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古代有“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是边塞有位老人,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很替他着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是一件好事。”后来这匹马自动回家了,并且带来一匹马,邻居又向他祝贺,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好事。”后来他的儿子骑这匹马把腿断了,邻居又替他难过,他却不能为然地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坏事。”后来边疆征兵上前线,他的儿子由于摔断了腿,就没有被拉去当炮灰,这个故事说明了“祸福无常”的道理,得到了也不一定就是失去了也不一定会是坏事,得与失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是身心不应当为外界事物所役使。对于修炼的人来说,应当跳出世俗圈子,不为外称所动,以保持身心清静,增益功修。

从以上所述几点可知,道家修炼与流行气功不同,修炼首先要求人们应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也可以说是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先尽人道,再修仙道。修炼有着严格的道德标准,即人道为丹道之基,无德则不能培道,这一根基,决定了道家丹法修炼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仙道贵实,绝非空谈。这与宗教家的神权迷信和玄学家的口头空谈大异其趣,不可同日而语。

2、静功如何止念

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心中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惯性。以至于有错误地认为,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实平时不觉得心中有念,乃至做功之时始觉念头搅扰,这已经是心中初步进入静态的一种标志,因为惟其心中有静,才能体会到念头之动。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入静状态?据笔者的经验,这里讲述几种道家修炼所用的办法:

(1)有念即止

静坐之中,始终保持警惕,如有杂念生出,随即除去,这样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当下无念,即是清静。或者有的念头,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有了结果马上停止。这样心中不抱负担,停止这后一般不会再来。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虑,仍用这个办法解决之。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就先放下再说,不必苦思冥想,耽误做功。这样逐渐减少,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经》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者减少之意,无念即无为境界。

这种做法的好处,比较便于掌握。就怕杂念太多,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此起彼伏,按下葫芦又起瓢,弄得不可招架,一旦急躁,杂念更多。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试行,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2)收回忘掉

这种方法,属于心法,需要有点司性才能做到。静坐之时如有杂念,即用微意归身内,然后忘悼,一忘而杂念自无。可以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杂念如似雪花片片,入炉即为消熔。这样杂念生出,即收归身内,“忘”了之后,化为乌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渐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无为之妙境。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这个“忘”字需要“悟”(领会)了才能做到。所谓“忘”,非是一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对于自性心性层次的一调节,即由杂念丛生的心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静地。马丹阳祖师曾言:“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耐我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此中“无心”即“忘”之本义,“邪心”即邪忘之心,可见“忘”字,非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乃是修炼所要深入所要深入的一种境界。以“忘”的境界来行持入静,这是道家内丹独有的心法。

(3)顺其自然

这种方法,是一种易简法门,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入静。假若浮游乱想,萦绕心怀,虽然杂念不重,但是暗里许多,一时分辨不清,如同乱丝无头,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用“收回忘悼”法难以控制。这时就不用管他,只

须自己静坐不动,顺其自然,听其自生自灭。只要自心将其置之不理,这些杂念也就成为“假想”,因为念自心生,心中静坐不理,杂念失去市场,也就无奈我何,只有仍归自心,化为静念。在做功夫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他杂念自动起伏,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想”之后,杂念自然也就慢慢地平息下去,而自然归于清境。中间猛然一觉,杂念全消,此时身心自静,舒畅难言。就象不听话孩子,淘气玩耍,大人劝其回家安份,反而和大人较劲,这时索性不去管他,等他玩累玩乏之后,无处可去,不用劝说,自然乖乖地回家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倘系恶念,必须马上用第一种办法除掉,决不姑息,否则其害更烈。

以上三种办法,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第二种办法为中善之示。因为做功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够人厌烦,再加上去除念这个心念,又是一个念头。譬如两个人在那里吵架,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制劝和的人,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够解决问题?劝和原是好意,总要等他们二人火气将消,再用巧妙的手段打动人心,则一劝自然平息。如果劳神费力,强迫压制,手段未免太拙。但是这些用法者要因势利导如果两人争吵激烈,非用强迫不可制止,也未必不可强制使之平息。比较起来,上述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有念即止”,属

于意念法;第三种“顺其自然”,属于无意法,我们练习止念入静的功夫,当然以不动意念(或微用意念)者为优。故以第一法为下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相互配合使用。


相关文章

  • 道家的正统功法――丹道周天
  • 丹道周天功是道家的正统功法,是进入"道"的境界的正途.中国古代的练功家们根据<道德经>和<南华经>,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创造出了这一部有据可依.步骤谨严的功法,使得后代的练功者有规 ...查看


  • 月夜归航12-[阅读]
  • 论修身养性的原理(2) 论修身养性的原理(2)应根据自己身体的不同情况而加以练习,如内部气血过旺的人,就应该练习形体的舒展,意念和身体外部的空间相联,以达到气血内外平衡的目的,以缓释身体内部的压力.意念统领着人的一切运动,但是它的基础是气血 ...查看


  • 中华道家文化[辟谷指南]
  • 辟谷减肥与断食的本质区别 1.辟谷减肥与饥饿不同: 绝食是人体处于某一生理极限的时候,生理系统应急性反应,竭力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必将不惜一切,拿出老本--原气(潜能),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辟谷减肥通过方法或者修为;潜能开发,元气固秘,不 ...查看


  • [少林武功秘籍]
  • 金刚瑜伽母 (2), 问:为何从帕帕彭喀任波切开始瑜伽母修法变得被重视了呢? 回答:瑜伽母是胜乐金刚的佛母.大威德金刚和密集金刚一般是佛父佛母一起修的,胜乐金刚的佛母瑜伽母可以单独修.帕彭喀大师曾经亲自见到胜乐金刚,胜乐金刚授记他的弟子7代 ...查看


  • 大周天小周天一步到位速通法
  • 大周天小周天一步到位速通法 2009-08-24 16:10 周天功是道家的修炼方法.是修炼人体经络之气的方法.促进人体的任脉 和督脉相互循环的方法叫小周天功.人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相互通畅循 环的方法叫大周天功. 过去人们练周天讲究百 ...查看


  • 中华气功网 - 气功,养生,中华气功专业门户网站
  • 气功论坛 免费算命 周公解梦 气功专题 繁體中文 会员中心 RSS订阅 高级搜索 收藏本站 ·会员积分及权限说明 ·网站更换域名公告 ·快速获取金币的方法 ·慧元功函授声明! ·论坛会员必看第一贴 ·功德兑换金币教程 站点选择: 网通镜像 ...查看


  • 丹道周天法之-"静功"修炼过程 
  • 形意拳,太极拳既为内家拳,练内家拳就要会发内劲儿.欲发内劲儿则必先练内功.练内功的主要方式是练气.练气要知晓脉络,因脉络为人体内气运行的轨道,练气不懂脉络,犹如兴修水利而不明白江河分布,水势之大小,盲目行之,没有不出毛病的.人身脉络主要的有 ...查看


  • 道家修炼的入手功夫
  • 筑基,是道家修炼的入手功夫.就好角盖房子一样,先要打好地基,才能修造完成,因此谓之"筑基".筑基坚牢,房子才能造得稳固高大,喻之丹功,先要坚固自身形体,充实本元,然后修到高深层次,才有足够的保障.因此筑基功法,为内丹修炼 ...查看


  • 道家修炼宗旨
  • 道家修炼十大宗旨 中华道家修炼,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从道家而至道教,虽其形式有所变异,其修炼内涵却沿袭相传,经过历代中华道家仙真的实修实证,不断完善其学说,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修炼体系,沿传不衰.为了帮助同志们学道的方便,今就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