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书愤》)
2.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3.知否,知否?____________。(《如梦令》)
4.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5.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6.皓月千里,________,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7-8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曲中“断肠人”的意思是 。(2分)
8.对这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起首三句九处景物,突出画面昏暗、阴冷、苍凉的背景。
B .“枯藤”两句写途中见闻,“古道”句为游子境况描述。
C .“夕阳”两句直抒游子心理感受:天涯漂泊、悲凉无助。
D .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9-11题(8分)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9.庄子是____时期的哲学家;上文节选自《____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吾将曳尾于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庄子持竿不顾”说明庄子对人的态度傲慢。
B .“吾将曳尾于塗中”表明庄子婉拒楚王之请。
C .庄子拿神龟打比方是想表明自己恬淡的心志。
D .本文表现了庄子逍遥无为、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吴季子挂剑墓树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①,带宝剑以过徐君②。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则徐君死,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③,不受。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
而去④
【注】①延陵:今江苏常州市。季子:春秋吴国的公子季里礼。西聘晋:出使西去晋国。②过徐君:拜访徐国的君主。③嗣君:徐君的儿子,继位为徐国国君。嗣,继承。④带:佩挂。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徐君观剑( ) (2)然其心许之矣( ) ..
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季子拿剑挂在徐君墓那棵树上就离开了。
B 、季子拿剑献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
C 、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D 、季子就把剑带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14.徐君见到宝剑很想要,季子暂不给他是因为 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5.这个故事说明了季子是一个 的人,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读书四境
李承志
①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四境如山峰叠立,愈攀愈艰。一本书如历经翻、读、吃、品四境,便称得上稀世奇书;历经翻、读、吃三境,则可称世间佳书;历经翻、读二境,便为味书:一翻而足,则只能称之为纸书。纸书如同白开水,只能权充润喉之用,而于充饥无补;味书则如美味小吃,既可充饥又可解馋,令人流连忘返;佳书如盛宴之佳肴,吃之则香沁心脾,神清气爽;奇书如仙宴之山珍,须有幸得之,品之则飘然若仙,宠辱皆忘。
②读书应选兴味和程度与己相近者来读,否则便会事倍功半。一书当前,先要观其形,察其色,遍览其页,以定其是否需深入研读,此为读书之翻境。“翻”是略识书之梗概,辨书之雅俗,定书之取舍。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觅好书,佳书,奇书,翻过之后,书便有两种殊遇,一是舍而弃之,一是捧而读之。翻是读、吃、品的端始,没有翻,读便无从谈起;只翻不读,犹如竹篮打水,终无所获;遇书便读,就会有失甄别,为书所乱。
③翻过之后便要读,“读”是对书的理解、认识,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读可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读书犹如探险,前面既有名山大川,也有深林幽谷,有时还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鸿沟。读书应排除杂念,全心投入,任思绪在时空中邀游。读书之艰,难在于入,读之入境,在于忘我。读不同的书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书一览无余,有的书虽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
④对于前者便可告一段落,对于后者,则须反复琢磨,咀嚼,如蚂蚁啃骨头般将其一块....
块咬碎,这种咬文嚼字的读法便是“吃书”。“吃”也便成了读书的第三种意境。“吃”是对书的反复研习,吃书需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吃书”既可使你人渐憔悴,衣带渐宽,又可使你茅塞顿开。吃书虽苦,但苦后有甜,故读书之乐多生于此。
⑤一般的书历经翻、读、吃三境便可了如指掌。对于那些既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奇书,只翻、读、吃是不足以领会其神韵的,需跳出书外,以心品之。“品”就是读字间之字,思句外之意,它是读书的最高意境。品可观书全貌,扼书之神髓、辨书之品位。品书需有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博大的胸怀。同一本书,读者不同,品出的滋味便会有异,即使是同一位读者,也会因品书时间不同,而味道迥异。
⑥读书之四境,如四季之景,各有不同。翻书在页,读书在句,吃书在字,品书在心。翻得趣,读得益,吃得味,品得神。
(2010年2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四版,有删改)
16.按照文意,填入第①段空格处的词语应是( )(3分)
A .如果„„那么„„ B.尽管„„但是„„
C .因为„„所以„„ D.不仅„„而且„„
17.从第③、④段看,第④段中加点词“前者”指的是 ;“后者”是指的是 。(4分)
18.文章第②段至第⑤段,采用了______(A .总分B .并列C .层进D .对照)的思路结构,这样写的作用是 。(3分)
19.根据选文,请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8分)
20.学校图书馆新近购买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等。请将你的阅读体会写几句话,向同学们推荐其中的一本书(点明所推荐的书值得怎么样去品读,并能正确介绍该书的内容特点)。(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
母爱做伴
大友 秦丽
(1)何延芬的痛源于15年前的一个清晨。
(2)1995年1月16日清晨,一脸倦容的何延芬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小区。她是河南省焦作市一家医院的医生,昨晚值夜班,可再累她也得赶回来一一那天是她女儿梁华15岁的生日。
(3)回到家,眼前的一幕让她吓了一跳:女儿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丈夫正站在床边一边摇晃着孩子,一边大声叫喊。
(4)两小时后,在自己上班的医院里,心急如焚的何延芬拿到了女儿的病情诊断书:脑
动脉瘤破裂。她是一名医生,而且是一名心脑血管专家,知道这6个字背后的含义就是“死亡”。
(5)当天下午,梁华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后,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的梁华始终没有脱离危险。
(6)整整23个日夜,何延芬几乎没有合过眼,可就算这样的虔诚也没能等来女儿的苏醒。她肝肠寸断,绝望了:难道女儿成了植物人?她才1 5岁,难道就这搓度过余生?
(7)一天清晨,她给女儿梳头、洗脸,又给女儿戴上了她平日最喜爱的蝴蝶发卡,说:“孩子,你要是能听见妈妈的话,就动三下手指好吗?”
(8)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一梁华竟然慢慢伸出了一根手指。难道是幻觉?何延芬赶紧擦了擦眼睛。没错,那是女儿的响应,因为她又清晰看到女儿伸出了第二根、第三根手指。
(9)苏醒后的梁华被何延芬接回家中,她又在床上躺了3个月。梁华所谓的苏醒不过是可以小幅度地挪动双手、左右摇动头部,再就是模糊地喊出“爸爸”“妈妈”。3个月来,因为女儿大小便失禁,何延芬每天重复不停地给她换衣服、床单,然后拆洗、晾晒……
(10)“自己辛苦些无所谓,可孩子才15岁呀,这不是她该过的生活啊!”3个月后,在何延芬的鼓励下,梁华经过无数次跌倒、爬起,爬起、跌倒,终于可以颤巍巍地站在床前。
(11)从那天开始,无论严寒酷暑,只要天气允许,每天凌晨四五点,何延芬就搀着女儿出门,直到晚上才回家。走累了,就在路边歇歇脚;饿了,就随便吃点饭。刚开始时,就算有妈妈扶着,梁华也走不稳。每当梁华快要摔倒时,何延芬就赶紧把腿垫在她的身下,然后用力抓住她,这样不至于摔坏身体……一年后,梁华终于可以慢慢地独立行走了。
(12)为了给女儿找点儿事做,何延芬在小区附近给梁华报了个电脑培训班,但因为梁华根本无法完成课程,何延芬只得放弃。随后,何延芬又带着女儿去残疾人就业市场找工作,可梁华的身体状况根本不能适应工作的劳动强度……多次碰壁后,梁华再也不愿出门了。何延芬焦急万分:女儿的身体已不好,心灵不能再有阴影,怎样才能让女儿找到自己的价值呢?
(13)在妈妈的陪伴下,梁华到河南郑州的一家权威医院接受了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让何延芬再度落泪:病情加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14)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一一原本,何延芬以为女儿从昏迷到苏醒、从苏醒到行走是一种康复的表现,现在看来,一切都只是她这个当妈妈的想当然。
(15)女儿的生命随时都可能终结,我为何还要让她接受诸多效果不佳的治疗、承受一些无谓的痛苦呢?为什么不让她在有限的日子里快乐起来,多做一些她自己想做的事情?
(16)1996年8月初的一个晚上,下班回家的何延芬发现;女儿正神情专注地看着电视里的风景画面。见妈妈回来,梁华试探性地问道:“妈妈,带我去旅游好吗?珠海,好漂亮的地方!”
(17)“旅游?”何延芬眼前一亮,品山水、赏灵秀,在那样的环境中,孩子将会有怎样的快乐?这不就是我想要给孩子寻找的吗?
(18)“只要你想去,妈妈一定带你去,也会陪着你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一把揽过女儿,何延芬眼角湿润了——女儿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意味着什么,我这个医生妈妈既然对孩子的病情无能为力,就陪她快乐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看她一路笑着走到生命的终点吧!
(19)第二天一大早,何延芬就赶到医院辞职。经过和丈夫的彻夜长谈,何延芬作出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决定:放弃治疗。从今天开始,她要带着一个母亲难言的酸楚、凄美的愿望,带着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向女儿生命的终点出发了。
(20)1996年10月的一天,何延芬一手提着便盆、一手搀扶着虚弱的女儿来到火车站,踏上了她和女儿生命长征的第一站——珠海。之后便是延安,接着是北京、上海,然后是天池、西双版纳、内蒙古草原、井冈山、嘉峪关、西藏……。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旅行是一位
母亲正在用一种超乎寻常的爱的方式,弥补着女儿生命的遗憾。整整13年,梁华在母爱相伴中一路走向天堂。她偎依在妈妈的怀里,留下了生命的绝唱:“妈妈,天堂里我依旧是您..
最幸福的女儿……”
(选自《山海经〃人生纪实》2010年第1期,有删改)
21.第(20)段加点词“绝唱”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2.通读全文,文中写了女儿梁华生命历程变化的线索是:病倒→( ) →苏醒→( ) →旅游→( )(6分)
23.请将第(6)段中的画线句改写成感叹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的母亲何延芬是一个怎样的入,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本文表现了母亲先人后己的美德。
B .本文表现了母亲深爱孩子的情感。
C .本文歌颂了母亲乐于牺牲的伟大精神。
D .本文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圣洁与伟大。
26.第(17)段说:“何延芬眼前一亮,品山水、赏灵秀,在那样的环境中,孩子将会有怎样的快乐?”联系第(20)段的画线句母女俩旅行的地点,任选一处,进行合理想象,将原文的叙述扩写成80字左右的文字。(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分)
27.题目:______,使生活更精彩
要求:1、请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词语,组成完整的题目后再作文。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嘉定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42分)
(一)(18分,每空3分)
1.千载谁堪伯仲间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应是绿肥红瘦 4.蓦然回首
5.学而不思则罔 6.浮光跃金
(二)(4分)
7.(2分)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人(“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得1分)
8.(2分)D
(三)(8分)
9.(2分)战国(1分)《庄子·秋水》(《庄子》)(1分)
10.(3分)我还是宁愿(像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
11.(3分)A
(四)(12分)
12.(4分)(1)观赏(看)(2分)(2)答应(应允,许诺)(2分)
13.(2分)C
14.(2分)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15.(4分)讲诚信(讲信用,诚信) 心里答应过给徐君宝剑,出使归来后兑现了承诺
二、现代文(48分)
(一)(22分)
16.(3分)B
17.(4分)“读”(“读书”)(2分)“吃”(“吃书”)(2分)
18.(3分)C(l分) 清晰地论证读书历经四境,愈读愈艰(或,清晰地论证不同阶段读书有不同收获)(2分)
19.(8分)
(1)李承志(1分)
(2) 2010年2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四版(1分)
(3)“读书”是对书的理解、认识(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2分)
(4)“品书”是读字间之字,思句外之意(2分)
(5)读书有“翻、读、吃、品”四种意境(或:读书的意境右“翻、读、吃、品”四种)(2分)
20.(4分)
要点:(1)点明所推荐的书值得用心品读(2分)(2)能正确介绍所推荐书的内容特点(2分)参考示例:《聊斋志异》是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用一生心血写成的奇书,值得我们去用心品读。作者善于把幻域与现实、虚构与真实结合起来塑造人物。(书中的花妖狐魅,既有原物的特征,又极富人情昧。)
(二)(26分)
21.(2分)死前最后的话(遗言)或:永别的话
22.. (6分)依次为:昏迷(2分)行走(2分)死亡(2分)
23.(2分)她才15岁,不能就这样度过余生啊!
24.(4分)“深爱女儿”或理解、尊重女儿(2分)简要分析(2分)
25.(4分)D(4分)B(2分)
26.(8分)围绕“母女观景”展开(4分)描写(2分)语言(2分)
参考示例:母女俩旅行到上海,登上东方明珠,在塔上饱览浦江两岸绮丽的城市风光。女儿情不自禁地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看上海看多美啊!”妈妈泪光盈盈地点着头,伤痛、凄苦的心倍感欣慰。
三、写作(60分)
27.评分标准(略)
嘉定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书愤》)
2.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3.知否,知否?____________。(《如梦令》)
4.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5.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6.皓月千里,________,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7-8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曲中“断肠人”的意思是 。(2分)
8.对这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起首三句九处景物,突出画面昏暗、阴冷、苍凉的背景。
B .“枯藤”两句写途中见闻,“古道”句为游子境况描述。
C .“夕阳”两句直抒游子心理感受:天涯漂泊、悲凉无助。
D .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9-11题(8分)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9.庄子是____时期的哲学家;上文节选自《____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吾将曳尾于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庄子持竿不顾”说明庄子对人的态度傲慢。
B .“吾将曳尾于塗中”表明庄子婉拒楚王之请。
C .庄子拿神龟打比方是想表明自己恬淡的心志。
D .本文表现了庄子逍遥无为、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吴季子挂剑墓树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①,带宝剑以过徐君②。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则徐君死,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③,不受。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
而去④
【注】①延陵:今江苏常州市。季子:春秋吴国的公子季里礼。西聘晋:出使西去晋国。②过徐君:拜访徐国的君主。③嗣君:徐君的儿子,继位为徐国国君。嗣,继承。④带:佩挂。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徐君观剑( ) (2)然其心许之矣( ) ..
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季子拿剑挂在徐君墓那棵树上就离开了。
B 、季子拿剑献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
C 、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D 、季子就把剑带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14.徐君见到宝剑很想要,季子暂不给他是因为 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5.这个故事说明了季子是一个 的人,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读书四境
李承志
①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四境如山峰叠立,愈攀愈艰。一本书如历经翻、读、吃、品四境,便称得上稀世奇书;历经翻、读、吃三境,则可称世间佳书;历经翻、读二境,便为味书:一翻而足,则只能称之为纸书。纸书如同白开水,只能权充润喉之用,而于充饥无补;味书则如美味小吃,既可充饥又可解馋,令人流连忘返;佳书如盛宴之佳肴,吃之则香沁心脾,神清气爽;奇书如仙宴之山珍,须有幸得之,品之则飘然若仙,宠辱皆忘。
②读书应选兴味和程度与己相近者来读,否则便会事倍功半。一书当前,先要观其形,察其色,遍览其页,以定其是否需深入研读,此为读书之翻境。“翻”是略识书之梗概,辨书之雅俗,定书之取舍。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觅好书,佳书,奇书,翻过之后,书便有两种殊遇,一是舍而弃之,一是捧而读之。翻是读、吃、品的端始,没有翻,读便无从谈起;只翻不读,犹如竹篮打水,终无所获;遇书便读,就会有失甄别,为书所乱。
③翻过之后便要读,“读”是对书的理解、认识,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读可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读书犹如探险,前面既有名山大川,也有深林幽谷,有时还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鸿沟。读书应排除杂念,全心投入,任思绪在时空中邀游。读书之艰,难在于入,读之入境,在于忘我。读不同的书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书一览无余,有的书虽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
④对于前者便可告一段落,对于后者,则须反复琢磨,咀嚼,如蚂蚁啃骨头般将其一块....
块咬碎,这种咬文嚼字的读法便是“吃书”。“吃”也便成了读书的第三种意境。“吃”是对书的反复研习,吃书需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吃书”既可使你人渐憔悴,衣带渐宽,又可使你茅塞顿开。吃书虽苦,但苦后有甜,故读书之乐多生于此。
⑤一般的书历经翻、读、吃三境便可了如指掌。对于那些既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奇书,只翻、读、吃是不足以领会其神韵的,需跳出书外,以心品之。“品”就是读字间之字,思句外之意,它是读书的最高意境。品可观书全貌,扼书之神髓、辨书之品位。品书需有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博大的胸怀。同一本书,读者不同,品出的滋味便会有异,即使是同一位读者,也会因品书时间不同,而味道迥异。
⑥读书之四境,如四季之景,各有不同。翻书在页,读书在句,吃书在字,品书在心。翻得趣,读得益,吃得味,品得神。
(2010年2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四版,有删改)
16.按照文意,填入第①段空格处的词语应是( )(3分)
A .如果„„那么„„ B.尽管„„但是„„
C .因为„„所以„„ D.不仅„„而且„„
17.从第③、④段看,第④段中加点词“前者”指的是 ;“后者”是指的是 。(4分)
18.文章第②段至第⑤段,采用了______(A .总分B .并列C .层进D .对照)的思路结构,这样写的作用是 。(3分)
19.根据选文,请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8分)
20.学校图书馆新近购买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等。请将你的阅读体会写几句话,向同学们推荐其中的一本书(点明所推荐的书值得怎么样去品读,并能正确介绍该书的内容特点)。(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
母爱做伴
大友 秦丽
(1)何延芬的痛源于15年前的一个清晨。
(2)1995年1月16日清晨,一脸倦容的何延芬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小区。她是河南省焦作市一家医院的医生,昨晚值夜班,可再累她也得赶回来一一那天是她女儿梁华15岁的生日。
(3)回到家,眼前的一幕让她吓了一跳:女儿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丈夫正站在床边一边摇晃着孩子,一边大声叫喊。
(4)两小时后,在自己上班的医院里,心急如焚的何延芬拿到了女儿的病情诊断书:脑
动脉瘤破裂。她是一名医生,而且是一名心脑血管专家,知道这6个字背后的含义就是“死亡”。
(5)当天下午,梁华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后,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的梁华始终没有脱离危险。
(6)整整23个日夜,何延芬几乎没有合过眼,可就算这样的虔诚也没能等来女儿的苏醒。她肝肠寸断,绝望了:难道女儿成了植物人?她才1 5岁,难道就这搓度过余生?
(7)一天清晨,她给女儿梳头、洗脸,又给女儿戴上了她平日最喜爱的蝴蝶发卡,说:“孩子,你要是能听见妈妈的话,就动三下手指好吗?”
(8)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一梁华竟然慢慢伸出了一根手指。难道是幻觉?何延芬赶紧擦了擦眼睛。没错,那是女儿的响应,因为她又清晰看到女儿伸出了第二根、第三根手指。
(9)苏醒后的梁华被何延芬接回家中,她又在床上躺了3个月。梁华所谓的苏醒不过是可以小幅度地挪动双手、左右摇动头部,再就是模糊地喊出“爸爸”“妈妈”。3个月来,因为女儿大小便失禁,何延芬每天重复不停地给她换衣服、床单,然后拆洗、晾晒……
(10)“自己辛苦些无所谓,可孩子才15岁呀,这不是她该过的生活啊!”3个月后,在何延芬的鼓励下,梁华经过无数次跌倒、爬起,爬起、跌倒,终于可以颤巍巍地站在床前。
(11)从那天开始,无论严寒酷暑,只要天气允许,每天凌晨四五点,何延芬就搀着女儿出门,直到晚上才回家。走累了,就在路边歇歇脚;饿了,就随便吃点饭。刚开始时,就算有妈妈扶着,梁华也走不稳。每当梁华快要摔倒时,何延芬就赶紧把腿垫在她的身下,然后用力抓住她,这样不至于摔坏身体……一年后,梁华终于可以慢慢地独立行走了。
(12)为了给女儿找点儿事做,何延芬在小区附近给梁华报了个电脑培训班,但因为梁华根本无法完成课程,何延芬只得放弃。随后,何延芬又带着女儿去残疾人就业市场找工作,可梁华的身体状况根本不能适应工作的劳动强度……多次碰壁后,梁华再也不愿出门了。何延芬焦急万分:女儿的身体已不好,心灵不能再有阴影,怎样才能让女儿找到自己的价值呢?
(13)在妈妈的陪伴下,梁华到河南郑州的一家权威医院接受了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让何延芬再度落泪:病情加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14)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一一原本,何延芬以为女儿从昏迷到苏醒、从苏醒到行走是一种康复的表现,现在看来,一切都只是她这个当妈妈的想当然。
(15)女儿的生命随时都可能终结,我为何还要让她接受诸多效果不佳的治疗、承受一些无谓的痛苦呢?为什么不让她在有限的日子里快乐起来,多做一些她自己想做的事情?
(16)1996年8月初的一个晚上,下班回家的何延芬发现;女儿正神情专注地看着电视里的风景画面。见妈妈回来,梁华试探性地问道:“妈妈,带我去旅游好吗?珠海,好漂亮的地方!”
(17)“旅游?”何延芬眼前一亮,品山水、赏灵秀,在那样的环境中,孩子将会有怎样的快乐?这不就是我想要给孩子寻找的吗?
(18)“只要你想去,妈妈一定带你去,也会陪着你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一把揽过女儿,何延芬眼角湿润了——女儿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意味着什么,我这个医生妈妈既然对孩子的病情无能为力,就陪她快乐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看她一路笑着走到生命的终点吧!
(19)第二天一大早,何延芬就赶到医院辞职。经过和丈夫的彻夜长谈,何延芬作出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决定:放弃治疗。从今天开始,她要带着一个母亲难言的酸楚、凄美的愿望,带着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向女儿生命的终点出发了。
(20)1996年10月的一天,何延芬一手提着便盆、一手搀扶着虚弱的女儿来到火车站,踏上了她和女儿生命长征的第一站——珠海。之后便是延安,接着是北京、上海,然后是天池、西双版纳、内蒙古草原、井冈山、嘉峪关、西藏……。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旅行是一位
母亲正在用一种超乎寻常的爱的方式,弥补着女儿生命的遗憾。整整13年,梁华在母爱相伴中一路走向天堂。她偎依在妈妈的怀里,留下了生命的绝唱:“妈妈,天堂里我依旧是您..
最幸福的女儿……”
(选自《山海经〃人生纪实》2010年第1期,有删改)
21.第(20)段加点词“绝唱”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2.通读全文,文中写了女儿梁华生命历程变化的线索是:病倒→( ) →苏醒→( ) →旅游→( )(6分)
23.请将第(6)段中的画线句改写成感叹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的母亲何延芬是一个怎样的入,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本文表现了母亲先人后己的美德。
B .本文表现了母亲深爱孩子的情感。
C .本文歌颂了母亲乐于牺牲的伟大精神。
D .本文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圣洁与伟大。
26.第(17)段说:“何延芬眼前一亮,品山水、赏灵秀,在那样的环境中,孩子将会有怎样的快乐?”联系第(20)段的画线句母女俩旅行的地点,任选一处,进行合理想象,将原文的叙述扩写成80字左右的文字。(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分)
27.题目:______,使生活更精彩
要求:1、请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词语,组成完整的题目后再作文。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嘉定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42分)
(一)(18分,每空3分)
1.千载谁堪伯仲间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应是绿肥红瘦 4.蓦然回首
5.学而不思则罔 6.浮光跃金
(二)(4分)
7.(2分)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人(“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得1分)
8.(2分)D
(三)(8分)
9.(2分)战国(1分)《庄子·秋水》(《庄子》)(1分)
10.(3分)我还是宁愿(像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
11.(3分)A
(四)(12分)
12.(4分)(1)观赏(看)(2分)(2)答应(应允,许诺)(2分)
13.(2分)C
14.(2分)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15.(4分)讲诚信(讲信用,诚信) 心里答应过给徐君宝剑,出使归来后兑现了承诺
二、现代文(48分)
(一)(22分)
16.(3分)B
17.(4分)“读”(“读书”)(2分)“吃”(“吃书”)(2分)
18.(3分)C(l分) 清晰地论证读书历经四境,愈读愈艰(或,清晰地论证不同阶段读书有不同收获)(2分)
19.(8分)
(1)李承志(1分)
(2) 2010年2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四版(1分)
(3)“读书”是对书的理解、认识(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2分)
(4)“品书”是读字间之字,思句外之意(2分)
(5)读书有“翻、读、吃、品”四种意境(或:读书的意境右“翻、读、吃、品”四种)(2分)
20.(4分)
要点:(1)点明所推荐的书值得用心品读(2分)(2)能正确介绍所推荐书的内容特点(2分)参考示例:《聊斋志异》是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用一生心血写成的奇书,值得我们去用心品读。作者善于把幻域与现实、虚构与真实结合起来塑造人物。(书中的花妖狐魅,既有原物的特征,又极富人情昧。)
(二)(26分)
21.(2分)死前最后的话(遗言)或:永别的话
22.. (6分)依次为:昏迷(2分)行走(2分)死亡(2分)
23.(2分)她才15岁,不能就这样度过余生啊!
24.(4分)“深爱女儿”或理解、尊重女儿(2分)简要分析(2分)
25.(4分)D(4分)B(2分)
26.(8分)围绕“母女观景”展开(4分)描写(2分)语言(2分)
参考示例:母女俩旅行到上海,登上东方明珠,在塔上饱览浦江两岸绮丽的城市风光。女儿情不自禁地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看上海看多美啊!”妈妈泪光盈盈地点着头,伤痛、凄苦的心倍感欣慰。
三、写作(60分)
27.评分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