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迟彦杰律师 时间:2012-10-09
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导致与获利背离的法律后果发生的可能性。违法行为可导致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都属法律风险,灰色行为和合法行为同样能引发法律风险。
以下简单总结了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重点分析了商业秘密问题。
一、企业知识产权的类型
1.专利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2.商标权(产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3.商业秘密权(经营信息、技术信息);
4.著作权(文字作品、图形作品、软件作品等);
5.商号权(字号权)。
二、企业专利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企业专利风险分析
1.企业产品侵权或产品被侵权的风险;
2.涉外贸易中的专利风险;
3.研发技术落入第三人专利保护范围风险;
4.专利申请被驳回或不给予专利保护的风险;
……
(二)企业专利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应建立专利管理制度并设置专业负责人;
2.加强专利检索和市场调查,提前进行预警分析;
3.贸易合同中设置专利技术条款,保护企业利益;
4.利用技术开发合同、保密合同进行风险防控;
5.打假维权要与工商、质检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
……
三、企业商标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企业商标风险分析
1.商标侵权或商标被他人侵权的风险
2.商标被抢注的风险
3.商标申请被驳回的风险
……
(二) 企业商标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要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
3.商标申请前的查新检索及标识的法律分析;
3.联合注册、防御注册、国际注册方案的使用;
4.经常性商标侵权预警分析;
5.市场监控,及时维权打假,提升品牌价值;
……
四、企业商业秘密风险及防范措施
商业秘密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企业商业秘密通常包括非专利技术和经营信息这两种,如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经营信息;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等技术信息。实际上,与专利相关的信息也属企业商业秘密。
(一)企业商业秘密的风险分析
企业商业秘密处处存在风险,例如:
1.商业秘密的泄漏或被侵犯的风险
(1)员工跳槽带走客户资料
(2)员工对企业先进的营销模式到处宣扬
2.侵犯了他人商业秘密
3.与技术合作开发方发生争议
4.商业秘密纠纷进入诉讼阶段举证难度大,调查成本高
……
(二)企业商业秘密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企业内部的保密规章制度;
2.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有支付补偿费的规定);
3.通过企业IT设置计算机文件保密程序;
4.企业间正式合同签订前,需签订商业秘密合同;
企业在进行技术转让、联合投资、企业购并等情形下,主合同是否签订尚不能确定,企业务必与相对方签订商业秘密合同,约定保密和不使用义务。虽然《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但不如商业秘密保密合同的保护力度大。
5.对外技术合作类合同,均要设置保密及技术归属类条款;
(1)合作开发合同,除合同另有约定的以外,技术秘密应归合作开发各方共有,共有各方均有保守技术秘密的义务。
(2)委托开发合同,除合同另有约定的以外,技术秘密归研究开发人,即受托人所有。当然,合同中可约定开发完成的技术秘密归委托方所有。
(3)技术秘密转让合同,交易方式包括独占许可、排他许可、变通许可、交叉许可等,不论签订何种方式的许可方式,许可方与被许可方均要签订保密合同,或者在许可合同中设置保密条款。
(4)商务咨询及服务合同,也有必要签订保密合同,或者在咨询合同或者服务合同中约定明确的保密条款。
6.当商业秘密被侵害时,要采取相应的法律救济途径;
(1)民事救济,违反保密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侵害企业商业秘密应承担侵权责任。
(2)劳动法救济,劳动者擅自解除合同或者终止合同后违反保密约定将其知悉的商业秘密泄露给存在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和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行政法救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要求商业秘密侵权企业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4)刑法救济,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和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处以上七处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作者: 迟彦杰律师 时间:2012-10-09
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导致与获利背离的法律后果发生的可能性。违法行为可导致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都属法律风险,灰色行为和合法行为同样能引发法律风险。
以下简单总结了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重点分析了商业秘密问题。
一、企业知识产权的类型
1.专利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2.商标权(产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3.商业秘密权(经营信息、技术信息);
4.著作权(文字作品、图形作品、软件作品等);
5.商号权(字号权)。
二、企业专利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企业专利风险分析
1.企业产品侵权或产品被侵权的风险;
2.涉外贸易中的专利风险;
3.研发技术落入第三人专利保护范围风险;
4.专利申请被驳回或不给予专利保护的风险;
……
(二)企业专利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应建立专利管理制度并设置专业负责人;
2.加强专利检索和市场调查,提前进行预警分析;
3.贸易合同中设置专利技术条款,保护企业利益;
4.利用技术开发合同、保密合同进行风险防控;
5.打假维权要与工商、质检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
……
三、企业商标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企业商标风险分析
1.商标侵权或商标被他人侵权的风险
2.商标被抢注的风险
3.商标申请被驳回的风险
……
(二) 企业商标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要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
3.商标申请前的查新检索及标识的法律分析;
3.联合注册、防御注册、国际注册方案的使用;
4.经常性商标侵权预警分析;
5.市场监控,及时维权打假,提升品牌价值;
……
四、企业商业秘密风险及防范措施
商业秘密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企业商业秘密通常包括非专利技术和经营信息这两种,如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经营信息;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等技术信息。实际上,与专利相关的信息也属企业商业秘密。
(一)企业商业秘密的风险分析
企业商业秘密处处存在风险,例如:
1.商业秘密的泄漏或被侵犯的风险
(1)员工跳槽带走客户资料
(2)员工对企业先进的营销模式到处宣扬
2.侵犯了他人商业秘密
3.与技术合作开发方发生争议
4.商业秘密纠纷进入诉讼阶段举证难度大,调查成本高
……
(二)企业商业秘密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企业内部的保密规章制度;
2.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有支付补偿费的规定);
3.通过企业IT设置计算机文件保密程序;
4.企业间正式合同签订前,需签订商业秘密合同;
企业在进行技术转让、联合投资、企业购并等情形下,主合同是否签订尚不能确定,企业务必与相对方签订商业秘密合同,约定保密和不使用义务。虽然《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但不如商业秘密保密合同的保护力度大。
5.对外技术合作类合同,均要设置保密及技术归属类条款;
(1)合作开发合同,除合同另有约定的以外,技术秘密应归合作开发各方共有,共有各方均有保守技术秘密的义务。
(2)委托开发合同,除合同另有约定的以外,技术秘密归研究开发人,即受托人所有。当然,合同中可约定开发完成的技术秘密归委托方所有。
(3)技术秘密转让合同,交易方式包括独占许可、排他许可、变通许可、交叉许可等,不论签订何种方式的许可方式,许可方与被许可方均要签订保密合同,或者在许可合同中设置保密条款。
(4)商务咨询及服务合同,也有必要签订保密合同,或者在咨询合同或者服务合同中约定明确的保密条款。
6.当商业秘密被侵害时,要采取相应的法律救济途径;
(1)民事救济,违反保密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侵害企业商业秘密应承担侵权责任。
(2)劳动法救济,劳动者擅自解除合同或者终止合同后违反保密约定将其知悉的商业秘密泄露给存在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和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行政法救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要求商业秘密侵权企业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4)刑法救济,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和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处以上七处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