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定律]
理想创造辉煌
有人说,“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事”,“贫穷,最重要的不是物质的贫穷,而是智慧的贫穷”,意思是人的思想很重要。理想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有了理想,成功就有了希望。
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
在英国有个叫布罗迪的退休教师,一天,在整理自家阁楼中的旧物时,发现一叠发黄的旧作文本,细看是当年B (2)班31名学生的作文。这些作文竟然躲过战火浩劫,在阁楼上躺了50年。作文的题目是《未来的我是——》,31个学生,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内阁大臣的,有想当驯兽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教师的……。布罗迪突发奇想,把这些作文本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她在报纸上发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带着问候,也带着对当年梦想的好奇,纷纷来到布罗迪的手中,他们当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当年戴维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知道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过盲人进内阁,他要创造历史。布罗迪猜测着,正当她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到收藏馆时,她收到了英国内阁教育大臣的来信,“那个戴维就是我,感谢您为我保存着当年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它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我已经实现了梦想,是年轻时美丽的梦想时时伴随我,引导我走向成功。”不难想象,戴维成功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甚至歧视,没有他的奋斗不息、百折不挠,他就可能还是一个无用的盲人。
分析这个事例,我们会自然感到:有怎样的理想,就决定采取怎样的行动;采取怎样的行动,就可能取得怎样的成绩。是理想驱使人的思维和行为不断的运动,不断的完善,向着最终目标前进,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理想,简言之“理想创造辉煌”。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由于有了理想而使人生辉煌的事例很多:
例如,不少青年教师,学生时代受老师影响深刻,从教师的眼睛里读懂了“人民教师”的含义,认识了“人民教师”的独特价值,立志做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他们把学生当成弟弟妹妹,当成自己的孩子,倾心关爱。他们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努力抓住教学过程的本质。他们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挤时间外出学艺,拜师傅虚心求教,不断完善自己。他们思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努力追求最大发展,赢得学生爱戴,得到同行赞许,成长为校级骨干、区级骨干、市级骨干。
又如,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刚入学时,学业在同龄人中居中。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自己,理解人生,憧憬未来,依据国家需要和个人愿望,确立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的理想。他们真心地想了,“傻乎乎”的追求了,调动思维投入智慧,抓住勤奋刻苦努力,尽管前进路上常遇挫折,但愈挫愈勇,三年过去,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他们获得了满意的发展效果。如果不是上高中时就确定理想,并且一直努力奋斗,就很可能还是平平庸庸,没有多大进展。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遵循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动机—思想—行为—效果,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为需要,人们产生动机,动机驱使大脑去思考,于是产生思想,有了可行的思想就要去做(行为),做了就一定有客观效果。理想是一种正确的思想,他是在需要和动机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行为有着指导作用,即有怎样的思想,就会有怎样的行动。确立了美好的理想,自己就自然用行动向其靠近,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就会创造出一定的辉煌。反之,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或是在理想上有名无实的人,是不会有什么追求行动的,自然也就不会取得任何成功。
有了理想,就一定能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教育定律》作者朱永新。
2、《教师实用心理学》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编著。
[教育实践定律]
理想创造辉煌
有人说,“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事”,“贫穷,最重要的不是物质的贫穷,而是智慧的贫穷”,意思是人的思想很重要。理想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有了理想,成功就有了希望。
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
在英国有个叫布罗迪的退休教师,一天,在整理自家阁楼中的旧物时,发现一叠发黄的旧作文本,细看是当年B (2)班31名学生的作文。这些作文竟然躲过战火浩劫,在阁楼上躺了50年。作文的题目是《未来的我是——》,31个学生,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内阁大臣的,有想当驯兽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教师的……。布罗迪突发奇想,把这些作文本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她在报纸上发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带着问候,也带着对当年梦想的好奇,纷纷来到布罗迪的手中,他们当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当年戴维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知道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过盲人进内阁,他要创造历史。布罗迪猜测着,正当她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到收藏馆时,她收到了英国内阁教育大臣的来信,“那个戴维就是我,感谢您为我保存着当年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它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我已经实现了梦想,是年轻时美丽的梦想时时伴随我,引导我走向成功。”不难想象,戴维成功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甚至歧视,没有他的奋斗不息、百折不挠,他就可能还是一个无用的盲人。
分析这个事例,我们会自然感到:有怎样的理想,就决定采取怎样的行动;采取怎样的行动,就可能取得怎样的成绩。是理想驱使人的思维和行为不断的运动,不断的完善,向着最终目标前进,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理想,简言之“理想创造辉煌”。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由于有了理想而使人生辉煌的事例很多:
例如,不少青年教师,学生时代受老师影响深刻,从教师的眼睛里读懂了“人民教师”的含义,认识了“人民教师”的独特价值,立志做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他们把学生当成弟弟妹妹,当成自己的孩子,倾心关爱。他们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努力抓住教学过程的本质。他们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挤时间外出学艺,拜师傅虚心求教,不断完善自己。他们思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努力追求最大发展,赢得学生爱戴,得到同行赞许,成长为校级骨干、区级骨干、市级骨干。
又如,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刚入学时,学业在同龄人中居中。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自己,理解人生,憧憬未来,依据国家需要和个人愿望,确立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的理想。他们真心地想了,“傻乎乎”的追求了,调动思维投入智慧,抓住勤奋刻苦努力,尽管前进路上常遇挫折,但愈挫愈勇,三年过去,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他们获得了满意的发展效果。如果不是上高中时就确定理想,并且一直努力奋斗,就很可能还是平平庸庸,没有多大进展。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遵循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动机—思想—行为—效果,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为需要,人们产生动机,动机驱使大脑去思考,于是产生思想,有了可行的思想就要去做(行为),做了就一定有客观效果。理想是一种正确的思想,他是在需要和动机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行为有着指导作用,即有怎样的思想,就会有怎样的行动。确立了美好的理想,自己就自然用行动向其靠近,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就会创造出一定的辉煌。反之,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或是在理想上有名无实的人,是不会有什么追求行动的,自然也就不会取得任何成功。
有了理想,就一定能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教育定律》作者朱永新。
2、《教师实用心理学》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