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
1984年在美国出版的国际心理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educationalmodel)和发展模式(development model)。
第一节 生物医学取向模式
一、什么是生物医学取向模式
所谓生物医学取向模式,就是指咨询者(或心理医生)在咨询过程中,把求助者当作生物实体,从临床治疗的角度,站在咨询者的角度,按照治疗逻辑来诊断、分析和处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二、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特点
1、以综合症状为基础进行心理诊断。坚持医学目标的治疗者常常以2001年4月由中华精神科学会出版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为参照标准,以综合症状为依据进行心理诊断。
2、病因一般归于遗传、代谢、生化或其它躯体因素。
3、治疗模式以服药、住院为主,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为辅。
4、咨询目标是医学目标。
正如钱铭怡教授认为的那样,“许多人以心理治疗为名,行的却仍是医学治疗那一套,其目标亦未有从医学角度脱胎出来。” [2]
三、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理论依据
1、大脑结构因素。研究表明,大脑结构畸变,会导致心理功能失调。 NIMH的研究目的是设想逐渐理解心理疾病发生和维护心理健康的脑机制,发展对脑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以期从根本上治疗人的心理疾病。
2、遗传因素。
3、基因缺陷说(染色体异常导致心理异常)。NIMH的专家们认为,弱点(vulnerability)基因可能是导致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4、生化因素。
5、躯体疾病因素。
四、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治疗方法
生物医学取向模式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化学药物、电休克、漩水浴、二氧化碳吸入、人工发热、人工冬眠(降温)、胰岛素休克、卧床休息、节食疗法、工娱疗法等。
五、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评价
1、仅仅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只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2、在临床上只注重人的遗传、基因、脑结构和生化机能,而忽视了人的心理机能及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的生物活动过程,很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
4、治疗目标就是消除症状(如吸毒者不再复吸),而忽视求助者的人格重建。
5、思维的形式化往往是“不是、就是”(不是病,就是健康)。
第二节 心理治疗取向模式
一、什么是心理治疗取向模式
心理治疗取向模式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上,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通过影响求助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来调动其积极性,帮助求助者减轻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改善或消除病理状态,促进求助者心理功能的恢复和协调。
二、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特征
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把咨访关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医患关系,治疗与被治疗的关系。其特征主要有:
1、咨询者是从临床心理矫治观出发,更多地考虑临床心理学方法和现代心理矫治技术的选择和使用。
2、咨询者非常重视求助者的心理偏离的表现症状,因为它已经公开化,或被自身觉察,或被他人发现,并愿意接受矫治。
3、由于求助者的心理偏离的行为定势及其复杂性,需要对求助者进行心理矫治和行为训练。
4、由于心理矫治过程的复杂性和矫治期间求助者可能出现的失信、中断和反复,因此要达到较好的矫治效果,需要坚持较长时间的配合。
二、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理论依据
1、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影响:
(1)“潜意识-压抑”理论。
(2)人格结构理论。
(3)心理病理学理论。。
2、行为学习的理论影响: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影响。
四、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治疗方法
1、属于动力学心理治疗体系的有精神分析疗法、分析心理疗法、阿德勒个人心理疗法、交往分析疗法、催眠疗法等;
2、属于行为与认知治疗体系的有行为治疗、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现实疗法、认知疗法、等;
3、属于人本与存在治疗体系的有个人中心疗法、存在心理疗法、完形疗法、支持疗法等;
4、属于非传统治疗体系的有森田疗法、超个人心理疗法、团体疗法、心理剧疗法、叙事心理疗法、沙盘疗法、NLP简快心理疗法、积极家庭疗法、工娱疗法、朋辈心理疗法等;
5、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体系有说理开导法、以情胜情法、惊式疗法、气功疗法等。
五、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评价
1、心理治疗取向模式是在对求助者的心理偏离的咨询、矫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心理治疗取向具有广泛的理论来源,当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几乎都对心理治疗取向模式产生过影响。
3、心理治疗取向的心理咨询强调深层的交流与沟通,重视咨询关系对咨询进
程和结果的影响,这对咨询者来说是具有很大启发意义的。
4、心理治疗取向从一开始就注重各种临床心理学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像精神分析中对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行为学派中强化技术和模仿学习的使用,求助者中心治疗中对真诚、接纳、尊重和通情的强调等,都是咨询者应该认真领会和经常使用的,这样才能使得咨询者更了解他们的求助者,并迅速而有效的解决他们的问题。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特质指导模式
一、什么是特质指导模式
特质指导模式是指咨询者通过心理测评、观察等方法,在全面了解求助者素质、专长、兴趣、性格和其他人格特质的基础上,对求助者的学习、升学、就业、工作、人际关系、家庭、婚姻、适应等多方面问题进行的综合性指导。这种咨询模式的咨询者关注的是求助者已经形成的遗传素质、人格特质、行为习惯等因素对当前行为的影响,重视求助者的个体差异。
二、特质指导取向模式的特征
1、咨询者关心的是求助者本身已经形成的稳定特征对于当前行为的影响,即关心求助者的遗传素质、智能、经验、人格特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根据其特征来确定个人发展方向、途径和策略;
2、咨询者强调的是咨询的结果,而非咨询者与求助者之间的交往过程。
3、咨询者重视寻求解决问题和采取决定的技能训练,试图通过咨询者的指导,提高求助者解决问题的本领,使求助者按指导要求进行自我训练,并将在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技能,迁移到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促进求助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
4、咨询者关注的是社会存在、当前变化和社会变迁及未来预测等多方面信息对求助者的影响,尤其注重社会职业需求预测和当前职业变化信息的搜集和传递,以便于进行职业指导。
三、特质指导取向模式的理论基础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3、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4、认知心理学理论。
四、特质指导取向模式的方法
1、人职匹配法。
2、手段-目标分析法。
3、决策分析法。
(1)经验判断法
(2)逻辑推理法。
(3)数学分析法。
五、特质指导取向模式评价
特质指导模式重视对求助者特质的了解,注意发挥咨询者对求助者成长的理性取向功能,这是符合咨询过程的一般规律的。因为咨询过程作为一种特定的双向交往活动,咨询者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咨询者的主导功能不能忽略。
然而,从特质指导模式的理论依据来看,特质理论固有的静态性局限和肢解性偏颇,对特质指导模式也有影响,这些显然构成了特质指导模式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教育发展取向模式
一、什么是教育发展取向模式
教育发展取向模式是指心理咨询应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求助者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理潜能得到有效发挥,个性品质实现和谐发展,发展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犀利帮助在西方国家十分普遍,如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尼克松、里根,英国戴安娜王妃等人均拥有自己的心理顾问或心理医生。
美国人常说,成功人士必须有两个坚实的臂膀扶持:法律顾问与心理顾问,不然你可能有栽倒的危险或被困住的可能。
二、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特征
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对求助者发展历程,发展障碍和发展规律的了解,强调发挥专业咨询人员对一般人成长的顾问作用
三、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理论基础
1、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①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②适应的本质在于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③他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④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4、哈维格斯特的综合适应发展理论。
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促进人发展到心智健全水平是教育发展取向的基本目标。
治疗大师Sccottpeck认为,假如你的心智是健全的,那么你就可以避免和预防人生的绝大多数灾祸。
乔舒亚.列勃曼等学者调查发现,假如一个人的心智发展到“全人”的水平,那么他会拥有这样的生命和生活:
(1)他的心灵会进入一种稳定的宁静状态,他不会产生自扰情绪,也不会受生活困扰的影响;
(2)他的生活具有恒久不变的目标和方向,这种目标和方向协调着他的一切活动,使他的生活井井有条,绝不陷入混乱当中;
(3)由于他的爱发展到极高的水平,所以他不仅能够处处爱这个世界,而且能够处处感受到这个世界对他的爱,他因此也脱离了偏见,仇恨和肤浅情感;
(4)他获得了完整的意志能力,能够应付生活中一切挫折;
(5)他更容易在工作、事业和婚姻、家庭方面获得成功;
(6)他的情绪、情感和行为的表达方式始终是恰当的,他能够避免和防止行为不当所招致的不良后果;
(7)他摆脱了焦虑,死亡恐惧和生存危机感,而自觉的接受了永恒之臂的保佑。
为此,教育发展取向模式要为求助者提供的帮助如下:
(1)帮助你进行正确的人生定位,防止人生定位迷失;
(2)帮助你实现心智的全面发展,促进你的灵性、心理、身体、爱、工作、娱乐、人类与世界关怀向最高水平发展;
(3)帮助你提高对生活挫折的饿水平,使你在诸事不顺时仍能持续精神内部的平衡;
(4)帮助你了解自己的精神运作机制和大脑生理运作机制的特性,使你对自己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学会综合你的个性,发挥你的优势和避免你缺点的过度暴露;
(5)帮助你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你能够拥有深挚而珍贵的人际关系,并享用人际关系给你带来的充实感和无穷的乐趣;
(6)帮助你正确应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矛盾;
(7)帮助你有效地缓解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获得心灵内部的宁静;
(8)帮助你增进真实的自我价值感,使你拥有更多的自尊和自信。
教育发展取向模式常用的方法:
(1)个别心理咨询
(2)团体心理辅导。
(3)现实疗法。
五、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评价
第五节 社会影响咨询模式
一、什么是社会影响咨询模式
社会影响模式是指咨询者依据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的原理,注意与求助者的社会文化心理沟通,重视咨询双方的价值观念、社会角色、社会风俗、经济背景和性别差异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注重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咨询效果的影响。
二、社会影响咨询模式的特征
社会影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从人际交往和社会因素方面探讨有效咨询的条件和途径,以便更好地提高咨询的成效,巩固咨询的结果。
其特征主要是:
1、重社会文化。
2、重个体社会化。
3、重心理沟通。
4、重合力作用。
三、社会影响咨询模式的理论基础
1、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2、提波特和捷拉德的人际互动理论。
3、N.格罗斯的角色理论。
四、社会影响咨询模式的方法
1、角色份演。
2、心理剧。
3、支持疗法。
五、社会影响模式的评价
柯里格(J·Corrigan)和德尔(D·Dell)在《心理学百科全书》(1984年第一卷)中指出:“社会影响模式是当前咨询过程中最富有影响的理论模式之一”。
第五节 综合取向咨询模式
一、什么是综合取向咨询模式
任何心理问题都不会是由单—的因素造成的,必须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考虑。
人性是由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组成;
人的心理潜能是由生物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组成;
基于这个观点建立起来的心理咨询模式,被称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或整(integrative)合模式。
二、心理咨询模式趋向综合的原因
心理咨询模式趋向折衷——综合的其主要原因有:
1、疗法繁多且各有优缺点,导致取舍困难,期待理想模式的出现。
2、寻找各种治疗方法的共同因素,成为趋向综合的内在动力。
3、现实社会的要求成为趋向综合的外在动力。
二、综合取向模式的特征
综合取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折衷主义(Eclecticism),其表现如下:
一是技术的折衷主义。以一种基本理论为框架,吸收和综合其他学派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
二是综合的折衷主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论体系进行综合;还有一些人重视研究咨询治疗中的一些共同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综合各种理论和方法。
三是非理论的折衷主义。不倾向于某一理论,而是根据求助者的症状而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技术。
三、综合取向咨询模式的理论基础
1、恩格尔的新医学理论
2、索恩(Thorne)折衷主义理论。
四、综合取向咨询模式方法
1、拉扎勒斯多功能治疗法。多功能治疗的特点:
(1)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虽然它有一个一般的程序结构,但只要治疗者觉得有变动的必要,可以毫不犹豫地打破常规;
(2)采取多方面干预的策略,不局限于一个方面。
2、综合主义(integrationism)的疗法
3、折衷主义(eclecticism)的疗法
4、、海宁格的家庭系统排列。
五、综合取向咨询模式的评价
不过综合取向模式也有其局限性:(1)综合的操作随意性比较大,缺乏相对公认的程序,影响科学性;(2)综合必须是在十分熟悉所有学派的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所以达到实际操作的难度大;(3)个别的不成熟的“拼盘”冒充综合,难以客观区分。
第四讲 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
1984年在美国出版的国际心理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educationalmodel)和发展模式(development model)。
第一节 生物医学取向模式
一、什么是生物医学取向模式
所谓生物医学取向模式,就是指咨询者(或心理医生)在咨询过程中,把求助者当作生物实体,从临床治疗的角度,站在咨询者的角度,按照治疗逻辑来诊断、分析和处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二、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特点
1、以综合症状为基础进行心理诊断。坚持医学目标的治疗者常常以2001年4月由中华精神科学会出版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为参照标准,以综合症状为依据进行心理诊断。
2、病因一般归于遗传、代谢、生化或其它躯体因素。
3、治疗模式以服药、住院为主,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为辅。
4、咨询目标是医学目标。
正如钱铭怡教授认为的那样,“许多人以心理治疗为名,行的却仍是医学治疗那一套,其目标亦未有从医学角度脱胎出来。” [2]
三、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理论依据
1、大脑结构因素。研究表明,大脑结构畸变,会导致心理功能失调。 NIMH的研究目的是设想逐渐理解心理疾病发生和维护心理健康的脑机制,发展对脑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以期从根本上治疗人的心理疾病。
2、遗传因素。
3、基因缺陷说(染色体异常导致心理异常)。NIMH的专家们认为,弱点(vulnerability)基因可能是导致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4、生化因素。
5、躯体疾病因素。
四、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治疗方法
生物医学取向模式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化学药物、电休克、漩水浴、二氧化碳吸入、人工发热、人工冬眠(降温)、胰岛素休克、卧床休息、节食疗法、工娱疗法等。
五、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评价
1、仅仅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只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2、在临床上只注重人的遗传、基因、脑结构和生化机能,而忽视了人的心理机能及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的生物活动过程,很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
4、治疗目标就是消除症状(如吸毒者不再复吸),而忽视求助者的人格重建。
5、思维的形式化往往是“不是、就是”(不是病,就是健康)。
第二节 心理治疗取向模式
一、什么是心理治疗取向模式
心理治疗取向模式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上,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通过影响求助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来调动其积极性,帮助求助者减轻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改善或消除病理状态,促进求助者心理功能的恢复和协调。
二、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特征
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把咨访关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医患关系,治疗与被治疗的关系。其特征主要有:
1、咨询者是从临床心理矫治观出发,更多地考虑临床心理学方法和现代心理矫治技术的选择和使用。
2、咨询者非常重视求助者的心理偏离的表现症状,因为它已经公开化,或被自身觉察,或被他人发现,并愿意接受矫治。
3、由于求助者的心理偏离的行为定势及其复杂性,需要对求助者进行心理矫治和行为训练。
4、由于心理矫治过程的复杂性和矫治期间求助者可能出现的失信、中断和反复,因此要达到较好的矫治效果,需要坚持较长时间的配合。
二、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理论依据
1、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影响:
(1)“潜意识-压抑”理论。
(2)人格结构理论。
(3)心理病理学理论。。
2、行为学习的理论影响: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影响。
四、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治疗方法
1、属于动力学心理治疗体系的有精神分析疗法、分析心理疗法、阿德勒个人心理疗法、交往分析疗法、催眠疗法等;
2、属于行为与认知治疗体系的有行为治疗、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现实疗法、认知疗法、等;
3、属于人本与存在治疗体系的有个人中心疗法、存在心理疗法、完形疗法、支持疗法等;
4、属于非传统治疗体系的有森田疗法、超个人心理疗法、团体疗法、心理剧疗法、叙事心理疗法、沙盘疗法、NLP简快心理疗法、积极家庭疗法、工娱疗法、朋辈心理疗法等;
5、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体系有说理开导法、以情胜情法、惊式疗法、气功疗法等。
五、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评价
1、心理治疗取向模式是在对求助者的心理偏离的咨询、矫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心理治疗取向具有广泛的理论来源,当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几乎都对心理治疗取向模式产生过影响。
3、心理治疗取向的心理咨询强调深层的交流与沟通,重视咨询关系对咨询进
程和结果的影响,这对咨询者来说是具有很大启发意义的。
4、心理治疗取向从一开始就注重各种临床心理学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像精神分析中对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行为学派中强化技术和模仿学习的使用,求助者中心治疗中对真诚、接纳、尊重和通情的强调等,都是咨询者应该认真领会和经常使用的,这样才能使得咨询者更了解他们的求助者,并迅速而有效的解决他们的问题。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特质指导模式
一、什么是特质指导模式
特质指导模式是指咨询者通过心理测评、观察等方法,在全面了解求助者素质、专长、兴趣、性格和其他人格特质的基础上,对求助者的学习、升学、就业、工作、人际关系、家庭、婚姻、适应等多方面问题进行的综合性指导。这种咨询模式的咨询者关注的是求助者已经形成的遗传素质、人格特质、行为习惯等因素对当前行为的影响,重视求助者的个体差异。
二、特质指导取向模式的特征
1、咨询者关心的是求助者本身已经形成的稳定特征对于当前行为的影响,即关心求助者的遗传素质、智能、经验、人格特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根据其特征来确定个人发展方向、途径和策略;
2、咨询者强调的是咨询的结果,而非咨询者与求助者之间的交往过程。
3、咨询者重视寻求解决问题和采取决定的技能训练,试图通过咨询者的指导,提高求助者解决问题的本领,使求助者按指导要求进行自我训练,并将在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技能,迁移到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促进求助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
4、咨询者关注的是社会存在、当前变化和社会变迁及未来预测等多方面信息对求助者的影响,尤其注重社会职业需求预测和当前职业变化信息的搜集和传递,以便于进行职业指导。
三、特质指导取向模式的理论基础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3、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4、认知心理学理论。
四、特质指导取向模式的方法
1、人职匹配法。
2、手段-目标分析法。
3、决策分析法。
(1)经验判断法
(2)逻辑推理法。
(3)数学分析法。
五、特质指导取向模式评价
特质指导模式重视对求助者特质的了解,注意发挥咨询者对求助者成长的理性取向功能,这是符合咨询过程的一般规律的。因为咨询过程作为一种特定的双向交往活动,咨询者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咨询者的主导功能不能忽略。
然而,从特质指导模式的理论依据来看,特质理论固有的静态性局限和肢解性偏颇,对特质指导模式也有影响,这些显然构成了特质指导模式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教育发展取向模式
一、什么是教育发展取向模式
教育发展取向模式是指心理咨询应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求助者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理潜能得到有效发挥,个性品质实现和谐发展,发展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犀利帮助在西方国家十分普遍,如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尼克松、里根,英国戴安娜王妃等人均拥有自己的心理顾问或心理医生。
美国人常说,成功人士必须有两个坚实的臂膀扶持:法律顾问与心理顾问,不然你可能有栽倒的危险或被困住的可能。
二、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特征
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对求助者发展历程,发展障碍和发展规律的了解,强调发挥专业咨询人员对一般人成长的顾问作用
三、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理论基础
1、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①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②适应的本质在于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③他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④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4、哈维格斯特的综合适应发展理论。
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促进人发展到心智健全水平是教育发展取向的基本目标。
治疗大师Sccottpeck认为,假如你的心智是健全的,那么你就可以避免和预防人生的绝大多数灾祸。
乔舒亚.列勃曼等学者调查发现,假如一个人的心智发展到“全人”的水平,那么他会拥有这样的生命和生活:
(1)他的心灵会进入一种稳定的宁静状态,他不会产生自扰情绪,也不会受生活困扰的影响;
(2)他的生活具有恒久不变的目标和方向,这种目标和方向协调着他的一切活动,使他的生活井井有条,绝不陷入混乱当中;
(3)由于他的爱发展到极高的水平,所以他不仅能够处处爱这个世界,而且能够处处感受到这个世界对他的爱,他因此也脱离了偏见,仇恨和肤浅情感;
(4)他获得了完整的意志能力,能够应付生活中一切挫折;
(5)他更容易在工作、事业和婚姻、家庭方面获得成功;
(6)他的情绪、情感和行为的表达方式始终是恰当的,他能够避免和防止行为不当所招致的不良后果;
(7)他摆脱了焦虑,死亡恐惧和生存危机感,而自觉的接受了永恒之臂的保佑。
为此,教育发展取向模式要为求助者提供的帮助如下:
(1)帮助你进行正确的人生定位,防止人生定位迷失;
(2)帮助你实现心智的全面发展,促进你的灵性、心理、身体、爱、工作、娱乐、人类与世界关怀向最高水平发展;
(3)帮助你提高对生活挫折的饿水平,使你在诸事不顺时仍能持续精神内部的平衡;
(4)帮助你了解自己的精神运作机制和大脑生理运作机制的特性,使你对自己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学会综合你的个性,发挥你的优势和避免你缺点的过度暴露;
(5)帮助你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你能够拥有深挚而珍贵的人际关系,并享用人际关系给你带来的充实感和无穷的乐趣;
(6)帮助你正确应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矛盾;
(7)帮助你有效地缓解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获得心灵内部的宁静;
(8)帮助你增进真实的自我价值感,使你拥有更多的自尊和自信。
教育发展取向模式常用的方法:
(1)个别心理咨询
(2)团体心理辅导。
(3)现实疗法。
五、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评价
第五节 社会影响咨询模式
一、什么是社会影响咨询模式
社会影响模式是指咨询者依据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的原理,注意与求助者的社会文化心理沟通,重视咨询双方的价值观念、社会角色、社会风俗、经济背景和性别差异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注重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咨询效果的影响。
二、社会影响咨询模式的特征
社会影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从人际交往和社会因素方面探讨有效咨询的条件和途径,以便更好地提高咨询的成效,巩固咨询的结果。
其特征主要是:
1、重社会文化。
2、重个体社会化。
3、重心理沟通。
4、重合力作用。
三、社会影响咨询模式的理论基础
1、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2、提波特和捷拉德的人际互动理论。
3、N.格罗斯的角色理论。
四、社会影响咨询模式的方法
1、角色份演。
2、心理剧。
3、支持疗法。
五、社会影响模式的评价
柯里格(J·Corrigan)和德尔(D·Dell)在《心理学百科全书》(1984年第一卷)中指出:“社会影响模式是当前咨询过程中最富有影响的理论模式之一”。
第五节 综合取向咨询模式
一、什么是综合取向咨询模式
任何心理问题都不会是由单—的因素造成的,必须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考虑。
人性是由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组成;
人的心理潜能是由生物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组成;
基于这个观点建立起来的心理咨询模式,被称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或整(integrative)合模式。
二、心理咨询模式趋向综合的原因
心理咨询模式趋向折衷——综合的其主要原因有:
1、疗法繁多且各有优缺点,导致取舍困难,期待理想模式的出现。
2、寻找各种治疗方法的共同因素,成为趋向综合的内在动力。
3、现实社会的要求成为趋向综合的外在动力。
二、综合取向模式的特征
综合取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折衷主义(Eclecticism),其表现如下:
一是技术的折衷主义。以一种基本理论为框架,吸收和综合其他学派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
二是综合的折衷主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论体系进行综合;还有一些人重视研究咨询治疗中的一些共同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综合各种理论和方法。
三是非理论的折衷主义。不倾向于某一理论,而是根据求助者的症状而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技术。
三、综合取向咨询模式的理论基础
1、恩格尔的新医学理论
2、索恩(Thorne)折衷主义理论。
四、综合取向咨询模式方法
1、拉扎勒斯多功能治疗法。多功能治疗的特点:
(1)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虽然它有一个一般的程序结构,但只要治疗者觉得有变动的必要,可以毫不犹豫地打破常规;
(2)采取多方面干预的策略,不局限于一个方面。
2、综合主义(integrationism)的疗法
3、折衷主义(eclecticism)的疗法
4、、海宁格的家庭系统排列。
五、综合取向咨询模式的评价
不过综合取向模式也有其局限性:(1)综合的操作随意性比较大,缺乏相对公认的程序,影响科学性;(2)综合必须是在十分熟悉所有学派的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所以达到实际操作的难度大;(3)个别的不成熟的“拼盘”冒充综合,难以客观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