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第一要素

  有效的决策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则来根治;若是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的处置。   四类问题   按问题的发生情况来说,细究起来,不只有“经常”和“例外”两类,一般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真正经常性的问题。管理者日常碰到的问题大部分都属于此类。例如生产上的库存决策,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决策,只能说是一种措施。生产方面的许多问题,大都属于这种性质。   第二类,问题虽然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在实质上仍然是一项经常性问题。例如某公司接受另一公司的建议,两家合并为一。如果该公司接受这一建议,就永远不会再接到第二次同样的建议了。但是,企业界随时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第三类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偶然的特殊事件。在1965年11月间,美国的整个东北部地区,从圣劳伦斯到华盛顿一带,发生了一次全面停电。根据初步的调查,这的确是一个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但是这一类偶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一或亿万分之一。一旦发生时,我们必须自问:这究竟是一次“真正的偶发事件”,还是另一种“经常事件”的首次出现?   这也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四类问题:首次出现的“经常事件”。   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停电,直到今天我们才判定其均为“经常事件”之首次出现。我们已具备现代化电力技术,如果能寻求“经常性的解决方法”,这种停电事件应是不至于一再发生的。   除了上述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之外,其余三类均需要一种“经常性的解决方法”。换言之,需要制订一种规则、一种政策或一种原则。问题再度发生时,即可根据原则去处理了。只有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才必须个别对付,没有原理原则可循。   常犯错误   决策人常需花费不少时间来确定问题的属性。如果类别错了,其决策必为错误的决策。   我们常犯的错误,便是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   另一种常犯的错误,是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应用旧有的原则。   美国东北部的停电即为一例。纽约市的电力工程师经过详细检查,发现了非同寻常的现象,才知道此刻不能用平常方法,而必须用非常方法来解决。   反之,肯尼迪总统处理古巴导弹事件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看准了这是一件“非常事件”,应以“非常”手段来处理。肯尼迪总统决定之后,他的智慧和勇气才得以发挥力量。   第三种常见的错误,是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军方常感到他们留不住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军方曾屡次研究这一问题,提出了不知多少建议。但是,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是认为问题在于待遇不够,殊不知真正的原因在于军医的传统制度。   老实说,美国军方到今天也还没有正视这一根本问题。难道说他们愿意使军医一直停滞在第二流医疗机构的阶段,只让那些不能成为一流人才的医师留在医院里吗?或者,他们是否已打算对军队的医疗机构进行彻底改革?我看除非军方能接受这种观念,认为这是一项重要决策,否则年轻有为的医生始终会外流的。   最后一种错误,是只看到问题的部分,而没有看清全貌。1966年,美国汽车工业忽然受到攻击。社会各界纷纷指责美国的汽车不安全,而业界本身竟一时惊惶失措。事实上,美国汽车业界不但重视车辆本身的安全,而且也注意到了公路工程和驾驶人员的训练。   汽车制造业界应该做的,是在技术方面不但使车辆在“正常驾驶”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安全,而且在“不正常驾驶”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但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界竟没有看到这一层。   由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一知半解”有时比“全然不知”更为可怕。正因为人都免不了有时会混淆不清,以至于产生了不周全的假定,这才是最危险和最难于改正的。   有效决策   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总是先假定该问题为“经常性质”。他总是先假定该问题是一种表面现象,另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即使问题确实是偶发性的,他也会先怀疑这是不是另一项新的经常问题的首次出现。所以,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如果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不肯听命,他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   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一项事实是:暂时性的事物往往具有永久性。比如英国的旅馆登记制、法国的房屋租赁管制,以及美国政府中的许多“临时建筑”,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草草创设的。当时都以为最多三五个月就会取消,可是经过50年后,这些临时措施还是屹然不动。有效的管理者都懂得这个道理。当然,这并不是说有效的管理者永远不会采用临时措施。不过,他会从更基本的、更理性的及更广泛的观念上去另谋解决之道。   因此,有效的管理者所做的决策一般不会太多。他既已经设计了一套规则和政策来解决经常事件,就可以运用有关的规则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摘自《现代领导》)

  有效的决策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则来根治;若是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的处置。   四类问题   按问题的发生情况来说,细究起来,不只有“经常”和“例外”两类,一般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真正经常性的问题。管理者日常碰到的问题大部分都属于此类。例如生产上的库存决策,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决策,只能说是一种措施。生产方面的许多问题,大都属于这种性质。   第二类,问题虽然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在实质上仍然是一项经常性问题。例如某公司接受另一公司的建议,两家合并为一。如果该公司接受这一建议,就永远不会再接到第二次同样的建议了。但是,企业界随时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第三类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偶然的特殊事件。在1965年11月间,美国的整个东北部地区,从圣劳伦斯到华盛顿一带,发生了一次全面停电。根据初步的调查,这的确是一个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但是这一类偶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一或亿万分之一。一旦发生时,我们必须自问:这究竟是一次“真正的偶发事件”,还是另一种“经常事件”的首次出现?   这也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四类问题:首次出现的“经常事件”。   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停电,直到今天我们才判定其均为“经常事件”之首次出现。我们已具备现代化电力技术,如果能寻求“经常性的解决方法”,这种停电事件应是不至于一再发生的。   除了上述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之外,其余三类均需要一种“经常性的解决方法”。换言之,需要制订一种规则、一种政策或一种原则。问题再度发生时,即可根据原则去处理了。只有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才必须个别对付,没有原理原则可循。   常犯错误   决策人常需花费不少时间来确定问题的属性。如果类别错了,其决策必为错误的决策。   我们常犯的错误,便是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   另一种常犯的错误,是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应用旧有的原则。   美国东北部的停电即为一例。纽约市的电力工程师经过详细检查,发现了非同寻常的现象,才知道此刻不能用平常方法,而必须用非常方法来解决。   反之,肯尼迪总统处理古巴导弹事件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看准了这是一件“非常事件”,应以“非常”手段来处理。肯尼迪总统决定之后,他的智慧和勇气才得以发挥力量。   第三种常见的错误,是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军方常感到他们留不住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军方曾屡次研究这一问题,提出了不知多少建议。但是,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是认为问题在于待遇不够,殊不知真正的原因在于军医的传统制度。   老实说,美国军方到今天也还没有正视这一根本问题。难道说他们愿意使军医一直停滞在第二流医疗机构的阶段,只让那些不能成为一流人才的医师留在医院里吗?或者,他们是否已打算对军队的医疗机构进行彻底改革?我看除非军方能接受这种观念,认为这是一项重要决策,否则年轻有为的医生始终会外流的。   最后一种错误,是只看到问题的部分,而没有看清全貌。1966年,美国汽车工业忽然受到攻击。社会各界纷纷指责美国的汽车不安全,而业界本身竟一时惊惶失措。事实上,美国汽车业界不但重视车辆本身的安全,而且也注意到了公路工程和驾驶人员的训练。   汽车制造业界应该做的,是在技术方面不但使车辆在“正常驾驶”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安全,而且在“不正常驾驶”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但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界竟没有看到这一层。   由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一知半解”有时比“全然不知”更为可怕。正因为人都免不了有时会混淆不清,以至于产生了不周全的假定,这才是最危险和最难于改正的。   有效决策   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总是先假定该问题为“经常性质”。他总是先假定该问题是一种表面现象,另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即使问题确实是偶发性的,他也会先怀疑这是不是另一项新的经常问题的首次出现。所以,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如果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不肯听命,他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   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一项事实是:暂时性的事物往往具有永久性。比如英国的旅馆登记制、法国的房屋租赁管制,以及美国政府中的许多“临时建筑”,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草草创设的。当时都以为最多三五个月就会取消,可是经过50年后,这些临时措施还是屹然不动。有效的管理者都懂得这个道理。当然,这并不是说有效的管理者永远不会采用临时措施。不过,他会从更基本的、更理性的及更广泛的观念上去另谋解决之道。   因此,有效的管理者所做的决策一般不会太多。他既已经设计了一套规则和政策来解决经常事件,就可以运用有关的规则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摘自《现代领导》)


相关文章

  • 系统工程概论知识点总结
  • 1. 系统(System ):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Ch1 2. 系统工程(System Engineering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与使用的科学方 ...查看


  • 销售商机由五个要素组成
  • 销售商机由五个要素组成,且相生相克 作者:葛光祥,微信号Jimege 销售商机是有生命的,销售在整个商机生命周期中培育并最终收获这个生命,不了解这个生命的有机组成就不会有收获.正如道家的宇宙五行组成理论,商机的生命也由五个相生相克的部分有机 ...查看


  • 彼得·德鲁克:决策的五个要素
  • 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只是其中一项.管理者在决策时通常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但决策却是身为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所以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决策有五个要素: 1. 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解 ...查看


  • 自考管理经济学02628复习资料
  • 1.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 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 经济模型:它是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的.在管理经济学中利用经济模型,就 可能在处理一个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时,舍弃次要因 ...查看


  • 计算题 某企业决定采用岗位薪点工资制
  • • 计算题1 某企业决定采用岗位薪点工资制,经研究分析确定企业职位的主要报 酬要素是职责.对决策的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经验.其中职责权重为35%,对决策的影响权重为25%,解决问题的能力权重为22%,知识经验权重为18%.企业决定将各 ...查看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选择题部分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2628[非选择题] 2008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查看


  • 现代组织领导力构成要素研究
  • 现代组织领导力构成要素研究 领导者处于组织的核心地位,对于组织来说,领导者的能力是影响它生存.发展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是领导者顺利开展一系列组织活动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优秀的现代组织领导者,应当具备强劲的领导力.本文基于现代组织的作用特征 ...查看


  •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
  • 名词: 1. 正常利润:是指企 业主如果把这笔投资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就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不然企业主就会把资金抽走,投到其他地方去. 2. 外显成本:是指企 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 ...查看


  •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某项活动的最佳目标而进行的包含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职能的综合性活动.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原材料.人员.资本 ...查看


  • 新产品开发的七个要素
  • 新产品研发项目流程中7要素 PACE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和扩展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挑战,而那些成功运用PACE方法论和工具的企业也必将从这种挑战中得到显著的回报. 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