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单元目标:

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咿唷嘞啦》。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击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2、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教学重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准备:课件、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二、新授

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2、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3、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分析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赛啰”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三、精讲精练

1、用”lu ”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咿唷嘞啦》

听:《非洲鼓魂》

拓展:非洲民间鼓乐表演,网上精选视屏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咿唷嘞啦》,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教学重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授歌曲《咿唷嘞啦》

1、先范听一遍录音。

2、利用身体声势,感受非洲音乐节奏特点。

3、具体进行分析、透析。

“咿唷嘞啦”是刚果民歌中的衬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歌曲的显著特点是节奏极其丰富,旋律行进独具特色,我们仿佛听到了非洲丛林里欢腾、激越的歌声和鼓声。

4、在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演唱。

5、检查学生演唱情况。

6、对歌曲进行小结、归纳。

7、听赏《非洲鼓魂》。

8、先进行范听一遍。

9、进行具体分析:

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

10、在分析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感受一遍。

11、师在欣赏上作小结。

三、拓展:欣赏非洲舞蹈

可以建议学生网上收集非洲歌舞,一起交流共享。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滚核桃》

唱:单元必唱歌曲复习巩固

拓展:山西绛州鼓乐团《滚核桃》视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滚核桃》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2、通过对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的赏析,了解中国“花敲鼓”的独特魅力,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花敲鼓”的各种击奏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中国鼓与非洲鼓的不同,各自特色在音乐特性上的表述。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复习学过的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

三、欣赏教学《滚核桃》

1、先范听一遍录音

2、具体进行分析:

这是一首气势宏伟、振奋人心的歌曲,歌曲采用了具有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 调,插入说唱音乐中常用的数板,使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又展现出当代中国人激情澎湃的精神风貌。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聆听。

4、学生聆听后畅读感受。

5、聆听《滚核桃》,老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山西绛州的鼓乐

6、学生带着思考去聆听,各种鼓声的变化从哪些方面表现的?

7、直观感受:观看视屏,山西绛州鼓乐团的精彩表演《滚核桃》

8、师作听后小结。

四、歌曲复习巩固

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

分组演唱,不同形式表演,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巴鲁瓦》

动:声势与打击乐器

看:非洲鼓乐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识谱学唱《巴鲁瓦》,掌握c 大调的各音高位置。能用饱满圆润的声音唱好非洲民歌。

2、通过声势与打击乐器的合作,感受演唱与伴奏的和谐与非洲音乐节奏的特色。

3、通过观看非洲鼓乐、舞蹈等音乐视屏,进一步感受非洲音乐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视唱歌曲的音准,能快速地识谱唱词。

教学准备:课件、非洲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c 大调音高位置,跟琴学唱《巴鲁瓦》歌谱

三、学唱歌词

1、听范唱,说说这首歌的特点

2、听老师唱,学生熟悉歌词。

3、跟琴看谱唱词,注意长足长音。

4、完整练唱,注意声音的饱满圆润。

5、加入声势与鼓,为歌曲伴奏

6、分组表演,一组唱、一组声势、一组打鼓(用凳子代替),老师指挥。交换表现,相互评价。

7、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先师生合作,后生生合作。

四、拓展欣赏

非洲鼓乐表演、非洲歌曲、非洲舞蹈

说一说非洲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有何特点。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碧野金山

单元目标:

1、通过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歌曲《在那东山顶上》、、《牧歌》、《小巴郎》、《小黄鹂鸟》;学生充分感受少数民族歌曲和民族舞蹈风格特点,了解藏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风土人情,并对这几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有大致的了解。

2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黄鹂鸟》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3、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跳民族舞蹈,了解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黄鹂鸟》

2、听赏蒙古族长调民歌《天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并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能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主旋律声部,并熟练掌握轮唱部分的演唱技巧。

3、感受五声调式音阶,了解蒙古歌曲的体裁形式长调和短调,并初步分辨。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地把握好轮唱部分

教学准备:

PPT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训练

1、唱《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教学新歌

(一)、师生谈话,引起兴趣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生:傣族,维吾尔族,苗族,藏族„„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这有首歌曲《天堂》,你知道歌曲唱的是哪一个民族吗?

生:„„„.

师:在祖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热情豪放的民族,被称作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生活在一望无垠的碧绿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的生活方式,这个民族就是蒙古族。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小黄鹂鸟》。

(二)、学习新歌

1、初听歌曲,感受蒙古族音乐的情绪和内容。

师:(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听完歌曲之后,在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副什么样的图景?

2、复听歌曲 ,随音乐拍节拍进一步感受音乐,确定情绪,

师:歌曲是唱给谁听的?演唱者的心情怎么样?

生:„„„

师:老师也被歌曲深深地感染了,我也想为大家常常这首歌曲,能为老师伴奏吗?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节奏。

师:唱的怎么样,我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比老师的更好,有信心吗?

4、小声地跟琴用LA 模唱曲调。提示唱姿,前奏„„„„„.

师:同学唱的不错的,要再自信一点就更好了!

5、解决难点:附点音符,八度大跳,注意高音不要叫,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完整演唱整首曲子主旋律的歌词。

7、聆听范唱,对比学习,用轻快活泼赞颂的情绪跟伴奏演唱歌曲

8、提示合唱部分,进行轮唱部分教学:观察曲谱发现第一小节有两个休止音符,空两拍(数拍子1、2后唱)。共同练习空两排的低声部旋律。分声部进行轮唱练习。(只唱轮唱部分的两句话,四小节)

9、整体演唱轮唱部分旋律。第二声部到“肥壮的牛羊”这一句进入齐唱。

10、我是小小歌唱家,比比谁的歌声美!师生点评。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是比较《天堂》与《小黄鹂鸟》的异同处。

(2)介绍蒙古歌曲体裁:长调和短调

长调:速度缓慢、篇幅较长、起伏较大、旋律悠长 、

短调:速度较快、篇幅较短、起伏不大、曲调紧凑,节奏整齐

(3)在音乐声中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牧歌》

唱:《小黄鹂鸟》

教学目标:

1、通过《牧歌》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3、能用活泼、欢乐地情绪演唱歌曲《小黄鹂鸟》, 把握蒙古短调的特点。 教学难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长调的风格, 把握其悠长宽广的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牧歌》

1、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2、师: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 唱)

3、师: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4、比较两句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11、师: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12、师: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13、欣赏《牧歌》

a 、师: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视屏)

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 、师: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c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d 、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e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二、复习歌曲《小黄鹂鸟》

1、听范唱,感受与长调《牧歌》的区别

2、轻声跟范唱唱第一声部,老师纠正不好的地方,听老师示范演唱,学习模仿练习。

3、跟琴唱第二声部

4、放范唱,学生跟唱第二声部

三、欣赏马头琴演奏《牧歌》

1谈谈与歌曲版的有何区别,其有何特点

2老师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奏:节奏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2、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的太阳》

3、通过对新疆舞的观赏,初步感受新疆歌曲热情、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重点: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新疆舞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明星,他给我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表演,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能告诉老师他是谁?来自哪个名族么?(播放视频) 生:答

师总结:阿尔法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少年,用新疆话称之为“小巴郎”,他七岁成名,能歌善舞,人们亲切地叫他“小精灵”。他的家乡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名族,当地的人们从会走路开始就能跳舞,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名族! 当他们舞蹈的时候,会用民族乐器伴奏。(示图介绍乐器——介绍:手鼓和冬不拉)介绍手鼓:瞧!他是新疆的一种打击乐器,比铃鼓稍大些,反面有一圈金属小环,演奏时节奏感很强。

老师用铃鼓代替手鼓给大家演奏一段。认真聆听老师敲打的节奏,你能模仿一下么?

二.学习节奏

出示节奏

师:富有新疆特色的音乐节奏比较鲜明,切分音比较多。

1生自由练习

2跟师集体打击节奏

(X X X | X X | X X | X X X|| )

3. 个别表现

师表扬:用亚克西(在新疆维吾尔族用小巴郎称呼少年儿童,在那儿如果有人对你说亚克西,那就代表他在夸奖你,你是好样的。

三、新歌教学

1. 师:听!新疆的小伙伴,听了我们的鼓声,唱着歌儿向我们走来了,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范唱)

2.生答:(欢快、活泼)

3.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再次体验一下小巴郎们幸福的旋律吧!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呢?(播放歌曲第一段)

生答:两段

四分段教学

第一部分教唱

A .教师范唱旋律第一段旋律,学生找曲谱中相似的乐句。

B .指名回答。(课件显示相似部分)

C .跟老师视唱相同部分,开口默唱,不同的地方学生接唱

D .听琴完整视唱视唱第一段歌谱(慢速)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美,我们一起来为它配上歌词)

解决难点:“彩”加个哎字

(先请同学自己想想办法,而后老师出示课件)

E. 如果想让小巴郎的歌声听上去更活泼,你会改变歌曲的什么音乐要素的? 生答:速度

师:说的真对,那现在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快速演唱歌曲第一段) F. 跟伴奏音乐,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G .师:恩,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还记得我们一开始击打的手鼓么,现在请它也来为我们助助兴吧

加手鼓节奏丰富歌曲(同时师接唱第二部分)

思考:后半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自豪,激动)

第二部分教唱

A 听范唱感受情绪

B 师: 你们能用优美的声音来唱一唱么?

直接唱歌词

对于问题乐句,临时解决

C 完整跟钢琴演唱第二段,体会哪几句特别自豪!

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性演唱

D 连起来加速演唱第二部分歌词(唱出自豪的情感)

五.整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1. 现在让我们完整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

2 跟伴奏演唱,唱出自豪的情绪

3. 新疆人民能歌善舞,今天老师也想来露一手,如果表演的还不错的话,请同学们掌声鼓励哦

4. 教学舞蹈

六.表现歌曲

1. 分组合作,两组唱歌,一组打节奏(有铃鼓的用铃鼓,没有的用凳子),一组唱歌试试清唱合作、跟范唱试一试

拓展:

新疆真的是个好地方,在那有赏心悦目的歌舞,我们今天也小试了一下,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比如说晶莹剔透的水晶葡萄,香味四溢的羊肉串等等,让我们再次感受新疆的魅力(播放新疆是个好地方),结束今天的课堂!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在那东山顶上》

动:歌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2、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

3、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和基本知识,随音乐运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与舞蹈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教学过程:

1、了解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师:同学们,藏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西藏是歌唱家的摇篮,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每天劳动之余会对着辽阔的草原、宽广的天空放声歌唱,你听!那高亢、嘹亮、自豪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世界屋脊、雪域高原„„

师点击课件,播放《青藏高原》,学生听赏

师:瞧!抒情的旋律深情的歌声,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刚刚这首歌曲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呢,你们还记得它的歌名吗?

生:《青藏高原》

师:同学们,《青藏高原》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的代表作,近年来他又创作了《青藏高原》的姐妹篇《在那东山顶上》,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生初听歌曲。

生复听歌曲,并跟着唱一唱。

师:同学们,西藏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西藏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那就是日喀则。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在学歌曲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要求边听边想:

3、学唱歌曲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它的情绪是欢快、喜悦、自豪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

(2)学唱歌谱

a 、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 ”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b 、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 、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 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

(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师评:同学们唱的都很好,如果长音再唱的连贯、流畅些就更好了!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师播放影片《我的家在日喀则》,让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在藏族,歌手常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唱延长音,很有韵味。因为藏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练就了藏族歌手们纯净而自然的嗓音条件,尤其那韵味十足的长音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西藏的雪域高原。我们把《我的家在日喀则》中的长音再来试试效果?

5、学习藏族舞蹈

师:同学们,在藏族,每到节庆丰收的日子,人们就穿上美丽的节日盛装,围在篝火旁载歌载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那同学们对藏族舞蹈有多少了解呢? 生:(回答)我知道有弦子舞、踢踏舞„„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感受、体验藏族的民间舞蹈 点击课件(大屏幕:藏舞)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它还是一首踢踏舞曲呢?咱们今天就一起来感受和体验一下踢踏舞的动律好吗?

1)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邀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集体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

2) 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衣服解下反穿当长袖

3) 学生分组练习,师巡回指导

4)听音乐学生集体踢踏舞表演

(最后随歌曲音乐,师生围成圈边唱边跳,在一片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中结束)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弦之歌

单元目标:

1、通过演唱《我和小提琴》、《土拨鼠》,唱准弱拍,掌握八三拍、八六拍得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魅力。

2、通过欣赏《戏谑曲》《小提琴协奏曲》,感受和辨别西洋管弦乐队中各种弦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并能听辨出音乐主题,表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一些关于作曲家巴赫、巴洛克音乐的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音乐作品。

3、在随《戏谑曲》音乐律动中,练习学生圣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节奏听辨能力,提升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唱:《我和小提琴》

动:采集与分享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和小提琴》,能够唱准弱起小节,通过对比感受,掌握八三拍、八六拍的韵律感,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表现出来

2、通过聆听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能感受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在速度、情绪上的不同;以及记住小提琴的音色特点,能够在各种弦乐中听辨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唱准弱起节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 听辨音色,认识小提琴

3、 听赏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1初步聆听,听辨出主奏乐器

2介绍音乐家——门德尔松

3听赏第一乐章,聆听、对比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在速度、情绪上的不同

要求从音乐的色彩、情绪、联想的场景等方面说说这两段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 4完整聆听,注意捕捉这两个主题,同时关注华彩乐段小提琴丰富的技巧表现和情感表达。

4、 学唱:《我和小提琴》

1听范唱,感受歌曲运用附点节奏带来的情绪变化。

2再听,学生哼唱旋律,再唱谱,找一找歌曲中哪些旋律是相同或相似的? 3学唱歌词,分段练唱,注意唱准弱起节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我和小提琴》

听:《戏谑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演唱,进一步巩固表现挪威民歌《我和小提琴》。

2、通过欣赏《戏谑曲》,熟悉乐曲主题旋律,整体上把握音乐的特点,深入对旋律、音色、速度等方面的细致聆听。

3、通过一些表现性律动视频的听与做,尝试自己随音乐即兴律动。

4、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一些关于作曲家巴赫、巴洛克音乐的常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音乐作品。

教学难重点:

在随音乐表现时,一是要注意聆听,让动作合拍;二是要着重体会旋律的起伏,让动作更符合音乐的感觉。因为乐曲速度较快,动作宜简,以真正表达出你内心对音乐的感觉为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歌曲《我和小提琴》

4、重点欣赏巴赫《戏谑曲》

⑴介绍戏谑曲,又称嬉戏曲(Badinerie ),18世纪作曲家用以指称一种二拍子的快速、活泼的乐章。在组曲中它属于任选的舞曲或华丽曲。

⑵观看视频,认识音乐家巴赫

⑶初听,要求学生说出主奏乐器的名称。

⑷再听乐曲,要求学生说出弦乐器在哪一音区演奏,乐曲采用了怎样的速度。 ⑸随乐律动,你感受到乐曲的速度、节奏、情绪有什么特点?

⑹完整观看乐队演奏,认识各种西洋乐器

⑺欣赏木笛演奏的《戏谑曲》,比较两者的不同风格。

5、小结结束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贝多芬的《土拨鼠》

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欢乐颂》《月光奏鸣曲》等

教学目标:

能够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

通过学唱歌曲掌握好弱起乐句的韵律、巩固急吸缓呼的技巧。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作品的情绪,了解贝多芬的不平凡的创作生平,学习贝多芬不畏困难,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坚强信念和意志。

教学的重点、难点

唱准弱起节奏

教学准备:课件、贝多芬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命运》导入新歌

㈠欣赏并简析《命运》

1、师:(播放《命运》交响曲)刚刚我们听到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作者是谁?

2、师: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

3、师:请同学们默看老师给大家的资料,并且看看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能记住贝多芬多少作

4、师:他把这些精神品质都融进了他的音乐作品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请大家再仔细听,你从乐曲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出贝多芬的这些精神来?为什么?

生答

5、师:乐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这个开头音乐令全人类为之震撼,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答。

6、师:贝多芬说这是命运在敲门,他在命运之神面前屈服了吗?(没有)他要与命运作不懈的斗争,所以接下来的音乐以一泻千里,排除万难的气势向前展开。

7、师:下面请大家随着音乐学做指挥家,用你的肢体动作来感受一下贝多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动起来。

8、(导入新歌)师:贝多芬性格中除了顽强不屈外,他还对穷苦劳动人民怀有无比同情之心,歌曲《土拨鼠》就是反映他这一品质的作品。

二、学唱新歌《土拨鼠》并处理歌曲

1、听老师有感情地范唱

2、对土拨鼠略作介绍。

3、听录音范唱2遍,提出学习要求:轻轻学唱,找出你有困难的地方。

4、随琴学唱,速度慢,即使发现错误并纠正。

5、完整演唱,感受一下该如何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6、体会歌曲表达的情绪,对歌曲做艺术处理。

7、分组演唱,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8、最后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三、拓展欣赏,强化贝多芬音乐的主导风格。

1、师:贝多芬的精神在他的作品中无处不在,在他耳朵全聋之后,还能创作出一部全世界人民都热爱的乐曲,那就是《欢乐颂》。

《欢乐颂》是出自他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

2、师:他首次把合唱引入交响曲中,一起听一下,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生:气势宏伟,激情四溢。

3、师:一起随琴把主题唱唱。

4、师:靠一件乐器伴奏实在是太单薄了,没有气势,我们再随乐曲唱一唱吧,感受一下乐队配合下演唱的激情与震撼。

5、师:乐曲运用了哪些演唱形式,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四、小结结束

师:今天我们从这几部作品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贝多芬的斗争精神,其实他还有细腻温柔的一面,那就是他的浪漫主义精神,比如代表作有《致爱丽丝》《田园交响曲》等,下节课我将带大家走进他的浪漫世界。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土拨鼠》《我和小提琴》

2、复习聆听《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戏谑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演唱,进一步巩固对歌曲演唱的熟练度,能进一步提高歌曲的表现力

2、通过复习聆听,熟悉乐曲的主旋律,记住作品的两位伟大的音乐家,以及他们的其他代表作。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乐曲的理解,能听辨出乐曲中使用的主奏乐器。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听范唱,轻声跟唱,找出自己的不足。

说说乐曲演唱的注意点。

跟老师钢琴演唱,注意整体声音的统一。

听老师范唱,观察老师表现歌曲的声音、动作、表情等

再次模仿演唱,加强歌曲的表现力,用伴奏音乐。

复听乐曲

先后复听《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戏谑曲》,说出各自的音乐家

说一说你了解的音乐家贝多芬、巴赫,看谁知道的多。

说一说乐曲使用的乐器

结合拓展的表现性律动视频的听与做,尝试自己随音乐即兴律动。

课堂小擂台:

做一做”成长的足迹”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欢腾的边寨

单元目标:

1、欣赏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演唱歌曲《苏木地伟》《什么结籽高又高》,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了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2、欣赏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西洋管弦乐器的编制,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感受其表现力;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区有趣的民族乐器,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喜爱。

3、在学唱歌曲《苏木地伟》时,能用悠扬的歌声表现彝族民间酒歌的风味;在《什么结籽高又高》歌曲学习中,学习用对歌的方式表现歌曲,尝试即兴创编进行对歌。

4、了解“变拍子”的相关知识,感受变拍子的节奏韵律,熟练掌握变拍子歌曲的演唱。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唱:《苏木地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区有趣的民族乐器

2、学唱《苏木地伟》掌握变换拍子与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等知识点,并能用歌声表达乐曲情感。

学唱《苏木地伟》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的唱法。

教学准备:图、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介绍西南地区的部分民族乐器

1.出示图片、介绍木叶木叶即树叶、天然乐器在西南很多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木叶的历史悠久,也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并为电影配乐,可吹出近三个八度的音域,在白族,傣族木叶还用于白剧,傣剧中,木叶的音色和小锁呐相似,近似人声,清脆明亮,具有山乡风味。可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表现力丰富。

2、 欣赏木叶独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边听边观看优美的云南风光。谈谈在我们身边,除了木叶以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发出悦耳的音乐声。

3、拓展谈谈西南地区还有哪些乐器:月琴、芦笙、巴乌、葫芦丝、口弦,分别听听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

二、学唱《苏木地伟》

1、听范唱,说说歌曲节奏有什么特点。(交换拍子)

2、再听歌曲,注意交换拍子的乐句。(熟悉乐曲旋律)

3、找出乐谱中出现了哪些装饰音,并练习。顿音:短促有力倚音:要唱得自然,圆润

4、模唱主歌部分的旋律,注重延长音的唱法。

5、副歌部分分声部练习,可用竖笛辅助教学。A 、分声部用竖笛吹奏旋律

B 、填词唱,注意“歌”“唱”一字两音的唱法。C 、双声部合作,可先用“LV ”代替,再填词唱。6、整曲练习,注意乐曲的情绪。

三、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

1、观看一亮种少数民族的舞蹈片断。

2、学跳一两个简单的动作。

3、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跟音乐边唱边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

师: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你们听过她的故事吗?

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刘三姐的故事。

刘三姐,据说她原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她唱的歌山也爱听,水也来和。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可见她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大家想先来听听刘三姐的歌吗?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但是三姐的才华也遭到了恶霸们的嫉妒,他们也来找三姐对歌,想刁难她,但每次都被三姐比了下去,三姐为百姓们出了气!

播放《心想唱歌就唱歌》

[优美的图片、音乐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学生走进美的意境。] 师: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

(先指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

师:我们先来听两首山歌,找找山歌的真正含义。

师:先请大家闭着眼睛来听首歌,听听看歌曲中唱了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

学生讨论分析

师:接着我们再去湖北看一看,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播放《龙船调》)

学生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山歌的定义(启发学生从对山歌的内容上,发现对山歌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中,主动发现音乐的特点,为后面的新歌教学做好铺垫。]

二、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山歌的定义,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刘三姐》这部影片中,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2.听什么结子高又高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

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录音唱。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今天听的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要“哎——”一声呢?(吆喝声是山歌的特点之一,本歌的吆喝起着为提醒对歌方注意的作用。)

(引导学生模仿“哎——”一句)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歌词,歌曲处理。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表情游戏,只做嘴型不出声音,看谁唱的模样最象“刘三姐”和她的歌友们。

(师范唱,学生不出声音对口型跟唱歌词。)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学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过瘾,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学生讨论并演唱。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1)男女生接力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山的南面”,齐唱在“山的北面”。

学生可以变换一下位置。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指导学生多角度欣赏歌曲,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多角度鉴赏音乐的能力,让民族音乐代代相传]

三、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师在旁作介绍。

四、课堂小结

好热闹的歌会啊!我们也来凑凑热闹吧!

师唱山歌“哎——谁的山歌唱的好类?什么地方山歌多类?水乡山歌叫什么类?草原上唱什么歌哎?”

让学生用山歌的形式回答。

(这样一举两得,既复习了歌曲旋律,又反馈了学习的知识。)

小结: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所以民歌也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教学重难点: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

一、发声练习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动感拉丁舞

单元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试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 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3、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 特个性。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美丽的塞林托》

唱:《拉库卡拉查》

动:完成旋律

教学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试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墨西哥民间乐曲,八六拍,具有摇曳之动感。并能演唱热情奔放的墨西哥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1、初听:美丽的塞林托

问乐曲的情绪怎样?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民间乐曲,八六拍,具有摇曳之动感,表现了明朗愉快的心情。切分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活泼、俏皮、幽默之感。旋律进行多为级进式,乐句间的连接均为大跳音程,热烈而奔放。

2、复听。

3、要求:听听、唱唱乐曲主旋律,体验乐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听出乐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借助歌词进一步了解器乐作品在塑造形象时常用的手法。

三、学唱《卡拉库拉查》:

1、听范唱,使学生感受歌曲情绪活跃、欢快。具有舞蹈之动感。

2、再听,学生可跟音乐律动,自由表演。

3、轻声哼唱旋律,

4、哼唱歌谱

5、学唱歌词,注意反复跨越记号的运用。

6、分组练唱

完成旋律

7、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8、评价。

四、小结本课,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安第斯排箫,钢鼓音乐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乐曲听赏重点是聆听乐器音色

掌握三拍子的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卡拉库拉查》:

1、欣赏歌曲。

2、轻声唱歌曲。

教师提出注意点。

将难点句子和唱得不好的地方进行带唱。

3、跟音乐齐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分角色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欣赏安第斯排箫、钢鼓音乐:

1、听:安第斯排箫

排箫是高原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其演奏手法多样:有时用来演奏旋律,有时像低声吟唱,有时又像在模仿风声。

2、听:钢鼓音乐

钢鼓是一种具有独特音色的打击乐器。

它由与西方音价相同的十二个音所构成。然后它与一般乐器不同的是,它并非以音价顺次排列,而是依据音响原理而排列。

要求:

先听赏作品,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

然后再了解乐器的历史及其风格。

复听。

四、小结本课,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鸟儿多美丽》

教学目标:

1、在歌唱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鸟儿多美丽》。

教学重难点:

能声部清晰地唱二声部合唱歌曲《鸟儿多美丽》。

掌握三拍子的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两种乐器,还记得是哪两种乐器吗?”

生:“安第斯排箫和钢鼓。”

师:“安第斯排箫和钢鼓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讲述两者的特点。

听辩音乐,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除了安第斯排箫和钢鼓这两种乐器,你还知道哪些西洋乐器?

学生举例,了解音乐知识。

三、学唱《鸟儿多美丽》:

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感,并可进行律动表演。

2、再听,学生轻声哼唱旋律,唱歌曲两边。

3、轻声哼唱旋律,

4、哼唱歌谱

5、学唱歌词:

⑴学唱高声部,分组练唱。

⑵学唱低声部,分组练唱。

⑶进行二声部合唱。

6、跟琴齐唱歌曲。

7、设计多种表演方案,在交流中相互评价。

8、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四、小结本课,下课。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感受拉丁舞

教学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鸟儿多美丽》:

1、欣赏歌曲。

2、轻声唱歌曲。

3、练唱各声部:

⑴教师弹琴,分组练唱高声部。

⑵教师弹琴,分组练唱低声部。

⑶教师弹琴,进行二声部合唱。

4、跟琴齐唱歌曲。

5、歌曲处理。

6、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三、欣赏拉丁舞、探戈舞曲、夏夜桑巴舞曲:

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溯流探源

单元目标:

1、在比较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特点,辨别在音乐创作中出现的民歌音调,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民歌之间密切的联系。

2、欣赏歌剧《北风吹》、歌曲《乌鸦与狐狸》、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以及俄罗斯民歌《夜歌》等作品,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试唱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的异同。

3、通过小小音乐剧的表演,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依据教科书提示和老师的帮助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培养艺术综合表现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北风吹

唱:小白菜 动:听一听,比一比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风情,并有感情地演唱民歌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4、复习民歌的特点:。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 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炼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多种体裁和形式,主要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调和多声部歌曲。

5、学唱河北民歌《小白菜》

听:先感知歌曲《小白菜》、《北风吹》《青羊传》的旋律特点,再找出歌剧作品中的相似旋律。唱一唱

再听歌曲《北风吹》,学生轻声跟唱。

再听歌曲《小白菜》,感受旋律的忧伤、凄凉的。

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完成作业,在乐谱相似的地方画上记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乌鸦与狐狸》

动:音乐剧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他人合作设计表演方案,并积极地尝试各种角色的表演。

2、通过创编与表演,能对乌鸦的得失有所感悟。

教学重难点:

富有创意地进行童话音乐剧的设计,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歌曲表演

1. 师播放歌曲导入情景.

2. 生有表演地复习歌曲进入情景.

3. 师生共同完成复习音乐剧的基本常识.

二. 聆听比较

师提问导入对作品的分析, 通过音乐本体的分析, 了解和感悟角色的个性特征.

1. 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生演唱相关乐句, 感受音乐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它是如何诱惑小乌鸦的?

生声请并茂地演唱" 唱一个吧, 唱一个吧", 感悟人物性格, 并说一说.

3. 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

生聆听并演唱相关唱段, 感受体验音乐中节奏' 力度' 旋律的变化, 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它们是如何共同表现故事情节的.

4. 小乌鸦终于没有抵挡狐狸甜言蜜语的进攻, 将奶饼送入了狐狸的口中, 你是小乌鸦你会上当吗?(感悟得失)

生 放飞想象感悟乌鸦与狐狸的得失.

三. 合作创编

1. 创作铺垫; 如果你是狐狸你还会对乌鸦说些什么话?

生讨论并积极表现. 两人一组创编狐狸与乌鸦对白, 同时进行这段表演.

2. 除了乌鸦和狐狸外还有那些小动物呢?

生想象许多小动物都进入了故事中.

3. 提出创编及表演要求(课件演示)

生了解创编要求, 明确自己的具体分工, 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怎么干. 4分组创编.

分组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共同创编.

四. 表演与评价(分组表演展示各自的创编, 认真观看并评价.)

1. 欣赏学生的表演.

在组长的指挥下选择合适的道具和服饰进行表演.

2.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作出恰当的评价.

生客观评价自己, 认真观看的基础上中肯评价他人.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如歌的行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感兴趣,并乐意了解柴科夫斯基相关的音乐作品;

2、能让学生背诵《如歌的行板》主题旋律;

3、引导让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引起共鸣与联想,能把乐曲忧伤、压抑、冥想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通过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来挖掘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 教学过程:

1、营造氛围

听:课前播放俄罗斯音乐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把同学们带到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氛围。

2、导入(视、听)

师:请同学们在老师钢琴的音乐(如歌的行板)伴奏下,欣赏几幅不同时期的油画,并说出钢琴演奏的音乐比较适合哪一幅画的意境?为什么?

欣赏油画:

⑴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⑵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

⑶莫奈《草地上的晚餐》

生(1):音乐旋律比较沉闷、忧郁,比较适合第一幅作品。

生(2):有一种压抑感,令人肝肠欲裂,使人心都碎了,我选择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师:同学们的选择的油画作品跟音乐比较吻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

3、教授新课

a 、作业展示

师: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经典作品,请各组同学们把搜集关于“柴科夫斯基”的资料拿出来一起共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搜集与归纳,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b 、完整地欣赏《如歌的行板》

你们聆听到了什么,宛如看到了什么?

生(1):听到了一种来自内心的呼喊。

生(2):我好像看到了一群人孤立无援,非常无助。

生(3):我好像看到了人们在忍受苦难,痛苦呻吟。

教师引用俄国大文学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感慨:“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C 、用呼吸来感受第一主题乐句

①师:每个小节处呼吸的感受怎样?

生:呼吸比较顺畅

②师:每个乐句呼吸的感受怎样?

生:呼吸比较困难,时而气长,时而气短

设计意图:通过呼吸来感受音乐的暗淡、郁闷和压抑。

d 、唱、奏

师:请同学们跟着弦乐四重奏的音响唱会“主题一”音乐,并模仿小提琴的弓法来体会音乐的分句。

每个乐节是由一个连线来示意的,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进行来体会四个乐节的音乐。

生:乐曲好似用语言诉说的自己的愁绪。

设计意图:体会到音乐就好似说话的语气一样在表达人的情感。

e 、议、说

学生熟唱“主题一”曲谱后并讨论

“主题一”的旋律和特点是什么?

教师从音色的暗淡、乐句不对称美、主题后半部出现的变奏等特点来启发,让学生用美丽伤感的语言来表达一种音乐心境。

生:我好像站在秋天的落叶中长叹。

生:我从音乐中读懂了理想与现实带给我的苦闷。

设计意图:借助文学的语言来来感受音乐

f 、听、动

欣赏第二段音乐,找出由半音下行的固定动机和情绪变化。

提问:

①固定动机表现了什么情绪?

在学生的哼唱中,教师启发学生用左顾右盼的眼神、形体、和沉重的脚步来想象固定动机中所表达的一种不安、烦闷以及不可排遣的郁闷心情。

②弦乐出现了明显的高音和新的素材,寓意着什么?

与学生一起做张开双臂、仰天长叹的动作来感受向苍穹祈祷的心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

g 、议、探

探讨第三段再现音乐的音乐形象

①播放第三段音乐

②学生分组讨论,音乐第三次主题的出现这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生:熟悉的旋律再次出现犹如枯草欲生,封冻欲裂,冷寂的心要破解,我们再一次听到俄罗斯人民心底的呼唤。

生:再现部音乐更多的是俄罗斯人民渴求期盼以及心灵的呼喊。

③总结小组意见并汇总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探索精神,并通过课堂教学的

实践活动,展现出学生们的艺术素养。

4、创编

(1)在第一主题的旋律上创作歌词

生:“秋天美丽的夜晚,我在思念远方的朋友“

(2)在主题音乐背景下创作抒发内心情感的优美散文,进行配乐朗诵; 学生配乐诗朗诵“假如生活欺骗了我“

(3)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肢体动作来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旋律线条分句;

(4)用颜料、色彩表现音乐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地用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形式感悟和体味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尽可能去挖掘学生所能达到的情感深度。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夜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歌》,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2、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对比《夜歌》、《如歌的行板》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能唱出音乐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国的音乐与民歌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北风吹》、《小白菜》的曲调取自《青阳传》,《李玉莲调》和《向阳花》。

2、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音乐有哪些取自民民间音乐吗? 二、教学新课

1、外国的音乐也同样很多取自民间音乐,讲故事,186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听到泥水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随即记下来,收编于《俄罗斯民歌50首》中。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1)听赏乐曲。(片段)

听后你的感觉怎样?情绪怎样?

2)再次欣赏片段请跟音乐哼唱主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的创作原曲《夜歌》

1)听赏歌曲《夜歌》,听到熟悉的音乐轻轻哼唱 ,想一想情绪怎样? 2)看谱,有没有觉得和以往的乐谱不太一样的地方。

3)介绍混合拍子的作用:四四、四五、四三拍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摇曳、动荡感。

4)跟琴唱,速度较慢,轻声演唱。

5)请问情绪怎样?

“夜歌”一词来自于古典音乐,是一种抒情性的音乐体裁。译自德文意为“在夜晚唱的歌”,夜歌一般是演奏曲,所以也叫“夜曲”。俄罗斯民歌中有一首“夜歌”非常著名。

4、让我们再来欣赏女声合唱《如歌的行板》。你能说一说对音乐的感受吗?

1)能从音乐中找到《夜歌》的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主题音乐。

3)学生能感受音乐的情绪。

4)再一次欣赏《如歌的行板》。

5、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彼岸新潮声

单元目标:

1、在欣赏、演唱、演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北美音乐多元、融合的风格特点。

2、欣赏歌曲《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与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欣赏管弦乐《蓝色狂想曲》,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味和节奏特色,了解“蓝调”的相关知识。

3、通过美国民歌《白兰鸽》和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学习,从歌曲的内容、旋律、节奏、情绪、演唱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对比,感受美、加两国民族音乐枫风格的异同,要求和谐地演唱这两首二部合唱歌曲。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白兰鸽》

听:《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

2、歌曲演唱时能表现诙谐、乐观的情绪。

教学重点:歌曲中附点的演唱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欣赏

1、初听歌曲《密西西比河》,讨论:从这首黑人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请学生介绍有关美国黑人的知识。

3、教师介绍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

4、复听歌曲,让学生说说对歌曲的速度、音色、节奏、旋律有什么特别的 感受。

5、初听歌曲《捷瑞克之役》,无伴奏合唱中“静中有动,动中有序”的特 点。

6、复听歌曲,从歌曲的节奏入手,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团结而紧张的情 绪,体会歌曲强烈的动感、默契的声部配合以及强弱变化的处理效果。

三、歌曲教学

1、听范唱录音,从歌曲奔放、跳跃的旋律中体验歌曲诙谐、乐观的情绪。

2、听教师弹奏旋律,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3自学歌词并上台演唱,其他同学作出评价。

4、集体演唱。

5、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特色,了解蓝调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特色。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介绍“爵士乐”

1、请学生讲解搜集的有关爵士乐的资料。

2、教师介绍“爵士乐”的起源以及相关的知识。

三、欣赏

(一)、《蓝色探戈》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探戈的文化知识。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

3、介绍乐曲

4、复听乐曲,感受探戈特有的节奏。

(二)、《蓝色狂想曲》

1、初听乐曲,听辨钢琴与管弦乐队配合的音响特色,感受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结合的效果。

2、引导学生看谱分析旋律,了解爵士音乐的旋律以及节奏的特征,了解降III 级音、降VII 级音在形成乐曲风格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比较著名黑人音调中的两句旋律,说一说它们有何不同。

3、复听乐曲,聆听演奏乐器的音色,了解爵士乐队经常使用的乐器。

四、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红河谷》

2、动: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感伤缠绵的情愫。

2、通过旋律组合练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旋律发展的规律,强化对节拍、力度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三、旋律组合

1、请学生分别演唱四句旋律。

2、请学生重新组合旋律。

3、加上拍号、力度记号唱一唱。

四、歌曲教学

1、导入新课

2、听范唱录音,感伤歌曲优美的旋律。

3、跟琴学唱歌谱,注意弱起乐句的强弱对比。

4、启发学生分析歌曲舒缓偏慢的速度、行进平缓的旋律走向、工整简单的乐段结构等特点,要求演唱时恰当地表现出歌曲感伤缠绵的情愫。

5、根据歌谱自学歌词。

6、请学生演唱,检验自学效果。

7、集体演唱。

8、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对歌曲做不同的强弱变化处理。

9、有感情地演唱。

五、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歌声与微笑

单元目标:

1、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形式感受本单元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与思想内涵。

2、欣赏电子合成乐《梦幻之风》、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和平》,能够仔细地聆听音乐,并能说出音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运用歌声、律动以及彩色笔下的形象等,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能用欢快活泼、充满热情的歌声演唱《歌声与微笑》《闪亮全世界》;和谐、准确地唱好二部合唱。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梦幻之风》

2、唱:《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歌曲,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顿音记号,切分节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歌曲:《梦幻之风》,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快乐的气氛。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漫漫张大了。那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侯的样子吗?请你说说小时侯的一件趣事。

2、再听歌曲,这是一首欢快、活泼、高兴的。

3、学生轻声哼唱旋律,加上歌词学唱,分组练

4、加上跳音记号以后的效果,使歌曲更加活泼、欢快。

5、一起有表情地演唱

6、巩固演唱,男女生接口唱或独唱,想表演的可以加人动作进行表演。

7、听,歌中唱了些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

8、边说边和同学示范拍手游戏,让我们一边听一边做这个游戏吧。

9、学生们可选择小时侯玩的游戏选一个进行表演,分成两组,边玩边唱歌。

三、练习巩固:

1、用”lu ”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可分组练唱。

4、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完成旋律,反复练习。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梦幻之风》、《歌声与微笑》等音乐。

2、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掌握歌曲中的顿音记号,切分节奏。

六、板书设计:

听;《梦幻之风》

唱:《歌声与微笑》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让世界充满和平》

2、唱:《闪亮全世界》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唱准大跳音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让世界充满和平》——这是一首叙事性强,旋律优美,对比鲜明,表达了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

2、学唱歌曲:《闪亮全世界》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轻快、活泼。

3、再听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哼唱旋律,唱准大跳音程的音准。

4、分段学唱歌词,分组练唱。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学生展现青春光彩的美好愿望。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闪亮全世界》,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闪亮全世界》,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梦幻之风》《让世界充满和平》

2、唱:《闪亮全世界》《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歌曲,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强拍弱位置演唱,一音多字,大跳音程的音准。

教具准备 唱出波音记号的效果,唱准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梦幻之风初升的太阳》——草原上的人们渴望美好生活就像渴望出身初升的太阳一样,它歌颂自由、阳光,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

2、了解马头琴的知识。

3、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和平》

4、再听,学生轻唱第一声部歌曲,分组练唱,再唱第二声部歌曲。

5、有条件的班级二声部合起来,完整地演唱全曲

6、听唱:《歌声与微笑》让学生欣赏感受,通过画面,语言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心中产生幸福感,从而更好地领会歌曲的内涵。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闪亮全世界》,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歌声与微笑》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单元目标:

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咿唷嘞啦》。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击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2、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教学重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准备:课件、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二、新授

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2、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3、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分析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赛啰”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三、精讲精练

1、用”lu ”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咿唷嘞啦》

听:《非洲鼓魂》

拓展:非洲民间鼓乐表演,网上精选视屏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咿唷嘞啦》,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教学重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授歌曲《咿唷嘞啦》

1、先范听一遍录音。

2、利用身体声势,感受非洲音乐节奏特点。

3、具体进行分析、透析。

“咿唷嘞啦”是刚果民歌中的衬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歌曲的显著特点是节奏极其丰富,旋律行进独具特色,我们仿佛听到了非洲丛林里欢腾、激越的歌声和鼓声。

4、在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演唱。

5、检查学生演唱情况。

6、对歌曲进行小结、归纳。

7、听赏《非洲鼓魂》。

8、先进行范听一遍。

9、进行具体分析:

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

10、在分析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感受一遍。

11、师在欣赏上作小结。

三、拓展:欣赏非洲舞蹈

可以建议学生网上收集非洲歌舞,一起交流共享。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滚核桃》

唱:单元必唱歌曲复习巩固

拓展:山西绛州鼓乐团《滚核桃》视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滚核桃》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2、通过对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的赏析,了解中国“花敲鼓”的独特魅力,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花敲鼓”的各种击奏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中国鼓与非洲鼓的不同,各自特色在音乐特性上的表述。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复习学过的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

三、欣赏教学《滚核桃》

1、先范听一遍录音

2、具体进行分析:

这是一首气势宏伟、振奋人心的歌曲,歌曲采用了具有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 调,插入说唱音乐中常用的数板,使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又展现出当代中国人激情澎湃的精神风貌。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聆听。

4、学生聆听后畅读感受。

5、聆听《滚核桃》,老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山西绛州的鼓乐

6、学生带着思考去聆听,各种鼓声的变化从哪些方面表现的?

7、直观感受:观看视屏,山西绛州鼓乐团的精彩表演《滚核桃》

8、师作听后小结。

四、歌曲复习巩固

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

分组演唱,不同形式表演,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巴鲁瓦》

动:声势与打击乐器

看:非洲鼓乐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识谱学唱《巴鲁瓦》,掌握c 大调的各音高位置。能用饱满圆润的声音唱好非洲民歌。

2、通过声势与打击乐器的合作,感受演唱与伴奏的和谐与非洲音乐节奏的特色。

3、通过观看非洲鼓乐、舞蹈等音乐视屏,进一步感受非洲音乐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视唱歌曲的音准,能快速地识谱唱词。

教学准备:课件、非洲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c 大调音高位置,跟琴学唱《巴鲁瓦》歌谱

三、学唱歌词

1、听范唱,说说这首歌的特点

2、听老师唱,学生熟悉歌词。

3、跟琴看谱唱词,注意长足长音。

4、完整练唱,注意声音的饱满圆润。

5、加入声势与鼓,为歌曲伴奏

6、分组表演,一组唱、一组声势、一组打鼓(用凳子代替),老师指挥。交换表现,相互评价。

7、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先师生合作,后生生合作。

四、拓展欣赏

非洲鼓乐表演、非洲歌曲、非洲舞蹈

说一说非洲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有何特点。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碧野金山

单元目标:

1、通过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歌曲《在那东山顶上》、、《牧歌》、《小巴郎》、《小黄鹂鸟》;学生充分感受少数民族歌曲和民族舞蹈风格特点,了解藏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风土人情,并对这几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有大致的了解。

2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黄鹂鸟》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3、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跳民族舞蹈,了解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黄鹂鸟》

2、听赏蒙古族长调民歌《天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并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能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主旋律声部,并熟练掌握轮唱部分的演唱技巧。

3、感受五声调式音阶,了解蒙古歌曲的体裁形式长调和短调,并初步分辨。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地把握好轮唱部分

教学准备:

PPT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训练

1、唱《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教学新歌

(一)、师生谈话,引起兴趣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生:傣族,维吾尔族,苗族,藏族„„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这有首歌曲《天堂》,你知道歌曲唱的是哪一个民族吗?

生:„„„.

师:在祖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热情豪放的民族,被称作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生活在一望无垠的碧绿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的生活方式,这个民族就是蒙古族。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小黄鹂鸟》。

(二)、学习新歌

1、初听歌曲,感受蒙古族音乐的情绪和内容。

师:(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听完歌曲之后,在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副什么样的图景?

2、复听歌曲 ,随音乐拍节拍进一步感受音乐,确定情绪,

师:歌曲是唱给谁听的?演唱者的心情怎么样?

生:„„„

师:老师也被歌曲深深地感染了,我也想为大家常常这首歌曲,能为老师伴奏吗?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节奏。

师:唱的怎么样,我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比老师的更好,有信心吗?

4、小声地跟琴用LA 模唱曲调。提示唱姿,前奏„„„„„.

师:同学唱的不错的,要再自信一点就更好了!

5、解决难点:附点音符,八度大跳,注意高音不要叫,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完整演唱整首曲子主旋律的歌词。

7、聆听范唱,对比学习,用轻快活泼赞颂的情绪跟伴奏演唱歌曲

8、提示合唱部分,进行轮唱部分教学:观察曲谱发现第一小节有两个休止音符,空两拍(数拍子1、2后唱)。共同练习空两排的低声部旋律。分声部进行轮唱练习。(只唱轮唱部分的两句话,四小节)

9、整体演唱轮唱部分旋律。第二声部到“肥壮的牛羊”这一句进入齐唱。

10、我是小小歌唱家,比比谁的歌声美!师生点评。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是比较《天堂》与《小黄鹂鸟》的异同处。

(2)介绍蒙古歌曲体裁:长调和短调

长调:速度缓慢、篇幅较长、起伏较大、旋律悠长 、

短调:速度较快、篇幅较短、起伏不大、曲调紧凑,节奏整齐

(3)在音乐声中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牧歌》

唱:《小黄鹂鸟》

教学目标:

1、通过《牧歌》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3、能用活泼、欢乐地情绪演唱歌曲《小黄鹂鸟》, 把握蒙古短调的特点。 教学难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长调的风格, 把握其悠长宽广的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牧歌》

1、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2、师: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 唱)

3、师: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4、比较两句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11、师: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12、师: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13、欣赏《牧歌》

a 、师: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视屏)

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 、师: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c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d 、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e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二、复习歌曲《小黄鹂鸟》

1、听范唱,感受与长调《牧歌》的区别

2、轻声跟范唱唱第一声部,老师纠正不好的地方,听老师示范演唱,学习模仿练习。

3、跟琴唱第二声部

4、放范唱,学生跟唱第二声部

三、欣赏马头琴演奏《牧歌》

1谈谈与歌曲版的有何区别,其有何特点

2老师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奏:节奏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2、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的太阳》

3、通过对新疆舞的观赏,初步感受新疆歌曲热情、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重点: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新疆舞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明星,他给我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表演,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能告诉老师他是谁?来自哪个名族么?(播放视频) 生:答

师总结:阿尔法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少年,用新疆话称之为“小巴郎”,他七岁成名,能歌善舞,人们亲切地叫他“小精灵”。他的家乡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名族,当地的人们从会走路开始就能跳舞,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名族! 当他们舞蹈的时候,会用民族乐器伴奏。(示图介绍乐器——介绍:手鼓和冬不拉)介绍手鼓:瞧!他是新疆的一种打击乐器,比铃鼓稍大些,反面有一圈金属小环,演奏时节奏感很强。

老师用铃鼓代替手鼓给大家演奏一段。认真聆听老师敲打的节奏,你能模仿一下么?

二.学习节奏

出示节奏

师:富有新疆特色的音乐节奏比较鲜明,切分音比较多。

1生自由练习

2跟师集体打击节奏

(X X X | X X | X X | X X X|| )

3. 个别表现

师表扬:用亚克西(在新疆维吾尔族用小巴郎称呼少年儿童,在那儿如果有人对你说亚克西,那就代表他在夸奖你,你是好样的。

三、新歌教学

1. 师:听!新疆的小伙伴,听了我们的鼓声,唱着歌儿向我们走来了,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范唱)

2.生答:(欢快、活泼)

3.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再次体验一下小巴郎们幸福的旋律吧!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呢?(播放歌曲第一段)

生答:两段

四分段教学

第一部分教唱

A .教师范唱旋律第一段旋律,学生找曲谱中相似的乐句。

B .指名回答。(课件显示相似部分)

C .跟老师视唱相同部分,开口默唱,不同的地方学生接唱

D .听琴完整视唱视唱第一段歌谱(慢速)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美,我们一起来为它配上歌词)

解决难点:“彩”加个哎字

(先请同学自己想想办法,而后老师出示课件)

E. 如果想让小巴郎的歌声听上去更活泼,你会改变歌曲的什么音乐要素的? 生答:速度

师:说的真对,那现在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快速演唱歌曲第一段) F. 跟伴奏音乐,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G .师:恩,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还记得我们一开始击打的手鼓么,现在请它也来为我们助助兴吧

加手鼓节奏丰富歌曲(同时师接唱第二部分)

思考:后半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自豪,激动)

第二部分教唱

A 听范唱感受情绪

B 师: 你们能用优美的声音来唱一唱么?

直接唱歌词

对于问题乐句,临时解决

C 完整跟钢琴演唱第二段,体会哪几句特别自豪!

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性演唱

D 连起来加速演唱第二部分歌词(唱出自豪的情感)

五.整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1. 现在让我们完整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

2 跟伴奏演唱,唱出自豪的情绪

3. 新疆人民能歌善舞,今天老师也想来露一手,如果表演的还不错的话,请同学们掌声鼓励哦

4. 教学舞蹈

六.表现歌曲

1. 分组合作,两组唱歌,一组打节奏(有铃鼓的用铃鼓,没有的用凳子),一组唱歌试试清唱合作、跟范唱试一试

拓展:

新疆真的是个好地方,在那有赏心悦目的歌舞,我们今天也小试了一下,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比如说晶莹剔透的水晶葡萄,香味四溢的羊肉串等等,让我们再次感受新疆的魅力(播放新疆是个好地方),结束今天的课堂!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在那东山顶上》

动:歌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2、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

3、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和基本知识,随音乐运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与舞蹈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教学过程:

1、了解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师:同学们,藏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西藏是歌唱家的摇篮,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每天劳动之余会对着辽阔的草原、宽广的天空放声歌唱,你听!那高亢、嘹亮、自豪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世界屋脊、雪域高原„„

师点击课件,播放《青藏高原》,学生听赏

师:瞧!抒情的旋律深情的歌声,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刚刚这首歌曲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呢,你们还记得它的歌名吗?

生:《青藏高原》

师:同学们,《青藏高原》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的代表作,近年来他又创作了《青藏高原》的姐妹篇《在那东山顶上》,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生初听歌曲。

生复听歌曲,并跟着唱一唱。

师:同学们,西藏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西藏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那就是日喀则。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在学歌曲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要求边听边想:

3、学唱歌曲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它的情绪是欢快、喜悦、自豪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

(2)学唱歌谱

a 、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 ”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b 、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 、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 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

(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师评:同学们唱的都很好,如果长音再唱的连贯、流畅些就更好了!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师播放影片《我的家在日喀则》,让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在藏族,歌手常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唱延长音,很有韵味。因为藏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练就了藏族歌手们纯净而自然的嗓音条件,尤其那韵味十足的长音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西藏的雪域高原。我们把《我的家在日喀则》中的长音再来试试效果?

5、学习藏族舞蹈

师:同学们,在藏族,每到节庆丰收的日子,人们就穿上美丽的节日盛装,围在篝火旁载歌载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那同学们对藏族舞蹈有多少了解呢? 生:(回答)我知道有弦子舞、踢踏舞„„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感受、体验藏族的民间舞蹈 点击课件(大屏幕:藏舞)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它还是一首踢踏舞曲呢?咱们今天就一起来感受和体验一下踢踏舞的动律好吗?

1)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邀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集体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

2) 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衣服解下反穿当长袖

3) 学生分组练习,师巡回指导

4)听音乐学生集体踢踏舞表演

(最后随歌曲音乐,师生围成圈边唱边跳,在一片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中结束)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弦之歌

单元目标:

1、通过演唱《我和小提琴》、《土拨鼠》,唱准弱拍,掌握八三拍、八六拍得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魅力。

2、通过欣赏《戏谑曲》《小提琴协奏曲》,感受和辨别西洋管弦乐队中各种弦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并能听辨出音乐主题,表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一些关于作曲家巴赫、巴洛克音乐的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音乐作品。

3、在随《戏谑曲》音乐律动中,练习学生圣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节奏听辨能力,提升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唱:《我和小提琴》

动:采集与分享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和小提琴》,能够唱准弱起小节,通过对比感受,掌握八三拍、八六拍的韵律感,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表现出来

2、通过聆听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能感受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在速度、情绪上的不同;以及记住小提琴的音色特点,能够在各种弦乐中听辨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唱准弱起节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 听辨音色,认识小提琴

3、 听赏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1初步聆听,听辨出主奏乐器

2介绍音乐家——门德尔松

3听赏第一乐章,聆听、对比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在速度、情绪上的不同

要求从音乐的色彩、情绪、联想的场景等方面说说这两段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 4完整聆听,注意捕捉这两个主题,同时关注华彩乐段小提琴丰富的技巧表现和情感表达。

4、 学唱:《我和小提琴》

1听范唱,感受歌曲运用附点节奏带来的情绪变化。

2再听,学生哼唱旋律,再唱谱,找一找歌曲中哪些旋律是相同或相似的? 3学唱歌词,分段练唱,注意唱准弱起节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我和小提琴》

听:《戏谑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演唱,进一步巩固表现挪威民歌《我和小提琴》。

2、通过欣赏《戏谑曲》,熟悉乐曲主题旋律,整体上把握音乐的特点,深入对旋律、音色、速度等方面的细致聆听。

3、通过一些表现性律动视频的听与做,尝试自己随音乐即兴律动。

4、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一些关于作曲家巴赫、巴洛克音乐的常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音乐作品。

教学难重点:

在随音乐表现时,一是要注意聆听,让动作合拍;二是要着重体会旋律的起伏,让动作更符合音乐的感觉。因为乐曲速度较快,动作宜简,以真正表达出你内心对音乐的感觉为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歌曲《我和小提琴》

4、重点欣赏巴赫《戏谑曲》

⑴介绍戏谑曲,又称嬉戏曲(Badinerie ),18世纪作曲家用以指称一种二拍子的快速、活泼的乐章。在组曲中它属于任选的舞曲或华丽曲。

⑵观看视频,认识音乐家巴赫

⑶初听,要求学生说出主奏乐器的名称。

⑷再听乐曲,要求学生说出弦乐器在哪一音区演奏,乐曲采用了怎样的速度。 ⑸随乐律动,你感受到乐曲的速度、节奏、情绪有什么特点?

⑹完整观看乐队演奏,认识各种西洋乐器

⑺欣赏木笛演奏的《戏谑曲》,比较两者的不同风格。

5、小结结束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贝多芬的《土拨鼠》

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欢乐颂》《月光奏鸣曲》等

教学目标:

能够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

通过学唱歌曲掌握好弱起乐句的韵律、巩固急吸缓呼的技巧。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作品的情绪,了解贝多芬的不平凡的创作生平,学习贝多芬不畏困难,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坚强信念和意志。

教学的重点、难点

唱准弱起节奏

教学准备:课件、贝多芬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命运》导入新歌

㈠欣赏并简析《命运》

1、师:(播放《命运》交响曲)刚刚我们听到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作者是谁?

2、师: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

3、师:请同学们默看老师给大家的资料,并且看看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能记住贝多芬多少作

4、师:他把这些精神品质都融进了他的音乐作品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请大家再仔细听,你从乐曲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出贝多芬的这些精神来?为什么?

生答

5、师:乐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这个开头音乐令全人类为之震撼,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答。

6、师:贝多芬说这是命运在敲门,他在命运之神面前屈服了吗?(没有)他要与命运作不懈的斗争,所以接下来的音乐以一泻千里,排除万难的气势向前展开。

7、师:下面请大家随着音乐学做指挥家,用你的肢体动作来感受一下贝多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动起来。

8、(导入新歌)师:贝多芬性格中除了顽强不屈外,他还对穷苦劳动人民怀有无比同情之心,歌曲《土拨鼠》就是反映他这一品质的作品。

二、学唱新歌《土拨鼠》并处理歌曲

1、听老师有感情地范唱

2、对土拨鼠略作介绍。

3、听录音范唱2遍,提出学习要求:轻轻学唱,找出你有困难的地方。

4、随琴学唱,速度慢,即使发现错误并纠正。

5、完整演唱,感受一下该如何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6、体会歌曲表达的情绪,对歌曲做艺术处理。

7、分组演唱,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8、最后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三、拓展欣赏,强化贝多芬音乐的主导风格。

1、师:贝多芬的精神在他的作品中无处不在,在他耳朵全聋之后,还能创作出一部全世界人民都热爱的乐曲,那就是《欢乐颂》。

《欢乐颂》是出自他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

2、师:他首次把合唱引入交响曲中,一起听一下,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生:气势宏伟,激情四溢。

3、师:一起随琴把主题唱唱。

4、师:靠一件乐器伴奏实在是太单薄了,没有气势,我们再随乐曲唱一唱吧,感受一下乐队配合下演唱的激情与震撼。

5、师:乐曲运用了哪些演唱形式,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四、小结结束

师:今天我们从这几部作品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贝多芬的斗争精神,其实他还有细腻温柔的一面,那就是他的浪漫主义精神,比如代表作有《致爱丽丝》《田园交响曲》等,下节课我将带大家走进他的浪漫世界。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土拨鼠》《我和小提琴》

2、复习聆听《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戏谑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演唱,进一步巩固对歌曲演唱的熟练度,能进一步提高歌曲的表现力

2、通过复习聆听,熟悉乐曲的主旋律,记住作品的两位伟大的音乐家,以及他们的其他代表作。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乐曲的理解,能听辨出乐曲中使用的主奏乐器。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听范唱,轻声跟唱,找出自己的不足。

说说乐曲演唱的注意点。

跟老师钢琴演唱,注意整体声音的统一。

听老师范唱,观察老师表现歌曲的声音、动作、表情等

再次模仿演唱,加强歌曲的表现力,用伴奏音乐。

复听乐曲

先后复听《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戏谑曲》,说出各自的音乐家

说一说你了解的音乐家贝多芬、巴赫,看谁知道的多。

说一说乐曲使用的乐器

结合拓展的表现性律动视频的听与做,尝试自己随音乐即兴律动。

课堂小擂台:

做一做”成长的足迹”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欢腾的边寨

单元目标:

1、欣赏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演唱歌曲《苏木地伟》《什么结籽高又高》,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了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2、欣赏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西洋管弦乐器的编制,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感受其表现力;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区有趣的民族乐器,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喜爱。

3、在学唱歌曲《苏木地伟》时,能用悠扬的歌声表现彝族民间酒歌的风味;在《什么结籽高又高》歌曲学习中,学习用对歌的方式表现歌曲,尝试即兴创编进行对歌。

4、了解“变拍子”的相关知识,感受变拍子的节奏韵律,熟练掌握变拍子歌曲的演唱。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唱:《苏木地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区有趣的民族乐器

2、学唱《苏木地伟》掌握变换拍子与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等知识点,并能用歌声表达乐曲情感。

学唱《苏木地伟》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的唱法。

教学准备:图、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介绍西南地区的部分民族乐器

1.出示图片、介绍木叶木叶即树叶、天然乐器在西南很多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木叶的历史悠久,也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并为电影配乐,可吹出近三个八度的音域,在白族,傣族木叶还用于白剧,傣剧中,木叶的音色和小锁呐相似,近似人声,清脆明亮,具有山乡风味。可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表现力丰富。

2、 欣赏木叶独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边听边观看优美的云南风光。谈谈在我们身边,除了木叶以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发出悦耳的音乐声。

3、拓展谈谈西南地区还有哪些乐器:月琴、芦笙、巴乌、葫芦丝、口弦,分别听听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

二、学唱《苏木地伟》

1、听范唱,说说歌曲节奏有什么特点。(交换拍子)

2、再听歌曲,注意交换拍子的乐句。(熟悉乐曲旋律)

3、找出乐谱中出现了哪些装饰音,并练习。顿音:短促有力倚音:要唱得自然,圆润

4、模唱主歌部分的旋律,注重延长音的唱法。

5、副歌部分分声部练习,可用竖笛辅助教学。A 、分声部用竖笛吹奏旋律

B 、填词唱,注意“歌”“唱”一字两音的唱法。C 、双声部合作,可先用“LV ”代替,再填词唱。6、整曲练习,注意乐曲的情绪。

三、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

1、观看一亮种少数民族的舞蹈片断。

2、学跳一两个简单的动作。

3、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跟音乐边唱边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

师: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你们听过她的故事吗?

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刘三姐的故事。

刘三姐,据说她原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她唱的歌山也爱听,水也来和。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可见她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大家想先来听听刘三姐的歌吗?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但是三姐的才华也遭到了恶霸们的嫉妒,他们也来找三姐对歌,想刁难她,但每次都被三姐比了下去,三姐为百姓们出了气!

播放《心想唱歌就唱歌》

[优美的图片、音乐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学生走进美的意境。] 师: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

(先指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

师:我们先来听两首山歌,找找山歌的真正含义。

师:先请大家闭着眼睛来听首歌,听听看歌曲中唱了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

学生讨论分析

师:接着我们再去湖北看一看,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播放《龙船调》)

学生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山歌的定义(启发学生从对山歌的内容上,发现对山歌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中,主动发现音乐的特点,为后面的新歌教学做好铺垫。]

二、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山歌的定义,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刘三姐》这部影片中,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2.听什么结子高又高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

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录音唱。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今天听的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要“哎——”一声呢?(吆喝声是山歌的特点之一,本歌的吆喝起着为提醒对歌方注意的作用。)

(引导学生模仿“哎——”一句)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歌词,歌曲处理。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表情游戏,只做嘴型不出声音,看谁唱的模样最象“刘三姐”和她的歌友们。

(师范唱,学生不出声音对口型跟唱歌词。)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学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过瘾,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学生讨论并演唱。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1)男女生接力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山的南面”,齐唱在“山的北面”。

学生可以变换一下位置。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指导学生多角度欣赏歌曲,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多角度鉴赏音乐的能力,让民族音乐代代相传]

三、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师在旁作介绍。

四、课堂小结

好热闹的歌会啊!我们也来凑凑热闹吧!

师唱山歌“哎——谁的山歌唱的好类?什么地方山歌多类?水乡山歌叫什么类?草原上唱什么歌哎?”

让学生用山歌的形式回答。

(这样一举两得,既复习了歌曲旋律,又反馈了学习的知识。)

小结: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所以民歌也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教学重难点: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

一、发声练习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动感拉丁舞

单元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试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 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3、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 特个性。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美丽的塞林托》

唱:《拉库卡拉查》

动:完成旋律

教学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试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墨西哥民间乐曲,八六拍,具有摇曳之动感。并能演唱热情奔放的墨西哥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1、初听:美丽的塞林托

问乐曲的情绪怎样?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民间乐曲,八六拍,具有摇曳之动感,表现了明朗愉快的心情。切分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活泼、俏皮、幽默之感。旋律进行多为级进式,乐句间的连接均为大跳音程,热烈而奔放。

2、复听。

3、要求:听听、唱唱乐曲主旋律,体验乐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听出乐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借助歌词进一步了解器乐作品在塑造形象时常用的手法。

三、学唱《卡拉库拉查》:

1、听范唱,使学生感受歌曲情绪活跃、欢快。具有舞蹈之动感。

2、再听,学生可跟音乐律动,自由表演。

3、轻声哼唱旋律,

4、哼唱歌谱

5、学唱歌词,注意反复跨越记号的运用。

6、分组练唱

完成旋律

7、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8、评价。

四、小结本课,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安第斯排箫,钢鼓音乐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乐曲听赏重点是聆听乐器音色

掌握三拍子的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卡拉库拉查》:

1、欣赏歌曲。

2、轻声唱歌曲。

教师提出注意点。

将难点句子和唱得不好的地方进行带唱。

3、跟音乐齐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分角色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欣赏安第斯排箫、钢鼓音乐:

1、听:安第斯排箫

排箫是高原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其演奏手法多样:有时用来演奏旋律,有时像低声吟唱,有时又像在模仿风声。

2、听:钢鼓音乐

钢鼓是一种具有独特音色的打击乐器。

它由与西方音价相同的十二个音所构成。然后它与一般乐器不同的是,它并非以音价顺次排列,而是依据音响原理而排列。

要求:

先听赏作品,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

然后再了解乐器的历史及其风格。

复听。

四、小结本课,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鸟儿多美丽》

教学目标:

1、在歌唱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鸟儿多美丽》。

教学重难点:

能声部清晰地唱二声部合唱歌曲《鸟儿多美丽》。

掌握三拍子的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两种乐器,还记得是哪两种乐器吗?”

生:“安第斯排箫和钢鼓。”

师:“安第斯排箫和钢鼓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讲述两者的特点。

听辩音乐,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除了安第斯排箫和钢鼓这两种乐器,你还知道哪些西洋乐器?

学生举例,了解音乐知识。

三、学唱《鸟儿多美丽》:

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感,并可进行律动表演。

2、再听,学生轻声哼唱旋律,唱歌曲两边。

3、轻声哼唱旋律,

4、哼唱歌谱

5、学唱歌词:

⑴学唱高声部,分组练唱。

⑵学唱低声部,分组练唱。

⑶进行二声部合唱。

6、跟琴齐唱歌曲。

7、设计多种表演方案,在交流中相互评价。

8、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四、小结本课,下课。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感受拉丁舞

教学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鸟儿多美丽》:

1、欣赏歌曲。

2、轻声唱歌曲。

3、练唱各声部:

⑴教师弹琴,分组练唱高声部。

⑵教师弹琴,分组练唱低声部。

⑶教师弹琴,进行二声部合唱。

4、跟琴齐唱歌曲。

5、歌曲处理。

6、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三、欣赏拉丁舞、探戈舞曲、夏夜桑巴舞曲:

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溯流探源

单元目标:

1、在比较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特点,辨别在音乐创作中出现的民歌音调,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民歌之间密切的联系。

2、欣赏歌剧《北风吹》、歌曲《乌鸦与狐狸》、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以及俄罗斯民歌《夜歌》等作品,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试唱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的异同。

3、通过小小音乐剧的表演,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依据教科书提示和老师的帮助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培养艺术综合表现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北风吹

唱:小白菜 动:听一听,比一比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风情,并有感情地演唱民歌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4、复习民歌的特点:。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 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炼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多种体裁和形式,主要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调和多声部歌曲。

5、学唱河北民歌《小白菜》

听:先感知歌曲《小白菜》、《北风吹》《青羊传》的旋律特点,再找出歌剧作品中的相似旋律。唱一唱

再听歌曲《北风吹》,学生轻声跟唱。

再听歌曲《小白菜》,感受旋律的忧伤、凄凉的。

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完成作业,在乐谱相似的地方画上记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乌鸦与狐狸》

动:音乐剧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他人合作设计表演方案,并积极地尝试各种角色的表演。

2、通过创编与表演,能对乌鸦的得失有所感悟。

教学重难点:

富有创意地进行童话音乐剧的设计,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歌曲表演

1. 师播放歌曲导入情景.

2. 生有表演地复习歌曲进入情景.

3. 师生共同完成复习音乐剧的基本常识.

二. 聆听比较

师提问导入对作品的分析, 通过音乐本体的分析, 了解和感悟角色的个性特征.

1. 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生演唱相关乐句, 感受音乐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它是如何诱惑小乌鸦的?

生声请并茂地演唱" 唱一个吧, 唱一个吧", 感悟人物性格, 并说一说.

3. 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

生聆听并演唱相关唱段, 感受体验音乐中节奏' 力度' 旋律的变化, 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它们是如何共同表现故事情节的.

4. 小乌鸦终于没有抵挡狐狸甜言蜜语的进攻, 将奶饼送入了狐狸的口中, 你是小乌鸦你会上当吗?(感悟得失)

生 放飞想象感悟乌鸦与狐狸的得失.

三. 合作创编

1. 创作铺垫; 如果你是狐狸你还会对乌鸦说些什么话?

生讨论并积极表现. 两人一组创编狐狸与乌鸦对白, 同时进行这段表演.

2. 除了乌鸦和狐狸外还有那些小动物呢?

生想象许多小动物都进入了故事中.

3. 提出创编及表演要求(课件演示)

生了解创编要求, 明确自己的具体分工, 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怎么干. 4分组创编.

分组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共同创编.

四. 表演与评价(分组表演展示各自的创编, 认真观看并评价.)

1. 欣赏学生的表演.

在组长的指挥下选择合适的道具和服饰进行表演.

2.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作出恰当的评价.

生客观评价自己, 认真观看的基础上中肯评价他人.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如歌的行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感兴趣,并乐意了解柴科夫斯基相关的音乐作品;

2、能让学生背诵《如歌的行板》主题旋律;

3、引导让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引起共鸣与联想,能把乐曲忧伤、压抑、冥想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通过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来挖掘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 教学过程:

1、营造氛围

听:课前播放俄罗斯音乐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把同学们带到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氛围。

2、导入(视、听)

师:请同学们在老师钢琴的音乐(如歌的行板)伴奏下,欣赏几幅不同时期的油画,并说出钢琴演奏的音乐比较适合哪一幅画的意境?为什么?

欣赏油画:

⑴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⑵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

⑶莫奈《草地上的晚餐》

生(1):音乐旋律比较沉闷、忧郁,比较适合第一幅作品。

生(2):有一种压抑感,令人肝肠欲裂,使人心都碎了,我选择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师:同学们的选择的油画作品跟音乐比较吻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

3、教授新课

a 、作业展示

师: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经典作品,请各组同学们把搜集关于“柴科夫斯基”的资料拿出来一起共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搜集与归纳,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b 、完整地欣赏《如歌的行板》

你们聆听到了什么,宛如看到了什么?

生(1):听到了一种来自内心的呼喊。

生(2):我好像看到了一群人孤立无援,非常无助。

生(3):我好像看到了人们在忍受苦难,痛苦呻吟。

教师引用俄国大文学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感慨:“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C 、用呼吸来感受第一主题乐句

①师:每个小节处呼吸的感受怎样?

生:呼吸比较顺畅

②师:每个乐句呼吸的感受怎样?

生:呼吸比较困难,时而气长,时而气短

设计意图:通过呼吸来感受音乐的暗淡、郁闷和压抑。

d 、唱、奏

师:请同学们跟着弦乐四重奏的音响唱会“主题一”音乐,并模仿小提琴的弓法来体会音乐的分句。

每个乐节是由一个连线来示意的,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进行来体会四个乐节的音乐。

生:乐曲好似用语言诉说的自己的愁绪。

设计意图:体会到音乐就好似说话的语气一样在表达人的情感。

e 、议、说

学生熟唱“主题一”曲谱后并讨论

“主题一”的旋律和特点是什么?

教师从音色的暗淡、乐句不对称美、主题后半部出现的变奏等特点来启发,让学生用美丽伤感的语言来表达一种音乐心境。

生:我好像站在秋天的落叶中长叹。

生:我从音乐中读懂了理想与现实带给我的苦闷。

设计意图:借助文学的语言来来感受音乐

f 、听、动

欣赏第二段音乐,找出由半音下行的固定动机和情绪变化。

提问:

①固定动机表现了什么情绪?

在学生的哼唱中,教师启发学生用左顾右盼的眼神、形体、和沉重的脚步来想象固定动机中所表达的一种不安、烦闷以及不可排遣的郁闷心情。

②弦乐出现了明显的高音和新的素材,寓意着什么?

与学生一起做张开双臂、仰天长叹的动作来感受向苍穹祈祷的心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

g 、议、探

探讨第三段再现音乐的音乐形象

①播放第三段音乐

②学生分组讨论,音乐第三次主题的出现这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生:熟悉的旋律再次出现犹如枯草欲生,封冻欲裂,冷寂的心要破解,我们再一次听到俄罗斯人民心底的呼唤。

生:再现部音乐更多的是俄罗斯人民渴求期盼以及心灵的呼喊。

③总结小组意见并汇总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探索精神,并通过课堂教学的

实践活动,展现出学生们的艺术素养。

4、创编

(1)在第一主题的旋律上创作歌词

生:“秋天美丽的夜晚,我在思念远方的朋友“

(2)在主题音乐背景下创作抒发内心情感的优美散文,进行配乐朗诵; 学生配乐诗朗诵“假如生活欺骗了我“

(3)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肢体动作来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旋律线条分句;

(4)用颜料、色彩表现音乐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地用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形式感悟和体味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尽可能去挖掘学生所能达到的情感深度。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夜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歌》,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2、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对比《夜歌》、《如歌的行板》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能唱出音乐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国的音乐与民歌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北风吹》、《小白菜》的曲调取自《青阳传》,《李玉莲调》和《向阳花》。

2、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音乐有哪些取自民民间音乐吗? 二、教学新课

1、外国的音乐也同样很多取自民间音乐,讲故事,186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听到泥水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随即记下来,收编于《俄罗斯民歌50首》中。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1)听赏乐曲。(片段)

听后你的感觉怎样?情绪怎样?

2)再次欣赏片段请跟音乐哼唱主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的创作原曲《夜歌》

1)听赏歌曲《夜歌》,听到熟悉的音乐轻轻哼唱 ,想一想情绪怎样? 2)看谱,有没有觉得和以往的乐谱不太一样的地方。

3)介绍混合拍子的作用:四四、四五、四三拍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摇曳、动荡感。

4)跟琴唱,速度较慢,轻声演唱。

5)请问情绪怎样?

“夜歌”一词来自于古典音乐,是一种抒情性的音乐体裁。译自德文意为“在夜晚唱的歌”,夜歌一般是演奏曲,所以也叫“夜曲”。俄罗斯民歌中有一首“夜歌”非常著名。

4、让我们再来欣赏女声合唱《如歌的行板》。你能说一说对音乐的感受吗?

1)能从音乐中找到《夜歌》的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主题音乐。

3)学生能感受音乐的情绪。

4)再一次欣赏《如歌的行板》。

5、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彼岸新潮声

单元目标:

1、在欣赏、演唱、演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北美音乐多元、融合的风格特点。

2、欣赏歌曲《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与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欣赏管弦乐《蓝色狂想曲》,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味和节奏特色,了解“蓝调”的相关知识。

3、通过美国民歌《白兰鸽》和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学习,从歌曲的内容、旋律、节奏、情绪、演唱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对比,感受美、加两国民族音乐枫风格的异同,要求和谐地演唱这两首二部合唱歌曲。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白兰鸽》

听:《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

2、歌曲演唱时能表现诙谐、乐观的情绪。

教学重点:歌曲中附点的演唱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欣赏

1、初听歌曲《密西西比河》,讨论:从这首黑人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请学生介绍有关美国黑人的知识。

3、教师介绍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

4、复听歌曲,让学生说说对歌曲的速度、音色、节奏、旋律有什么特别的 感受。

5、初听歌曲《捷瑞克之役》,无伴奏合唱中“静中有动,动中有序”的特 点。

6、复听歌曲,从歌曲的节奏入手,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团结而紧张的情 绪,体会歌曲强烈的动感、默契的声部配合以及强弱变化的处理效果。

三、歌曲教学

1、听范唱录音,从歌曲奔放、跳跃的旋律中体验歌曲诙谐、乐观的情绪。

2、听教师弹奏旋律,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3自学歌词并上台演唱,其他同学作出评价。

4、集体演唱。

5、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特色,了解蓝调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特色。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介绍“爵士乐”

1、请学生讲解搜集的有关爵士乐的资料。

2、教师介绍“爵士乐”的起源以及相关的知识。

三、欣赏

(一)、《蓝色探戈》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探戈的文化知识。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

3、介绍乐曲

4、复听乐曲,感受探戈特有的节奏。

(二)、《蓝色狂想曲》

1、初听乐曲,听辨钢琴与管弦乐队配合的音响特色,感受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结合的效果。

2、引导学生看谱分析旋律,了解爵士音乐的旋律以及节奏的特征,了解降III 级音、降VII 级音在形成乐曲风格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比较著名黑人音调中的两句旋律,说一说它们有何不同。

3、复听乐曲,聆听演奏乐器的音色,了解爵士乐队经常使用的乐器。

四、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红河谷》

2、动: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感伤缠绵的情愫。

2、通过旋律组合练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旋律发展的规律,强化对节拍、力度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三、旋律组合

1、请学生分别演唱四句旋律。

2、请学生重新组合旋律。

3、加上拍号、力度记号唱一唱。

四、歌曲教学

1、导入新课

2、听范唱录音,感伤歌曲优美的旋律。

3、跟琴学唱歌谱,注意弱起乐句的强弱对比。

4、启发学生分析歌曲舒缓偏慢的速度、行进平缓的旋律走向、工整简单的乐段结构等特点,要求演唱时恰当地表现出歌曲感伤缠绵的情愫。

5、根据歌谱自学歌词。

6、请学生演唱,检验自学效果。

7、集体演唱。

8、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对歌曲做不同的强弱变化处理。

9、有感情地演唱。

五、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歌声与微笑

单元目标:

1、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形式感受本单元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与思想内涵。

2、欣赏电子合成乐《梦幻之风》、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和平》,能够仔细地聆听音乐,并能说出音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运用歌声、律动以及彩色笔下的形象等,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能用欢快活泼、充满热情的歌声演唱《歌声与微笑》《闪亮全世界》;和谐、准确地唱好二部合唱。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梦幻之风》

2、唱:《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歌曲,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顿音记号,切分节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歌曲:《梦幻之风》,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快乐的气氛。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漫漫张大了。那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侯的样子吗?请你说说小时侯的一件趣事。

2、再听歌曲,这是一首欢快、活泼、高兴的。

3、学生轻声哼唱旋律,加上歌词学唱,分组练

4、加上跳音记号以后的效果,使歌曲更加活泼、欢快。

5、一起有表情地演唱

6、巩固演唱,男女生接口唱或独唱,想表演的可以加人动作进行表演。

7、听,歌中唱了些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

8、边说边和同学示范拍手游戏,让我们一边听一边做这个游戏吧。

9、学生们可选择小时侯玩的游戏选一个进行表演,分成两组,边玩边唱歌。

三、练习巩固:

1、用”lu ”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可分组练唱。

4、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完成旋律,反复练习。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梦幻之风》、《歌声与微笑》等音乐。

2、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掌握歌曲中的顿音记号,切分节奏。

六、板书设计:

听;《梦幻之风》

唱:《歌声与微笑》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让世界充满和平》

2、唱:《闪亮全世界》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唱准大跳音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让世界充满和平》——这是一首叙事性强,旋律优美,对比鲜明,表达了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

2、学唱歌曲:《闪亮全世界》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轻快、活泼。

3、再听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哼唱旋律,唱准大跳音程的音准。

4、分段学唱歌词,分组练唱。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学生展现青春光彩的美好愿望。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闪亮全世界》,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闪亮全世界》,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梦幻之风》《让世界充满和平》

2、唱:《闪亮全世界》《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歌曲,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强拍弱位置演唱,一音多字,大跳音程的音准。

教具准备 唱出波音记号的效果,唱准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梦幻之风初升的太阳》——草原上的人们渴望美好生活就像渴望出身初升的太阳一样,它歌颂自由、阳光,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

2、了解马头琴的知识。

3、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和平》

4、再听,学生轻唱第一声部歌曲,分组练唱,再唱第二声部歌曲。

5、有条件的班级二声部合起来,完整地演唱全曲

6、听唱:《歌声与微笑》让学生欣赏感受,通过画面,语言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心中产生幸福感,从而更好地领会歌曲的内涵。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闪亮全世界》,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歌声与微笑》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备课本 湖南文艺出版社七年级上下册 音乐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悍牛与牧童]精品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 <悍牛与牧童>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其乐于和参与电影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和特点. 2.能力培养:聆听<悍牛与牧童>这首动画音乐.能体验.领会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阳关三叠]优质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 <阳关三叠>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引发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二.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惆怅的情绪. 教学 ...查看


  •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1
  • 宋家堡小学课堂研训教案 1 2 宋家堡小学课堂研训教案 3 4 宋家堡小学课堂研训教案 5 6 宋家堡小学课堂研训教案 7 8 9 10 11 宋家堡小学课堂研训教案 12 13 14 宋家堡小学课堂研训教案 15 16 17 宋家堡小学课 ...查看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剪羊毛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 剪羊毛教案 常山县天马一小 张菊红 [教学目标]: 1.准确演唱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 2.感受愉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引导学生创编动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在浓郁的情境中,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劳动的快 ...查看


  • 湘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七课同坐小竹排
  • 湘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七课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带有三.四度音程关系的歌曲<同坐小竹排>.能准确地为变拍子的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 过程与方法:学会准确的掌握<同做小竹排>这首变 ...查看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小雪橇]优质教案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 <小雪橇>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雪橇>.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 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雪橇> ...查看


  • 四年级音乐下册 大海摇篮4教案 湘教版
  • 大海摇篮 教学目标 1. 能认真听赏<大海摇篮>,能随音乐哼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 2. 能结合音乐游戏表达自己的感受. 3. 积极参加"破译密码"的音乐活动,能准确找到每个乐句的结束音. 教学过程 一 ...查看


  • 一年级音乐下册 夏天的池塘教案 苏教版
  • 夏天的池塘 教学内容: 1.唱 --<爱唱什么歌> 2.听 --<青蛙合唱> 3.动 --<闻着荷花的香气>.<萤火虫> 教学目的: 1. 围绕"夏天的池塘"展开生动活泼的 ...查看


  •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野蜂飞舞教案2
  • 野蜂飞舞 1教学目标 1. 能够用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探索音乐要素在刻画.表现动物形象中的重要作用与关系. 2. 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提高音乐创造水平,能够运用音乐表现要素来简单描绘动物的某一形态特征. 3. 通过对乐曲的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