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核酸的化学及结构习题

第三章 核酸的化学及结构

一、 名词解释

1. DNA 的变性:DNA 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链变成单链,从而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变性时维持双螺旋稳定性的氢键断裂,碱基间的堆积力遭到破坏,但不涉及到其一级结构的改变;

2. DNA 复性:变性DNA 在适当条件下,使彼此分离的两条链重新由氢键链接而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3. 分子杂交:将不同来源的DNA 经热变性、冷群,使其复性,在复性时,如这些异源DNA 之间在某些区域有相同的序列,则形成杂交DNA 分子;

4. 增色效应:天然DNA 在发生变性时,氢键断裂,双键发生解离,碱基外露,共轭双键更充分暴露,变性DNA 在260nm 的紫外吸收值显著增加的现象;

5. 减色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变性核酸可以复性,此时紫外吸收值又回复至原来水平的现象;

6. 回文结构:在真核细胞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在DNA 的两条链中顺读与倒读序列是一样的(即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相同),脱氧核苷酸以一个假想的轴成为180°旋转对称(即使轴旋转180°两部分结构完全重叠起来 )的结构;

7. T m :DNA 热变性的过程不是一种“渐变”,而是一种“跃变”过程,即变性作用不是随温度的升高缓慢发生,而是在一个很狭窄的临界温度范围内突然引起并很快完成,就像固体的结晶物质在其熔点时突然熔化一样。通常把DNA 在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度达到最大值的1/2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用符号T m 表示;

8. Chargaff 定律:不同生物种属的DNA 碱基组成不同,同一个体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的DNA 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含氨基的碱基(腺嘌呤和胞嘧啶)总数等于含酮基的碱基(鸟嘌呤和胸腺嘧啶)总数,即 A+C=T+G;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即 A+G=C+T;

9. 碱基配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成对,鸟嘌呤与胞嘧啶成对,A 和T 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 和G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10. 内含子:基因的插入序列或基因内的非蛋白质编码;

11. 正超螺旋:盘绕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同,此种结构使分子内部张力加大,旋得更紧;

12. 负超螺旋:盘绕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反,使二级结构处于疏松状态,分子内部张力减小,利于DNA 复制、转录和基因重组;

13. 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干扰小RNA )是含有21~22个单核苷酸长度的双链RNA ,通常人工合成的siRNA 是碱基对数量为22个左右的双链RNA ;

14. miRNA :(microRNA,微RNA) 是一类含19~25单核苷酸的单链RNA ,在3’端有1~2个碱基长度变化,广泛存于真核生物中,不编码任何蛋白,本身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具有保守型、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

15. Southern blotting:(Southern 印迹法)将凝胶电泳分离的DNA 片段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后,再进行杂交;

16. Northern blotting:(Northern 印迹法)将RNA 电泳变性后转移至纤维素膜再进行杂交的方法;

17. Western blotting:(Western 印迹法)根据抗体与抗原可以结合的原理,用类似的方法分离蛋白质;

18. 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 反密码环中部、可与mRNA 中的三联体密码子形成碱基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在蛋白质的合成中,起解读密码、将特异的氨基酸引入合成位点的作用;

19. 发夹结构:单链RNA 局部区域卷曲形成双链螺旋结构,亦称发卡结构;

20. 退火:热变性的DNA 经缓慢冷却后复性的过程。

二、 填空题:

1.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核酸根据化学组成可分为___(RNA ) 和 脱氧核糖核酸(DNA ) 两大类。

2. B-DNA 双螺旋中一条链的方向是,另一条链的方向是_,每对碱基绕轴旋转一圈,螺距为__垂直__,且位于螺旋的__右__侧,磷酸-脱氧核糖位于螺旋的___外___侧。T 总是与__A___配对,C 总是与__G___配对。

3. 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 主要位于__细胞核__中,RNA 主要位于

____中。

4. 核酸在260nm 附近有强吸收,这是由于核酸的组成中含有__和___共轭双键__。

(信使)(核糖体)5. 细胞质中的RNA 主要分为___,____,__。其中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是转运氨基酸的工具,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6. 维持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有碱基堆积力、氢键、

离子键 。

7.tRNA 的二级结构为 型。

tRNA 分子3’-端有一共同的碱基序列是,其功能是合成时,用于连接活化的相应氨基酸 。

8. 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 的结构特点是:5’-末端具有酸(帽子结构) ,3’-末端的一段长约200个碱基的多聚腺苷酸(polyA )。

9.Tm 值与DNA

10. 脱氧核苷酸或核苷酸连接时总是由前一位核苷酸的5’位C 原子(C ’5)上的磷酸基与下一位核苷酸的第3’位碳原子(C ’3)的羟基形成3’,5’-磷酸二酯键。

11. 核苷是戊糖和碱基通过糖苷键形成。

12.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Watson 和Crick 于1953年提出的。

13.核酸的特征元素。

14.在DNA 分子中,一般来说G-C T m (熔解温度)越高,

分子比较稳定。

15.DNA

16.DNA 所在介质的离子强度越低,所以DNA 应保存在较高 浓度的盐溶液中,通常为1 mol/L的NaCI 溶液。

17.mRNA 在细胞内的种类RNA 总量的为模板合成的,又是__合成的模板。

18

19.DNA 在水溶解中热变性之后,如果将溶液迅速冷却,则DNA 保持状

态;若使溶液缓慢冷却,则DNA 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

三、 单项选择题

1. 热变性的DNA 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B )。

A. 骤然冷却 B. 缓慢冷却 C. 浓缩 D. 加入浓的无机盐

2. 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B )

A. DNA 的Tm 值 B. 序列的重复程度

C. 核酸链的长短 D. 碱基序列的互补

3. 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C )

A. 2’, 5’—磷酸二酯键 B. 氢键 C. 3’, 5’—磷酸二酯键 D. 糖苷键

4. 可为tRNA 的反密码子为UCG 设别的密码子是( A )

A. AGC B. GCA C. GAC D. CGA

5. 下列关于DNA 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D )

A. C+A=G+T B. C=G C. A=T D. C+G=A+T

6. 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

A. 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 碱基A 和G 配对

C. 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 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

7. 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 能与下列哪种RNA 杂交? (C )

A. 5’-GpCpCpAp-3’ B. 5’-GpCpCpApUp-3’

C. 5’-UpApCpCpGp-3’ D. 5’-TpApCpCpGp-3’

8. RNA 和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C )

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 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 tRNA 的三级结构是( B )

A. 三叶草叶形结构 B. 倒L 形结构 C. 双螺旋结构 D. 发夹结构

10. 维系DNA 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A )

A. 氢键 B. 离子键 C. 碱基堆积力 D. 范德华力

11. Tm 是指( C )的温度

A. 双螺旋DNA 达到完全变性时 B. 双螺旋DNA 开始变性时

C. 双螺旋DNA 结构失去1/2时 D. 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12. 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C )

A. DNA B. mRNA C. tRNA D. rRNA

13. 双链DNA 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 D )

A. A和G B. C和T C. A和T D. C和G

14. 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C )

A. 减色效应 B.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C. 增色效应 D. 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

15. 某双链DNA 纯样品含15%的A ,该样品中G 的含量为( A )

A. 35% B. 15% C. 30% D. 20%

四、问答题

1. 试比较DNA 和RNA 的异同。

答:DNA 叫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有ATCG 碱基,为双螺旋分子,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RNA 叫核糖核酸,单位是核糖核酸,五碳糖是核糖,有碱基AUCG, 为单链结构,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2. 比较tRNA 、mRNA 、rRNA 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答:mRNA :信使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为单链, 有时链内互补成二级结构,原核生物生物具有操纵子结构;真核生物具有顺式作用元件,5’帽子结构和Poly(A)尾巴。在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遗传信息传递的作用。

tRNA:转运R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一般70-90个核苷酸, 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 有氨基酸臂, 二氢尿嘧啶环,T фC 环, 反密码子环, 额外环。三级结构为倒L 型。主要维持力为氢键能与氨基酸结合,用于mRNA 在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 rRNA:核糖RNA ,主要分布于核糖体,由两个亚基组成,一个称为大亚基,另一个为小亚基,两个亚基都含有rRNA 和蛋白质,但种类和数量却不相同。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其合成与核仁有关。

3.试述碱基、核苷、核酸在结构上的关系。

答:碱基分为嘌呤碱和嘧啶碱,与戊糖构成核苷,核酸是许多的单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多核苷酸。

4. 试述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加热、过高或过低的pH 、有机溶剂、酰胺和尿素等,破坏氢键和碱基堆积力,使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引起核酸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改变,即变性。

5. 简述DNA 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答:①DNA 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两条链都是右手螺旋,反向平行,链之间的螺旋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多核苷酸链的方向取决于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②磷酸基和脱氧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 骨架,碱基连接在糖环的内侧,糖环平面与碱基平面相互垂直;③双螺旋的直径为2nm ,顺轴方向,每隔0.34nm 有一个核苷酸,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每圈双螺旋有10对核苷酸,每圈高度为3.4nm ;④A 与T 成对形成两个氢键,C 与G 成对形成三个氢键;⑤沿螺旋轴方向观察,配对碱基并不充满双螺旋的全部空间。

第三章 核酸的化学及结构

一、 名词解释

1. DNA 的变性:DNA 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链变成单链,从而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变性时维持双螺旋稳定性的氢键断裂,碱基间的堆积力遭到破坏,但不涉及到其一级结构的改变;

2. DNA 复性:变性DNA 在适当条件下,使彼此分离的两条链重新由氢键链接而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3. 分子杂交:将不同来源的DNA 经热变性、冷群,使其复性,在复性时,如这些异源DNA 之间在某些区域有相同的序列,则形成杂交DNA 分子;

4. 增色效应:天然DNA 在发生变性时,氢键断裂,双键发生解离,碱基外露,共轭双键更充分暴露,变性DNA 在260nm 的紫外吸收值显著增加的现象;

5. 减色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变性核酸可以复性,此时紫外吸收值又回复至原来水平的现象;

6. 回文结构:在真核细胞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在DNA 的两条链中顺读与倒读序列是一样的(即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相同),脱氧核苷酸以一个假想的轴成为180°旋转对称(即使轴旋转180°两部分结构完全重叠起来 )的结构;

7. T m :DNA 热变性的过程不是一种“渐变”,而是一种“跃变”过程,即变性作用不是随温度的升高缓慢发生,而是在一个很狭窄的临界温度范围内突然引起并很快完成,就像固体的结晶物质在其熔点时突然熔化一样。通常把DNA 在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度达到最大值的1/2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用符号T m 表示;

8. Chargaff 定律:不同生物种属的DNA 碱基组成不同,同一个体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的DNA 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含氨基的碱基(腺嘌呤和胞嘧啶)总数等于含酮基的碱基(鸟嘌呤和胸腺嘧啶)总数,即 A+C=T+G;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即 A+G=C+T;

9. 碱基配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成对,鸟嘌呤与胞嘧啶成对,A 和T 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 和G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10. 内含子:基因的插入序列或基因内的非蛋白质编码;

11. 正超螺旋:盘绕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同,此种结构使分子内部张力加大,旋得更紧;

12. 负超螺旋:盘绕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反,使二级结构处于疏松状态,分子内部张力减小,利于DNA 复制、转录和基因重组;

13. 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干扰小RNA )是含有21~22个单核苷酸长度的双链RNA ,通常人工合成的siRNA 是碱基对数量为22个左右的双链RNA ;

14. miRNA :(microRNA,微RNA) 是一类含19~25单核苷酸的单链RNA ,在3’端有1~2个碱基长度变化,广泛存于真核生物中,不编码任何蛋白,本身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具有保守型、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

15. Southern blotting:(Southern 印迹法)将凝胶电泳分离的DNA 片段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后,再进行杂交;

16. Northern blotting:(Northern 印迹法)将RNA 电泳变性后转移至纤维素膜再进行杂交的方法;

17. Western blotting:(Western 印迹法)根据抗体与抗原可以结合的原理,用类似的方法分离蛋白质;

18. 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 反密码环中部、可与mRNA 中的三联体密码子形成碱基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在蛋白质的合成中,起解读密码、将特异的氨基酸引入合成位点的作用;

19. 发夹结构:单链RNA 局部区域卷曲形成双链螺旋结构,亦称发卡结构;

20. 退火:热变性的DNA 经缓慢冷却后复性的过程。

二、 填空题:

1.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核酸根据化学组成可分为___(RNA ) 和 脱氧核糖核酸(DNA ) 两大类。

2. B-DNA 双螺旋中一条链的方向是,另一条链的方向是_,每对碱基绕轴旋转一圈,螺距为__垂直__,且位于螺旋的__右__侧,磷酸-脱氧核糖位于螺旋的___外___侧。T 总是与__A___配对,C 总是与__G___配对。

3. 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 主要位于__细胞核__中,RNA 主要位于

____中。

4. 核酸在260nm 附近有强吸收,这是由于核酸的组成中含有__和___共轭双键__。

(信使)(核糖体)5. 细胞质中的RNA 主要分为___,____,__。其中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是转运氨基酸的工具,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6. 维持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有碱基堆积力、氢键、

离子键 。

7.tRNA 的二级结构为 型。

tRNA 分子3’-端有一共同的碱基序列是,其功能是合成时,用于连接活化的相应氨基酸 。

8. 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 的结构特点是:5’-末端具有酸(帽子结构) ,3’-末端的一段长约200个碱基的多聚腺苷酸(polyA )。

9.Tm 值与DNA

10. 脱氧核苷酸或核苷酸连接时总是由前一位核苷酸的5’位C 原子(C ’5)上的磷酸基与下一位核苷酸的第3’位碳原子(C ’3)的羟基形成3’,5’-磷酸二酯键。

11. 核苷是戊糖和碱基通过糖苷键形成。

12.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Watson 和Crick 于1953年提出的。

13.核酸的特征元素。

14.在DNA 分子中,一般来说G-C T m (熔解温度)越高,

分子比较稳定。

15.DNA

16.DNA 所在介质的离子强度越低,所以DNA 应保存在较高 浓度的盐溶液中,通常为1 mol/L的NaCI 溶液。

17.mRNA 在细胞内的种类RNA 总量的为模板合成的,又是__合成的模板。

18

19.DNA 在水溶解中热变性之后,如果将溶液迅速冷却,则DNA 保持状

态;若使溶液缓慢冷却,则DNA 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

三、 单项选择题

1. 热变性的DNA 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B )。

A. 骤然冷却 B. 缓慢冷却 C. 浓缩 D. 加入浓的无机盐

2. 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B )

A. DNA 的Tm 值 B. 序列的重复程度

C. 核酸链的长短 D. 碱基序列的互补

3. 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C )

A. 2’, 5’—磷酸二酯键 B. 氢键 C. 3’, 5’—磷酸二酯键 D. 糖苷键

4. 可为tRNA 的反密码子为UCG 设别的密码子是( A )

A. AGC B. GCA C. GAC D. CGA

5. 下列关于DNA 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D )

A. C+A=G+T B. C=G C. A=T D. C+G=A+T

6. 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

A. 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 碱基A 和G 配对

C. 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 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

7. 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 能与下列哪种RNA 杂交? (C )

A. 5’-GpCpCpAp-3’ B. 5’-GpCpCpApUp-3’

C. 5’-UpApCpCpGp-3’ D. 5’-TpApCpCpGp-3’

8. RNA 和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C )

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 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 tRNA 的三级结构是( B )

A. 三叶草叶形结构 B. 倒L 形结构 C. 双螺旋结构 D. 发夹结构

10. 维系DNA 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A )

A. 氢键 B. 离子键 C. 碱基堆积力 D. 范德华力

11. Tm 是指( C )的温度

A. 双螺旋DNA 达到完全变性时 B. 双螺旋DNA 开始变性时

C. 双螺旋DNA 结构失去1/2时 D. 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12. 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C )

A. DNA B. mRNA C. tRNA D. rRNA

13. 双链DNA 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 D )

A. A和G B. C和T C. A和T D. C和G

14. 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C )

A. 减色效应 B.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C. 增色效应 D. 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

15. 某双链DNA 纯样品含15%的A ,该样品中G 的含量为( A )

A. 35% B. 15% C. 30% D. 20%

四、问答题

1. 试比较DNA 和RNA 的异同。

答:DNA 叫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有ATCG 碱基,为双螺旋分子,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RNA 叫核糖核酸,单位是核糖核酸,五碳糖是核糖,有碱基AUCG, 为单链结构,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2. 比较tRNA 、mRNA 、rRNA 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答:mRNA :信使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为单链, 有时链内互补成二级结构,原核生物生物具有操纵子结构;真核生物具有顺式作用元件,5’帽子结构和Poly(A)尾巴。在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遗传信息传递的作用。

tRNA:转运R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一般70-90个核苷酸, 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 有氨基酸臂, 二氢尿嘧啶环,T фC 环, 反密码子环, 额外环。三级结构为倒L 型。主要维持力为氢键能与氨基酸结合,用于mRNA 在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 rRNA:核糖RNA ,主要分布于核糖体,由两个亚基组成,一个称为大亚基,另一个为小亚基,两个亚基都含有rRNA 和蛋白质,但种类和数量却不相同。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其合成与核仁有关。

3.试述碱基、核苷、核酸在结构上的关系。

答:碱基分为嘌呤碱和嘧啶碱,与戊糖构成核苷,核酸是许多的单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多核苷酸。

4. 试述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加热、过高或过低的pH 、有机溶剂、酰胺和尿素等,破坏氢键和碱基堆积力,使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引起核酸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改变,即变性。

5. 简述DNA 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答:①DNA 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两条链都是右手螺旋,反向平行,链之间的螺旋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多核苷酸链的方向取决于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②磷酸基和脱氧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 骨架,碱基连接在糖环的内侧,糖环平面与碱基平面相互垂直;③双螺旋的直径为2nm ,顺轴方向,每隔0.34nm 有一个核苷酸,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每圈双螺旋有10对核苷酸,每圈高度为3.4nm ;④A 与T 成对形成两个氢键,C 与G 成对形成三个氢键;⑤沿螺旋轴方向观察,配对碱基并不充满双螺旋的全部空间。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初.高中化学目录
  • 人教版初三化学目录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 ...查看


  • 10化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语译名: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限选课 适用学生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一.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本科非生物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 ...查看


  •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复习题答案
  •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 2.病毒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蛋白质和核酸,有包膜的病毒还含有类脂和糖类. 3.病毒粒的对称体制大致可分为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和复合对称三类. 4.噬菌体的基本形状蝌蚪型. ...查看


  • 基因工程复习题
  • 基因工程复习题 基因工程绪论 1.基因工程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在体外把核酸分子(DNA 的分离.合成)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重 组DNA ),引入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受体细胞内,稳定地复制表达繁殖,培育符合人们需要 的新品种( ...查看


  • (江西)初中.高中化学课本目录(初中人教版.高中北师大版)
  •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 ...查看


  • 细胞质和细胞器练习题
  •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合成磷脂和蛋白质 2.叶肉细胞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其主要差异是( ) A ...查看


  • 生物化学习题(酶)
  • 生物化学习题(酶化学) 一.名词解释: 米氏常数: 底物专一性: 辅基: 酶原: 诱导契合学说: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同工酶: 别构效应: 二.填空题: 1.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 2.酶具有...等催化特点.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查看


  • 1.2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1.2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一.知识结构 原生质的概念 :水.无机盐 :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各种化合物只有按照一定方式有机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二.教学目标 1. 原生质定义(B:识记) ...查看


  • 基因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基因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什么是移动基因? 移动基因又叫转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它可以从染色体基因组上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甚至在不同的染色体之间跃迁,也有称跳跃基因.(或控制因子.结合解离因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