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社会基础复习资料

2015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一、国情

1、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050年左右)

2、重要国情:

1.人口国情: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2.环境国情: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是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3.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其它特征(问题):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不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总体质量不高,开发难度大。

二、基本路线

(一)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心、两个基本点”。

(四)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济建设为中心?)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持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为什么坚持改革开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六)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三、战略

全国性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PRED问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

区域性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解决某一地理区域的具体问题)

四、中国特色道路

1、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核心、中心类

1、团队精神的核心——集体主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3、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4、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5、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发展先进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8、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

法必依

9、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0、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跨国公司的活动

11、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六、基本、主要类

1

、基本国情

2、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祖国统一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祖国统一基本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7

、基本政治制度

8、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一国两制

9、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基本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特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违法未成年人的保护)

11、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2、基本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4、区域经济发展基本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15、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6、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7、中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8、中国气候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0、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21、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样性 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2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3、诚信的基本要求:拒谎言、重承诺

24、做人的基本原则:诚实守信

25、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6、我国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立法)、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

.执法)。

七、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我国社会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8、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

9、我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10、治理黄河的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11、解决和平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12、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3、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途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八、理想类

1、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3、崇高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九、历史转折

1、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十、基石

1、政治稳定的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2、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十一、基础

1、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3、奠定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的基础是在清朝时期

4、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十二、关键、实质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

3、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 PRED——人口因素

4、环境问题(或全球气候变暖)的实质——发展问题 原则。

十三、目的、目标

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

3、21世纪初(20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

4、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2050年左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十四、“第一”或“最”或“开始”

1、中国最长、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

2、世界最早的远洋航行:郑和下西洋

3、世界开始由相对分散走向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4、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麦哲伦

5、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哥伦布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1872年成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

10、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1862年设立的北京同文馆

1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12、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19年的五四运动

13、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

14、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军队的开始。

15、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17、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确定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军,并于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

18、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19、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人口数量

20、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十五、标志类

1、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9年)

2、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的标志:1776.7.4通过《独立宣言》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4、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公车上书

5、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6、中国近代史开始(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鸦片战争

7、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辛丑条约》的签订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9、日本对中国发动局部战争的标志:九一八事变

10、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

14、国民政府在大陆垮台的标志: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15、中国农民真正获得解放的标志:1950年6月至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

16、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1956年底基本完成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015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一、国情

1、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050年左右)

2、重要国情:

1.人口国情: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2.环境国情: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是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3.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其它特征(问题):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不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总体质量不高,开发难度大。

二、基本路线

(一)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心、两个基本点”。

(四)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济建设为中心?)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持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为什么坚持改革开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六)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三、战略

全国性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PRED问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

区域性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解决某一地理区域的具体问题)

四、中国特色道路

1、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核心、中心类

1、团队精神的核心——集体主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3、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4、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5、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发展先进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8、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

法必依

9、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0、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跨国公司的活动

11、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六、基本、主要类

1

、基本国情

2、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祖国统一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祖国统一基本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7

、基本政治制度

8、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一国两制

9、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基本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特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违法未成年人的保护)

11、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2、基本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4、区域经济发展基本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15、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6、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7、中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8、中国气候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0、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21、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样性 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2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3、诚信的基本要求:拒谎言、重承诺

24、做人的基本原则:诚实守信

25、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6、我国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立法)、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

.执法)。

七、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我国社会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8、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

9、我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10、治理黄河的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11、解决和平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12、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3、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途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八、理想类

1、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3、崇高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九、历史转折

1、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十、基石

1、政治稳定的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2、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十一、基础

1、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3、奠定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的基础是在清朝时期

4、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十二、关键、实质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

3、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 PRED——人口因素

4、环境问题(或全球气候变暖)的实质——发展问题 原则。

十三、目的、目标

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

3、21世纪初(20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

4、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2050年左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十四、“第一”或“最”或“开始”

1、中国最长、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

2、世界最早的远洋航行:郑和下西洋

3、世界开始由相对分散走向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4、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麦哲伦

5、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哥伦布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1872年成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

10、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1862年设立的北京同文馆

1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12、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19年的五四运动

13、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

14、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军队的开始。

15、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17、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确定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军,并于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

18、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19、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人口数量

20、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十五、标志类

1、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9年)

2、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的标志:1776.7.4通过《独立宣言》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4、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公车上书

5、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6、中国近代史开始(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鸦片战争

7、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辛丑条约》的签订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9、日本对中国发动局部战争的标志:九一八事变

10、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

14、国民政府在大陆垮台的标志: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15、中国农民真正获得解放的标志:1950年6月至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

16、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1956年底基本完成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相关文章

  • 2016南京中考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重磅!2016年南京中考各科考试说明!!!(附名师解析) 语文:扎实推进,稳步向前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伯乐中学王芳 秉承素质教育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近年来,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南京市语文学科中考试卷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 ...查看


  • 九年级思想品德中考备考方案
  • 九年级中考政治组备考方案 为了备战2017年中考,力争明年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在全区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在教学和复习中就一定要狠抓双基教学,通过对基础知识细致.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使学生对知识点在总体上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把重.难 ...查看


  • 思想品德中考备考策略
  • [摘要] 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考法新,同时存在概念多.原理多和时政性强等学科特点,致使不少师生的复习安排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如何提高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备考的实效性呢? 本文就此结合作者多 ...查看


  • 九年级思品中考总复习计划
  • 九年级思品中考总复习计划 一. 复习内容: 九年级全一册 重点是第三课至第九课 二 . 复习指导思想: 从本校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严格依据2010年中考考纲的要求,认真研究考纲的内容变化,关注新增.新调的分布,研究课标与教材的结合点, 准确 ...查看


  • 2010年西双版纳州物理中考质量分析
  • 2010年西双版纳州物理中考质量分析 2011年物理中考备考 西双版纳州第二中学 普艳 一.西双版纳州2010年中考质量整体情况 2010年中考是我州自主命题的第一年,州教育局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 ...查看


  • 2017思品中考培训心得
  • 思品中考培训心得体会 蓝田县 华胥初中 穆青 2017年3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科研所组织的2017年思想品德中考培训会.会上高新一中王义群老师的报告"关于热点问题的学科化思考"让我耳目一新.尤其是他对近几年非选择题主 ...查看


  • 2011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经验总结材料
  • 2011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经验总结材料 电力设备厂子校 宋社宁 光阴似箭,2010年思品中考备考已经紧锣密鼓地敲响了.2010年中考思想政治学科命题将会更加关注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会更加突出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察会更加关注学 ...查看


  • 2014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 一.教学规划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3月3日-4月11日 第一册 4月14日-5月9日 第二册 5月12日-5月23日 1.    声.光.热 2.    力 3.    电 4.    实验探究 5.    作图 6.    综合专题 ...查看


  • 2011英语中考走向 星火英语
  • 一.2010年中考英语试题分析 201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英语试卷总的特点是平稳.难易适中.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考查.综观201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英语试题,最大的共性就是考题更加贴近生活,并渗透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时代 ...查看


  • 各科中考备考策略
  • 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 1."纠错法".把考过的试卷,尤其是模拟考试卷进行归类整理,哪一部分错了,专门把它整理出来,下一步复习就有重点了. 2."强记法".特别要记住一些自己容易读错的音,容易写错的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