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从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起,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书中也清楚地解答了为何不做一名教书匠的原因,让我深有感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不像平常的理论书籍,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条理很清楚,每一章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有分出几个枝节,使我在阅读的时候不会看后面就很快忘记前面说的是什么,而且每节的前面都会有一句名人的励志格言,是我阅读起来没有什么压力感,反而能感觉到一种激励。我觉得,这本书中的每个章节都能带给我在将来正式成为一名教师的帮助

一、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很多青年教师选择教育,并非是从填写志愿的那一刻起,更多的是因父母之言、考分限制以及想找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使然。及至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经验与认识,加上经济大潮席卷而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心里总巴望天上掉下一个机会跳出教师这一行。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状态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至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我们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选择方向的重要性,方向错误,你越努力,离目标也就越远。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路上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选择“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

其实,看到这章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也正像管老师所说的,当初选择师范是因为图教师这份工作是个铁饭碗而并不是说自己有着对教育的热情之类的,但至少我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在还是个学生的时候读到这本书,无疑可以让我有时间去转变我的心态,不会等到以后工作了还是这样的老想法,而是要有清楚的教学目标,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为在书中我也看到管老师举的一些例子,当只是怀着一种图稳定,为生活而去教书的心态时,那会变得很累,甚至会很厌烦自己的生活,那对自己,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就像书中说的: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

二、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

当责任两个字眼出现在我视线里时,我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个最近在晚上曝光的一些老师虐待学生的案例,当时看到这些案例的时候,我真的不敢想象一名教师,会对学生作出如此

残忍的事,老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当然,学生不听话。老师也有责任去管教,可是管教和虐待毕竟差了这么多,为什么这些老师就会如此荒谬的走出了这个范围?静下心来仔细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老师缺乏责任感,可能很大一个方面是由于年轻吧,80后的一代比起先前的几代责任感已经下降了不少吧,亦或是除了缺少责任感,还缺少了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管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负责。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不少青年人认为只有趁着大好年华,尽情享乐,才对得起这青春。殊不知,这其实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乐主义怎样泛滥成灾,我仍要坚持说,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

当这些鲜明的反面教材摆在我眼前时,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有责任感,这样才会对学生有责任感,作为争议不断的90后,可能在大众眼中,我们身上的责任感可能就只剩下凤毛菱角了,因此,我觉得在平常生活中学好作为将来成为一名教师的一些基本道德,另外培养自己的责任感是很有必要的。

三、做有约束感的教师

书中说:“谈约束感,就必须谈到学校纪律。很多青年教师认为违反点学校的规章制度,没什么大还了,是小事。上班迟到一会,没什么;下班早走五分钟,没什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上放松自己,越放越松,到最后会一塌糊涂。比如说“迟到”,先是有事迟到,后来没事也迟到,到后来,知道要迟到,叫别人代签到。再比如说“中途离校”,先是有要事离校;后来有小事也离校,到最后,一些事本可以下班后做,但上班好像“空闲”得很,“无聊”得很,就中途离校去办了,以便下班后能更好更自由地“享受生活”。为了这个很普通的上下班纪律,已有学校无可奈何、忍无可忍之下使用了“指纹器”。面对指纹器,我的内心充满凄凉,中国教育还能走多远?中华民族还能走多远?一个不遵守纪律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没有自由的民族;一个不遵守纪律的学校,到最后,只能是一所最没有自由最没有生机的学校。

以前,我觉得老师好像很自由,上好课就可以走了的样子,其实,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学生有学生的纪律,老师也有老师的纪律,老师可以说是学生的表率,若老师自己都没有纪律,如何去教学生去遵守纪律呢?其实,现在的大学生活比起以前也是很宽松的,有时候早上上课也会因为赖床而迟到,老师点到就叫同学喊一声,签到就叫同学签一下,所以,以后要是踏上教师的工作岗位,操练约束感应该现在就开始了吧。

书中还有很多章节让我感受颇多,不在一一列出,总之,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

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思考一下,如果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我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从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起,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书中也清楚地解答了为何不做一名教书匠的原因,让我深有感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不像平常的理论书籍,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条理很清楚,每一章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有分出几个枝节,使我在阅读的时候不会看后面就很快忘记前面说的是什么,而且每节的前面都会有一句名人的励志格言,是我阅读起来没有什么压力感,反而能感觉到一种激励。我觉得,这本书中的每个章节都能带给我在将来正式成为一名教师的帮助

一、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很多青年教师选择教育,并非是从填写志愿的那一刻起,更多的是因父母之言、考分限制以及想找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使然。及至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经验与认识,加上经济大潮席卷而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心里总巴望天上掉下一个机会跳出教师这一行。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状态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至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我们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选择方向的重要性,方向错误,你越努力,离目标也就越远。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路上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选择“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

其实,看到这章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也正像管老师所说的,当初选择师范是因为图教师这份工作是个铁饭碗而并不是说自己有着对教育的热情之类的,但至少我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在还是个学生的时候读到这本书,无疑可以让我有时间去转变我的心态,不会等到以后工作了还是这样的老想法,而是要有清楚的教学目标,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为在书中我也看到管老师举的一些例子,当只是怀着一种图稳定,为生活而去教书的心态时,那会变得很累,甚至会很厌烦自己的生活,那对自己,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就像书中说的: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

二、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

当责任两个字眼出现在我视线里时,我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个最近在晚上曝光的一些老师虐待学生的案例,当时看到这些案例的时候,我真的不敢想象一名教师,会对学生作出如此

残忍的事,老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当然,学生不听话。老师也有责任去管教,可是管教和虐待毕竟差了这么多,为什么这些老师就会如此荒谬的走出了这个范围?静下心来仔细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老师缺乏责任感,可能很大一个方面是由于年轻吧,80后的一代比起先前的几代责任感已经下降了不少吧,亦或是除了缺少责任感,还缺少了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管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负责。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不少青年人认为只有趁着大好年华,尽情享乐,才对得起这青春。殊不知,这其实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乐主义怎样泛滥成灾,我仍要坚持说,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

当这些鲜明的反面教材摆在我眼前时,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有责任感,这样才会对学生有责任感,作为争议不断的90后,可能在大众眼中,我们身上的责任感可能就只剩下凤毛菱角了,因此,我觉得在平常生活中学好作为将来成为一名教师的一些基本道德,另外培养自己的责任感是很有必要的。

三、做有约束感的教师

书中说:“谈约束感,就必须谈到学校纪律。很多青年教师认为违反点学校的规章制度,没什么大还了,是小事。上班迟到一会,没什么;下班早走五分钟,没什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上放松自己,越放越松,到最后会一塌糊涂。比如说“迟到”,先是有事迟到,后来没事也迟到,到后来,知道要迟到,叫别人代签到。再比如说“中途离校”,先是有要事离校;后来有小事也离校,到最后,一些事本可以下班后做,但上班好像“空闲”得很,“无聊”得很,就中途离校去办了,以便下班后能更好更自由地“享受生活”。为了这个很普通的上下班纪律,已有学校无可奈何、忍无可忍之下使用了“指纹器”。面对指纹器,我的内心充满凄凉,中国教育还能走多远?中华民族还能走多远?一个不遵守纪律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没有自由的民族;一个不遵守纪律的学校,到最后,只能是一所最没有自由最没有生机的学校。

以前,我觉得老师好像很自由,上好课就可以走了的样子,其实,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学生有学生的纪律,老师也有老师的纪律,老师可以说是学生的表率,若老师自己都没有纪律,如何去教学生去遵守纪律呢?其实,现在的大学生活比起以前也是很宽松的,有时候早上上课也会因为赖床而迟到,老师点到就叫同学喊一声,签到就叫同学签一下,所以,以后要是踏上教师的工作岗位,操练约束感应该现在就开始了吧。

书中还有很多章节让我感受颇多,不在一一列出,总之,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

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思考一下,如果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我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相关文章

  • 好书推荐或读书卡
  • 推<教书匠>[美]弗兰克·迈考特 著,张敏译,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推荐荐书书目目:: 内 <教书匠>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内容容简简介介:: 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 ...查看


  • 杭州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 重提"教书匠" 锤炼"匠人精神"·都市快报
  • 一节课为什么要备3份不同的教案? 杭州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 重提"教书匠" 锤炼"匠人精神" 2015-01-15 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的师生在交流 良渚文化村 记者 魏奋 杭州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有位老 ...查看


  •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 ...查看


  • 对教书育人的思考
  • 职业道德考试卷(论文部分,占总分40%) 姓名:朱宁 学校名称: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报名序号: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号:5 成绩: 摘 要:教书育人是社会主义教育赋予教师的职责.实施素质教育,教书与育人理当一体化.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教书 ...查看


  • 不做教书匠124
  •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给我了很大的感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的大多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而这本书看似 ...查看


  •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阅读答案
  •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 ...查看


  •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 ...查看


  • 教学是技术还是艺术
  • (2012-08-08 13:58:00) 转载▼ 标签: 教学技术 教学艺术 教育教学 高效课堂 教育 分类: 本报报道 教学是技术还是艺术之争,从未停止过,当再次把这个话题"翻"出来讨论,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是站在后 ...查看


  • 大学立德树人应处理好教书育人与服务育人的关系_侯菊英
  • 大学立德树人应处理好教书育人与服务育人的关系 侯菊英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具体的育人活动来实现的.在大学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明晰教书育人必须体现和贯彻服务,实现教书育人与服务育人的统一,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方能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