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06年12月20日上午,9点39分左右,北京市999急救中心人员接到报警,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在位于天通苑五区的家中突发心脏病。十多分钟后,999急救人员及时赶到马季家中,当时马季在家中卫生间里的马桶上坐着,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急救医生当即采取了胸部按压等各种急救措施对马季进行抢救,抢救约10分钟后,急救医生将马季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12月20日10点左右,马季先生经抢救无效身亡,初步判定死亡原因为心脏骤停。 据说,马季先生曾有十多年的心脏病史,在此之前,已有过一次突发心脏病的险情。那么,心脏病患者为什么会发生心源性猝死?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去预防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得。 特约专家:任学军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近年来,心脏病猝死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屡屡发生,名人猝死更给世人带来强烈的警示。为什么看似正常的人会突然发生心脏猝死呢?那么,究竟有没有能够防止心脏猝死的有效方法呢? 心脏猝死是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不可预料的快速、自然死亡。一般从急性症状出现至死亡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其特点是突发心血管病或原有心血管病突然加重,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等综合症状,并在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和心脑缺血而迅速死亡。 心脏猝死发生率难以精确估计,美国每年估计发病人数约30~40万。成年人发生率约0.1%~0.2%,而冠心病高危人群发生率约1.2%,有冠脉病史者约5%,左心射血分数(EF)<30%者猝死率高达18%,在医院以外区域心脏骤停幸存者为26%,曾经心梗过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而猝死者高达35%。 冠心病是心脏猝死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病例数的80%以上,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因是为心脏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者堵塞,引发心肌缺血,严重的造成心肌梗塞,极易发生心脏猝死。发病者一般以中老年人为主,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猝死出现了年轻化的倾向。 冠心病猝死绝大多数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少数死于急性心力衰竭和循环机械性障碍。恶性心律失常以心室颤动最为常见,其次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静止。循环机械性障碍可表现为电机械分离、心脏破裂等。 当出现下列症状时,应引起注意并及时就诊:严重的胸部痛病史、胸闷、心悸、头晕、呼吸困难加重等。也有症 状不明显的,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猝死型冠心病患者。 心脏猝死能预防吗?这是许多患者关心的问题。由于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减少冠心病及冠心病猝死的发生率,关键在于预防,而且更重要的是早期预防。一定要及早发现这类潜伏着危险的病人。 Q:哪些是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呢?首先,曾经发生过心肌梗塞、心脏射血分数过低、心力衰竭或者有严重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曾经发生过心脏性猝死、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患者以及患有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长QT综合症、Brugada综合症)的患者均属于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比正常人高出4~6倍。 Q:那么,对于心脏猝死应该怎样提前预知呢?又有哪些方法呢? A:无创性检查 体表心电图(心电图) 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从心电图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并可大致判断其部位、范围、阶段等。缺血及梗死的范围越大,左心室功能受损越重,伴发心律失常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运动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方法,可以了解患者存在的潜在缺血状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严重心肌缺血、发现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判断患者平时适合参与何种运动等。 长程心电图是预测冠心病猝死的基本检查方法。包括24~72小时动态心电图(俗称Holter)、植入式循环记录仪(可在14个月内持续监测心脏节律)。 介入检查 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通过冠脉造影可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类型、狭窄程度和部位。 电生理检查 对高危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室程序刺激。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有助于预测将来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性。 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冠心病猝死,因此,需将各种检查方法有选择性地联合应用,利用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简称ICD)具备起搏、转复心动过速、除颤、储存资料以供随时查询等功能。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它能自动识别心律失常,并在10~20秒内释放电击除颤,转复为正常心律的成功率几乎100%。过去20多年来ICD的应用已经证明在预防心脏性猝死中的应用价值,临床研究也证明,ICD在降低恶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猝死方面的疗效远优于药物(胺碘胴和索他洛尔)治疗。ICD适合人群为:一是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即猝死经抢救存活者;二是有心脏性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心肌梗死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ICD是防止猝死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心脏猝死高危人群的首选解决方法。 Q:那么,冠心病猝死应该怎样去预防呢? A:古语“上医治未病”说的就是预防最重要。患者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病况,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本人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彻底戒烟禁酒。 ★保持理想体重,研究发现,如果超过标准体重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 加1倍。因此,超重过多特别是肥胖者,颇有减肥的必要。 ★坚持治疗高血压,高血压不仅可因突然发生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 脏猝死”的危险。所以,从高血压的早期就应开始治疗,具体方法是:放松精神,规律生活,保证睡眠;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缓和的降压药物;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千万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而发生危险。 ★降低增高的血脂,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是发生和加重冠心病的重要 原因,故不宜吃富含高胆固醇食物和易使甘油三酯升高的高糖食物及大量饮酒。 ★防止便秘,便秘时增加腹压影响心脏,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故平时应多吃水 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药物自救,有冠心病的人,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 在疾病发作时立即服用,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普及全民心肺脑复苏术知识,迅速正确处理心脏骤停,提高院外抢救成功率。患者本人和患者家人,应掌握一些基本、正确的紧急处置方法,当患者出现不适时,患者家人的正确处置,是患者能否得到救治的首要环节。 特别提示:时间就是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是1小时内。动物实验证实,心肌缺血1小时,心肌坏死占20%;心肌缺血6小时,心肌坏死占90%。所以当患者胸前区闷痛发作时间延长、次数增加、程度加重、含硝酸甘油片无效时,患者家人应立即呼叫急救车。心脏停跳4分钟以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一旦患者出现昏迷,心跳呼吸停止,家人在呼叫急救车的同时,应拳击患者的心前区,并行人工呼吸,频率为18~20次/分;进行心脏按压,这些措施对医务人员到达后的抢救有极大帮助。
据报道,2006年12月20日上午,9点39分左右,北京市999急救中心人员接到报警,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在位于天通苑五区的家中突发心脏病。十多分钟后,999急救人员及时赶到马季家中,当时马季在家中卫生间里的马桶上坐着,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急救医生当即采取了胸部按压等各种急救措施对马季进行抢救,抢救约10分钟后,急救医生将马季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12月20日10点左右,马季先生经抢救无效身亡,初步判定死亡原因为心脏骤停。 据说,马季先生曾有十多年的心脏病史,在此之前,已有过一次突发心脏病的险情。那么,心脏病患者为什么会发生心源性猝死?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去预防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得。 特约专家:任学军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近年来,心脏病猝死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屡屡发生,名人猝死更给世人带来强烈的警示。为什么看似正常的人会突然发生心脏猝死呢?那么,究竟有没有能够防止心脏猝死的有效方法呢? 心脏猝死是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不可预料的快速、自然死亡。一般从急性症状出现至死亡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其特点是突发心血管病或原有心血管病突然加重,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等综合症状,并在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和心脑缺血而迅速死亡。 心脏猝死发生率难以精确估计,美国每年估计发病人数约30~40万。成年人发生率约0.1%~0.2%,而冠心病高危人群发生率约1.2%,有冠脉病史者约5%,左心射血分数(EF)<30%者猝死率高达18%,在医院以外区域心脏骤停幸存者为26%,曾经心梗过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而猝死者高达35%。 冠心病是心脏猝死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病例数的80%以上,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因是为心脏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者堵塞,引发心肌缺血,严重的造成心肌梗塞,极易发生心脏猝死。发病者一般以中老年人为主,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猝死出现了年轻化的倾向。 冠心病猝死绝大多数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少数死于急性心力衰竭和循环机械性障碍。恶性心律失常以心室颤动最为常见,其次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静止。循环机械性障碍可表现为电机械分离、心脏破裂等。 当出现下列症状时,应引起注意并及时就诊:严重的胸部痛病史、胸闷、心悸、头晕、呼吸困难加重等。也有症 状不明显的,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猝死型冠心病患者。 心脏猝死能预防吗?这是许多患者关心的问题。由于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减少冠心病及冠心病猝死的发生率,关键在于预防,而且更重要的是早期预防。一定要及早发现这类潜伏着危险的病人。 Q:哪些是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呢?首先,曾经发生过心肌梗塞、心脏射血分数过低、心力衰竭或者有严重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曾经发生过心脏性猝死、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患者以及患有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长QT综合症、Brugada综合症)的患者均属于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比正常人高出4~6倍。 Q:那么,对于心脏猝死应该怎样提前预知呢?又有哪些方法呢? A:无创性检查 体表心电图(心电图) 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从心电图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并可大致判断其部位、范围、阶段等。缺血及梗死的范围越大,左心室功能受损越重,伴发心律失常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运动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方法,可以了解患者存在的潜在缺血状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严重心肌缺血、发现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判断患者平时适合参与何种运动等。 长程心电图是预测冠心病猝死的基本检查方法。包括24~72小时动态心电图(俗称Holter)、植入式循环记录仪(可在14个月内持续监测心脏节律)。 介入检查 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通过冠脉造影可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类型、狭窄程度和部位。 电生理检查 对高危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室程序刺激。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有助于预测将来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性。 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冠心病猝死,因此,需将各种检查方法有选择性地联合应用,利用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简称ICD)具备起搏、转复心动过速、除颤、储存资料以供随时查询等功能。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它能自动识别心律失常,并在10~20秒内释放电击除颤,转复为正常心律的成功率几乎100%。过去20多年来ICD的应用已经证明在预防心脏性猝死中的应用价值,临床研究也证明,ICD在降低恶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猝死方面的疗效远优于药物(胺碘胴和索他洛尔)治疗。ICD适合人群为:一是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即猝死经抢救存活者;二是有心脏性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心肌梗死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ICD是防止猝死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心脏猝死高危人群的首选解决方法。 Q:那么,冠心病猝死应该怎样去预防呢? A:古语“上医治未病”说的就是预防最重要。患者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病况,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本人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彻底戒烟禁酒。 ★保持理想体重,研究发现,如果超过标准体重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 加1倍。因此,超重过多特别是肥胖者,颇有减肥的必要。 ★坚持治疗高血压,高血压不仅可因突然发生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 脏猝死”的危险。所以,从高血压的早期就应开始治疗,具体方法是:放松精神,规律生活,保证睡眠;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缓和的降压药物;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千万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而发生危险。 ★降低增高的血脂,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是发生和加重冠心病的重要 原因,故不宜吃富含高胆固醇食物和易使甘油三酯升高的高糖食物及大量饮酒。 ★防止便秘,便秘时增加腹压影响心脏,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故平时应多吃水 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药物自救,有冠心病的人,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 在疾病发作时立即服用,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普及全民心肺脑复苏术知识,迅速正确处理心脏骤停,提高院外抢救成功率。患者本人和患者家人,应掌握一些基本、正确的紧急处置方法,当患者出现不适时,患者家人的正确处置,是患者能否得到救治的首要环节。 特别提示:时间就是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是1小时内。动物实验证实,心肌缺血1小时,心肌坏死占20%;心肌缺血6小时,心肌坏死占90%。所以当患者胸前区闷痛发作时间延长、次数增加、程度加重、含硝酸甘油片无效时,患者家人应立即呼叫急救车。心脏停跳4分钟以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一旦患者出现昏迷,心跳呼吸停止,家人在呼叫急救车的同时,应拳击患者的心前区,并行人工呼吸,频率为18~20次/分;进行心脏按压,这些措施对医务人员到达后的抢救有极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