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教育的影响分析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普及,学生上网的人数日趋增多,网络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和政治趋向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传统教育理论与方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现今网络时代下的教育,不得不考虑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使教育模式产生“三大裂变”:
(一)阅读方式的变革。传统的线性的文本阅读,将让位于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以链接和组合提供高效的检索和更多的信息;单纯的文字阅读将发展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有机结合。通过在多媒体软件、因特网、电子数据库和电子百科全书中交互式阅读,极大提高个体创造性学习能力。现在市场上一些多媒体光盘、电子图书、光盘杂志等电子读物已经 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正逐渐普及开来。
(二)写作方式的变革。从手写方式走向键盘、鼠标、光电扫描、语音输入等电脑写作;单纯文字写作转变为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写作;学会进行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交互式的写作。例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页的制作和电子出版物的开发。
(三)计算方式的变革。由单纯手工数学计算走向学会使用电脑高速计算;电脑语言将成为文化,去整合传统的读、写、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数字化将强烈地影响到教学。
二、网络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三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 、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材;
(二)培养内容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三)培养方法应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三、网络作为一种传媒,其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正向亦或是负向地影响教育。
(一)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它同时又是虚拟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又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网络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都可以通过电脑终端进行联手,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情感沟通的方式,使传统的具有可视性和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方式逐渐减少,他们会觉的在网络里进行交流更容易使人满足。因为网络的隐匿性和交流时只见字不见人,使人可以敞开心扉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言。但长此以往,令导致人际交往的淡化,并逐步削弱人际交往的能力,这种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中的自我角色或随意欺骗他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这种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尚未正式接触社会的学生面对的是缺乏直接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并且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气氛,容易使学生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一旦回到现实世界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导致人格异常和产生心理障碍。
(二)网络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可能使一些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
不可否认,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人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学生学习的“噪音”,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有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常吸收,由于人们的思想长时间浸泡在杂乱的信息中,其兴奋点和注意力被信息的奇、新、异所吸收,那些飘忽不定,千变万化的信息,许多人还没来得及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就已转为自己的东西,而网络的匿名性,即时性正好为某些人的这种不良的性心理提供了便利,使一些学生轻而易举地色情网站中看到那些低庸欲的东西,进而可能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
(三)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使教育者角色发生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无论在知识的传播上,还是道德教化上都充当上一种权威的角色,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权威驯化。而在网络中,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均在此汇集碰撞,这使学生能明显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但学生由于认识水平,辨别能力等方面都还不完全成熟,因而面对多元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需要教育者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此外,在网络中学生成为更具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主体,他们对教师权威的角色产生了质疑,甚至对教师的权威教化产生了逆反心理。这也需要教育者转化角色,从训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
(四)不良的网络信息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全球信息网络一体化,不但会导致风络犯罪,给虑假和不健康甚至反动信息的传播提供可乘之机,而且会使西方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长驱直入。西方网络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网络教育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网络教学可以提供互动式的多媒体课程材料;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及时地为学生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但是关于学习技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只会给学习者带来更多的困难,而不是提供解决困难的办法,因为远程学习者首先需要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其次,他们需要相信他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学习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们需要培训。他们需要通过培训来学会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的学习。换言之,学习者需要具备有关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懂得网络学习的策略和技巧,这样,他们才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富有成效地进行网络学习。
总之,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媒体,网络与其他教育媒体一样,既有优点,也有局限性。在教育中,应当最大极限地发挥其优势之处,避免不足。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分析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普及,学生上网的人数日趋增多,网络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和政治趋向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传统教育理论与方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现今网络时代下的教育,不得不考虑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使教育模式产生“三大裂变”:
(一)阅读方式的变革。传统的线性的文本阅读,将让位于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以链接和组合提供高效的检索和更多的信息;单纯的文字阅读将发展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有机结合。通过在多媒体软件、因特网、电子数据库和电子百科全书中交互式阅读,极大提高个体创造性学习能力。现在市场上一些多媒体光盘、电子图书、光盘杂志等电子读物已经 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正逐渐普及开来。
(二)写作方式的变革。从手写方式走向键盘、鼠标、光电扫描、语音输入等电脑写作;单纯文字写作转变为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写作;学会进行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交互式的写作。例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页的制作和电子出版物的开发。
(三)计算方式的变革。由单纯手工数学计算走向学会使用电脑高速计算;电脑语言将成为文化,去整合传统的读、写、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数字化将强烈地影响到教学。
二、网络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三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 、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材;
(二)培养内容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三)培养方法应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三、网络作为一种传媒,其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正向亦或是负向地影响教育。
(一)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它同时又是虚拟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又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网络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都可以通过电脑终端进行联手,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情感沟通的方式,使传统的具有可视性和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方式逐渐减少,他们会觉的在网络里进行交流更容易使人满足。因为网络的隐匿性和交流时只见字不见人,使人可以敞开心扉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言。但长此以往,令导致人际交往的淡化,并逐步削弱人际交往的能力,这种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中的自我角色或随意欺骗他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这种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尚未正式接触社会的学生面对的是缺乏直接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并且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气氛,容易使学生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一旦回到现实世界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导致人格异常和产生心理障碍。
(二)网络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可能使一些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
不可否认,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人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学生学习的“噪音”,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有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常吸收,由于人们的思想长时间浸泡在杂乱的信息中,其兴奋点和注意力被信息的奇、新、异所吸收,那些飘忽不定,千变万化的信息,许多人还没来得及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就已转为自己的东西,而网络的匿名性,即时性正好为某些人的这种不良的性心理提供了便利,使一些学生轻而易举地色情网站中看到那些低庸欲的东西,进而可能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
(三)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使教育者角色发生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无论在知识的传播上,还是道德教化上都充当上一种权威的角色,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权威驯化。而在网络中,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均在此汇集碰撞,这使学生能明显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但学生由于认识水平,辨别能力等方面都还不完全成熟,因而面对多元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需要教育者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此外,在网络中学生成为更具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主体,他们对教师权威的角色产生了质疑,甚至对教师的权威教化产生了逆反心理。这也需要教育者转化角色,从训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
(四)不良的网络信息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全球信息网络一体化,不但会导致风络犯罪,给虑假和不健康甚至反动信息的传播提供可乘之机,而且会使西方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长驱直入。西方网络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网络教育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网络教学可以提供互动式的多媒体课程材料;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及时地为学生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但是关于学习技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只会给学习者带来更多的困难,而不是提供解决困难的办法,因为远程学习者首先需要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其次,他们需要相信他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学习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们需要培训。他们需要通过培训来学会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的学习。换言之,学习者需要具备有关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懂得网络学习的策略和技巧,这样,他们才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富有成效地进行网络学习。
总之,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媒体,网络与其他教育媒体一样,既有优点,也有局限性。在教育中,应当最大极限地发挥其优势之处,避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