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轮台诏》谈汉武帝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常常把汉武帝与秦始皇并成为“秦皇汉武”,汉武帝刘彻无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50多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建立了许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制度;不拘一格录用人才;多次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迫使匈奴远徙漠北;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关系;又征服闽粤、东瓯和南越,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树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毫无疑问,汉武帝在位时期,汉王朝的强大是空前的,出现了封建皇朝的一个鼎盛局面。世人对汉武帝的赞叹正在于此,然而在读过汉武帝的《轮台诏》之后,我们会对汉武帝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我看来,汉武帝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晚年思想的转变,这也是汉武帝时期西汉虽出现“亡秦之失”,结果却能“免亡秦之祸”的原因所在。
尽管汉武帝一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丰功伟绩,但与其雄才大略、丰功伟绩相伴,整个大汉王朝也潜含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我们读史书知道,西汉建立以后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一直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到汉武帝即位后,西汉社会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出现升平治世的景象,《史记·平准书》记:“至今上(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盐铁论–国疾》载大夫之言曰:“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国库丰盈,国力强盛,是汉武帝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条件,可是再多的积累,再强的国力也经不起连年的征战和肆意挥霍。
从元光二年(前133年),汉武帝就开始大规模的征战。《汉书·五行志》曰:“自是(元光二年)始征伐四夷,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田余庆先生在《论轮台诏》一文中谈及所谓“三十余年”是指从元光二年至太初三年(前133—前102年),这三十年是西汉历史的重要年代,汉武帝的全部事业,几乎都是在这三十年中完成的。其中包括军事上的四次征战,思想上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政治上的收相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的统一货币、筦盐铁等多项举措,然而在这三十余年中最耀眼的还是要数其军事战绩,当然,也可以说是穷兵黩武。
随着国力的增强、功绩的增长,汉武帝在生活上也日益奢侈腐化。从元鼎二年(前
115年)起,汉武帝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宫室园池,此外,他还巡游无度,多次携带大臣文武百官和侍卫巡游各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均超过了秦始皇,而且每次巡游都滥施赏赐,挥霍无度。此外汉武帝还宠信方士,迷信鬼神,惑于方士们所谓神仙长生不老之说,希望通过方士求得不死之药,为此汉武帝曾多次派人入海求仙,给他们大量赏赐。
汉武帝的这些活动,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而且上行下效,使整个统治集团日趋腐化,加上连年征战使人民承受着沉重的兵役和赋税徭役负担,从而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使社会积累了多重危机。元封四年(前107年)在关东出现了二百万流民,引起了政局的动荡。到李广利出师大宛,天下奉役连年,更是导致海内虚耗,天下骚动。至天汉二年(前99年)出现的农民暴动,遍及关东地区,可以说这是西汉自建立以来所遭受的最大的一次来自下层的大震动,所以说,到汉武帝统治后期大汉王朝已经怨声载道,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整个国家和社会眼看就要陷入一场巨大的灾难之中,如同秦末危机一样。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就在这危亡存于旦夕之际,汉武帝及时醒悟,并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悬崖勒马,改弦易辙,调整了政策。《资治通鉴》记,征和四年(前89年)三月叙汉武帝之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这是汉武帝“罪己”的开端,同年六月回到长安后,汉武帝又公开向全国发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对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深表悔恨。
这份诏书之所以叫《轮台罪己诏》,是因为在此之前,即在征和三年(前90年),汉军曾分三路进攻匈奴,但贰师将军李广利因戾太子巫蛊之事投降匈奴,使汉军处于不利形势。基于这种情况,征和四年(前89年),负责屯田事务的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商丘成奏请汉武帝说:“轮台(今新疆轮台县西南)以东有能够灌溉的田地五千多顷,可派军队前去屯田垦殖,设置校尉三人分别统辖,让他们在那里大量种植五谷,张掖、酒泉两郡派出骑兵,为他们开路警戒。招募民间身强力壮、敢于远赴边塞的人前往该地,开垦更多可灌溉的农田,同时逐步修筑堡垒哨所,一直向西延伸,既可加强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又能辅助公主出嫁的乌孙国。”汉武帝随后发布的诏书是针对“轮台之戍”的建议而写的,因为李广利惧降匈奴,使汉军失利,虽于大局影响无多,汉武帝经历过众多事件,尤其是戾太子巫蛊之祸事件之后,决心利用时机,改弦更张。因此,这份诏书的主要内容是汉武帝承认自己的政策过失,把原来的错误都归罪于自己,所以后人将这份诏书又称为《轮台罪己诏》。而这份诏书不仅对西汉,对汉武帝,
而且对整个中国的历史都产生了非常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据《汉书·西域传》和《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所记,这份诏书的主要内容是:前些时,有关部门奏请要增加赋税,每个百姓多缴三十钱,用来增加边防费用,这样做会明显加重老弱孤独者的负担。如今又奏请派兵去轮台去屯田,轮台在车师(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以西一千余里,上次开陵侯攻打车师时,虽然取得了胜利,迫使车师王归降,但因路途遥远,粮草缺乏,死于路上的就有数千人,更何况轮台还要往西呢?过去朕一时糊涂,仅凭一个名叫弘的军侯上书说,匈奴人捆住马的四蹄,扔到城下,说要送马给我汉朝,再加上匈奴长期扣留汉使不让回朝,所以才派贰师将军兴师征讨,为的是维护汉朝的威严。古时候,卿大夫提出的倡议,都要先求神问卜,得不到吉兆是不能施行的。因此,贰师将军出征前,朕曾普遍地征询朝廷诸位大臣和某些地方长官的意见,他们都认为“是吉兆,匈奴必败,机不可失”,又说:“遣将北伐,至山必胜。卦辞显示,诸将中,以派贰师将军前去最为合适。”所以朕才派李广利率兵出征,并告诫他务必不要深入匈奴腹地。可谁曾想,那些计谋和卦辞全部与事实相反。后来抓到的匈奴人讲:“匈奴人捆缚战马,是为了对汉军进行诅咒。”匈奴人常说:“汉虽强大,但汉人不耐饥渴,匈奴放出一只狼,汉军就要损失千只羊。”等到李广利兵败,将士们或战死、或被俘、或四散逃亡,这一切都使朕悲痛难忘。如今又奏请派人远赴轮台屯垦,还要修筑堡垒哨所,这是劳民伤财的建议,朕不忍听!负责民族事物的大鸿胪还建议招募囚犯护送匈奴使者回国,以封侯作为奖赏,让他们去刺杀匈奴单于,以发泄我们的怨愤,这种见不得人的事连春秋五霸都耻于去做,更何况我们大汉王朝呢!况且匈奴对投降他们的汉人要全身严密搜查,怎么可能行刺匈奴单于呢?当今最重要的任务在于严禁各级官吏对百姓苛刻暴虐,废止擅自增加赋税的法令,鼓励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恢复为国家养马者免其徭役赋税的法令,用来补充战马损失的缺额,不使国家军备削弱而已。各郡、国二千石官员都要制定本地繁育马匹和补充边境物资的计划,在年终呈送全年公务报告时一并报送朝廷。
轮台诏的前因后果涉及的人物很多,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政局中起着各自的作用,这也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但真正左右局势的并不是他们,而是汉武帝自己。汉武帝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后,也必然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由此轮台诏后,汉武帝不再派兵出征,而是一心一意搞建设,殚精思虑谋发展。他又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表示他从此要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生产,让人民尽快富裕起来。《轮台诏》的颁布,标志着汉武帝末年政策有了根本转变,同时也标志着汉武帝晚年思想上实现了向守文的根本转变。历史
也正因此诏,使西汉武帝之际挽回了将颓之局。
然而,与汉武帝相提并论的前代之君秦始皇,再收获巨大的功绩之后,却走向了灭亡,秦皇汉武之功之果,其成因应该说我们后人看得一清二楚。对于秦汉之制汉武帝本人其实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资治通鉴汉纪》中有几句追述汉武帝对大将军卫青所说的话:“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北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由此可见,汉武帝在当年创制的同时,也是以史为鉴,对于自己所行诸事进行反省,他料到后世如不改变轨辙,继续劳民,就会出现秦朝那样的速亡之局面。而这种推测符合情理,也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所以武帝在晚年更是忧于这种局面,所以由自己做出改变。因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汉武帝作为一代帝王,具有同其他帝王一样的霸气和专横,但与其他帝王不同之处是更多地拥有了一份理性和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承担过失的勇气,故而能“晚而改过,顾托得人”,从而免于亡秦覆辙。人们常说:最难超越的其实是自己!而汉武帝却能为常人非所为,因此汉武帝比起历史上众多的帝王更让人可爱、可敬!
从《轮台诏》谈汉武帝
姓名:赵晓华
单位: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从《轮台诏》谈汉武帝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常常把汉武帝与秦始皇并成为“秦皇汉武”,汉武帝刘彻无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50多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建立了许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制度;不拘一格录用人才;多次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迫使匈奴远徙漠北;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关系;又征服闽粤、东瓯和南越,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树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毫无疑问,汉武帝在位时期,汉王朝的强大是空前的,出现了封建皇朝的一个鼎盛局面。世人对汉武帝的赞叹正在于此,然而在读过汉武帝的《轮台诏》之后,我们会对汉武帝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我看来,汉武帝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晚年思想的转变,这也是汉武帝时期西汉虽出现“亡秦之失”,结果却能“免亡秦之祸”的原因所在。
尽管汉武帝一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丰功伟绩,但与其雄才大略、丰功伟绩相伴,整个大汉王朝也潜含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我们读史书知道,西汉建立以后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一直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到汉武帝即位后,西汉社会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出现升平治世的景象,《史记·平准书》记:“至今上(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盐铁论–国疾》载大夫之言曰:“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国库丰盈,国力强盛,是汉武帝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条件,可是再多的积累,再强的国力也经不起连年的征战和肆意挥霍。
从元光二年(前133年),汉武帝就开始大规模的征战。《汉书·五行志》曰:“自是(元光二年)始征伐四夷,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田余庆先生在《论轮台诏》一文中谈及所谓“三十余年”是指从元光二年至太初三年(前133—前102年),这三十年是西汉历史的重要年代,汉武帝的全部事业,几乎都是在这三十年中完成的。其中包括军事上的四次征战,思想上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政治上的收相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的统一货币、筦盐铁等多项举措,然而在这三十余年中最耀眼的还是要数其军事战绩,当然,也可以说是穷兵黩武。
随着国力的增强、功绩的增长,汉武帝在生活上也日益奢侈腐化。从元鼎二年(前
115年)起,汉武帝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宫室园池,此外,他还巡游无度,多次携带大臣文武百官和侍卫巡游各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均超过了秦始皇,而且每次巡游都滥施赏赐,挥霍无度。此外汉武帝还宠信方士,迷信鬼神,惑于方士们所谓神仙长生不老之说,希望通过方士求得不死之药,为此汉武帝曾多次派人入海求仙,给他们大量赏赐。
汉武帝的这些活动,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而且上行下效,使整个统治集团日趋腐化,加上连年征战使人民承受着沉重的兵役和赋税徭役负担,从而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使社会积累了多重危机。元封四年(前107年)在关东出现了二百万流民,引起了政局的动荡。到李广利出师大宛,天下奉役连年,更是导致海内虚耗,天下骚动。至天汉二年(前99年)出现的农民暴动,遍及关东地区,可以说这是西汉自建立以来所遭受的最大的一次来自下层的大震动,所以说,到汉武帝统治后期大汉王朝已经怨声载道,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整个国家和社会眼看就要陷入一场巨大的灾难之中,如同秦末危机一样。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就在这危亡存于旦夕之际,汉武帝及时醒悟,并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悬崖勒马,改弦易辙,调整了政策。《资治通鉴》记,征和四年(前89年)三月叙汉武帝之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这是汉武帝“罪己”的开端,同年六月回到长安后,汉武帝又公开向全国发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对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深表悔恨。
这份诏书之所以叫《轮台罪己诏》,是因为在此之前,即在征和三年(前90年),汉军曾分三路进攻匈奴,但贰师将军李广利因戾太子巫蛊之事投降匈奴,使汉军处于不利形势。基于这种情况,征和四年(前89年),负责屯田事务的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商丘成奏请汉武帝说:“轮台(今新疆轮台县西南)以东有能够灌溉的田地五千多顷,可派军队前去屯田垦殖,设置校尉三人分别统辖,让他们在那里大量种植五谷,张掖、酒泉两郡派出骑兵,为他们开路警戒。招募民间身强力壮、敢于远赴边塞的人前往该地,开垦更多可灌溉的农田,同时逐步修筑堡垒哨所,一直向西延伸,既可加强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又能辅助公主出嫁的乌孙国。”汉武帝随后发布的诏书是针对“轮台之戍”的建议而写的,因为李广利惧降匈奴,使汉军失利,虽于大局影响无多,汉武帝经历过众多事件,尤其是戾太子巫蛊之祸事件之后,决心利用时机,改弦更张。因此,这份诏书的主要内容是汉武帝承认自己的政策过失,把原来的错误都归罪于自己,所以后人将这份诏书又称为《轮台罪己诏》。而这份诏书不仅对西汉,对汉武帝,
而且对整个中国的历史都产生了非常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据《汉书·西域传》和《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所记,这份诏书的主要内容是:前些时,有关部门奏请要增加赋税,每个百姓多缴三十钱,用来增加边防费用,这样做会明显加重老弱孤独者的负担。如今又奏请派兵去轮台去屯田,轮台在车师(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以西一千余里,上次开陵侯攻打车师时,虽然取得了胜利,迫使车师王归降,但因路途遥远,粮草缺乏,死于路上的就有数千人,更何况轮台还要往西呢?过去朕一时糊涂,仅凭一个名叫弘的军侯上书说,匈奴人捆住马的四蹄,扔到城下,说要送马给我汉朝,再加上匈奴长期扣留汉使不让回朝,所以才派贰师将军兴师征讨,为的是维护汉朝的威严。古时候,卿大夫提出的倡议,都要先求神问卜,得不到吉兆是不能施行的。因此,贰师将军出征前,朕曾普遍地征询朝廷诸位大臣和某些地方长官的意见,他们都认为“是吉兆,匈奴必败,机不可失”,又说:“遣将北伐,至山必胜。卦辞显示,诸将中,以派贰师将军前去最为合适。”所以朕才派李广利率兵出征,并告诫他务必不要深入匈奴腹地。可谁曾想,那些计谋和卦辞全部与事实相反。后来抓到的匈奴人讲:“匈奴人捆缚战马,是为了对汉军进行诅咒。”匈奴人常说:“汉虽强大,但汉人不耐饥渴,匈奴放出一只狼,汉军就要损失千只羊。”等到李广利兵败,将士们或战死、或被俘、或四散逃亡,这一切都使朕悲痛难忘。如今又奏请派人远赴轮台屯垦,还要修筑堡垒哨所,这是劳民伤财的建议,朕不忍听!负责民族事物的大鸿胪还建议招募囚犯护送匈奴使者回国,以封侯作为奖赏,让他们去刺杀匈奴单于,以发泄我们的怨愤,这种见不得人的事连春秋五霸都耻于去做,更何况我们大汉王朝呢!况且匈奴对投降他们的汉人要全身严密搜查,怎么可能行刺匈奴单于呢?当今最重要的任务在于严禁各级官吏对百姓苛刻暴虐,废止擅自增加赋税的法令,鼓励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恢复为国家养马者免其徭役赋税的法令,用来补充战马损失的缺额,不使国家军备削弱而已。各郡、国二千石官员都要制定本地繁育马匹和补充边境物资的计划,在年终呈送全年公务报告时一并报送朝廷。
轮台诏的前因后果涉及的人物很多,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政局中起着各自的作用,这也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但真正左右局势的并不是他们,而是汉武帝自己。汉武帝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后,也必然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由此轮台诏后,汉武帝不再派兵出征,而是一心一意搞建设,殚精思虑谋发展。他又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表示他从此要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生产,让人民尽快富裕起来。《轮台诏》的颁布,标志着汉武帝末年政策有了根本转变,同时也标志着汉武帝晚年思想上实现了向守文的根本转变。历史
也正因此诏,使西汉武帝之际挽回了将颓之局。
然而,与汉武帝相提并论的前代之君秦始皇,再收获巨大的功绩之后,却走向了灭亡,秦皇汉武之功之果,其成因应该说我们后人看得一清二楚。对于秦汉之制汉武帝本人其实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资治通鉴汉纪》中有几句追述汉武帝对大将军卫青所说的话:“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北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由此可见,汉武帝在当年创制的同时,也是以史为鉴,对于自己所行诸事进行反省,他料到后世如不改变轨辙,继续劳民,就会出现秦朝那样的速亡之局面。而这种推测符合情理,也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所以武帝在晚年更是忧于这种局面,所以由自己做出改变。因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汉武帝作为一代帝王,具有同其他帝王一样的霸气和专横,但与其他帝王不同之处是更多地拥有了一份理性和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承担过失的勇气,故而能“晚而改过,顾托得人”,从而免于亡秦覆辙。人们常说:最难超越的其实是自己!而汉武帝却能为常人非所为,因此汉武帝比起历史上众多的帝王更让人可爱、可敬!
从《轮台诏》谈汉武帝
姓名:赵晓华
单位: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