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案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郭海荣
单位: 唐山市遵化市第二中学
电话:[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开启化学计算的钥匙,是形成化学科学观的基石。在此之前,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对化学变化也有了某种程度的认识,这些知识的积累为本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只要适时的引导学生从量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化学反应,质量守恒这一客观规律的引出,就可以水到渠成。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离不开质量守恒定律,因此本节内容对初中化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析】
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虽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全过程,但对于化学反应中量是否改变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师要适时创设情境,从容地引导学生由质的变化导入到量的守恒,真正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由于接触化学已有一段时间,学生在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方面已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也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这对于本节实验探究课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设计意图】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普遍规律,让学生在探究这一定律的过程中体会到交流的益处、合作的必要、动手的愉悦、分析问题的全面、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历年的教学中,学生大都会忽略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气体部分的质量。于是我大胆的设计下面方案来完成的我教学任务,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1、从简单的生活实例入手
由于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95%以上学生都会猜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因此设计一组实验,用质量“不一定守恒”的假象迷惑学生。这样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更有利于质量守恒定律理解。
2、从知识冲突中探究
通过以上两个精心设置的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天平并不都平衡,从而很自然的激发他们得真正原因的渴望。通过分析、交流、表达,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
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又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3、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
把抽象的微观知识转变成具体的动画,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更容易掌握这部分难度相对较大的知识,重点、难点轻松突破。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节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力求将传统教学的“以知识为本”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总体思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提高独立设计实验能力、及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养成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认识到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用具:
仪器:火柴、酒精灯、坩埚钳、蜡烛、多媒体、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开瓶、橡皮塞、饮料瓶等。
药品:铁片、CuSO 4 溶液、BaCl 2溶液、Na 2CO 3溶液、稀H 2SO 4溶液。
1. 讨论题:3克碳在10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13克二氧化碳吗?一题对有些同学难度较大,须教师进行提示。
附一: 探究二学案:
题目:根据所给的物质,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关系。药品: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提示:三种溶液任意二者均可发生反应。)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
初中化学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案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郭海荣
单位: 唐山市遵化市第二中学
电话:[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开启化学计算的钥匙,是形成化学科学观的基石。在此之前,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对化学变化也有了某种程度的认识,这些知识的积累为本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只要适时的引导学生从量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化学反应,质量守恒这一客观规律的引出,就可以水到渠成。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离不开质量守恒定律,因此本节内容对初中化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析】
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虽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全过程,但对于化学反应中量是否改变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师要适时创设情境,从容地引导学生由质的变化导入到量的守恒,真正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由于接触化学已有一段时间,学生在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方面已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也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这对于本节实验探究课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设计意图】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普遍规律,让学生在探究这一定律的过程中体会到交流的益处、合作的必要、动手的愉悦、分析问题的全面、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历年的教学中,学生大都会忽略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气体部分的质量。于是我大胆的设计下面方案来完成的我教学任务,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1、从简单的生活实例入手
由于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95%以上学生都会猜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因此设计一组实验,用质量“不一定守恒”的假象迷惑学生。这样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更有利于质量守恒定律理解。
2、从知识冲突中探究
通过以上两个精心设置的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天平并不都平衡,从而很自然的激发他们得真正原因的渴望。通过分析、交流、表达,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
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又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3、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
把抽象的微观知识转变成具体的动画,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更容易掌握这部分难度相对较大的知识,重点、难点轻松突破。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节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力求将传统教学的“以知识为本”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总体思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提高独立设计实验能力、及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养成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认识到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用具:
仪器:火柴、酒精灯、坩埚钳、蜡烛、多媒体、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开瓶、橡皮塞、饮料瓶等。
药品:铁片、CuSO 4 溶液、BaCl 2溶液、Na 2CO 3溶液、稀H 2SO 4溶液。
1. 讨论题:3克碳在10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13克二氧化碳吗?一题对有些同学难度较大,须教师进行提示。
附一: 探究二学案:
题目:根据所给的物质,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关系。药品: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提示:三种溶液任意二者均可发生反应。)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