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七)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七)

第八部分 管理

管理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 行政通常指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对政务的研究、判断和推行。行政管理指的是政府利用合法权力,制定公共政策,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行为和过程。

2. 国家管理从管理主体的角度可以分为立法管理、行政管理和司法管理;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

3. 行政管理是国家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4. 行政管理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有三:基础作用、保障作用、主导作用。

5. 中国行政管理的主要特征:鲜明的政治性、服务的广泛性、重要的执行性。

6.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接受其领导和监督。

7.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需要而担负起的职责和功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基本任务和主要作用,是国家本质的外在表现。

8. 政府基本职能分为: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调控性职能、管理性职能)两类。

9. 按照政府管理领域的不同,可以把政府职能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

10. 政府职能的特征主要包括:阶级性和广泛性、系统性、稳定性和发展性。

11. 任何政府都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政府具有两种最基本的职能,即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12. 政府要通过法律规范社会行为,包括政府自身的行为。

13.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前提是确认市场的相对独立性与企业的自主地位,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要善于运用计划指导、财政、税收、货币、信贷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有效地控制经济总量的运动。

14. 政府职能配置的原则:适应外部环境需要的原则、与政府能力相一致的原则、根据政府层级,恰当配置政府职能的原则。

15. 影响政府能力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政府的财力富足程度,政府人力资源的层次。

16. 政府职能转变指的是政府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政府职能的的范围、内容、实现方式等进行的调整和转移,主要表现为职能范围和职能重点的变化。

17. 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转变,表现为三种方式:一是由微观经济管理与调控转向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政府的直接而微观的经济管理只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二是管理对象由企业变为市场。三是由人治性的计划管理转向法制管理。政府的直接而微观的经济管理只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实现方式转变主要表现为:从单一的行政命令管理方式转向以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综合而成的复杂管理方式;从直接而微观的管理转向间接而宏观

的管理;从人治性管理转向法制化管理;从以计划为取向的管理转向以市场为取向的管理。

19. 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政企分开。政企业分开指的是政府与企业的社会职责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公开。

20. 当前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派生企业的行政的隶属关系要尽快解除;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要裁减压缩;行政性公司要大量裁撤;正确引导和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改革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方式,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同时,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1. 广义的行政组织泛指一些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的组织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仅指国家的行政部门。

22. 行政组织的一般特性:阶级性、服务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

23. 行政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建立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必须以共同的行政总体目标为基础。同类同事。同类性质的行政活动,必须归纳到同一单位中。否则同一件事情,谁都有权管理,势必彼此冲突形成摩擦,或者互相推诿。职责相称。授予一个行政单位的权限和责任必须相称。有职无权和有权无职的情况,都必然会影响行政管理的质量。单头领导。一个行政组织的下属人员,只能有一个上级来领导。领导限度。每个领导都有一定的下属人数,超过了这个人数的限度,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从而影响行政管理的质量。区分性质。专业性的行政机构与职能性的机构必须区别。明确路线。在一个行政机构中,自上而下的命令指示和自下而上的请示汇报,都要有明确的路线。级别层次。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行政单位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关系应该遵循明确的级别和层次,只有遇到非常和特殊情况,才能越级请示或越级指挥。精简效能。精简就是指行政组织的组成人员的配备要少而精,效能就是指行政机构应具有迅速、正确地制定目标并高效率地实现行政目标的能力。厉行节约,反对官僚主义。

24. 节约是一种现代观念和未来观念而不是陈旧观念。

25. 在工作中有的行政领导为了行政工作的精干高效,往往打破行政组织纵向的层级结构进行管理,这种做法不妥当。

26. 有人认为“有效的行政领导方式都是行政领导活动规律性的反映,所以应该严格遵循”,这种观点忽略了领导活动的权变特征。

27. 根据权力和职能的分开方式,行政组织部门划分为:直线式结构、职能式机构、直线职能式机构、矩阵式结构。

28.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分别单独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同时,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享有领导和管理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工作的权利。

29. 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利益和意志集中代表者的历史地位实现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权。这种领导权由宪法加以确认和肯定:中国共产党从执政党的地位出发,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制定正确的大政方针以及政府工作的指南,同时对涉及各个领域的国家行政组织行为(合法性、、合理性)实施广泛、全面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又通过自己的党员以政府公务人员的身份广泛参加各级政府工作,来支持各级行政机关完成工作任务。在具体的政务活动中,国家行政机关单独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行政权力,并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即实行党政分开。

30. 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最大限度地广纳人才和发挥所属成员的内在功能,以完成国家行政管理的任务,而在政府公务人员的选拔、作用、奖惩权益等方面所制定和形成的一套规章、制度、标准、政策、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的总和。

31. 人事行政的管理体制:部外制,又称独立制,是指在政府行政系统之外,设置独立超然

的人事行政机构,不受正常及其行政首长的干涉与控制,全权管理人事行政事务;部内制,也称欧陆制,是指在政府系统内设置人事行政机构,各项人事行政管理都由行政部门自行负责管理;混合制,又称折中制,这种制度参考以上两种制度的利弊得失,采取折中的办法,建立起半独立的人事机构。

32. 人力资源开发是通过系统的规划、培养、教育、训练等手段,提高人对自然界开发利用能力的过程。重点在于组织一切力量,有效地对全社会进行智力开发。

33. 人力资源开发的几个组成部分:配置性开发、提高性开发、利用性开发、流动性开发、整体性开发、储备性开发、自我开发。

34. 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35. 英国文官是指那些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长期任职而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文职人员。当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都是以英国文官制度作为蓝本而建立起来的。

36. 现代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提倡平等竞争、实行民主管理、贯彻功绩主义、推行专家行政和业务官员常任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和“廉洁”原则。

37. 现代公务员制度形成的两个主要标志: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制度的建立。

38. 分类管理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共同原则。但西方国家的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在政务官和事务官之间进行严格的区分,即所谓“两官分途”,政务官强调“政治化”,事务官强调“职业化”,两者之间相互不能转任;另一方面,在事务官的分类中,多以职位分类为主。而在我国,公务员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严格的区分,而是采用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的划分。

39. 西方国家的考试录用方式适用于所有事务类公务员,也就是说所有事务类公务员都必须通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才能被录用为公务员,考试录用是进入事务类公务员队伍的主要途径。在我国,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多种方式。对于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主要通过公开考试方式录取,而对于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这可以通过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的其他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相当职务的工作人员中调任的方式加以作用。

40. 西方国家为了避免多党政治给政府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对事务公务员提出了“政治中立”要求。在我国则明确要求,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公务员中的党员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41.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的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40.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的优良传统: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1. 西方国家公务员管理“不受正常干涉”,“与党派政治脱钩”,是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政府人事管理系统,任何党派不得直接管理国家公务员。我国公务员制度则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是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来制定的。

42. 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原则:公开原则、平等原则、竞争原则、择优原则。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行政职业能力三个部分。

43. 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44. 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45. 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46.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是指任职机关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任职条件的要求,通过法定的程序和一定手续任用公务员担任一项职务。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用原则:一是优化、精干、德才兼备的原则;二是法定程序原则;三是一人一职与因事设职原则。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47.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人事公务的人员交流。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46.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47. 回避的种类有: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8.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政治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业务行为规范、保密行为规范;外事行为规范;撰制和处理公文的规范;公务员语言行为规范;仪表举止规范;交际行为规范(服从上级,关心下级,尊重同事,协调友邻);婚姻家庭行为规范。

49. 在工作中有的公务员认为“法规多了会束缚公务人员的手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会导致公务员的行为违背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50. 公共政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导向的作用、调控的作用、分配的作用。

51. 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中枢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系统、执行系统。中枢系统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公共政策制定的课题、确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建立政策制定的机构并对备选的政策方案进行抉择。咨询系统主要由专家学者构成。

52. 政策制定的程序: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研究信息,拟定方案;筛选评价,比较择优;组织实施,追踪反馈。

53. 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适量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是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是两种最基本的政策资源。

54. 行政信息搜集最新的手段是通过网络收集信息。使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存储信息,需要建立信息库、文件库、数据库。

55. 财务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核、实施及监督等环节,其核心是预算。

56. 税率是纳税额占征税对象数额的比例或标准,反映征税的深度。作为税收的一个核心要素,税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纳税人的税负水平,体现着国家对不同课税对象纳税人的税收调节政策。税率的形式基本上有三种:比例税率、阶梯式税率和定额税率。

57. 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也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58. 政府采购的特点:资金来源的公共性;采购主体的特定性;采购活动的公开化与市场化;采购对象的广泛性;政策性;规范性;影响力大。政府采购的目标: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宏观调控手段;保护民族产业;保护环境;稳定物价;促进国际贸易。政府采购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和有效竞争原则;物有所值原则;推动国内竞争和促进产业发展原则;防腐倡廉原则;支持政府其他政策的原则。

59. 行政监督一般是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等主体依法对国有行政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从主体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看,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由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部分组成。外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权力与非权力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其中外部权力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行政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实施的行政监督;中国共产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实施的行政监督。外部非权力监督包括: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行政监督;社会群众及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各人民团体(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以及新闻媒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内部监督可以划分为专门监督和非专门监督两类。

60.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与行政主体及其活动相应的一个综合体系,涵盖了政府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

61. 行政监察的基本职能:法制监察职能;管理调节职能(行政监察机关纠正监察对象偏离行政管理目标,背离法律法规的行为属于管理调节职能);抑制功能(具有抑制行政机关有害于社会的不当做法);扬善功能;反馈功能;封闭功能(行政监察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封闭行政机构的违法举动,封闭功能的实现体现了行政监察的终极价值)。

62. 司法监督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施的监督。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解决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问题,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63. 公民举报方式:电话举报、信函举报、当面举报、代理举报。受理举报的原则:公正原则、高效原则、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64. 行政机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组织保证。

65. 行政改革是指政府行政系统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有意识地对自身的结构、功能和行政人员的行政方式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以谋求行政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提高行政效能的过程。

66.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66.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策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律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67.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策略:采取渐进式改革(4个特点:一是行政改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二是重视渐进调适;三是社会震动较小;四是见效较慢);外延型行政改革和内涵型行政改革相结合;复合型行政改革。

68. 实行现代行政管理现代化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行政改革。

69.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改革的侧重点是政府职能的减少。具体说来,改革有以下主要内容:一是非国有化。二是自由化。自由化主要表现为放松规制,包括经济规制、社会规制、保护产业的规制等。改革的重点是放松经济规制,即放松对市场的管制。三是压缩式管理。

70. 分权与权力下放是当代行政改革的热点,是把组织内部的中下层机构转变为具有独立性质的单位,实行经理负责制。指导思想上强调以顾客取向和服务对象为中心。

71. 行政发展的理论:行政不发达论、行政发达论、行政模仿论、行政改革论。

72. 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理论论述了共产党实现领导的条件:一是党能始终保持其先进性;二是制定正确的纲领;三是采取正确的策略。

73. 列宁领导理论提出了实现领导的条件和要求: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二是靠党

同广大劳动群众的密切联系;三是靠实行的政治领导的正确。

74. 毛泽东关于领导职责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一是了解情况,认识环境;二是出主意;三是用干部;四是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75. 邓小平领导理论领导就是服务的实现条件:一是要有坚定而正确的群众观点;二是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加强自律。

76. 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领导目标。

77. 宏观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是领导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必备条件。

78. 计划能力、执行能力、用人能力是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础。

79. 领导与管理不可混同和替代也不可截然分开。

80. 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核心素质、基础素质、职能素质。核心素质包括价值观、见识和品格。基础素质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能力、心理、身体素质。

81. 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的区别:来源不同、作用范围不同、作用程度不同、作用方式不同。

82. 我们党和国家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的基本主张是“委托论”。

83. 领导权威是领导者的影响与被领导者自愿接受其影响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控制社会的现实力量。领导影响力是领导权威运用于领导活动中所产生的实际效能,也即领导权威主客体的影响和响应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实力量。

84. 科学合理授权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为权属明晰原则;二为权能相宜原则;三为信任原则;四为可控制的原则;五为授权不授责原则。

85. 领导决策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将要实践的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进行设计、规划、选优的过程。

86. 决策程序:发现问题,确立目标;集思广益,拟定方案;价值评估,方案选优;先行试点,实践检验;全面实施,追踪检查。

87. 决策可供选择的方案不能只是一个,一般在2-7个之间选择为宜。

88. 试点必须注意两条:一是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二是不能给点上“吃小灶”。

89. 适时权变: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因势而变。

90. 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决策民主化是科学化的前提和保证;决策科学化是民主化的目的和归宿;民主化与科学化是科学决策过程中互相联系、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广开言路是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保证。

91. 现代领导决策体制的特点:一是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的分工越来越明显;二是决策中的“谋”与“断”逐渐分离;三是决策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是决策对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五是决策体系的功能复杂。

92. 现代决策体制的构成: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

93. 领导用人有三层含义:用人的能力智力;用有才干有专长的人;用骨干用干部。

94. 人才配置的结构观念: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气质结构等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

95. 激励与凝聚问题已成为现代领导的核心问题之一。

96. 领导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诚信原则、精神原则。

97. 领导者取信于被领导者必须:守信、信任、不轻诺、诚实。

98. 领导方法是对客体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手段、办法、措施、步骤等的总和。

99.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基本思想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事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基本工作方法主要有: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运用“两点论”,坚持“两手抓”,抓中心、抓关键,推动全盘等。 100. 抓大事的方法:运用佩雷特原则(20/80);把握ABC 分类法和黑箱理论(只管两头,

不管中间)。

101. 整分合原理。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领导者的一项首要工作就是落实任务,把总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个执行部门,从而变成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的协同行动。这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再至整体的过程,这就是整分合原理。

102. 领导绩效是指领导者取得的领导实绩与效能。

103. 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宏观的内容;进行职能活动的内容;班子团结与否;领导者自身的相关内容。

104. 领导绩效考评的方法:考评与使用相结合;静态考核与动态考核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上级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群体与考核个体相结合;自我述职与群众测评相结合;重显绩与重潜绩相结合;实用性与有效性相结合。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十七)

第八部分 管理

管理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 行政通常指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对政务的研究、判断和推行。行政管理指的是政府利用合法权力,制定公共政策,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行为和过程。

2. 国家管理从管理主体的角度可以分为立法管理、行政管理和司法管理;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

3. 行政管理是国家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4. 行政管理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有三:基础作用、保障作用、主导作用。

5. 中国行政管理的主要特征:鲜明的政治性、服务的广泛性、重要的执行性。

6.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接受其领导和监督。

7.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需要而担负起的职责和功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基本任务和主要作用,是国家本质的外在表现。

8. 政府基本职能分为: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调控性职能、管理性职能)两类。

9. 按照政府管理领域的不同,可以把政府职能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

10. 政府职能的特征主要包括:阶级性和广泛性、系统性、稳定性和发展性。

11. 任何政府都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政府具有两种最基本的职能,即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12. 政府要通过法律规范社会行为,包括政府自身的行为。

13.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前提是确认市场的相对独立性与企业的自主地位,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要善于运用计划指导、财政、税收、货币、信贷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有效地控制经济总量的运动。

14. 政府职能配置的原则:适应外部环境需要的原则、与政府能力相一致的原则、根据政府层级,恰当配置政府职能的原则。

15. 影响政府能力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政府的财力富足程度,政府人力资源的层次。

16. 政府职能转变指的是政府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政府职能的的范围、内容、实现方式等进行的调整和转移,主要表现为职能范围和职能重点的变化。

17. 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转变,表现为三种方式:一是由微观经济管理与调控转向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政府的直接而微观的经济管理只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二是管理对象由企业变为市场。三是由人治性的计划管理转向法制管理。政府的直接而微观的经济管理只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实现方式转变主要表现为:从单一的行政命令管理方式转向以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综合而成的复杂管理方式;从直接而微观的管理转向间接而宏观

的管理;从人治性管理转向法制化管理;从以计划为取向的管理转向以市场为取向的管理。

19. 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政企分开。政企业分开指的是政府与企业的社会职责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公开。

20. 当前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派生企业的行政的隶属关系要尽快解除;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要裁减压缩;行政性公司要大量裁撤;正确引导和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改革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方式,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同时,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1. 广义的行政组织泛指一些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的组织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仅指国家的行政部门。

22. 行政组织的一般特性:阶级性、服务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

23. 行政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建立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必须以共同的行政总体目标为基础。同类同事。同类性质的行政活动,必须归纳到同一单位中。否则同一件事情,谁都有权管理,势必彼此冲突形成摩擦,或者互相推诿。职责相称。授予一个行政单位的权限和责任必须相称。有职无权和有权无职的情况,都必然会影响行政管理的质量。单头领导。一个行政组织的下属人员,只能有一个上级来领导。领导限度。每个领导都有一定的下属人数,超过了这个人数的限度,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从而影响行政管理的质量。区分性质。专业性的行政机构与职能性的机构必须区别。明确路线。在一个行政机构中,自上而下的命令指示和自下而上的请示汇报,都要有明确的路线。级别层次。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行政单位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关系应该遵循明确的级别和层次,只有遇到非常和特殊情况,才能越级请示或越级指挥。精简效能。精简就是指行政组织的组成人员的配备要少而精,效能就是指行政机构应具有迅速、正确地制定目标并高效率地实现行政目标的能力。厉行节约,反对官僚主义。

24. 节约是一种现代观念和未来观念而不是陈旧观念。

25. 在工作中有的行政领导为了行政工作的精干高效,往往打破行政组织纵向的层级结构进行管理,这种做法不妥当。

26. 有人认为“有效的行政领导方式都是行政领导活动规律性的反映,所以应该严格遵循”,这种观点忽略了领导活动的权变特征。

27. 根据权力和职能的分开方式,行政组织部门划分为:直线式结构、职能式机构、直线职能式机构、矩阵式结构。

28.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分别单独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同时,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享有领导和管理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工作的权利。

29. 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利益和意志集中代表者的历史地位实现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权。这种领导权由宪法加以确认和肯定:中国共产党从执政党的地位出发,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制定正确的大政方针以及政府工作的指南,同时对涉及各个领域的国家行政组织行为(合法性、、合理性)实施广泛、全面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又通过自己的党员以政府公务人员的身份广泛参加各级政府工作,来支持各级行政机关完成工作任务。在具体的政务活动中,国家行政机关单独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行政权力,并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即实行党政分开。

30. 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最大限度地广纳人才和发挥所属成员的内在功能,以完成国家行政管理的任务,而在政府公务人员的选拔、作用、奖惩权益等方面所制定和形成的一套规章、制度、标准、政策、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的总和。

31. 人事行政的管理体制:部外制,又称独立制,是指在政府行政系统之外,设置独立超然

的人事行政机构,不受正常及其行政首长的干涉与控制,全权管理人事行政事务;部内制,也称欧陆制,是指在政府系统内设置人事行政机构,各项人事行政管理都由行政部门自行负责管理;混合制,又称折中制,这种制度参考以上两种制度的利弊得失,采取折中的办法,建立起半独立的人事机构。

32. 人力资源开发是通过系统的规划、培养、教育、训练等手段,提高人对自然界开发利用能力的过程。重点在于组织一切力量,有效地对全社会进行智力开发。

33. 人力资源开发的几个组成部分:配置性开发、提高性开发、利用性开发、流动性开发、整体性开发、储备性开发、自我开发。

34. 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35. 英国文官是指那些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长期任职而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文职人员。当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都是以英国文官制度作为蓝本而建立起来的。

36. 现代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提倡平等竞争、实行民主管理、贯彻功绩主义、推行专家行政和业务官员常任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和“廉洁”原则。

37. 现代公务员制度形成的两个主要标志: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制度的建立。

38. 分类管理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共同原则。但西方国家的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在政务官和事务官之间进行严格的区分,即所谓“两官分途”,政务官强调“政治化”,事务官强调“职业化”,两者之间相互不能转任;另一方面,在事务官的分类中,多以职位分类为主。而在我国,公务员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严格的区分,而是采用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的划分。

39. 西方国家的考试录用方式适用于所有事务类公务员,也就是说所有事务类公务员都必须通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才能被录用为公务员,考试录用是进入事务类公务员队伍的主要途径。在我国,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多种方式。对于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主要通过公开考试方式录取,而对于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这可以通过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的其他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相当职务的工作人员中调任的方式加以作用。

40. 西方国家为了避免多党政治给政府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对事务公务员提出了“政治中立”要求。在我国则明确要求,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公务员中的党员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41.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的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40.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的优良传统: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1. 西方国家公务员管理“不受正常干涉”,“与党派政治脱钩”,是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政府人事管理系统,任何党派不得直接管理国家公务员。我国公务员制度则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是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来制定的。

42. 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原则:公开原则、平等原则、竞争原则、择优原则。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行政职业能力三个部分。

43. 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44. 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45. 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46.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是指任职机关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任职条件的要求,通过法定的程序和一定手续任用公务员担任一项职务。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用原则:一是优化、精干、德才兼备的原则;二是法定程序原则;三是一人一职与因事设职原则。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47.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人事公务的人员交流。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46.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47. 回避的种类有: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8.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政治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业务行为规范、保密行为规范;外事行为规范;撰制和处理公文的规范;公务员语言行为规范;仪表举止规范;交际行为规范(服从上级,关心下级,尊重同事,协调友邻);婚姻家庭行为规范。

49. 在工作中有的公务员认为“法规多了会束缚公务人员的手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会导致公务员的行为违背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50. 公共政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导向的作用、调控的作用、分配的作用。

51. 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中枢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系统、执行系统。中枢系统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公共政策制定的课题、确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建立政策制定的机构并对备选的政策方案进行抉择。咨询系统主要由专家学者构成。

52. 政策制定的程序: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研究信息,拟定方案;筛选评价,比较择优;组织实施,追踪反馈。

53. 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适量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是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是两种最基本的政策资源。

54. 行政信息搜集最新的手段是通过网络收集信息。使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存储信息,需要建立信息库、文件库、数据库。

55. 财务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核、实施及监督等环节,其核心是预算。

56. 税率是纳税额占征税对象数额的比例或标准,反映征税的深度。作为税收的一个核心要素,税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纳税人的税负水平,体现着国家对不同课税对象纳税人的税收调节政策。税率的形式基本上有三种:比例税率、阶梯式税率和定额税率。

57. 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也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58. 政府采购的特点:资金来源的公共性;采购主体的特定性;采购活动的公开化与市场化;采购对象的广泛性;政策性;规范性;影响力大。政府采购的目标: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宏观调控手段;保护民族产业;保护环境;稳定物价;促进国际贸易。政府采购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和有效竞争原则;物有所值原则;推动国内竞争和促进产业发展原则;防腐倡廉原则;支持政府其他政策的原则。

59. 行政监督一般是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等主体依法对国有行政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从主体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看,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由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部分组成。外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权力与非权力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其中外部权力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行政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实施的行政监督;中国共产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实施的行政监督。外部非权力监督包括: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行政监督;社会群众及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各人民团体(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以及新闻媒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内部监督可以划分为专门监督和非专门监督两类。

60.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与行政主体及其活动相应的一个综合体系,涵盖了政府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

61. 行政监察的基本职能:法制监察职能;管理调节职能(行政监察机关纠正监察对象偏离行政管理目标,背离法律法规的行为属于管理调节职能);抑制功能(具有抑制行政机关有害于社会的不当做法);扬善功能;反馈功能;封闭功能(行政监察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封闭行政机构的违法举动,封闭功能的实现体现了行政监察的终极价值)。

62. 司法监督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施的监督。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解决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问题,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63. 公民举报方式:电话举报、信函举报、当面举报、代理举报。受理举报的原则:公正原则、高效原则、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64. 行政机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组织保证。

65. 行政改革是指政府行政系统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有意识地对自身的结构、功能和行政人员的行政方式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以谋求行政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提高行政效能的过程。

66.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66.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策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律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67.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策略:采取渐进式改革(4个特点:一是行政改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二是重视渐进调适;三是社会震动较小;四是见效较慢);外延型行政改革和内涵型行政改革相结合;复合型行政改革。

68. 实行现代行政管理现代化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行政改革。

69.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改革的侧重点是政府职能的减少。具体说来,改革有以下主要内容:一是非国有化。二是自由化。自由化主要表现为放松规制,包括经济规制、社会规制、保护产业的规制等。改革的重点是放松经济规制,即放松对市场的管制。三是压缩式管理。

70. 分权与权力下放是当代行政改革的热点,是把组织内部的中下层机构转变为具有独立性质的单位,实行经理负责制。指导思想上强调以顾客取向和服务对象为中心。

71. 行政发展的理论:行政不发达论、行政发达论、行政模仿论、行政改革论。

72. 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理论论述了共产党实现领导的条件:一是党能始终保持其先进性;二是制定正确的纲领;三是采取正确的策略。

73. 列宁领导理论提出了实现领导的条件和要求: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二是靠党

同广大劳动群众的密切联系;三是靠实行的政治领导的正确。

74. 毛泽东关于领导职责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一是了解情况,认识环境;二是出主意;三是用干部;四是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75. 邓小平领导理论领导就是服务的实现条件:一是要有坚定而正确的群众观点;二是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加强自律。

76. 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领导目标。

77. 宏观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是领导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必备条件。

78. 计划能力、执行能力、用人能力是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础。

79. 领导与管理不可混同和替代也不可截然分开。

80. 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核心素质、基础素质、职能素质。核心素质包括价值观、见识和品格。基础素质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能力、心理、身体素质。

81. 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的区别:来源不同、作用范围不同、作用程度不同、作用方式不同。

82. 我们党和国家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的基本主张是“委托论”。

83. 领导权威是领导者的影响与被领导者自愿接受其影响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控制社会的现实力量。领导影响力是领导权威运用于领导活动中所产生的实际效能,也即领导权威主客体的影响和响应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实力量。

84. 科学合理授权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为权属明晰原则;二为权能相宜原则;三为信任原则;四为可控制的原则;五为授权不授责原则。

85. 领导决策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将要实践的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进行设计、规划、选优的过程。

86. 决策程序:发现问题,确立目标;集思广益,拟定方案;价值评估,方案选优;先行试点,实践检验;全面实施,追踪检查。

87. 决策可供选择的方案不能只是一个,一般在2-7个之间选择为宜。

88. 试点必须注意两条:一是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二是不能给点上“吃小灶”。

89. 适时权变: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因势而变。

90. 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决策民主化是科学化的前提和保证;决策科学化是民主化的目的和归宿;民主化与科学化是科学决策过程中互相联系、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广开言路是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保证。

91. 现代领导决策体制的特点:一是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的分工越来越明显;二是决策中的“谋”与“断”逐渐分离;三是决策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是决策对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五是决策体系的功能复杂。

92. 现代决策体制的构成: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

93. 领导用人有三层含义:用人的能力智力;用有才干有专长的人;用骨干用干部。

94. 人才配置的结构观念: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气质结构等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

95. 激励与凝聚问题已成为现代领导的核心问题之一。

96. 领导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诚信原则、精神原则。

97. 领导者取信于被领导者必须:守信、信任、不轻诺、诚实。

98. 领导方法是对客体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手段、办法、措施、步骤等的总和。

99.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基本思想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事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基本工作方法主要有: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运用“两点论”,坚持“两手抓”,抓中心、抓关键,推动全盘等。 100. 抓大事的方法:运用佩雷特原则(20/80);把握ABC 分类法和黑箱理论(只管两头,

不管中间)。

101. 整分合原理。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领导者的一项首要工作就是落实任务,把总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个执行部门,从而变成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的协同行动。这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再至整体的过程,这就是整分合原理。

102. 领导绩效是指领导者取得的领导实绩与效能。

103. 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宏观的内容;进行职能活动的内容;班子团结与否;领导者自身的相关内容。

104. 领导绩效考评的方法:考评与使用相结合;静态考核与动态考核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上级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群体与考核个体相结合;自我述职与群众测评相结合;重显绩与重潜绩相结合;实用性与有效性相结合。


相关文章

  • 省拟任县处级任职资格考试(一)
  • 省拟任县处级任职资格考试(一) 一. 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中,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将光标指向符合题意的答案,单击左键使该答案前的圆框内出现小黑点即可,共35小题,每小题1分). 1. 根据毛泽东的论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C ...查看


  • 公务员职务任免和职务升降规定
  • 公务员职务任免和职务升降规定(试行)解读 一.是非题(1分×20 = 20分) 1. 晋升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公务员,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章程所规定的资格.aA.对 B.错 2. 选任制是任命公务员职务的最主要表 ...查看


  • 2015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 ...查看


  • 2016年法宣在线考试试题及答案5
  • 第五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1.(单选题)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下列哪项考察资料的形式不符合要求?( ) A.邮件形式 B.口头形式 C.电子档形式 D.纸质形式 正确答 ...查看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 四川干部教育培训网
  • 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委党校 卷 号: 卷内编号: 版本:1.0 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综合智能化 信息管理平台 平台概述 项 目 承 担 部 门:四川省委党校信息技术部 撰 写 人(签名): 完 成 日 期: 本文档 使 用部门:□主管领导 ...查看


  • 公务员任免规定
  • 关于印发<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 规定(试行)>的通知 中组发[200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 现将&l ...查看


  • [精品]干部选拔任用方案
  • 篇一:干部选拔任用方案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选拔任用条例&g ...查看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答案
  • 2014年杭州市公务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知识测试 剩余时间:00:59:50 考试限时:3600 考试及格分数线:60 试卷总分:100 是非题(2分×20 = 40分) 1.由党委向政府提名由政府任命的领导职务 ...查看


  • 领导无"私事",瞒报有风险
  • 自1995年实施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至今,20年间,官员填写的报告表格不断变化.与之相应的,对官员的约束越来越严. 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纪委对国家工商总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孙鸿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廖永远严重违纪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