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经金天品第二十七

作者:佚名 发表日期:2006-12-23 00:00:00 来源:佛学在线 人气:172

(二八)金天品第二十七(丹本此品在第五卷为第二十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此国中。有一长者。其家大富。财宝无数。生一男儿。身体金色。长者欣庆。即设施会。请诸相师。令占吉凶。时诸相师。抱儿看省。见其奇相。喜不自胜。即为立字。字修越耶提婆(晋言金天)。此儿福德。极为纯厚。其生之日。家中自然出一井水。纵广八尺。深亦如是。其水汲用。能称人意。须衣出衣。须食出食。金银珍宝。一切所须。作愿取此。如意即得。儿年转大。才艺博通。长者爱之。未敢逆意。而作是念。我子端正。容貌无伦。要当推求选择名女。形容色状。殊姿越群。金容妙体。类我儿者。当往求之。即募诸贾。周遍求之。时阎波国。有大长者。而生一女。字修跋那婆苏(晋言金光明)。端正非凡。身体金色。晃昱照人。细滑光泽。初生之日。亦有自然八尺井水。其井亦能出种种珍宝。衣服饮食称适人情。然彼长者。亦自念言。我女端正。人中英妙。要得贤士。形色光晖。如我女比。乃当嫁与共为婚姻。尔时女名远布舍卫。金天名称复闻女家。时二长者。各怀欢喜。即各相诣。求为婚姻。娶妇已竟。还至舍卫。时金天家。便设上供。请佛及僧。供养一日。佛受其请。往至舍食。食已摄钵。具为长者金天夫妻。广演妙法。开解其心。金天夫妻。及其父母。即时破坏二十亿洞然之恶。心情开解。获须陀洹果。尔时世尊。便还精舍。于是金天与金光明。俱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即听许。俱往佛所。稽首佛足。作礼绕竟。求索入道。佛寻听可。赞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着身。便成沙门。于是金天在比丘众。金光明比丘尼付大爱道。渐渐教化。悉成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一切功德。悉皆具足。阿难白佛言。不审世尊。金天夫妻。本造何行。自生以来。多财饶宝。身体金色。端正第一。得此一井能出一切。唯愿如来。当具宣示。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号毗钵尸。佛既灭度。遗法在世。后有诸比丘。游行教化。到一村落。有诸人民豪贤长者。见众僧至。各竞供设衣被饮食。无有乏短。时有夫妻二人。贫饿困乏。每自思念。我父在时。财宝积满。富溢难量。今者我身贫困极甚。坐卧草蓐。衣不盖形。家无升斗。何其苦耶。尔时虽富财宝无量。不遭斯等圣众之僧。今既得值。无钱供养。思惟是已。怆然而啼。懊恼堕泪。堕妇臂上。妇见夫涕。而问之言。有何不适。懊恼若是。婿答妇言。汝不知耶。今有众僧适过此村。豪贤居士。咸兴供养。我家贫乏。独无升斗。于此众僧。不种善缘。今者贫困。来世又剧。我惟此已。是故泣耳。妇答婿言。今当如何。正欲供养。无有财宝。虽有空意。不遂其愿。妇语婿言。今汝可往至本舍中。于故藏内推觅财宝。若苟得之。当用供养。时夫如言。至故藏中。遍行推觅。得一金钱。持至妇所。于时其妇。有一明镜。即共合心。当用布施。置一新瓶。盛满净水。以此金钱着瓶水中。以镜着上。持至僧所。到已至心用布施僧。于时众僧即为受之。各各取水。而用洗钵。复有取水而饮之者。时彼夫妇。欢喜情悦。作福已竟。遇疾命终。生忉利天。佛告阿难。尔时贫人持一瓶水。布施僧者。今此金天夫妇是也。由其前世持此一金钱。及一瓶水并此明镜。施众僧故。世世端正。身体金色。容仪晃昱殊妙无比。九十一劫。恒常如是。由于尔时。有信敬故得离生死。逮得应真。阿难当知。一切福德。不可不作。如彼贫人。以少施故。乃获如是无量福报。尔时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咸兴施心。勤加福业。欢喜奉行。

作者:佚名 发表日期:2006-12-23 00:00:00 来源:佛学在线 人气:172

(二八)金天品第二十七(丹本此品在第五卷为第二十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此国中。有一长者。其家大富。财宝无数。生一男儿。身体金色。长者欣庆。即设施会。请诸相师。令占吉凶。时诸相师。抱儿看省。见其奇相。喜不自胜。即为立字。字修越耶提婆(晋言金天)。此儿福德。极为纯厚。其生之日。家中自然出一井水。纵广八尺。深亦如是。其水汲用。能称人意。须衣出衣。须食出食。金银珍宝。一切所须。作愿取此。如意即得。儿年转大。才艺博通。长者爱之。未敢逆意。而作是念。我子端正。容貌无伦。要当推求选择名女。形容色状。殊姿越群。金容妙体。类我儿者。当往求之。即募诸贾。周遍求之。时阎波国。有大长者。而生一女。字修跋那婆苏(晋言金光明)。端正非凡。身体金色。晃昱照人。细滑光泽。初生之日。亦有自然八尺井水。其井亦能出种种珍宝。衣服饮食称适人情。然彼长者。亦自念言。我女端正。人中英妙。要得贤士。形色光晖。如我女比。乃当嫁与共为婚姻。尔时女名远布舍卫。金天名称复闻女家。时二长者。各怀欢喜。即各相诣。求为婚姻。娶妇已竟。还至舍卫。时金天家。便设上供。请佛及僧。供养一日。佛受其请。往至舍食。食已摄钵。具为长者金天夫妻。广演妙法。开解其心。金天夫妻。及其父母。即时破坏二十亿洞然之恶。心情开解。获须陀洹果。尔时世尊。便还精舍。于是金天与金光明。俱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即听许。俱往佛所。稽首佛足。作礼绕竟。求索入道。佛寻听可。赞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着身。便成沙门。于是金天在比丘众。金光明比丘尼付大爱道。渐渐教化。悉成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一切功德。悉皆具足。阿难白佛言。不审世尊。金天夫妻。本造何行。自生以来。多财饶宝。身体金色。端正第一。得此一井能出一切。唯愿如来。当具宣示。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号毗钵尸。佛既灭度。遗法在世。后有诸比丘。游行教化。到一村落。有诸人民豪贤长者。见众僧至。各竞供设衣被饮食。无有乏短。时有夫妻二人。贫饿困乏。每自思念。我父在时。财宝积满。富溢难量。今者我身贫困极甚。坐卧草蓐。衣不盖形。家无升斗。何其苦耶。尔时虽富财宝无量。不遭斯等圣众之僧。今既得值。无钱供养。思惟是已。怆然而啼。懊恼堕泪。堕妇臂上。妇见夫涕。而问之言。有何不适。懊恼若是。婿答妇言。汝不知耶。今有众僧适过此村。豪贤居士。咸兴供养。我家贫乏。独无升斗。于此众僧。不种善缘。今者贫困。来世又剧。我惟此已。是故泣耳。妇答婿言。今当如何。正欲供养。无有财宝。虽有空意。不遂其愿。妇语婿言。今汝可往至本舍中。于故藏内推觅财宝。若苟得之。当用供养。时夫如言。至故藏中。遍行推觅。得一金钱。持至妇所。于时其妇。有一明镜。即共合心。当用布施。置一新瓶。盛满净水。以此金钱着瓶水中。以镜着上。持至僧所。到已至心用布施僧。于时众僧即为受之。各各取水。而用洗钵。复有取水而饮之者。时彼夫妇。欢喜情悦。作福已竟。遇疾命终。生忉利天。佛告阿难。尔时贫人持一瓶水。布施僧者。今此金天夫妇是也。由其前世持此一金钱。及一瓶水并此明镜。施众僧故。世世端正。身体金色。容仪晃昱殊妙无比。九十一劫。恒常如是。由于尔时。有信敬故得离生死。逮得应真。阿难当知。一切福德。不可不作。如彼贫人。以少施故。乃获如是无量福报。尔时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咸兴施心。勤加福业。欢喜奉行。


相关文章

  • 法华经全文,法华经讲解,法华经白话文
  •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法华经>在大乘佛教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华严经>.<楞严经>并称"经中之王",是天台宗立说的主要依据,对于 ...查看


  • 地藏经白话解释-胡维铨居士
  • ■ 繁體中文 ■ 网站公告 ■ 全站搜索 佛门孝经 │ 地藏经典 │ 地藏法门 │ 经典推荐 │ 佛学文集 │ 学佛入门 │ 学佛答问 │ 学佛感应 │ 圣像法音 │ 素食保健 地藏孝亲网 - 佛门孝经 - 白话解释目录 │ 文章推荐 栏目 ...查看


  • 妙法莲华经 生字注音
  • 妙法莲华经 注音 卷第一 后 hou4 秦 qin2 龟 qiu1 兹 zi2 国三藏 zang4 法师鸠 jiu1 摩罗 luo2 什 序 品第一 耆 qi2 闍 du1 崛 jue2 烦恼 nao3 逮 dai4 得己 ji3 利 阿 ...查看


  • 关于梵文写本[法华经]
  •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探讨<妙法莲华经>梵文写本及其译注本的概况.着墨较多的是梵本<法华经>在中国内地.新疆.西藏以及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域自19-20世纪初叶的新发现,特别述及在喀什噶尔.尼泊尔.吉尔吉特等地所发现的 ...查看


  • 白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白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修行因缘第一章(优婆塞卢荣章译) 阅读:6446 [白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智慧第二章(优婆塞卢荣章译) 阅读:3873 [白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决疑请问第三章(优婆塞卢荣章译) 阅读:2697 [白话六祖大 ...查看


  • 法华经疏--笠道生
  • 法华经疏 妙法莲花经疏目次卷上序品第一方便品第二譬喻品第三信解品第四卷下药草喻品第五授记品第六化城喻品第七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法师品第十见宝塔品第十一持品第十二安乐行品第十三踊出品第十四寿量品第十五分别功德品第十六随喜功德品 ...查看


  •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
  •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原 字 (简化字) 原 句 标准注音 同音字 备注忉 一时佛在☆利天为母说法 dāo 刀 不读"涛"爾 尔 ☆时 ěr 耳诃 大菩萨摩☆萨 hē 荷(阴平)不读&qu ...查看


  • 七年级思品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 七年级思品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1-5 DCBAC 6-10 BDABB 11-15DCBDB 16-20 AACDD 三.漫画分析题 22.(1)漫画中的男孩苦闷不安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假若你是男孩的同学,请你帮他出出主意,走出困 ...查看


  • 思品第三课答案
  • 思品第三课答案 第一课时同学朋友 课前预习 封闭自己 心扉 互相选择 开放自我 真诚.友好 .善良.负责任 支持和力量 友谊 平等互惠 欣赏 赞美 坦诚 诤友 课堂探究 探究点1(1)闭锁心理 (2)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如果封闭自己,只会使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