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学 2014, 29(5)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9, No.5 May 2014841
全科医学与慢性病防控
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居民健康管理的
影响研究
唐以俊1,杨职艺2,李紫鹃1,赵华宇1,罗洪林1,廖晓阳2
【摘要】 目的 研究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自愿接受健康管理的在职员工128人,年龄35~4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n =62例)与对照组(n =66),对照组给予门诊常规管理,观察组加用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健康管理。1年后评估健康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1年后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及不锻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相关生理指标(超重、肥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异常)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居民健康管理是一种比较具有优势的健康管理方法。【关键词】 连续性;生活方式;健康指标;健康管理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07/1002-0179.20140257
Effect of Continuous Health Data Collection System on Residents’ Health Management TANG Yi-jun1, YANG Zhi-yi 2, LI Zi-juan1, ZHAO Hua-yu1, LUO Hong-lin1, LIAO Xiao-yang2. 1. Community Cooperation Health Center of Chengdu Hi-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611731, P. R.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P. R.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UO Hong-lin,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 Ob 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health data collection system on residents’ heath management .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128 employees aged from 35 to 45 from a bank who volunteered to accept the health management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to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outpatient management, while the health management group were observed with continuous data collection system (Zhengguangxing E Health System). We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a healthy lifestyle one year later. Results One year after administration, the poor lifestyle decreased in observation group obviously (smoking, drinking, poor diet and not take any exercis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relative health indicators including overweight, abnormal blood pressure, dyslipidemia, abnormal fasting blood-glucose, meliorated much m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health data collection system for 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is effective on health management.【Key words】 Continuous; Lifestyle; Health indicators; Health management
目前,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已成为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其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2]。
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或生活方式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健康管理预防疾病[3],
随着疾病预防窗口前移,关注亚健康[5]、亚其发生[4]。
【作者单位】 1 成都市高新区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都,61173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
【作者简介】 唐以俊(1983-),男,四川仪陇人,医师,本科,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讯作者】 罗洪林,E-mail :[email protected]【网络出版时间】 2014-05-14 14:06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oi/10.7507/1002-0179.20140257.html
疾病[6]状态已成为居民健康需求的主要内容,且需求迅速增加。本研究应用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某银行职工予以健康管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选取某银行知情同意自愿接受健康管理的在职员工128人。采取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男34人,女28人;年龄(40.7 ± 2.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4人,中专及高中文化23人,初中及以下5人。对照组66例,男38人,女28人;年龄(41.3 ± 1.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5人,中专及高中文化25人,初中及以下
842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9, No.5 May 2014 华西医学 2014, 29(5)
6人。对两组职员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研究获伦理管理委员会批准。1.2 方法
[7]
两组按照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压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职员经管理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2.3 生理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职员健康管理后各项生理指标改善与维持情况比较,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 1 两组职员管理前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比较(例)
指标吸烟 无 有饮酒 无 有运动 坚持 未坚持饮食 合理 不合理BMI 消瘦 正常 超重血压 正常 异常空腹末梢血糖 正常总胆固醇 正常甘油三脂 正常 异常
4913
5412
0.158
0.691
53
5412
0.313
0.576
异常 9
54
597
0.163
0.686
异常 8
4913
5115
0.058
0.810
14117
046182
1.392
0.707
2141
2343
0.014
0.907
1745
1947
0.030
0.863
2933
2739
0.447
0.504
2834
2739
0.236
0.627
观察组(n =62)对照组(n =66)
χ2值
P 值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行健康管理,内容为既往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饮食、运动等,各项生理指标检测包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 )、腰围、臀围、血压、末梢血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末梢
[8]
对入组血空腹血糖检测。参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人员行1次集中式健康教育,讲解《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指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每
3个月行1次健康评估。观察组增加使用连续性健康管理系统(正广兴e 健康系统)对生理指标自我监测,检查指标通过“设备-平板电脑-云端服务器-医生手机客户端”的方式直接远程传给医生,通过管理软件设定“阈值”,检查指标超过“阈值”时可直接推送到医生手机应用软件(APP ),医生据此监测记录可主动进行健康管理,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督导。评估与建议内容可直接发到职员的APP ,并根据个体需求行面对面随访与个性化管理,且职员也可通过手机微信平台查看健康知识推送信息。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1年,研究结束再次对两组的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进行评估。生活方式的判断标准参
[9],吸烟判断标准为照世界卫生组织《维多利亚宣言》
≥1支/d,饮酒超量标准为≥25 g/d,满足食盐≥6 g/d、油脂≥25 g/d、蔬菜摄入<500 g/d中任意一项为不合理饮食,运动<30 min/次和(或)<5次/周为不坚持锻炼;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
[10]
≥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异常;版)》[11]
空血糖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肥胖 3
腹血糖≥6.1 mmol/L为异常;血脂参照《中国成人血
[12]
,总胆固醇≥5.18 mmol/L边缘脂异常防治指南》
性升高作为异常,甘油三脂≥5.18 mmol/L边缘性升高作为异常;BMI 参照《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防治指18.5~23.9 kg/m为正常,南》<18.5 kg/m为消瘦,
24.0~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
[13]
2
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间比较采用χ2检验、2 结果
2.1 管理前两组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比较
两组职员在入组时基线资料指标比较在吸烟、饮酒、运动、饮食、BMI 、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血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值P 值
表 2 两组职员管理后生活方式改善与维持情况(例)例数6266
吸烟无3828
有2438
饮酒无3930
有2336
坚持3121
运动未坚持31454.3810.036
3626饮食合理不合理
26404.4620.035
4.5560.033
3.9170.048
华西医学 2014, 29(5)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9, No.5 May 2014
表 3 两组职员管理后各项生理指标改善与维持情况(例)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值P 值
例数6266
BMI
消瘦00
正常5448
6.1960.045
超重 516
肥胖32
正常5854
4.0220.045血压
异常 412
正常6159
4.4130.036血糖
异常17
总胆固醇正常5955
4.5910.032
异常 311
甘油三脂正常6056
5.3510.021
843
异常 210
性、及时性、跨时空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于慢性病
3 讨论
面对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状,传统门诊面对面处置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国外1996年开始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在网上进行网络医疗咨询服务等健康管理,形成了网上医疗的新概念,加拿大在实施高血压教育计划
10年后,于2010年推出高血压管理资源共享的电子平台,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与患者可进行有效沟通,为其提供自我管理平台,同时也为全科医生提供了随本研究显示两组职员采取不同访和预后评估平台[14]。
的管理方法经1年的规范化管理后,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健康生活方式标准以及2007年原卫生部疾控局下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2007-2015年)》要求[15],在健康素养方面[16],包括吸烟、饮酒、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情况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与被管理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可提高居民对管理的依从性。
加拿大已应用网络远程医疗系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管理也取得明显成效,相比电话、面对面等,网络远程医疗系统费用较低、方便且可同步进行[17]。这种网络远程医疗系统管理模式同样可应用于社区慢性病及健康人群的管理,目前国内外还未报道专门针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网络医疗和管理系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BMI 指数、血压、糖脂代谢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采用自助式生理指标采集设备将身体各种指标及时上传到云端信息化平台,医生可根据管理对象设立个性化阈值,根据阈值提醒或告警采取主动性干预的服务方式,可随时了解管理对象生理指标,及时进行评估、干预与阈值告警,改变了传统门诊的按需求面对面被动接受式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主动连续性管理的新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签约对象提供了一个可通过无线网络、平板电脑、手机客户端等通讯终端进医生行提示、督促、咨询、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平台[18]。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对签约对象进行管理,做到连续
降低心血管患者能及早发现,真正做到一级预防[19],疾病的发病率,让健康的管理在“亚健康-亚疾病”的
[20]
。阶段即能得到管理,实现健康管理转向“灰度管理”
4 参考文献
[ 1 ] 柴云. 成都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 2 ] 陶丽丽, 陈开红, 韩晓燕. 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
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34): 3959-3961.
[ 3 ] 陶利平, 谢莉, 刘晓平, 等. 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2(7): 427-429.
[ 4 ] 罗丽. 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及建立健康生活方
式的研究[J]. 华西医学, 2012, 27(10): 1528-1530.
[ 5 ] 彭伟, 王康锋, 杨晓楠, 等. 亚健康状态干预措施的探讨[J]. 光
明中医, 2014, 29(2): 211-213.
[ 6 ] 徐大平, 杨翠芹. 浅谈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疾病的认识[J]. 河北
中医, 2009, 31(7): 1009-1010.
[ 7 ] 刘桂清. 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在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
应用[J]. 中外医疗, 2011, 30(35): 122.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J]. 中国健康教育, 2009, 1(25): 3-4.
[ 9 ] 洪昭光. 生活方式与健康老龄化[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7, 5(6): 243-244.
[10] 刘力生, 王文, 姚崇华, 等. 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摘录)[J]. 柳州医学, 2011, 24(2): 104-117.
[11] 纪立农, 陆菊明, 翁建平, 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5.
[1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
异常防治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3.
[13]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3.
[14] C 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2009 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recommendations: an annual update[J]. Can Fam Physician, 2009, 55(7): 697-700.
[15] 张娟, 李园, 施小明, 等.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进展(2007- 2012年)[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 21(6): 739-740.
[16] 肖瓅, 马昱, 李英华, 等. 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
素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5): 323-326.
[17] Q uinn RR, Hemmelgarn BR, Padwal RS, et al. The 2010 Canadian
hypen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part 1: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iagnosis and asassessment of risk[J]. Can J Cardiol, 2010, 26(5): 241-248.
[18] 朱冰坡, 范利, 杨健, 等.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血压管理新模式[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3, 5(5): 410-412.
[19] 闫丽. 一级预防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生活行为的影
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2): 280.
[20] 张永雷, 隋丽萍, 胡剑春, 等. 以治未病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模式
探讨[J]. 光明中医, 2014, 29(2): 400-401.
(收稿:2014-04-15 修回:2014-05-03)
(本文编辑:孙艳梅)
华西医学 2014, 29(5)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9, No.5 May 2014841
全科医学与慢性病防控
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居民健康管理的
影响研究
唐以俊1,杨职艺2,李紫鹃1,赵华宇1,罗洪林1,廖晓阳2
【摘要】 目的 研究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自愿接受健康管理的在职员工128人,年龄35~4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n =62例)与对照组(n =66),对照组给予门诊常规管理,观察组加用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健康管理。1年后评估健康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1年后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及不锻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相关生理指标(超重、肥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异常)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居民健康管理是一种比较具有优势的健康管理方法。【关键词】 连续性;生活方式;健康指标;健康管理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07/1002-0179.20140257
Effect of Continuous Health Data Collection System on Residents’ Health Management TANG Yi-jun1, YANG Zhi-yi 2, LI Zi-juan1, ZHAO Hua-yu1, LUO Hong-lin1, LIAO Xiao-yang2. 1. Community Cooperation Health Center of Chengdu Hi-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611731, P. R.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P. R.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UO Hong-lin,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 Ob 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health data collection system on residents’ heath management .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128 employees aged from 35 to 45 from a bank who volunteered to accept the health management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to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outpatient management, while the health management group were observed with continuous data collection system (Zhengguangxing E Health System). We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a healthy lifestyle one year later. Results One year after administration, the poor lifestyle decreased in observation group obviously (smoking, drinking, poor diet and not take any exercis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relative health indicators including overweight, abnormal blood pressure, dyslipidemia, abnormal fasting blood-glucose, meliorated much m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health data collection system for 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is effective on health management.【Key words】 Continuous; Lifestyle; Health indicators; Health management
目前,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已成为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其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2]。
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或生活方式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健康管理预防疾病[3],
随着疾病预防窗口前移,关注亚健康[5]、亚其发生[4]。
【作者单位】 1 成都市高新区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都,61173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
【作者简介】 唐以俊(1983-),男,四川仪陇人,医师,本科,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讯作者】 罗洪林,E-mail :[email protected]【网络出版时间】 2014-05-14 14:06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oi/10.7507/1002-0179.20140257.html
疾病[6]状态已成为居民健康需求的主要内容,且需求迅速增加。本研究应用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某银行职工予以健康管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选取某银行知情同意自愿接受健康管理的在职员工128人。采取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男34人,女28人;年龄(40.7 ± 2.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4人,中专及高中文化23人,初中及以下5人。对照组66例,男38人,女28人;年龄(41.3 ± 1.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5人,中专及高中文化25人,初中及以下
842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9, No.5 May 2014 华西医学 2014, 29(5)
6人。对两组职员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研究获伦理管理委员会批准。1.2 方法
[7]
两组按照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压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职员经管理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2.3 生理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职员健康管理后各项生理指标改善与维持情况比较,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 1 两组职员管理前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比较(例)
指标吸烟 无 有饮酒 无 有运动 坚持 未坚持饮食 合理 不合理BMI 消瘦 正常 超重血压 正常 异常空腹末梢血糖 正常总胆固醇 正常甘油三脂 正常 异常
4913
5412
0.158
0.691
53
5412
0.313
0.576
异常 9
54
597
0.163
0.686
异常 8
4913
5115
0.058
0.810
14117
046182
1.392
0.707
2141
2343
0.014
0.907
1745
1947
0.030
0.863
2933
2739
0.447
0.504
2834
2739
0.236
0.627
观察组(n =62)对照组(n =66)
χ2值
P 值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行健康管理,内容为既往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饮食、运动等,各项生理指标检测包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 )、腰围、臀围、血压、末梢血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末梢
[8]
对入组血空腹血糖检测。参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人员行1次集中式健康教育,讲解《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指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每
3个月行1次健康评估。观察组增加使用连续性健康管理系统(正广兴e 健康系统)对生理指标自我监测,检查指标通过“设备-平板电脑-云端服务器-医生手机客户端”的方式直接远程传给医生,通过管理软件设定“阈值”,检查指标超过“阈值”时可直接推送到医生手机应用软件(APP ),医生据此监测记录可主动进行健康管理,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督导。评估与建议内容可直接发到职员的APP ,并根据个体需求行面对面随访与个性化管理,且职员也可通过手机微信平台查看健康知识推送信息。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1年,研究结束再次对两组的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进行评估。生活方式的判断标准参
[9],吸烟判断标准为照世界卫生组织《维多利亚宣言》
≥1支/d,饮酒超量标准为≥25 g/d,满足食盐≥6 g/d、油脂≥25 g/d、蔬菜摄入<500 g/d中任意一项为不合理饮食,运动<30 min/次和(或)<5次/周为不坚持锻炼;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
[10]
≥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异常;版)》[11]
空血糖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肥胖 3
腹血糖≥6.1 mmol/L为异常;血脂参照《中国成人血
[12]
,总胆固醇≥5.18 mmol/L边缘脂异常防治指南》
性升高作为异常,甘油三脂≥5.18 mmol/L边缘性升高作为异常;BMI 参照《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防治指18.5~23.9 kg/m为正常,南》<18.5 kg/m为消瘦,
24.0~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
[13]
2
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间比较采用χ2检验、2 结果
2.1 管理前两组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比较
两组职员在入组时基线资料指标比较在吸烟、饮酒、运动、饮食、BMI 、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血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值P 值
表 2 两组职员管理后生活方式改善与维持情况(例)例数6266
吸烟无3828
有2438
饮酒无3930
有2336
坚持3121
运动未坚持31454.3810.036
3626饮食合理不合理
26404.4620.035
4.5560.033
3.9170.048
华西医学 2014, 29(5)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9, No.5 May 2014
表 3 两组职员管理后各项生理指标改善与维持情况(例)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值P 值
例数6266
BMI
消瘦00
正常5448
6.1960.045
超重 516
肥胖32
正常5854
4.0220.045血压
异常 412
正常6159
4.4130.036血糖
异常17
总胆固醇正常5955
4.5910.032
异常 311
甘油三脂正常6056
5.3510.021
843
异常 210
性、及时性、跨时空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于慢性病
3 讨论
面对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状,传统门诊面对面处置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国外1996年开始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在网上进行网络医疗咨询服务等健康管理,形成了网上医疗的新概念,加拿大在实施高血压教育计划
10年后,于2010年推出高血压管理资源共享的电子平台,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与患者可进行有效沟通,为其提供自我管理平台,同时也为全科医生提供了随本研究显示两组职员采取不同访和预后评估平台[14]。
的管理方法经1年的规范化管理后,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健康生活方式标准以及2007年原卫生部疾控局下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2007-2015年)》要求[15],在健康素养方面[16],包括吸烟、饮酒、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情况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与被管理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可提高居民对管理的依从性。
加拿大已应用网络远程医疗系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管理也取得明显成效,相比电话、面对面等,网络远程医疗系统费用较低、方便且可同步进行[17]。这种网络远程医疗系统管理模式同样可应用于社区慢性病及健康人群的管理,目前国内外还未报道专门针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网络医疗和管理系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BMI 指数、血压、糖脂代谢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采用自助式生理指标采集设备将身体各种指标及时上传到云端信息化平台,医生可根据管理对象设立个性化阈值,根据阈值提醒或告警采取主动性干预的服务方式,可随时了解管理对象生理指标,及时进行评估、干预与阈值告警,改变了传统门诊的按需求面对面被动接受式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主动连续性管理的新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签约对象提供了一个可通过无线网络、平板电脑、手机客户端等通讯终端进医生行提示、督促、咨询、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平台[18]。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对签约对象进行管理,做到连续
降低心血管患者能及早发现,真正做到一级预防[19],疾病的发病率,让健康的管理在“亚健康-亚疾病”的
[20]
。阶段即能得到管理,实现健康管理转向“灰度管理”
4 参考文献
[ 1 ] 柴云. 成都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 2 ] 陶丽丽, 陈开红, 韩晓燕. 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
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34): 3959-3961.
[ 3 ] 陶利平, 谢莉, 刘晓平, 等. 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2(7): 427-429.
[ 4 ] 罗丽. 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及建立健康生活方
式的研究[J]. 华西医学, 2012, 27(10): 1528-1530.
[ 5 ] 彭伟, 王康锋, 杨晓楠, 等. 亚健康状态干预措施的探讨[J]. 光
明中医, 2014, 29(2): 211-213.
[ 6 ] 徐大平, 杨翠芹. 浅谈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疾病的认识[J]. 河北
中医, 2009, 31(7): 1009-1010.
[ 7 ] 刘桂清. 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在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
应用[J]. 中外医疗, 2011, 30(35): 122.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J]. 中国健康教育, 2009, 1(25): 3-4.
[ 9 ] 洪昭光. 生活方式与健康老龄化[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7, 5(6): 243-244.
[10] 刘力生, 王文, 姚崇华, 等. 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摘录)[J]. 柳州医学, 2011, 24(2): 104-117.
[11] 纪立农, 陆菊明, 翁建平, 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5.
[1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
异常防治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3.
[13]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3.
[14] C 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2009 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recommendations: an annual update[J]. Can Fam Physician, 2009, 55(7): 697-700.
[15] 张娟, 李园, 施小明, 等.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进展(2007- 2012年)[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 21(6): 739-740.
[16] 肖瓅, 马昱, 李英华, 等. 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
素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5): 323-326.
[17] Q uinn RR, Hemmelgarn BR, Padwal RS, et al. The 2010 Canadian
hypen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part 1: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iagnosis and asassessment of risk[J]. Can J Cardiol, 2010, 26(5): 241-248.
[18] 朱冰坡, 范利, 杨健, 等.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血压管理新模式[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3, 5(5): 410-412.
[19] 闫丽. 一级预防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生活行为的影
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2): 280.
[20] 张永雷, 隋丽萍, 胡剑春, 等. 以治未病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模式
探讨[J]. 光明中医, 2014, 29(2): 400-401.
(收稿:2014-04-15 修回:2014-05-03)
(本文编辑:孙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