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217+265钢筋砼框架箱涵施工方案
一、概述 1.1编制依据
1.1.1《铁路桥梁设计基本规范》
1.1.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1.3《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1.1.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1.1.5《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
1.1.6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改条文的通知 1.1.7《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1.1.8《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1.1.9《铁路运输安全保护规范》 1.1.10《铁路钢筋砼框架桥涵》 1.1.11《小桥涵出入口铺砌》 1.1.12《限高防护架》
1.1.13《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桥参17》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框架涵位于榕江车站内,桩中心里程为DK217+265 1-4×5m框架涵,为灌溉而设。涵轴线与线路中线夹角为30度,为
斜交斜做涵,涵长55.21m,净高5.0m,净宽4.0m。 2.2、工程地质情况
框架涵洞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为:
(1)、软土及松软土:为粉质黏土,主要分布于沿线的沟槽、水田表层,局部为淤泥质土。
(2)卵石土层:主要为鹅卵石,砂质黏土填充其中,框架涵基底位于卵石土层上,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大于或等于0.18MPa。 2.3、主要工程数量
DK217+265 1-4×5m涵各部位材质情况:①涵身C35混凝土:581.8m3,箱身C30混凝土垫层及基础:29.7m3,箱身混凝土减缩、防裂、防水密室剂:523.6kg,箱身HPB235钢筋15393.0kg,HRB335钢筋113305.1kg;②出入口土方330 m3,M10浆砌片石:56.3;③护墙C25混凝土墙身120.8 m3,C25混凝土混凝土基础:75.4 m3,碎石垫层:9.8 m3。 三、临时设施
3.1、施工便道及临时改沟
(1)施工便道:利用现有施工便道及308省道将材料运至施工场地。
(2)临时改沟:在水沟附近于大里程绕过框架涵埋设一段临时涵管,具体施工见“临时改沟、改路平面图”。
(3)临时改路:绕临时改沟于大里程侧修一临时生活便道,具体见“临时改沟、改路平面图”。
3.2、施工生产区
生活房屋采取租用当地民房,施工生产区布置于DK217+190处距离涵洞右侧约50米处的空地,作为钢筋加工场地和机具停放、材料堆放场地。所有机具、材料均借用既有308省道及施工便道直接运达施工现场。堆放钢筋处的排水采用在低洼一边开挖土沟排水,土沟净空尺寸为300mmx300mm,土沟长30m。在出水口设1.0×1.0m集水坑一座,防止场地外的水倒灌。
3.3、供水、供电设施
水:施工用水采用截留山溪水和抽取地下水方式。 生活用水利用当地自来水。
电:利用地方电或采用英田牌ZS1115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 3.4、劳动力及机械配置 1)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配置表
2)机械配置 机械配备表
3)施工进度计划
涵计划2011年4月25日开工,2011年6月10日完工。 4)工期保证措施
人员:选用经验丰富的管理及施工人员,并保证人员充余; 机械:应有备有机械;
料源:需从从江县或黎平县远运,运距远。本工程所用碎石料场、砂料场为从江太阳山。本标段所需水泥主要为凯里险峰牌水泥、海螺牌水泥和湖南云峰牌水泥。所用粉煤灰在贵州盘县、凯里、广西南宁、湖南郴州运购。
四、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4.1、总体施工方案
(1)、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
(2)、顶板模板,底板、墙身模板采用1.25m ×1.5m大块组合钢模板。
(3)混凝土采用9号搅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车浇筑。
4.2、施工工艺流程
本涵洞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其施工工艺流程见《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每道工序经过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3、施工测量
(1)、导线点、水准点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的导线点、水准点。
(2)、平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设放样。
(3)、高程测量:利用往返测量将水准点引到框架涵附近,经复核满足精度要求后,作为框架涵施工标高控制点
4.4、施工方法 (1)、基坑开挖 ①基坑排水
施工前妥善做好场地排水,提前做完坑顶截水沟。
在基坑底三侧开挖30×30cm排水沟, 排水沟底铺垫15㎝厚碎石作为滤层,将基坑内积水排至集水井,集水井设在道路北侧靠小桩号端的基坑角,尺寸为100×100cm,在集水井处备一台水泵,以便及时将基坑积水排到既有水沟,保证基底土不被水泡软。
②开挖施工
采用机械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地质情况、地下水位等的变化随时进行观测,做好原始记录。为防止扰动基底土质,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顶20~30cm时,机械停止开挖,由人工开挖整平至设计标高。
③基底检验
基坑开挖后,应检查以下内容:
a、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地基地质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8MPa
c、当挖至设计标高,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要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上报设计院提出变更意见,可继续开挖或做换填处理直至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垫层
在基坑开挖完成后,试验室检测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得到监理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垫层采用C30混凝土,厚度20cm。当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即可施工底板。
(3)底板施工
按设计图纸放设涵洞轴线及底板轮廓线,在垫层上弹出墙身线,施工顺序为: 底板、边墙下部钢筋绑扎→底板模板安装和边墙下部及拐角内模板安装→底板、边墙下部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养护及拆除模板。 (4)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具有使用的材料多、成品的形状及尺寸各不相同、焊接及安装质量好坏对构件质量影响较大、完工后难以检查的特点,所以钢筋的各道工序一定要严格控制。
①、钢筋的检查
钢筋进场后必须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出厂证明书不全、或没有证明书的情况下不予使用。在此基础上试验检查人员对钢筋做全面试验检查,严把质量关,试验内容包括:拉力试验、冷弯试验和可焊接试验,并分批取样。
②、钢筋的保管
钢筋进场后应注意妥善保管,堆放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处,下设垫块,使钢筋垫起,离地30cm,上设料棚覆盖,使其免受雨淋,并按不同的规格等级分别堆放并设立标志牌,且避免同酸、盐、油等物品一起堆放,以免污染。
③、钢筋加工
钢筋按设计各部位尺寸和形状全部采用机械加工成型,施工前将钢筋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保持表面洁净。钢筋下料严格执行配料单制度,项目填写完成准确,下料时必须按施工图纸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下料。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加工方法如下:
A、焊接接头采用电弧焊。所有焊工均持证上岗,并在开始工作之前进行考核和试焊,合格后方可作业施工。焊接件经质检人员彻底检查并抽样进行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当采用电弧焊焊接热轧钢筋时:
a.焊缝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电弧焊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应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
b.电弧焊缝厚度h不小于0.3d,焊缝宽度不小于0.7d。 ④、钢筋的安装、支承及固定
按照已布设的涵洞轴线控制桩,把涵洞的墙身位置在垫层顶面弹出墨线。墙身的轮廓线,轴线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A、钢筋现场绑扎时,其各部位尺寸和数量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骨架绑扎时增加点焊数量,以免变形。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采取在钢筋上绑扎与结构物同标号的砼垫块支垫。
B、因涵洞浇筑分二次,第一次浇至底板倒角往上30厘米处,则在浇筑底板时,墙体竖向钢筋应同时安装完毕,墙体横向钢筋应安装至混凝土浇筑面以上至少三排。
C、钢筋绑扎完毕,先由班组自检,再由主管工程师、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筋,签署隐蔽验收记录,方可进行下
一道施工工序。
D、顶板与侧墙相交时,水平钢筋须伸入侧墙内不少于规范及设计的锚固长度。
箍筋按梅花形布置,箍筋的绑扎均应与主筋互相垂直,不得滑落偏斜,四角与主筋绑扎紧密,保证主筋位置正确,箍筋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顶板的钢筋骨架,其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布置,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5)、模板工程 ①、模板安装
本涵洞工程底板、墙身模板采用1.25 x1.5m大块组合钢模板,顶板模板采用竹胶板。为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圆顺,因此必须保证模板面光滑、平整,保证设计尺寸,保证不漏浆,保证位置准确。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下列规定:
a、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体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b、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c、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灌、养护等要求;
d、模板的接缝不漏浆。 A、底板模板
注:单位为mm。
底板模板支撑采用脚手架钢管支撑,支撑方法为沿模板四周设置竖向支撑,间距为1000㎜。竖向钢管外侧设置横向支撑,横向支撑每道横向钢管为两根。竖向钢管底下用钢管横向固定,以保证模板底部不至于位移。竖向支撑的顶部采用钢管设置斜撑,斜撑间距为1000㎜,斜支撑底部与预先打入地面的短钢管连接,顶部与竖向支撑钢管连接,以保证模板顶部不至于位移。见基础模板示意图。
B、侧墙模板
侧墙模板采用脚手架钢管支撑,支撑方法为模板两侧设置横向支撑间距为1000mm。沿横向钢管外侧设置横向支撑,横向支撑间距为1000mm,每道横向钢管为两根,以便穿墙拉杆扣牢。为防止模板中部变形,在模板中间加设φ16对拉螺杆,对拉螺杆按竖向横向400×500mm布置。外侧模板用φ48钢管做斜支撑间距500mm,内侧用φ48钢管做内撑。见墙身模板示意图。
C、顶板模板:支架搭设见附图:《框架涵顶板模板支架断面图》。
a、顶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
b、支撑采用碗口支架满堂搭设。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支柱与龙骨的间距根据顶板的混凝土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再确定。
直径16对拉螺杆
Φ48钢管 间距500间距1000
20cmC30砼垫层
注:单位为mm。 支架沿涵身纵向布置,纵向间距按850mm布置,横向间距按净距1000mm布置。大龙骨采用2×φ48钢管间距500mm,横向通长布置,间距为850mm;纵向小龙骨采用80×80mm木方间距为150~200mm;立杆下应垫80×80mm木方。
c、剪刀撑:四角设抱角斜撑,四边设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沿纵向设一道剪刀撑及一道横向斜撑,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斜撑和剪刀撑均应由下而上连续设置。
d、顶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板面应清
扫干净。
②.应该注意的质量问题
a、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b、模板接缝应严密。
③、模板的拆除
a、模板拆除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b、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c、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堆放。
d、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
(6)、涵洞砼浇筑
框架涵分2次浇筑完成:第1次灌注框架底板顶面以上30cm处;第2次灌注墙身至顶板;砼两次浇灌位置按施工缝处理,如下图所示。
单位:厘米
①、底板顶面以上砼浇筑
底板砼采用一次浇捣成型,确保底板抗渗要求。为了确保底板砼顺利浇筑完成,在施工中拟采取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
A.制定合理的砼供应和浇捣实施方案,主要有:
a合理布置砼泵车,确定合理的浇捣方向。
b浇筑前联系搅拌站,提交所需混凝土方量,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保证砼的及时联系供应。
c配备2支φ50插入式振动棒,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振实,并由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监督。
B.混凝土浇捣
由于使用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故混凝土浇捣采用斜面分层法:即“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浇筑,连续浇筑至设计标高。不使漏振,保证混凝土密实。
②. 墙身至顶板砼浇筑
A墙身
a.墙体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b.墙体混凝土应分层浇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0mm。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并应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延续时间。
B顶板
浇筑板前,设置标高控制点,混凝土找平时拉线进行标高控制。顶板浇捣至设计标高后,用长刮尺刮平,砼表面进行二次抹平、收光,初凝前对板表面进行拉毛处理。
③.混凝土养护
a.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后即可进行浇水养护。 b.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不少于14天。
c.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 ④.施工注意事项
a.对已经全部安装完毕的模板和钢筋进行交接检查和隐蔽验收。 b.模板表面应平整、拼缝严密、吸水性好、结构牢固,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内部清理干净。
c.浇筑混凝土前应准备足够的薄膜或彩条布,以防暴雨对混凝土表面冲刷。
(7)护墙及出入口铺砌施工
护墙采用一次性整体浇筑,立模时保证支撑牢固,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浇筑速率,防止浇筑过程中出现跑模现象。
涵洞出入口铺砌施工:涵洞出入口铺砌一般基底用碎石作垫层,然后M10砌片石水沟,顺接原沟,使排水通畅。
(8)、沉降缝的施工
沉降缝的施工,要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沉降缝的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底板)。沉降缝填塞沥青麻絮。
(9)、防水层的施工
本次施工涵洞防水层:顶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找平层和C40纤维混凝土保护层。侧面采用不透水土壤(20cm)
涵身沉降缝施工完毕后即可铺设防水层,防水层的施工方法及顺序为:清刷涵墙外表面→施作沉降缝间M10砂浆→填充不透水土壤。
(10)涵洞的回填
框架涵两侧基坑回填在涵底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并经理监理工程师同意再进行回填。
两座框架涵都位于路堤地段,采用路堤本体填筑材料回填即可。分层填筑夯实,每层夯实必须符合验标要求。
五、框架涵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放线核线路与道路的交叉里程,交叉角度,如与设计图纸不符,应通知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2)施工前应对路基标高、就、宽度、边坡坡率进行仔细核对,
如发现与设计图纸内容有出入,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3)施工时,混凝土原材料选用、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措施等必须按要求执行,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
(4)箱身浇筑应严格按相关规范、规程及设计图纸要求办理。施工用水及混凝土粗细骨料均应按要求做理化试验,不得采用侵蚀性水和侵蚀性骨料。
(5)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所有埋件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如有移动及时校正。
(6)基坑开挖后应核对地基承载力,如与设计不符或出现软硬不均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施工。
(7)施工时应采取可行的排水措施加强地表水及基坑排水,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封闭基坑,严禁基坑积水浸泡而影响地基承载力,箱体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回填封闭。
六、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6.1、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生产目标:杜绝死亡、重伤事故,轻伤小于0.01%;杜绝汽车行车主要责任重大及以上事故;杜绝特种设备严重及以上事故;杜绝火灾一般及以上事故。
6.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设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作业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本项目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见图所示。
6.3、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保证制度
(1)一般安全技术措施
1)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励办法在内的保证措施,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
2)、生产工人应掌握本工种操作技能,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认真建立“职工劳动保护记录卡”,及时做好记录。
(2)、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1)、电气设备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维修、操作人员都必须符合《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2)、施工现场的一切用电设备的安装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所规定的要求进行。
3)、现场电工必须是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4)、现场施工用电原则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三级”保护措施。其电箱设门、设锁、编号,注明负责人等
5)、夜间施工配足够的照明,电力线必须由持特种作业证的专业电工
人员架设及管理,开关应上锁防雨且安设牢固,派由专人开关;并按安全用电设接地和漏电保护器。
(3)、机械安全防护
进场机械必须由项目机械组进行试运行,检查其运行情况正常后
方可参与本项目施工,项目机械组对检查后的机械按ISO9001-2000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标识。
安全管理领导体系
A. 基坑周围和交通道口均应设置明显安全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在小里程端的既有村道边上设置彩钢瓦进行防护,设置长度80米。
B. 基坑内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施工现场禁止穿拖鞋、高跟鞋和赤脚作业。
七、工程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7.1、质量管理目标
将严格按ISO9002质量管理标准,科学管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制定工程质量目标为:分项工程合格率100%。
1)基坑开挖质量标准
基坑开挖允许偏差
2)钢筋工程质量标准
A、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GB13013)和(GB1499)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B、钢筋加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TB10424-2003)5.3.1条规定。
C、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D、钢筋焊接头的技术要求
(A)搭接长度
双面焊缝搭接焊:不小于5d。
单面焊缝搭接焊:不小于10d。
(B)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
(C)钢筋焊接头允许偏差:
a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b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的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钢筋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b)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c)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d。 F、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钢筋安装项目实测检查及允许误差
3)模板、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模板、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八、环保措施
8.1、环保目标
环保目标及要求:实现原材料、能源的定额清耗,水、气、渣等达标排放。
8.2、保障措施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落实到位,项目部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以下措施:
(1)制度保障根据集团公司质量及技术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文明管理办法》;组织所有进场人员对环保法进行学习;实行周、月检制度,加强整改与整改措施的落实。
(2)组织保障为确保施工过程中质量、技术制度的彻底贯彻,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环保领导小组,环保领导小组每天工地环保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及时要求施工员、班组长进行整改;并派专人进行指导跟踪,及时将整改情况反溃。
(3)及时教育为确保施工中环保达到相关要求,在每道工序开工前及时进行与环保相关的知识学习,使现场管理人员对工序的环保要求及
注意事项掌握清楚;同时加强工序施工中的环保检查与指导。 (4)跟踪指导施工中,及时对环保措施进行检查,将不合格因素消除在工序施工中;防止违反环保事故的发生。 九、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9.1、雨季施工措施
该地区雨天多,为保证工期,要充分利用雨季这段时间,但也要保证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下雨天安排人员做不受雨天影响的工作,如便道维修、排水系统疏通、棚内的钢筋制作及后期路面用材料进场等。
1) 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密切联系,疏通既有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
2) 施工道路路面平整不积水,确保道路畅通。
3) 认真做好雨水“挡”“疏”“排”工作,防止基坑内长期积水和基底长期受泡。
4)基坑开挖后,做好临时排水,防止水淹基坑。
5) 钢筋和模板等材料码放在高处,在雨天做好遮盖措施,脚手架上要有防滑措施。
6)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毕如遇下雨,立即用塑料膜或篷布覆盖。
7) 电器设备设置接地及防雨罩、棚、盒。 8)做好雨后清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
9)汛期设专人值班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及时了解水位等气象灾害信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DK217+265钢筋砼框架箱涵施工方案
一、概述 1.1编制依据
1.1.1《铁路桥梁设计基本规范》
1.1.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1.3《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1.1.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1.1.5《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
1.1.6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改条文的通知 1.1.7《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1.1.8《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1.1.9《铁路运输安全保护规范》 1.1.10《铁路钢筋砼框架桥涵》 1.1.11《小桥涵出入口铺砌》 1.1.12《限高防护架》
1.1.13《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桥参17》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框架涵位于榕江车站内,桩中心里程为DK217+265 1-4×5m框架涵,为灌溉而设。涵轴线与线路中线夹角为30度,为
斜交斜做涵,涵长55.21m,净高5.0m,净宽4.0m。 2.2、工程地质情况
框架涵洞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为:
(1)、软土及松软土:为粉质黏土,主要分布于沿线的沟槽、水田表层,局部为淤泥质土。
(2)卵石土层:主要为鹅卵石,砂质黏土填充其中,框架涵基底位于卵石土层上,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大于或等于0.18MPa。 2.3、主要工程数量
DK217+265 1-4×5m涵各部位材质情况:①涵身C35混凝土:581.8m3,箱身C30混凝土垫层及基础:29.7m3,箱身混凝土减缩、防裂、防水密室剂:523.6kg,箱身HPB235钢筋15393.0kg,HRB335钢筋113305.1kg;②出入口土方330 m3,M10浆砌片石:56.3;③护墙C25混凝土墙身120.8 m3,C25混凝土混凝土基础:75.4 m3,碎石垫层:9.8 m3。 三、临时设施
3.1、施工便道及临时改沟
(1)施工便道:利用现有施工便道及308省道将材料运至施工场地。
(2)临时改沟:在水沟附近于大里程绕过框架涵埋设一段临时涵管,具体施工见“临时改沟、改路平面图”。
(3)临时改路:绕临时改沟于大里程侧修一临时生活便道,具体见“临时改沟、改路平面图”。
3.2、施工生产区
生活房屋采取租用当地民房,施工生产区布置于DK217+190处距离涵洞右侧约50米处的空地,作为钢筋加工场地和机具停放、材料堆放场地。所有机具、材料均借用既有308省道及施工便道直接运达施工现场。堆放钢筋处的排水采用在低洼一边开挖土沟排水,土沟净空尺寸为300mmx300mm,土沟长30m。在出水口设1.0×1.0m集水坑一座,防止场地外的水倒灌。
3.3、供水、供电设施
水:施工用水采用截留山溪水和抽取地下水方式。 生活用水利用当地自来水。
电:利用地方电或采用英田牌ZS1115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 3.4、劳动力及机械配置 1)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配置表
2)机械配置 机械配备表
3)施工进度计划
涵计划2011年4月25日开工,2011年6月10日完工。 4)工期保证措施
人员:选用经验丰富的管理及施工人员,并保证人员充余; 机械:应有备有机械;
料源:需从从江县或黎平县远运,运距远。本工程所用碎石料场、砂料场为从江太阳山。本标段所需水泥主要为凯里险峰牌水泥、海螺牌水泥和湖南云峰牌水泥。所用粉煤灰在贵州盘县、凯里、广西南宁、湖南郴州运购。
四、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4.1、总体施工方案
(1)、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
(2)、顶板模板,底板、墙身模板采用1.25m ×1.5m大块组合钢模板。
(3)混凝土采用9号搅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车浇筑。
4.2、施工工艺流程
本涵洞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其施工工艺流程见《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每道工序经过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3、施工测量
(1)、导线点、水准点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的导线点、水准点。
(2)、平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设放样。
(3)、高程测量:利用往返测量将水准点引到框架涵附近,经复核满足精度要求后,作为框架涵施工标高控制点
4.4、施工方法 (1)、基坑开挖 ①基坑排水
施工前妥善做好场地排水,提前做完坑顶截水沟。
在基坑底三侧开挖30×30cm排水沟, 排水沟底铺垫15㎝厚碎石作为滤层,将基坑内积水排至集水井,集水井设在道路北侧靠小桩号端的基坑角,尺寸为100×100cm,在集水井处备一台水泵,以便及时将基坑积水排到既有水沟,保证基底土不被水泡软。
②开挖施工
采用机械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地质情况、地下水位等的变化随时进行观测,做好原始记录。为防止扰动基底土质,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顶20~30cm时,机械停止开挖,由人工开挖整平至设计标高。
③基底检验
基坑开挖后,应检查以下内容:
a、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地基地质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8MPa
c、当挖至设计标高,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要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上报设计院提出变更意见,可继续开挖或做换填处理直至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垫层
在基坑开挖完成后,试验室检测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得到监理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垫层采用C30混凝土,厚度20cm。当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即可施工底板。
(3)底板施工
按设计图纸放设涵洞轴线及底板轮廓线,在垫层上弹出墙身线,施工顺序为: 底板、边墙下部钢筋绑扎→底板模板安装和边墙下部及拐角内模板安装→底板、边墙下部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养护及拆除模板。 (4)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具有使用的材料多、成品的形状及尺寸各不相同、焊接及安装质量好坏对构件质量影响较大、完工后难以检查的特点,所以钢筋的各道工序一定要严格控制。
①、钢筋的检查
钢筋进场后必须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出厂证明书不全、或没有证明书的情况下不予使用。在此基础上试验检查人员对钢筋做全面试验检查,严把质量关,试验内容包括:拉力试验、冷弯试验和可焊接试验,并分批取样。
②、钢筋的保管
钢筋进场后应注意妥善保管,堆放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处,下设垫块,使钢筋垫起,离地30cm,上设料棚覆盖,使其免受雨淋,并按不同的规格等级分别堆放并设立标志牌,且避免同酸、盐、油等物品一起堆放,以免污染。
③、钢筋加工
钢筋按设计各部位尺寸和形状全部采用机械加工成型,施工前将钢筋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保持表面洁净。钢筋下料严格执行配料单制度,项目填写完成准确,下料时必须按施工图纸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下料。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加工方法如下:
A、焊接接头采用电弧焊。所有焊工均持证上岗,并在开始工作之前进行考核和试焊,合格后方可作业施工。焊接件经质检人员彻底检查并抽样进行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当采用电弧焊焊接热轧钢筋时:
a.焊缝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电弧焊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应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
b.电弧焊缝厚度h不小于0.3d,焊缝宽度不小于0.7d。 ④、钢筋的安装、支承及固定
按照已布设的涵洞轴线控制桩,把涵洞的墙身位置在垫层顶面弹出墨线。墙身的轮廓线,轴线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A、钢筋现场绑扎时,其各部位尺寸和数量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骨架绑扎时增加点焊数量,以免变形。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采取在钢筋上绑扎与结构物同标号的砼垫块支垫。
B、因涵洞浇筑分二次,第一次浇至底板倒角往上30厘米处,则在浇筑底板时,墙体竖向钢筋应同时安装完毕,墙体横向钢筋应安装至混凝土浇筑面以上至少三排。
C、钢筋绑扎完毕,先由班组自检,再由主管工程师、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筋,签署隐蔽验收记录,方可进行下
一道施工工序。
D、顶板与侧墙相交时,水平钢筋须伸入侧墙内不少于规范及设计的锚固长度。
箍筋按梅花形布置,箍筋的绑扎均应与主筋互相垂直,不得滑落偏斜,四角与主筋绑扎紧密,保证主筋位置正确,箍筋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顶板的钢筋骨架,其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布置,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5)、模板工程 ①、模板安装
本涵洞工程底板、墙身模板采用1.25 x1.5m大块组合钢模板,顶板模板采用竹胶板。为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圆顺,因此必须保证模板面光滑、平整,保证设计尺寸,保证不漏浆,保证位置准确。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下列规定:
a、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体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b、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c、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灌、养护等要求;
d、模板的接缝不漏浆。 A、底板模板
注:单位为mm。
底板模板支撑采用脚手架钢管支撑,支撑方法为沿模板四周设置竖向支撑,间距为1000㎜。竖向钢管外侧设置横向支撑,横向支撑每道横向钢管为两根。竖向钢管底下用钢管横向固定,以保证模板底部不至于位移。竖向支撑的顶部采用钢管设置斜撑,斜撑间距为1000㎜,斜支撑底部与预先打入地面的短钢管连接,顶部与竖向支撑钢管连接,以保证模板顶部不至于位移。见基础模板示意图。
B、侧墙模板
侧墙模板采用脚手架钢管支撑,支撑方法为模板两侧设置横向支撑间距为1000mm。沿横向钢管外侧设置横向支撑,横向支撑间距为1000mm,每道横向钢管为两根,以便穿墙拉杆扣牢。为防止模板中部变形,在模板中间加设φ16对拉螺杆,对拉螺杆按竖向横向400×500mm布置。外侧模板用φ48钢管做斜支撑间距500mm,内侧用φ48钢管做内撑。见墙身模板示意图。
C、顶板模板:支架搭设见附图:《框架涵顶板模板支架断面图》。
a、顶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
b、支撑采用碗口支架满堂搭设。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支柱与龙骨的间距根据顶板的混凝土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再确定。
直径16对拉螺杆
Φ48钢管 间距500间距1000
20cmC30砼垫层
注:单位为mm。 支架沿涵身纵向布置,纵向间距按850mm布置,横向间距按净距1000mm布置。大龙骨采用2×φ48钢管间距500mm,横向通长布置,间距为850mm;纵向小龙骨采用80×80mm木方间距为150~200mm;立杆下应垫80×80mm木方。
c、剪刀撑:四角设抱角斜撑,四边设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沿纵向设一道剪刀撑及一道横向斜撑,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斜撑和剪刀撑均应由下而上连续设置。
d、顶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板面应清
扫干净。
②.应该注意的质量问题
a、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b、模板接缝应严密。
③、模板的拆除
a、模板拆除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b、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c、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堆放。
d、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
(6)、涵洞砼浇筑
框架涵分2次浇筑完成:第1次灌注框架底板顶面以上30cm处;第2次灌注墙身至顶板;砼两次浇灌位置按施工缝处理,如下图所示。
单位:厘米
①、底板顶面以上砼浇筑
底板砼采用一次浇捣成型,确保底板抗渗要求。为了确保底板砼顺利浇筑完成,在施工中拟采取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
A.制定合理的砼供应和浇捣实施方案,主要有:
a合理布置砼泵车,确定合理的浇捣方向。
b浇筑前联系搅拌站,提交所需混凝土方量,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保证砼的及时联系供应。
c配备2支φ50插入式振动棒,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振实,并由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监督。
B.混凝土浇捣
由于使用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故混凝土浇捣采用斜面分层法:即“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浇筑,连续浇筑至设计标高。不使漏振,保证混凝土密实。
②. 墙身至顶板砼浇筑
A墙身
a.墙体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b.墙体混凝土应分层浇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0mm。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并应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延续时间。
B顶板
浇筑板前,设置标高控制点,混凝土找平时拉线进行标高控制。顶板浇捣至设计标高后,用长刮尺刮平,砼表面进行二次抹平、收光,初凝前对板表面进行拉毛处理。
③.混凝土养护
a.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后即可进行浇水养护。 b.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不少于14天。
c.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 ④.施工注意事项
a.对已经全部安装完毕的模板和钢筋进行交接检查和隐蔽验收。 b.模板表面应平整、拼缝严密、吸水性好、结构牢固,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内部清理干净。
c.浇筑混凝土前应准备足够的薄膜或彩条布,以防暴雨对混凝土表面冲刷。
(7)护墙及出入口铺砌施工
护墙采用一次性整体浇筑,立模时保证支撑牢固,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浇筑速率,防止浇筑过程中出现跑模现象。
涵洞出入口铺砌施工:涵洞出入口铺砌一般基底用碎石作垫层,然后M10砌片石水沟,顺接原沟,使排水通畅。
(8)、沉降缝的施工
沉降缝的施工,要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沉降缝的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底板)。沉降缝填塞沥青麻絮。
(9)、防水层的施工
本次施工涵洞防水层:顶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找平层和C40纤维混凝土保护层。侧面采用不透水土壤(20cm)
涵身沉降缝施工完毕后即可铺设防水层,防水层的施工方法及顺序为:清刷涵墙外表面→施作沉降缝间M10砂浆→填充不透水土壤。
(10)涵洞的回填
框架涵两侧基坑回填在涵底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并经理监理工程师同意再进行回填。
两座框架涵都位于路堤地段,采用路堤本体填筑材料回填即可。分层填筑夯实,每层夯实必须符合验标要求。
五、框架涵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放线核线路与道路的交叉里程,交叉角度,如与设计图纸不符,应通知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2)施工前应对路基标高、就、宽度、边坡坡率进行仔细核对,
如发现与设计图纸内容有出入,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3)施工时,混凝土原材料选用、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措施等必须按要求执行,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
(4)箱身浇筑应严格按相关规范、规程及设计图纸要求办理。施工用水及混凝土粗细骨料均应按要求做理化试验,不得采用侵蚀性水和侵蚀性骨料。
(5)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所有埋件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如有移动及时校正。
(6)基坑开挖后应核对地基承载力,如与设计不符或出现软硬不均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施工。
(7)施工时应采取可行的排水措施加强地表水及基坑排水,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封闭基坑,严禁基坑积水浸泡而影响地基承载力,箱体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回填封闭。
六、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6.1、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生产目标:杜绝死亡、重伤事故,轻伤小于0.01%;杜绝汽车行车主要责任重大及以上事故;杜绝特种设备严重及以上事故;杜绝火灾一般及以上事故。
6.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设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作业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本项目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见图所示。
6.3、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保证制度
(1)一般安全技术措施
1)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励办法在内的保证措施,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
2)、生产工人应掌握本工种操作技能,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认真建立“职工劳动保护记录卡”,及时做好记录。
(2)、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1)、电气设备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维修、操作人员都必须符合《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2)、施工现场的一切用电设备的安装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所规定的要求进行。
3)、现场电工必须是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4)、现场施工用电原则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三级”保护措施。其电箱设门、设锁、编号,注明负责人等
5)、夜间施工配足够的照明,电力线必须由持特种作业证的专业电工
人员架设及管理,开关应上锁防雨且安设牢固,派由专人开关;并按安全用电设接地和漏电保护器。
(3)、机械安全防护
进场机械必须由项目机械组进行试运行,检查其运行情况正常后
方可参与本项目施工,项目机械组对检查后的机械按ISO9001-2000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标识。
安全管理领导体系
A. 基坑周围和交通道口均应设置明显安全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在小里程端的既有村道边上设置彩钢瓦进行防护,设置长度80米。
B. 基坑内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施工现场禁止穿拖鞋、高跟鞋和赤脚作业。
七、工程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7.1、质量管理目标
将严格按ISO9002质量管理标准,科学管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制定工程质量目标为:分项工程合格率100%。
1)基坑开挖质量标准
基坑开挖允许偏差
2)钢筋工程质量标准
A、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GB13013)和(GB1499)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B、钢筋加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TB10424-2003)5.3.1条规定。
C、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D、钢筋焊接头的技术要求
(A)搭接长度
双面焊缝搭接焊:不小于5d。
单面焊缝搭接焊:不小于10d。
(B)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
(C)钢筋焊接头允许偏差:
a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b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的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钢筋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b)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c)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d。 F、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钢筋安装项目实测检查及允许误差
3)模板、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模板、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八、环保措施
8.1、环保目标
环保目标及要求:实现原材料、能源的定额清耗,水、气、渣等达标排放。
8.2、保障措施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落实到位,项目部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以下措施:
(1)制度保障根据集团公司质量及技术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文明管理办法》;组织所有进场人员对环保法进行学习;实行周、月检制度,加强整改与整改措施的落实。
(2)组织保障为确保施工过程中质量、技术制度的彻底贯彻,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环保领导小组,环保领导小组每天工地环保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及时要求施工员、班组长进行整改;并派专人进行指导跟踪,及时将整改情况反溃。
(3)及时教育为确保施工中环保达到相关要求,在每道工序开工前及时进行与环保相关的知识学习,使现场管理人员对工序的环保要求及
注意事项掌握清楚;同时加强工序施工中的环保检查与指导。 (4)跟踪指导施工中,及时对环保措施进行检查,将不合格因素消除在工序施工中;防止违反环保事故的发生。 九、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9.1、雨季施工措施
该地区雨天多,为保证工期,要充分利用雨季这段时间,但也要保证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下雨天安排人员做不受雨天影响的工作,如便道维修、排水系统疏通、棚内的钢筋制作及后期路面用材料进场等。
1) 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密切联系,疏通既有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
2) 施工道路路面平整不积水,确保道路畅通。
3) 认真做好雨水“挡”“疏”“排”工作,防止基坑内长期积水和基底长期受泡。
4)基坑开挖后,做好临时排水,防止水淹基坑。
5) 钢筋和模板等材料码放在高处,在雨天做好遮盖措施,脚手架上要有防滑措施。
6)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毕如遇下雨,立即用塑料膜或篷布覆盖。
7) 电器设备设置接地及防雨罩、棚、盒。 8)做好雨后清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
9)汛期设专人值班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及时了解水位等气象灾害信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